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桂花》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李清照《鹧鸪天咏桂》阅读答案鉴赏

李清照《鹧鸪天咏桂》阅读答案鉴赏

李清照《鹧鸪天咏桂》阅读答案鉴赏李清照《鹧鸪天咏桂》阅读答案鉴赏「篇一」鹧鸪天贺铸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

②晞:晒干。

此二句化用古乐府丧歌《薤(xiè)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6.这首词上片的后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进行赏析。

答案比喻,窗前的梧桐在经历了清霜之后已经枝叶凋零,生意索然;而池中原先那对比翼双飞的白头鸳鸯如今也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只,它肯定也经历了失伴之苦吧!以“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为喻,将自己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格外悲凉。

7.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下片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厚感情和无限思念。

“原上草,露初晞”,借景抒情,既实写坟场之杂草凄凄景象,又暗示妻子逝世不久,感叹人生短暂,以引发下句“旧栖新垅两依依”的深情。

最后两句通过细节描写来写人。

作者躺在妻子曾睡过的床上,聆听着南窗的夜雨,遥想当年妻子在深夜里为自己补衣的情形,沉痛地表达了对夫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

李清照《鹧鸪天咏桂》阅读答案鉴赏「篇二」【原文】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注释】①残红:此指将熄灭的灯焰。

②“梧桐”二句:化用温庭筑《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调宝瑟,拨金猊,地时同唱《鹧鸪词》。

宝瑟:指琴。

金猊:香炉。

③调:抚弄乐器。

④金猊:狮形的铜制香炉。

这句指拨去炉中之香灰。

⑤西楼:作者住处。

(1)词的上阕运用写景很有特点,请具体分析上阕是从哪些方面写景的。

(4分)(2)词的下阕说“不听清歌也泪垂”,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中人物“泪垂”的原因。

2023年《鹧鸪天·桂花》原文赏析

2023年《鹧鸪天·桂花》原文赏析

2023年《鹧鸪天·桂花》原文赏析2023年《鹧鸪天·桂花》原文赏析1原文: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深红一作:轻)梅定妒,菊应羞。

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阑通:栏)诗词赏析: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

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为第一流者还仅此一篇。

它与《摊破浣溪沙》同为作者与丈夫居住青州时的作品。

作为供观赏的花卉,艳丽的色彩是惹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色”的特点来写的。

“暗淡轻黄体性柔”,“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轻黄。

“体性柔”说这种花的花身和性质。

“情疏迹远只香留。

”这种树多生于深山中,宋之问诗:“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

”李白诗:“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所以对人来说是迹远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却不因此而有所减少。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作者以为,浅碧、深红在诸颜色中堪称美妙,然而,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于桂花来说,却是无须添加的。

因为它浓郁的.香气,温雅的体性已足使她成为第一流的名花,颜色淡一点又有什么要紧呢?上片围绕“色”与“香”的矛盾展开形象化的议论,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美学观点。

对于“花”这个具体的审美对象来说,“色”属于外在美的范畴,“味”属于内在美的范畴,作者以为色淡味香的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足见作者对于内在美是很推崇的。

下片的“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是紧承上一片的意思写的。

梅花,虽然开在早春,开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丽,仪态万千。

但是,面对着“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她却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虽然开在深秋,独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袭人,但面对着“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饰羞愧之容。

于是,正值中秋八月开放的桂花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花中之冠了。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骚人”指的是屈原。

鹧鸪天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

鹧鸪天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

鹧鸪天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
鹧鸪天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6分)
鹧鸪天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①指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1)试简析第一、二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这首词以议论为主,作者借助议论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试简要概括。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1)词的第一、二句描写了桂花色淡形柔而香浓的特点,这样写是为后边围绕桂花的品性进行议论做铺垫。

(2)作者认为颜色并不艳丽的桂花是百花中的上品;让梅花嫉妒,令菊花害羞,并因屈原在《离骚》中没有将其收列而为之抱屈。

词人借助对桂花的议论,表现了自己清高淡泊、追求高洁品行的情怀。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译文《鹧鸪天·桂花》鉴赏及赏析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译文《鹧鸪天·桂花》鉴赏及赏析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译文《鹧鸪天·桂花》鉴赏及赏析《鹧鸪天·桂花》是由李清海藻所创作的,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

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鹧鸪天·桂花》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鹧鸪天·桂花》宋代: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深一作:轻)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阑通:栏)《鹧鸪天·桂花》译文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

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

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

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

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鹧鸪天·桂花》注释鹧鸪天:词牌名。

“画阑”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

“骚人”二句:取意于陈与义《清平乐·木犀》的“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之句意。

“骚人”、“楚人”均指屈原。

可煞:疑问词,犹可是。

情思:情意。

何事:为何。

此二句意谓《离骚》多载花木名称而未及桂花。

《鹧鸪天·桂花》赏析一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

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

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短短十四字却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

上句重在赋“色”,兼及体性;下句重在咏怀,突出“香”字。

据有关记载,桂树花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为丹桂。

它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

又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

古诗《鹧鸪天桂花》赏析

古诗《鹧鸪天桂花》赏析

古诗《鹧鸪天·桂花》赏析鹧鸪天①·桂花李清照〔宋代〕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②。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③。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注释①鹧鸪天:词牌名。

②“画阑”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

③“骚人”二句:取意于陈与义《清平乐·木犀》的“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之句意。

