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 第五章

学前儿童科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第五章第五章学前儿童科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3—4岁儿童量的感知能力发展这一阶段的幼儿对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宽窄等感知比较笼统,通常都说成大的或小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
能正确区分物体的大小、长短、并且能用相应词汇表示出来。
感知物体的准确性提高。
3岁幼儿已经能感知和判别具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物体重量的不同。
4岁幼儿基本上能用正确词汇表示对物体轻重的感知。
5—6岁儿童量的感知能力发展这一阶段的幼儿已经对物体量的特征有了一定的感知经验,他们能熟练的区分出大小和长短。
且学会区别粗细、宽窄等量的特征,并且在引导下,能较好地感知辨别物体的粗细、厚薄、高矮、宽窄和轻重等量。
且能够感知量的相对性。
能初步理解物体在长度、面积、容积(体积)等方面的守恒现象。
具备认识物体重量和体积之间关系的能力。
对重量的感知能力的精确性有较大的提高,能理解和较为正确的运用轻重词汇。
4—5>岁儿童排序能力的发展该阶段幼儿还不能够很好将5个以上物体的排序成一个完整的序列。
但是这一阶段是处于迅速发展阶段。
且这一阶段是幼儿逆排序能力迅速发展时期。
5—6岁儿童排序能力的发展该阶段的幼儿已基本上具备了感知轻重相对性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叛别轻重的精确性发展的一种表现。
误数次明显减少,有些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目测能力,能对五个以上的物体进行排序。
6岁儿童能够根据物体量的特征来建构一个序列。
这一阶段是幼儿认识传递性较好的时期。
但对排序中的双重性的理解发展较慢。
量的比较及排序能力的教育目标4-5 岁幼儿量的感知与排序能力的教育目标:①能通过感知体验区别说出物体的宽窄、粗细、厚薄和轻重等量的特征。
②能够积极观察、探索比较,从五六个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轻重等不同量的物体中(其中两个物体是相同的)找出等量的物体。
③能通过积极探索尝试,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5>个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
5--6 岁幼儿量的感知与排序能力的教育目标:①认识宽窄并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完整版)学前教育学作业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课程作业姓名:学号:年级:学习中心:—————————————————————————————第一章学前教育学导论1.简要论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答:(1)学前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价值①学前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的重要性②学前教育对于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2)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3)学前教育对于家庭的价值2.简要论述学前教育的特点答:(1)计划性和目的性(2)儿童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相统一(3)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统一(4)情境性(5)整合性第二章学前教育学的基础1.简述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答:(1)基础性与易感性(2)连续性与阶段性(3)普遍性与差异性2.根据早期儿童发展特点,学前教育应当确立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1)学前教育要注意保护儿童的感官(2)学前教育要适应并引导儿童的身心发展(3)学前教育要重视儿童的整体发展(4)学前教育要因时、因境与因人施教(5)学前教育应以活动为基本的方式与途径第三章学前儿童与教师1.论述儿童观现代化的内涵。
答:(1)儿童是全方位不断发展中的人(2)儿童期具有独立存在和为成人期作准备的双重价值(3)儿童有其独特的文化(4)儿童是富有差异的存在(5)儿童的基本活动是游戏(6)儿童的基本活动是游戏(7)儿童应该受到平等对待(8)儿童有权享有幸福的童年2.简述儿童观现代化的途径。
答:(1)对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作进一步的梳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2)站在时代制高点上关照各种文化中的儿童观,以便洋为中用(3)加强国际合作,在法律上保障儿童的权利(4)做好宣传普及工作,使现代化的儿童观深入人心3.简述现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
答:(1)生活照顾者(2)行为观察者(3)课程建构者(4)活动指导者(5)资源整合者4.简述优质师幼关系具有什么特征,应怎样培育?答:(1)特征:平等性、助长性、民主性、对话性、互动性(2)培育策略①树立现代儿童观是关键②转变教育观念是根本③提高教育技能是保证④营造良好环境是基础⑤完善管理制度是保障第四章学前教育的目标1.制定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答:(1)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2)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3)学前教育的启蒙性质2.简述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答:(1)保育和教育并重(2)注重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3)关注学前儿童的长远发展第五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1.简要论述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五章)

饮
食
习 惯 与
我真 要有 找这
学
眼样
习
镜的
品 质
了事 !?
