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二章 大气 阶段质量检测
高中英语(人教版 必修3)教师用书Unit 2 阶段质量检测(二) A卷 学业水平达标 Word版含答案

A卷学业水平达标(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Text 1)M:How much are the tickets?W:They're ten dollars each for the general public, but students' tickets are half price.1.How much will the man pay for two general tickets and two students' tickets?A.Twenty dollars.B.Thirty dollars.C.Forty dollars.(Text 2)W:I hope we're not late.M:What time is it?W:Let me see. Twentyfive a fter two.M:Then we'll just make it. It doesn't start until half past two.2.How long do the two speakers still have now?A.5 minutes.B.6 minutes.C.35 minutes.(Text 3)W:Good morning, Dr Brown.M:Hello, Mrs. Smith. Who's your visitor?W:Oh, this is my daughter, Kate. She's a writer and her husband is a teacher.3.What does Kate do?A.She is a teacher.B.She is a writer.C.She is a visitor.(Text 4)W:Dad, can I go out tonight?M:No, I'm sorry; you can't.W:Why not?M:Because William can't stay alone.W:Can I ask Nancy for dinner?M:OK, you can ask Nancy, but you can't go out.4.What will the girl do tonight?A.She will go to ask Nancy for dinner.B.She will stay at home alone.C.She has to stay at home with her brother.(Text 5)M:How can I get to the shopping center from here, Mum?W:You can take a bus or a taxi, but it isn't too far. Maybe you'd like to walk.5.How far is the shopping center from here?A.So far away that the man must take a bus.B.So far away that the man must take a taxi.C.Within walking distance.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课件第一部分第二章小专题大智慧判断物质酸性强弱的方法.pptx

2.根据化合价判断 同一元素的含氧酸,中心原子的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 如 H2SO4>H2SO3;HClO4>HClO3>HClO2>HClO。 3.根据非羟基氧原子数判断
0 1 HnROm∶m-n=2 3
弱酸 如HClO 中强酸 如H3PO4 强酸 如HNO3 很强酸 如HClO4
4.根据电离常数来判断 如:K(H3PO4)>K(HClO),酸性H3PO4>HClO 5.根据化学反应判断 如H2SO4+Na2SO3===Na2SO4+H2O+SO2↑, 酸性:H2SO4>H2SO3 H2O+CO2+Ca(ClO)2===CaCO3↓+2HClO, 酸性:H2CO3>HClO [注意] CuSO4+H2S===CuS↓+H2SO4 但酸性:H2S<H2SO4。
第 小专
二 章
题 大智 慧
专题讲坛
分 判断 子 物质 结 酸性
构 强弱 与 的方
专题专练
性法
质
阶段质量检测(二)
1.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1)同一主族的非金属氢化物的酸性从上到下逐渐增强,如 HF<HCl<HBr<HI。 (2)同一周期的非金属氢化物的酸性从左向右逐渐增强,如 H2S<HCl,H2O<HF。 (3)同一主族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如 HClO4>HBrO4>HIO4;HNO3>H3PO4;H2CO3>H2SiO3。 (4)同一周期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向右逐渐增强,如 H3PO4<H2SO4<HClO4。
[解析] 硫酸可写为SO2(OH)2,磷酸可写为PO(OH)3, n值分别是2、1,m值分别是2、3,由n值越大、m值越小, 该酸的酸性就越强,因此硫酸的酸性强于磷酸。 [答案] 氧酸的化学式可以用XOn(OH)m来表示(X 代表成酸元素,n代表XO基中的氧原子数,m代表OH数), 则n值越大,m值越小,该酸的酸性就越强。硫酸、磷酸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单元检测试题 全册

第一章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北京时间2011年9月30日16时09分,“天官一号”顺利进入测试轨道,读“天官一号”轨道示意图,完成第1题。
1.关于“天宫一号”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维持其运行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②维持其运行的能源主要是风能③其绕地飞行所形成的天体系统与太阳系同级别④其绕地飞行所形成的天体系统与地月系同级别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011年高考上海卷)“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地飞翔”。
21世纪人类将进入开发月球资源,探索太空的新时代,人类的美好愿望准将变为现实。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2~3题2.月球的表面形态给人类深刻印象。
下列因素中,影响月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的能量B.地球的引力C.陨石的撞击D.太阳风侵袭3.月球和地球距太阳的距离差别不大,但表面环境迥然不同。
其主要原因是二者的A.质量差异B.形态差异C.自转差异D.公转差异根据材料,回答4~5题。
材料一2009年11月3日一组由各国地质科学家组成的专家团,观察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多年之后,在出版的美国某月刊上发表报告,认为非洲大陆将一分为二,阿法尔已经成为科学家们见证海洋形成的天然实验室。
