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用水量

合集下载

浅谈混凝土强度与用水量的关系

浅谈混凝土强度与用水量的关系

浅谈混凝土强度与用水量的关系摘要:水灰比对强度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但往往新手对此重视程度不够,常用水来调整坍落度,甚至在现场二次加水,导致混凝土强度偏低,对单位造成一定的损失,对工程留下一定的安全隐患关键词:混凝土强度水灰比用水量前言: 砼是由胶结材料、水和骨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经搅拌成型,硬化而产生的人造石料。

在建筑工程中影响砼强度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水泥强度和水灰比、砂率、骨料的状况、砼拌合用水,砼硬化的时间和养护的条件、施工条件和砼外加剂等因素。

一、水泥水泥混凝土的影响取决于水泥的化学成分及细度。

水泥强度主要来自于早期强度(C3S)及后期强度(C2S),而且这些影响贯穿于混凝土中。

用C3S含量较高的水泥来制作混凝土,其强度增长较快,但在后期可能以较低的强度而告终。

而无论通过改变成分、养护条件或者利用外加剂而比较缓慢地水化,都不可使水泥产生较高的最终强度。

水泥细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也很大。

随着细度增加,水化速率增大,就导致较高的强度增长率。

但应避免细磨粉的含量。

因为当颗粒很细时,间隙水可引起一些高水灰比区域。

另外,研究表明,直径大于60pm的颗粒对强度是没什么贡献的。

而水泥质量的波动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应引起注意。

水泥厂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标号的水泥,不可避免地会在质量上有波动。

水泥质量的波动,毫无疑问地在混凝土强度上反映出来。

采用具有相同平均强度而离散系数小的水泥,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水泥质量波动大多是由于水泥细度和C3S含量的差异引起的。

而这些因素在早期的影响最大。

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影响就不再是最重要的了。

即水泥质量波动引起的混凝土强度的标准离差,不随龄期而增大,但混凝土强度的离散系数却因强度随龄期的增大而减小。

因此,水泥质量波动对混凝土早期强度影响大。

二、用水量的增加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水泥混凝土强度主要取决于毛细管孔隙率或胶空比,但这些指标都难于测定或估计。

而充分密实的混凝土在任何水灰比程度下的毛细管孔隙率由水灰比所确定。

混凝土用水量的控制方法

混凝土用水量的控制方法

混凝土用水量的控制方法胶凝材料对混凝土用水量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水泥标准稠度、粉煤灰需水量、矿粉用水量等。

一、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是反映水泥浆体达到标准稠度时需水量的多少。

一般情况下,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与水泥品种、细度及原材料有关。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混凝土的用水量随着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增大而增大,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每增加1%,混凝土要达到相同要求的坍落度,则用水量至少会增加3~5kg/m3。

为降低混凝土用水量,降低水胶比,降低单方混凝土水泥用量。

在配制混凝土时宜选择强度相同、标准稠度用水量较低的水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二、粉煤灰的需水量粉煤灰可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三个等级,粉煤灰需水量比是指掺30%粉煤灰胶砂用水量与基准水泥砂浆用水量之比,粉煤灰需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用水量的大小,进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

随着粉煤灰需水量比的增加,混凝土拌合物要达到相同的坍落度,拌和用水量也会相应增加。

实践中发现,在混凝土中掺加需水量低的粉煤灰,不但不会增加混凝土的用水量,反而可能降低用水量。

但同时也发现,含碳量较高(烧失量较大)的粉煤灰需水量较大,会明显增加混凝土用水量。

在配制混凝土时,宜选用水量比较小的(小于100%)粉煤灰可以混凝土用水量,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增强混凝土的可泵性。

同时,也可以减少了混凝土的徐变,减少了水化热,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力和耐久性。

三、矿粉的流动度比矿粉的流动度比对混凝土用水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矿粉的流动度比越大,在配制坍落度一定的混凝土时,混凝土用水量越低,反之亦然。

矿粉的流动度比与其生产工艺、颗粒级配、比表面积等因素有关,矿粉中级配合理,球形颗粒较多时,流动度比较大,比表面积较大时,会较低流动度比。

比表面积对矿粉的活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比表面积小于400m2/kg时,会降低其活性,同时,配制的混凝土也容易泌水。

四、骨料对混凝土用水量的影响(1)骨料品种天然骨料表面光滑,而人工砂石的表面粗糙,多棱角,比表面积较天然骨料大,用水量较高。

砼用水量计算

砼用水量计算

一、砼用水量计算:已知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为C∶S∶G∶W (C代表水泥,S 代表砂,G 代表石子,W代表水。

)= 439∶566∶1202∶193,经现场测定砂子的含水率为3%,石子的含水率为1%,则1m3混凝土拌合物的用水量为(164)kg 。

解答:1m3混凝土拌合物的用水量为:W=193-566*3%-1202*1%=164kg 。

二、砼配合料查询: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以及《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一、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fcu,0≥fcu,k+1.645σ其中: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N/mm2)。

