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点三角函数
专题01 锐角三角形函数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压轴题四种模型全攻略(解析版)

专题01 锐角三角形函数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压轴题四种模型全攻略考点一 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辨析 考点二 求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考点三 已知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求边长考点四 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考点一 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辨析A .sin BCA AB=B .A.CDACB.BDCB【答案】C【分析】根据已知可得∠B=∠ACD 【详解】A.∵CD⊥AB,【点睛】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只与角度大小有关与角度位置无关是解题的关键.考点二求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答案】5 5【分析】连接AC,根据格点特点得出答案.【详解】解:连接AC(1)求证:四边形OCEB 是矩形;(2)连接DE ,当5AB =,【答案】(1)见解析Q 四边形ABCD 是菱形,OA OC \=,OB OD =在Rt AOB △中,5AB =考点三 已知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求边长Q ∠C =90°,AB =sin 8BC BC A AB \===解得:6BC =,故选:A .【答案】5【分析】根据5sin13A=,可设【详解】解:∵5sin A=,sin【点睛】本题考查锐角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勾股定理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2022·安徽宿州【答案】46【分析】首先根据考点四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A.1B.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求正切,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正确求出5.(2022·山东·济南高新区东城逸家初级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在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3sin4A=B.A.1 2【答案】C【分析】先证四边形90 BFE CÐ=Ð=°【答案】34##0.75【分析】作AB x ^轴,在Rt 【详解】解:如图,作AB ^在Rt AOB V 中,3tan 4AB OB a ==故答案为:34【点睛】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点的坐标与坐标轴的关系;根据点的坐标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答案】12【分析】连接CA并延长与圆相交于点O(0,0)得到CD=6,CO=3,由圆周角定理得到【详解】解:连接CA并延长与圆相交于点∵CD为直径,∴∠COD=∠yOx=90°,即x轴交⊙A于点∵直径为6的⊙A经过点C(0,3)和点∴CD=6,CO=3.∵∠OBC=∠CDO,∴∠OBC的正弦值为∠CDO的正弦值,31=【答案】533【分析】当F 与A 点重合时和∵四边形ABCD 为矩形,∴ABC ADC DAB Ð=Ð=Ð∵5AB =,60ACB Ð=°,∴5tan tan 60AB BC ACB ==Ð【答案】30°或90°故答案为:30°或90°.【答案】AC=4,sinA=【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详解】解:∵∠C=90∴22=-=AC AB BC∴10cos 2b A c Ð==∵8c =,cos A Ð(1)求∠ABD的正弦值;(2)求BG的长.【答案】(1)613 65(2)5【分析】(1)过点(2)过点F作FP⊥BD于点∵∠C=90°,又DG平分∠BDC,∴CF=FP,又∠DPF=90°,DF=DF ∴Rt△CDF≌Rt△PDF(∴CD=DP,【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求三角形的边长,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锐角三角函数的求解,熟练掌握以上内容并熟练运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0.(2022·湖南·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三模)我们不妨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互余的四边形称为“求真四边形步得出结果;(3)根据题意可得DCA CBE Ð=Ð,则△CDF 与△BCF 相似只有DCF CBF V V ∽或FCD CBF V V ∽2种情况,分类讨论即可求解.(1)解:∵四边形ABCD 是求真四边形,∴∠A +∠C =90°,∴∠C =90°-∠A =90°-α,∵AD ∥BC ,∴∠C +∠D =180°,∴∠D =180°-(90°-α)=90°+α;即90D aÐ=°+(2)证明:如图1,延长DE 至G ,连接AE ,∵AB 是⊙O 的直径,∴∠AEB =90°,∴∠DEF +∠AFG =90°,∵四边形ACDE 内接于⊙O ,∴∠AGE +∠DCF =90°,∵ CECE =,∴∠EAC =∠CBE ,∵∠DCA =∠CBE ,∴∠AEG =∠EAC ,∴DE ∥CF ,∴四边形DEFC 是“求真四边形”;(3)解:Q DCA CBE Ð=Ð,∵ CECE =,∴∠EAC =∠CBE ,。
网格中的三角函数

1网格中的锐角三角函数网格是同学们从小就熟悉的图形,在网格中隐含的条件有:1.直角;2.单位长度。
所以在网格中可以求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下面举例说明。
