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与人造石墨的区别
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负极材料

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一、引言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都是负极材料,用于制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应用。
在当今的新能源产业中,石墨材料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
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各有其优势和劣势,本文将对这两种材料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特性、性能及应用领域。
二、人造石墨的特性和性能1.人造石墨的制备方法人造石墨是一种由碳源材料通过高温处理制成的材料。
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热转化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化学法等。
热转化法是指在高温下通过热解或碳化原料来制备石墨材料;化学气相沉积法是指利用碳源气体在高温下沉积石墨材料;电化学法是指利用电解沉积的方法来制备石墨材料。
2.人造石墨的结构特性人造石墨的结构主要由多层片状结构组成,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其晶体结构类似于天然石墨,但由于其制备过程中的控制条件和生长方式不同,导致其结构和性能与天然石墨有所不同。
3.人造石墨的性能特点人造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导性和化学稳定性,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化学反应性。
在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中,人造石墨能够提供较高的储锂容量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天然石墨的特性和性能1.天然石墨的产地和获取方式天然石墨主要产自地下矿藏,其产地分布广泛,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其获取方式主要包括露天开采和井下采矿,其中井下采矿是主要的采矿方式。
2.天然石墨的结构特性天然石墨的结构主要由规则的多层石墨片组成,具有较好的导电性、热导性和化学稳定性。
其晶体结构稳定,分子间作用力较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强度。
3.天然石墨的性能特点天然石墨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抗腐蚀性。
在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领域,天然石墨作为负极材料能够提供良好的储锂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四、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的比较分析1.物理特性比较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在物理特性上有一些差异。
人造石墨的比表面积一般较天然石墨大,而天然石墨的晶体结构比较稳定,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强度。
【干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系列之-石墨类材料基础知识介绍

【干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系列之-石墨类材料基础知识介绍作为锂离子电池四大主材之一的负极材料,其比容量以及工作电压直接决定着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工作电压,虽然硅材料开始逐步走向产业化,但目前的主流负极材料仍然是石墨类负极材料,其在反应过程中具有较低的嵌锂电位,同时生成的插锂层间化合物代替金属锂负极,从而避免了金属锂枝晶的沉积, 因此安全性得以显著提高。
而作为锂电四大主材的最后一个主题,将通过对石墨类材料的基础知识、生产工艺、测试方法、失效模式分析等几个方面对其有一个系统的、直观的认识;今天将对石墨类材料的基础知识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石墨类材料主要分为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又会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分为MCMB(中间相碳微球)、软碳和硬碳等,理想的石墨具有层状结构,每个平面类似于苯环,层面之间通过大π键连接;具有2H型六方晶系以及3R型菱面体晶系。
对于理想的石墨而言,其理论容量为372mAh/g,但在实际电池设计过程中,一般负极会过量5%-10%,同时在首次充电过程中形成SEI膜对负极表面形成保护,阻止电解液和负极的进一步反应,而这层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电池的各项性能。
随着石墨负极中锂离子嵌入越来越深入(Stage-4-Stage-1),负极的表面颜色也逐渐发生变化,从黑色到青黑色再到暗黄色最后到金黄,石墨负极也完成了C-----LiC12----LiC6的转变,从而完成了充电过程。
从上图中就可以看出天然石墨和人造水墨在形貌上的区别,天然石墨大小颗粒不一,粒径分布广,未经处理的天然石墨是不能作为负极材料直接使用的,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后才能使用,而人造石墨在形貌以及粒径分布上就一致多了;一般认为,天然石墨的容量高,压实密度高,价格也比较便宜,但是由于颗粒大小不一,表面缺陷较多,与电解液的相容性比较差,副反应比较多;而人造石墨则各项性能比较均衡,循环性能好,与电解液的相容性也比较好,价格也会贵一些。
对于负极材料,常常会听到一个取向度的概念,也就是所谓的OI 值,它的大小将直接影响着负极的电解液浸润、表面的阻抗、大倍率充放电性能,也直接影响着负极在循环过程中的膨胀。
锂电池石墨品种排名

