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最新教案-7、3功和能 精品

合集下载

功的物理教案5篇

功的物理教案5篇

功的物理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选取教材《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功和能”部分,具体包括:2.1节“功的概念及其计算”,2.2节“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以及2.3节“动能和势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的定义,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了解功率的概念,能够计算简单物理过程中的功率。

3. 引导学生认识动能和势能,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功率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含义及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用小车、斜面、弹簧测力计、计时器、演示用滑轮组等。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小车在斜面上下滑动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力是如何使物体发生位移的”。

2. 教学新课:(1)讲解功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功的定义。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介绍功率的概念,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

(4)讲解动能和势能的含义,引导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3. 随堂练习:(1)计算给定物理过程中的功。

(2)计算给定物理过程中的功率。

(3)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实例。

六、板书设计1. 功的概念、计算公式。

2. 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

3. 动能和势能的含义、转化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物体在恒力作用下的功。

(2)计算物体在变力作用下的功。

(3)根据给定条件,计算功率。

(4)分析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2. 答案:(1)W = F × s(2)W = ∫F × ds(3)P = W / t(4)动能转化为势能,势能转化为动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探讨实际生活中的功和功率实例。

(2)研究动能和势能的守恒定律。

(3)了解现代科技中与功、功率相关的研究成果。

2024年高一物理教案《功》(通用8篇

2024年高一物理教案《功》(通用8篇

2024年高一物理教案《功》(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功与能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功的定义,能够准确运用功的计算公式;2. 了解功与能的关系,理解能量守恒定律;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特别是力与位移方向不一致时的情况。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以及功与能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小车等);2. 学具:物理课本、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情景(如抬物体),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功的定义,给出计算公式;(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3)分析功与能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3.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典型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测量弹簧测力计的弹力,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功的概念。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功与能的关系;3. 重点、难点知识标注;4.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物体在恒力作用下沿直线运动的功;(2)分析一个物体在重力、弹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功;(3)简述功与能的关系。

2. 答案:课后附上详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拓展性题目,如变力做功、曲线运动中的功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特别是力与位移方向不一致时的情况;2. 功与能的关系的理解;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中的拓展延伸题目。

一、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1. 当力与位移方向垂直时,力所做的功为零。

这是因为功的计算公式为W=Fscosθ,当θ=90°时,cosθ=0,因此,功为零。

高一物理最新教案-73功和能动能 精品

高一物理最新教案-73功和能动能 精品

第三节功和能动能[教学目标]本节是过度性的一节,目的在于阐述本章的基本线索,使学生知道如何定量的研究机械能,为后面两节定量地讲述动能和重力势能作好准备。

[教学难点]功和能的概念都比较抽象,特别是有关能量的概念。

[新课教学]功和能的关系揭露了功的本质,可使学生对功的概念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但是由于这一规律非常抽象,所以学生接爱起来比较困难,因此要通过一些简单形象的实例引导学生明了做功的过程就是能的转化过程。

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动能的表达式就顺理成章了。

为了巩固学生对功和能关系的认识,在此基础可再初步研究各种做功的物理情景下,物体动能的变化。

这就为以后深入研究功能关系的转化,打下良好基础。

1.功和能:⑴能的最基本性质:在初中我们就已经研究了多种不同形式的能,也研究了各种能量的转化。

如水流的机械能,带动水轮机发电,这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能电后,把电能转变成机械能;大力发电是把热能转化成电能,电热取暖则又是把电能转化成热能;……(你能再举些其它能的转化吗?)这些现象都告诉了我们各种不同形式的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而且在转化过程中,能的总量是守恒的。

这就是能的最基本性质。

⑵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功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水利发电是通过水流对水轮机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火力发电是通过蒸汽膨胀推动蒸汽轮机做功,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汽车刹车是磨擦阻力做功,使汽车动能减小的;……(你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

而这些能量的转化的多少,都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确定。

因此功是物体能量转化的量度。

2.动能:⑴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必须受有外务的作用,那么这个外力做了多少功,就表示了有多少其它形式能量转化为物体的动能了。

我们利用这个办法可求出物体的动能。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静止物体,在水平恒力作用下开始运动,经过一段位移S,达到速度为 。

在此过程中:SF W E E S F W k k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物体动能外力做功 a S asma F 22;22υυ=∴==而 22212υυm a ma E k =⨯=则. 即物体的动能等于它的质量跟它的速度平方的乘积的一半。

高中物理《功》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高中物理《功》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高中物理《功》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概念,能够描述其物理意义。

2. 使学生学会计算各种情况下功,特别是力和位移夹角对功影响。

3.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力和位移夹角对功影响,以及变力做功计算。

教学重点:功定义,功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模型(展示力作用点和方向)。

2.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滑块在斜面上滑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力和位移对物体运动影响,从而引出功概念。

2. 例题讲解:a) 讲解恒力做功计算方法。

b) 通过模型展示,讲解力和位移夹角对功影响。

c) 分析变力做功求解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功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功定义及物理意义。