一、在网格中与勾股定理现结合求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
【例1】 三角形在正方形网格纸中的位如图1,则sin α的值是( ).[解析] 本题在网格中考查锐角的正弦的意义,首先要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一般情况下,为了减小计算量,把小正方形的边长设为1.选C .练习1(广州市2014)如图2,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则( ).(A ) (B ) (C ) (D )练习2 (2014年福州)如图3,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所组成的网格中,△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344543B .; C .35;D .A. 35图3图22sinB 的值是 .3.(2011四川)如图4,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 tanα= .A .1B .2C .12D4.(2011甘肃兰州)如图5,A 、B 、C 三点在正方形网格线的交点处,若将△ACB 绕着点A 逆时针旋转得到△AC’B’,则tanB’的值为 .A .12B .13C .14 D3. (2011江苏连云港)如图6,△ABC 的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则sin A =_______.在网格中求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时,根据图中角的位置。
充分利用网格中的直角和边,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相应的边长,最后利用三角函数公式进行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在网格中与辅助线相结合求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
【例2】 (2014•贺州)如图7-1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ABC 每个顶点都在网格的交点处,则sinA= .[解析] 虽然网格中隐含直角,但是∠A 是△ABC中图7-1图7-2图4图6图5的一个锐角,而△ABC不是直角三角形,不能直接运用三角函数公式进行计算,必须先做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使∠A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然后求出所对应的斜边和对边,而后解决问题。
初中三角函数极佳补课资料

初中三角函数补课资料1.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的三角函数。
注意:(1)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是在直角三角形中给出的,要避免应用时对任意的三角形随便套用定义;(2)sinA不是sin与A的乘积,是三角形函数记号,是一个整体。
“sinA”表示一个比值,其他三个三角函数记号也是一样的;(3)锐角三角函数值与三角形三边长短无关,只与锐角的大小有关。
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3、如下图,在Rt△ABC中,∠C为直角,则∠A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可换成∠B):5、同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平方关系:22sin cos 1αα+=,α为锐角,即同一锐角的正弦和余弦的平方和等于1;(2)倒数关系:tan cot 1αα=,α为锐角,即同一锐角的正切与余切的积为1,互为倒数; (3)商的关系:tan α=sin cos αα,cot α=cos sin αα, α为锐角,即同一锐角的正弦与余弦的商等于正切,同一锐角的余弦与正弦的商等于余切。
注意:(1)这些关系式都是恒等式,正反均可运用,同时还要注意它们的变形,如:sin A ,cos A =(2)sin2α是(sinα)2的简写,读作“sinα”的平方;不能将sin2α写成sinα2,前者是α的正弦值的平方,后者表示α2的正弦值。
6、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7、0°、30°、45°、60°、9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重要)A90B 90∠-︒=∠︒=∠+∠得由B A 对边邻边 A90B 90∠-︒=∠︒=∠+∠得由B A注意:记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可用下述方法:0°、30°、45°、60°、90°的正弦值分别是22、2、2、2,而余弦值分别是2、2、 2、2、230°、45°、60°正切值分别是,余切值分别是1 8、正弦、余弦的增减性:当0°≤α≤90°时,si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s 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方格纸中求三角函数值

tan∠ABC 的值是
.
4.如图是由边长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 ,A、B、 P、Q四点均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 ,线段AB、PQ每个小的四边
形都是相同的正方形,A,B,C,D都在格点
上,AB与CD相交于O,则tan∠BOD的值等
于
.
6.如图,把n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接成一排,求
tan∠BA1C=
,tan∠BA2C=
tan∠BA3C=
,tan∠BA4C=
…按此规律,写出tan∠BAnC=
数式表示).
,
, .(用含n的代
方格纸中求三角函数值
1.如图,在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
点A,B,C都在网格上,则∠ABC的正切值
为
.
2.如图,在5×7的网格中,若△ABC的三条
边共经过4个格点,则tan B的值为
.