有
关
联
第一节
营养与健康的概述
9
2.儿童的生长问题是饮食营养教育的出发点 • 据有关研究,0-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仍然较高。
第一节
营养与健康的概述
10
人体常需的六种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
食品营养和饮食卫生知识
通过观察食物、多媒体、 图片等方式,学习食物的名称, 外部特征及味道。
饮食行为习惯
养成安静进餐、不吃汤泡饭、 细嚼慢咽、不偏食、吃饭专心的习 惯,养成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的习 惯.不吃变质食品等非健康食品.
平衡合理的膳食态度
能自觉自愿地食用各种食物,有自我 控制饮食的意识及能力,意识到不良饮 食习惯对自己身体的影响.
食物处理及烹调方法
参与食物的处理和烹调 过程,丰富生活经验。 如包饺子、粽子等。
饮食文化及风俗习惯
结合节假日及故事,了解民间 饮食文化和风俗习惯。(火锅) 视频:中餐礼仪和西餐礼仪
饮食方法和技能
在饮食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方法与技 能,学会正确使用勺子、筷子,学会剔鱼 刺、动物骨的方法,学会吃面的技能。
15
• 可准备合适的餐具,颜色鲜艳,外观有卡通,抗摔,导热性 弱; 不过多干涉。
• 3.不纵容幼儿不好好吃饭
• 出现边吃边玩,或是只想玩不想吃,说明不是很饿,可以把 饭菜收走;如果幼儿见状哭闹可再试着让他吃,若还是无兴 趣吃饭便要态度坚决地拿走。
问题2 幼儿挑食偏食
28
• 1.引起食欲 • 幼儿一般习惯于吃熟悉的食物,可以将不吃的一些蔬菜通过
考研《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

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大纲四、家庭、社区、人口与学前教育的关系(理解)第三章学前儿童与教师第一节儿童观(理解)一、儿童观的内涵与形态(理解)二、儿童观的演变(识记)三、儿童观的现代化(识记)第二节教师观(理解)一、幼儿园教师及其角色演变(理解、运用)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理解)三、师幼关系(识记、运用)第四章学前教育目标第一节学前教育目标的定位(理解)一、学前教育目标的含义(理解)二、学前教育目标的分类(理解)三、学前教育目标的功能(识记)四、制定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识记、运用)五、学前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理解)第二节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识记)一、托儿所目标(理解)二、幼儿园教育目标(识记)三、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识记)第五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第一节学前儿童的体育(理解)一、学前儿童体育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二、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特点及体育的目标与内容(识记)三、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识记、运用)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智育(理解)一、学前儿童智育的内涵与意义(理解)二、学前儿童智能的发展与多元智能理论(理解)三、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识记)四、学前儿童智能的培养(运用)第三节学前儿童的德育(理解)一、学前儿童德育的内涵与历史(理解)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社会教育与德育(理解)三、学前儿童道德发展与教育(识记、运用)第四节学前儿童的美育(理解)一、学前儿童美育的内涵与意义(理解)二、学前儿童的审美心理及美感发展的特点(识记)三、学前儿童美感的培养(运用)第六章学前课程第一节学前课程的含义与特点(理解)一、课程的词源分析及含义(理解)二、学前课程的内涵(理解)三、学前课程的特点(识记)第二节学前课程目标(理解)一、学前课程目标纵向体系(识记)二、学前课程目标制定依据(理解)第三节学前课程内容(理解)一、学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识记)二、学前课程内容选择原则(识记)第四节学前课程实施(理解)一、学前课程实施途径(识记)二、学前课程实施(幼儿园教育)原则(运用)第五节学前课程的几种主要模式(识记)一、五指活动课程方案与模式(识记)二、幼稚园行为课程方案与模式(识记)三、蒙台梭利课程模式与方案(识记)四、海伊斯科普(High/Scope)课程模式及方案(理解)五、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与课程方案(识记)第六节我国学前课程的变革与实践(理解)一、百年来我国学前课程变革的基本历程与特点(理解)二、我国学前课程变革中的课程形态(理解)第七章学前教育活动第一节学前教育活动概述(理解)一、学前教育活动的含义(理解)二、学前教育活动的相关理论(识记)三、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理解)四、学前教育活动的类型(理解)五、学前教育活动的特点(识记)第二节学前教育活动设计(运用)一、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本质特点(识记)二、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环节(运用)三、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识记)四、不同类型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规范(识记、运用)第三节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理解)一、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的意义(理解)二、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的要素(理解)三、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识记)四、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识记)第八章学前儿童游戏第一节学前儿童游戏概述(识记)一、“游戏”的概念(理解)二、学前儿童游戏的特征(识记)三、游戏的分类(识记)四、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价值(理解)第二节学前儿童游戏的主要理论(识记)一、经典游戏理论(识记)二、当代游戏理论(识记)第三节学前儿童游戏指导(运用)一、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意义(理解)二、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原则(运用)三、学前儿童各类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建构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的指导(运用)第四节学前儿童游戏环境创设(运用)一、游戏环境的要求(识记)二、室内游戏环境设置对策