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思维导图无水印
(整理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思维导图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现象第三章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温度熔化规律:晶体凝固时,放热晶体熔化但温度不变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出热量非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不断下降吸放热:熔化吸热摄氏温度:单位:℃用途温度计制作原理:热胀冷缩使用方法种类规律:晶体凝固时,晶体凝固放热但温度不变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出热量非晶体凝固:放热,温度不断下降吸放热:凝固放热凝固液化升华和凝华汽化蒸发发声条件:任何温度影响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沸腾:发生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热吸放热:液化放热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第四章光现象光现象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按产生原因分为天然光源人造光源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常见的现象光速反射规律基本概念分类:镜面反射漫反射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用反射现象基本概念折射规律折射光线折射角规律:光路是可逆的色散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光学性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光心的光线不偏基本规律主光轴:两个球面所在球心的连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会聚于焦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成像规律物距:u>2f像距:f<u<2f成缩小的倒立的实像物距:f<u<2f 像距:u>2f 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物距:u<f像距:u>2f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定义: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光学性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应用照相机: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原理日常生活投影仪: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原理放大镜:凸透镜成放大虚像的原理眼睛成像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眼睛组合相当于凸透镜近视眼的矫正远视眼的矫正科技望远镜显微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符号:m单位:千克(kg)吨(t)克(g)毫克(mg)工具天平:结构调节与使用方法测量其他工具:台秤,杆秤等对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测量密度多彩的物质世界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符号:ρ单位:千克每立方米(3m kg)克每立方厘米(3cm g)公式:Vm =ρ规则固体:天平,刻度尺(或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液体特殊测量:只用天平求m应用求V 求ρ密度与社会生活:密度与温度质量第七章力力力力的含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表示方法:力的示意图弹力弹性: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物理机械运动思维导图知识点

物理机械运动思维导图知识点1. 运动学基础1.1 运动的描述•物体在空间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的要素:时间、空间、速度、加速度1.2 点运动和刚体运动•点运动:运动物体的几何形状可以忽略不计•刚体运动:运动物体的几何形状不能忽略1.3 运动图象和运动类型•运动图象:用图示展示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运动类型: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等1.4 运动的基本公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运动距离和位移2. 简谐运动2.1 简谐运动的定义•一种周期性的、往复运动•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与位移成反比2.2 简谐运动的描述方法•物理量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三角函数描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2.3 简谐运动的基本公式•物理量之间的基本关系•角速度、周期、频率等概念2.4 简谐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摆钟的工作原理•汽车悬挂系统的设计3. 力学基础3.1 牛顿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3.2 动力学基本量•物体的质量、动量、动能、势能等3.3 运动中的摩擦力•静摩擦力、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3.4 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4. 圆周运动4.1 圆周运动概述•指物体在一个平面内做圆周轨迹运动•圆周运动的基本要素:圆心、半径、圆周位移、角度等4.2 圆周运动的基本物理量•角速度、角加速度、线速度、线加速度等4.3 圆周运动中的力学问题•向心力和离心力•圆周运动中的动能、势能和总能量4.4 圆周运动的应用•行星运动的规律•汽车在弯道行驶的问题5. 简单机械5.1 简单机械的概念•定义:不同形状的固定物体互相作用•类型:杠杆、轮轴、滑轮、斜面、螺旋等5.2 杠杆的概念和分类•杠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三种杠杆类别及其特点和应用5.3 轮轴和滑轮的概念和应用•轮轴的定义和分类•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应用5.4 斜面和螺旋的概念和应用•斜面的定义、分类和应用•螺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总结以上是物理机械运动思维导图知识点的展示,我们学习了运动学基础、简谐运动、力学基础、圆周运动和简单机械等方面的知识。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思维导图无水印

