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管导则(2010.7.21)

合集下载

锅炉蒸汽吹管调试方案(内容).

锅炉蒸汽吹管调试方案(内容).

目录1. 编制依据 (12. 蒸汽吹管的目的 (13. 调试对象 (14. 蒸汽吹管临时系统 (25. 蒸汽吹管的范围、方法及工艺步骤 (36. 吹管应具备的条件 (97. 吹管考核标准 (118. 组织与分工 (119. 安全技术措施 (1210.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因素识别和控制措施 (13 附图1 (15附图2 (161. 编制依据1.1 《锅炉启动调试导则》(DL/T852-20041.2 《火电机组启动蒸汽吹管导则》(1998年版1.3 《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GB 9222-19881.4 《电力基本建设热力设备化学监督导则》DL/T889-20041.5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火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验收管理办法(2006年版》1.6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管理办法(2006年版》1.7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2006年版》1.8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办法(2006年版》1.9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火力发电厂(DL-5009.1-20021.10《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1.11 国电双鸭山发电有限公司三期工程2×600MW机组有关文件、图纸1.12 国电双鸭山发电有限公司三期工程2×600MW机组调试大纲2. 蒸汽吹管的目的锅炉过热器、再热器及其蒸汽管道内部的清洁程度,对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及能否顺利投产关系重大。

为了清除在制造、运输、保管、安装过程中管内积存的杂物和产生的锈蚀,必须对锅炉的过热器、再热器及蒸汽管道进行蒸汽冲洗,以防止机组运行中过热器、再热器爆管和汽机通流部分损伤,提高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并改善运行期间的蒸汽品质。

为明确锅炉蒸汽管道吹管工作的条件、方法、程序、质量要求,确保吹管工作完成,特制定本方案。

3. 调试对象国电双鸭山发电有限公司三期扩建工程锅炉是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直流锅炉,采用单炉膛、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Π型布置。

HJ-T 373-2007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HJ-T 373-2007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I
HJ/T XX-2007
5.3 工况核查............................................................... 11 5.3.1 核定风量............................................................. 11 5.3.2 核定二氧化硫排放量................................................... 11 5.3.3 核定烟尘排放量....................................................... 12 5.3.4 核定工业粉尘排放量................................................... 12 5.3.5 核定氮氧化物排放量................................................... 13 5.3.6 燃煤量测算........................................................... 13 5.3.7 热工仪表核查......................................................... 14 5.3.8 非燃烧工艺工况核查................................................... 14 5.4 样品采集............................................................... 14 5.4.1 监测项目............................................................. 14 5.4.2 采样点位............................................................. 14 5.4.3 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14 5.4.4 采样方法............................................................. 14 5.4.5 采样质量控制......................................................... 14 5.4.6 采样记录............................................................. 15 5.5 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 15 5.6 标准样品、化学试剂与试液............................................... 15 5.7 监测报告............................................................... 16 5.8 烟气在线监测系统比对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技术要求 ..................... 16 5.8.1 比对监测条件......................................................... 16 5.8.2 比对监测质控基本要求................................................. 16 附 录 A................................................................... 17 附 录 B................................................................... 23

锅炉蒸汽吹管方案333

锅炉蒸汽吹管方案333

目录1、蒸汽吹管目的 (2)2、编制的主要技术依据 (2)3、吹管范围、方法和流程 (2)4、吹洗参数的确定 (3)5、吹管临时系统的布置及安装 (3)6、锅炉吹管前应具备的条件 (4)7、吹管操作步骤及技术要求 (5)8、锅炉蒸汽严密性试验 (6)9、安全门校验 (7)10、安全措施 (9)1、蒸汽吹管目的锅炉及主蒸汽管道的吹管是新建机组整套启动前,锅炉向汽机首次供汽前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序。

吹管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因此,采用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蒸汽进行吹管,清除锅炉蒸汽系统及主蒸汽管道在运输、制造、保管和安装过程中残留在其内部中的各种杂质(如铁屑、焊渣、砂石以及附在管道内壁上的铁锈等),减少蒸汽中的携带物,提高蒸汽品质,以保证机组设备的安全和经济运行。

