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堵管 原因分析
PICC堵管的原因分析和护理

PICC堵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1、冲封管方法不正确冲封管方法不正确、不到位导致堵管分析原因:新技术开展前对护士的培训欠到位,对并发症的认识和重视不够;护士对脉冲与正压的作用与目的未能理解,在培训时重视理论传授,缺乏实际操作指导,特别是年轻护士,理论与实际不能很好结合。
对策:医院成立PICC穿刺小组,科室开展PICC前由PICC穿刺小组负责对该科护士进行系统的理论与操作的培训,让每位护士动手练习,达到真正的脉冲与正压,并让其认识到不进行脉冲与正压封管可能导致的后果。
通过理论与技能考核,科内选出1名责任心、操作能力强的骨干护士负责指导与监督工作,对刚到科室的新同志、护生进行一对一的带教,规范PICC的维护。
对带管出院病人进行系统的宣教,要求每周回院一次进行导管维护。
2、导管接头松动、脱落原因分析:护士主动巡视不到位;病人及家属对病人关注度相对降低;对持续微泵推注的固定方法不合理,因为输液器与PICC导管接头处,输液延长管与针筒的连接处为非螺旋式连接,病人翻身时牵拉输液导管易导致接头松动与脱出。
对策:可用弹性丝袜筒保护穿刺侧肢体,保护范围为穿刺点上下10~15 cm加强对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指导病人避免穿刺侧肢体的剧烈运动。
对PICC置管病人每班进行交接班,每班确认接头紧密性;对持续微泵静脉推注的病人用胶布固.3、体外导管扭曲原因分析:PICC置管后对病人及家属的宣教欠到位,因而对置管后可能发生堵管的危险性认识不够。
对策:加强PICC相关知识的宣教,让病人及家属认识到发生堵管的危险性,家属外出时应告知当班护士,对危重、肢体不能活动的病人当班护士每15~30 min巡视一次,及时处理输液故障。
4、药物性堵管原因分析:输注配伍禁忌药物和容易形成沉积的药物溶液后可立即发生阻塞,脂肪乳剂易在导管内沉淀引起管腔变狭、阻塞,发生阻塞的几率比其它任何液体都高;中成药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导致药液浑浊、沉淀。
对策: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picc导管堵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现状

患者,这几类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是造成 PICC导管堵塞 的重要原因[8];另外其患者频繁咳嗽、恶心呕吐或便秘,引起胸 腔内压力增加及上腔静脉压力增高,从而导致静脉一过性压力 升高而导管内血液反流,血小板及纤维蛋白进一步聚集而形成 血栓,从而导致导 管 堵 塞 [9];此 外 导 管 的 材 质 和 类 型 也 会 导 致 PICC导管堵管。有研究显示,双腔耐高压注射型 PICC导管堵 管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腔耐高压注射型 PICC导管 。 [10] 解丽娟 等[11]研 究 显 示,三 向 瓣 膜 PICC导 管 堵 管 发 生 率 低 于 耐 高 压 PICC导管;Ong等[12]研究认为,不同导管堵塞发生与 PICC瓣膜 有关,有瓣膜 PICC导管的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无瓣膜 PICC; Sharp等[13]研究显示,某些材料的导管,如聚乙烯比聚氨酯、硅 树脂导管是发生导管阻塞的重要因素之一;任秀芹等[14]研究表 明,导管末端异位容易导致黏膜损伤,血管内膜损伤后,血小板 便黏附其上发生凝集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进一步加重血小板 的凝集,加之导管滴速减缓,促进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堵管发生。 2 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主要 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 生儿还可通过下 肢 大 隐 静 脉、头 部 颞 静 脉 和 耳 后 静 脉 等 )穿 刺 置管,导管的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PICC具有操作简 单、安全可靠、带管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 床[1,2]。