《中医内科学》_第三节眩晕_中医世家.doc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学》_第三节眩晕_中医世家

第三节眩晕眩晕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

劳倦及外伤、手术等病因,引起风、火、痰、瘀上扰清空或精亏

血少,清窍失养为基本病机,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

类病证。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

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证,多见于中老年人,亦可发于青年人。本病可反复发作,妨碍

正常工作及生活,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厥证或脱证而危及生命。临床上用中医中药防治眩晕,对控制眩晕的发生、发展具有较好

疗效。眩晕病证,历代医籍记载颇多。《内经》对其涉及脏腑、病性归属方面均有记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

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关系密切。《灵枢,卫气》

认为“上虚则眩”《,灵枢·口问》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

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海论》认为“脑为髓海”,而“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认为眩晕一病以虚为主。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一,为后世“无痰不作眩”的论

述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用泽泻汤及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眩晕。

宋代以后,进一步丰富了对眩晕的认识。严用和《重订严氏济

生方·眩晕门》中指出:“所谓眩晕者,眼花屋转,起

眩倒是也,由此之,六淫外感,七情内,皆能致”,第一次提

出外感六淫和七情内致眩,前人之未,但外感、寒、暑、湿致眩,外感病的一个症状,而非

主要候。元代朱丹溪倡痰火致眩学,《丹溪心法· 眩》:“ 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主,挟气及降火。

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又有湿痰者,有火痰者。”明代景岳在《内》“上虚眩”的理基上,下虚致眩作了尽述,他在《景岳全·眩》中:“ 眩属上虚,然不能无涉于下。盖上虚者,阳中之

阳虚也;下虚者,阴中之阳虚也。阳中之阳虚者,宜治其气,如

四君子、⋯⋯脾、中益气,⋯⋯。阴中之阳虚者,宜其精,如⋯⋯

左、右、四物之是也。然伐下者必枯其上,滋苗者必灌其根。所以凡治上虚者,犹当以兼气血最,如大元煎、十全大阴

阳等,俱当酌宜用之。” 氏从阴阳互根及人体是一有机整体的点,与治眩,是能可,并眩的病因病机“虚者居其八九,

而兼火兼痰者,不十中一二耳”。述了倦度、失宜、呕吐上、泄泻下、大汗亡阳、晌目惊心、焦思不、被殴被辱气等皆阳中之阳,吐血、衄血、便血、

欲、崩淋等皆阴中之阳而致眩。秦景明在《症因脉治,眩》中

阳气虚是本病病的主要病理。徐春

甫《古今医·眩宜三虚》:“肥人眩运,气虚有痰;

瘦人眩运,血虚有火;伤寒吐下后,必是阳虚。”龚廷贤《寿

世保元·眩晕》集前贤之大成,对眩晕的病因、脉象都有详细

论述,并分证论治眩晕,如半夏白术汤证(痰涎致眩)、补中益气汤证(劳役致眩)、清离滋饮汤证(虚火致眩)、十全大补汤证(气血两虚致眩)等,至今仍值得临床借鉴。至清

代对本病的认识更加全面,直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本节主要讨论由内伤引起的眩晕,外感眩晕不在本节讨论范围。西医学中的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贫血、美尼尔氏

综合征、脑动脉硬化、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神经衰弱等病,

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者,可参照本节辨证论。【病因病机】 1 .情志内伤素体阳盛,加之恼怒过度,肝阳上亢,阳升风动,发为眩晕;或因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使肝

阴暗耗,肝阳上亢,阳升风动,上扰清空,发为眩晕。 2,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清窍失养

而作眩晕;或嗜酒肥甘,饥饱劳倦,伤于脾胃,健运失司,

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浊阴不降,引起

眩晕。 3 .外伤、手术头部外伤或手术后,气滞血瘀,痹阻

清窍,发为眩晕。4.体虚、久病、失血、劳倦过度肾为先

天之本,藏精生髓,若先天不足,肾精不充,或者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或房劳过度,导致肾精亏虚,不能生髓,而脑

为髓之海,髓海不足,上下俱虚,而发生眩晕。或肾阴素亏,肝失所养,以致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阳上亢,发为眩晕。

大病久病或失血之后,虚而不复,或劳倦过度,气血衰少,气

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皆能发生眩晕。

本病病位在清窍,由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致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肝阳上亢、痰火上逆、瘀血阻窍而扰动清窍发生眩晕,

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眩晕的病性以虚者居多,故张景

岳谓“虚者居其八九”,如肝肾阴虚、肝风内动,气血亏虚、

清窍失养,肾精亏虚、脑髓失充。眩晕实证多由痰浊阻遏,升

降失常,痰火气逆,上犯清窍,瘀血停着,痹阻清窍而成。眩

晕的发病过程中,各种病因病机,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形成虚实夹杂;或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肝风、痰火上扰清窍,进一步发展可上蒙清窍,阻滞经络,而形成中风;或突发气机

逆乱,清窍暂闭或失养,而引起晕厥。 [真临床表现 ]本病的临

床表现特征是头晕与目眩,轻者仅眼花,头重脚轻,或摇晃浮

沉感,闭目即止;重则如坐车船,视物旋转,甚则欲仆。或兼

目涩耳鸣,少寐健忘,腰膝酸软;或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汗

出肢冷等。发作间歇期长短不一,可为数月发作一次,亦有一

月数次。常可有情志不舒的诱因,但也可突然起病,并可逐渐

加重。眩晕若兼头胀而痛,心烦易怒,肢麻震颤者。应警惕发

生中风。正如清代

李用粹《证治汇外·卷一·中风》所说:“平人手指麻木,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诊断】 1.头晕目眩,视

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2.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