3.如图,6 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菱形组成
网格,菱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已知菱形的一
个角∠O为 60°,A,B,C都在格点上,则
三角函数专题之网格中的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专题训练--网格中的三角函数第一节:网格中的正弦和余弦1.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 、B 、C 、D 都在格点上,AB 与CD 相交于点O ,则∠AOD 的正弦值为()A .12B .2C D 2.如图,在2×2正方形网格中,以格点为顶点的△ABC 的面积等于32,则sin ∠CAB =()A .2B .35C .5D .3103.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网格中,点A 、B 、C 、C 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AB 、CD 相交于点O ,则cos AOD ∠=()A .2B .2C .3D 4.如图,点A ,B ,C 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则sin ∠BAC 等于()A B C .5D .105.如图,在边长1正网格中,A 、B 、C 都在网格线上,AB 与CD 相交于点D ,则sin ADC ∠是()A B C D 6.如图,点A ,B ,C 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则sin ∠BAC=()A .6B .26C .13D .137.如图,在45⨯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ABC 的顶点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那么sin ACB ∠的值为().A B C .35D .458.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ABC 的位置如图,其中点A 、B 、C 分别在格点上,则sinA 的值是()A B .13C D9.如图,在5×4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l ,△ABC 的顶点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则cos ∠BAC 的值为()A .43B .34C .35D .4510.在正方形网格中,△ABC 的位置如图所示,则cos ∠B 的值为()A .12B .2C D .311.三角形在方格纸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cos 的值是()A .35B C .45D 12.如图,△ABC 的顶点都是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则cos ∠ABC 等于()AB C D .2313.如图是一个3×2的长方形网格,组成网格的小长方形长为宽的2倍,△ABC 的顶点都是网格中的格点,则cos ∠ABC 的值是()A .23B .25C .35D .4514.如图,△ABC 的顶点都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则cos ∠BAC 的值为()A .34B .25C .35D .4515.如图,在下列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 、B 、O 都在格点上,则AOB ∠的正弦值是()A .10B .12C .13D .1016.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点A 、B 、C 、D 都在格点上,AB 与CD 相交于点O ,则∠AOC 的正弦值是__.17.如图,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则cosA 的值为_______.18.如图所示,AOB ∠是放置在正方形网格中的一个角,则sin AOB ∠的值是________.19.如图所示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其中有三个格点A 、B 、C ,则sin ∠ABC=_____.20.如图是4×4的正方形网格,点C在∠BAD的一边AD上,且A、B、C为格点,sin∠BAD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21.如图在边长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B、O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则cos OAB22.如图,在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中,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BAC 的余弦值是____.23.如图,在6x6的正方形网格中,△ABC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则cos∠BAC的值是_____.24.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网格中,点A、B、C、D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AB、CD相交于点O,则cos∠AOD=___.25.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图中有△ABC,则∠ABC的余弦值为_____.26.如图,∠AOB是放置在正方形网格中的一个角,则cos∠AOB的值是_____.27.如图,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C都在格点上,则cos∠BAC 的值为_____.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格点上,28.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中,ABC∠=_______.则sin ACB29.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点A,B,C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则∠ABC的正弦值为____.第二节:网格中的正切1.如图,在边长相同的小正方形网格中,点A、B、C、D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AB与CD相交于点P,则tan∠APD的值为()A .2BC .3D2.