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过程控制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过程控制系统实验项目名称:被控对象特性测试实验日期与时间: 2022.07 指导教师: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实验目的要求1.了解控制对象特性的基本形式。
2.掌握实验测试对象特性的方法,并求取对象特性参数二、实验内容本节实验内容主要完成测试对象特性,包含以下两部分内容:1.被控对象特性的实验测定本实验采用飞升曲线法(阶跃向应曲线法)测取对象的动特性。
飞升曲线是指输入为阶跃信号时的输出量变化的曲线。
实验时,系统处于开环状态,被控对象在某一状态下稳定一段时间后,输入一阶跃信号,使被控对象达到另一个稳定状态,得到被控对象的飞升曲线。
在实验时应注意以下的一些问题:1)测试前系统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也就是说系统应该是平衡的。
采取一切措施防止其他干扰的发生,否则将影响实验结果。
2)在测试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工作点与阶跃幅度的选取。
作为测试对象特性的工作点,应该选择正常工作状态,也就是在额定负荷及正常的其他干扰下,因为整个控制过程将在此工作点附近进行。
阶跃作用的取值范围为其额定值的 5-10%。
如果取值太小,由于测量误差及其它干扰的影响,会使实验结果不够准确。
如果取值过大,则非线性影响将扭曲实验结果。
不能获得应有的反应曲线,同时还将使生产长期处于不正常的工作状态,特别是有进入危险区域的可能性,这是生产所不能允许的。
3)实验时,必须特别注意的是,应准确地记录加入阶跃作用的计时起点,注意被调量离开起始点时的情况,以便计算对象滞后的大小,这对以后整定控制器参数具有重要的意义。
4)每次实验应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两次以上,如果能够重合才算合格。
为了校验线性,宜作正负两种阶跃进行比较。
也可作不同阶跃量的实验。
2.飞升曲线数据处理在飞升曲线测得以后,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计算出所测对象的微分方程式,数据处理方法有面积法、图解法、近似法等。
面积法较复杂,计算工作量较大。
近似法误差较大,图解法较方便,误差比近似法小。
过程控制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过程控制实验实验报告班级:自动化1202姓名:杨益伟学号:1209003212015年10月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一 过程控制系统建模作业题目一:常见的工业过程动态特性的类型有哪几种?通常的模型都有哪些?在Simul ink 中建立相应模型,并求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答:常见的工业过程动态特性的类型有:无自平衡能力的单容对象特性、有自平衡能力的单容对象特性、有相互影响的多容对象的动态特性、无相互影响的多容对象的动态特性等。
通常的模型有一阶惯性模型,二阶模型等. 单容过程模型1、无自衡单容过程的阶跃响应实例已知两个无自衡单容过程的模型分别为s s G 5.01)(=和se ss G 55.01)(-=,试在Simuli nk 中建立模型,并求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Simul ink 中建立模型如图所示: 得到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所示:2、自衡单容过程的阶跃响应实例已知两个自衡单容过程的模型分别为122)(+=s s G 和s e s s G 5122)(-+=,试在Simu link 中建立模型,并求单位阶跃响应曲线.Simu link 中建立模型如图所示: 得到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所示:多容过程模型3、有相互影响的多容过程的阶跃响应实例已知有相互影响的多容过程的模型为121)(22++=Ts s T s G ξ,当参数1=T , 2.1 ,1 ,3.0 ,0=ξ时,试在S imulink 中建立模型,并求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在Simu lin k中建立模型如图所示: 得到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所示:4、无相互影响的多容过程的阶跃响应实例已知两个无相互影响的多容过程的模型为)1)(12(1)(++=s s s G (多容有自衡能力的对象)和)12(1)(+=s s s G (多容无自衡能力的对象),试在Simulink 中建立模型,并求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在Simu lin k中建立模型如图所示: 得到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所示:作业题目二:某二阶系统的模型为2() 224nG s s s n nϖζϖϖ=++,二阶系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ζ,n ϖ两个参数。