但 P1CC从穿刺点达到上腔静脉的路径较长,静脉管腔 狭窄,易发生导管堵塞[3]。导管堵塞在 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 发生率高达 48.2%,一旦发生堵管,将明显缩短 PICC使用寿命, 极大限制了 PICC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 负担,也存在着护患纠纷隐患。本文就 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 预防及处理方法综述如下[4]。 1 PICC导管堵塞的分类及原因 1.1 分类 PICC导管堵塞按类型分为非血凝性导管堵塞和血 凝性导管堵塞,按程度分为导管完全堵塞和不完全堵塞。导管 完全堵塞表现为,不可见回血且不能输入液体,或未见回血且滴 速≤19gtt/min;部分 导 管 堵 塞 表 现 为,不 可 见 回 血 但 可 输 入 部 分液体,或可见回血但滴速为 20~59gtt/min,主要表现为患者局 部疼痛等[4]。 1.2 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 1.2.1 非血凝 性 堵 塞 非 血 凝 性 导 管 堵 塞 最 主 要 的 原 因 是 导 管维护不当。护士未及时冲管、封管为堵管的主要原因。药物 在输注过程中因静脉输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药物之间因 配伍禁忌可相互作用产生沉积物,导致管道变窄阻塞,如静脉营 养液与葡萄糖的组合极易形成结石从而堵塞管道[5],脂肪乳与 肝素存在配伍 禁 忌 [6]。 患 者 在 输 注 脂 肪 乳、白 蛋 白 制 品、氨 基 酸等时易发生 堵 塞,这 些 物 质 具 有 黏 稠 度 高、分 子 颗 粒 大 等 特 性,且输注时滴速慢,易形成絮状物堵塞管道。相关研究指出, 使用 PICC输注液体时,若输注速度小于 3ml/h,出现输注不通 畅而又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就易出现堵管[7]。 1.2.2 血凝性导管堵塞 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可导致 PICC导 管堵塞,如长期卧床患者,老年患者,大手术、创伤、烧伤、严重脱 水、感染、糖尿病、服用致血凝性增高药物的患者以及恶性肿瘤
PICC堵管的原因分析和护理

PICC堵管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用于5天以上,中、长期静脉治疗或静脉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的药物,大大降低医护工作量,同时避免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这些药物对血管的损害,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因其操作简捷、使用安全、维护简单、便于长期留置等优点[1],已经在国内多数省级医院逐步开展,受到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广泛接纳,是静脉治疗技术上的一大进步。
但在使用过程中导管堵塞是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的,可达21.3%[2],现对其原因进行整理和分析,综述如下:1 与操作人员有关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1.1 冲管封管方法不正确、不到位、不及时[3]1.1.1 原因分析操作人员对PICC导管未经过正规培训,理论知识缺乏,对并发症的认识和重视不够或在培训时只重视理论传授,对脉冲与正压的作用与目的未能理解,缺乏实际操作指导[4]以致冲管封管方法不正确;护士人员配备比例偏低,劳动强度偏大[5],以致护理质量下降以及缺乏责任心,巡视不到位,致冲管封管不及时,而造成血液返流,阻塞导管。
1.1.2 预防措施科室开展PICC前要选责任心强、操作能力强的骨干护士出去学习有关PICC的理论与操作技能,再由该同志负责对全科的护士进行系统的理论及操作培训,让每位护士动手练习,达到真正的脉冲与正压,并让其认识到不进行脉冲与正压封管可能导致的后果。