以下是一些在2023年前普遍认为领先的锂电池石墨品种:
1. 天然石墨:因其成本相对较低和性能稳定,天然石墨是锂电池负极材料的主要品种之一。
2. 人造石墨:人造石墨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天然石墨,提高了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3. 复合石墨:复合石墨是将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混合,或者与其它材料如硅基材料复合,以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
4. 中间相碳微球(MCMB):MCMB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石墨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
在具体品牌方面,全球市场上的锂电池石墨材料品牌众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
1. 贝特瑞(BTR):中国的贝特瑞是全球知名的新能源材料供应商,提供各种锂电池材料。
2. 璞泰来(PTL):璞泰来也是中国的一家锂电池材料生产企业,产品包括石墨负极材料等。
3. 斯达克(Skechers):美国的斯达克在锂电池材料领域也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4. 三星SDI:韩国的三星SDI 是一家综合性能源公司,提供多种电池材料。
5. LG化学:韩国的LG化学在电池材料领域也有广泛的产品线。
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负极材料

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人造石墨是一种采用特殊技术生产,具有石墨性质的一种新科技材料,也称为“平板碳”。
它是以石墨为主要原料,经过特殊处理而制成,它的结构主要由碳元素和质子组成,其形状大致相似。
由于人造石墨的特性,它在电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广泛用于制造负极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
其优点在于可大功率charge/discharge,良好的抗放电能力,低的极化系数和高的可放电深度以及强大的耐热性。
此外,由于具有低的体积灰度温度,质量也很轻,它在电池工程领域有很好的应用。
它在制造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可有效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此外,由于其热稳定性好,它还可以用于制造离子交换膜。
离子交换膜也是核电和分子电化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
天然石墨是通过多种碳热处理方法,从矿石中提取出以碳为主的古代无定形纤维状物质而得到的。
它的结构是由碳元素和离子组成的六方晶体组成的,与人造石墨相比,拥有更大的表面积,因此具有更强的能量容量。
虽然天然石墨在电化学领域中的应用不多,但仍有一定的应用。
它在历史上曾经被用于古代蓄电池,尤其是西方古代蓄电池,它保持了蓄电池很长时间的稳定工作性能。
并且,加入天然石墨混合物时,可有效调节电池的电化学隔膜,提高蓄电池的功能性能。
总之,由于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的突出优点,它们都是目前电化学领域负极材料的重要原料,在电池和离子交换膜的制造中各有其优势,两者合理配合,可有效提高各种电池材料的性能。
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的区别-增碳剂

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的区别?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的区别?本文首发增碳剂可以用作铸铁增碳剂的材料很多,常用的有人造石墨、煅烧石油焦、天然石墨、焦炭、无烟煤以及用这类材料配成的混合料。
增碳剂可以用作铸铁增碳剂的材料很多,常用的有人造石墨、煅烧石油焦、天然石墨、焦炭、无烟煤以及用这类材料配成的混合料。
1.人造石墨上述各种增碳剂中,品质最好的是人造石墨。
制造人造石墨的主要原料是粉状的优质煅烧石油焦,在其中加沥青作为粘结剂,再加入少量其他辅料。
各种原材料配合好以后,将其压制成形,然后在2500~3000℃、非氧化性气氛中处理,使之石墨化。
经高温处理后,灰分、硫、气体含量都大幅度减少。
由于人造石墨制品的价格昂贵,铸造厂常用的人造石墨增碳剂大都是制造石墨电极时的切屑、废旧电极和石墨块等循环利用的材料,以降低生产成本。
熔炼球墨铸铁时,为使铸铁的冶金质量上乘,增碳剂宜首选人造石墨,为此,最好向附近用电弧炉炼钢的企业或电解铝生产企业购买废电极,自行破碎到要求的粒度。
2.石油焦石油焦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增碳剂。
石油焦是精炼原油得到的副产品,原油经常压蒸馏或减压蒸馏得到的渣油及石油沥青,都可以作为制造石油焦的原料,再经焦化后就得到生石油焦。
生石油焦的产量大约不到所用原油量的5%。
美国生石油焦的年产量约3000万t。
生石油焦中的杂质含量高,不能直接用作增碳剂,必须先经过煅烧处理。
生石油焦有海绵状、针状、粒状和流态等品种。
海绵状石油焦是用延迟焦化法制得的,由于其中硫和金属含量较高,通常用作锻烧时的燃料,也可作为煅烧石油焦的的原料。
经锻烧的海绵焦,主要用于制铝业和用作增碳剂。
针状石油焦,是用芳香烃的含量高、杂质含量低的原料,由延迟焦化法制得的。
这种焦炭具有易于破裂的针状结构,有时称之为石墨焦,煅烧后主要用于制造石墨电极。
粒状石油焦呈硬质颗粒状,是用硫和沥青烯含量高的原料,用延迟焦化法制得的,主要用作燃料。
流态石油焦,是在流态床内用连续焦化法制得的,呈细小颗粒状,结构无方向性,硫含量高、挥发分低。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可研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可研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当前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电池技术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负极材料的性能对整个电池的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传统的石墨负极材料在储能密度、循环稳定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替代材料备受关注。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相比于传统的石墨材料,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具有更高的容量和能量密度,能够提供更长的续航时间和稳定的电池性能。
其次,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够降低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和热失控的风险。
此外,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相对简单,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具有很强的可实施性和商业化前景。
在本文中,将重点介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定义和特点,并着重探讨其制备方法。
通过对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优势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评估其在电池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商业化可行性。
最后,本文将总结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应用前景,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一定的分析。
通过深入研究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我们可以为电池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解决方案,促进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替代材料,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通过深入研究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特点和制备方法,可以进一步推动其在电池领域的应用和产业化进程。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将会成为电池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人类创造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环境。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首先,介绍文章的组织结构,可以说明文章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人造石墨负极材料进行背景和概述的介绍,正文部分则主要包括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制备方法的介绍,结论部分则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
石墨棒生产工艺

