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

合集下载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探讨语言的结构、功能、历史和社会背景。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基本工具,通过语言我们能够表达想法、情感和信息。

语言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多个领域。

语音学
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学科,探讨语音的发音、音素、音位等内容。

语音学研究不同语言的语音系统,比较其异同,探讨语音的共性规律。

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的句法结构和组织规律的学科。

语法研究语言中词语之间的组合方式、句子的结构、语法规则等内容。

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特点,语法结构反映了人类思维和认知方式。

语义学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和符号关系的学科。

语义学关注词语、句子、篇章等级别的意义和交际意图。

语义学讨论语言中词汇的意义、句子的真值条件、逻辑关系等内容。

语用学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情境、交际行为和言语行为的学科。

语用学关注言语行为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效果,研究言语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规则和互动方式。

语言与社会
语言学也关注语言和社会的关系,研究语言在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功能和影响。

语言反映了社会关系、身份认同、权力结构等方面,语言使用可以揭示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

综上所述,语言学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它不仅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还关注语言的功能、意义和社会意义。

通过语言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言语交流和沟通的规律。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一、语言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语言学的定义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语言的定义与特点3.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符号、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二、语音学1.音素与音素的分类2.语音的基本概念:发音器官、发音过程、音素与音位等3.语音的分类与描述方式:音库、国际音标等4.语音变体:音位变体、变体规律等三、词汇学1.词的定义及词的层次结构:词汇、形态、语素等2.词的分类:实词与虚词、实词的分类等3.词的构成过程:派生、复合、转化等4.词义与词义关系:同义、反义、上下位、隐喻、类比等5.词的语法功能:词类、语法关系等四、语法学1.句子的定义与分类:从句、疑问句、陈述句等2.句法的基本概念:短语、成分、汉语的基本句型等3.句法关系与句法结构:并列、从属、修饰等4.句法规则与句法分析:形式语法、语义角度的句法分析等5.语法现象的分析与解释:形式语法与功能语法的对比、语法规则、语法的普遍性、语法的可及性等五、语义学1.语义的定义与特点2.词义的构成与分类:词汇意义、语法意义、逻辑意义、上下文意义等3.语义关系与语义角色:同义、反义、上下位、隐喻、类比、关联等4.语义现象的分析与解释:语义成分的划分与关系、语义的可及性、语义的派生与转化等六、语用学1.语用学的定义与研究领域2.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行为:意图、目的、合作原则等3.言外之意与言外之行:言外之意的表示方式、言外之行的示例等4.语用现象的分析与解释:语言行为、语用规则、语用的多样性等七、语言学研究方法与分支学科1.语言学研究的方法论:描述性研究、实证研究等2.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应用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3.参考书目和领域动态:《现代语言学导论》、《实用语义学》、《语法学》等这些都是《语言学概论》中的重要知识点,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语言学概论(整理版)

语言学概论(整理版)

1. “符号”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2. “语言”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3. “普通语言学”。

答: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

它以一般语言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4. “应用语言学”。

答: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5. “传统语言学”。

答: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6. “内部语言”。

答:第一,内部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形式;第二,内部语言的交际对象是说话者本人,且没有出声。

因此,内部语言是没有说出口的内心的话。

7. “语音”。

答: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8. “音高”。

答: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

9. “音强”。

答: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

10. “音长”。

答: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

11. “音质”。

答:音质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特征,它决定于声波的形式。

12. “音位”答: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13. “音位变体”。

答: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4. “音位的区别特征”。

自考本科语言学概论

自考本科语言学概论

自考本科语言学概论一、语言和语言学语言是人类社会交际的基本工具,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包括对语言的研究、理解、分析和应用。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功能,旨在揭示语言的内在规律和发展演变。

二、语言的性质和类型语言的性质包括社会性、符号性、系统性等。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交际的工具,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

同时,语言也是一种符号系统,具有象征性、概括性和抽象性。

此外,语言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多个方面。

语言的类型分为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两大类。

自然语言是指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中自然形成的语言,如汉语、英语等。

人工语言是指为了特定目的而人为创造的语言,如计算机编程语言、数学符号等。

三、语言的物质载体——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载体,是语言的外在表现形式。

语音由声音的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等因素构成,具有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

语音的物理属性包括音高、音强、音长等,生理属性包括声带、口腔等器官的运动方式。

四、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汇语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

