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因素共85页文档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写作的主体与客体

第二章 写作的主体与客体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养 一、生活实践素养
一是作者所具有的人生阅历和实践经验别人的生活中汲取和获得独特的体味、有益的 滋养和借鉴的意识及能力。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养 司马迁写《史记》 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 色。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 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司马迁早在二十岁时,便离开 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 人物的遗闻铁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开扩了 眼界,扩大了胸襟。汉朝的历史学家班固说,司马迁“其文直, 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也就是说,他的文 章公正,史实可靠,不空讲好话,不隐瞒坏事。这便高度评价 了司马迁的科学态度和史记的记事翔实。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一、观察力
“如果用我所喜欢的语言,观察力不如说是发现力,为 什么叫发现力呢?它是指一种从司空见惯的东西之中,发现新 事物,发现特别强烈,很奇妙的东西的这样一种能力;是从平 淡的生活当中,发现起所有的惊心动魄的或感人肺腑的东西的 这样一种能力;是从一些细枝末节当中,发现那些具有重大的 时代意义的事物的一种能力,从这些很细小的事物是能够感受 到时代的脉搏,能够看到社会生活,能够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放生了变化的征兆。我为什么说是一种发现力呢?因为生活 就好象大海一样,我们对生活的认识是不会终结的,我们需要 时时刻刻对生活有新的发现。指的就是这种能力。”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养 四、情感意志素养 情感是文学的生命、灵魂,也是一切文章的重要内容;情 感又是形成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使文章产生美感并具感染力的重 要因素。 意志则能增强写作热情、信心与毅力。

第二章 写作的主体与客体

第二章 写作的主体与客体
(普希金《秋》)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大地默默无言,只要来一二个有悟性的文人一 站立,它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也就能哗的一声奔泻而 出;文人本也萎靡柔弱,只要被这种奔泻所裹卷,倒 也能吞吐千年。结果。就在这看似平常的伫立瞬间, 人、历史、自然混沌的交融在一起了,于是有了写文 章的冲动。”
——余秋雨《文化苦旅·序》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 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沦没在空虚之中, 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联系,却要强不知以为知,不 能说不该说而偏要说,这譬如一个干涸的源头,哪 里会倾流出真实的水来?”
——叶圣陶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二、思想理论素养 ¨一是作者所具有的思想理论知识的广度和高度 ¨二是作者思想理论上的见识。
逻辑联想 “双手变得 越来越滑了”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形象联想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普通的内衣广告
利用镜子变换角度的内衣广告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内衣形状的埃菲尔铁塔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五、表现力 表现力是指作者运用语言和某种形式、手法, 将思维的结果外化为文章、作品的能力。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感受力对积累写作材料、引发写作动机、深化 构思内容等起着重要作用,并直接影响概括力和表 现力。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在甜蜜的静谧中,我忘了世界 我让自己的幻想把我悠悠催眠 这时候,诗情开始蓬勃和苏醒 我的心灵充满着抒情的火焰 它战栗,呼唤,如醉如痴地想要 倾泻出来,想要得到自由的表现—— 一群无形的客人朝我涌来,他们是我的旧识 是我久已孕育的想象的果实 于是思潮在脑海中大胆地波动 轻快的韵律迎着它们跑来 手忙着就就笔,笔忙着去就纸 一刹那间——诗章已滔滔地涌了出来

写作四要素详解

写作四要素详解

写作四要素详解写作四要素是一个由主体、结构、语言、修辞这四个要素综合作用所形成的系统活动。

主体主题是写作的核心内容,它是作者想要传达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对于写作的成功非常重要。

主题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故事情节、一个问题或一个议题等等。

主题需要明确、有趣,并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在确定主题后,作者需要围绕主题构建文章的其他要素。

示例:主题示例1:勇气与坚持假设一个作家要写一篇故事,主题是勇气与坚持。

在故事中,他可以以主人公面临一系列困难的情况为基础,展示主人公如何通过勇气与坚持战胜困境并取得成功。

这个主题将激励读者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意志力的重要性。

主题示例2: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位作家决定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学术论文。

