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能动性的原理

意识能动性的原理
意识能动性的原理在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中被广泛讨论和研究。
意识能动性指的是个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主动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意识活动和认知过程。
它涉及到个体的自主性、自律性和选择性。
首先,意识能动性与个体的主体性密切相关。
个体拥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和自我意识,能够主动地参与和塑造自己的意识活动。
个体可以通过思考、决策和规划自己的行为,从而具有主动性。
其次,意识能动性还涉及到个体对外界信息的选择和处理。
个体可以主动关注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将其纳入自己的意识范围之内。
同时,个体也可以通过选择性忽视某些信息或者主动过滤掉某些干扰,从而保持自己的意识活动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另外,意识能动性还与个体的意识控制能力相关。
个体可以通过意识控制来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和心理活动。
例如,个体可以通过主动关注、集中注意力和控制情绪来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和工作记忆能力。
这种意识控制是基于个体对自己内在状态和外部情境的感知和认知,通过主动调节而实现的。
最后,意识能动性还与个体的自律性和执行能力相关。
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目标制定计划,并通过自律和执行来实现。
这种自我调节和执行能力需要个体具备一定的意愿力和自我控制力,能够抵制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并持续地专注于自己的目标。
综上所述,意识能动性是个体主动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意识活动和认知过程的能力。
它涉及到个体的主体性、选择性、意识控制能力和自律性,对于个体的学习、思维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论文]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能动性
![[论文]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能动性](https://img.taocdn.com/s3/m/3f33ff7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64.png)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印象最深的是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主动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的原理,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客观规律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通过自觉的活动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关于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毛泽东曾经指出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的条件可以起决定作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丰富与发展。
但晚年却过分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忽视其有条件性,在宣传上沉缅于“要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豪言壮语,甚至滑落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条件论者可以休矣”的唯意志论边缘,从而严重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受到了历史的无情惩罚。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
人的活动离不开自然环境,人的生活资料归根到底是自然界提供的。
但人在自然界面前决不是无能为力的,人是自然界的主人,既要依赖自然又要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人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严厉惩罚。
恩格斯警告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禁止各种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要求我们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环境保护的意识,决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要求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和谐相处,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快西部地区开发,要有新的思路,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变化,按客观规律办事”。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利用主观能动马克思哲学观点认为,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动物是不具备主观能动性的!动物和人的巨大区别也在如此,人会思考,会为了完成莫件事情而去做周密计划,会逻辑推理。
人用自己的思想去指挥行动去改变环境,动物只是为了生存去适应环境长产生一些本能性反应。
人会创造原本不存在的东西,动物却却很少会利用现有的一些的“工具”。
这都是因为人拥有发达的大脑,而能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条件下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在实践基础上的互相转化。
人的主观能动性又称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它存在于我们的头脑里,是一种人特有的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何高效完成因该做的事情,如何适当的躲避不该付诸实践的事情的无形的力量。
实践中的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人有主观能动性但是由于历史条件不同,周围环境的差异,每个人的能动性未必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
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认识世界不断深入和完善,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得到加强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改善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进行下次循环。
一次一次的循环促进了人民素质的提高,促进了人民的全面发展,这是发挥人主观能动性的目的,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一个本质要求。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正确认识世界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隐藏于表象之中的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发掘出来并加以抽象化的概括,从而确保了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的科学性,让其不至于偏离人的计划目的。
人们也正是通过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的实践来改变世界创造条件,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而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这就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需要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
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摘要 (3)关键词 (3)正文 (4)意识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产生的,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能对人有积极作用,有对人有消极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能充分的认识问题,充分的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就能合理的处理问题,解决困难,并从中成长。
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就是要能动地把握形势,做形势的主人。
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对我们工作,学习有重大的影响,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只有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才能自主、快乐的工作、学习,当我们面对困境之时,让我们面向太阳,积极乐观地生活,迎着阻碍,坚韧勇敢地成长。
关键词意识能动性,人生态度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才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不仅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而且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是适应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产生的。
所以,意识虽然是物质的反映,但它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能动的力量。