语汇包括词汇和词法两个方面。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

词法是研究词汇的构成、变化和用法的科学,包括词的构造、词类和词义等。

五、语言的结构规则——语法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是研究句子结构的科学。

语法包括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

句法是研究句子结构的形式和规律的科学,包括句子的构造和变化等。

语义是研究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科学,包括词义和语境等。

语用是研究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的科学,包括言语行为和言语理解等。

六、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语义是语言表达的内容,是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信息。

语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个方面。

词汇意义是指词语所表达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如名词表示事物,动词表示动作等。

语法意义是指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结构关系,如主语表示动作的主体,宾语表示动作的对象等。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语言存在的客观形式1.1 什么是语言“语言”不是一种物质实体。

语言存在的客观形式首先表现在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

“说话”或者说人与人之间“口头交际行为”,从表面上来看,只是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互相交替着“说”和“听”的过程,实际上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1.2口语和书面语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而且大多数语言在其存在的历史上只有口语而没有相应的书面语。

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

书面语和口语在大多数情况下一般是基本一致的。

如果书面语跟口语严重脱节,那么或迟或早最终还是要适应口语的演变而发生变化。

但是应该看到书面语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

研究语言首先应该研究口语,并且当口语和书面语在某些方面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的时候一般以口语为主。

但是决不能由于重视书面语的研究而忽视口语的研究,更不能认为书面语是语言研究的唯一对象或主要对象。

1.3语言和民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名族使用同一种语言多数人会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的社会群体”。

所谓“民族国家”是指这些新兴国家大多数基本上是“一个民族,一种语言,一个国家”的现象,这些国家大多数是以单一民族、单一语言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如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英格兰、德国等等。

他们区分“语言”和“方言”的标准就是所谓“相互理解程度”【错误】:互相能理解的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的方言,互相不能理解的是不同的语言。

实际上只能按照“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再参考社会政治因素来处理。

1.4语言和种族绝大多数人早已认识到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因为全世界从生理的角度上能确定的种族为数不多,如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闪米特-哈密特人种,尼格罗人种等有限的几种,但是语言而言,即使只算“语系”而不算下属的具体“语言”至少也有一二十种语系。

1、5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语言研究语言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而当出现文字以后,又表现为有形的书面语言即书面语。

语言学概论(完整版)ppt课件

语言学概论(完整版)ppt课件
根据语言的形态、句法 、语义等特征,将语言 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孤 立语、粘着语、屈折语 等。
跨语言比较
通过对不同类型语言之 间的比较,揭示语言之 间的共性和差异,以及 语言类型与文化、社会 等因素的关系。
类型学视角
从类型学的角度出发, 分析语言的结构和功能 ,探讨语言的本质和演 变规律。
语言起源和演变过程探讨
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
01
02
03
语音
语音是语言的声音形式, 包括音素、音节、声调等 要素,具有区别意义的作 用。
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包括词和固定短语,体现 语言的文化特色和时代特 征。
语法
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则, 包括词法、句法等,使语 言具有生成和理解的能力 。
语言与社会文化关系
语言与社会
语音实验方法
通过仪器分析和实验验证,探究语 音的生理、物理和心理特性。
发音器官与发音过程分析
发音器官
01
包括呼吸器官、喉头、声带、口腔、鼻腔等,以及它们的结构
和功能。
发音过程
02
分析发音时气流的通道、声带的振动、口腔和鼻腔的共鸣等作
用,揭示语音产生的机制。
发音差异与语音变化
03
探讨不同发音器官和发音过程对语音的影响,以及语音在历史
语音学定义
研究人类语言声音的科学,包括语音 的产生、传播、感知和变化等方面。
语音四要素
音质、音高、音强和音长,它们在语 音中的表现和作用。
语音单位
音素、音节、音步等,以及它们之间 的关系和组合规律。
音系学理论与方法
音系学定义
研究语言声音系统的科学,探讨 语音单位的分类、组合和变化规
则。
音位理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导论一、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语言学(linguistics)——研究语言的科学。

(性质、结构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任务:探索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

→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

交际工具二、语言学的历史(代表人物、著作)语文学(公元前4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19世纪)→结构主义语言学(1916年)→转换生成语言学(1957年)1、语文学:中国许慎《说文解字》、希腊:迪奥尼修斯《希腊语法》、 2、历史比较语言学:先驱英国学者威廉·琼斯奠基人是德国语言学家格林、葆朴、丹麦的拉斯克发展德国施莱歇尔(AugustSchleicher)顶峰德国的青年语法学派3、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 普通语言学符号学4、转换生成语言学:诺姆·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 1957年《句法结构》三、语言学的分类1、应用语言学2、理论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 专语语言学 { 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第一章一、语言的功能(论述题)1、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基础性。