他探索了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掠夺和破坏,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这个主题突显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共生关系,并呼吁人们保护和尊重自然。

主题示例3:爱与牺牲在一篇感人的散文中,作者以爱与牺牲为主题,通过讲述一个母亲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梦想的故事。

这个主题探讨了无私的爱和牺牲精神,使读者深感亲情的力量和人性的美好。

结构结构是文章的框架和组织方式。

良好的结构可以使文章清晰、易懂,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跟随作者的思路。

一个典型的结构包括导言、主体和结论。

导言用于引入主题和概述文章内容,主体部分用于展开论点、提供支持和证据,而结论则是对整个文章进行总结和重要观点的强调。

良好的结构应该具备逻辑性,内容间过度自然,同时使用合适的段落和标题来划分不同的部分和子主题。

示例:结构示例1:传统论文结构大多数学术论文都采用一种传统的结构:引言、文献综述、方法、结果和讨论。

这种结构清晰地将论文内容组织为不同的部分,方便读者理解文章的目的、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

结构示例2:故事结构一篇故事通常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

故事以引人入胜的导言部分引入主题和主角,随后开展情节,并在高潮部分遇到挑战或冲突。

李静波基础写作2主体因素

李静波基础写作2主体因素

郭雪波的小说《沙狐》 ③郭雪波的小说《沙狐》开篇渲染科尔沁的 荒凉, 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的瀚海” 荒凉,说“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的瀚海”,他忘 编辑也没记住, 了,编辑也没记住,整个中国的版图才只有九百 六十万平方公里! 六十万平方公里! 迟子建在她的小说中写到, 天凉了, ④迟子建在她的小说中写到,“天凉了,小 鸡都不爱下蛋了”——事实上 事实上, 鸡都不爱下蛋了”——事实上,小鸡在伏天不下 歇伏” 立秋以后,会再度进入产卵期。 蛋,要“歇伏”;立秋以后,会再度进入产卵期。 所举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所举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写作活动中的 主体因素
写作行为系统
作制作 作 作 写作主体
认 识 体 验 过 程 孕 育 培 植 过 程
写 作
规 范 引 导 过 程
写作载体
期 待 反 馈 过 程
写作
体 体
写作

写作主体主宰着写作活动
一切写作行为,都必须由主体来具体实施。 一切写作行为,都必须由主体来具体实施。 写作顺利完成以后,写作的成品——文章, 文章, 写作顺利完成以后,写作的成品 文章 却成了文章主体的“表征” 却成了文章主体的“表征”。 写作主体本身的“质量” 写作主体本身的“质量”也就决定了写作行 为的质量、写作成品的质量, 为的质量、写作成品的质量,写作的一切技 巧都应该从这里开始。 巧都应该从这里开始。 写作主体”与传统意义上的“作者” “写作主体”与传统意义上的“作者”有什 么区别? 么区别?
责任与道义
一方面这种责任和道义深刻地影响着写作主 体的写作行为; 体的写作行为; 另一方面是写作主体要用责任和道义去赢得 读者的心,进而去影响时代和社会。 读者的心,进而去影响时代和社会。
素质与人格
素质是一个人的学识、阅历、道德、修养、 素质是一个人的学识、阅历、道德、修养、道德 人生观、价值观等等的综合表现。 、人生观、价值观等等的综合表现。 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前者包括 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 人的需要、动机、兴趣和信念等, 人的需要、动机、兴趣和信念等,决定着人对现 实的态度、趋向和选择;后者包括人的能力、 实的态度、趋向和选择;后者包括人的能力、气 质和性格,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上的个人特征。 质和性格,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上的个人特征。 不同的素质、不同的文化修养、不同的个性, 不同的素质、不同的文化修养、不同的个性,造 成了不同写作主体即使在表达同样题材、 成了不同写作主体即使在表达同样题材、同样主 题时也会出现差异。即使同一个写作主体,处在 题时也会出现差异。即使同一个写作主体, 不同的创作时期, 不同的创作时期,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也会表现出个性的不同侧面, ,也会表现出个性的不同侧面,令作品千姿百态 。