通过理论与技能考试,科室选出3名责任心强、操作能力强的护士组成PICC穿刺小组,负责指导与监督工作,对刚到科室的新同志进行一对一的带教,规范PICC的维护;对带管出院的病人及家属进行系统的宣教[6][7];医院尽可能的增加人员配备比例,降低劳动强度,科室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采取弹性排班,使有限的人力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增强责任心;采取正确的冲管封管技术,输液过程中要定期冲管(1次/6h),输液完毕时应及时脉冲式冲管(即短暂而急促的一推一停,使冲洗液在管腔内产生漩涡,清洁和漂净管壁。
PICC堵管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PICC堵管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穿刺技术[1]。
其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可避免患者因长期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所致的血管损伤,故被广泛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输液、新生儿及反复采血、输血制品者等[2]。
但同时也引起多种并发症,导管堵塞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高达11.54%~33.3%[3.4]。
PICC导管堵塞是造成非正常拔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5.6]。
现将导管堵塞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综述如下。
1 堵管的概述PICC导管堵管发生率早产儿达20%[7],肿瘤患者达24.3%[8]。
ICU患者堵管率可高达50%[9],左、右侧贵要静脉、左侧头静脉则较低[10],颈外置管较上肢置管回血发生率及堵管低[11]。
导管堵塞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处理不及时,轻者可致拔管,重者危及生命。
2 导管堵塞的原因2.1 血栓性导管堵塞原因2.1.1 与PICC导管对血管内膜的损伤有关 PICC置管时,没掌握进针的角度及速度、送管时机和退针芯手法等要点,用力粗暴或穿刺时来回移动等,使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在受伤部位及导管尖端聚集血栓形成造成堵管[12]。
置管时,手套上的滑石粉冲洗不干净接触导管的外壁,造成微粒进入体内可造成堵管。
PICC置管时间长,导管漂浮在血管中,对正常血液产生影响,形成涡流而产生微血栓,血液不断冲击导管头部,使纤维蛋白在导管头部形成纤维蛋白鞘套而造成堵管[13]。
对血管壁上皮细胞造成机械性损伤,引起局部血管反应性炎症,使血管内口周围形成血栓[14]。
2.1.2 与患者有关的血栓形成剧烈咳嗽致静脉压增高使血液反流入导管而堵管[15]。
加之老年患者血液粘度高,故老年患者应防治咳嗽。
实体瘤患者置管发生血栓概率高。
PICC堵管原因及解决方案

PICC堵管原因及解决方案PICC堵管:顾名思义就是PICC官腔堵塞,其表现为输液治疗过程不畅,液体不滴,回抽负压过大抽不动,抽不到回血等都是官腔堵塞的表现。
(一)冲管不及时①工作太忙了,未想起来冲管②不知道PICC输液过程中也需要冲管解决方案:加强培训,提高PICC堵管的警觉性,下达医嘱,遵医嘱执行,按时冲管。
冲管时机如下:①间断输液及每次输液(血)前,及治疗结束后。
②输液(血)治疗过程中,输注黏稠、高渗、中药制剂、抗生素等对血管刺激较大的液体后连续输注的药液不相容时,应在两种药物输注之间进行冲管,以免产生沉淀堵塞导管。
③连续输液过程中谨记也需要冲洗管腔。
(二)冲管剂量、方法不对①冲管液的剂量不够,②冲管的手法不对解决方案:①冲管液的剂量至少为管腔容积的2倍以上③冲管手法脉冲式冲管(推一下停一下),在导管内造成小漩涡加强冲管效果,避免药物刺激局部血管,达到真正冲管的目的。
(三)脂肪乳等脂性药物堵管、甘露醇结晶堵管、两种药物接触后的反应性堵管等(统称药物导致堵管)解决方案:①脂肪乳等脂性药物容易发生沉淀性堵管,选择使用输液泵正压泵入药物,并且谨记定时脉冲式冲管。
②甘露醇结晶堵管,在使用甘露醇前需要严格检查使用的药物有无结晶的出现,在冬季使用甘露醇最好可以温箱恒温保存。
③两种容易出现反应的药物使用的过程中,两种药物中间,必须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管,一定要冲洗干净。
(四)接头松懈、三通断裂、输液管路断裂等等,导致的血液流出,堵塞管腔。