蒸汽吹管结束后,必须对锅炉进行蒸汽严密性检查,和安全阀校验。

2、编制的主要技术依据2.1、《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篇)2.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2.3、《火电机组启动蒸汽吹管导则》2.4、《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2.5、《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验收规程》2.6、《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3-98》2.7、《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20022.8、杭州锅炉厂家图纸及说明书2.9、杭州设计院设计图纸2.10、同类型机组的吹管技术措施3、吹管范围、方法和流程3.1、蒸汽吹管范围:3.1.1、#1、#2、#3锅炉低温过热器、高温过热器3.1.2、厂区、汽机房主蒸汽管道;3.2、蒸汽吹管的方法由于#1、#2、#3锅炉的蒸汽管道在厂区段是公用的,因此采用的三台锅炉正常启动并调整运行工况一致(即蒸汽参数相差不大)后,并全开各锅炉高过出口主蒸汽阀门,吹扫蒸汽经过厂区主蒸汽管道进到集汽集箱后,由集汽集箱后电动主汽阀做为临吹门控制蒸汽排出。

蒸汽吹管方案

蒸汽吹管方案

编写:审核:批准:目录1 蒸汽吹管的目的 (4)2 编制依据 (4)3 吹管的流程和范围 (4)4 蒸汽吹管的方式和控制参数等 (5)5 蒸汽吹管的系统要求 (5)6 蒸汽吹管前应具备的条件和准备工作 (5)7 吹管的操作步骤 (6)8 吹管质量评定标准 (7)9 吹管的组织与分工 (7)10 安全注意事项 (8)11附件吹管系统图 (10)一. 蒸汽吹管的目的锅炉过热器及其蒸汽管道系统的吹扫是新建机组投运前的重要工序,其目的是为了清除在制造、运输、保管、安装过程中留在过热器和蒸汽管道中的各种杂物(如:砂粒、石块、旋屑、氧化铁皮等),防止机组运行中过热器爆管和汽机通流部分损伤,提高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并改善运行期间的蒸汽品质。

应强调指出的是,不能期望吹管能清除所有杂质,首先应从制造、安装上消除杂物的积存,吹管只能作为最后一道补充手段。

二. 编制依据2.1《火力发电建设工程启动试运及验收规程》2009版;2.2《火力发电建设工程机组调试技术规范》2013版2.3《火力发电建设工程机组调试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2013版;2.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2009版;2.5《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2009版;2.6《火电机组启动蒸汽吹管导则》2013版2.7《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机械部分);2.8制造和设计部门图纸、设备安装及使用说明书等;三. 吹管的流程和范围3.1 吹管范围:导汽管、包墙过热器、低温过热器、屏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主蒸汽母管、联络母管、汽机侧主蒸汽管道及其沿途阀门等;3.2 锅炉全系统的吹扫流程(一)#1锅炉汽包→顶棚导汽管→低温过热器→屏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过热器出口联箱→集汽集箱出口电动门→#1炉蒸汽支管→#1炉并汽电动门→主蒸汽母管→#1机来汽一次门→#1机来汽二次门→#1机导汽管→临时管道→临吹门→临时管道(临时管道>5米靶板距离临吹门直管道2-3米较为适宜)→临时管道排大气。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HJ2000-2010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HJ2000-2010

H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2000-2010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air pollution control projects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0-12-17 发布2011-03-01 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目次1适用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 (5)4 总体要求.......................................................................................................................................................... (6)5 污染气体的收集和输送 (7)5.1 污染气体的收集 (7)5.2 污染气体的输送 (8)5.3 污染气体的排放 (8)5.4 风机.......................................................................................................................................................... . (9)6 典型工艺.......................................................................................................................................................... (9)6.1 除尘.......................................................................................................................................................... . (9)6.2 气态污染物吸收 (13)6.2.2 吸收装置..........................................................................................................................................................146.3 气态污染物吸附 (15)6.4 气态污染物催化燃烧 (17)6.5 气态污染物热力燃烧 (19)7主要气态污染物的处理技术 (21)7.1 二氧化硫.......................................................................................................................................................... (21)7.2 氮氧化物.......................................................................................................................................................... (22)7.3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23)7.4 恶臭.......................................................................................................................................................... .. (25)7.5 卤化物气体.........................................................................................................................................................267.6 重金属.......................................................................................................................................................... . (27)8 公用.......................................................................................................................................................... (29)9 安全与职业卫生 (3)0 I9.1 一般规定.......................................................................................................................................................... (30)9.2 安全.......................................................................................................................................................... .. (30)9.3 职业卫生.......................................................................................................................................................... (31)10 工程施工与验收 (31)10.1 一般规定.......................................................................................................................................................... .3110.2 施工.......................................................................................................................................................... (31)10.3 工程验收.......................................................................................................................................................... .3210.4 工程环境保护验收 (32)11 运行维护.......................................................................................................................................................... .. (32)II前言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范大气污染治理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制订本标准。