基础性指任何非语言的交际工具都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2)广泛性。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最广泛,其他符号一般在特定范围表达特定的意义。

2、语言和思维的关系1)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思维活动必须用语言作手段……2)语言是保存思维成果的媒介。

思维成果必须依靠语言的巩固才能得以保持。

3)语言可帮助思维逐步深化4)语言可帮助思维条理化5)语言可帮助传递思维成果。

思维的成果靠语言才能表达出来,使听读者了解。

3、语言具有文化功能1)、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3)、语言本身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足迹4)、学习语言,必须了解使用这种语言的文化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论述题)1、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语言:全民的、概括的、有限的、静态的系统言语:个人的、具体的、无限的、动态的现象1、语言既然是存在于全体社会成员之中的相对完整的抽象符号系统,它对于社会成员来说就是全民的,无论是从语言的创造者、使用者,还是语言本身,语言都具有全民性;而言语则具有个人性,每个人说话都带有许多个人的特点,如地域、性别、年龄、文化素养、社会地位等,言语是个人对语言形式和规则的具体运用。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1.语言迁移: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会产生影响,这就叫语言迁移。

2.音位:在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叫音位。

3.书面语:书面语是文字产生以后才出现的语言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它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4.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目前国际上最为通行的音标,它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制定,音素和标写音素的符号一一对应,没有标音含混的缺陷,能够比较精确地记录世界上各种语言的语音。

1.元辅音分析法:元辅音分析法是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的一种音节结构分析方法。

音节结构可氛围V、C-V、V-C、C-V-C等四种不同结构类型。

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i](一)、[t‘i](题)、[an](安)、[t‘an](谈)等四个音节分别属于这四种基本类型。

2.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表示某一类语法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如词类形式、组合形式、虚词形式,就是语法形式3.义项: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一个词有几个义项,是根据词所反映的对象的多少确定的。

例如,“凉”既可以表示“温度低”,也可以表示“灰心或失望”,因而是两个义项4.外语教学的听说法:听说法是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刺激——反应”学说影响二产生的外语教学法;听说法基本上不使用本族语教学,不大进行语言对比,一般也不讲语法规则;这种教学法在读写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的培养方面较弱。

1.语言获得:主要是指掌握一种母语,特别是儿童掌握自己母语的过程。

2.双语现象:指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3.借词:是指音和义都是借自外语词,又叫外来词。

4.词组:实词与实词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对独立的词群。

1.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言特征叫区别特征。

音位之间的对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别特征之间的对立,音位的辩义功能归根结底是由区别特征担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概论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语言学概论》讲义提纲导言一、语言学的性质、特点(一)语言学的性质1、性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2、对象: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

3、任务:综合各种语言的基本研究的成果,归纳成语言的一般规律。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

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二)语言学的特点1、研究的领域广2、与多种学科交叉举例二、语言学的发展过程(简介)有关语言学史方面的内容可参看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赵世开着《国外语言学概述——流派和代表人物》、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H·A·堪德拉绍夫《语言学说史》、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等。

(一)传统语文学:(传统)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

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1)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①训诂学(主要是解释词义)《尔雅》约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

