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范文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范文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提高混凝土的质量,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可靠,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建筑混凝土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____)等相关国家标准。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混凝土的工程项目。

第三条术语和定义(一)混凝土:由水泥、石料、砂、水和外加剂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材料。

(二)配合比: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成分的质量比例。

(三)设计配合比:经过计算和试验确定的保证混凝土满足强度、耐久性、施工性能等要求的配合比。

(四)调整配合比:在设计配合比基础上,根据施工实际需要调整的配合比。

(五)生产配合比:指根据设计配合比或调整配合比确定的具体施工中所采用的配合比。

第四条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一)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经过设计单位审核。

(二)混凝土的配合比应能满足施工工艺和要求。

(三)混凝土的配合比应能够满足工程强度、耐久性等要求。

(四)混凝土的配合比应考虑原材料的种类、质量、产地等因素。

第二章配合比的确定第五条设计配合比的确定(一)设计配合比应由设计单位根据工程的要求,在施工前进行计算和试验确定。

(二)设计配合比的计算应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并经过设计单位的审核。

(三)设计配合比的试验应满足一定的试验要求,并记录试验结果。

(四)设计配合比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材料的性能、强度要求、耐久性要求、施工要求等因素。

第六条调整配合比的确定(一)在施工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配合比时,施工单位应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并经过设计单位的同意。

(二)调整配合比的确定应考虑被调整的因素和调整的原则,具体操作应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

(三)调整配合比的试验应满足一定的试验要求,并记录试验结果。

(四)调整配合比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材料的性能、强度要求、耐久性要求、施工要求等因素。

(五)调整配合比的记录应详细记录配合比调整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等信息。

第三章配合比的控制第七条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一)水泥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并确保检测合格。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5篇)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5篇)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1、砼配合比是根据原材料品质,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试验,调整等步骤选定,经审批后方可使用。

2、搅拌站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鉴定后,才能投入施工生产。

3、施工生产前,必须提出配合比申请,对工程名称,部位,强度等级,时间,地点,应准确的填写。

4、由现场负责人,领取配合比后,要建立台帐,搅拌机操作人员应根据配合比的各中原材料的重量输入,并认真复核准确计量,砼的坍落度有试验人员调整,满足设计要求时,则可连续生产。

5、根据原材料的含水率,试验人员对配合比进行调整,保证工程质量。

6、严格要求原材料的质量,外加剂必须按批量送检,严禁不合格品进入现场。

7、搅拌站拌和时,其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水泥矿物掺和料为±____%;外加剂为±____%;粗细骨料为±____%;拌和用水为±____%8、原材料向搅拌机投料顺序应为: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料,水,粗骨料,外加剂。

按规定时间进行搅拌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2)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和管理制度是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科学的控制和管理,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1. 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参数,进行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包括水灰比、水胶比、骨料的搭配及掺合料的使用等。

2. 材料管理:对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进行有效管理,包括水泥、骨料、粉煤灰、矿粉等材料的质量检验、存储条件的控制和跟踪记录等。

3. 生产过程控制: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通过严格控制各项参数,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得到准确执行。

包括水泥投料量、水分控制、骨料搅拌时间、搅拌强度等。

4. 质量检验:对生产的混凝土进行常规的质量检验,包括强度、收缩、抗渗性能等指标的检测。

同时,还应进行抽检和样品保存,以便进行后续的质量评定和追溯。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是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质量的稳定性,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控制规定。

本文将从配合比的制定、调整与管理的要点、配合比试验及结果分析、配合比的控制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内容。

一、配合比的制定混凝土配合比的制定是指根据工程要求,通过试验、计算和经验等方法,确定适宜的水泥用量、骨料用量、矿粉用量和掺合料用量的比例关系。

在实际操作中,制定配合比应考虑以下因素:1. 工程要求:根据结构的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等级及抗渗性要求等。

2. 施工条件:考虑施工工艺、施工期限、温度、湿度等因素,保证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

3. 材料品质:根据材料的特性和实际情况,确定水泥、骨料、矿粉、掺合料的选用和使用量。

4. 施工工艺:考虑混凝土的搅拌、浇筑、养护等工艺要求,制定配合比中材料用量的控制范围。

举例:例如,在某个混凝土工程中,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了C30的混凝土等级,要求达到抗渗等级为P20。