如果意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没有作用,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意识的能动性指人的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又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能对人有积极作用,有对人有消极作用。
在《赶考》故事中,同是秀才的二个梦,算命先生、客店老板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梦,这主要是算命先生、客店老板的思维方式,人生态度不同而造成的,算命先生解梦是用消极的人生态度看问题:高墙上种菜是白费劲,戴斗笠打雨伞是多此一举;应放弃考试.客店老板是用积极的人生态度看问题:墙上种菜是“高种”,“种”与“中”同音;戴斗笠打伞是说明有备无患,“打伞”是“举”;联系两个梦是“中举”;应积极考试。
对于同一件事情,悲观的人对它的解释总是悲观的,而乐观的人总能总能对之作出乐观的解释。
人生在世,积极的人生态度尤其重要,这不仅是客店老板得出建设性结论的,也是秀才最后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中了个探花的重要原因。
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原理

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原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意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即意识活动是由主体自主发起和控制的。
这一原理在心理学、哲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原理,并分析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意识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主动获取和处理过程中。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觉、知觉、思维等意识活动,主动获取和处理外界信息,从而形成对外界的认识和理解。
这种主动性使得个体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目标,有选择地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周围环境的变化。
其次,意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个体对自身意识活动的自主调控和探索过程中。
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常常需要主动调动自己的意识资源,进行认知探索和问题解决。
这种自主调控和探索的过程,反映了个体在意识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能够灵活地运用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此外,意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个体对自我意识和情感体验的主动构建和调节过程中。
人们在面对各种情绪和情感时,能够通过自我意识的主动调节和情感体验的主动构建,实现情绪的调节和情感的表达。
这种主动性使得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的情感状态,从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
总之,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原理是人类意识活动的重要特点,它体现了个体在意识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这种能动性使得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重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意识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意识能动性原理

意识能动性原理
意识能动性原理是一个哲学概念,指的是意识能够自发地产生行动和影响现实世界的能力。
根据这一原理,意识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和反应外界的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
意识能够自主选择和决定自己的行为,而不仅仅是受到外界因果关系的牵引。
意识能动性原理来源于福柯的理论,他认为人的意识是一个自主的、创造性的力量,能够对现实世界进行改变和干预。
这种能动性使得意识能够超越常规的规则和限制,开展自由的思考和行动。
意识能动性原理的重要性在于它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意识能动性使得人能够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通过自主选择和决策来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它揭示了人的意识具有改变和塑造现实的潜能,从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但与此同时,意识能动性原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和争议。
一些哲学家和科学家认为,人的意识在行为生成中并不是完全自主和独立的,而是受到大脑和身体的生物学机制的制约和影响。
意识的能动性可能受到诸如基因、神经环路等因素的限制。
尽管如此,意识能动性原理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它提醒我们要珍视和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力。
意识能动性使得我们能够主动参与世界的改变,积极追求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因此,我们应当尊重并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同时也要认识到它在现实的限制和挑战。
意识能动性

认识与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姓名:祁秦班级:电传1105学号:20110321184认识与发挥主观意识的能动性在探讨怎样正确认识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前,我们先要认识一下什么是意识能动性。
意识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主观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
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是人类与动物的区别。
从对意识能动性的阐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主观意识能动性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不可缺少的,它对人类的社会生活起主导因素,如果没有主观意识能动性,人类就不能区别于动物。
所以,我们需要有意识来引导。
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规律总是以其铁的必然性起着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并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才第一次使人们真正认识到,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按照自己固有的客观规律运动和发展的。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规律都是对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的反映。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因此,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列宁曾指出,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基础,人们只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认得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和社会的改造,人的需要、利益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要有所建树,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认识世界目的来看,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隐藏在现象之中的,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的能力,才能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只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才能以对本质、规律的正确认识指导人们的行动。
怎样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 4.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
性,把尊规和发主结合起来。把高度的热情和科 学态度结合起来。 • 5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也反对片 面强调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条件的因循守旧 无所作为。
• 从辨证唯物论的角度:凡是做事情或者想
问题强调主观就是
• 1.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意识能动作用。
• 从辨证唯物论的角度:强调客观的重要性
• 1.自然界的物质性——要求承认自然客观性 尊重自然 服从自然
•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方法论。尊 重规律 按规律办事 否则受到规律的惩罚。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简述意识能动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能动性
怎样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或者做事情成功或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 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自然,,服从自然。 •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舟飞天要靠什么?