如图,将△ABC 放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中,点A ,B ,C 均在格点上,则tan C 的值是()A .2B .43C .1D .343.如图,A 、B 、C 是小正方形的顶点,且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tan ∠BAC 的值为()A .12B .1C .3D 4.如图是由边长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A ,B ,P ,Q 四点均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线段AB ,PQ 相交于点M ,则图中∠QMB 的正切值是()A .12B .1CD .25.如图,ABC 的顶点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处,则tan C 的值为()A .12B .13C .2D .16.如图,将 ABC 放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中,点A ,B ,C 均在格点上,则∠A 的正切值是()A B C .2D .127.如图,在54⨯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ABC 的顶点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则tan BAC ∠的值为()A .43B .34C .35D .458.如图,A ,B ,C ,三点在正方形网格线的交点处,若将ABC 绕着点A 逆时针旋转得到AC B ''△,则tan B '的值为()A .12B .13C .14D .49.如图所示,ABC ∆的顶点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则tan A 的值为()A .12B .2C .2D .10.在图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点A 、B 、C 、D 都在格点上,AB 与CD 相交于点O ,则∠AOC 的正切值是()A .23B .32C .35D .5311.如图,在方格纸中,点A ,B ,C 都在格点上,则tan ∠ABC 的值是()A .2B .12C D 12.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 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则tan ∠ABC 的值为()A .35B .34C .5D .113.如图,∠AOB 是放置在正方形网格中的一个角,则tan ∠AOB ()A .3B C .1D .2514.∠BAC 放在正方形网格纸的位置如图,则tan ∠BAC 的值为()A .16B .15C .13D .1215.如图,在55 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网格线的交点)上,则tan B 的值为______.16.如图,点A ,B ,C ,D 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连接AB 、CD 交于点P ,则tan ∠APC =________________.17.如图,在8×4的矩形网格中,每格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若△ABC 的三个顶点在图中相应的格点上,则tan ∠ACB 的值为_____.18.如图,在5×4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ABC 的顶点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则tan ABC ∠的值为_______.19.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连接格点A ,B 和C ,D ,AB 与CD 相交于点E ,则tan AEC ∠=___.20.如图,在4×5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 ,B ,C 都在格点上,则tan ∠ABC =_____.21.如图,把n 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接成一排,求得tan 1BA C ∠=1,tan 2BA C ∠=13,31tan 7BA C ∠=,计算4tan BA C ∠=_________________.22.如图,将BAC ∠放置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如果顶点A 、B 、C 均在格点上,那么BAC ∠的正切值为______.23.如图,在边长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 、B 、C 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则tan ∠ABC 的值为_____.24.如图,在Rt △ABC 纸片上可按如图所示方式剪出一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与正方体展开图左下角正方形的边共线,斜边恰好经过两个正方形的顶点,已知BC =24cm ,则这个展开图可折成的正方体的体积为_____cm 3.25.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 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则tan C =__.26.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三角形ABC 的三个顶点都在网格中的格点上,则tan ∠B 的值为_____.27.如图,在边长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 、B 、C 、D 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线段AB 、CD ,相交于点P ,则tan APD ∠的值是__________.28.如图,在边长都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 ,B ,C ,D 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AB ,CD 相交于点P ,则tan ∠APD 的值是____________.29.如图,把n 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接成一排,求得1tan 1BA C ∠=,21tan 3BA C ∠=,31tan 7BA C ∠=,计算4tan BA C ∠=__________,……按此规律,写出tan n BA C ∠=__________(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网格中的三角函数