解决方案:①使用高质量的输液用品②定时检查维护,避免接头松懈(五)患者高凝状态解决方案:遵医嘱使用抗凝剂,以及选择适宜的封管液:封管浓度:PICC/CVC可用0〜10U/ml的肝素溶液封管。
根据PORT导管的结构选择封管液的种类,可用100U/ml的肝素溶液封管。
封管方式采用正压封管。
(六)置管肢体活动不当解决方案:遵医嘱进行PICC置管肢体的康复锻炼。
解决PICC堵管的常用方案①若三向瓣膜的PICC导管接头堵塞给予及时更换接头②若为官腔内堵塞,进行评估判断后进行溶栓治疗③若PICC管道无留置的必要性,应当每日评估尽早拔除,若溶栓失败,那么只能忍痛拔管。
PICC堵管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田爱运
近年来,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因其具有避免外周 静脉的反复穿刺、留置时间长、安全性能高等特点,为治疗提供了
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留置过程中, 导管堵塞是PICC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堵管原因
1、肿瘤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手术和化疗后 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疲乏无力等反应,使其
护理对策: 选择专业PICC小组人员为患者置管,条件允许的可在B超引导下左定位穿刺, 争取一次性穿刺成功。PICC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以3~6个月为宜,留置时间越 久,血栓形成越多,堵管率越高。
患者带管出院时,分发PICC出院健康宣教但,24H开通绿色电话通道,随时 为患者提供专业维护指导,出院后可到就近的医院定期进行换药冲管。尽 量不在PICC导管处抽血。对于年龄偏大、血粘稠度高的患者,特别是肺癌 患者,每2d冲管一次,并嘱器清淡饮食、多饮水可稀释血液。当患者频繁 呕吐、剧烈咳嗽等,应进行预防性冲封管一次。经常巡视病房,及时接瓶 或封管,同时嘱咐患者发现回血时及时通知护士。、
护理对策: 加强健康宣教,避免PICC一侧手臂过度屈曲、活动、提重物,妥善固定导管,,避免受压,发现导管内有 回血时,应及时报告护理人员予及时冲管,经常巡视患者,每班进行交接班,及时发现输液速度减慢或不 滴、导管扭曲、打折时应及时将导管理直、固定并冲管。 合理安排换药时间,贴膜松动时及时更换。根据导管接头大小旋转合适的肝素帽或正压接头,每班确认接 头的紧密性,尽量使用可来福接头,减少血液回流。
5、每次输液完毕及化疗间歇期的每周, 用20ml的注射器抽吸10~15ml的肝素稀释 液以脉冲式正式封管。
6、嘱患者在置管侧肢体出现酸胀、疼痛等不 适感觉时应及时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PICC药物性堵管原因分析与处理

PICC药物性堵管原因分析与处理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意义 (3)1.3 文献综述 (4)二、PICC药物性堵管原因分析 (5)2.1 药物本身的因素 (6)2.1.1 药物的化学性质 (7)2.1.2 药物的刺激性 (8)2.2 患者因素 (8)2.2.1 血液凝固性 (10)2.2.2 个体差异 (11)2.2.3 心理因素 (12)2.3 治疗操作因素 (14)2.3.1 导管选择不当 (15)2.3.2 导管位置不佳 (16)2.3.3 正确的冲管方法未掌握 (16)2.4 置管后护理因素 (17)2.4.1 患者活动过度 (18)2.4.2 护士操作不规范 (18)2.4.3 患者未按时维护导管 (19)三、PICC药物性堵管的处理方法 (20)3.1 药物溶栓法 (21)3.2 静脉滴注法 (22)3.3 聚合物凝胶清除法 (23)3.4 超声波溶栓法 (24)3.5 小切口切开取栓法 (24)四、预防措施 (25)4.1 合理选择药物 (26)4.2 提高患者依从性 (27)4.3 规范操作流程 (28)4.4 加强置管后的护理 (28)五、结论 (29)一、内容简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堵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在临床实践中,PICC已成为治疗肿瘤患者化疗、营养支持等重要治疗手段,然而药物性堵管问题日益凸显,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严重困扰。
