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哲理句子翻译
文言文哲理句子加翻译

文言文哲理句子加翻译导读:本文是关于文言文哲理句子加翻译,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见侮而不斗,辱也。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一寸山河一寸金。
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5、不迁怒,不贰过。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对他能作诗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求仲永题诗。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
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译: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11、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12、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13、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中抚尺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14、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精短哲理文言文翻译

精短哲理文言文翻译1 、教学相长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译; 即使有精美的食物,不品尝也不会知道它的滋味;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好在哪里。
因此说,认真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教别人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知识上还存在迷惑不解之处。
知道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在教学时发现了自己有迷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进一步加强学识修养。
因此说:敎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啊。
2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2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3 、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译:楚国有个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放在一个用木兰木做成的匣子里。
这个匣子用桂、椒一类香料熏得芳香袭人,镶缀着珍珠,装饰着玫瑰石,装嵌着绿翡翠。
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下来,而退还了里面的珍珠。
这个楚国人可说是善于卖匣子,不能算是善于卖珍珠。
4、多多益善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将兵多少。
人生哲理语录文言文翻译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瞬息万变。
然其中哲理,却历久弥新,启迪人心。
今将古人之言,译为文言,以飨后世。
1. 人生如梦,万事皆虚。
翻译:人生若梦,世间万物皆虚无。
2. 世间苦海,回头是岸。
翻译:世间苦难如海,回心转意便是岸。
3.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翻译:贫贱不足以改变其志,威武不足以屈服其心。
4. 知足常乐,贪得无厌。
翻译:知足则常乐,贪心则无厌。
5. 天地无私,造化钟神秀。
翻译:天地无私,造化钟灵毓秀。
6.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翻译:勤奋能弥补愚笨,节俭能培养廉洁。
7.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翻译:人若没有长远的打算,必有眼前的忧虑。
8. 谦受益,满招损。
翻译:谦虚受益,骄傲招损。
9.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翻译:了解自己和敌人,百战都不会失败。
10.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翻译:世上没有难事,只怕有心之人。
11.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朝夕莫等闲。
翻译:善恶终有报应,不要虚度时光。
12. 逆境见真情,顺境见人心。
翻译:逆境中见出真情,顺境中见出人心。
13.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翻译:知道错误并能改正,善莫大焉。
14. 禅心在吾心,清净自然成。
翻译:禅心存于我心,清净自然显现。
15.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翻译:人生得意之时要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樽空对明月。
16.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翻译: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17. 世间万物皆为我所用,非我所属。
翻译:世间万物都可以为我所用,但不属于我所有。
18. 责任重于泰山,荣誉轻于鸿毛。
翻译:责任重于泰山,荣誉轻于鸿毛。
19. 得意时莫忘形,失意时莫丧志。
翻译:得意时不要忘乎所以,失意时不要丧失志向。
20.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翻译: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以上语录,虽为文言,但其哲理深远,足以启迪后人。
愿世人皆能领悟其中真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哲理的古代文言文诗句

哲理的古代文言文诗句诗句就是组成诗词的句子。
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
哲理的古代文言文诗句,我们来看看下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了以后要不断地复习、实习,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和我一起商讨学问),不也快乐吗?虽然人家对我不了解,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译文】(孔子的弟子)有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最基础的工作。
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
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一副伪善的样子,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译文】(孔子的弟子)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信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家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出外要敬爱自己的兄长。
寡言少语,说话诚实可信。
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6、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 (《论语.学而》)【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说:“我老师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来取得人们信赖的。
”7、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译文】(孔子的弟子)有子说:“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
”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吃饭时不要求饱足,居住时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文言文中哲理的名句和翻译

文言文中哲理的名句和翻译篇一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2、学而不化,非学也。
——杨万里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3、好学而不贰。
——《左传》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5、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6、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7、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葛洪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8、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9、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译:历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10、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篇二1、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宋]苏轼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2、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三国]曹植《求自诚表》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3、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4、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唐]岑参《关人赴安西》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5、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明]吕坤《呻吟语·卷上》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6、一寸山河一寸金。
——[金]左企弓语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有哲理诗意文言文