网格中的三角函数【构造直角】例:如图,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ABC 每个顶点都在网格的交点处,则sin ∠ABP变式1: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ABC 每个顶点都在网格的交点处,求tan 12∠BAP 的值。
变式2: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ABC 每个顶点都在网格的交点处,求tan2∠BAP 的值1.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ABC 每个顶点都在网格的交点处,则sinA 的=______________.【解析】如图,过点C 作CE ⊥AB ,则=A sin AC CE =52CE ,利用等积法,可知CE AB 21AD BC 21⋅⋅=⋅⋅,∴CE 5221232221⋅⋅=⋅⋅,∴556CE =,∴=A sin 5352556=【等角转换】 2.如图,在边长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 、B 、C 、D 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AB 、CD 相交于点P ,则tan ∠APD 的值是 .【解析】思路一:构造直角连接BE ,由四边形EDBC 为正方形可知,CD ⊥BE ,∴tan△APD=tan△BPF=PFBF,设小正方形边长为2(可自己思考一下为什么?),可得BF=1,CD=2,由△APC ∽△BPD ,且相似比为3:1可得3DP PC =,∴43CD PC =,∴PC=432⋅=23,∴PF=PC —CF=21,∴tan△BPF=2211=思路二:角度转换连接BE ,可知BE ∥CD ,∴△APD=△BPF=△ABE ,连接AE ,∵AE 和BE 均为正方形对角线,易得AE ⊥BE ,∴tan△ABE=2BEAE=3.如图,在边长相同的小正方形网格中,点A 、B 、C 、D 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AB ,CD 相交于点P , 则PBAP的值= ,tan ∠APD 的值= .4.如图,在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中,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ABC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图中△ABC 的余弦值是_________.5.如图,在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 ,B ,C 都在格点上,则△ABC 的正切值是________.6.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ABC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tan ∠ACB 的值为 .7.如图,6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菱形组成网格,菱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已知菱形的一个角(∠O )为60°,A ,B ,C 都在格点上,则tan ∠ABC 的值是 .8.如图,网格中的四个格点组成菱形ABCD ,则tan ∠DBC 的值为_________.9.如图1是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点A 、B 、C 、D 都在网格的格点上,AC 、BD 相交于点O .10.(一)探索发现(1)如图1,当AB=2时,连接AD ,则∠ADO=90°,BO=2DO ,AD=2,BO=232,tan ∠AOD=_________.如图2,当AB=3时,画AH ⊥BD 交BD 的延长线于H ,则AH=223, BO=________,tan ∠AOD=________. 如图3,当AB=4时,tan ∠AOD=__________.(2)猜想:当AB=n (n >0)时,tan ∠AOD=______________.(结果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请证明你的猜想. (二)解决问题(3)如图,两个正方形的一边CD 、CG 在同一直线上,连接CF 、DE 相交于点O ,若tan ∠COE=1317,求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CEFG 的边长之比.【解析】(一)探索发现(1)如图1,当AB=2时,∵BO=2DO ,BO=232, ∴OD=32,又∵∠ADO=90°,AD=2,∴tan ∠AOD=322ODAD==3,即tan ∠AOD=3. 如图2,设DCBE 为正方形,连接CE ,交BD 于F . ∵四边形BCDE 是正方形, ∴DF=CF=BF=21BD=21CE ,BD ⊥CE . 根据题意得:AB ∥DC ,∴△AOB ∽△COD ,∴DO :BO=CD :AB .当AB=3时,DO :BO=1:3,∴BO=423. ∵S △ABD =21BD •AH=21AB •ED ,∴BD •AH=AB •ED , ∴AH=22323BD ED AB ==⋅, DO :BO=CD :AB=1:3,∴DO :DF=1:2,∴OF :DF=1:2,即OF :CF=1:2. 在Rt △OCF 中,tan ∠COF=OFCF=2, ∵∠AOD=∠COF ,∴tan ∠AOD=2;如图3,当AB=4时,DO :BO=CD :AB=1:4, ∴DO :DF=1:2.5=2:5,∴OF :DF=3:5,即OF :CF=3:5. 在Rt △OCF 中,tan ∠COF=35OF CF =, ∵∠AOD=∠COF ,∴tan ∠AOD=35;故答案是:3;423;2;35;(2)猜想:当AB=n (n >0)时,tan ∠AOD=1-n 1n +(结果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证明:过点A 作AH ⊥BH 于点H ,则AH=BH=22n . ∵AB ∥OD ,∴△AOB ∽△COD ,∴1nCD AB OD OB ==, ∴OB=1n n 2+.∴OH=BH ﹣OB=22n ﹣1n n 2+.∴tan ∠AOD=1-n 1n +; 故答案是:1-n 1n +;(二)解决问题(3)解:如图4,过点D 作DH ⊥CF 于点H ,则tan ∠DOH=HODH. ∵∠DOH=∠COE , ∴tan ∠DOH=1317, 又由(一)结论得:13171-n 1n =+, ∴n=215 ∴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CEFG 的边长之比为215. 强化训练11.阅读下面的材料:某数学学习小组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α,β都为锐角,且tan α=,tan β=,求α+β的度数.