2. 功计算公式。

3. 力和位移夹角对功影响。

4. 变力做功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恒力作用下功。

b) 计算一个物体在斜面上受到力作用,力和位移夹角为30°时功。

c) 已知一个物体在变力作用下移动一段距离,求该变力做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情况,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讲解和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解现代科技中与功相关研究和应用,如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等,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设计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

是实践情景引入部分,这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关键步骤。

是例题讲解,特别是力和位移夹角对功影响以及变力做功计算,这些都是本节课难点,需要我详细解释和示范。

是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这关系到学生对知识巩固和拓展。

实践情景引入是我需要精心设计部分。

我将通过一个生动物理实验,比如使用小车和斜面,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力如何作用于物体,以及物体如何沿着斜面移动。

【精品】高一物理第七章机械能三功和能备课资料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精品】高一物理第七章机械能三功和能备课资料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备课资料一、功能关系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转化过程,做功的数值就是能的转化数量.这是功能关系的普遍意义;不同形式的能的转化又与不同形式的功相联系,这是贯穿整个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思想.1.能量的概念粗浅地说: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因此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本领.2.功和能的区别和联系功和能具有相同的单位,但它们却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其区别是:功是过程量,功与一段位移相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反映了物体的一种状态,所以能量是状态量.我们可以说某时刻物体具有多少能量,但不能说某时刻具有多少功,而只能说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过程内,某一段位移上)物体做了多少功.功和能的联系:做功的过程总是伴随着能量的转变,且做了多少功,能量就改变多少.3.功和能之间的关系举例:例如:人用手将球抛出.在抛球的过程中,球获得了动能,同时人的化学能减小,而且球增加的动能和人减少的化学能在数值上是相等的.(1)对皮球来说,人对球做的是正功|ΔE|,其能量增加|ΔE|.(2)对人来讲,人做的是负功|ΔE|,所以其能量减少|ΔE|.(3)对于相互作用的人和球来讲,其总能量是守恒的.二、力学领域中功能关系的主要形式1.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W合=ΔE k2.重力的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 G=-ΔE p弹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增量的负值.W弹=-ΔE p此外,增量统一定义为末量减去初量.此外,分子力的功和分子势能、电场力和电势能的关系在形式上也和上面相同.3.除系统内的重力和弹力以外,其他力做的总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量.W F = E末-E初4.由于滑动摩擦而产生的热量等于滑动摩擦力乘以相对路程.静摩擦力即使对物体做功,由于相对位移为零,而没有内能产生.5.对绳子突然绷紧,物体间非弹性碰撞等除题目特别说明,必定有机械能损失.三、能的转化和守恒1.内容: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的能转化为另一形式的能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2.应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步骤:(1)分清共有几种能量.(2)明确什么能量增加,什么能量减少.(3)减少的总量一定等于增加的总量.据此列出等式:ΔE减=ΔE增四、高考题存盘(2001年上海理综)随着人类能量消耗的迅速增加,如何有效地提高能量利用率是人类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如图是上海“明珠线”某轻轨车站的设计方案,与站台连接的轨道有一个小的坡度,请你从提高能量利用率的角度,分析这种设计的优点.答:列车进站时,利用上坡使部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减少因刹车而损耗的机械能,列车出站时利用下坡把储存的重力势能又转化为动能,起到节能作用.。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有些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有些

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有些教案高中物理“功和能”教案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功和能的概念,使学生了解物理学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原理。

1.1.2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1.3 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点讲解2.1 功的定义与计算2.1.1 功的概念: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是力和物体位移的乘积。

2.1.2 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F为力,s为位移,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2.1.3 功的单位:焦耳(J),1J = 1N·m。

2.2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2.2.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K = 1/2mv²,其中m为质量,v为速度。

2.2.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2.3 能量守恒定律:在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教学内容3.1 功的概念和计算3.1.1 讲解功的定义,通过实例演示功的计算过程。

3.1.2 让学生通过实验或练习题,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功。

3.1.3 引导学生理解功的单位,并进行单位换算练习。

3.2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3.2.1 讲解动能、势能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3.2.2 让学生通过实验或练习题,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3.2.3 引导学生运用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4.1 知识与技能目标4.1.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4.1.2 理解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原理,能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

4.1.3 学会运用动能、势能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4.2 过程与方法目标4.2.1 通过实验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分析能力。

4.2.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高中物理能量和功教案

高中物理能量和功教案

高中物理能量和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能量和功的概念及关系
2. 掌握能量和功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能量和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能量的概念和分类
2. 功的概念和分类
3. 能量和功的关系
4. 能量和功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量和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能量和功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简明扼要地介绍能量和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示例分析,通过实例演示能量和功的计算过程
3.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加深对能量和功的理解
4. 讨论交流,通过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能量和功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入能量和功的概念
2. 讲解:介绍能量和功的概念、分类及关系
3. 分析:通过示例分析能量和功的计算方法
4. 实验: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能量和功的关系
5.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对能量和功的理解
6. 总结:归纳能量和功的关系,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教学评估
1. 口头提问:通过提问考察学生对能量和功的理解
2. 练习测试:设计一些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能量和功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报告: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能量和功的概念及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能量和功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高一物理教案《功》(精选