药物性堵管通常由多种因素导致,如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导管类型与材质、输液速度控制不当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等。
不同原因引起的堵管表现和处理方法各异,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得当,可能导致导管失效、患者疼痛甚至危及生命。
对PICC药物性堵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处理策略,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剖析药物性堵管的成因,探讨其临床表现,并针对不同原因提出具体的处理措施,以期为广大医护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PICC堵管原因分析

PICC堵管原因分析首先,根据研究,静脉内导管的应用时间是导致PICC堵管的一个重要原因。
长时间插管会使静脉内壁发生变化,形成内皮细胞增殖,导致插管岁月的延长使血栓形成的机会增加。
其次,患者个体因素也是影响PICC堵管的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患者的血液凝血功能异常,如高凝状态、血小板减少等,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患者有危险因素,如肿瘤、感染、营养不良等,也会增加发生PICC堵塞的可能性。
此外,插管技术操作不当也是导致PICC堵管的原因之一、当插管过程中患者肌肉运动频繁或存在血管狭窄、转角等情况时,将增加插管的困难以及后续的血栓形成风险。
而且,插管过程中无暇进行层层洁净消毒也是造成堵管的直接原因。
与此同时,护理操作不当也会导致PICC堵管。
护士在日常操作中,保养不好采血腔、不定期或不规范地进行碘酒消毒、未能用正规方法进行管内吹洗、拔除导管时须执动生成力体等,都是堵管的隐患所在。
PICC管材质的选择也会对堵管的发生有所影响。
一些材料比如硅胶管因表面光滑不易粘附凝血物质,较少出现堵塞现象。
而聚氨酯管因表面相对较粗糙,容易粘附凝结物,堵管的概率相对较高。
另外,Picc导管前端或者导管内端不同,也会影响到堵塞的情况。
有结论显示,基线特征不同的并支系根据在一年内出现栓塞的患者,非内白膜型的封堵略高于内白膜型的封堵,而栓塞略低于内白膜型的栓塞。
PICC堵管的原因主要有应用时间的延长、患者个体因素、插管技术操作不当、护理操作不当、管材质的选择以及Picc导管前端或者导管内端不同等。
通过对这些原因的分析,可以提高对PICC堵管的认识,寻找预防和处理的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凝性堵塞的预防
• 导管末端位置应保持正确
• 正压封管 • 脉冲冲管 • 严格遵守正确的冲管液、冲管容量以及冲管频率 的规定 • 尽量减少可能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加的活动 • 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或溶栓药物
正确的冲封管
26
导管堵塞的处理
• 处理:
–检查导管是否打折、脱出,病人体位是否恰当。
–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正确
9
VB6 +阿昔洛韦 VB6与头孢哌酮舒巴坦 酚妥拉明与多巴胺 酚妥拉明和速尿 酚妥拉明和氨茶碱 头孢哌酮与免疫球蛋白 头孢哌酮钠+左氧氟沙星 维生素C+氨茶碱 维生素C与胰岛素 维生素C与头孢派酮钠
配伍禁忌
10
甘油果糖+甘露醇 白蛋白+头孢类液体 安定和大多数药物 西米替丁+甘露醇 乐凡命+可达龙 凝血酶原复合物+止血敏,止血芳酸 多巴胺+速尿 欧贝+奥美拉唑、抗生素 奥美拉唑+止血敏 安定+50%葡萄糖 林格氏液+灯盏花 泮托拉唑(韦迪)+10%葡萄糖 10%G.S+奥美拉唑 速尿+氨茶碱
• 定期复查胸片
14
血凝性堵管
相关 危险因素 导管因素
导管规格和 材质 导管末端 位置
血管内皮 损伤
置管静脉 选择
患者自 身疾病
药物因素
导管相关 感染
导管 留置时间
15
管腔内血凝性堵管--管内回血诱发
• 胸腔压力的变化 • 肌肉收缩 • 输液压力的改变(输液袋滴空) • 冲管技术不当/不充分 • 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 回血后是否堵管与回血时间、 患者凝血状态相关