《火电机组启动蒸汽吹管导则》

《火电机组启动蒸汽吹管导则》

《火电机组启动蒸汽吹管导则》(电综[1998]179号)吹管的主要范围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冷段管道和热段管道;锅炉过热器、再热器及其系统;高压旁路系统;汽动给水泵汽源管路。

吹管质量标准及参数选择吹管质量标准吹管系数大于1,靶板宽度为排汽管内径宽度的8%,长度贯穿管子内径。

若连续两次更换靶板检查,靶板上冲击斑痕粒度不大于0.8mm ,且肉眼可见斑痕不多于8点即为合格。

吹管参数选择)(额定负荷时蒸汽比容(额定负荷蒸汽流量)(吹管时蒸汽比容)(吹管时蒸汽流量)吹管系数⨯⨯=222吹洗时控制门应全开,采用蓄热降压法吹洗时控制门的开启时间应小于1min 。

被吹洗系统各处的吹管系数均应大于1。

吹管压力范围在5~7Mpa 。

吹管方式与吹管方法吹管方式一阶段吹管:全系统吹洗一次完成(简称一步法)。

二阶段吹管:第一阶段吹洗过热器、主蒸汽管道及冷段再热器管道;第二阶段进行全系统吹洗(简称二步法)。

采用一步法吹洗时,必须在再热器冷段管路上加装集粒器。

集粒器的技术要求:设计压力小于3Mpa ;温度450℃;阻力小于0.1Mpa ;滤网孔径不大于12mm ;尽可能安装在再热器入口。

吹管方法稳压吹管要点:炉膛出口温度不超过500℃;每次吹管时间一般为15~30min ;相邻两次吹管需停留12小时。

降压吹管要点:燃料投入量以再热器干烧不超温为限;每小时吹洗不宜超过4次;为保护汽包,其温度下降应控制在相应饱和温度下降不大于42℃范围以内;每段吹洗过程中,至少要有一次停炉冷却(时间12小时);控制水质,停炉冷却期间可进行全炉换水。

提高吹管效果加氧临时设施的安装及技术要求吹管临时控制门的选择与安装控制门选用:公称压力不小于16MPa;温度450℃;与主蒸汽管径相配的电动门。

控制门应加旁路,旁路的规格为:公称压力不小于10MPa;温度450℃;公称直径不小于28mm。

吹管临时控制门应水平安装,并搭设操作平台。

吹管临时控制门应在主控制室内进行远方操作。

设备管道吹扫置换安全技术规定(最新版)

设备管道吹扫置换安全技术规定(最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设备管道吹扫置换安全技术规定(最新版)设备管道吹扫置换安全技术规定(最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

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

"安全第一"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第一条凡存放过可燃、可爆、有毒、有害物料的设备及管道,在检修或动火前,必须排尽物料,吹扫、置换干净,分析合格。

