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PICC导管堵管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PICC导管堵塞的护理

物理治疗
加压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加压冲洗,将堵塞物冲出导管 。
负压吸引
应用负压吸引装置,将导管内堵塞物吸出,恢复导管通畅。
手术治疗
导管取出术
若导管严重堵塞且无法通过药物治疗 和物理治疗恢复通畅,可考虑手术取 出导管。
介入手术
在X线或超声引导下,通过介入手术 清除导管内堵塞物,恢复导管功能。
PICC导管堵塞的护 理
目录
• 引言 • 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 • PICC导管堵塞的预防措施 • PICC导管堵塞的处理方法
目录
• PICC导管堵塞的护理实践 • PICC导管堵塞的并发症及护理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探讨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 质量。
05
PICC导管堵塞的护理实 践
护理评估
导管堵塞程度评估
通过观察和测量导管内血液回流 情况,判断导管堵塞的程度,为 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患者症状评估
了解患者有无疼痛、肿胀、发热等 不适症状,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 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并发症风险评估
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导管相关并发症 的风险,如感染、静脉炎等,以便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01
02
03
导管材料
某些导管材料可能更容易 引起血栓形成或堵塞。
导管直径
较细的导管更容易被堵塞 ,因为它们更容易受到血 液成分或药物沉淀的影响 。
导管长度
过长的导管可能增加堵塞 的风险,因为它们更容易 在血管内弯曲或受到压迫 。
患者因素
血液高凝状态
某些疾病或药物可能导致 血液高凝状态,增加导管 堵塞的风险。
picc导管堵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现状

患者,这几类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是造成 PICC导管堵塞 的重要原因[8];另外其患者频繁咳嗽、恶心呕吐或便秘,引起胸 腔内压力增加及上腔静脉压力增高,从而导致静脉一过性压力 升高而导管内血液反流,血小板及纤维蛋白进一步聚集而形成 血栓,从而导致导 管 堵 塞 [9];此 外 导 管 的 材 质 和 类 型 也 会 导 致 PICC导管堵管。有研究显示,双腔耐高压注射型 PICC导管堵 管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腔耐高压注射型 PICC导管 。 [10] 解丽娟 等[11]研 究 显 示,三 向 瓣 膜 PICC导 管 堵 管 发 生 率 低 于 耐 高 压 PICC导管;Ong等[12]研究认为,不同导管堵塞发生与 PICC瓣膜 有关,有瓣膜 PICC导管的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无瓣膜 PICC; Sharp等[13]研究显示,某些材料的导管,如聚乙烯比聚氨酯、硅 树脂导管是发生导管阻塞的重要因素之一;任秀芹等[14]研究表 明,导管末端异位容易导致黏膜损伤,血管内膜损伤后,血小板 便黏附其上发生凝集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进一步加重血小板 的凝集,加之导管滴速减缓,促进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堵管发生。 2 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主要 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 生儿还可通过下 肢 大 隐 静 脉、头 部 颞 静 脉 和 耳 后 静 脉 等 )穿 刺 置管,导管的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PICC具有操作简 单、安全可靠、带管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 床[1,2]。但 P1CC从穿刺点达到上腔静脉的路径较长,静脉管腔 狭窄,易发生导管堵塞[3]。导管堵塞在 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 发生率高达 48.2%,一旦发生堵管,将明显缩短 PICC使用寿命, 极大限制了 PICC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 负担,也存在着护患纠纷隐患。本文就 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 预防及处理方法综述如下[4]。 1 PICC导管堵塞的分类及原因 1.1 分类 PICC导管堵塞按类型分为非血凝性导管堵塞和血 凝性导管堵塞,按程度分为导管完全堵塞和不完全堵塞。