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实验一 微生物制片及形态观察

微生物学实验一  微生物制片及形态观察

实验一微生物制片及形态观察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显微技术是微生物检验技术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显微镜的种类很多,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等。

1. 结构光学显微镜是由光学放大系统和机械装置两部分组成。

光学系统一般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光源等;机械系统一般包括镜筒、物镜转换器、镜台、镜臂和底座等(图1-1)。

图1-1 光学显微镜结构图标本的放大主要由物镜完成,物镜放大倍数越大,它的焦距越短。

焦距越小,物镜的透镜和玻片间距离(工作距离)也小。

油镜的工作距离很短,使用时需格外注意。

目镜只起放大作用,不能提高分辨率,标准目镜的放大倍数是十倍。

聚光镜能使光线照射标本后进入物镜,形成一个大角度的锥形光柱,因而对提高物镜分辨率是很重要的。

聚光镜可以上下移动,以调节光的明暗,可变光栏可以调节入射光束的大小。

显微镜用光源,自然光和灯光都可以,以灯光较好,因光色和强度都容易控制。

一般的显微镜可用普通的灯光,质量高的显微镜要用显微镜灯,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

有些需要很强照明,如暗视野照明、摄影等,常常使用卤素灯作为光源。

2. 原理显微镜的放大效能(分辨率)是由所用光波长短和物镜数值口径决定,缩短使用的光波波长或增加数值口径可以提高分辨率,可见光的光波幅度比较窄,紫外光波长短可以提高分辨率,但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

所以利用减小光波长来提高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是有限的,提高数值口径是提高分辨率的理想措施。

要增加数值口径,可以提高介质折射率,当空气为介质时折射率为1,而香柏油的折射率为1.51,和载片玻璃的折射率(1.52)相近,这样光线可以不发生折射而直接通过载片、香柏油进入物镜,从而提高分辨率。

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而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分辨率越高。

3. 使用方法1)低倍镜观察先将低倍物镜的位置固定好,然后放置标本片,转动反光镜,调好光线,将物镜提高,向下调至看到标本,再用细调对准焦距进行观察。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 态的观察
contents
目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 • 实验总结
01 实验目的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操作
包括调整焦距、照明调节、移动载玻片等。
了解显微镜的保养和清洁
定期清洁显微镜,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熟悉不同倍率下的观察效果
04
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根据形态和运动方式可分为鞭毛虫、变形虫、 纤毛虫等。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分解有机物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起到分解有机物的作用,将动 植物残体和排泄物等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如二氧化碳和水,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
促进植物生长
一些微生物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如根瘤 菌能够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为植物提供氮 素营养;菌根真菌能够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 ,为植物提供磷素营养等。
03 实验步骤
显微镜的准备
01
02
03
清洁显微镜
使用柔软的湿布擦拭显微 镜的表面,确保显微镜干 净无尘。
检查显微镜部件
确保显微镜的目镜、物镜、 载物台等部件完好无损, 没有损坏或松动。
调整光源
打开显微镜的光源,确保 光源亮度适中,没有闪烁。
样本的制备
选择样本
选择要观察的微生物样本,如细菌、藻类、原生 动物等。
详细地观察。
观察和记录微生物形态
观察记录
在观察过程中,注意记录不同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并 绘制简单的显微镜图像或使用相机拍摄记录。
分析结果
根据观察记录,分析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并得出实验结论。
整理器材
实验结束后,清洁并整理好显微镜和相关器材,以便 下次使用。

实训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微生物形态学

实训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微生物形态学

实训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微生物形态学普通光学显微镜是一种常见的显微镜,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学。

在微生物形态学研究中,可以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组织等特征,从而对微生物的分类、形态变化、生活习性以及疾病诊断等方面进行研究。

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形态的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将需要观察的样品制备成薄片。

在制备样品时,可以选择将微生物直接涂布在载玻片上或者将微生物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然后再覆盖一张盖玻片,使得样品薄而均匀。

