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宁化客家话与梅县客家话日常词汇特点比较
宁化话——精选推荐

宁化话来看看我们宁化县的⽅⾔。
和客家话差不多的:1."微爷":适⽤于当对⽅做了了不起的事时.2." 啥叼":别⼈惹⽑你时,对他说⼀句"你啥叼",那是相当过瘾~3."哇呀":对⼈家做的事或说的话,表⽰不耐烦4."…切⾐":对别⼈提出的要求表⽰不赞同,例如:你刚吃饱,某⼈要你⼀起去买吃的,你不去,你可以对他说:"马切⾐(马是宁化话买的意思,⾐是你的意思)." 5."啊挡⾐LIONG(第三声)⼋种挡倒⾐来!"——说的时候要有⽓势.意思是"我摔你两巴掌摔死你".6."很葛"、"很葛⽓"、"葛叔":形容⼀个⼈很傻⽓.⽐如说:"XX很葛"."xx是葛叔".7."霞插⾥":别⼈说的话,你不信时,你可以说~~~8."⾐冲⾐呀边琴狗些来孩抹?"——译"你昨天晚上和狗睡了是吗?"当别⼈打⿇将或是打牌运⽓特别好时,不妨说⼀句.9."⾐斯好跌古恶!"——"你是很丢脸啊!"10."⽺来⾐逮XIONG(第三声)篇"——"看了你都想吐!"⼈家做了让你不顺眼的事,你可以对他说.11."西虾":形容⼀个⼈很不正经.⽐如,XX就很"西虾".12."⾼栽"——⽤于当⼀个⼈得意忘形的时候.XXX打⿇将时抓了⼀个宝,很是⾼栽,⼤家对他说"你⾼栽什么,纯属⼩⼈得志!"13."⾐好牢"——"你很牢".牢⽤来性让⼀个⼈很贪吃或是很爱贪⼩便宜.如"XX很牢." 奶嘴很牢" XXX很牢"14."果来⾔斯⼀拨写哈"——"过了年是要⼀百岁哈".这句话通常是长辈(⽼⼈家)过年时对晚辈说的.但貌似很天朝⽥亩,怎么可能过了个年就会⼀百岁呢?但它饱含了他们对我们的嘱咐,也就⽆可厚⾮了.⼏⼗年以后,说不定你也会对晚辈说~ 15."抛搭搭"."抛神".——形容⼀个⼈很健谈.很能侃.。
客家方言词汇特点研究

客家方言词汇特点研究摘要:客家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使用方言的人口约占汉族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客家方言是汉族语言的一个分支。
了解客家方言有助于了解古今汉语的历史面貌和演变过程,也可以使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现代汉语的构成及其特点,这对于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史、文化史的研究起着一定的作用。
本文将从词汇方面论述客家方言的特点,主要包括古词语的运用、方言词语的创新、词汇意义的差异、语法意义的差异、构词的差异这五个方面。
关键词:客家方言、词汇、语法、差异、构词、单音节词“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代贺知章的这首著名的七绝,描写自己少年离家,暮年还乡,物是人非,只有乡音依然如故。
乡音就是方言。
方言是全民族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
方言是某个社会内某一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有它自己的特点。
但是方言不是指个别不同于共同语言或其它方言的读音和词语,而是指包括和共同语言相同点在内的、由词汇和语法组成的整个系统。
它在方言区内具有民族性,是这个地区内人们交际思维的工具。
汉语是汉藏语系中是了重要的语言,它包括:官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粤语七大方言。
在汉语七大方言中,客家话最独特的一点,是联结了大陆各省,乃至全球各华人地区的客家人的民系认同。
客家人,无论在大陆的广东、四川,还是在台湾、马来西亚、印度,只要会说客家话,坚持客家人不忘祖宗言的特性,就会互相视为老乡、自家人。
而不会说客家话,没有客家认同的人,即使有客家血统,一般也被视为客家后裔,而非客家人。
客家先民是中原的华夏民族,在近千年的五次大迁徙中,最终形成汉族(华夏族)的一个新民系。
他们的先祖多是因中原战乱等原因而从中原(河南,安徽,山东)南迁赣南,闽西,粤北地而形成的一个汉族新民系。
后又因战乱和人口膨胀等原因一部份又从这三地继续迁往全国其他省份以及东南亚,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
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
梅州客家话常用日常用语全新整理

梅州客家话常用日常用语全新整理梅州客家话是广东省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方言。
它在当地人口中广泛流传,是梅州地区的主要语言。
作为梅州客家话的写手,我将为您提供一篇深入探讨梅州客家话常用日常用语的文章。