第二章 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因素

第二章 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因素

重点一:“写作主体”与“作者”的区别“写作主体”与传统意义上的“作者”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查阅《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上的“作者”辞条,上面是这样解释的:通过自己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公民。

著作权的原始主体,享有完整的著作权,即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在中国,除直接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外,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或称“拟制作者”。

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为作者。

可见,“作者”的意思其实包含两种,一种是相对于文章成品而言的,他是文章或作品的撰写者、原创者,也是法律意义上的该文章或作品的完整著作权的拥有者。

或者可以这样说,只要有文章或作品存在,就必然有其“作者”存在。

另一种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作者”是法人或非法人单位。

虽然文章或作品同样是由某个人完成的,但他是代表着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的意志创作,该文章或作品的法律责任也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来承担。

所以也叫“拟制作者”。

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公文写作活动。

无论公文是由哪个具体个人“执笔”完成的,他都是代表着机关单位的意志,该公文的责任由该发文机关负责而不是由“执笔”者负责。

例如行政公文“命令(令)”都是以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名义签署发布的(主席令、省长令、部长令等),但签发人是代表着他所在那一级政府机关的意志而非他个人的意志,因此该“命令(令)”的作者就是签发人代表的那个机关。

写作主体就不同了,从行为过程的角度来说,写作主体只有在写作活动中才存在,才有实际意义。

他是写作活动的直接启动者、策划者、操纵者和实践者,写作活动一旦结束,写作主体的使命也结束,他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顺理成章地转化成“作者”存在或者说已经不存在了。

显然,“写作主体”与“作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却不是对等的概念。

文学创作的主体、主体性及其他

文学创作的主体、主体性及其他

文学创作的主体、主体性及其他一、主体性:人、作家作为主体的前提条件在人类活动中人是主体,在文学创作中作家是主体。

这种说法并没什么不对。

但是,有人把一般意义上所说的“主体是人”这一命题变成了:“人从来和永远是主体”,断然认为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主体,并以此否定人作为客体存在的可能,这就颇令人费解了。

人成为主体是有条件的。

这个条件并不仅仅像人们一般所表述的那样:只要人作为活动的施动者和承担者,人就是主体。

不错,人作为主体,必然处于与特定客体的特定关系之中,并成为活动的承担者和对客体的施动者,这是起码的要求。

但是,奴隶在劳动中虽然作为活动的承担者和对客体的施动者,然而,他们是在一种强制性压服之下,戴着脚镣去承担活动的,他们显然不是主体。

我以为,人是否作为主体存在,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是否具有主体性。

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存在的根本条件和前提。

主体性和主体是两个有联系而又不相同的概念。

主体性指的是人作为主体的本质属性,而主体指的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一些文章往往把两个概念等同混用)。

那么,主体性的内涵是什么?有的学者把主体性解释为主观性,这是欠妥的。

主体性和主观性虽然在英文中同出“Subjectivity”一词,但从认识论的角度说,主体性不同于主观性,后者一般指主体看待和处理问题的一种态度,往往是在认识与对象实际不相符合的意义上使用的,而不是作为人的某种本质属性的规定,所以不能把主体性解释为主观性。

主体性也不能笼统地按照德国古典哲学的观点去理解,简单地归结为独立自主、自我决定、自由自决、自我、自我意识或个人特殊性、个体价值等,因为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主体性已被抽象化。

对主体性的内涵作出科学论述的是马克思。

他谈到在一般劳动中“人不是用一定方式刻板训练出来的自然力,而是一个主体,这种主体不是以纯粹自然的,自然形成的形式出现在生产过程中,而是作为文配一切自然力的那种活动出现在生产过程中”。