第二条置换前须制定吹扫、置换方案,必要时应画出吹扫流程图,防止遗漏,杜绝死角。

与生产、贮存设备连接处,除关死阀门外,必须堵严盲板,挂上标志,隔绝物料来源。

第三条排放燃爆、有毒、有害物料的要求:1、低沸点易燃液体(如液化石油气、正戊烷)及可燃气体,应尽量排入火炬管网,不得已在高点排空时,应缓慢进行。

30米内禁止检修及动火。

并注意风向,防止吹入明火生产区。

2、严禁排向地面、雨排及化污井内。

3、HF、H2SO4、NaOH、KOH等酸、碱液体,必须排入中和池。

4、热油必须冷却后才能排出系统,放入干燥的容器内。

5、如用胶管排泄物料,应采取防静电措施。

6、放射性物质应用铅罐移出,存放于安全地区,加铅板封蔽。

第四条在设备外部检修、动火时,设备的置换要求:1、氢气系统应用氮气置换干净。

2、烃类系统,应用蒸汽吹扫,必要时应加水通蒸汽煮及冲洗,冲洗残液应放入化污井内。

火力发电建设工程机组蒸汽吹管导则(报批稿最终版)

火力发电建设工程机组蒸汽吹管导则(报批稿最终版)

ICS.F备案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 XXXX —2012 火力发电建设工程机组蒸汽吹管导则Guide of the unit steam blowing for fossil 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 (报批稿)2012- - 发布2012 - - 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DL/T XXXX —2012 目次........................................前言.........................................Ⅱ.......................................1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24 总则..........................................................................35 吹管参数选择......................................................................46 临时系统安装.......................................................................6.1 阀门.....................................4 ................................6.2 管道及支吊架.................................4 ...................................6.3 集粒器....................................5 ...................................6.4 靶板器....................................5 ...................................6.5 消音器....................................5 .......................................67吹管....................................................................7.1 吹管前应具备的条件..............................6 ................................7.2 吹管程序要点.................................6 ..................................7.3 稳压吹管...................................6 ..................................7.4 降压吹管...................................7 .............................7 7.5 循环流化床锅炉吹管.........................................................7.6 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吹管.............................7 ...................................78 吹管质量标准...................................................................89 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9附录A(资料性附录)压降法在吹管工艺中的应用.......................................11附录B(资料性附录)吹管时排汽管的反作用力计算...........................................12附录C(资料性附录)集粒器的典型结构..............................................13附录D(资料性附录)常用靶板器结构示意图......................IDL/T XXXX —2012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201×火电机组启动蒸汽吹管导则Guide of steam-blowing for thermal power station startup目次前言 (ⅱ)1 吹管目的和范围 (1)2 吹管方式 (1)3吹管参数选择及其质量标准 (1)4 吹管方法 (2)5 吹管临时系统 (3)6 吹管工艺实施要点 (6)7吹管过程安全、健康、环保技术要求 (8)附录A (资料性附录)压降法在吹管工艺中的应用 (10)附录B (规范性附录)蒸汽管道、集箱和受热面钢管常用钢号、特性及其主要应用范围 (12)附录C (资料性附录)吹管时排汽管的反力计算 (13)附录D (规范性附录)集粒器的典型结构 (14)附录E (资料性附录)常用靶板器的结构 (15)参考文献 (17)前言本标准是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10年度电力行业标准编制、修订计划项目(××××号文)的安排,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8年3月颁布的《火电机组启动蒸汽吹管导则》进行修订而编制的。

本标准的修订目的是随着火电机组新型高效锅炉型式的应用和火电机组容量的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是为了更好的规范电力行业不同类型的新火电机组的吹管作业,规避系统和运行风险,提高机组投产的安全和经济水平,确保新机组吹管作业的安全和质量。

本标准是在总结和吸收锅炉制造厂及不同容量、不同炉型机组的吹管经验基础上制订的。

本标准适用于100MW及以上汽包锅炉、直流锅炉、循环流化床炉及余热锅炉,其它形式的机组可参照执行。

各单位应根据本导则,结合本厂机组的具体情况,制订详细的蒸汽吹管措施。

本标准经来自全国的有关专家多次讨论后定稿。

主要内容包括吹管范围、吹管方式、吹管参数选择及质量标准、吹管临时系统技术要求、吹管工艺实施要点及安全、健康、环保技术要求等。

将压降法在吹管工艺中的应用、排气管的反力计算、靶板器、集粒器的选用设计、蒸汽管道常用钢号、特性及其主要范围等编入了附录。

:本标准与国家电力工业部1998年版《火电机组启动蒸汽吹管导则》相比,其编写与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根据实际吹管经验和机组投产后运行情况及国内、外吹管质量评定标准的对比,本着既确保吹管质量又避免浪费的原则,将吹管合格标准重新进行了界定,以期更符合工程实际的安全、经济和质量要求。