高一物理教案《功》(精选

高一物理教案《功》(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第五章《功》。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功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功的性质。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功的单位;3. 功的正负;4. 各种力学量与功的关系;5. 功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功的计算及各种力学量与功的关系;2. 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学中的功;2. 新课讲解:介绍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功的性质,通过示例讲解各种力学量与功的关系;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4. 练习巩固:出示随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讲解;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功的单位;3. 功的正负;4. 各种力学量与功的关系;5. 功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a. 一个人用10N的力提起了1kg的水,高度为2m;b. 一个人用6N的力推了一辆自行车,行驶了10m。

2. 答案:a. 功= F × s = 10N × 2m = 20J;b. 功= F × s = 6N × 10m = 60J。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功的概念,通过课堂讲解、互动、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功的计算方法及各种力学量与功的关系;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机械设备、运动训练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第五章《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 功和能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能量的定义,知道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能量.
2.知道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是因为物体具有能量.
3.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理解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知道转化中总能量守恒.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功和能的关系.2.知道能量的转化用做功来量度.
三、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问题中如何得到能量的具体转化情况,并用做功来定量地反映这种转化.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举例法
五、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初中我们学过能量守恒定律,同学们回忆一下该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初中我们已初步学会功和能的有关知识,对功和能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并能定性地分析某些物理现象,本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能的基本知识以及功和能的关系.
新课教学
(一)能的概念
1.用多媒体展示下列物理情景,并把四幅图对比在同一画面上
①流动的河水冲走小石块.②飞行的子弹穿过木板.
③自由下落的重物在地上砸了一个坑.④压缩的弹簧把物体弹出去.
2.分析概括图片中流动的河水、飞行的子弹、下落的重物、压缩的弹簧都各自对物体做了功.
3.总结: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这个物体具有能.(板书)
4.同学们结合生活,举些物体具有能量的例子.
张紧的弓能够做功,所以它具有能.电动机通电后能够做功,它具有能.
打夯机能做功,它具有能.流动的空气能做功,它具有能.
5.结合学生所举的例子总结: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例如:有形变的弹簧
具有弹性势能,流动的空气具有动能等.
6.①演示:把弹簧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挂一物体,用力向下拉物体,使弹簧伸长后释放,物体将向上运动.
②分析:拉下物体,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
松手释放后,弹簧缩短,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具有了动能,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即把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③总结: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在转化过程中守恒.
7.展示几种现象,让学生分析能量的转化情况.
①水冲击水轮发电机发电.机械能→电能
②太阳出来,照耀森林.太阳能→生物能
③傍晚,电灯亮了.电能→光能(内能)
过渡引言:上边我们分析了几个能量转化过程,并且在能量转化过程中与之紧密相关的是做功.那么:功和能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二)功和能的关系
1.展示下边几个过程
①人拉重物在光滑水平面上由静止而运动.
②在水力发电厂中,水流冲击水轮机,带动水轮机转动.
③火车在铁路上前进.
2.师生共同分析
①中人对重物做功的过程中,人的生物能转化为物体的动能.
在水力发电厂中,水流对水流机冲击,带动水轮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转动而做功,水流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火车前进而做功,把油和煤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又把内能转化为火车的机械能.
在上述过程中,发生了能量转化,且都伴随着做功过程并板书,做功使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生转化. 过渡:那么在能量转化中,能量的转化和所做的功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举例说明
①举重运动员把重物举起来,对重物做了功,重物的重力势能增加,同时,运动员消耗了体内的化学能,且运动员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②被压缩的弹簧放开时把一个小球弹出去小球的动能增加,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且弹簧对小球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归纳得到: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板书: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过渡:通过上述分析:功和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4.老师概括功和能的不同
①功是和物体的运动过程有关的物理量,是一个过程量.能是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的物理量,是一个状态量.
②做功可以使物体具有的能量发生变化,而且物体能量变化的大小是用做功的多少来量度的.但功和能不能相互转化.
三、巩固练习
1.关于功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功就是能,功可以转化为能
B .做功越大,物体的能越大
C .能量转化中,做的功越多,能量转化越多
D .功是物体能量的量度
2.运动员将质量为150 kg 的杠铃举高2米:
①运动员做了多少功?
②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杠铃的重力势能?
3.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形木块,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长为2a ,宽为a ,若要把它从图中所在的位置直立起来,外力至少要做多少功?
4.挂在竖直墙壁上的长1.80 m的画,画面质量为100 g,下面画轴质量为200 g,令将它沿墙缓慢卷起,g取10m/s 2,需做_____J 的功.
参考答案:
[1.C 2.①3×103 J ,②3×103 J 3.mga 2
)15( 2.45 ]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并且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注意运用功和能的观点、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