[1]显然,“支配”客体的属性正是人作为主体的本质属性,因而也就是主体性的本质内涵之一。

写作主体

写作主体
却成了文章主体的“表征”。 写作主体本身的“质量”也就决定了写作行
为的质量、写作成品的质量,写作的一切技 巧都应该从这里开始。 “写作主体”与传统意义上的“作者”有什 么区别?
写作活动的缘起
缘情而作
写作,为个人的抒情宣志提供了可能,使这种实践活 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自然常用的表达方式。
③郭雪波的小说《沙狐》开篇渲染科尔沁的
荒凉,说“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的瀚海”,他忘 了,编辑也没记住,整个中国的版图才只有九百 六十万平方公里!
④迟子建在她的小说中写到,“天凉了,小 鸡都不爱下蛋了”——事实上,小鸡在伏天不下 蛋,要“歇伏”;立秋以后,会再度进入产卵期。
所举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写作需要有文化知识方面的储备。知 识储备越丰富,视野和思路就越开阔。
写作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组合和运用。
《红楼梦》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社会的“百科 全书”,就是因为这部巨著几乎涉及了社会生活 各个方面的知识,除了故事情节外,大凡诗词歌 赋、琴棋书画、建筑装饰、花鸟鱼虫、医药占卜、 官场皇室、酒家商肆、三教九流,无不应有尽有。 没有深厚的文化知识素养,曹雪芹就无法写出这 样的皇皇巨著。
知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文化知识,一 是社会人生知识。
任何一个写作主体都应该掌握某终于自己所 在的行业、环境、岗位、层面、领域等密切 相关的专业知识。
案例探析
《乡间小路》 有一小轿车与一独轮车相遇。 司机令老汉让路,老汉道:为何? 司机道:我开的是小车。 老汉道:我的也是小车。 司机道:小车是首长的车。 老汉道:我的也是手掌车。 司机道:首长的车是小轿车。 老汉道:我的也是小叫车,不信你听。 说毕,驾起车,果然吱吱作响,像蝈蝈唱,蹒 跚而去……
如《报到那天》

作文的基本要素与整体结构

作文的基本要素与整体结构

作文的基本要素与整体结构作文是指根据一定的题目、主题或要求,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观点和主张的文章。

它是人们思考、交流和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具有良好的作文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展现才华和思想力。

作文的基本要素是指作文中必不可少的几个要素,它们通常包括主题、立意、论点、论证和结尾等。

首先,作文的主题是作文的核心所在,它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或感情。

主题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人物或抽象的概念、价值观念等,但无论何种形式,主题都应该紧扣作文的内容,贯穿始终。

接下来是作文的立意,它是作者在选择主题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角度和思考方式,对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发掘,形成独特的见解和表达。

立意是一篇作文的灵魂和核心,它能够体现作者的独特思考方式和创造力,使作文显得有深度和内涵。

论点是作文中作者对主题的观点和表述,是作者为了支撑自己的立意而提出的一系列论证和推理。

论点应该明确、具体、有说服力,并且能够体现作者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

在撰写作文时,应该选择与主题和立意相符的论点,以增强作文的逻辑性和信服力。

随后是作文的论证,它是通过举例、引用权威观点、引用实证数据等方式,来支撑和证实自己的论点。

论证应该具备客观性、权威性和逻辑性,通过有力的事实和证据来加强作者观点的说服力。

同时,在论证中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和逻辑的连贯性,以确保整个作文的内外一致。

最后是作文的结尾,它是整篇作文的总结和归纳,既要对全文进行概括和回顾,又要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结尾部分可以通过点题、用比喻、引用名言或提出建议等方式,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并进一步扩展作文的深度和广度。

除了作文的基本要素外,作文的整体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文一般包括引子、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引子是作文的开端,要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可以通过提问、引用故事、描绘场景等方式来吸引读者。

正文是作文的主体部分,应该层次清晰、章法正统,每一段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并围绕主题进行论述和论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