石墨棒生产工艺是一项涉及石墨材料加工的工艺,其在各类行业中广泛应用。
石墨棒是一种优良的导电和导热材料,具有耐高温、耐化学腐蚀等特点,因此在电力、冶金、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石墨棒的生产工艺涉及石墨原料的选择、混合、成型、烧结等多个环节,对产品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下面将对石墨棒生产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石墨材料的选择石墨棒的优劣取决于原材料的选择,石墨材料的选择主要包括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两种。
天然石墨是天然石墨矿石加工而成,其晶粒度较大,导热性能好,但价格相对较高;人造石墨是通过石墨粉末经高温焙烧而成,其晶粒度较小,导电性能好,价格相对较低。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选择不同的石墨材料,以获得最佳性价比。
二、石墨材料的混合石墨材料的混合是石墨棒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均匀混合各种原料,提高成型工艺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混合过程中需要考虑原料的比例、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等因素,以确保混合均匀。
此外,还可以添加一定比例的增强材料或者添加剂,以改善产品的性能。
三、成型工艺石墨棒的成型工艺主要包括挤压成型、压力成型、振动成型等多种方法。
挤压成型是将混合好的石墨材料通过模具挤压成型,可生产直径较小的石墨棒;压力成型是将混合好的石墨材料放入模具中施加一定的压力成型,可生产直径较大的石墨棒;振动成型是利用振动作用使石墨材料在模具中自动成型,工艺简单但成型精度较低。
在选择成型工艺时需综合考虑成本、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因素。
四、烧结工艺烧结是石墨棒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是将成型好的石墨棒放入炉中进行高温烧结,使其获得一定的硬度和密度。
烧结过程中需要考虑烧结温度、烧结时间、气氛控制等因素,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
在烧结过程中还可以选择氮气、氩气等气氛保护,以防止产品氧化。
五、石墨棒的检测与质量控制石墨棒生产完成后需要进行各项检测,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检测内容主要包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导电性能、硬度等指标。
详解: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的区别