梅州客家话是梅州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它不仅在平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也在相关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掌握梅州客家话的日常用语是与当地人交流和融入梅州社会的重要一步。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整理梅州客家话中常见的日常用语,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种方言。
首先,我们将从基础的问候语和寒暄开始。
在梅州客家话中,常用的问候语包括:“午安”(早上好)、“拜拜”(再见)、“辛苦啊”(你辛苦了)等。
这些简单而实用的用语可用于日常交流和打招呼。
随后,我们将探讨一些关于家庭和亲情的用语。
在梅州客家话中,我们常用“屋企”来表示家庭,常用“爸爸”、“妈妈”、“姐姐”、“哥哥”等词汇来表示家庭成员。
例如,“阿爸”表示爸爸,“姐妹”表示姐姐。
这些词汇不仅可以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也可以用于朋友之间的亲昵称呼。
除了家庭和亲情,我们还将介绍一些关于工作和学习的用语。
在梅州客家话中,我们常用“工作”、“学习”、“努力”等词汇来表示工作和学习的状态和动作。
例如,“做工”表示工作,“读书”表示学习,“加油”表示努力。
这些词汇可以帮助您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情况。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一些关于日常生活和购物的用语。
在梅州客家话中,常用词汇如“吃饭”、“喝水”、“逛街”等可以用于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活动。
例如,“食饭”表示吃饭,“买东西”表示购物,“售货员”表示店员。
这些词汇可以帮助您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除了以上方面,我们还将涉及其他主题,如健康、交通、娱乐等,以建立更全面的梅州客家话词汇。
例如,“健康”可以用“康健”来表示,“交通工具”可以用“车仔”来表示,“看电视”可以用“睇球”来表示。
通过学习这些词汇,您可以更好地融入梅州社会,与当地人进行更加畅快的交流。
梅州,兴宁,五华,各地客家人的特点,蛮有意思的!

梅州,兴宁,五华,各地客家人的特点,蛮有意思的!【梅县人】生性温文尔雅,天下一家亲。
讲求穿戴摆布,崇文重教,高瞻,人才布局天涯海角。
爱面子思想严重,浮夸风,做表面工作影响了大局。
不吃苦耐劳,总想求清闲又要高工资待遇!求神拜佛此地盛行。
【五华人】生性硬直无邪,勤俭务实,俗称硬打硬,动不动就用武力解决。
重男轻女思想严重,能可自己饿死也要生二个男孩以上。
不怕苦不怕脏,爆石头,打石匠。
收废品,擦皮鞋,补漏补丁布满全国。
【兴宁人】生性好胜好事好斗,有排外思想,小农经济严重,一切以我为中心的利益极端行为,与其合作大部分吃亏。
由于能吃苦,善于经营,生意越做越红火,是生意场上的高手!生意人布局大江南北!【丰顺人】生性讲义气讲阔气不怕死,敬他一尺,回敬十丈的报恩主流。
讲究调亨,是客家小炒的发源地。
讲究工艺,讲求信誉。
以建筑装修类发达而驰名全国。
由于封建迷信严重,过于祈求于神明而贫穷至今!【大埔人】生性爱美爱风流,跟朝流。
谈恋爱一般是女追男的。
身处山城,可不爱耕田。
他们爱读书好休闲,琴棋书画麻将朴克此地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里的人喜欢走出大山打工,但由于缺乏拼搏精神和勤奋上进心,满足于现状,很少事业成功人士!【蕉岭人】生性大方诚恳。
讲求工作效率,以工带农,大办工业,进入农工商天地。
喜欢创造财富,置业。
到处别墅云立。
是唯一能与梅城人打成一片的县!由于不注重培养人才,后劲缺乏!【平远人】生性平易近人,热情好客,极容易满足的人,注重本地特产,以真诚的态度打造本地农产品而著称。
人杰地灵,是出人才的地方。
由于没有胸怀大志,产品及人才没有很好地发挥!【梅城人】是整个客家地区的文化政治中心,集各县人的智慧,取长补短,代表客家人的人文思想。
可他们不够吃苦耐劳,贪图享受,偏重清闲,不团结起内扛,没有高度的合力拼搏和共同奋斗精神。
梅城人最喜欢梅县大埔平远人相处生活。
最喜欢与蕉岭五华丰顺合作做生意。
喜欢到兴宁观光作客!七路精英汇聚梅州,人性特点各有千秋!。
梅州客家方言词汇内部异同概说

梅州客家方言词汇内部异同概说
温昌衍
【期刊名称】《嘉应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26)002
【摘要】梅州六县一市一区客家方言词汇大同小异,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语非常多.就分区来说,梅县、平远、蕉岭属于一片,而兴宁、五华、大埔、丰顺属于另外一片,所以有些词它们有不同说法.大埔、丰顺在历史上曾经同属潮州府而不属嘉应州,因而有的词语两地相同而与梅县、蕉岭、平远、兴宁、五华不同.特别是丰顺,由于地处闽客方言交界地,其方言词有的与潮州话相同而与客家话不同.
