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的特点及我国的应用现状
病虫害防治中的生物防治技术

病虫害防治中的生物防治技术摘要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农民的经济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防治技术作为一种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法,备受关注。
本文详细介绍了生物防治技术的概念、分类、作用机理以及应用实例,并对生物防治技术的优势和挑战进行了分析。
一、引言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农民的经济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但长期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病虫害抗药性增强等问题。
因此,寻求一种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生物防治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生物防治技术概述1.概念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方法。
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病、以鸟治虫等。
2.分类(1)天敌生物防治:利用害虫的天敌,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对害虫进行控制。
(2)微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菌剂,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3)植物源生物防治:利用植物提取物或植物源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4)信息素生物防治:利用昆虫信息素,如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等,对害虫进行诱杀或干扰。
三、生物防治技术作用机理1.天敌生物防治作用机理天敌生物防治主要利用害虫的天敌对害虫进行捕食或寄生,从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捕食性天敌通过捕食害虫,直接减少害虫数量;寄生性天敌则通过寄生在害虫体内或体外,影响害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2.微生物防治作用机理微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菌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微生物菌剂中的活性成分,如苏云金杆菌产生的毒素,可以干扰害虫的生理代谢,导致害虫死亡。
此外,微生物菌剂中的拮抗菌可以通过竞争排斥、产生抗生素等机制,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3.植物源生物防治作用机理植物源生物防治利用植物提取物或植物源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天然的生物资源来控制害虫、杂草、病害等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问题,具有环保、安全可靠、长效稳定等优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首先,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早在20世纪初,中国的农业生产就开始尝试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来控制病虫害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们不断对生物防治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
目前,国内外已经发展出了许多种类丰富、种类繁多的生物防治技术,包括生物农药、生物防治剂、生物灭蚊剂、生物控制技术等。
这些技术通常利用某种生物制剂或生物体对特定病害进行预防和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而且可以保护土壤、水源等环境资源的安全。
其次,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现代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农业生产的热点技术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这项技术的应用。
从经济上来看,生物防治技术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社会角度来看,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不但能够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化学污染,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稳定和谐作出贡献。
最后,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重视,生物防治技术将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应用。
我国已经成为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国家,未来对于该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看好。
但是,在推广和应用过程中仍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科学研究的深入推进。
随着人们对生物防治技术的持续关注和重视,科学家们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和探索该技术的原理和机理,寻找更加有效的配方和组合,提高技术的稳定性和效果。
二、政策环境的优化。
为了促进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要建立相应的政策环境和法规制度,加大资金支持和技术扶持力度,同时加强生产、销售、管理等方面的监管。
三、推广和应用的加强。
在推广和应用生物防治技术时,需要强化对于科学家、农民、生产企业和政府各个方面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社会认知度,增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可持续性。
生物防治病虫害的应用前景

VS
生物防治方法在水生生态系统病虫害 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 利用鱼类、水生昆虫等水生动物控制 藻类、水草等植物的过度生长,利用 微生物控制病原菌的传播等。这些方 法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危害程度, 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06
生物防治面临的挑战与前景展望
生物防治面临的挑战
生物防治技术的局限性
01
利用有益微生物对病原菌的生长进行抑制,从而减轻或防止病
害的发生。
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利用
02
通过选育具有抗病性的林木品种,提高森林对病害的抵抗能力
。
生防菌肥的施用
03
将生防菌制成肥料施入土壤,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
提高植物抗病性。
林业入侵物种的生物防治
天敌昆虫的引进和释放
引进外来天敌昆虫,释放到林区,控制林业入侵物种的数量。
鸟类
一些鸟类以害虫为食,可 以在生态系统中起到控制 害虫的作用。
病原微生物利用
细菌
利用对害虫具有致病性的 细菌,如苏云金芽孢杆菌 等。
真菌
如白僵菌等,能够感染害 虫并导致其死亡。
病毒
利用对害虫具有致病的病 毒,如核型多角体病毒等 。
竞争物利用
引入竞争性生物
引入对害虫有竞争作用的生物, 如一些昆虫幼虫的竞争性天敌。
生物防治病虫害的应用前景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7