- 随着火电机组型式和容量的发展,本标准相应增加和补充了稳压吹管要点、直流炉稳压吹管工艺实施要点、循环流化床吹管工艺实施要点、余热锅炉吹管工艺实施要点等内容。

- 对原导则中“吹管工作的安全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内容整合和增加,更改为“吹管过程安全健康环保注意事项”内容。

- 对吹管临时系统相关内容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增加了异种钢焊接的技术要求、临时管道支吊架和临时管道疏水相关的技术要求及靶板固定及安装位置的技术要求,增加了关于消声器的安装及技术要求。

- 对附录中关于靶板器结构中增加了较常用的法兰式直轴靶板器结构,并增加关于“蒸汽管道、集箱和受热面钢管常用钢号、特性及其主要应用范围”的附录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附录D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实施后代替国家电力工业部1998年版《火电机组启动蒸汽吹管导则》。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站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1 吹管的目的和范围1.1 吹管的目的锅炉过热器、再热器及其蒸汽管道系统的吹扫是新建机组投运前的重要工序,其目的是为了清除在制造、运输、保管、安装过程中留在过、再热器系统及蒸汽管道中的各种杂物(例如:砂粒、石块、旋屑、氧化铁皮等),防止机组运行中过、再热器爆管和汽机通流部分损伤,提高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并改善运行期间的蒸汽品质。

应强调指出,不能期望吹管能清除所有杂物,首先应从制造、安装工艺上消除杂物的积存,吹管只能作为最后的一道补充手段。

1.2 吹管的主要范围1.2.1 锅炉过热器、再热器及其系统。

1.2.2 主蒸汽管、再热蒸汽冷段管及热段管。

1.2.3 旁路系统。

1.2.4 汽动给水泵汽源管路及锅炉吹灰系统主汽汽源管路。

2 吹管方式2.1 吹管方式一般分为一段吹管和分段吹管两种。

2.2 分段吹管:第一阶段吹扫过热器、主汽管路,同时可以吹扫高旁及冷段再热蒸汽管路;第二阶段过热器、再热器串联,进行全系统吹扫。

2.3 一段吹管:过热器、主汽管路、再热蒸汽冷段管路、再热器、再热蒸汽热段管路串联吹扫,整个系统蒸汽吹扫一次完成。

2.4 再热机组采用一段吹管时,必须在再热蒸汽冷段管上加装集粒器。

3 吹管参数选择及其质量标准3.1 吹管参数选择3.1.1 吹管系数定义()()υυ=⨯⨯2200 b b K G G (1) 式中:K —— 吹管系数;G —— 蒸汽流量,h t /;υ—— 蒸汽比容,m 3;b —— 下标,代表吹管工况;0—— 下标,代表锅炉BMCR 工况。

3.1.2 采用降压吹管时,蒸汽吹管过程难以用简单、准确的方法估计吹管时的蒸汽动量,用压降比来监测和控制吹管系数比较简单易行,具体公式推导及应用参见附录A 。

压降比计算公式为:β∆=∆0p b P P (2)3.1.3 锅炉过热器、再热器及其蒸汽管道系统吹洗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3.1.3.1 所有临时管的截面积应大于或等于被吹扫管的截面积,临时管应尽量短,以减少阻力。

3.1.3.2 吹管时控制门应全开;用于蓄能降压法吹管时,控制门的开启时间一般应小于1 min 。

3.1.3.3 被吹扫系统各处的吹管系数均应大于1。

3.1.3.4 降压吹管时,对于超高压及以上锅炉初始压力在5~7MPa 范围内一般可满足要求。

3.1.3.5 稳压吹管时,锅炉蒸汽量在BMCR 工况的40%~50%范围内一般可满足吹管系数要求。

3.1.3.6 吹管过程中,应对锅炉各段受热面吹管系数进行校核,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吹管压力或流量进行必要的调整。