详解: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的区别近年来,天然石墨资源丰富地区的政府出于发展经济的考量,积极推动天然石墨产业的发展,掀起了以天然石墨为原料开发人造石墨制品的热潮。
应该说借鉴人造石墨的制备工艺,开发石墨新产品,不失为一条拓展天然石墨应用领域的重要途径,但由于二者在结构、性能和用途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有必要进行分析和讨论,使管理者与科研人员能正确理解和使用天然石墨材料,使天然石墨新产品的开发更加健康高效。
石墨的基本结构、性质与分类石墨的晶体结构石墨是由单一碳元素组成的物质,晶体结构属六方晶系,呈六边形层状结构。
层面上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形成的σ键和Pz轨道形成的离域π键相结合,形成牢固的六角形网格状平面,碳-碳原子间距为1.42Å,碳原子间具有极强的键能(345KJ/mol),而碳原子平面之间则以较弱的范德华力结合(键能为16.7KJ/mol),层面间距为3.354Å。
石墨质软,呈黑灰色;有油腻感,可污染纸张。
硬度为1~2、理论密度为 2.26g/cm3 。
自然界中没有纯净的石墨,天然石墨矿物中往往含有SiO2、A12O3、FeO、CaO、P2O5、CuO 等杂质。
这些杂质常以石英、黄铁矿、碳酸盐等矿物形式出现。
此外,还含有水、碳氢化合物、CO2、H2、N2等气体。
因此对石墨的分析,除测定固定碳含量外,还必须同时测定挥发分和灰分的含量。
石墨的基本性质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石墨具有如下优异性质:(1)耐高温性:石墨是最耐温的物质之一,在常压下无熔点,即使经超高温电弧灼烧,重量的损失也很小。
(2)导电、导热性:石墨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较高。
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极高的温度下,石墨甚至成为绝热体。
(3)润滑性:石墨的润滑性能取决于石墨晶粒大小和晶体发育程度,石墨晶粒越大,晶体发育越完善,摩擦系数越小,润滑性能也越好。
(4)化学稳定性:石墨在常温下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耐酸、耐碱和耐有机溶剂的腐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石墨为主(包括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这两种的优劣:
天然石墨一般都似石墨片岩、石墨片麻岩、含石墨的片岩及变质页岩等矿石出现。
天然石墨依其结晶形态可分成晶质石墨和隐晶质石墨。
制造人造石墨的主要原料是粉状的优质煅烧石油焦,在其中加沥青作为粘结剂,再加入少量其他辅料。
各种原材料配合好以后,将其压制成形,然后在2500~3000℃、非氧化性气氛中处理,使之石墨化。
经高温处理后,灰分、硫、气体含量都大幅度减少由于人造石墨制品的价格昂贵,铸造厂常用的人造石墨增碳剂大都是制造石墨电极时的切屑、废旧电极和石墨块等循环利用的材料,以降低生产成本。
晶质石墨的晶体直径大于1μm,按其结晶形态,它还可分为致密块状石墨和鳞片状石墨。
致密块状石墨矿床很少。
鳞片石墨是国内外工业利用的主要石墨类型,外观呈黑色或银灰色,具有明显定向晶体结构,鳞片石墨原矿品位一般为3~13.5%,个别富矿可达20%。
隐晶质石墨晶体直径小于1μm,形状呈不定形花瓣状或叠层片状,分为分散性土状石墨(粉)和致密块体土状石墨。
前者矿石品位低,一般只含2~3%;后者矿体呈层状或透镜状,夹在变质岩中,品位达60~80%,最高可达95%,但可选性差,一般经挑选后粉碎即为成品,使用价值不如鳞片石墨。
天然石墨经过选矿后成为中碳石墨(含80~93%碳),但在许多应用中需要提纯为含碳在91~99%的高碳石墨。
由于天然鳞片石墨中的杂质主要为石英、长石、高岭土、云母、黄铁矿、方解石以及其他氧化物,所以常用化学方法提纯。
天然石墨的价值及其纯度与粒度关系最大。
纯度常用含碳量或灰分表示,一般含碳量越高,灰分越少,则价格越高。
粒度常用英制(目)或公制(mm)来表示产品的平均粒径。
对于正目数来说,粒径越大价格越高;对于负目数来说,粒径越小越值钱。
所以石墨产品最后都要用标准筛筛分后才能包装,商品中一般要求正目数的筛上物高于80%,负目数的筛下物高于75%。
在一些特殊用途中,对石墨结晶构造、灰分中微量元素含量、杂质粒径等有严格要求,如含硫、氯和铁量。
硫和氯在使用中对接触金属有强腐蚀性,铁影响石墨制品的高温抗氧化性。
在核石墨中还对中子吸收截面大的杂质元素要求降到最少,如硼。
世界石墨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已探明总储量为16600万吨,其中晶质石墨占61%。
石墨矿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
中国石墨总储量为13600万吨,其中晶质鳞片石墨为12000万吨。
最近我国又发现了几个石墨矿,有石墨矿的省份占1/3以上,资源丰富的省有山东、黑龙江、内蒙古和湖南等。
我国石墨储量、原料产量及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且晶质鳞片石墨大片率高、杂质少。
南朝鲜是世界第二大石墨生产国,大部分为土状石墨。
原苏联是第三石墨生产国,主要为晶质石墨。
日本是最大的石墨进口国和消费国,美国、德国、英国的消耗量也很大。
人造石墨循环比天然石墨好,天然石墨容量高,由于循环差的原因对电解液的选择比较重要,天然石墨比较软,但是压实过高其颗粒可能就形变了,并且吸液能力会急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