是我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着。

《尔雅》今本共19篇。

开头3篇是汇集当时古书中的同义词,用当时较通用的一个词(字)去解释。

其后的16篇是按词义分类,分别解释。

类似于今天的类义词典。

《尔雅》不仅成为后来古代汉语词汇学、训诂学的重要着作,也是辞典学、词义分类学和类书的开山之作。

扬雄《方言》(西汉末)全名为《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重要着作,今存13卷。

《方言》汇集了古今各地同义的词语,大部分注明通行范围,对研究汉代方言分布情况很有价值。

《方言》以各地的活方言作为记录的对象,不受文献记载和文字形义的限制,并注意综合时间和地域的不同去研究方言,这在研究方法上为后人树立了优良传统。

②文字学(分析汉字结构及意义)许慎《说文解字》(东汉)是我国第一部最完备的字书。

原书本文14卷,叙目1卷,每卷分上、下两部分,共30卷。

收字9,353个,重文1,163字。

解说部分共133,441字。

书中所收文字以小篆为主,而把古文、籀文等异体列为重文。

字的注释,一般先讲字义,再讲形体构造及读音。

依据当时已通行的“六书”为理论基础去解释每个字。

《说文解字》第一次把汉字(小篆)按形体构造分出偏旁,首次把汉字按部件拆开;首创部首编排法,是汉字检索的一大发明。

《说文解字》是汉字学的经典着作,同时也是一部字典、辞典、字源、语源、语法规范的综合性的着作,对后来的文字研究有奠基意义。

③音韵学(研究汉字读音及其发展)三国魏朝李登撰写的《声类》是我国见于记载的最早的韵书,据说此书约唐代中叶后佚失。

全书共10卷,收字11,520。

《声类》按宫、商、角、徵、羽五声分类,注音用反切法,并附有简略释义。

陆法言《切韵》(隋)隋朝陆法言等人编着的《切韵》是音韵学中最重要的着作之一,可以说它是唐宋韵书的始祖。

《切韵》全书共5卷,收字11,500个,原书已经失传。

据唐朝写本韵书考订的《切韵》总共分193韵,分韵的标准除了韵母本身的差别外,还考虑到声调因素,同一个韵母声调不同也分成不同的韵。

193韵的分配是: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

《切韵》到了唐代,更名为《唐韵》,除了增字加注外,语音体系没有什么变化。

《切韵》开创了韵书修撰的体例,从隋唐至近代一直沿用不废。

而其归纳的语音体系,经《唐韵》、《广韵》、《集韵》等等一脉相承地增补,一直是官方承认的正统。

陈彭年《广韵》(北宋)宋朝陈彭年、丘雍等人奉诏编撰《广韵》,书成后皇帝赐名为《大宋重修广韵》。

《广韵》增广修订《切韵》、《唐韵》而成,是宋代的官韵,也是我国第一部官修的韵书。

《广韵》收单字26,194字,为唐以前音韵、文字、训诂之总汇。

全书共206韵,分为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

每个大韵之内又分为若干个小韵(即同音字组),每个小韵的首字注释之末注有反切及该小韵所收字的字数统计。

全书约有3,790个小韵,即3,790组反切。

所收的26,194字均有注释。

《广韵》完整而详细地记录了中古(从南北朝到宋末)的语音系统,是现今保存最完整的、最古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韵书,也是研究汉语语音的最重要工具书。

(2)印度传统语文学《吠陀》(Veda)(前十五世纪、梵文)巴尼尼(Pānini)《梵语语法》(又称《八书》,约成书于前四世纪。

它对梵语的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总结出3996条规则,提出了词类、词根、词缀、词尾、元音、唇音等概念。

)(3)古希腊-罗马传统语文学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历士多德等对语言问题的争论保留在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的《对话录》中。

柏拉图在《克拉底洛篇》中主张名称是由事物决定的,就是说名称与事物是有本质联系的,他是个本质派。

而亚里士多德则是个坚定的约定派,他主张名称由习惯决定,就是说名称与事物的关系是人为的。

这场论争持续了很多年。

柏拉图在《对话录》中将词分为“主词”和“述词”两类,是西方语言学史上第一个对词进行分类的学者。

;亚历士多德将词分为“名词”、“用词”和“系词”三类,并提出了“格”和“性”的概念。

后来,亚历士多德学派进一步提出“八品词”概念,即将词分为静词、动词、冠词、代词、前置词、副词、系词和连接词。

(古希腊)第欧尼斯·特拉克斯《希腊语法》(约前三世纪)该书是研究希腊语法的第一本着作,对后世的语法研究产生过重大影响。

书中将词分为名词、动词、分词、冠词、代词、介词、副词和连词。

这种分类沿用了近千年。

(古罗马)罗瓦《论拉丁语》(前一世纪)该书是罗马时期语法研究的代表作。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同时采用历史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历史比较法)来研究几种语言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对应规律,从而拟测语言的亲属关系的语言学,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

所谓历史比较法就是把相近似的语言或方言互相比较,找出它们的对应关系,借以确定它们的共同来源和历史发展的一种方法。

(岑麒祥语)欧洲的中世纪是指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开始的近千年的历史时期。

中世纪语言研究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受到基督教的影响,拉丁语成为唯一被研究的语言,拉丁语作为科学和天主教教堂的用语已成为死语,只在书面交际中使用。

同时,由于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圣经》被译成各种文字,这使人们注意到拉丁语以外的所谓“世俗语言”。