【总页数】7页(P21-27)
【作者】温昌衍
【作者单位】嘉应学院,中文系,广东,梅州,514015;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杭州,3100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6
【相关文献】
1.勾勒客家文化全景图的一次成功尝试——评吴永章教授新著《客家传统文化概说》[J], 詹全友;孙秋云
2.两岸客家话词汇异同概说——以梅州客家话与台湾梅州腔客家话为例 [J], 温昌
衍
3.从广西陆川客家方言词汇看客家文化 [J], 徐雨娴
4.梅州传统客家建筑文化的现代演绎
——以梅州市林风眠小学设计为例 [J], 刘锐;张子聪
5.客家山歌对比的研究调查与传承——以广西客家山歌与广东梅州客家山歌为例[J], 翁兆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梅州七县一区的客家话,哪个最好听?

梅州七县一区的客家话,哪个最好听?一方水土一方人。
梅州人有个说法:冇梅县人写唔成,冇兴宁人讲唔成,冇五华人打唔成……这也可以说明梅州各县客家人的特点,下面从几则小故事看看梅州七县一区的客家话口音:打死都“五华”民国初年,有个五华阿哥来州府——梅城,因犯了点事,被州官刑拘问审,州官问,“嫌犯艾欸人”?嫌犯回答,“五华”。
因五华音话的“五华”在梅城人听来很象是'唔话’,州官怒,想,竟敢唔理州官,还敢讲唔话,“好,唔话就打到渠话,打!”一声令下,一班衙役打得五华阿哥皮开肉绽。
五华阿哥大呼冤枉:“话哩五华就五华”!州官更怒,“死硬颈,看蛮人正各硬,唔话,再打!”,“打死都五华”州官无法,怕打死其上下都唔好交代,摇头叹说,“唔话阿哥真系硬打硬,打死都唔话”从此,五华哥欸硬打硬的说法就传开了。
五华人也自豪,自我称说“五华哥哩硬打硬,话哩五华就五华,打死都唔话”。
兴宁拐的由来兴宁人一向自命精明,商业意识浓厚。
有梅县人唔服,就上兴宁去。
他走到一祖卖青蛙介摊子前,挑挑拣拣,装出爱买砍价介样子,就学着兴宁口音话:“汝介拐里冇肚脐,便宜滴”。
兴宁人回话:“蛮人话涯介拐里冇肚脐”?!梅县人:“看下,只只拐里都冇肚脐”兴宁人:“当然有啊,兴宁拐里只只都有肚脐”梅县人大笑:“拐欸有肚脐么”兴宁人始知上当,但也自嘲:“都话涯兴宁人调皮,梅县人正是调皮入骨哦”。
从此,“兴宁人调皮,梅县人调骨,兴宁拐里冇肚脐”的笑话就传开欸。
平远人的“假之、也之”平远人最文绉绉,讲话总是“之乎者也”不离口,“那里”说成是“假之”、“介之”,“这里”说成是“也之”,为此也闹过笑话:话说旧时有个平远的体育老师调来州城,上第一课时还是习惯用平远话讲话,只听他对着一群学生喊话:“男生假之---排,女生也之---排……”(男生那里排,女生这里排),州城的学生听去满脸羞红,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后来通过解释,平远先生才明白了州城学生为何会满脸羞红的原因,从此以后,凡有关排队、排号等的说法,就避开了“假之、也之”的土话。
兴宁俗语与梅县俗语分类比较2

3、“/”为两可符号,表示左右两项并用。
4、本文的释义尽量用字面对译,但有时无法对译时,也可能采用直译。
5、对于一些本字未明的兴宁方言常用俗字的运用有两条原则:(1)约定俗成取大家比较熟悉的俗字字形。
(2)采用同音字的下加“”表示。
第二章兴宁俗语与梅县俗语分类比较2.1、本文共摘取兴宁客家山歌剧中出现的俗语422个,主要可以分成下面三类,分别与梅县俗语相比较,有下面几种情况:2.1.1咒骂人的话。
这在兴宁俗语中很有特色,所以归为一类。
这类俗语凸现了兴宁人民心直口快的性格特色。
(1)俗语字相同,表达意思完全一致。
俗语兴宁释义梅县释义1.、打靶鬼被人当成靶打死。
骂人、诅咒人的话被人当成靶打死。
骂人、诅咒人的话2、发瘟死得瘟疫而死。
骂人、诅咒人的话得瘟疫而死。
