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皮影戏
皮影戏(罗山皮影戏)

传承人物
陈光辉,男,1946年10月出生,2009年5月26日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 目名称:皮影戏(罗山皮影戏),河南省罗山县申报。
罗山皮影戏传承人陈光辉
保护措施
罗山县文化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对罗山皮影戏进行了挖掘整理,先后整理出皮影戏脚本《龙风配》《真假驸马》 《八仙闹海》《访山东》《假设阴朝》等12个剧目。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罗山皮影戏2009年,罗山皮影戏走进香港,参加了“中原文化香港行”启动仪式暨2009年豫港投资贸易洽 谈会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的活动;同年,罗山皮影戏参加了由河南省省委、省政府主办的“河南农民工风采展” 开幕式的展演活动。
2017年10月,法国巴黎举办了罗山皮影戏专场演出,期间上演了《龙凤呈祥》《杨文广挂帅》《诸葛亮招 亲》《麒麟送子》等剧目。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传承状况
传承人物 保护措施
传承价值
罗山皮影戏的演出剧目文学价值较高,是豫南民间文学的宝贵资源。其音乐高亢明亮,唱腔真假声替换自如, 是采撷和研究豫南、鄂北、皖西民间音乐的好素材;其唱词、道白既有文学语言,又有农谚、笑话、俚语、歇后 语等,是豫南民间口头文学的传承。
传承状况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罗山皮影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基础受到严重冲击和制约,供演出的传统曲目不断 流失,演出市场的萎缩也直接威胁着罗山皮影戏的生存和传承,从事罗山皮影戏演出和影人制作的艺人大都已年 逾古稀,一些老艺人已经去世,罗山皮影戏后继乏人,濒临消亡,亟待抢救保护。
1954年宣传新婚姻法时,罗山皮影戏艺人用旧的皮影人,填上新调,讲当代话。
从1964年开始,罗山皮影戏有目的地吸收了京剧、豫剧、花鼓、民间小调的唱腔,演唱了《血泪仇》《烽火 山》《三砸铁锁链》《红色的种子》等现代戏。大本头的《烈火金刚》《平原枪声》也开始演唱。
皮影戏非物质文化遗产50字简介

《皮影戏: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1. 介绍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皮影戏就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之一。
这门艺术形式通过手工制作的皮影和灯光效果,将传统故事和民间传说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深受人们喜爱。
2. 起源与历史皮影戏起源于古代我国,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和传承,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其历史悠久,充满了传奇色彩,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表演形式与技艺皮影戏的表演形式非常独特,表演者需要通过手法、声音、皮影等多种技艺手段,来向观众传达故事情节和角色情感。
这需要表演者具备扎实的技艺和丰富的表演经验,因此被认为是一门非常高难度的艺术形式。
4. 文化价值皮影戏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是我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对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5. 发展与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皮影戏也面临着一定的发展与传承困境。
保护和传承皮影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社会和相关机构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以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总结与展望皮影戏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让皮影戏这门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和发展,继续为人们带来欢乐和感动。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一位文章写手,我深感皮影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魅力所在。
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我对皮影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其文化价值和保护发展提出了更多的思考。
我希望能通过我的文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为其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6. 当代皮影戏表演现今,皮影戏表演已经不止停留在传统的形式上,而是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一些演员和艺术家开始尝试将现代故事、历史事件或是社会现象融入皮影戏的表演之中,使其更贴合现代观众的口味。
皮影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