该数学课外小组最后是这样解决问题的:如图1,把α,β放在正方形网格中,使得∠ABD=α,∠CBE=β,且BA ,BC 在直线BD 的两侧,连接AC . (1)观察图象可知:α+β= °;(2)请参考该数学小组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果α,β都为锐角,当tan α=3,tan β=时,在图2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MON=α﹣β,并求∠MON 的度数.12.问题呈现如图1,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连接格点D ,N 和E ,C ,DN 和EC 相交于点P ,求tan ∠CPN 的值. 方法归纳求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我们往往需要找出(或构造出)一个直角三角形.观察发现问题中∠CPN不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常常利用网格画平行线等方法解决此类问题,比如连接格点M,N,可得MN∥EC,则∠DNM=∠CPN,连接DM,那么∠CPN就变换到Rt△DMN中.问题解决(1)直接写出图1中tan∠CPN的值为;(2)如图2,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AN与CM相交于点P,求cos∠CPN 的值;思维拓展(3)如图3,AB⊥BC,AB=4BC,点M在AB上,且AM=BC,延长CB到N,使BN=2BC,连接AN交CM的延长线于点P,用上述方法构造网格求∠CPN 的度数.13.(1)在△ABC中,AB、BC、AC三边的长分别为、、,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如图1,某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建立一个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的网格,再在网格中画出边长符合要求的格点三角形ABC(即△ABC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这样不需要求△ABC的高,而借用网格就能就算出它的面积.请你将△ABC的面积直接填写在横线上.思维拓展:(2)已知△ABC三边的长分别为a(a>0),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我们把上述求△ABC面积的方法叫做构图法.如图2,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请在网格中画出相应的△ABC,并求出它的面积.类比创新:(3)若△ABC三边的长分别为(m>0,n >0,且m≠n),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如图3,网格中每个小长方形长、宽都是m,n,请在网格中画出相应的△ABC,用网格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14.如图,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中,点A,B,C均在格点上.(1)AB的长等于;(2)在△ABC的内部有一点P,满足S△PAB :S△PBC:S△PCA=1:2:3,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用无刻度的直尺,画出点P,并简要说明点P的位置是如何找到的(不要求证明).15.如图,在由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1)请在网格中找一个格点P,连接PB、PC,使∠BPC=∠BAC,并简要说明理由;(2)直接写出此时tan∠BPC的值.16.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点A点B在网格中的位置如图所示.(1)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使点A点B的坐标分别为(1,2)(4,3);(2)点C的坐标为(3,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找到点C的位置,连接AB、BC、CA,则∠ACB=°;(3)将点A、B、C的横坐标都乘以﹣1,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B1、C1,在图中找到点A1、B1、C1并顺次连接点A1、B1、C1,得到△A1B1C1,则这两个三角形关于对称.17.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格点O为原点,格点A的坐标为(﹣1,3).(1)画出点A关于y轴对称的格点B,并写出点B的坐标(,);(2)将线段OA绕着原点O顺时针旋转90°,点A落在格点C处,画出线段OA扫过的平面区域(用阴影表示),则AC的长为;(3)过点C作AC的切线CD,D为格点,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kx+b,y 随x的增大而;(填“增大”或“减小”)(4)连接BC,则tan∠BCD的值等于.。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之格点问题

A.
B.
C.
D.
解析: 该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断定理,利用网格长度和 勾股定理计算出各条边的长度,再利用对应边成比 例达到判断相似的目的。
【例5】三角形在正方形网格纸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sinα的值是( ).
3 4
A.
4
3
B. D.
3
4 5
.
C. 5
解析: 该题在网格中考查锐角的 正弦的意义,首先要用勾 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斜 边的长.
解析该题一道人性化的操作型开放题只要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选取一条适当的直线作对称轴就可以画出符合题意的图2006年江西中考题请在由边长为正三角形组成的虚线网格中画出一个所有顶点均在格点上且至少有一条边长为无理数的等腰三角形该题画法很多只要利用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结合网格特点再考虑到题目中的条件即可
解析: 从题目的语气看,似乎要画直线AB与CD 夹 角的平分线,但是网格中没有画出直线AB与 CD 的夹角,图形的特殊性就在于AC//BD, 又已知AB=CD,因此四边形ABDC是等腰梯 形,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就是这个等腰梯形 的对称轴.如图,M、N分别为BD、AC的中 点,直线MN上的点到直线AB、CD的距离相 等.恰好点M是格点,以MB为斜边的直角三 角形的直角边长为3和1,这样,斜边在直线 MN上,直角边为3和1的格点直角三角形有3 个,符合题意的点有4个.选C.