骂人、诅咒人的话3、死发胀骂人、诅咒人的话,无实际意义。
骂人、诅咒人的话,无实际意义。
4、食死人形容一个人除了吃什么都不会。
形容一个人除了吃什么都不会。
5、□[sa53]牙狗骂人的话,一般指骂龅牙的人。
骂人的话,一般指骂龅牙的人。
6、发皱聋指骂一个人听不进别人的话。
指骂一个人听不进别人的话。
7、拦路狗指骂给人造成障碍的令人讨厌的人。
指骂给人造成障碍的令人讨厌的人。
8、死泥蛇指骂人笨、不灵活,像一条死掉的泥蛇。
(“泥”在客家话中就是笨的意思。
)指骂人笨、不灵活,像一条死掉的泥蛇。
(“泥”在客家话中就是笨的意思。
)9、扒灰狗指骂与儿媳妇乱伦的人。
指骂与儿媳妇乱伦的人。
10、摝屎棍搅屎的棍子。
指骂喜欢捣乱的人。
搅屎的棍子。
指骂喜欢捣乱的人。
11、四六货指骂说话做事不灵光的人。
指骂说话做事不灵光的人。
12、懒尸嫲对一个懒惰的女人的称呼。
对一个懒惰的女人的称呼。
13、死块底骂人的话骂人的话14、烂铜锣指骂不顾场合、说话很大声的人。
指骂不顾场合、说话很大声的人。
(梅县较少用这种说法,比较常用“烂碓”这个词。
)15、短命鬼诅咒人的话。
诅咒人的话。
(因为过于狠毒,所以并不常用。
可我长大了梅州客家话怎讲

可我长大了梅州客家话怎讲摘要:1.梅州客家话的起源与发展背景2.梅州客家话的特点及方言词汇3.学习梅州客家话的方法与实用场景4.推广梅州客家话的意义与价值正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可能会对家乡的方言产生更多的兴趣。
梅州客家话,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方言,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学习。
本文将从梅州客家话的起源、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实用场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运用这一方言。
一、梅州客家话的起源与发展背景梅州客家话源于中国古代的中原雅音,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徙,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梅州客家话。
在梅州地区,客家话不仅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还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梅州客家话的特点及方言词汇梅州客家话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发音、词汇和语法都与其他方言有所不同。
例如,梅州客家话中的“子”字,可以用来表示小、少、年轻等含义。
此外,梅州客家话中还有很多独具特色的词汇,如“跋葛”(意为麻烦)、“啰嗦”(意为唠叨)等。
三、学习梅州客家话的方法与实用场景学习梅州客家话,首先要掌握基本的发音规则,多听、多说、多练习。
此外,可以通过阅读方言文学作品、观看方言影视作品、参加方言培训课程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梅州客家话水平。
在实际生活中,与梅州地区的亲友交流、参加当地的客家文化活动等,都是练习梅州客家话的好机会。
四、推广梅州客家话的意义与价值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梅州客家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间智慧。
推广梅州客家话,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