(运用)三、户外游戏场地构成(识记)第五节学前儿童游戏与玩具(理解)一、学前儿童游戏中玩具的作用(理解)二、学前儿童游戏中玩具的种类(识记)三、幼儿园中玩具的配备与选择(理解)第九章幼儿园环境第一节幼儿园环境概述(理解)一、环境与幼儿园环境(识记)二、幼儿园环境的重要性(理解)三、幼儿园环境的分类与维度(理解)第二节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理解)一、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原则(识记)二、室内学习环境的创设(理解)三、墙面环境(理解)四、幼儿园的设施与设备(理解)第三节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营造(理解)一、心理环境的内涵(理解)二、心理环境的重要性(理解)三、幼儿园心理环境的主要内容(识记)第十章学前教育衔接第一节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合作与衔接(识记)一、家庭教育的特点(识记)二、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和衔接(识记)。
《学前教育学》本科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总课时:32课时课程类别: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总学分:2分适用专业:学前教育课程性质和特点:1.《学前教育学》是以辩证唯物论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发生、发展,系统阐述现代学前教育的观念、知识和基础原理,以寻求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
它具有理论性、宏观性、全面性和师范性特点。
2.《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
又是该专业生学习专业技能课的理论基础课。
教学目的和任务:1.向学生讲解并使之了解该课程的研究方向、任务和体系。
2.使学生必须全面领会学前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初步形成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进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使之形成全新的学前教育理论素养。
3.学生在较好把握现代学前教育机构的性质、任务的前提下。
掌握实施学前教育的素养,使学生能较好地适应多种类型学前教育机构工作的需要。
4.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职业理想。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了解、理解、掌握和运用。
了解是指能够通过阅读,知道所阅读内容的大意。
理解是指对于学习的理论、原理、原则等深刻领会其含义,达到能够举例说明,能够归纳核心内容,能够正确阐释(包括能够准确表述各个基本概念、原理)。
掌握和应用是指能够把学习的原理、原则、方法等运用到具体情境中,也就是运用所学习的理论来分析、说明、解决学前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讲授在保持教材体系完整性的同时,必须及时反映国内外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成果、新特点,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大纲使用说明:本大纲内容安排在一学期完成,作业以书面思考题为主。
大纲正文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一)讲授要点学前教育相关概念;学前教育机构的不同形式;学前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学前教育学学习与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难点:学前教育的广义与狭义的区别(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学前教育及学前教育学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三、学前教育学的特点第二节学前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一、孕育阶段二、萌芽阶段三、初创阶段四、发展阶段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学?2、简述福禄倍尔和蒙台梭利的主要观点。
吉首大学2022年专升本学前教育学专业基础课(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课程考核大纲考试大纲

学前教育学专业基础课(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课程考核大纲《学前教育学》部分考核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类别: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专业基础课程三、编写说明1、本考核大纲参考牟映雪的教材《学前教育学》进行编写。
2、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考试。
四、课程考核的要求与知识点第一章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1、识记:(1)各社会形态下的教育特征;(2)学前教育的价值。
2、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家庭、妇女等社会因素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3、掌握:21世纪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第二章学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识记:(1)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夸美纽斯、洛克、卢梭、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2)中国社会转型时代的中国学前教育理论体系;(3)现代典型的学前教育方案。
2、理解: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对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的借鉴意义。
3、运用:结合中国教育实际,总结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学前教育方案。
第三章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1、识记:近代以来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以及中国主要的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2、理解:(1)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主要特点;(2)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问题。