皮影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
皮影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承历史文化: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通过表演皮影戏,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2. 保护文化遗产:皮影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通过保护和传承皮影戏,可以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文明的传承。
3. 促进文化交流:皮影戏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通过皮影戏的表演和交流,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在文化、艺术和思想等方面的交流和互动。
4. 激发创造力:皮影戏的表演需要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学习和表演皮影戏,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促进创新和发展。
5. 增强社会凝聚力:皮影戏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通过表演和欣赏皮影戏,可以促进社区内部的交流和互动,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归属感。
综上所述,皮影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不仅可以传承历史文化、保护文化遗产,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激发创造力和增强社会凝聚力。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弘扬皮影戏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离石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离石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离石是中国山西省的一个县级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下是离石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介绍:
1. 皮影戏:离石的皮影戏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是一种以刻制的羊皮或牛皮
为材料,通过打照法制作出影像形象,并结合音乐与人的表演技巧来展示故事情节的传统艺术
形式。
离石的皮影戏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生动的表演方式而闻名。
2. 陶艺:离石的陶艺技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离石的传统陶器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而
获得了国内外的赞誉。
离石的陶器制作工艺传承了古代的陶器制作技术,融合了当地独特的文
化元素,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陶器艺术。
3. 古建筑:离石拥有众多古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五台山寺庙群。
这些寺庙建筑大多建于古代,以其精美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这些古建筑是离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是反映离石历史文化的珍贵遗迹。
4. 象形字:离石周边地区的若干村庄保留了一种称为“象形字”的独特文字系统。
这种文字由简
单的符号组成,每个符号代表一个词汇或意义。
传统上,这种象形字被用于记录日常生活和农
业活动,是村民们代代相传的宝贵遗产。
离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代表了当地人民丰富的创造力和智慧。
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对于继承离石的历史文化传统,促进当地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皮影戏详细介绍

皮影戏详细介绍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由艺人用隔亮纸做成的舞台中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戏”。
皮影戏的演出方式很简单,一般由一人操作,配合口述、歌唱和乐器伴奏,包括吹奏、敲击等简单乐器来完成整场表演。
演唱内容大多是以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为主题的戏剧剧本,通常充满了寓意和道德教训的意义。
此外,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相结合的典范,因为中国皮影制作精巧,演出灵活,形象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造型美感,所以也被称为“民间灯影”,是中国工艺美术宝库中的一块珍品。
总的来说,皮影戏是一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也是中国工艺美术与戏曲相结合的典范。
传统文化皮影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皮影戏。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将从皮影戏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一、皮影戏的历史渊源皮影戏起源于我国西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皮影戏最早起源于陕西、河南一带,后来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皮影戏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流派。
二、皮影戏的艺术特色1. 造型独特:皮影戏的人物形象生动传神,造型夸张,富有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
人物脸谱丰富多彩,线条流畅,色彩鲜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2. 表演形式多样: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多样,有单皮影、双皮影、三皮影等。
表演者通过操纵皮影,使人物在幕布上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3. 音乐优美:皮影戏的音乐以民间小调为主,旋律优美动听。
表演者演唱时,时而高昂激越,时而低沉婉转,使观众如痴如醉。
4. 表演技艺精湛:皮影戏的表演者具有较高的技艺水平,他们能熟练地操纵皮影,使人物动作灵活自然,表情丰富多样。
三、皮影戏的文化价值1. 历史价值:皮影戏是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一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通过皮影戏,我们可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知识。
2. 艺术价值:皮影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融合了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皮影戏的人物形象、脸谱、服饰等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3. 教育价值:皮影戏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内涵。
通过观看皮影戏,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等优良品质。
4. 文化传承价值:皮影戏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保护和传承皮影戏,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四、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皮影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皮影戏的普及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皮影戏。
皮影戏的魅力 探索非遗皮影戏的世界

皮影戏的魅力探索非遗皮影戏的世界皮影戏的魅力:探索非遗皮影戏的世界皮影戏,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
它通过手工制作的皮影、灯光的照射以及演员的表演,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本文将探索皮影戏这一非遗项目的世界,展示它的魅力所在。
一、历史渊源皮影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秦汉时期,有着悠久的传承。
古代人们将动物的皮革制成各种形状,通过光线的反射投影在白色幕布上,形成了皮影的原型。
后来,人们开始用这种方式来演绎故事,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
二、制作工艺皮影戏的制作工艺复杂而精细。
首先,艺人们需要选取细腻柔软的皮革,将其切割成各种人物和物品的形状,并细致地雕刻出细节。
随后,以骷髅骨制作的支架将皮革固定在上面。
最后,通过剪影、补充细节和上色等步骤,制作出逼真的皮影。
三、表演艺术皮影戏的表演艺术也是其魅力所在。
表演者需要有精湛的技巧和丰富的表演经验。
他们通过操作皮影、变换人物形象以及模拟声音的方式,为观众营造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世界。
他们的表演不仅包括了舞蹈、武术等形式,还融入了幽默的元素,使得观众们会心一笑。
四、文化传承皮影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通过观看皮影戏,观众可以了解到古代文化中的历史、传统价值观等。
同时,皮影戏还与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多元化的艺术体验。
五、教育意义皮影戏在教育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观看皮影戏,孩子们可以学到很多有趣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因此,将皮影戏引入学校教育,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将对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六、传承与保护虽然皮影戏在过去风靡一时,但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皮影戏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皮影戏的传承与保护。
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宣传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皮影戏;另一方面,可以设置专门的培训班,传授皮影戏的制作和表演技巧,培养更多的皮影戏艺人。
皮影戏非遗文化介绍