同时,掌握梅州客家话也有助于人际交往,拓宽人际沟通渠道,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总之,学习梅州客家话不仅是一种兴趣,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对梅州客家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 年第 6 期
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No.6,2012
三明宁化客家话与梅县客家话日常词汇特点比较
魏宇文
( 嘉应学院 , 广东 梅州 514015 ) 摘 要 : 闽粤赣是形成客家民系的重要地域之一 , 福建三明市宁化县则是客家人的重要祖地之一 。 梅州客家人大多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 、宁 化 话 与梅 县话 构 词 方 式 的 灵活 性
宁化话与梅县话的日常词语在构词方式上有共同的 特点 :灵活性 。 但是表现方式有所不同 。 宁化话的附加式的前缀和后缀的位置和用法都非常 灵活 。 宁化话的后缀 “ 仔 ”, 可以指人 , 也可以指物 。 如指 人 : 婶仔 ( 婶母 ), 老头仔 ( 老头儿 ); 指人的躯体部位 : 乌珠 仔 ( 眼珠 ), 胡 仔 ( 须 仔 ); 指 植 物 : 蒲 仔 ( 葫 芦 ), 莲 仔 花 ( 荷 花 ); 指 家 禽 动 物 : 虾 公 仔 ( 虾 ), 细 鸡 仔 ( 小 鸡 儿 ), 猪 腰 仔 (猪肾 ),田墈蛇仔 (四角蛇 ); 指用具 :罂仔 (瓶子 )等 。 “仔 ”的 位 置 也 很 灵 活 ,可 以 嵌 在 中 间 ,可 以 在 词 尾 。
如 “ 仔 ” 在 中 间 的 : 鸟 仔 窝 ( 鸟 窝 ), 莲 仔 根 ( 莲 藕 );“ 仔 ” 在 词尾的 :勺仔 (勺子 ),蛤蟆 t‘eη 仔 (蝌蚪 )。 梅县话的 “ 子 ”, 则附着在名词后面 , 很少镶嵌在词语 中间的 。 “ 子 ” 表示细小 、 可爱的感情色彩 ,读法也很灵活 。 “ 子 ” 的常用读法有 : 细鸡 ie ( 小鸡 ), 细狗 ie ( 小狗 ), 细人 ne (小孩子 ),猪腰 ve 。 梅县话的 “ 阿 ”, 一般在亲属称谓前 , 如 : 阿公 ( 祖父 ), 阿爸 ( 父亲 ), 阿叔 ( 叔叔 ), 阿舅 ( 舅舅 ), 阿嫂 ( 嫂子 ), 阿姨 ( 姨 妈 ); 而 宁 化 话 上 述 亲 属 称 谓 前 则 不 加 “ 阿 ”: 公 公 , 爹 爹 ,叔叔 ,舅舅 ,大嫂 ,姨哩 。 宁化话和梅县话表示家禽动物雌雄的词语一般均用 “ 牯 ” 和 “ 嫲 ”, 如 : 鸡 嫲 ( 母 鸡 ), 猪 牯 ( 公 猪 ), 牛 牯 ( 公 牛 )。 但是 梅 县 话 的 “ 嫲 ” 很 特 殊 , 可 用 在 没 有 生 命 力 的 事 物 名 称 上 , 如 : 勺 嫲 ( 勺 子 ), 索 嫲 ( 绳 子 ), 刀 嫲 ( 刀 ), 笠 嫲 ( 斗 笠 ), 姜嫲 ( 生姜 ); 而宁化话没有这种用法 , 上述词语则称 为 :勺仔 ,索仔 ,刀仔 ,笠帽 ,姜 。
收稿日期 :2012 -09-19 作者简介 : 魏宇文 (1962- ), 女 , 嘉应学院教授 , 博士 。 研究方向 : 文字训诂 , 客家方言 。
① 郭启熹 :《 福建省客家话的分布与特点 》,《 龙岩学院学报 》,2008 年第 1 期 , 第 97 页 。 ②
宁化县地处福建省西部 ,武夷山东麓 ,东邻明溪 、 清流 县 ,南接长汀县 ,西毗江西省的石城 、 广昌县 , 北界建宁县 , 古称黄连峒 , 唐乾封二年 (667 ) 设镇 , 开元十三年 (725) 升 黄 连 县 , 天 宝 元 年 (742) 取 “ 宁 靖 归 化 ” 之 意 更 名 为 宁 化 县 , 建县至今 1283 年 。 宁化是福建通往江西的一大要冲 。 根据郭启熹教授的统计, 宁化县使用客家话的人口为