之后可以用染色法对微生物进行染色增强对比度,便于观察。

接下来,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并逐渐转动调整光源。

适当调整光源可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可以使用孔光阑和光源亮度调节装置来调整光线的强度和均匀度,以便获得清晰的图像。

在观察时,需要正确调整镜头的焦距。

首先用低倍镜观察确定感兴趣区域的位置,然后再调整为高倍镜进行观察。

在调整焦距时,可以用粗调控制大范围的焦距变化,然后再用细调进行微小的调整,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观察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机械臂和旋钮来移动载物台,以便于观察样品不同区域的微生物形态。

可以通过连续观察多个视野来全面了解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在观察过程中,需要将目镜对准自己的眼睛,并通过调整聚合度和检览度来获得舒适的观察体验。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目镜和物镜的清洁,以避免灰尘影响观察效果。

观察结束后,应当将载玻片等清理干净,并将显微镜关闭。

同时,需要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总之,普通光学显微镜在微生物形态学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调整显微镜的参数,可以观察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组织等特征,进而对微生物进行分类和研究。

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技巧,对于微生物形态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实验一 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1.实验一 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微生物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与功能,学习与掌握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方法。

2、观察根霉、毛霉、草履虫等真核微生物的个体形态,学会绘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图。

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镜座、镜筒、转换器、载物台、移动尺、粗动螺旋、微动螺旋等。

2、光学部分:目镜、物镜、聚光器、内置光源或反光镜、光圈等。

三、显微镜的性能1、数值孔径:也叫做镜口率(或开口率),简写为N.A,数值孔径是物镜和聚光器的主要参数,也是判断它们性能的最重要指标。

NA=n·sinα/2,n—物镜与标本之间的介质析射率;α—物镜的镜口角2、分辨率:D可用下式表示:D=0.61·λ/NA,可通过减低波长、增大折射率、增大镜口角来提高分辨率。

物镜分辨力的高低与物象的清晰度密切相关,目镜没有这种性能。

3、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之积。

四、显微镜的操作及微生物形态观察1、显微镜的拿取: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平稳拿取。

2、对光:转换器上的槽孔与弹簧片吻合即表示物镜正对通光孔。

3、视野亮度的调节:调光旋钮(或反光镜的平面与凹面)、聚光镜、光圈。

4、低倍镜观察:低倍镜视野较大,易于发现目标。

在载物台上放置装片,用压片装置固定,调节移动尺,使被观察的标本处在物镜正下方,从侧面观察,上升载物台,使物镜接近装片,用目镜观察并同时下降载物台,直至物像出现,再用细调节旋钮使物像清晰为止。