3、运用:能够借鉴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主要特点,分析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问题,树立以法治教的意识。
第四章幼儿与教师1、识记:(1)幼儿的特性;(2)儿童观的类型;(3)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4)幼儿教师的多元化角色;(5)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2、理解:师幼互动的内涵、特征及模式。
3、掌握: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者应该树立的儿童观。
第五章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1、识记:(1)我国幼儿教育目标的内涵、特点;(2)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内容。
2、理解:(1)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2)幼儿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关系。
3、掌握:(1)幼儿体、智、德、美四育的内容及特点;(2)“四育”的工作原则。
自考00398学前教育原理(各章要点)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古代的学前教育第二节近代的学前教育第三节现代的学前教育第四节当代中国的学前教育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第二节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第三节学前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第四节学前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第五节学前教育与人口的关系第三章掌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第一节儿童与儿童发展第二节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三节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第二节学前儿童体育第四节学前儿童德育第五节学前儿童美育第五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与社区学前教育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二节社区学前教育第六章幼儿园教育第一节幼儿园的性质与任务第二节幼儿园教育目标与原则第三节幼儿园教育内容第四节幼儿园教育组织与实施第五节幼儿园教育评价第七章幼儿园教师,第一节幼儿园教师的角色第二节幼儿园教师劳动的特点第三节幼儿园教师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第四节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第八章学前教育的合作与衔接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合作对于儿童的入学年龄及学前教育的起始年龄的界定关系到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学前教育学与学前教育有何区别,学前教育学是怎样产生并发展的,研究学前教育有哪些具体的方法、有但什么是学前教育?目前国内外不同的学者尚未取得共识。
学前”,顾名思义,即入小学之前,当儿童入学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就已经能够达到进入小学的需要。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研究不断深入,各国对于儿童接受划地对出生至6、7岁的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
它的教育对象包括婴儿”在15世纪以前,学前教育学尚未独立,相关思想主要散见于许多教育家、思想家的各种著作之中,这些思想是零散的、片段的,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此阶段,国外的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开始关注学前儿童教育。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的诞生。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提出应重视胎儿的保健、优生、忧育。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第五章

美学理论基础
审美经验理论
杜威的审美经验理论认为,艺 术是对经验的一种特殊表现形 式,学前儿童的艺术经验是他
们自身经验的一部分。
审美感知理论
学前儿童的审美感知具有整体 性、无意识性和不稳定性等特 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艺术教育
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审美表现理论
学前儿童的审美表现是通过多 种感官来获得的,包括视觉、 听觉、触觉等,这些感官体验 为儿童的艺术表现提供了多种
儿童心理学基础
认知发展理论
根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学前儿童的感知、记忆、思维 等认知能力在艺术教育中得到
充分发展。
情感发展理论
学前儿童情感的发展与艺术教育 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艺术活动 ,学前儿童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和情绪。
个性发展理论
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学前儿童个性的 发展,使儿童在表达自己个性的基 础上获得更多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艺术教育理论依据
《纲要》和《指南》的指导思想
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 确提出,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前儿童的情感、认 知、个性、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教育理论依据
根据艺术教育理论,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应该注重儿童的自由表达和体验, 尊重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要注重儿童的艺术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03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目标制定依据
儿童发展阶段
根据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 、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特点 ,制定相应的艺术教育目标。
教育理念
依据先进的教育理念,如杜威 的“做中学”、皮亚杰的“认 知发展阶段论”等,制定有利 于儿童发展的艺术教育目标。