皮影戏非遗文化介绍一、针对儿童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有趣的皮影戏!你们知道吗?皮影戏就像是会动的画儿。
在一块白白的幕布后面,有一群小小的人偶在跳舞、在讲故事。
比如说,《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孙悟空手拿金箍棒,左一下右一下,打得白骨精无处可逃。
那些小小的皮影人偶,在艺人叔叔阿姨的手中,变得活灵活现,可有意思啦!皮影戏的人偶可不是随便做出来的哦,它们要用很薄的皮子,经过精心地裁剪、上色,才能变得这么漂亮。
而且,艺人叔叔阿姨还要用细细的杆子控制它们,让它们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小朋友们,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皮影戏,感受一下这神奇的表演!二、针对青少年嘿,青少年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认识一下皮影戏这个超酷的非遗文化!想象一下,在一个暗暗的小屋子里,一束光照在一块白色的幕布上,幕布后面一群小人儿在欢快地跳跃、打斗,这就是皮影戏啦!像《哪吒闹海》这样的经典故事,通过皮影戏的演绎,哪吒的勇敢和机灵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脚踩风火轮,手持乾坤圈,与龙王的虾兵蟹将大战三百回合,看得人热血沸腾。
还有哦,制作皮影人偶可讲究了。
每一个细节都要精心处理,从人物的表情到服装的花纹,都得一丝不苟。
而且表演的时候,艺人要手眼协调,才能让皮影人偶活灵活现。
咱们可得好好传承和保护皮影戏,别让这么棒的文化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三、针对成年人朋友们,咱们来聊聊皮影戏这个独特的非遗文化。
说起皮影戏,那可有年头了。
它可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
你看《白蛇传》,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在皮影戏里被演绎得深情动人。
白娘子那优美的身姿,许仙的憨厚老实,通过皮影人偶展现得栩栩如生。
如今,虽然我们有了各种高科技的娱乐方式,但皮影戏的魅力依然无法替代。
让我们一起关注和支持皮影戏,让它继续发扬光大。
四、针对老年人老伙计们,咱来说说这皮影戏啊!咱们小时候,皮影戏那可是稀罕玩意儿。
一听说哪儿有皮影戏表演,十里八村的人都赶着去看。
记得有一回看《穆桂英挂帅》,那穆桂英威风凛凛,骑着马挥着枪,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皮影
戏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中国人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中国各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汇合的产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皮影戏是中国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
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
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
它是用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
皮影制作考究,工艺精湛,表演起来生趣盎然,活灵活现。
元代时,皮影戏曾传到各个国家,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外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
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
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
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块1平方米大小的白纱布做成的。
白纱布经过鱼油打磨后,变得挺括透亮。
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动,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
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场地限制,演员也不需正规训练,所以深受人民的喜爱。
在皮影戏盛行的地区,人们会亲切地称它为“一担挑”艺术。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驴皮影。
发源于中国陕西,极盛于清代的河北。
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
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艺术手段,对电影的发明和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先导作用。
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华县(古华州),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皮影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的形式,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
中国的皮影在宋代(960-1127))已极为盛行,每逢节日,影戏台数甚多。
到明代,北京一地的皮影班社竟达四五十家。
公元十三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作为一种娱乐,后来还随军把皮影带到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国。
之后,皮影便在东南亚各国流传。
中国的皮影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传到欧洲。
据记载,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中国皮影戏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
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
中国的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皮影艺术的造型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影人造型,融有古代壁画、佛像、戏曲脸谱、戏曲服装、民俗与剪纸等民间艺术的元素。
制作工艺与造型样式都别具一格,期戏剧化的造型程式与雕刻手法,对于中国的传统艺术的贡献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自然流露出纯真质朴之美,还具备存在于劳动人民身上的那种善良、勤恳、隐忍、坚韧、乐观和智慧的品格。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在公众传播领域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上的共识,营造保护费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强有力的宣传,使全体民众自然且广泛地了解、认识和感受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进而接受和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