“骚人”“楚人”均指屈原。

可煞:疑问词,犹可是。

情思:情意。

何事:为何。

此二句意谓《离骚》多载花木名称而未及桂花。

译文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

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

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赏析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

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

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短短十四字却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

上句重在赋“色”,兼及体性;下句重在咏怀,突出“香”字。

据有关记载,桂树花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为丹桂。

《鹧鸪天·桂花》原文赏析

《鹧鸪天·桂花》原文赏析

《鹧鸪天·桂花》原文赏析《鹧鸪天·桂花》原文赏析1原文: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深红一作:轻)梅定妒,菊应羞。

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阑通:栏)诗词赏析: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

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为第一流者还仅此一篇。

它与《摊破浣溪沙》同为作者与丈夫居住青州时的作品。

作为供观赏的花卉,艳丽的色彩是惹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色”的特点来写的。

“暗淡轻黄体性柔”,“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轻黄。

“体性柔”说这种花的花身和性质。

“情疏迹远只香留。

”这种树多生于深山中,宋之问诗:“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

”李白诗:“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所以对人来说是迹远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却不因此而有所减少。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作者以为,浅碧、深红在诸颜色中堪称美妙,然而,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于桂花来说,却是无须添加的。

因为它浓郁的.香气,温雅的体性已足使她成为第一流的名花,颜色淡一点又有什么要紧呢?上片围绕“色”与“香”的矛盾展开形象化的议论,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美学观点。

对于“花”这个具体的审美对象来说,“色”属于外在美的范畴,“味”属于内在美的范畴,作者以为色淡味香的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足见作者对于内在美是很推崇的。

下片的“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是紧承上一片的意思写的。

梅花,虽然开在早春,开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丽,仪态万千。

但是,面对着“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她却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虽然开在深秋,独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袭人,但面对着“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饰羞愧之容。

于是,正值中秋八月开放的桂花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花中之冠了。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骚人”指的是屈原。

屈原的《离骚》上多载草木名称,独独不见桂花。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原文及赏析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

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为第一流者还仅此一篇。

它与《摊破浣溪沙》同为作者与丈夫居住青州时的作品。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清照《鹧鸪天·桂花》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鹧鸪天·桂花宋代: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深红一作:轻)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阑通:栏)译文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

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

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

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

《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注释鹧鸪天:词牌名。

“画阑”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

“骚人”二句:取意于陈与义《清平乐·木犀》的“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之句意。

“骚人”、“楚人”均指屈原。

可煞:疑问词,犹可是。

情思:情意。

何事:为何。

此二句意谓《离骚》多载花木名称而未及桂花。

赏析一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

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为第一流者还仅此一篇。

它与《摊破浣溪沙》同为作者与丈夫居住青州时的作品。

作为供观赏的花卉,艳丽的色彩是惹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色”的特点来写的。

“暗淡轻黄体性柔”,“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轻黄。

“体性柔”说这种花的花身和性质。

“情疏迹远只香留。

”这种树多生于深山中,宋之问诗:“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

”李白诗:“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所以对人来说是迹远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却不因此而有所减少。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译文《鹧鸪天·桂花》鉴赏及赏析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译文《鹧鸪天·桂花》鉴赏及赏析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译文《鹧鸪天·桂花》鉴赏及赏析《鹧鸪天·桂花》是由李清海藻所创作的,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

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鹧鸪天·桂花》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鹧鸪天·桂花》宋代: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深一作:轻)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阑通:栏)《鹧鸪天·桂花》译文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

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

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

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

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鹧鸪天·桂花》注释鹧鸪天:词牌名。

“画阑”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

“骚人”二句:取意于陈与义《清平乐·木犀》的“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之句意。

“骚人”、“楚人”均指屈原。

可煞:疑问词,犹可是。

情思:情意。

何事:为何。

此二句意谓《离骚》多载花木名称而未及桂花。

《鹧鸪天·桂花》赏析一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

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

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短短十四字却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

上句重在赋“色”,兼及体性;下句重在咏怀,突出“香”字。

据有关记载,桂树花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为丹桂。

它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

又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鹧鸪天·桂花①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②。

【注释】①鹧鸪天:词牌名。

此词作于建中靖国(1101年)之后,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居住青州之时。

他们攻读而忘名,自乐而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

②“骚人”二句:“骚人”、“楚人”均指屈原。

可煞:疑问词,可是。

情思:情意。

何事:为何。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A.桂花虽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却秉性温雅柔和。

她又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犹如一位隐居的君子,赢得了世人的敬佩。

B.“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李清照称桂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可见她对梅花和菊花的厌弃。

C.李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先贤屈原,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恨。

D.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

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

1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思想感情?
【答案】
10.B11.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理解与赏析。

词句“梅定妒,菊应羞,画
阑开处冠中秋”的意思是: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

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

梅花既有妍丽的外美,更有迎霜雪而开的高洁的内美。

菊花更是人所共同认可的“君子之花”,兼具内外之美。

但是这两种名花,在桂花的面前都自叹不如,都产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

作者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了桂花的美好,表达对桂花赞美之情。

并不是说“对梅花和菊花的厌弃”。

故答案为B。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主旨的理解。

李清照的这首咏物词。

将桂花或与群花作比,或与梅菊陪衬,或评定古人,从多层次的叙写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桂花”那超尘脱俗的特点,表达了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

据此分析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