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控制工程实验报告1. 引言控制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通过设计和操作系统来达到预期目标的学科。
实验是控制工程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控制理论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在进行控制工程实验时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实验背景本次实验旨在研究单输入单输出(SISO)的控制系统。
通过建模、设计和实施控制器,我们将探讨如何使系统达到期望的性能指标。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控制工程中常用的方法和工具,如PID控制器、校正方法和稳定性分析等。
3. 实验目标本实验的主要目标是设计一个PID控制器来控制一个特定的系统,使其满足给定的性能要求。
具体目标如下: - 理解PID控制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 利用实验数据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 利用系统模型设计优化的PID控制器; - 分析和评估实验结果,判断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4. 实验过程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4.1 建立系统模型首先,我们需要对所控制的系统进行建模。
使用传感器收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并通过系统辨识方法分析这些数据,得到系统的数学模型。
常用的辨识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和频域分析法。
4.2 设计PID控制器基于系统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设计PID控制器。
通过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如比例增益、积分时间常数和微分时间常数,我们可以优化控制系统的性能。
4.3 实施控制器将设计好的PID控制器实施到实际系统中。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将传感器和控制器与被控对象连接,并配置合适的控制策略。
4.4 性能评估通过收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并利用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和分析,我们可以评估控制系统的性能。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超调量、上升时间和稳态误差等。
5.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 - PID控制器可以有效地控制被控对象,使其稳定在期望值附近; - 通过适当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我们可以优化控制系统的性能; - 预测模型与实际系统存在一定差异,可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校正。
过程控制实训指导书

过程控制工程实训报告学号:班别:姓名:实验一上水箱特性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调节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学会使用调节器。
通过实验,了解对象特性曲线的测量的思路和方法,掌握对象模型参数的求取方法。
二、实验设备:水泵Ⅰ、变频器、压力变送器、调节器、主回路调节阀、上水箱、上水箱液位变送器、调节器、电流表。
图1.1实验接线图三、实验步骤:1、认识实验系统,了解本实验系统中的各个对象。
了解本实验系统中各仪表的名称、基本原理以及功能,掌握其正确的接线与使用方法,以便于在实验中正确、熟练地操作仪表读取数据。
熟悉实验装置面板图,做到根据面板上仪表的图形、文字符号找到该仪表。
熟悉系统构成和管道的结构,认清电磁阀和手动阀的位置及其作用。
本实验采用调节器手动输出控制调节阀,计算机采集并记录数据。
图1.2 上水箱特性测试(调节器控制)系统框图图1.3 恒压供水(调节器控制)系统框图2、将上水箱特性测试(调节器控制)实验所用的设备,参照流程图和系统框图接线。
3、确认接线无误后,接通总电源、各仪表的电源,打开上水箱进水阀和下水箱排水阀。
4、设置调节器参数,使用手动输出功能。
(注意:更改调节器参数时,严禁用指甲按调节器面板,为防止损坏面板上的按钮,应用手指均匀用力)按调节器的增/减键改变输出值,使上水箱的液位处于某一平衡位置,记下此时手动输出值。
5、按调节器的增/减键增加调节器手动输出,给系统输入幅值适宜的阶跃信号(阶跃信号不要太大),使系统的输出产生变化,在液位较高处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6、观察计算机采集的上水箱液位的阶跃响应和历史曲线。
7、调节器的手动输出回到原来的输出值,记录液位下降的曲线。