有哲理诗意文言文1. 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句、文言文1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哲理:感叹时光流逝,无法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即不论是贫是富,时间都是公平的,都是每天24小时。
2 民归之犹水之就下,沛染谁能御之。
哲理:百姓归附如水往低处流。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哲理:只要我们能够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敢于开拓,奋发前进,那么前方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4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5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焕《登鹳雀楼》)哲理:站得高,看得远。
2. 有哲理的文言文荀子《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砾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恭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足支〕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
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文言文哲理句及其翻译

一、文言文哲理句: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所学的知识,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翻译:自己不希望得到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翻译: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翻译: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那他还能做什么呢?5. 知之者不如行之者,行之者不如乐之者。
——《荀子·劝学》翻译: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实践它的人,实践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翻译:如果不按照规矩来,就不能形成方形和圆形。
7. 知足者常乐。
——《老子·道德经》翻译:知道满足的人常常快乐。
8.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翻译:天道刚健,君子应当自强不息。
二、文言文哲理句及其现代汉语翻译的意义:这些文言文哲理句,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而且对于现代人在面对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困惑,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1.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不断地增长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
孔子的话提醒我们,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地温习和实践。
2. 强调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没有诚信,就无法立足于社会。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信用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3. 强调兴趣和快乐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才会更有动力。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以它为乐,才能更好地生活。
4. 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将知识付诸实践。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勇于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5. 强调规矩的重要性:规矩是做事的底线,只有遵守规矩,才能做好事情。
经典文言文哲理名句及翻译