肠外与肠内营养,2010;1(1):21-25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11;26( 9):795 中国中医急症,2012;17(8)1183-1184
3
导管堵塞判断标准
0级:抽取回血,推注液体顺利; I级:推注液体时用10-20ml输液器推注无阻力 Ⅱ级:抽取回血,用注射空针推注有阻力经尿激酶 溶检后通畅 Ⅲ级:抽取不见回血,经尿激酶溶栓后不通畅
–用10ml注射器缓慢回抽,血凝块是否能抽出(不可用
暴力推注清除凝块,可致导管破裂或栓塞) –酌情拔管 –利用特殊技术冲洗导管使导管再通(需医生与病人/家 属商定,分析利与弊)
堵塞导管的再通
堵塞原因:血凝 堵塞程度: 不完全 表现:输液速度减慢,但是仍可入液 处理:速度减慢的初期 —— 及时用生理盐水脉冲方式冲管 脉冲冲管无法缓解 —— 5000u/ml尿激酶,注入1ml,保留30分钟, 回抽后,立即用20ml以上生理盐水脉冲冲管 完全 —— 负压方式再通
血栓性导管堵塞
3.长满整个管腔后穿 刺点渗夜。 易抽出回血,液 体流速不变或减 慢。
1少量不影响输液速度
2多则流速减慢,或液 体不滴。
血凝性堵塞的发现
• 部分或全部的回抽或注入困难,液体滴速减慢或不滴
• 部分或全部的堵塞,伴有疼痛、水肿和/或静脉扩张 时,提示需行造影检查 – 确认有无导管腔外的血凝 (血栓形成) • 输液泵持续高压报警 • 可以是突然发生的,也可能是持续加重的
7
药物配伍禁忌
输注有药物配伍禁忌的药物(PH值变化) 抗生素、中成药 输入脂肪乳、甘露醇等粘稠度高,易结晶的药物 导管因素
8
列举我院常用药物配伍禁忌
葡萄糖酸钙与甲强龙 葡萄糖酸钙+头孢曲松钠 葡萄糖酸钙+ 碳酸氢钠 葡萄糖酸钙+地米 沐舒坦(氨溴索)和头孢匹胺 氨溴索(氨溴索)与舒普深 沐舒氨溴索)和邦达
导管外凝血-导管表面纤维蛋白鞘形成 条件
• 穿刺时皮肤组织将粘附在导管/导管上异物(粉 尘、纤维) • 数秒钟在导管外壁形成蛋白带 • 5分钟内循环蛋白浓度与导管表面浓度保持一致
纤维形成
WBC
Platelets
• 血小板和白细胞粘附蛋白带 • 纤维蛋白鞘形成 –24小时形成1mm –出现在导管内外壁 • 纤维蛋白鞘如一个袖套或形成血栓的基础
配伍禁忌
11
保护病人,从细节做起
12
非血凝型导管堵塞
• 导管堵塞症状(滴速减慢)与溶栓治疗无关或对 溶栓治疗没有反应 • 注射泵总是高压报警 • 可以看到导管内有沉淀物
• 在输入不相容药物后突然发生的堵塞或阻力增加
• 缓慢加重的堵塞通常提示脂类物质沉积
13
非血凝型导管堵塞的预防
• 给以正确、充分的导管冲洗 • 注意输注两组药物之间有无配伍禁忌 • 尽量选择右侧穿刺 • 置入后行胸片检查,确认导管有无打折、盘绕或其他受 损迹象
导管包裹性血栓
• 组织学上看纤维蛋白和血栓是各自独立的组织 –根据患者的凝血状况 –血栓可能在数天内在纤维蛋白鞘上端形成 • 同样在导管内形成 • 金葡菌易粘附在纤维蛋白鞘
血栓性堵管---纤维蛋白鞘形成
纤维形成
WBC 纤维蛋白鞘包裹导管 Platelets
1.不易抽出回血,液 1.液体流速减慢,不 体不滴或流速减慢。 易抽出回血。 2.易抽出回血,液体 流速减慢。
4
处理方法
不可强行推注冲管否则导致 栓塞或导管破裂的危险!!
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 导管失去功能中超过 40% 由此引发 • • • • • 血凝性堵塞 非血凝性堵塞 药物性堵塞 机械性堵塞 ……
机械性堵管
导管打折、盘绕 导管尖端贴着SVC血管壁(左臂穿刺风险) 导管移位
技术 提升
送管不顺:导管移位至颈内静脉或对侧头臂静脉 导管固定差:导管移位 导管尖端未达到理想位置
28
负压方式使完全堵塞的导管再通(一)
脲激酶
保留时间
20mlNS注射器
2小时-24小时
负压方式使完全堵塞的导管再通(二)
20ml生理盐水备 用 20ml生理盐水脉 冲
回抽注射器活塞, 将导管中药物和 血液抽回,弃置
1211床
患者男性,68岁,肺癌晚期,D二聚体9999UG/L… 胸片示PICC导管在位正常,巡视病房时发现肝素 帽内有回血,立即予以20ml注射器抽10u的稀肝素 15ml冲管,稍有阻力,予负压回抽数次后,有回 血。 原因:血凝性堵管 堵管2级 处理:尿激酶通管
临床工作中我们会发现…
护士小王:张老师,1211床PICC回抽有血, 推注药液有阻力,补液滴速变慢… 护士小李:张老师,1215床PICC不滴了…
1
怎么了?堵管了?
2
如何判定静脉导管阻塞?
有认为连接中心静脉导管后即可滴入液体视为通畅[1] 有认为输液滴数达90滴/分以上视为通畅,发现明显变慢 或无法输注时视为导管堵塞[2] 有认为输液滴数60滴/分以上视为通畅,小于60滴/分视 为有堵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