8、曲线的分析处理,对实验的记录曲线分别进行分析和处理,处理结果记录于表格1。
四、试验报告:根据试验结果编写实验报告,并计算出K、T、τ的平均值,写出系统的广义传递函数(等效成惯性环节,K为静态增益,T为时间常数,τ为延迟时间)。
实验二压力单闭环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单回路控制系统的构成。
过程控制实验报告3(液位单闭环实验)

班级:082班座号:姓名成绩:
课程名称:过程控制工程实验项目:液位单闭环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单回路控制系统的构成。
学生可自行设计,构成单回路单容液位,并采用临界比例度法、阶跃反应曲线法和整定单回路控制系统的PID参数,熟悉PID参数对控制系统质量指标的影响,用计算机进行PID参数的调整和自动控制的投运。
二、实验设备:
水泵、变频器、压力变送器、主回路调节阀、上水箱、上水箱液位变送器、牛顿模块(输入、输出)。
表4-13 阶跃反应曲线整定参数表
4、将计算所得的PID参数值置于计算机中。
5、使水泵Ⅰ在恒压供水状态下工作。
观察计算机上液位曲线的变化。
6、待系统稳定后,给定加个阶跃信号,观察其液位变化曲线。
7、再等系统稳定后,给系统加个干扰信号,观察液位变化曲线。
8、曲线的分析处理,对实验的记录曲线分别进行分析和处理,处理结果于表格4.12中。
五、试验报告:
根据试验结果编写实验报告,并根据K、T、τ平均值写出广义的传递函数。
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图2-4 =1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3)当K 0.625时, 1,系统工作在过阻尼状态,它的单位阶跃响应 曲线和临界阻尼时的单位阶跃响应一样为单调的指数上升曲线,但后者 的上升速度比前者缓慢。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根据图2-2,调节相应的参数,使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将调节后的电路图画出,并标出所选各元器件的参数值。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分别画出比例、惯性、积分、比例微分环节的电子电路; 2、熟悉实验设备并在实验设备上分别联接各种典型环节; 3、按照给定的实验参数,利用实验设备完成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特性 测试,观察并记录其单位阶跃响应波形。
五、实验报告
1、画出四种典型环节的实验电路图,并标明相应的参数; 2、画出各典型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波形,并分析参数对响应曲线的影
4、各种长度联接导线。
三、实验原理
图2-1为二阶系统的原理方框图,图2-2为其模拟电路图,它是由惯
性环节、积分环节和比例环节组成,图中K=R2/R1, T2=R3C2。
T1=R2C1,
图2-1 二阶系统原理框图
图2-2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
由图2-2求得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
(2-1) 而二阶系统的标准传递函数为: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二阶模拟系统的组成;
2、 研究二阶系统分别工作在=1, 0< <1, 和 1三种状态下的单
位阶跃响应;
3、 分析增益K对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P、峰值时间tp
和调整时间ts。
二、实验仪器设备
1、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
2、超低频慢扫描数字存储示波器一台;
3、数字万用表一只;
对比式(2-1)和式(2-2)得 。调节开环增益K值,不仅能改变系统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和的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引言:控制工程是一门涉及自动化、电子、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其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篇文章将以控制工程基础实验为主题,探讨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等方面。
实验目的:控制工程基础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掌握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技巧,加深对控制理论的理解。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的内容是设计一个简单的温度控制系统。
系统由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加热器组成。