用推动器移动标本片,找到合适的目的像并将它移到视野中央进行观察。

5、高倍镜观察换上高倍镜后从目镜观察,调节光照,使亮度适中,缓慢调节细调节旋钮调至物像清晰为止,找到需观察的部位,并移至视野中央进行观察。

6、将各部分还原,物镜头不与通光孔相对,而是成八字形,将载物台下降至最低,降下聚光器,将内置光源调至最低亮度后关灯或将反光镜与聚光器垂直。

最后用柔软纱布清洁载物台等机械部分,然后将显微镜放回柜内或镜箱中。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器材
(1)活材料:培养18h的大肠杆菌(E. coli)培养液。 (2)培养基和试剂: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14支 (每支10ml),浓缩5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无菌 酸溶液(甲酸:乙酸:乳酸=3:1:1)。 (3)器材:1ml无菌吸管、摇床、冰箱、光电比色计、 标签等。
实验方法
1、接种:按无菌操作法用吸管向每管准确加入0.2 ml 的大肠杆菌培养液。 2、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管置于摇床上,在37℃下 振荡培养。其中9支培养管分别于培养的0、1.5、3、5、 7、9、12、24和36h后取出,放冰箱中贮存,待测定。 3、比浊:以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调零 点,在光电比色计上,选用520~560nm波长进行比浊, 从最稀浓度的菌悬液开始,依次测定。
实验步骤
1.将肉膏胨淀粉琼脂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至45℃左右倒入无 菌培养皿内(每皿约10~
15毫升),共倒3个,静置待冷凝即成平板。
2.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分别挑取大肠杆菌和活性污泥 各一环分别在4个平板上各点种4个点。倒置于37℃恒温箱内培 养24~48h。
3.观察结果,取出平板,分别在2个平板内菌落周围滴加碘液, 观察菌落周围颜色的变化。若在菌落周围有一个无色的透明圈, 说明该细菌产生淀粉酶并扩散到基质中去。若菌落周围仍为蓝 色,说明该细菌不产生淀粉酶。
实验器材
1.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2.仪器:电炉、恒温水浴锅.恒温培养箱.放大 镜。 3.试剂:硫代硫酸钠溶液。 4.其他用品:无菌采样瓶,9ml无菌水试管,无菌 培养皿(直径9cm),无菌移液管等。
实验步骤
1.水样采取 2.细菌总数测定 (1) 水样稀释:根据水样受有机物或粪便污染的程度,可用无
3.高倍镜观察

实验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个体形态的观察

实验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个体形态的观察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个体形态的观察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及成像原理。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保养方法。

二、显微镜的构造(一)机械裝置部分:1)镜座:是显微镜的支架,由底座和镜臂组成。

2)载物台:又称镜台,用于安放载玻片,其上安有玻片夹和玻片移动器,调节移动器上的螺旋可使载玻片前后左右移动。

镜台中央有一孔,称通光孔,可使反光镜上的光反射到物镜中来。

3)镜筒:其上端连接目镜,下端连接转换器。

4)转换器:其上安装三个物镜,镜检时旋转转换器即可换物镜头。

注意转换物镜时。

必须用手按住园盘旋转,勿用手指直接推动物镜,以免使物镜与转换器之间的螺纹松脱而损坏显微镜。

5)调焦裝置:包括粗细调焦旋钮,是调节镜筒上下移动的裝置。

(二)光学系统部分:1)物镜:又称为镜头。

有三个物镜头,二个干燥系物镜,一个油系物镜。

物镜上标有主要参数,其含意是:例如:上排100/1.25是放大倍数为100,数值口径为1.25,下排160/0.17是指镜筒长为160毫米,盖玻片的厚度小于0.17毫米。

它是显微镜的最重要的部分。

普通显微镜接物镜的工作原理2)目镜:供眼睛观察物像用的,它将物镜放大的物像再放大,配有三个目镜,其上标有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3)聚光器:起聚集光线的作用,它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最适光度。

其下方安装有可变光圈,用以调节光的强度。

4)反光镜:安装在镜座上。

它是一个有平凹两个面的双面镜。

其作用是采集外来光线,并且送入聚光器,一般采集自然光时用平面镜,采集人工光源时用凹面镜。

三、实验材料和器材双目显微镜、二甲苯、苯酚、擦镜纸、固定片等四、实验操作步骤(一)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准备工作:取出显微镜时,应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轻拿轻放,切忌碰撞和猛震。