目 录
• 生物防治病虫害概述 • 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 • 生物防治在农业上的应用 • 生物防治在林业上的应用 • 生物防治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生物防治面临的挑战与前景展望
01
生物防治病虫害概述
生物防治的定义与特点
01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性 昆虫、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控制 和减少害虫对农作物和森林的危 害,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保证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数量,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发展病虫害防治技术。
本文将就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现状主要包括传统防治技术和现代化防治技术两大方面。
传统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这种技术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因此,现代化防治技术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推广。
现代化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生物防治技术、遗传工程技术、生理生化防治技术等。
其中,生物防治技术是近年来取得较大进展的,其主要利用昆虫、细菌、真菌等天敌或者天然的寄生物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
这种技术具有环境友好、无毒害、可持续发展等特点,对于保护生态平衡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工程技术则是通过改造植物的基因,使其具有抗病虫害的特性。
这种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植物的抗病虫特性,减少了对农药的依赖。
然而,遗传工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了许多争议和限制,其安全性和伦理道德性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生理生化防治技术是利用化学合成的信息素、农药和诱控剂等物质,干扰病虫害的生理活动,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这种技术侧重于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测,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
然而,对于少数特殊的病虫害,生理生化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综合防治技术将成为主流。
传统的单一防治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完全解决病虫害问题。
因此,综合利用生物防治技术、遗传工程技术和生理生化防治技术等手段,制定一套系统的防治方案将成为发展的方向。
其次,数字化技术将广泛应用于病虫害防治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病虫害防治中的生物学防治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生物学防治技术概述
生物学防治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来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方法。
主要包括天敌昆虫利用、病原微生物利用、农用抗生素、植物性农药和动物源农药等。
分类
定义
优势
对环境友好,不污染环境,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可以长期控制病虫害,不易产生抗性等。
局限性
见效慢,受环境影响大,防治效果不稳定等。
03
CHAPTER
常见生物学防治技术及应用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的危害。
定义
如瓢虫、草蛉、蜘蛛等捕食性天敌,以及赤眼蜂、蚜茧蜂等寄生性天敌,可被用于多种害虫的防治。
应用
长期效果显著,对环境友好。
优势
可能存在与害虫竞争食物和栖息地的问题。
局限
定义
应用
优势
基因工程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为生物防治微生物的改良提供了更高效、精确的方法。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地修改生防菌的基因组,提高其抗逆性、繁殖能力和生防效果。同时,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生防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促进有益基因的转移和扩散。
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协同作用
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培训与宣传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对生物防治技术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生物防治技术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使用生物防治技术。
06
CHAPTER
结论
环境友好性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学防治技术具有更高的环境友好性,减少了化学物质对土壤、水源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主要害虫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

主要害虫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害虫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它们会给农作物带来严重的损失,影响农业的正常发展。
为了有效防治害虫,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业科学家们不断研究和探索害虫防治的关键技术与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主要的害虫防治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一、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天敌、寄生虫、病原菌等生物因素来控制害虫的一种方法。
其优点是环境友好、不会产生抗药性,对农产品和人体健康无害。
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天敌引进、寄生虫释放、病原菌防治等。
天敌引进是指将害虫的天敌或天敌种群引入到害虫密度较高的农田中,通过捕食、寄生等方式来控制害虫数量。
寄生虫释放是将寄生虫幼虫释放到害虫种群中,寄生虫在寄主体内发育,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病原菌防治是利用病原菌感染害虫,使其死亡或减少繁殖能力。
这些生物防治技术在害虫防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效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
二、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利用化学农药来控制害虫的一种方法。
化学农药具有药效强、防治速度快等优点,能够迅速控制害虫的数量。
化学防治技术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农药、合理使用农药、防治剂量的控制等。