粗略的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公式:v=s/t
测路程:刻度尺
含义
测时间:停表 定义:物体通过路程与时间之比
含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v = s/t
主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单位换算:1m/s = 3.6km/h
平均速度 速度
机械运动 1.选正确:根据测量长度和最小刻度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2.放正确:刻度尺要放正,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3.看正确:视线与刻度尺及被测物体垂直; 4.读正确:读出最小刻度值及以上各位外,还要估读到最小刻度 值下一位; 5.记正确: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八年级物理全册思维导图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现象第三章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温度熔化规律:晶体凝固时,放热晶体熔化但温度不变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出热量非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不断下降吸放热:熔化吸热摄氏温度:单位:℃用途温度计制作原理:热胀冷缩使用方法种类规律:晶体凝固时,晶体凝固放热但温度不变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出热量非晶体凝固:放热,温度不断下降吸放热:凝固放热凝固液化升华和凝华汽化蒸发发声条件:任何温度影响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沸腾:发生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热吸放热:液化放热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第四章光现象光现象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按产生原因分为天然光源人造光源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常见的现象光速反射规律基本概念分类:镜面反射漫反射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用反射现象基本概念折射规律折射光线折射角规律:光路是可逆的色散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光学性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光心的光线不偏基本规律主光轴:两个球面所在球心的连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会聚于焦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成像规律物距:u>2f像距:f<u<2f成缩小的倒立的实像物距:f<u<2f 像距:u>2f 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物距:u<f像距:u>2f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定义: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光学性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应用照相机: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原理日常生活投影仪: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原理放大镜:凸透镜成放大虚像的原理眼睛成像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眼睛组合相当于凸透镜近视眼的矫正远视眼的矫正科技望远镜显微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符号:m单位:千克(kg)吨(t)克(g)毫克(mg)工具天平:结构调节与使用方法测量其他工具:台秤,杆秤等对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测量密度多彩的物质世界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符号:ρ单位:千克每立方米(3m kg)克每立方厘米(3cm g)公式:Vm =ρ规则固体:天平,刻度尺(或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液体特殊测量:只用天平求m应用求V 求ρ密度与社会生活:密度与温度质量第七章力力力力的含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表示方法:力的示意图弹力弹性: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八年级物理最新思维导图新鲜出炉!

八年级物理最新思维导图新鲜出炉!
物理本身是具有一定逻辑性的,在推理的过程中也要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进行学习和记忆,作为一门理科类的学科,在理解记忆上是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的,对刚接触这门学科的孩子而言,学习起来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要把整个章节知识融会贯通,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四章光现象
第五章透镜及作用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七章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九章压强
第九章浮力
第十章功和机械能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
2020版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思维导图

粗略地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测量
含义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参照物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以地面为参照物,此时参照物可以略去不说
物体本身不能作为参照物
秒表:测量时间的工具
刻度尺
测量长度的工具
使用前要观察零刻度是否磨损,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尺要放正,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记录结果包括数值和单位
机械
运动
运动的描述
测量
平均速度
速度
含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
单位:国际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单位换算1m/s=3.6km/h
公式:v=s/t
原理:v=s/t 测路程:刻度尺测试间:停表。
第一章.机械运动 思维导图

v=s/t
长度的测量
符号,单位,单位的符号,单位换算测量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使用方法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辅助法化曲为直累积法
时间的测量
符号,单位,单位符号,单位换算测量工具:停表停表的读数方法
误差
定义
特点
减小误差方法误差与错误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的定义
参照物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的快慢
速度
运动的分类
定义(比值定义法)
公式:v=s/t
单位,单位符号,物理意义,单位换算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
定义
v-t图像和s-t图像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s/t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
注意事项:斜面倾斜程度应该较小
实验现象:全程平均速度大于前半程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平均速度。
特殊速度计算公式
中间时刻速度:v=(v1+v2)/2
中间位置速度:v=(2*v1*v2)/(v1+v2)。
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结构图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章机械运动1.长度的单位二.运动的描述2.长度的测量3.时间的测量4.误差1.机械运动2.参照物(1)长度国际主单位_______(符号_______);(2)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3)换算:千进率:1Km=______m;1m=______mm;1mm=_____μm;1μm=______nm;十进率:1m=____dm;1dm=______cm;1cm=______mm.(4)1dm=_____m;1cm=______m;1mm=_____m;1μm=_________m;1nm=_______m。
(大化小乘以进率;小化大除以进率)(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________,生活中测量长度的工具还有________________,更为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用刻度尺前观察:(使用任何一种测量工具都要观察_____、_______)①使用前认清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_的位置;②使用前认清刻度尺的_________;(刻度尺测量范围)③使用前认清刻度尺的_________。
(分度值:刻度尺相邻两根刻度线之前表示的值,分度值越__小___表示该刻度尺越______)(3)正确使用刻度尺:①会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_______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______,不能倾斜;②会读: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_________读数时要估读到______________;(完成右下角测量读数)③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4)一些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累积法(如测一张纸厚度)、化曲为直(曲线长)、组合法(硬币直径)(1)时间主单位_______(符号_______);(2)常用单位:时(符号_____)、分(符号______);(3)换算:1h=_____min;1min=_____s;1h=_____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粗略的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公式:v=s/t
测路程:刻与时间之比
含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v = s/t
主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单位换算:1m/s = 3.6km/h
平均速度 速度
机械运动
测量
停表 刻度尺
测量时间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