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体育的心理基础
心理特点:依据人心理发展规律 及心理年龄特征,即决定幼儿期 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特征,但 思维能力较差,发育不成熟,感 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能 力都相对较低,社会性较差,兴 趣爱好、特长表现不明显,意志 不坚定,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差, 应变能力弱,情绪、个性、性格 都有待于后天的培养,但喜欢玩 耍、游戏、好动。另外,适宜的 环境对幼儿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 作用,体育启蒙教育便是适合幼 儿心理特征,且能设臵适宜的教 育环境,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二、学前儿童体育的目标与任务
保护儿童的生命,促进儿童身心的正常发育 • 关注儿童积极情绪的培养 • 养成儿童基本的卫生习惯 • 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体质,培养对 体育活动的兴趣 • 进行安全教育
(二)学前儿童体育的目标与任务
• • • • •
1.保证学前儿童的生命安全,促进其正常发育; 2.锻炼学前儿童的身体,增强其体质; 3.培养学前儿童适宜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 4.培养学前儿童的体育兴趣,锻炼其意志; 5.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饮食与卫生习惯。
生活活动(吃点心) 9:25——9:35 游戏活动 生活活动 户外活动 9:35——9:50 9:50——10:00 10:00——10:45
餐前准备
中 餐 餐后安静活动 午 睡 起床、盥洗、点心 游戏活动 户外活动 离园前活动
10:45——11:00
11:00——11:30 11:30——12:00 12:00——14:30 14:30——15:15 15:15——15:30 15:30——16:00 16:00——17:00
【案例一】
• 幼儿园中班进行“50米跑比赛”的体育活动, 其活动过程为: • 一、活动身体: • 1、队列训练 • 2、准备操练习:运动模仿操 • 二、讲解比赛规则:全班小朋友站在不同跑 道的起点,你们听到老师喊“预备跑”后才 可以跑,看哪个小朋友跑的得最快 • 三、比赛开始,老师鼓励跑得快的小朋友, 指责中途停止跑步的孩子 • 四、教师总结评价
幼儿园的一天
幼儿园的一天
幼儿园的一天
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
•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包括睡眠、饮食及保 持个人身体、服装及环境清洁等习惯。
首先要保证幼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幼儿每天的睡眠
时间一般不低于1 2 小时,其中的午睡时间应不少于 2 小时,要养成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
其次,要培养幼儿的良好饮食习惯,包括愉快进餐、
二、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特点 及体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幼儿体育的生理基础与心理基础
幼儿体育
幼儿体育的生理基础
幼儿的生理特点: 幼儿期,人处于初步的发育阶 段:骨骼细小,硬度差,容易变 形,肌肉体积小,收缩力弱,心 脏心腔小,心肌薄,心肌收缩力 小,心跳快,肺组织的弹力纤维 少,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经系 统易兴奋,注意不集中。 因此,而决定幼儿不宜进行过 大压力的负重练习,也不能进行 大强度过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 即决定了幼儿期体育活动具有特 殊性与选择性的特点,采用科学 适当的体育方法进行教育。
南洋咖喱牛肉饭 炝炒莴笋 紫菜蛋花汤 主要原料:面粉 玉米面 豆腐 瘦羊肉末 鸡蛋 蒜苗 大米 薏米 核桃仁
牛奶 梨 薄脆饼
充足的睡眠
合适的衣着
4.坚持户外活动,开展有趣的、
多样的体育活动
• 体育活动的形式 (1)早操 (2)体育课 (3)户外体育活动
※
※ 幼儿器械操/programs/0 view/JglVZDAfrjI/?union_id=100501_100500_01_01
2、 在环境创设上为幼儿提 供了多种平衡器材,例如: 平衡台、竹梯、木条凳等, 鼓励孩子们因人而宜,自由 结伴、自由选择器材探索多 种搭桥、过桥的方法,充分 调动他们自主活动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平衡能力。在学 习方法上,考虑到一味的平 衡训练会使幼儿感到单调乏 味,可以以幼儿最感兴趣的 “小动物”过小桥来贯穿整 个活动,使幼儿在有趣的活 动情节中积极主动地投入游 戏。
早餐 早点 午餐 午点 晚餐
牛奶 面包片 荷包蛋 什锦土豆泥 主要原料:牛奶 面包 鸡蛋 土豆 牛奶 胡萝卜 豆浆 米饭 焖平鱼 肉丝炒蒜苗 番茄菜花 香菇豆腐条汤 主要原料:大米 平鱼 猪肉 蒜苗 番茄酱 菜花 香 菇 豆腐 鸡蛋 冰糖梨水 香蕉 盐水花生米
羊肉青菜炒疙瘩 虾皮鸡蛋菠菜饼 主要原料:羊肉 小白菜 面粉 虾皮 米 红薯 牛奶 柚子
进行体育活动时一些注意的事项
1. 科学性、安全性:防止体育锻炼的小学化、成人化
• 充分考虑班级儿童的年龄特点、个别差异。 • 运动量从小到大再到小。 • 运动强度和密度合理搭配。 运动强度较大,密度应相对小些;运动强度较小, 密度可以适当增大些。 • 身体各部位活动有机结合。 2. 3. 从兴趣入手,调动儿童参加体育的主动性、积极性。 结合本土特点和传统。(民间游戏、郊游等)
豆浆 米饭 蜜汁莲藕排骨 排骨 蜂蜜水 藕 芦柑 蚝油生菜 蚝油
猪肝
海米冬瓜汤 生菜 海米 冬瓜
午餐
主要原料:大米 午点 晚餐 晚点 核桃仁
葱油饼 酱爆鸡丁 粉丝小白菜 红枣薏米仁粥 主要原料:面粉 大葱 鸡肉 甜面酱 胡萝卜 黄瓜 粉丝 小白菜 大米 薏米 小枣 牛奶 苹果 雪米饼
3月6日 星期二
• 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的房 屋、设备 • 安全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场地和设施
2.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注意幼儿安全教育
• 幼儿园保育员岗位职责 1、负责照顾幼儿一天在园的生活(饮食、盥洗、 午睡) 2、负责保管本班的物品、用具,保管幼儿衣物 等用品。 3、负责本班房室、设备、环境及包干区环境卫 生的清扫、清洁。 4、负责按要求定期做好幼儿茶杯、毛巾、玩具、 被褥等用具的清洁、消毒和保养。 5、在教师的指导下配合教师组织教育活动。 6、在保健医和本班教师的指导下,配合维护幼 儿安全及卫生保健。
三、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
• 1.提供安全的、适宜儿童做身体运动的良好环境和
设施(环境、活动场地) • 2.坚持卫生保健的常规工作 • 3.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 • 4.坚持户外活动,开展有趣味的、多样的体育活动 • 5.关注体弱儿、患病儿和有心理障碍儿童在体育活 动中的特殊需要
1.提供安全的、适宜儿童做身体运动的 良好环境和设施
收集安全标识
3.制订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 生活制度是指什么?