导管 完全堵塞表现为,不可见回血且不能输入液体,或未见回血且滴 速≤19gtt/min;部分 导 管 堵 塞 表 现 为,不 可 见 回 血 但 可 输 入 部 分液体,或可见回血但滴速为 20~59gtt/min,主要表现为患者局 部疼痛等[4]。 1.2 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 1.2.1 非血凝 性 堵 塞 非 血 凝 性 导 管 堵 塞 最 主 要 的 原 因 是 导 管维护不当。护士未及时冲管、封管为堵管的主要原因。药物 在输注过程中因静脉输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药物之间因 配伍禁忌可相互作用产生沉积物,导致管道变窄阻塞,如静脉营 养液与葡萄糖的组合极易形成结石从而堵塞管道[5],脂肪乳与 肝素存在配伍 禁 忌 [6]。 患 者 在 输 注 脂 肪 乳、白 蛋 白 制 品、氨 基 酸等时易发生 堵 塞,这 些 物 质 具 有 黏 稠 度 高、分 子 颗 粒 大 等 特 性,且输注时滴速慢,易形成絮状物堵塞管道。相关研究指出, 使用 PICC输注液体时,若输注速度小于 3ml/h,出现输注不通 畅而又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就易出现堵管[7]。 1.2.2 血凝性导管堵塞 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可导致 PICC导 管堵塞,如长期卧床患者,老年患者,大手术、创伤、烧伤、严重脱 水、感染、糖尿病、服用致血凝性增高药物的患者以及恶性肿瘤
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原因分析

二、护理对策:
1 .多陪伴患者,多沟通,向患者讲解堵管的原因与发展,告知患者 经积极对症治疗和护理后能预防堵管,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 2.成立PICC护理小组,强化技术培训 对护士进行系统的理论与操作 培训,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正确的冲管、封管技术,用肝素钠稀释液脉冲式 冲管 。每次输液完毕,使用不小于1Oml的注射器以脉冲式冲管,使冲管液 在管腔内产生湍流,以清洁和漂净管壁,封管液剩余0.5~1ml时边推注边 退针,使封管液充满整个导管腔,使针头退出过程中导管内始终呈正压状 态。
综上所述:
护士的操作技术及护理、血管和导管的选择、药物因素、患者的个人因 素等都是导致PICC置管后堵管的相关因素,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这些因素, 同时加强对置管患者的健康教育,避免患者因知识缺乏导致的导管堵塞,并 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降低堵管的发生率;在溶栓过程中加强护 理,密切观察出血倾向,防止栓子脱导致其他部位栓塞,不断总结经验, 使PICC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3 .患者因素 3.1血液高凝状态 肿瘤患者、糖尿病及血栓性疾病 患者血液多处于高凝状态,尤其是恶心、呕吐、疲乏无力 等化疗后反应,使患者卧床休息时间增加,活动量减少, 造成血流缓慢,血液淤滞导致堵管几率增加。老年人红细 胞老化,变形能力差,聚集性增强,血浆粘滞度增加,使 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 3.2剧烈咳嗽,频繁呕吐未及时处理易发生导管堵塞。 有研究证实剧烈咳嗽引起静脉压增高,使血液凝固于导管 致堵塞
3 .消除堵管的潜在因素 3.1 保持导管通畅 护士随时观察 PICC输液流速,保持滴速5O滴/min, 特殊药物除外。如流速明显减慢,应及 时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必要时,监测 血液流变学和凝血指标,并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预防血栓形成,以有效防止 堵塞。对于脑压增高、咳嗽、频繁呕吐 的患者,血液可返流至导管内,如不及 时处理,也易发生导管阻塞。 3.2 输入粘稠度大的药物及输血液制品时加强巡视,输完用生理盐水快速 脉冲式冲管,减少有形成分的附着,防止导管阻塞。一般情况下不能从PICC 处采血,需从导管采血,采血后要用肝素生理盐水冲管后再封管。 3.3 预处理血液高凝 对血液粘稠度高的患者,可通过口服丹参滴丸、 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从而减少堵管的发生。 3.4 加强健康教育,增强防范意识 护士做好置管后相关知识宣教,应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相关注意事项及维护方法,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指导患者 正确活动患肢,避免提重、举高、用力甩肩活动;避免屏气动作及剧烈咳嗽; 在置管当天尽量不要屈曲置管侧的上肢;学会观察穿刺点是否出血,酸胀疼 痛等不适感觉时应及时报告处理。
PICC堵管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田爱运
近年来,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因其具有避免外周 静脉的反复穿刺、留置时间长、安全性能高等特点,为治疗提供了