取σ=5.00(N/mm2); 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N/mm2);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取fcu,k=20(N/mm2);经过计算得:fcu,0=20+1.645×5.00=28.23(N/mm2)。

二、水灰比计算混凝土水灰比按下式计算:其中:σa,σb——回归系数,由于粗骨料为碎石,根据规程查表取σa=0.46,取σb=0.07; fce——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取48.00(N/mm2);经过计算得:W/C=0.46×48.00/(28.23+0.46×0.07×48.00)=0.74。

三、用水量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干硬性和朔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1)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按下两表选取: 2)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计算: 1)按上表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2)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其中:mwa——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 mw0——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kg);β——外加剂的减水率,取β=500%。

混凝土用水量 计算公式

混凝土用水量 计算公式

混凝土用水量计算公式混凝土用水量计算公式在混凝土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确计算混凝土用水量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同时节约用水资源并降低成本。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用水量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用水量过多,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易出现开裂和变形等问题;如果用水量过少,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会降低,影响施工质量。

因此,混凝土用水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准确地确定所需的水泥用水量,以及其他掺合料和添加剂的用水量,从而保证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计算混凝土用水量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混凝土的种类、强度等级、施工环境条件等。

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接下来的文档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混凝土用水量计算公式,并给出具体的计算步骤和示例。

通过研究和应用这些公式,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混凝土用水量的计算方法,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混凝土用水量的计算是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所需的工作性能来确定的。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不同组成材料在一定比例下的混合比例。

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包括流动性、可塑性、坍落度等。

混凝土用水量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混凝土的体积和配合比来确定所需的水泥量、骨料量、砂浆量和混凝土添加剂量。

下面是混凝土用水量计算的基本依据:水泥量计算:根据所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比例,计算出所需的水泥量。

骨料量计算:根据混凝土配合比中骨料的用量比例,计算出所需的骨料量。

骨料一般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根据不同的配合比和工程要求,可以确定不同粒径的骨料比例。

砂浆量计算:根据混凝土配合比中砂浆的用量比例,计算出所需的砂浆量。

砂浆是由水泥和细骨料混合而成的。

混凝土添加剂量计算:根据混凝土配合比中添加剂的用量比例,计算出所需的添加剂量。

添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性能特点。

综上所述,混凝土用水量的计算公式是根据混凝土的体积和配合比来确定所需材料的用量比例。

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

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

一、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摘要:本文阐述了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的取值原则,对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的计算及实现高性能混凝土低用水量的技术途径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高效减水剂1 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的取值原则1.1 保证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需要混凝土工作性特性是流动性,主要取决于混凝土单位用水量。

我国现行混凝土设计规范中混凝土用水量的取值是依据混凝土坍落度和石子最大粒径确定的。

设计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时,用水量仍以满足其工作性为条件,按规范所列经验数据选用。

1.2 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设定最大用水量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开裂问题已引起国际混凝土界的关注。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水胶比低,混凝土水化引起的早期自收缩有时达到混凝土总收缩的50%,因而对于早期(甚至在初凝后)养护不当的高性能混凝土,常出现早期开裂。

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采取多种手段,加强早期湿养护;降低胶凝材料用量,减小混凝土总收缩值。

对于后者,最有效的办法是降低单位用水量,常通过掺用高效减水剂来实现。

在这方面,美国学者,设定高性能混凝土中水泥浆与集料的体积比为35∶65,对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设定用水量。

日本学者则设定:C50~C60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为165~175kg/m3;C75以上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为150kg/m3,对C75混凝土,强度每增加15MPa,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减少10kg。

2 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的计算2.1 计算公式对于密实的混凝土,胶凝材料浆的体积应略多于集料的空隙率。

根据吴中伟先生的研究结果,砂石配合适当时,集料最小空隙率为:α=(视密度-体积密度)/视密度(1)α通常在20~22%之间。

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时,根据原材料与工作性的要求,决定胶凝材料浆量的富余值(β)。

对于大流动性混凝土,富余值为9~10%[1]。

1立方米高性能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重量J(kg)由式(2)计算:nJ=1000(α+β)/(∑ Pi /γi+水胶比/1) (2)i=1式中Pi——胶凝材料各组分占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数;γi——胶凝材料各组分的密度,g/cm3。

混凝土养护的用量计算公式

混凝土养护的用量计算公式

混凝土养护的用量计算公式混凝土养护是指在混凝土硬化之前和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持其湿润状态,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养护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在进行混凝土养护时,需要根据混凝土的类型、用途和环境条件来确定养护的用量。

下面将介绍混凝土养护的用量计算公式及其相关内容。

混凝土养护用量的计算公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混凝土的龄期、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养护方式等因素。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因素对养护用量的影响及其计算公式。

1. 混凝土的龄期。

混凝土的龄期是指混凝土浇筑后的时间。

混凝土的龄期越长,其养护用量就越大。

一般来说,混凝土浇筑后的前3天是养护的关键期,这个时期需要加强养护措施,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