生活制度是指科 学的安排人的生 活中主要活动的 顺序和时间。幼 儿呢?
• 制度生活制度的依据: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根据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 考虑季节的变化、地区的特点以及家长的需要。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安排 • • • • • • 晨间活动 早操和晨间锻炼 教学活动 游戏和户外活动 日常生活活动 离园
幼儿一日生活作息时间表
项 目 晨间活动 大 班 8:00——8:40 项 目 晨间活动 早 操 生活活动 主题教育活动 小 班 8:00——8:50 8:50——9:00 9:00——9:10 9:10——9:25
早 操
生活活动 主题教育活动 (一) 生活活动(吃 点心) 主题教育活动 (二) 游戏活动 餐前准备 中 餐 餐后安静活动 午 睡 起床、盥洗、 点心 游戏活动 户外活动 离园前活动
2
学前教育的内容、手段和设施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幼儿智育的任务、内容
【案例二】
•
某幼儿园进行全园体操比赛,各年龄 班参加,并评出一、二、三等奖,届时 请家长观看。各班老师为了获得奖励, 给自己脸上贴金,获得家长的赞赏,各 班老师每天花大量时间训练幼儿的体操, 每天的户外活动都用于训练,训练时, 老师对做操认真符合要求的孩子进行表 扬,对做操不认真不符合要求的孩子进 行呵斥、责备、惩罚。导致有的孩子不 愿上幼儿园。
欣赏:幼儿器械操 /programs/view/J glVZDAfrjI/?union_id=100501_100500_0 1_01
看看谁扔的远(沙包游戏)
5.关注体弱儿、患病儿和有心理障碍儿 • 童在体育活动中的特殊需要
身体不适的儿童:患病儿童做好护理和照顾工作; 参加一些安静的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调整活动 量、难度和强度; 心理障碍的儿童:例如胆小的儿童
幼儿美育
4
学前儿童全面发展
幼儿智育
幼儿德育
3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体育
【问 题】:
1、在幼儿园体育目标中,为什么要把保 护幼儿的生命与健康放在第一位?
2、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与生命健康 有何联系?良好的习惯指什么?
一、学前儿童的体育的内涵和意义
[内涵] 广义:一切活动。 狭义:是指教师为养护学前獐,有目的、有 计划地指导学前儿童掌握保健知识、发展动作和 增强体质的教育活动。 主要包括生活卫生教育、自我保护与保 健知识教育、身体的运动与锻炼教育、心里 卫生教育。 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教育学》
第五章 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
导入:P113问题情境
教育活动是为了什么? 学前儿童的发展是否只是学到了一些知识? 好奇心、分享、合作到底是不是学习的内容 如何理解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 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
1
幼儿体育
2
讨论交流:
• 请你对以上两位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
(1)由于幼儿抵抗力差,骨骼、肌肉发育不成熟, 动作不协调,不宜进行长时间爆发性肌肉活动。(中 班体育要求幼儿能快跑20米,走跑交替200米)。 (2)幼儿园体育设计时要注重激发孩子参加体育活动 的兴趣,不在于让幼儿掌握体育的技能技巧,更不能为 比赛、表演为自己争荣誉的目的而伤害孩子的身心。
正确使用餐具、定食定量、不偏食不抵消食,不边吃 边玩、不吃零食等。
再次,培养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包括饭前便后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