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留置过程中, 导管堵塞是PICC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堵管原因
1、肿瘤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手术和化疗后 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疲乏无力等反应,使其
护理对策: 选择专业PICC小组人员为患者置管,条件允许的可在B超引导下左定位穿刺, 争取一次性穿刺成功。PICC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以3~6个月为宜,留置时间越 久,血栓形成越多,堵管率越高。
患者带管出院时,分发PICC出院健康宣教但,24H开通绿色电话通道,随时 为患者提供专业维护指导,出院后可到就近的医院定期进行换药冲管。尽 量不在PICC导管处抽血。对于年龄偏大、血粘稠度高的患者,特别是肺癌 患者,每2d冲管一次,并嘱器清淡饮食、多饮水可稀释血液。当患者频繁 呕吐、剧烈咳嗽等,应进行预防性冲封管一次。经常巡视病房,及时接瓶 或封管,同时嘱咐患者发现回血时及时通知护士。、
护理对策: 加强健康宣教,避免PICC一侧手臂过度屈曲、活动、提重物,妥善固定导管,,避免受压,发现导管内有 回血时,应及时报告护理人员予及时冲管,经常巡视患者,每班进行交接班,及时发现输液速度减慢或不 滴、导管扭曲、打折时应及时将导管理直、固定并冲管。 合理安排换药时间,贴膜松动时及时更换。根据导管接头大小旋转合适的肝素帽或正压接头,每班确认接 头的紧密性,尽量使用可来福接头,减少血液回流。
5、每次输液完毕及化疗间歇期的每周, 用20ml的注射器抽吸10~15ml的肝素稀释 液以脉冲式正式封管。
6、嘱患者在置管侧肢体出现酸胀、疼痛等不 适感觉时应及时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PICC堵管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 保留10min后打开三通回抽,如见回血,则回 吸3 ml血弃掉,再用生理盐水冲管或重复 几次生理盐水冲洗后封管。
• 特殊的堵管形式:
•
一扇只能向里开的门、、、、、、
• 小结 导管堵塞的护理重在预防,加强护理人员 的知识培训,做好导管的维护,合理使用 导管,将会很大程度上减少PICC导管堵塞 的发生率,充分发挥其优势,更好的为临 床服务!
PICC堵管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 近年来,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臵管术 (PICC),因其具有避免外周静脉的反复 穿刺、留臵时间长、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为治疗提供了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在临 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留臵过程中, 导管堵塞是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
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
•
(1)肿瘤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手术和化疗后引 起患者恶心、呕吐、疲乏无力等反应,使其自主 活动时间减少,卧床休息时间增多,血液流动缓 慢,致血液淤滞,易引起导管堵塞。 (2)导管长期臵于静脉中,对血管壁上皮细胞造 成机械性刺激,使血管内皮损伤,留臵的导管作 为体内异物不利于血液回流,引起局部血管反应 性炎症,有利于血栓形成,易引起导管堵塞。
• 3)操作方法不正确:停止输液特别是高渗 静脉内营养液时,未及时用足量生理盐水 或肝素稀释液封管或者化疗间歇期未执行 每周维护管道1次。 (4)患者的强迫体位或导管不在上腔静脉, 使其回血发生率增高。
导管的维护和预防
•
(1)臵管时穿刺动作轻柔、准确,送管时不要过 快过猛,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变化,穿刺成功后立 即用肝素封管,预防管腔内血栓形成。 (2)嘱患者臵管侧肢体适度活动,避免臵管侧肢 体做过度外展、旋转运动,使导管随肢体运动的增 加而产生对血管内壁的机械性刺激,导致导管堵 塞。 (3)在输液及睡眠时避免长时间压迫臵管侧肢体 致血液流动缓慢。
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发表时间:2019-09-04T11:21:19.230Z 来源:《护理前沿》2019年第06期作者:阮诗颖[导读] 接下来,本文也将对此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解说。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 510000 摘要:PICC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引入我国的静脉技术,该项技术的引入对于维持静脉通畅及预防静脉炎有着极大的帮助,并受到各大医务人员及患者的欢迎。