温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控制器根据设定的温度值来控制加热器的工作状态,以维持温度在设定值附近。
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平台:将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加热器按照实验要求连接起来,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2. 设计控制算法:根据控制系统的要求,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
可以采用比例控制、积分控制或者PID控制等方法。
3. 参数调试:根据实验平台和控制算法的特点,调试控制器的参数,使系统能够快速、稳定地响应设定值的变化。
4. 实验数据采集:通过实验平台上的数据采集器,记录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组温度控制系统的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系统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PID控制算法,经过参数调试,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系统能够在设定值附近稳定工作,并且对设定值的变化能够快速响应。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合适的控制算法和参数调试是实现良好控制效果的关键。
控制工程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理论学习的延伸,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结语: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是掌握控制工程理论和方法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6热工过程控制实验报告——姜栽沙

热工过程控制工程实验报告专业班级:新能源1402班学生姓名:姜栽沙学号:1004140220中南大学能源学院2017年1月实验一热工过程控制系统认识与MCGS应用组号______ 同组成员李博、许克伟、成绩__________实验时间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几种控制系统(基于智能仪表、基于计算机)的组成、工作原理、控制过程特点;了解计算机与智能仪表的通讯方式。
了解组态软件的功能和特点,熟悉MCGS组态软件实现自动控制系统的整个过程。
掌握MCGS组态软件提供的一些基本功能,如基本画面图素的绘制、动画连接的使用、控制程序的编写、构造实时数据库。
二、实验装置1、计算机一台2、MCGS组态软件一套3、对象:SK-1-9型管状电阻炉一台;测温热电偶一支(K型)。
4、AI818/宇电519/LU-906K智能调节仪组成的温控器一台。
5、THKGK-1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含智能仪表、PLC、变频器、控制阀)一套6、CST4001-6H电阻炉检定炉(含电阻炉、温度控制器、测温元件、接口)一套7、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接线图和方框图如图1-1、1-2所示。
三、实验内容1、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液位、流量、压力)被控过程: 电阻炉被控变量: 电阻炉温度操纵变量: 电阻炉的功率主要扰动:环境温度变化,电压值,电流值2、带检测控制点的流程图3、控制系统方框图4、控制系统中所用的仪表名称、型号(检测仪表、控制器、执行器、显示仪表)。
检测仪表:CST4001-6H电阻炉检定炉控制器:AI818/宇电519/LU-906K智能调节仪组成的温控器执行器:THKGK-1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含智能仪表、PLC、变频器、控制阀)显示仪表:计算机5、智能仪表与计算机是怎样进行通讯?有哪几种方式?智能仪表与计算机通讯一般有三种方式,分别为USB接口,485接口,232接口,通过这些接口进行信号传输,计算机得以对仪表进行温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绩________过程控制工程实验报告班级:自动化10-2姓名: 曾鑫学号:10034080239指导老师:康珏实验一液位对象特性测试(计算机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对象特性的曲线的测量的方法,测量时应注意的问题,对象模型参数的求取方法。
二、实验项目1.认识实验系统,了解本实验系统中的各个对象。
2.测试上水箱的对象特性。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1.水泵Ⅰ2.变频器3.压力变送器4.主回路调节阀m in y ∆——被测量的变化量 m ax y ——被测量的上限值m in y ——被测量的下限值2) 一阶对象传递函数s e s T KG τ-+=100K ——广义对象放大倍数(用前面公式求得)0T ——广义对象时间常数(为阶跃响应变化到新稳态值的63.2%所需要的时间)τ——广义对象时滞时间(即响应的纯滞后,直接从图测量出)五、注意事项1. 测量前要使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下,反应曲线的初始点应是输入信号的开始作阶跃信号的瞬间,这一段时间必须在记录纸上标出,以便推算出纯滞后时间τ。