二 、宁 化 话 与梅 县话 构 词 理 据 的 民 俗 性
宁化 话 与 梅 县 话 的 日 常 词 语 的 构 词 理 据 亦 有 相 同 之处 : 贴 近 生 活 , 具 有 丰 富 的 形 象 性 和 想 象 力 , 地 方 色 彩 浓厚 。 例 如 “ 闪 电 ” 一 词 , 宁 化 称 “ 火 索 ”, 像 一 条 细 长 的 绳 子 , 冒着火焰 , 非常形象直观 ; 梅县话则称为 “ 火蛇 ”, 像是 一条蜿蜒绵长的蛇 , 带着火焰 , 颇具动感 。 这两种叫法有 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一个语素 “ 火 ”, 指闪光的事物 , 很直
是从宁化搬迁出来的 。 宁化的客家话与梅州客家话 ( 梅县话为准 ) 有着很大的差异 。 本文选取了 137 个日常词汇 , 试将宁化 客家话与梅县客家话的词汇特点进行比较 , 揭示客家人原祖居地与迁徙 地 客 家 话 的 部 分 词 汇 变 化 规 律 , 从 而 探 求 两 地 客 家方言常用词语的构成方式和命名理据 。 关键词 : 三明 ; 梅县 ; 客家话 ; 词汇 ; 特点 中图分类号 :H 1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402X (2012 )06 - 0068 - 04
第6期
魏宇文 : 三明宁化客家话与梅县客家话日常词汇特点比较
· 69 ·
观 , 但是比喻的具象事物则不相同 , 一为 “ 索 ”, 一为 “ 蛇 ”。 这说明两地百姓的生产生活环境不同 , 认识客观世界的 思维也有一定的差异 ,因而具有民俗性 。 再 如 “ 年 糕 ” 一 词 , 宁 化 话 叫 “ 糕 粿 ”, 是 “ 米 粿 ” 的 统 称 ; 也 称 “ 年 糕 ” 或 者 “ 米 糕 ”, 强 调 原 材 料 是 米 面 做 的 食 品 。 《广韵 · 果韵 》:“ 粿 ,净米 。 ”①(P285)引申为米粉制作的食 品 。 “ 粿 ” 原本是南方地区一种岁时节日的祭品 ,用米粉或 者薯粉制作成形状各异 、 味道不同 、 烹制方式多样的饼粿 品 , 后来成为一种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味小 吃 。 广东潮汕 、 梅州丰顺县一带至今一直保留 “ 粿条 ”、“ 米 粿 ” 等美味小吃 。 而梅县话则把 “ 年糕 ” 称为 “ 甜粄 ”, 侧重 于 “甜 “的 口 感 味 觉 ,是 用 黄 糖 和 糯 米 粉 搅 拌 成 糊 块 状 蒸 熟而成的 。 “ 粄 ” 是梅州客家话中常用的饮食类词语 ,其原 材料和烹制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 《 广韵·缓韵 》:“ 粄 , 屑 米饼也 。 ”①(P266)即米粉制作而成的饼类食品 , 如 : 发粄 、 味 酵粄 、 酿粄 、 圆粄ne 等 。 还有笋粄 、 仙人粄等则是衍生的粄 类食品或小吃 。
34.84万人①,而宁化县政府网最新统计总人口为 35万人②。
梅 县 位 于 广 东 省 东 北 部 ,东 邻 大 埔 ,西 界 兴 宁 ,南 连 丰顺 , 北接蕉岭 , 东北与福建省上杭 、 永定毗连 , 西北与平 远接壤 , 中部环接梅州市梅江区 , 总面积 2755.36 平方公 里 ,全县总人口60 万人 。 梅县山川秀美 ,文化发达 ,历史悠 久 , 人才辈出 , 素有 “ 文化之乡 ”、“ 华侨之乡 ”、“ 足球之乡 ” 的称誉 ,是敬爱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元帅的故乡 。 梅 县是纯客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