根据混凝土的龄期,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养护用量:养护用量 = 混凝土的龄期×每天养护用水量。

其中,每天养护用水量可以根据混凝土的类型和环境条件来确定,一般为每平方米表面积的混凝土用水量。

2. 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是影响混凝土养护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高温环境下,混凝土的水分蒸发速度加快,需要增加养护用水量来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

根据环境温度,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养护用量:养护用量 = 每天养护用水量× (环境温度设计温度)。

环境温度,设计温度为混凝土设计要求的温度。

3. 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与饱和水汽含量的比值。

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中,混凝土的水分蒸发速度会加快,需要增加养护用水量来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

根据相对湿度,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养护用量:养护用量 = 每天养护用水量× (100 相对湿度)。

其中,每天养护用水量为混凝土的类型和环境条件确定的值,相对湿度为实际环境相对湿度。

4. 风速。

风速是影响混凝土养护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风速较大的环境中,混凝土的水分蒸发速度会加快,需要增加养护用水量来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

根据风速,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养护用量:养护用量 = 每天养护用水量× (风速设计风速)。

混凝土用水的标准及使用方法

混凝土用水的标准及使用方法

混凝土用水的标准及使用方法混凝土用水的标准及使用方法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其中,用水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用水标准和使用方法对于混凝土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用水的标准及使用方法。

二、混凝土用水的标准1. 水质标准混凝土用水应符合以下要求:(1)水源应清洁,无色、无味、无毒、无沉淀物。

(2)PH值应在6.5-8.5之间。

(3)无悬浮物,悬浮物含量不得超过0.1%。

(4)无油污、无化学物质、无杂质。

(5)水温不得超过32℃。

2. 用水量标准混凝土用水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材料品质、气候、施工方法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用水量为混凝土干料质量的50%-70%。

3. 水灰比标准混凝土的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的质量与水泥用量之比。

水灰比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

不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有相应的水灰比标准。

一般情况下,水灰比应按照以下标准执行:(1)C15-C30级混凝土:水灰比不得大于0.6;(2)C35-C45级混凝土:水灰比不得大于0.5;(3)C50-C80级混凝土:水灰比不得大于0.4。

三、混凝土用水的使用方法1. 用水前处理用水前,应对水源进行检查,清除其中的杂质和悬浮物,确保水质符合要求。

同时,应对用水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保证用水的卫生。

2. 用水量控制用水量应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和施工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控制用水量在合理范围内。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用水量为混凝土干料质量的50%-70%,具体用水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气候、材料品质等因素进行调整。

3. 搅拌混合将水与水泥、砂、石料等混合搅拌时,应先将水加入,再将其它材料逐步加入,同时不断搅拌,确保混合均匀。

4. 混凝土保养混凝土浇筑后,应尽快进行保养,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影响其强度和耐久性。

保养方法包括水养、覆盖等。

水养是指在混凝土表面喷淋水,保持其湿润;覆盖是指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湿材料,如麻袋、草帘等。

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一)

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一)

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一)摘要:本文阐述了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的取值原则,对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的计算及实现高性能混凝土低用水量的技术途径进行了探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高效减水剂1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的取值原则1.1保证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需要混凝土工作性特性是流动性,主要取决于混凝土单位用水量。

我国现行混凝土设计规范中混凝土用水量的取值是依据混凝土坍落度和石子最大粒径确定的。

设计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时,用水量仍以满足其工作性为条件,按规范所列经验数据选用。

1.2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设定最大用水量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开裂问题已引起国际混凝土界的关注。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水胶比低,混凝土水化引起的早期自收缩有时达到混凝土总收缩的50%,因而对于早期(甚至在初凝后)养护不当的高性能混凝土,常出现早期开裂。

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采取多种手段,加强早期湿养护;降低胶凝材料用量,减小混凝土总收缩值。

对于后者,最有效的办法是降低单位用水量,常通过掺用高效减水剂来实现。

在这方面,美国学者,设定高性能混凝土中水泥浆与集料的体积比为35∶65,对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设定用水量。

日本学者则设定:C50~C60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为165~175kg/m3;C75以上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为150kg/m3,对C75混凝土,强度每增加15MPa,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减少10kg。

2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的计算2.1计算公式对于密实的混凝土,胶凝材料浆的体积应略多于集料的空隙率。

根据吴中伟先生的研究结果,砂石配合适当时,集料最小空隙率为:α=(视密度-体积密度)/视密度(1)α通常在20~22%之间。

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时,根据原材料与工作性的要求,决定胶凝材料浆量的富余值(β)。

对于大流动性混凝土,富余值为9~10%〔1〕。

1立方米高性能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重量J(kg)由式(2)计算:nJ=1000(α+β)/(∑Pi/γi+水胶比/1)(2)i=1式中Pi——胶凝材料各组分占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数;γi——胶凝材料各组分的密度,g/cm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