• 意识的能动作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怎样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120132125 邹丹
意识的能动作用
1 2 3
目的性和计划性
创造性和选择性
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4
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 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 ——马克思 • 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 • ——马克思 • 思索: 建筑师在造房子之前,已经设计出房子的图纸, 这说明意识先于物质产生。
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 意识的能动性突出地表现为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活动。 • 在意识支配下,通过实践活动,人们可以改造物质世界, 改变物质的形态、活动方式。例如木匠可以把木头制成各 种家具,无产阶级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斗争把资本家改造 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所以,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反 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 意识指导实践,又有正确指导和错误指导之分。 • 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及其规律,推动人类社 会加速发展;错误意识则导致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延缓 历史的发展,“文化大革命”就是错误意识指导的结果。 它给我党和我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延缓了 四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
•
淘金与卖水的故事
• 于是亚默尔毅然放弃找金矿的打算,将手中找金矿的工 具变成找水的工具,将远方河水引入水池后过滤,成为清 凉可口的饮用水。然后将水挑到山谷一壶一壶地卖给找金 矿的人 当时有人嘲笑亚默尔,说他胸无大志。“千辛万苦地赶 到加州,不挖金子发大财,却干起这种蝇头小利的小买卖, 这种生意哪儿不能干,何必跑到这里来?”亚默尔毫不在 意,不为所动,继续卖他的水。结果,大多数的淘金者都 空手而归,而亚默尔却在很短的时间内靠卖水赚到6 000 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非常可观的财富了。
•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自觉创造性(不同于动物的适应性 活动) •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那么,人通过意识能动地认识了世界 之后呢???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意识对于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 作用 • 意识对于人体行为和生理活动具有调 节和控制作用
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 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的认识,才是正 确的认识;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 才是正确的行动。
• 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只能通过实践这种物质的活 动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
•
Thanks!
蜂巢与建筑对比图
• 设计是有目的性、计划性、 创造性
总结1
对比可知: •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 动) • 人有动机和目的:蓝图、目标、行动方式、行动步骤 • 动物的操作是无目的的本能活动 我们的意识活动举例: • 学习计划、十二五规划、人类对火星的探索
意识的创造性和选择性
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 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意识能够支配、控制人体的生理、集 体活动上。 • 例如“气功”同人的意识能动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气功” 的过程实际上是通过意识或心理活动来调节自己身体的生 理过程,因而产生了身体的特殊功能。
• 再比如我国自古就有的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 忧伤肺、恐伤肾之说.
• 第三,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 物质手段。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现实的原材料就不可能有物质创造Βιβλιοθήκη 淘金与卖水的故事:
•
19世纪中叶,美国加州发现金矿的消息,使众多淘金者 蜂拥而至。17岁的小农夫亚默尔也历尽千辛万苦,赶到加 州。一时间加州到处都是淘金者,金子自然越来越难淘。 不但金子难淘,而且生活也越来越艰苦。当地气候干燥, 水源奇缺,许多不幸的淘金者不但没圆致富梦,反而丧身 此处。 亚默尔和大多数人一样,不仅没有发现黄金,反而被饥 渴折磨得半死。一天,望着水袋中一点点舍不得喝的水, 听着周围人对缺水的抱怨,亚默尔忽发奇想:淘金希望太 渺茫了,还不如卖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