显微镜应放在离桌边60毫米左右的位置。

再将登子的高低调节好,不得将显微镜倾斜。

2.采光:将低倍镜与镜筒调节成一条直线,用双眼向下看,同时调节反光镜寻找光源。

显微镜的使用和微生物的形态观察

显微镜的使用和微生物的形态观察
显微镜的使用 及微生物的形态观察
实验内容
1、显微镜的使用 2、微生物的形态观察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
由一组光学放大系统、调 节系统及机械支持系统组成。
1、机械系统部件:镜座、 载物台、物镜转换器、镜 筒和调节器等。
2、光学放大系统部件:反 光镜、聚光器、物镜和目 镜等。
显微镜的使用
用显微镜观察肉眼看不到的微生 物,但大多数微生物用高倍镜也看 不清,需要用油镜(100×)观察。 用油镜观察时,镜头必须浸入香柏 油里 。
杆状细菌代表1-大肠杆菌
螺旋菌的典型代表-钩端螺旋体
细菌的特殊结构-鞭 毛
微生物第二大类-放线菌
❖ 放线菌菌丝
放线菌轮生菌丝
螺 旋菌丝
放线菌菌丝及孢子丝
微生物的第三大类:霉菌 霉菌菌丝的典型结构-1.无隔菌丝和
有隔菌丝
霉菌菌丝的典型结构-2。根霉的假根 及孢子囊孢子
霉菌菌丝的典型结构3.青霉的青霉穗
菌落形态
菌落是由某一微生物的单个细胞或 孢子在培养基表面繁殖后形成的肉眼 可见的集落。
菌落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体细胞 形态结构在群体上的反映。
菌落形态特征
从菌落的大小、气味、颜色、表 面有无光泽,是否透明、干燥程度、 粘稠度、菌落隆起情况、边缘是否 整齐等角度描述四大类型菌群的菌 落形态特征
观察要求
霉菌菌丝的典型结构3.曲霉的足细胞
足细胞
分生孢子
霉菌菌丝的典型结构4. 毛霉的孢子
微生物的第四大类:酵母菌
假丝
❖ 酿酒 酵母
实验要求
❖ 每位同学必须观察的涂片为: 细菌三型涂片、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
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金黄色球菌、放线菌、 酿酒酵母、青霉、曲霉、匍枝根霉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微生物观察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微生物观察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微生物观察第一节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学习并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重点是油镜的使用技术和维护知识。

3、在油镜下观察微生物的几种基本形态。

二、基本原理(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普通光学显微镜由机械系统和光学系统两部分组成(图1-1)。

1、机械系统机械系统包括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调节器等。

(1)镜座:它是显微镜的基座,可使显微镜平稳地放置在平台上。

(2)镜臂:用以支持镜筒,也是移动显微镜时手握的部位。

(3)镜筒:它是连接接目镜(简称目镜)和接物镜(简称物镜)的金属圆筒。

镜筒上端插入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接。

镜筒长度一般固定,通常是160mm。

有些显微镜的镜筒长度可以调节。

(4)物镜转换器:它是一个用于安装物镜的圆盘,位于镜筒下端,其上装有3~5个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为了使用方便,物镜一般按由低倍到高倍的顺序安装。

转动物镜转换器可以选用合适的物镜。

转换物镜时,必须用手旋转圆盘,切勿用手推动物镜,以免松脱物镜而招致损坏。

(5)载物台:载物台又称镜台,是放置标本的地方,呈方形或圆形。

载物台上装有压片夹,可以固定被检标本;有标本移动器,转动螺旋可以使标本前后和左右移动。

有些标本移动器上刻有标尺,可指示标本的位置,便于重复观察。

(6)调节器:调节器又称调焦装置,由粗调螺旋和细调螺旋组成,用于调节物镜与标本间的距离,使物像更清晰。

粗调螺旋转动一圈可使镜筒升降约10mm,细调螺旋转动一圈可使镜筒升降约0.1mm。

图1-1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1. 镜座2. 镜臂3. 镜筒4. 转换器5. 载物台6. 压片夹7. 标本移动器8. 粗调螺旋9. 细调螺旋10. 目镜11. 物镜12. 虹彩光阑(光圈) 13. 聚光器 14. 反光镜2、光学系统光学系统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反光镜等。

(1)目镜:它的功能是把物镜放大的物像再次放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保养;(2)观察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藻类、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的生长形态,同时学会生物图的绘制。

二、实验内容
(1)显微镜的结构和光学原理;
(2)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3)细菌、放线菌等各种的基本形态的观察;
三、实验器材
生物显微镜、微生物标本、香柏油、擦镜纸、二甲苯
四、实验步骤
(1)观察前的准备;
(2)低倍镜观察;
(3)高倍镜观察;
(4)用油镜观察各种菌类;
五、实验数据的处理
将观察到的各种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及各种菌类的形态、特点认真绘制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