本文首先对PICC置管后出现导管堵塞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包括血凝性堵塞、非血栓性阻塞、接口处污染、机械性阻塞等;其次对护理集束干预策略进行分析,包括选取正确的部位置管、脉冲式正压封管、血凝性以及非血凝型导管堵塞护理预防、建立PICC置管系统的管理机制、安排合理的护理流程以及做好日常的维护、要做好关于紧急护理的各种措施等,最后进行总结。
关键词:PICC置管;堵塞原因;护理;对策PICC置管主要是经外周静脉途径置管至中心静脉的导管[1-2]。
在一般情况下,PICC主要应用于需要进行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这种患者的静脉条件普遍可能都会比较差,因此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治疗。
同时,当患者需要长期卧病在床进行治疗或者是在治疗期间需要使用刺激性比较大的药物进行治疗时,也是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治疗的。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使用PICC置管能够保护患者周围的血管,降低可能出现静脉炎的情况,还能够进一步减少反复注射的痛苦。
但是,PICC导管广泛应用的同时部分患者在进行PICC置管治疗后会出现导管堵塞的情况。
随着近些年来,这种并发症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开始,人们通过研究发现有效的护理工作能够大大降低PICC置管堵塞的发生概率。
接下来,本文也将对此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解说。
1关于在进行 PICC置管后出现导管堵塞的主要原因分析通过对以往出现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得出,造成导管堵塞的主要有如下的几种原因。
1.1血凝性堵塞患者会发生管腔内的血凝性堵塞的主要原因有以下:①导管回血与导管尖端到达位置有关[3],导管末端不位于上腔静脉段又或位于T1-2这些过浅的位置会导致血管回血的现象,回血的情况加大管腔内血凝性堵管的可能;②胸腔内的压力发生改变,如患者剧烈咳嗽、用力排便、肿瘤引发的剧烈疼痛等;③患者的体位发生改变或者在输液的过程当中压力发生改变,如患者手持补液如厕,过程中补液位置低于导管位置,输液结束后输液袋发生滴空等现象的发生都是有可能造成血凝性堵塞的原因[4];④疾病引起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特别是长期卧床、肿瘤又或者手术后的患者;⑤选用置入的PICC导管过粗。
PICC药物性堵管原因分析与处理

PICC药物性堵管原因分析与处理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意义 (3)1.3 文献综述 (4)二、PICC药物性堵管原因分析 (5)2.1 药物本身的因素 (6)2.1.1 药物的化学性质 (7)2.1.2 药物的刺激性 (8)2.2 患者因素 (8)2.2.1 血液凝固性 (10)2.2.2 个体差异 (11)2.2.3 心理因素 (12)2.3 治疗操作因素 (14)2.3.1 导管选择不当 (15)2.3.2 导管位置不佳 (16)2.3.3 正确的冲管方法未掌握 (16)2.4 置管后护理因素 (17)2.4.1 患者活动过度 (18)2.4.2 护士操作不规范 (18)2.4.3 患者未按时维护导管 (19)三、PICC药物性堵管的处理方法 (20)3.1 药物溶栓法 (21)3.2 静脉滴注法 (22)3.3 聚合物凝胶清除法 (23)3.4 超声波溶栓法 (24)3.5 小切口切开取栓法 (24)四、预防措施 (25)4.1 合理选择药物 (26)4.2 提高患者依从性 (27)4.3 规范操作流程 (28)4.4 加强置管后的护理 (28)五、结论 (29)一、内容简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堵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在临床实践中,PICC已成为治疗肿瘤患者化疗、营养支持等重要治疗手段,然而药物性堵管问题日益凸显,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严重困扰。
药物性堵管通常由多种因素导致,如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导管类型与材质、输液速度控制不当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等。
不同原因引起的堵管表现和处理方法各异,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得当,可能导致导管失效、患者疼痛甚至危及生命。
对PICC药物性堵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处理策略,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剖析药物性堵管的成因,探讨其临床表现,并针对不同原因提出具体的处理措施,以期为广大医护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干预

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摘要: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使用日益增多,而在使用过程中,PICC同样存在多种并发症,其中如果导管堵塞不能有效处理,可造成PICC非计划性拔管,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造成PICC 导管堵塞的原因有患者因素、导管因素、护理人员因素。