材料二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自2005年有两座火山喷发后,就形成了不到1千米的裂缝,但迄今裂缝全长已达60千米,最宽处8米。
4.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形成于火山喷发之后,其和火山组成物质都来自地球内部的()A.地幔B.地核C.地壳D.岩石圈5.裂缝从l千米延长到60千米,非洲大陆也将一分为二,这些直接改变的是地球圈层中的()A.岩石圈B.大气圈C.生物圈D.水圈(2012烟台一模)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空间中心发表公报说,太阳活动将逐渐增强,黑子数将于2011年或2012年达到峰值。
据此回答6~7题。
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直接影响是()A.维持地表温度B.促进大气运动和水循环C.产生潮汐现象D.可能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7.在“黑子峰年”(黑子数达到极大值的年份),下列行为能有效防范其影响的是()A.增加户外活动,增强皮肤的活力B.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应急准备C.清除“宇宙垃圾”,保持太空清洁D.扩大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通畅(2011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根据紫金山天文台的计算,北京时间12月22日7时40分,我国迎来2010年的“冬至”。
2020秋高一地理新教材第一次月考和第二章检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2018年9月29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将微厘空间一号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微厘空间一号试验卫星是北京未来导航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开发的低轨导航增强系统第1颗先导技术试验卫星。
据此,完成1-2题。
1.微厘空间一号试验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与下列哪个天体所属的类型相同A.太阳B.月球C.火星D 哈雷彗星2.微厘空间一号试验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其属于①地月系②太阳系③河外星系④可观测宇宙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 ①③④“五星连珠”现象较为少见,专家预测2040年这一天文现象将再次出现。
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两侧的行星是A.甲和丙B.乙和丁C.丙和丁D.丁和己4.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B.金星属于类地行星C金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水星和火星D,金星属于巨行星月球围绕地球运行,地球在距离太阳较近的轨道上运行,这使得地球处于得天独厚的位置。
据此回答5—6题。
5.材料中提到的天体系统包含的级别有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6.材料中提到的“得天独厚的位置”是指A.日地距离适中B.地球自转周期适中C.地球质量、体积适中D.大气成分适合欧洲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太阳系外发现了50多颗行星,其中有一颗与地球形态相似,它距离地球约35光年。
研究表明,它的运行轨道与它的母星橙矮星距离适宜,且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构成,而液态水可能存在于这颗行星的表面,它的大气中存在氧气、二氧化碳和氮的成分,极有可能存在生命。
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与材料中所说的“橙矮星”属于同一类天体的是A.太阳B.地球C.月球D.哈雷彗星8.天文学家研究判断新发现的这颗行星极有可能存在生命的主要依据是A.这颗行星与地球形态相似B.这颗行星距离地球很近,只有约35光年C.这颗行星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组成D.这颗行星可能存在液态水及含有氧气的大气“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章末小结 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

n=1, (用 Sn 表示)1.等差与等比数列的概念
等差数列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 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 等比数列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 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 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 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 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
3.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一个数列{an}的第n项an与项数n之间的函数关系,可 以用一个公式an=f(n)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
列的通项公式.
[说明] 并不是每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如果一个数列有
通项公式,那么它的通项公式在形式上可以不止一个.
返回
4.数列的分类 (1)按照项数是有限还是无限来分:有穷数列、无穷数列. (2)按照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分:递增数列、递减数 列、摆动数列和常数列.递增数列与递减数列统称为单 调数列.
返回
(3)通项公式法:
an=pn+q(p、q为常数)⇔{an}为等差数列;
an=cqn(c、q均为不等于0的常数)⇔{an}为等比数列.
(4)前n项和公式法:
Sn=pn2+q(p、q为常数)⇔{an}为等差数列; Sn=kqn-k(k、q为常数,且q≠0、1}⇔{an}为等比数列.