C1 C2 C3
B
【例17】已知Rt△OAB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 示,P(3,4)为OB的中点,点C为折线OAB上的动点, 线段PC把Rt△OAB分割成两部分. 问:点C在什么位置时,分割得到的三角形与Rt△OAB 相似? (注:在图上画出所有符合要求的线段PC,并求出相 y 应的点C的坐标)
初中网格中的数学问题赏析

初中网格中的数学问题赏析在正方形的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相等的,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我们把以格点的连线为边的图形叫格点图形.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卷中频频出现这类与格点有关的数学问题,由于这类与网格有关的中考题大部分具有开放性,设计又新颖,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故很受命题者的青睐.但课本、作业本中这类问题的例题和习题却并不多见,在此,特作梳理,与大家一起赏析.一、网格中的三角形1. (2010·湖南)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B是两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A. 6 B. 7 C. 8 D. 9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分两种情况讨论(如下图):① AB为等腰△ABC 底边,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② AB为等腰△ABC其中的一条腰,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故选C.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符合实际条件的图形,再利用数学知识来求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解题中很重要的解题思想.本题是利用网格提供的相等线段来构图.2. 在如图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点A、B是方格纸中的两个格点(即正方形的顶点),在这个5×5的方格纸中,找出格点C使△ABC 的面积为2个平方单位,则满足条件的格点C的个数是().A. 5B. 4C. 3D. 2分析 A、B两点的垂直距离为2,那么,只要保证水平距离为2即可使△ABC的面积为2个平方单位;A、B两点的水平距离为1,那么,只要保证垂直距离为4,即可使△ABC的面积为2个平方单位.符合条件的点坐标分别为:C(3,1),C(0,3),C(4,3),C(1,5).本题考查三角形面积的求法,注意分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两种情况,数学分类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二、网格与三角函数1. (2010·贵州)在正方形网格中,△ABC的位置如图所示,则cos∠B的值为 .分析过点C向上作垂线与AB相交于点D,则∠B是Rt△BCD的一个内角,邻边和斜边均由图可知,所以很容易求出cos∠B的值.或是过点A作垂线交BC的延长线于D,也可求出.本题主要考查了余弦函数的定义,正确理解定义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是利用网格提供的垂线,构建直角三角形.2. (2010·四川)如图,∠D的正切值等于 .分析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以把求三角函数的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边的比的问题.先利用同弧所对圆周角相等,得出∠D=∠A,然后利用正切等于对边比上邻边即可求出.本题考查圆周角的性质及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等于对边比斜边;余弦等于邻边比斜边;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从网格中很容易找到相关的直角三角形.三、网格与面积1. (2006·苏州)如图,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都在网格点上,其中A点坐标为(2,-1),则△ABC的面积为平方单位.分析根据图形,可以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是(2,-1).分别过A、B、C三点作垂线,形成一个大矩形,求出大矩形的面积,用大矩形的面积减去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剩余的面积即为△ABC的面积.此类题要求学生要能够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转化为规则图形的面积.有关面积的割补法是解决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常用方法.本题充分利用网格的特点,构建规则图形.2. (2009·吉林)如图,小正方形边长为1,连接小正方形的三个顶点,可得△ABC,则AC边上的高是 .分析先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得到△ABC的面积,△ABC的面积又等于AC乘以AC边上的高的一半,按这一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出方程即可得出AC边上的高.四、网格与相似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和△DEF的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1)?摇判断△ABC和△DEF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2)?摇P,P,P,P,P,D,F是△DEF边上的7个格点,请在这7个格点中选取3个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使构成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要求写出2个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并在图中连结相应线段,不必说明理由).分析答案为:△DPP、△DPP、△DPP.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构图能力和对三角形相似判定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观察力有一定的挑战性.网格中的相等线段以及相等的角对构图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五、网格与圆1. (2010· 河北)如图,在5×5正方形网格中,一条圆弧经过A、B、C三点,那么这条圆弧所在圆的圆心是 .