施工条件为夏季高温,需要考虑混凝土的抗裂性和防止过早脱模。

根据已有经验和试验结果,在水泥使用量、骨料配合比、矿粉掺量和掺合料使用比例上进行调整和优化。

最终得到了适合该工程施工的配合比。

二、配合比的调整与管理要点混凝土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和管理,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稳定。

以下是配合比调整与管理的要点:1. 配合比调整:在初次制定配合比之后,根据实际试验结果和工程施工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主要是针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强度发展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微调和优化,以适应工程实际需求。

2. 配合比管理:建立配合比调整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技术手段,确保配合比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包括材料的验收与管理、配合比试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配合比的修订与审查等。

3. 配合比调整记录与每次对配合比进行调整时,要及时记录原配合比和调整后的结果,并编写调整报告,留存备查。

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与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与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与控制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中的材料,其配合比的合理优化和严密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从混凝土的基本构成、配合比优化的目标、优化的方法、控制的重要性、实施的过程、参数的选择、技术的应用以及配合比的未来发展等八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混凝土的基本构成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粉状材料和掺合料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人工石材料。

水泥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骨料是混凝土的骨架,骨料与胶凝材料一同形成了混凝土的骨架结构。

二、配合比优化的目标混凝土的配合比优化的目标是在满足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等要求的基础上,尽量降低成本,提高材料的可用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增加施工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三、优化的方法配合比优化的方法包括实验室试验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式。

实验室试验可以通过调整水灰比、骨料粒径和掺合料种类等参数,来得到不同配合比下的混凝土性能数据。

理论计算则可以通过建立混凝土力学性能模型,预测不同配合比下的混凝土性能。

四、控制的重要性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可以避免混凝土过度干燥或过度湿润,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同时,控制骨料粒径和掺合料种类等参数,可以调整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能,提高施工的效率和稳定性。

五、实施的过程配合比的实施过程包括设计、试配、试验、评价和调整等步骤。

设计阶段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确定初步的配合比方案。

试配阶段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理论计算,得到不同配合比下的混凝土性能数据。

试验阶段对不同配合比下的混凝土进行性能测试,评价其满足工程要求的程度。

根据试验结果,调整配合比,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六、参数的选择在配合比优化中,水灰比、骨料粒径和掺合料种类等参数的选择至关重要。

水灰比的选择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而定,过高的水灰比会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过低的水灰比则会降低混凝土的流动性。

骨料粒径的选择应考虑混凝土的密实性和骨架的强度,掺合料种类的选择应根据混凝土的特殊要求来定。

混凝土混合料的标准配合比和质量控制方法

混凝土混合料的标准配合比和质量控制方法

混凝土混合料的标准配合比和质量控制方法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建筑材料,其性能和质量与混合料的配合比和质量控制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本文将从混凝土混合料的标准配合比和质量控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混凝土混合料的标准配合比1. 概述混凝土混合料的标准配合比是根据混凝土的使用要求,选取适宜的水泥、骨料、砂、水和掺合料等原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混合料。

其目的是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能等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2. 配合比的分类按照混合料中水泥用量的不同,混凝土混合料的标准配合比可以分为常规配合比和高性能配合比两种。

(1)常规配合比常规配合比是指混合料中水泥的用量在250kg/m³以下的配合比,适用于一般性建筑工程。

(2)高性能配合比高性能配合比是指混合料中水泥的用量在250kg/m³以上的配合比,适用于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隧道、水利水电等工程。

3. 配合比的确定混凝土混合料的标准配合比的确定需要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和原材料的性能进行综合考虑。

确定配合比的步骤如下:(1)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耐久性等级;(2)选用适宜的骨料、砂、水泥和掺合料;(3)根据选用的原材料性能,按照一定比例计算配合比;(4)进行试配,确定最终的配合比。

4. 配合比的要求混凝土混合料的标准配合比应满足以下要求:(1)符合工程设计要求;(2)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等指标符合规定;(3)原材料应选用质量稳定、性能良好的产品;(4)混合料的制备过程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三、混凝土混合料的质量控制方法1. 概述混凝土混合料的质量控制方法是指在混合料的制备过程中,通过对原材料和混合料进行检测和监控,保证混合料的质量符合要求的一系列措施。