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大大提高了欧洲各民族的自觉程度。

拉丁语的地位不断下降,活的语言一步一步地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用“俗语”写作的人越来越多,研究各民族活语言的学者也逐渐多起来,各国的经验语法相继诞生。

例如:《德语语法》(1451);《匈牙利语法》(1539,埃尔德希着,);《法兰西语法》(1562,拉米伊);《斯拉夫语法》(1648,西莫特利斯着);《英语语法》(1653,乌尔利斯);《斯洛文语语法》(1656,齐扎尼)。

此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非希腊罗马传统的语法分析,如:阿拉伯语语法、希伯来语语法、秘鲁语法、巴西语法等。

值得注意的是,多明我会(拉丁名 Ordo Dominicanorum,又译为道明会,亦称“布道兄弟会”。

会士均披黑色斗篷,因此称为“黑衣修士”,以区别于方济各会的“灰衣修士”,加尔默罗会的“白衣修士”。

天主教托钵修会的主要派别之一。

)教士胡安·柯伯(Juan Cobo)于1592——1593年间写了一本《汉语语法》,这是迄今发现记录在案的最早的汉语语法着作,可惜未能保存下来。

1682年,该会教士瓦罗(Francisco Varo)用西班牙文撰写成《华语官话语法》,后由其学生石振铎于1703年用木板刻印发行,这是第一本得以传世的汉语语法着作1。

17世纪在法国就出现了以阿尔诺()和朗斯洛()为代表的普遍惟理语法学派,也叫“波瓦雅语法”。

其代表作为《普遍惟理语法》,是在巴黎郊区的波瓦雅(Port—Royal)修道院里编成的。

全书约为四万字,于1660年出版。

这是一部专门从逻辑角度研究语法的专着,其特点是注重语言结构的共性。

他们认为语法的基础是人类的理性思维,这就是所谓的“理性主义”。

17、18世纪欧洲学者对语言起源和普遍语言(哲学语言)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当时的一些大哲学家,如:培根、笛卡儿、洛克、莱布尼兹、孔狄亚克、卢梭、赫尔德等人在探讨知识起源的问题时都涉及到了语言的起源问题。

笛卡儿、莱布尼兹、法国的梅桑纳、英国的达尔格奴斯、威尔斯金都对“普遍语言”的问题感兴趣,他们都曾提出要创造一种语言,使它同数学一样通行于世界。

这种设想后来在柴门霍夫等人创造的世界语(Esperanto)和其他国际辅助语方案中得到了实现。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1767—1835)研究过巴斯克语、美洲语言、埃及语言、梵语、汉语、日语等,是比较语言学创始人之一。

他的着作《论爪哇岛的卡维语》在他去世后才刊行,其中的前言《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为语言学研究开辟了新道路。

洪堡特认为,“语言不是一个实体或已完成的事物,而是行动”,是人的心灵不断地用声音来表达思想。

他说,民族语言具有本民族的精神特征,用特殊方式来实现本民族关于语言的理想。

语言有比较完善的和比较不完善的,但是“即使是最野蛮的部落的语言也不应该受到谴责或轻视,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是人类原有的创造语言的能力的表现”。

洪堡特把世界语言(除汉语外)分为屈折语、粘着语和综合语三种,但是他说一切语言都或多或少地包含三种成分。

他认为梵语每一个词都结构紧密,是最发达的语言;汉语虽然在单词方面没有语法形式,却给人以深刻的庄严感。

1785年,在印度东印度公司工作的英国东方学家威廉·琼斯()发表了论文《梵语与欧洲语的关系》,他认为:古代梵语和欧洲古代的许多语言在语法上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并推断这些语言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历史来源。

琼斯的论文拉开了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

1808年,德国诗人史勒格尔(Schlegel)在他的《论印度人的语言与智慧》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比较语法”这个术语,他认为:欧洲的许多语言间的共同点不是偶然的,并认识到语音对应对比较语法的重要性。

另外,1811年,俄罗斯出版了一本未署名的小册子《论梵语和俄语的相似》。

这些文章的发表,虽然没有使历史比较语言学真正形成,但它们告诉人们,语言研究并不仅仅是用来解释意义,进行外语教学的,语言本身也大有学问。

19世纪欧洲的语言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标志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

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葆朴()、德国的格里木()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

1814年,拉斯克在他的论文《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起源的研究》(1818年出版)中,研究了日耳曼语,认为它们跟斯拉夫语同出于一个“原始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