返回
6.等差与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
返回
点击下图进入
返回
性质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an=am+(n-m)d 或 d an=amqn-m 或 qn-m= (1) an-am = (n≠m) n-m 若 {an}、 {bn}是 等 差 数 an (n,m∈N*) am 若{an}、 bn}是等比数 {
an (2) 列,则{pan+qbn}(p、q 列,则{an·bn}、{ } bn
为常数)仍是等差数列 等仍是等比数列
环境监测第1-4章

绪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监测技术及环境标准 监测数据整理统计和分析 水环境监测 大气环境监测 土壤环境监测 地质环境监测 自动数据监测系统和遥感监测
1
绪论
§0—1
一、环境
环境和环境问题
F G 中心 A B C E D
广义: 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 为这一事物的环境。(图1)
① ② ③ ④ 单独作用 相加作用 相剩作用 拮抗作用
5、环境问题(污染)具有社会评价性,与社会制度、文化程度、 技术经济发展水平、民族风俗习惯等有关。
6
二、环境监测的特点
1、影响因素繁多,组成复杂——要求优先监测的原则
优先监测原则:危害大,出现频率高的因素 优先监测的污染物应是: ① 对环境影响大的; ② 已有可靠监测方法并获得准确数据的污染物; ③ 已有环境标准依据的; ④ 在环境中的含量已接近或超过规定标准浓度且污染趋势还在上 升的污染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⑤ 样品有代表性的。
分析环境质量变化了的众多因子(化学、物理、地质作用等), 研究发展变化机理,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制定合理可行的法律、 法规。
4
二、环境监测的任务
总目的:提供环境质量数据,进行环境规划和管理。
1、系统检测和积累环境本底资料,为制定和修订环境标 准提供依据。 2、判断环境质量是否合乎标准。
3、检测环境工程地质要素,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可引发
的地质环境问题,提出防治措施,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4、监测环境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迁移和演化规 律,寻找污染源和运移途径。
5、调查污染造成的影响。
5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第二单空气单元测试卷2份(含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空气单元测试卷2份(含答案)第二单元质量检测卷(一)一、选择题(20分)1.下列物品中,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性质的是()。
A.篮球B.乒乓球C.热气球2.下列物质,不能够被压缩的是()。
A.水B.石头C.空气3.皮球鼓鼓的,拍一下还可以弹起来,说明里面有()。
A.空气B.石头C.水4.孔明灯能升空的原因是()。
A.空气被加热B.空气很轻C.空气会流动5.一个充足气的篮球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漏气了,这时的质量与原来相比,()。
A.变重了B.和原来一样C.变轻了6.下列实验仪器中,可以证明空气有质量的是()。
A.酒精灯B.试管C.精度为0.01克的电子秤7.可以用来表示空气体积多少的单位是()。
A.厘米B.毫升C.克8.下列物质是液体的是()。
A.果汁B.手机C.空气9.用一根吸管在一个水盆的底部吹气,会发现气泡冒上来,这说明了()。
A.空气比水轻B.空气有弹力C.空气能被压缩10.空气是().A.无色的B.白色的C.透明的二、填空题(22分)11.扇扇子实际是用扇子带动空气________,形成风,使人感到_______。
12.空气和水都是_______、无味、透明的、________。
13.木头有质量,水有质量,__________也有质量。
14.热空气比冷空气________,热空气会浮在冷空气____。
15.空气具有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特征。
16.物质的三态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7.当小天平平衡时,两端的重物质量______________。
18.倒扣进水中的杯子,杯底的纸巾没有湿,是因为________阻隔了水和纸巾的接触,_______ 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19.热气球其实是利用__________会往上升的特点升空的。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相关标准规范及通用知识

三类区: 特定工业区。
补充GB 3095-82;根据作物敏感类型制定限值
总悬浮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
铅
二氧化硫
氟化物
氮氧化物 一氧化碳 臭氧
二氧化氮 苯并[a]芘
与国际接轨,适当增加项目
二氧化硫、氟化物
1987年
大气法
1982年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82)
1979年
环保法(试行)
一类区:
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 胜古迹和疗养地等。
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 二类区: 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等
。
三类区:
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 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
1、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功 能区制定;2、逐渐缩小三类区,扩大二类区;3、 局地污染物,由地方制定标准。
总悬浮颗粒物 飘尘(PM10)(参考)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一氧化碳 光化学氧化剂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方法体系
二、新标准解读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评价: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范 HJ633-
2012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HJ663-2013
布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 HJ664-
2013