2. 质量控制方法的内容混凝土混合料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内容:(1)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包括水泥、骨料、砂、水和掺合料等;(2)混合料的制备过程控制,包括搅拌时间、搅拌顺序、搅拌速度等;(3)混合料的检测和监控,包括混合料的坍落度、强度、抗渗性、流动性等。

混凝土施工中的配合比控制和调整方法

混凝土施工中的配合比控制和调整方法

混凝土施工中的配合比控制和调整方法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中的材料,其配合比的控制和调整对于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施工中的配合比控制和调整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践中。

一、配合比的基本概念和作用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砂、石、水和其他掺合料的比例关系。

它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

正确的配合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稳定,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配合比的控制方法1.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配合比在混凝土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特点,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设计要求包括强度等级、耐久性要求、工作性能等。

根据这些要求,可以确定水灰比、砂石比、掺合料掺量等参数。

2. 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的质量受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水泥、砂、石和水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要求。

特别是水泥的品种和标号应与设计要求一致,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 控制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质量之比。

水灰比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

一般来说,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越高,但工作性能会受到影响。

在控制水灰比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综合考虑,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的平衡。

4. 控制砂石比砂石比是指砂与石的质量之比。

砂石比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一般来说,砂石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越高,但工作性能会受到影响。

在控制砂石比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综合考虑,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的平衡。

三、配合比的调整方法1. 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调整在混凝土施工前,可以进行小试块试验或大试块试验,通过试验结果来调整配合比。

试验结果可以反映出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能和耐久性等指标,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调整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2. 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调整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的影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合比的调整。

例如,在高温季节或干燥地区,可以适当增加水泥用量或减少水灰比,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范文(3篇)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范文(3篇)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工作,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保证工程质量稳定可靠。

所有参与混凝土施工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各项规定。

二、质量控制要求1.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1)水泥: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规范的水泥,并进行质量检测。

(2)骨料: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规范的骨料,并进行质量检测。

(3)水:选用清洁无杂质的水,并进行水质检测。

(4)外加剂:使用经过质量检验合格的外加剂。

2. 混凝土配合比的制定和调整(1)配合比的制定: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要求,制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2)配合比的调整:在施工过程中,如有需要调整配合比,必须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估与批准。

3. 施工工艺控制(1)搅拌设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规范的搅拌设备。

(2)搅拌过程控制: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等参数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控制。

(3)运输和浇筑:混凝土运输和浇筑过程必须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4)养护措施: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4. 质量检测及监控(1)取样与试验:根据要求进行混凝土取样和试验,并做详细的记录。

(2)检测项目:质量检测包括混凝土强度、密实度、含水率等指标。

(3)检测频率:检测频率应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和工程的特点进行确定。

5. 质量记录管理(1)混凝土试验记录:对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施工过程等进行详细记录。

(2)质量问题记录:对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记录,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三、质量管理责任分工1. 项目经理:负责整个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管理,对所有施工工序进行监督和检查。

2. 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混凝土配合比、搅拌工艺和养护方案等,并对施工过程进行技术指导。

3. 施工班组长:负责组织和指导施工人员进行混凝土施工工作,并负责质量的把关。

4. 质检员:负责对混凝土原材料、搅拌过程、浇筑过程等进行质量检测和记录。

搅拌站配合比管理制度

搅拌站配合比管理制度

搅拌站配合比管理制度一、前言搅拌站是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设备,其配合比管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为了保证混凝土生产的质量和稳定性,搅拌站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配合比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配合比要求,确保混凝土的品质。

二、配合比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1. 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是搅拌站管理的重要环节。

搅拌站应该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混凝土设计配合比,合理选用原材料,制定配合比方案。

2. 配合比试验搅拌站应对每个配合比方案进行试验,确保混凝土配合比的精准度和可行性,同时对试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为后续生产提供参考。

3. 配合比调整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配合比有偏差,需要及时调整,确保生产出的混凝土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要进行完整的配合比调整记录,作为质量跟踪和管理的依据。

4. 配合比执行搅拌站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执行配合比方案,保证原材料投料的准确性和比例的精准度,避免出现浪费或者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问题。