测量与记录工作必须2. 所加扰动应是额定值的10%左右。
六、实验说明及操作步骤1.了解本实验系统中各仪表的名称、基本原理以及功能,掌握其正确的接线与使用方法,以便于在实验中正确、熟练地操作仪表读取数据。
熟悉实验装置面板图,做到根据面板上仪表的图形、文字符号找到该仪表。
熟悉系统构成和管道的结构,认清电磁阀和手动阀的位置及其作用。
2.将上水箱特性测试(计算机控制)所用实验设备,参照流程图和系统框图接好实验线路。
3.确认接线无误后,接通电源。
4.运行组态王,在工程管理器中启动“上水箱液位测试实验”,点击实验选择按钮,选择一阶液位对象。
5.手动/自动将按钮切换到手动,点击PID设定按钮设定系统的输入信号值,点击实时曲线按钮观察输出曲线。
6.在PID设定中,点击u(k),设定一数值使系统液位处于某一平衡位置(设定的数值过大会影响系统稳定所需的时间)。
7.改变u(k)输出,给系统输入幅值适宜的正向阶跃信号(阶跃信号在5%-15%之间),使系统的输出信号产生变化,上水箱液位将上升到较高的位置逐渐进入稳态。
8.点击历史曲线按钮,观察计算机中上水箱液位的正向阶跃响应曲线,直至达到新的平衡为止。
9.改变u(k)输出,给系统输入幅值与正向阶跃相等的一个反向阶跃信号,使系统的输出信号产生变化,上水箱液将下降至较低的位置逐渐进入稳态。
10.点击历史曲线按钮,观察计算机中上水箱液经的反向阶跃响应曲线,直至达到新的平衡为止。
11.曲线的分析处理,对实验的记录曲线分别进行分析和处理,处理结果记录于表格2-1。
表2-1 阶跃响应曲线数据处理记录表参数值测量情况液位K T o τ正向输入30 5.5 2.4反向输入35 5.4 2.2平均值32.5 5.45 2.3 七、实验报告八、思考问题1.本实装置液位测量利用的是什么原理?答:本实验液位测量用的是差压变送器,通过压力平衡原理来测量液位;2.K、T、τ的改变对控制过程各有什么影响?答:K、T、τ的改变对控制过程的影响是:K变大,误差变小,T增大,产品质量变差,τ变大,产品质量变差;3.为什么压力变送器输出到调节器时要并接250Ω的电阻?答:差压变送器的信号输出为4~20mA,将输出的电流信号变为1~5V的电压信号输入到调节器,因此要并接一个250Ω的电阻。
实验二压力控制系统PID参数整定实验【实验目的】1、熟悉单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组成及工作原理。
2、熟悉控制器PID参数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3、掌握单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
4、培养学生对检测系统的综合应用能力。
5、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验原理图】【实验内容】1.按压力单闭环控制系统接线图接好实验导线2.检查接线无误后接通总电源和各仪表电源。
将面板上的变频器内/外控开关打到外控端。
3.PID参数的整定整定的方法可用单回路整定时的经验凑试法、衰减曲线法、反应曲线法等,内容看课本P52-P55,可任选一种方法。
【实验说明及操作步骤】1.打开计算机组态王软件的工程管理器,选中“压力单闭环控制实验”,点击运行,进入压力控制实验界面。
2.点击“自动/手动”按钮,使系统在自动状态,点击“PID设定按钮”,调出PID设定界面。
3.将整定所得PID参数值置于控制器中,观察压力变化的曲线,调整参数观察计算机控制的效果。
待系统稳定后,给定加个阶跃信号,观察其压力的变化曲线,不断改变控制参数,直至过渡过程曲线符合4:1的要求为止。
4. 对实验的记录曲线分别进行分析和处理,处理结果记录于表格中。
数据控制器原实验数据查表计算值最终整定值δ1 / %T1 / min δ / %Ti / min δ终/ %Ti终/ min控制器参数40 3 65 3 45 3【注意事项】1.注意变频器外控开关一定要置于外控端才能接受控制信号的输入。
2.牢记本次实验的接线方法,在以后的实验中用到的恒压供水就是按本次实验的接法。
【数据记录与处理】参数测量情况压力1K1 T1 τ1阶跃1 50 72 8阶跃2 50 107 5平均值50 88.5 6.5【实验报告内容】①实验题目②实验目的③实验设备④实验原理⑤控制流程图⑥参数整定测试数据⑦简单设计过程【思考问题】1.进行控制系统投运和整定之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答: 1、熟悉有关主辅设备运行情况以及它们对控制品质要求;应掌握控制系统的设计意图和具体结构;应了解和熟悉系统中各类自动化仪表,操作熟练。
2、自动控制装置的校验和确定仪表静态配合。
3、自动控制系统的线路检查,按控制系统设计图纸,仔细检查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安装与连接情况。
曲线图:实验三上水箱液位和流量串级系统(计算机控制)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即主被控参数、副被控参数、主调节器、副调节器、主回路、副回路。
2.通过实验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掌握串级控制主、副控制回路的选择。