监测: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 求及检测方法HJ653-2013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02、NO2、O3、CO)连续自动监 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654-2013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和 验收技术规范HJ655-2013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02、NO2、O3、CO)连续自动监 测系统安装和验收技术规范HJ193-20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第二章大气阶段质量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右图是我国某城市的气温和日照时数年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 该城市是()A. 上海B. 武汉C. 北京D. 拉萨2. 该城市日照时数最小值出现的原因是()A. 地势高,大气稀薄B. 冬季白昼较其他季节短C. 冬季太阳高度较其他季节小D. 夏季多云雨天气解析:结合图示判断图中实线为气温年变化曲线,虚线为日照时数年变化曲线,该城市1月气温在零度以下,为温带城市,四选项中只可能是北京;日照最小值出现在7月份,此时正值北京的雨季,阴雨天气较多,日照时数较少。
答案:1.C 2.D读下图,回答3~4题。
3.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则甲、乙、丙、丁对应的等压面分布(示意)正确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解析:根据热力环流形式可以看出,近地面甲处为低压,乙处为高压;高空丙处为高压,丁处为低压。
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
只有丙处等压面弯曲正确。
答案:C4.若该图表示北半球的中纬环流圈,则④处风向为()A.东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西北风解析:在北半球的中纬环流中,甲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乙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④处为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西南风。
答案:B5.某同学设计的地理实验,所需材料如下:顶层不封闭的长方形玻璃缸(长100 cm、宽30 cm、高40 cm);塑料薄膜(在一侧开有一个小洞);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支香;火柴。
用以上材料可做一个地理事物运动过程的实验(如图),其步骤是:①把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入玻璃缸内的两侧;②盖上塑料薄膜,有孔的一侧对着冰块盆;③点燃香,朝下垂直从小孔插入约30 cm。
此实验过程可模拟()A.锋面系统B.温室效应C.气旋D.热力环流解析:热水盆处相当于空气受热,冰块盆处相当于空气受冷,该实验可以模拟热力环流的形成和运动过程。
答案:D6.下图是“北半球某地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处降雨、刮风、降温B.A是低压,气流呈逆时针旋转C.B天气晴朗,温度升高D.甲处的风力大于乙处解析:根据等压线图可以判定,A处为低压,气流呈逆时针辐合。
B处为一冷锋,有刮风、降温、降雨等天气过程。
C处为高压脊,天气晴朗。
甲处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于乙处。
答案:B(2010·吉林质检)下图是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7~8题。
7.导致图中L地与Q处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植被解析:图中区域为中东的巴以地区,Q湖为死海,因地形的原因导致L地与Q降水量差异比较明显。
因此选C。
答案:C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海区属于印度洋B.Q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C.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景观D.油橄榄是该区域主要农作物之一解析:M海区为地中海,世界上最深的湖是贝加尔湖;该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区,油橄榄是该区域主要农作物。
答案:D读下图,回答9~10题。
9.利马的年平均降水量仅21毫米,被称为“无雨之都”,对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②秘鲁寒流的影响③盛行风向基本与海岸平行④沿岸有稳定的逆温层,水汽难以向上输送凝云致雨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解析:利马为热带沙漠气候,大部分地段处于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缘,气流下沉作用显著,秉性干燥,另外,这里盛行风向(东南信风)基本与海岸平行,不易使水汽产生抬升;大陆岸外有强大的秘鲁寒流流过,沿海空气与寒流水面接触,下层冷却,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水汽只能成雾,而难以向上输送凝云致雨。
故四个选项都正确。
答案:C10.对于利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房屋以平顶为主B.全年炎热干燥C.街道上排水设施不完善D.利马降水少,但冬季多浓重湿雾解析:利马为热带沙漠气候,但并非全年炎热干燥,冬季受寒流影响,浓雾较多,故选项B错误。
由于降水少,房屋以平顶为主,街道上排水设施不完善。
答案:B读下图“某地理现象移动路径和盛行期频数等值线图”,回答11~13题。
11.该地理现象是()A.地震B.台风(或飓风)C.赤潮D.梅雨解析:根据图示经纬度、移动路径和频数等值线可以看出,该现象为台风。
答案:B12.下列省区中,受该地理现象影响最大的是()A.豫B.琼C.藏D.沪解析:四地中海南受台风影响最大。
13.下列地区中,该灾害出现频率最小的地区是()A.东南亚B.中美洲C.孟加拉湾D.几内亚湾解析:几内亚湾处于赤道地区,台风出现频率最小。
答案:D(2010·平遥模拟)下图为某地沿纬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14~16题。
14.若甲地西侧临近海洋且盛行西风,则()A.太阳辐射量:甲地>乙地B.气温:甲地=乙地C.水汽含量:甲地<乙地D.气温:甲地<乙地解析:甲地处于阴坡,乙地位于阳坡,甲处太阳辐射量和气温均低于乙地。
甲地西侧临近海洋且盛行西风,水汽含量要高于乙地。
答案:D15.若丙地位于青藏高原,丁地位于云贵高原,丙地年太阳辐射量大于丁地的主要原因是()A.丙地白昼时间长,日照充足B.丙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C.丙地植被茂密,丁地阴雨天多D.丁地海拔低,降水少,太阳高度角小解析: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答案:B16.若对山坡植被过度砍伐,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A.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B.地下水位升高C.暴雨时坡面水流速度减慢D.冬季河流径流量增大解析:如果山坡植被过度砍伐,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