5. 配合比检测对于生产出的混凝土要进行配合比检测,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要对不合格的混凝土进行处理,避免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6. 配比管理记录搅拌站应完整记录每一次配合比试验和调整过程,建立完善的记录档案。

这些信息将为今后的质量分析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三、配合比管理制度的实施1. 配合比设计搅拌站选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原材料的实际使用情况和性能特点,确保配合比设计合理可行,可靠性高。

2. 配合比试验搅拌站应每次新设计配合比时,尽量进行试验,确保配合比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同时,对试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为后续生产提供参考。

3. 配合比调整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配合比有偏差,搅拌站应及时调整,并且对调整过程进行详细记录。

在调整后,需要再次进行配合比试验,确保调整后的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

4. 配合比执行在生产过程中,搅拌站必须严格执行配合比方案,保证原材料投料的准确性和比例的精准度。

同时要进行监测和记录,为今后的质量分析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砼配合比是根据原材料品质,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试验,调整等步骤选定,经审批后方可使用。

2、搅拌站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鉴定后,才能投入施工生产。

3、施工生产前,必须提出配合比申请,对工程名称,部位,强度等级,时间,地点,应准确的填写。

4、由现场负责人,领取配合比后,要建立台帐,搅拌机操作人员应根据配合比的各中原材料的重量输入,并认真复核准确计量,砼的坍落度有试验人员调整,满足设计要求时,则可连续生产。

5、根据原材料的含水率,试验人员对配合比进行调整,保证工程质量。

6、严格要求原材料的质量,外加剂必须按批量送检,严禁不合格品进入现场。

7、搅拌站拌和时,其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水泥矿物掺和料为±1%;外加剂为±1%;粗细骨料为±2%;拌和用水为±1%
8、原材料向搅拌机投料顺序应为: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料,水,粗骨料,外加剂。

按规定时间进行搅拌
一、生产管理
1、工区工程部根据施工情况,提前4小时以上时间出具含砼等级、数量、使用时间及使用部位的供砼申请单给试验室,试验室在接到工程部提供的供砼申请单后,提前3小时以上时间出据砼施工配合比。

2、拌和站调度在接到技术及试验的供砼申请单后,1小时内下达混凝土施工任务单,连同施工配合比一并交给值班的搅拌站操作员。

3、搅拌站操作员根据施工任务单通知罐车及装载机在30分钟内到位,并在30分钟内调试好搅拌站,保证正常按时拌合。

4、材料准备:砂、石子、水泥、外加剂要保证有一定的库存量。

搅拌站调度要随时掌握工地施工进展情况,以及全天混凝土生产情况,根据材料库存量情况随时与物资部保持联系。

材料不足应提前一至三天告诉物资部进料、以保证施工用砼。

5、搅拌站操作员根据施工任务单生产合格的混凝土。

二、混凝土运输管理
1、每台混凝土输送车在运砼出站时,实验室的实验员都要进行混凝土质量检验,质检合格并做完试件,搅拌站操作员打印混凝土运送签认单,一式三份(搅拌站、输送车、工区现场各存一张),一车一单,分别由搅拌站操作员、混凝土输送车司机、施工现场的领工员签字。

2、混凝土运达施工现场由领工员对每车砼进行签收。

施工现场用砼的尾数要提前反馈给搅拌站,防止砼浪费,出现砼量浪费将追究责任人的经济责任。

3、混凝土输送车在运输过程中如因某种原因出现30分钟及以上停行时,司机应立即告知拌和站调度道明原因,由调度及时联络工区施工现场应对处理,并能及时安排人员、车辆救援。

4、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应保持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平坦畅通,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

5、若采用搅拌罐车运输混凝土,当罐车到达浇筑现场时,应使罐车高速旋转20~30s,再将混凝土拌和物喂入泵车受料斗或混凝土料斗。

三、调度管理
1、拌和站的生产运转需要调度下达的施工任务单才能生产混凝土。

2、生产任务单上由调度填写车辆使用计划,所列车辆在搅拌站操作员通知后必须迅速到位。

3、混凝土运输车司机所持的混凝土运送签认单在工区现场领工员签认后交给调度,用于统计方量进度和验工计价。

4、所有值班司机、操作员、修理工、电工、卫生员、炊事员都需坚守岗位,做到令出必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