掌握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方法,并将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投运到实验中。
二、实验项目1.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成及特点并连线构成一个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2.将上述串级控制系统投入自动。
3.对该系统进行调节器参数整定,使系统的阶跃响应出现4:1衰减比。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1.水泵Ⅰ2.压力变送器3.变频器4.牛顿模块(输入、输出)5.上水箱液位变送器6.流量计7.调节阀2.对串级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应采用先副后主的整定方法,或将副调节器的参数按经验给定,再对主回路进行一步整定,步骤参考下面内容。
整定的方法可用单回路整定时的经验凑试法、衰减曲线法、反应曲线法等。
串级控制系统参数的整定 (1) 两步整定法第一步:整定副回路的控制器参数; 第二步:整定主控制器参数。
① 在系统工作状况稳定,主、副回路均闭和的条件下,将主控制器比例度置于100%,积分时间给到最大,微分时间给到最小。
然后按4:1整定方法直接整图5-4-a 上水箱液位和流量串级控制(计算机)流程水箱IV 外控Q计算机内控水箱H水箱V3图5-1-a图5-1-a定副回路,待观察到4:1的振荡过程时,记下此时的比例度δ2,及振荡周期T2。
②将副控制器的比例度固定在δ2,积分时间给到最大,微分时间放到最小。
用同样的方法整定主回路,直至主参数出现4:1衰减振荡过程,记下此时的比例度δ1,及振荡周期T1。
③将按上述步骤求出的δ1,T1,δ2,T2按所用的4:1衰减曲线法求出主、副控制器的参数。
④按“先主后副,先比例再积分后微分”的原则,将计算得到的控制器参数置于各控制器上。
⑤观察记录曲线,如不够满意,可适当进行微小调整,直至曲线符合要求为止。
(2)一步整定法根据经验将副控制器参数一次过给定,然后按单闭环系统的方法整定主控制器参数。
②利用单回路控制系统的任一种整定方法来整定主控制器参数。
③观察过渡过程曲线,根据K值匹配原理,适当调节主控制器的参数,使主控制器的控制精度达到要求。
④如果系统出现振荡,只要加大主、副控制器的任一个比例度,即可消除。
五、注意事项1.加干扰应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进行。
2.组态王软件中,下标为1的是副回路参数,下标为2的是主回路参数。
六、实验说明及操作步骤1.打开计算机组态王软件的工程管理器,选中“串级实验”,点击运行,进入串级实验界面。
2.点击“自动/手动”按钮,使系统在自动状态,点击“PID设定按钮”,调出PID设定界面。
3.投入参数,观察液位和流量的曲线,调整参数观察计算机控制的效果。
待系统稳定后,给定加个阶跃信号,观察其液位的变化曲线。
4.再等系统稳定后,给系统下水箱加干扰信号,观察下水箱液位变化的曲线。
七、实验报告1.根据实验结果编写实验报告。
2.按4:1衰减曲线控制器参数计算表填写表格中的数据5-1 衰减曲线控制器参数计算表数据控制器实验数据查表计算值最终整定法δS / %Ts / min δ / %Ti / min δ终/ %Ti终/ min主控制器10 999 30 600 48 800副控制器15 300 43 300 53 3503.整理并附上记录仪的下列过渡过程曲线:(1)整定副调节器时得到的4:1衰减曲线。
(2)整定主调节器时得到的4:1衰减曲线。
(3)主副调节器参数整定后,干扰作用于上水箱中,主变量H1的过渡过程曲线。
(4)主副调节器参数整定后,干扰作用于流量中,主变量H1的过渡过程曲线。
实验四流量比值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了解比值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比值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
2.掌握比值系数的计算,掌握比值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
二、实验项目1.掌握比值控制系统的组成及特点并连线构成一个比值控制系统。
2.将上述控制系统投入自动。
3.对该系统进行调节器参数整定。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1.水泵Ⅰ 2.压力变送器 3.变频器4.主回路调节阀、主回路流量计 5.副回路调节阀、副回路流量计 6.比例器7.牛顿模块(输入、输出) 8.上水箱、中水箱四、实验原理1.流量比值控制系统的控制流程图和系统框图见图6-1-a 和图6-1-b 。
图6-1- b 流量比值控制系统框图(计算机控制)2.比值系数的计算当流量变送器的输出电流与流量成线性关系时,流量从0—Q MAX 时,变送器对应的输出电流为4—20毫安。
任一瞬时流量Q 对应的变送器输出电流信号为:I = Q/Q MAX ×16 mA + 4 mA则主副流量变送器的输出电流信号为: I 1=Q 1/Q 1MAX ×16 mA + 4 mA图6-2-a 流量比值控制系统(计算机)流程Q 1外控内控水箱IV u(k)计算机水箱Q 2水箱V4V3图6-1-aI 2=Q 2/Q 2MAX ×16 mA + 4 mA主流量信号I 1经分流器分流后送到调节器的外给定端,而副流量信号I 2则进入调节器的测量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