17.下图为某地气温和降水扇形百分比图,其气候类型为()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解析:该地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应为温带气候;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的时间占约1/6即两个月,可判定为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C读四种气候类型的年降水量和气温年内变化范围图,完成18~20题。
18.下列对图中四种气候类型的分布纬度从低纬到高纬的排列,正确的是()A.④③②①B.②③④①C.④①②③D.③②④①解析: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根据图中四种气候的气温变化范围即可判断。
答案:D19.下列有关图中各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影响①气温年内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B.②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③分布地区多台风雨D.夏季④分布地区河流补给地下水解析:由图可知,①的温差较小,呈现出明显的海洋性特征,所以影响其气温年内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②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有关;③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台风较少,多对流雨;④属于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分布地区夏季降水少,河流处于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水。
答案:A20.下列各气候类型与其分布地区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对应不正确的是()A.①—畜牧业B.②—水稻种植业C.③—商品谷物农业D.④—地中海式农业解析:由上题解析可知①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生长,畜牧业发达;②为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③为热带雨林气候,多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④为地中海气候,发展了特殊的地中海式农业。
答案:C“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
“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
图1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2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回答21~22题。
21.图2中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A.①B.②C.③D.④2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B.近7千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C.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D.50万年前至今气候呈冷暖交替变化解析:比较两幅图可以看出,③以后气温持续升高,③表示新仙女木事件;海平面的变化和气温变化基本是一致的,气温冷暖交替,海平面也是升降交替。
答案:21.C 22.C(2010·会宁模拟)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于2000年9月宣布:9月3日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达到2830 万平方千米,相当于美国国土面积的3 倍。
读下图回答23 ~25 题。
23.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北半球,却对南极上空臭氧层成严重破坏,引起这种物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水循环B.大气环流C.生物作用D.地质循环解析: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主要是氟氯烃等气体,最可能是通过大气环流从北半球输送到南极上空。
答案:B24.在南极臭氧空洞面积最大的季节里()A.北印度洋洋流流向开始转为顺时针B.地中海沿岸开始进入多雨季节C.北半球极昼范围逐步扩大D.澳大利亚小麦种植区进入播种季节解析:9月份气压带风带开始向南移动,地中海地区开始受西风带控制,将进入多雨季节。
答案:B25.近十年来,青藏高原上空也出现了臭氧低谷(约比同纬度地区低11%左右),这种状况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A.大部分地区气温有所升高B.大部分地区降水有所增加C.野生动物分布区发生明显改变D.山地雪线下降,河流水位猛涨解析:臭氧空洞的出现,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从而使大部分地区气温有所升高。
答案:A二、综合题(共50分)26.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材料1: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图甲所示:材料2:图乙为福建省七月气温分布图,图丙为图乙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
(1)材料1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
(3分)(2)说出图乙由A地经戴云山、B地到黄岗山一线的气温分布特点;并根据材料1的实验,说明A地气温比B地低的原因。
(8分)(3)福建省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重点林区,森林火灾的危险性很大。
结合图丙分析,说出B地一年中森林防火的重点季节及理由。
(5分)解析:本题以实验为背景,考查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
回答问题时,主要从海陆热力差异入手。
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大致呈M状分布(可有不同的形态描述,但应能说出平原和内陆河谷气温较高,黄岗山和戴云山区气温较低的意思)。
A地处于沿海,受到海洋影响显著,夏季增温较慢,气温较低。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秋冬;B地盛行冬季风,为一年中的干季,风干物燥,易引发森林火患。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7.2009年7月中旬以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周边地区出现大面积伏旱天气。
而台风“莫拉菲”却于7月19日在深圳登陆,给几乎整个珠江流域带来强降水天气。
读“莫拉菲”登陆路线及我国7月下旬伏旱地区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7分)(1)形成图中高温和强降水的天气系统分别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