经典文言文哲理名句及翻译经典文言文哲理名句及翻译精选一1、温故而知新,可以当老师。
译: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可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2、多行不义必自毙。
如果你做了太多坏事,你最终会带来你自己的毁灭。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
4.与膝盖相比,每个膝盖都隐藏在服装底部的褶皱中。
他们的膝盖相互靠着,藏在纸下的褶皱里。
5、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小羊感恩跪下接母乳,小乌鸦有喂母乌鸦的善心,孩子要懂得孝顺父母。
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7.他的诗是写给养父母和家庭的,流传给一个乡镇的秀才。
他的诗旨在赡养父母,团结同宗人,传至全乡士子处观赏。
8、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9、读书本意在元元。
读书的目的应该是在掌握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推销自己和发财。
10、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忧国忧民,舍小家而死,救亡图存,是忠臣之志。
11、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
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朝了。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1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如果我取得了别人不理解的成就,我永远不会感到愤怒或委屈。
这不也是一种绅士风度吗?15、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习要不断进取,努力工作,就像逆水行舟。
不努力,只能倒退。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有(陷入邪说)有害危险。
17、当仁,不让于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训练方法之一。
它可以让学生在翻译文言文句子中积累文言词语、感受古代汉语习惯,更重要的是准确理解原作内容。
文言文翻译要忠于原文,沟通古今。
忠于原文,就是原文中每一个字都要落实。
根据实践经验积累,我认为翻译文言文有以下技巧。
一、录“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
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
这些词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的古代汉语词,这一类词很多可以用“单音节变双音节”的方法解释;另一类是古今异义的词。
例句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曾子杀彘》)句中“欺”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为“欺骗”;“今、是”属古今异义的词,要翻译为“现在、这”。
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另一方面得根据自己积累的古代汉语词汇进行解释。
三、补“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
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翻译时应把省略成分补充进去。
例句③:“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桃花源记》)句中“便”前省略了主语“渔人”,“初”前省略了主语“洞口”。
例句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句中“以”后省略了宾语“之(这点)”。
四、添“添”,就是有些文言句子,不好说它省略掉什么成分,但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添加一些词语,译句才连贯通顺。
例句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此句是判断句,在翻译时需在“高尚”前加“是”。
例句⑤:“虽鸡狗不得安宁。
”(《捕蛇者说》)此句应翻译为“(不要说人,)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
”需要注意的是,增添的内容一定要必要,二要与语境吻合,否则就是画蛇添足了。
五、删“删”,就是删除原文有而翻译句可略的字眼。
例句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弱篷,为楫,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核舟记》)这句话中共有七个“为”字,翻译时只需要保留第一个即可,其余省略不翻译,这样反而显得简洁利落。
文言句子中,还有些虚词也是不翻译的,也应该删除。
例句⑦:“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句中“之”是帮助宾语前置的,不翻译。
这种省略原文不翻译的情况虽不多,但也值得注意。
六、调“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谓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
例句⑧:“屠惧,投以骨。
”(《狼》)句中“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翻译为“把骨丢(给它)”在答题时,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还需注意五看:一看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省略宾语,省略介宾短语以及介词的省略)。
在复习中,考生必须对各种句式的表现形式做到心中有数,考试时才能运用自如。
二看词类活用词类活用考查得比较多的是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
三看通假现象通假现象大致有五种情况:1、音同形似;2、音同形异;3、音近形似;4、音近形异;5、音异形似。
中学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有180个左右,平时注意了积累,考试时就不为难了。
四看古今异义古今异义的考查近几年在文言文客观题中时有考查,并且多以古今异义的复合词出现。
五看固定结构固定结构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查点。
常见的固定结构有20多种,笔者认为以下几种需特别引起注意:如??何、奈??何、若??何,译为“对(把)??怎么办呢”?如:若楚惠何?对楚国的恩惠怎么办呢?何??为、何以??为、奚以??为译为:“还要??干什么呢”?如: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上天要使我灭亡,我还要渡河干什么呢?得无??乎、无乃??乎译为:“恐怕??吧”?如: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庸??乎、其??乎译为“难道??吗”?如: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难道我中国果真是老大吗?篇二:【免费】文言文翻译技巧大全文言文翻译技巧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2016.2.14 1.0.0版篇三:文言文句子的理解与翻译文言文句子的理解与翻译作者:彭忠勤《考试·高考理科版》 2008年第10期字数:2724 字体:【大中小】关键词:文言文一、坚持两条原则,符合翻译标准(一)信。
忠于原文,以直译为主,做到字字落实,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二)达。
译文要语意顺畅,语气连贯,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二、掌握六种方法。
提高翻译技能(一)留。
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如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
如“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的“永乐元年”为年号,可以保留不译。
(二)对。
将文言文的单音节词用现代汉语对译出来。
1、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近义词或词缀,合成一个双音词。
如“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的“恶”译为“憎恶”。
2、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
如上句的“从”译为“跟”、“亦”译为“也”。
(三)拆。
文言文中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是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拆成两个单音词来分别进行翻译,而不能用白话文中的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
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中,“无论”是两个单音词,需拆开分别翻译,“无”翻译成“不”,“论”翻译成“说”。
(四)增。
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或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1、句子的省略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介词“以”“于”必须增补出来。
如“秦王不怿,为一击缶”中“为”的宾语“之”省略,应增补译为“秦王不高兴,给赵王敲了一下缶”。
2、词类发生活用时,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如“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中,数词“一”用作意动,应加上“以??为”即“把??看作”翻译,译为“我本来知道把死生看作一样是荒诞的”。
(五)删。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可删去不译。
如“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的“焉”为语气助词,可删去不译。
(六)调。
古今汉语语序不尽相同,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把文言文中倒装的成分调整过来。
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的“莫己若”和“我之谓”均为宾语前置,应将宾语“己”和“之”移后,译为“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
三、遵循三个步骤,确保翻译准确(一)审。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命题者总是选择那些带有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来让考生翻译,并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因此,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必须仔细琢磨,确保翻译到位。
(二)译。
运用上文介绍的六种方法,先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把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准确翻译出来,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和固定结构的解释,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子,注意增删词语和调整特殊句式的语序。
(三)查。
对照原文,核查译文,检验译句是否做到字字落实,是否有漏译现象,语句是否通顺,上下文是否连贯,以减少失误,增加得分。
[同步训练]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刘敬者,齐人也。
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
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
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赢畜。
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
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
今臣往,徒见赢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
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为官,今乃妄言沮吾军。
”械系敬广武。
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后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
高帝至广武,赦敬。
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
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
上患之,问刘敬。
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
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
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
”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嫡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
何者?贪汉重币。
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讽喻以礼节。
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
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
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
”高帝曰:“善。
”欲遣长公主。
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
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1)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
今臣往,徒见赢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
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者?贪汉重币。
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讽喻以礼节。
译文:答案:(1)两国交兵,这时该炫耀显示自己的长处才是。
现在我去那里,只看到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这一定是故意显露自己的短处,而埋伏奇兵来争取胜利。
(注意实词“矜、见、徒”和虚词“以”的意义。
)(2)汉朝天下刚刚平定,士兵们被兵火搞得疲惫不堪,对匈奴是不能用武力制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