本文就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关键词: PICC,导管堵塞,原因分析,护理干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过外周静脉进行穿刺置管,使导管尖端位置处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1]。
具有安全性高、留置时间长、操作简便等优点,自20世纪90年代,从美国引进以来,在临床静脉输液中应用日益广泛[2]。
但是,PICC也存在多种并发症, 其中导管堵塞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程立[2]一项162例肿瘤患者的研究指出,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为27.8%。
石建红[3]一项40例肿瘤患者的研究中表示,导管堵塞发生率为13%,均可致使治疗被迫推迟或中断,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本文将从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面进行综述如下。
1原因分析1.1患者因素1.1.1疾病因素在留置PICC的患者中,由于患者自身疾病原因,血液流变学出现变化,增加血液黏稠度,很容易形成导管附壁血栓,造成PICC导管堵塞[4]。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各种实体肿瘤疾病患者的血液成分可能被癌细胞影响,导致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进而会增加微血栓的形成[5],而且肿瘤疾病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各种化疗药物大多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会对PICC导管周围的血管壁产生不良刺激,也会增加静脉炎和局部微血栓的风险,进而导致PICC导管堵塞的风险增高[6]。
1.1.2肢体活动很多患者在PICC置管后,出于恐惧心理,不敢随意活动,或因疾病自主活动减少,卧床时间增加,抑或是入睡时偏向置管侧时间过长,血液流动减慢[7],加之导管在血管内的占位效应,许辉琼[8]研究表示,无论患者是否发生血栓或血栓是否出现症状,置管静脉血流速度均呈现减慢趋势,发生血栓性导管堵塞几率增加,应提高警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CC导管堵管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操作维护简单,安全有效,不仅可以减少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和局部不良反应,保护外周静脉,还可以有效避免反复静脉穿刺所导致的痛苦及化疗药物外渗导致的局部组织溃烂与坏死,因此是肿瘤患者的首选置管方案。
但在使用过程中常因多种因素引起导管堵塞,是困扰医务人员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内对血栓性栓塞应用肝素钠和尿激酶的报道较多,故分别用肝素钠和尿激酶进行再通。
PICC堵管的分类
根据PICC导管堵塞原因可分为机械性、非血栓性和血栓性三种类型。
导管堵塞再通方法
1机械性堵塞:原因是夏天敷贴脱落所致接头连接处导管扭曲,经修剪导管重新更换接头后解除堵塞。
2非血栓性堵塞:由于药物引起的沉淀,可用对抗剂(碳酸氢钠、盐酸)调节,使沉淀物恢复到溶解状态。
3血栓性堵塞:根据其发生的时间,分为A组和B组,A组应用肝素钠,B组应用尿激酶。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撕去贴膜,去除正压接头或肝素帽,带无菌手套,消毒穿刺部位及导管,观察导管的体外部分有无血液,如有较硬的凝血块,应用指腹反复揉搓,将血块揉碎,消毒导管的接口,如导管接口处有凝血块,应修剪导管更换导管接头。
A组连接三通,使三通的接口处于关闭位置。
消毒三通的一个接口,连接20ml 注射器(抽好生理盐水10ml),消毒三通的另一个接口,连接吸好肝素液的5ml注射器(肝素钠注射液2ml)。
将连接5ml注射器的三通口关闭,连接20ml注射器的三通口开放。
回吸20ml注射器,将PICC导管内抽空,使导管内形成负压并关闭此三通口,同时打开连接5ml注射器的三通口,利用导管内负压将肝素液吸进导管,使肝素液在导管内保留20min后关闭此三通口,并开放连接20ml注射器的三通口,用20ml 注射器抽吸并观察抽出液体的情况,反复重复此过程,直到抽出回血。
如导管通畅即回抽5ml血液弃掉,然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去掉三通连接肝素帽(或正压接头),继续输液,如患者不输液应用肝素钠液正压封管。
B组把10万单位尿激酶用生理盐水20ml溶解,用20ml注射器抽取尿激酶5ml, 直接连接在PICC导管接口端,回抽至10ml,轻轻放松。
反复操作直至抽出回血,把抽出的血液弃掉(至少3ml),以免将血块注入体内,形成栓塞。
再用生理盐水冲管,连接输液装置。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