3.2 吹管质量标准3.2.1 吹管按以下标准进行验收和评定:过热器、再热器及其管道各段的吹管系数应大于1;在被吹洗管末端的临时排汽管内装设靶板,靶板可用铝板制成,其宽度约为排汽管内径的8%且不小于25mm ,长度纵贯管子内径;每阶段吹管过程中间停炉冷却次数至少一次,冷却时间大于12h ;在保证吹管系数的前提下,连续两次更换靶板检查,斑痕粒度:没有大于0.8mm 的斑痕,0.5mm ~0.8mm(包括0.8mm)的斑痕不大于8点,0 2mm ~0.5mm 的斑痕均匀分布,0.2mm 以下的斑痕不计,连续两次靶板合格,即认为吹管合格。

3.2.2 当采用二段法吹管时,检查主蒸汽管道吹管合格后,再进行再热器及其管道的吹管,并检查吹管质量合格。

当采用一段法吹管时,应分别检查主汽及再热汽管道的吹管质量,均符合标准要求。

4 吹管方法蒸汽吹管其基本方法有两种:稳压吹管和降压吹管,两种方法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使用。

4.1 稳压吹管要点式中: β∆p —— 压降比; (经理论验算及试验,当吹管时过热器压降与锅炉BMCR 工况时过热器压降之比值不小于1.4,即能保证吹管过程中各段受热面动量比不小于1的要求。

) b P ∆—— 吹管过程中某小区段流动压降(阻力),Pa ; 0P ∆—— 锅炉BMCR 工况下该区段流动压降(阻力),Pa ; b —— 下标,代表吹管工况; 0—— 下标,代表锅炉BMCR 工况。

4.1.1稳压吹管应采用一段吹管方式。

4.1.2吹管过程中应不断增加燃料量和给水流量,随着压力的升高逐步打开临时控制门直至全开,控制门全开后应将吹管流量增大至选定吹管流量,并核算各段吹管系数能否达到或超过1,否则应根据给水泵的工作能力继续增加给水流量,同时增加燃料量,并保持合理的水煤比。

继续吹管一定时间后,根据系统内储水量的情况,逐步减少燃料量,关小临时控制门直至全关,一次吹管结束。

4.1.3每次稳压吹管持续时间,主要取决于系统的补水能力,一次吹管结束后,应停炉冷却。

4.1.4每阶段吹管过程中,至少应有一次停炉冷却(时间12h以上),以冷却过热器、再热器及其管道,利于杂质的剥离,提高吹管效果。

4.1.5锅炉点火、吹管期间,应严格按要求进行冷、热态冲洗,严格控制汽水品质。

4.1.6当再热器无足够蒸汽冷却时,应控制锅炉炉膛出口烟温不超过500℃或按制造厂家规定。

4.2 降压吹管要点4.2.1降压吹管时,用点火燃料量升压到吹管压力,保持点火燃料量或熄火,并迅速开启临时控制门,利用压力下降产生的蒸汽吹管。

4.2.2降压吹管时燃料投入速率和投入量以符合锅炉升温升压速率要求且炉膛出口烟温不超过500℃为限。

4.2.3每小时吹管次数不宜超过3次。

4.2.4每阶段吹管过程中,至少应有一次停炉冷却(时间12h以上),以冷却过热器、再热器及其管道,利于杂质的剥离,提高吹管效果。

4.2.5在吹管时,应避免过早地大量补水。

4.2.6降压吹管时,汽包压力下降值应严格控制在相应饱和温度下降值不大于42℃范围内。

4.2.7吹管过程中,应按要求控制水质。

在停炉冷却期间,应加强整炉换水。

5 临时设施的安装及技术要求5.1临时连接管及排汽管的要求5.1.1 临时管道在安装前建议进行喷砂处理,临时管道与正式管道、临时管道与临时管道安装对口前应进行严格检查,并对其内部进行清理,确保内部清洁,无杂物。

临时管的焊接应按高压管路进行,焊口采用氩弧焊打底,不残留焊渣,并经100%无损检测,临时管道的选取遵照附录B的规定。

5.1.2 尽量避免异种钢现场焊接,若进行异种钢焊接必须按《异种钢焊接技术规程》进行处理和质量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