分析连接BC,弦AB、BC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为圆心.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垂径定理的理解,和残圆确定圆心的方法.本题是由网格特点直接看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 (2010·江苏).如图,在4×4的方格纸中(共有16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O、A、B分别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扇形OAB的弧长等于(结果保留根号及π).分析连接AB、AC,分别作它们的垂直平分线,两线交点即为圆心.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圆的半径,由图可知扇形OAB圆心角为90°,利用弧长公式即可求出弧长.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及弧长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地求出扇形的圆心角及半径.3. 如图所示,△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3)、B(-2,-2)、C(4,-2),则△ABC外接圆半径的长度为 .分析先求出线段AB、 AC、 BC的长度,再利用余弦定理求角A的余弦值,从而得到角A的正弦值.再利用正弦定理,即可求得直径.半径为2.连接OC因为C(4,-2),利用勾股定理得半径的长等于根号下,等于,化简为2.六、网格中的运动(2010·江苏)如图在网格图中,⊙A的半径为2个单位长度,⊙B的半径为1个单位长度,要使运动的⊙B与静止的⊙A相内切,应将⊙B由图示位置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分析⊙B与⊙A可以在右边相内切,也可以在左边相内切.当⊙B与⊙A在右边相内切,移动距离为4个单位长度,当⊙B与⊙A在左边相内切,移动距离为6个单位长度.故答案为:4或6.本题主要通过圆的移动来考查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题目中小圆向左移动,通过观察,可知两圆内切的两种情况,分别求出移动的距离.七、网格与图形的变换1. (2010·辽宁)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以直线BC为对称轴作△ABC的轴对称图形,得到△ABC,再将△ABC绕着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C,请依此画出△ABC、△ABC;(2)求线段BC旋转到BC过程中所扫过的面积(计算结果用π表示);(3)求点C旋转过程所经过的路径长.分析(1)根据对称的性质,画出图形;(2)BC旋转到BC的过程中,旋转角为90°,半径为4,由弧长公式计算即可.所以B点所经过的路线长度是2π.本题考查了学生画一个图形的对称图形以及弧长公式的应用的能力.2. (2010·湖北)如图,在方格纸上△DEF是由△ABC绕定点P顺时针旋转得到的.如果用(2,1)表示方格纸上A点的位置,(1,2)表示B点的位置,那么点P的位置为().A. (5,2)B. (2,5)C. (2,1)D. (1,2)分析连接AD、CF,再做这两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点就是点P.根据点A、点B 的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写出点P的坐标.此题属于中等难度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旋转及其相关的性质,旋转的中心在连接对应点的垂直平分线上,做出两条垂直平分线,它们的交点就是旋转的中心点.3. (2010· 甘肃)如图均为7×6的正方形网格,点A、B、C在格点(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在图中确定格点D,并画出一个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使其为轴对称图形;(2)在图中确定格点E,并画出一个以A、B、C、E为顶点的四边形,使其为中心对称图形.分析第(1)题可以将点A向下平移四格得到点D,或是将点A向右平移两格得到点D.第(2)题可以将点A向右平移一格得到点E,两题方法均不唯一,此题比较灵活地考查了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对称性,是道好题.八、网格与概率一只蚂蚁在如图所示的图案内任意爬动一段时间后停下,蚂蚁停在阴影内的概率为 .分析先确定黑色区域的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此比值即为所求的概率.本题主要考查几何概率的求法:首先根据题意将代数关系用面积表示出来,一般用阴影区域表示所求事件(A);然后计算阴影区域的面积在总面积中占的比例,这个比例即事件(A)发生的概率.网格对化不规则图形为规则图形提供了帮助,方便学生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九、网格与规律(2006·温州)在边长为l的正方形网格中,按下列方式得到“L”形图形,第1个“L”形图形的周长是8,第2个“L”形图形的周长是,第三个“L”形图形的周长是,则第n个“L”形图形的周长是 .分析第1个“L”形图形的周长是8=4+4,第2个“L”形图形的周长是12=4+2×4,第3个“L”形图形的周长是16=4+3×4,……,第n个“L”形图形的周长是4+n×4,即4n+4.本题也可以这样来分析:平移“L”形的上面和右下的两边,第1个“L”形图形周长变成一个正方形周长加上4,即4+4,第2个“L”形图形周长为4+2×4,第3个“L”形图形周长为4+3×4,第n个“L”形图形的周长是4+n×4.用整式描述几何图形的规律在近几年的中考题中经常出现,这类题目把几何和整式结合起来考查,使试题难度增大.它既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又考查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网格中的数学问题,往往是把网格的特点与数学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网格可以提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垂线、平行线、化不规则图形为规则图形等.还能够很方便地进行图形的翻折、平移、旋转等.同学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既要有札实的数学基础,灵活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还要注意结合网格的特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