选择合适的农药是指根据害虫种类、发生程度和农田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农药进行防治。
合理使用农药是指在使用农药时遵守使用规范,按照防治程序和方法进行喷洒,避免过量使用或错误使用农药。
防治剂量的控制是指在使用农药时,根据害虫种类和发生程度合理确定农药的投药量,避免药剂残留和环境污染。
三、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是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害虫的一种方法。
物理防治技术主要包括高温熏蒸、低温冷冻、光线诱杀等。
高温熏蒸是指利用高温对农作物和土壤进行熏蒸,以杀死害虫及其卵、幼虫等。
低温冷冻是利用低温对农作物和储粮等进行冷冻处理,以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
光线诱杀是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线对害虫进行诱杀,使其死亡。
物理防治技术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无害,但其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物理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前景

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前景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天然存在的生物体或其产物,针对特定的害虫、病害等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技术。
相对于传统的化学防治方式,生物防治技术具有绿色环保、安全可靠、可持续发展等优点,在农业、林业、园艺、城市绿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生物防治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和生物调控剂等生物制品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制品进行防治的农药。
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毒性低、安全环保、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
在苹果、稻田、葡萄等农作物的防治中,生物农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菌核杆菌为例,它是一种能够控制玉米螟等害虫的种属,目前已经成为玉米田除虫的主要手段。
微生物肥料是指利用微生物制品促进植物生长的肥料。
微生物肥料具有活性高、质量好、培育土壤菌群等优点,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
以新型生物复合肥料为例,在水稻、棉花、甜菜等作物生长中的应用表明,它可以显著地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生物调控剂是指利用一个或多个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来调节害虫、植物病害和杂草的种群密度和分布的剂类。
利用生物调控剂可以控制害虫和病毒的危害,并增加植物免疫力,提高作物抗逆性和品质。
以蛋白酶为例,它能够控制害虫种群的生长和繁殖,可以有效地控制绿叶蝉、棉铃虫等害虫。
二、生物防治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前景林业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保持森林的生态平衡是林业的首要任务。
生物防治技术在林业防治害虫、病害方面有着独特的应用前景。
在林木病害防治方面,微生物防治剂和有益微生物的应用已经成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对白粉虱、炭疽病、腐霉病等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微生物防治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少,具有治效显著、安全可靠、对森林生态环境无害等优点,被广泛地用于森林防治方面。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农业防治措施,其利用生物控制剂、天敌和捕食者来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相比传统的农药防治方式,生物防治技术具有安全无毒、无残留、目标性强等优点,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农产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生物防治技术的原理、应用案例和发展前景。
一、生物防治技术的原理生物防治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引入天敌、寄生性生物或使用生物控制剂来限制和控制害虫和病害的繁殖和传播。
这些生物控制剂可以是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也可以是昆虫、螨类和线虫等。
通过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实现对害虫和病害的精确识别和针对性防治,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二、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案例1. 生物控制剂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生物控制剂在病害防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农作物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为例,可以利用菌剂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例如,使用拮抗性细菌来控制旱季农田中的纹枯病,通过种植抗性作物品种或喷施拮抗菌剂,可以有效地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2. 天敌引入防治害虫天敌的引入是生物防治技术的关键一环。
例如,全球广泛应用的植物介壳虫(Coccinellidae)家族成员,如七星瓢虫,可有效控制蚜虫的数量。
通过引入这些天敌,可以实现对害虫的生物控制,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
三、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提高,生物防治技术将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下几个方面是未来生物防治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1. 综合防控模式的研发生物防治技术将与化学防控和物理防控等综合手段结合,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综合防治模式。
通过优化农田生态系统,提高病虫害自然调控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
2. 基因工程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研发出更具抗虫虫种、病菌的作物品种,提高作物的抗性和生物抗虫能力。
同时,利用基因编辑等手段,也可以提高生物控制剂的防病能力和适应性。
3. 互联网技术在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中的应用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实时监测病虫害信息、降低发生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11
5
2.昆虫病原微生物的利用 细菌:如Bt; 真菌:如虫霉、白僵菌、绿僵菌等; 病毒:如核形多角病毒; 其他:线虫、立克次体类等。
2021/3/11
6
真菌:真菌是通过昆虫体壁进入虫体的,也可通过消化道侵染。当真菌孢子 或菌丝接触虫体后,一般在体壁上发芽而穿入体内,在体内发生很多菌丝, 贯穿入各个组织而引起昆虫死亡。当虫体感染真菌后,常出现食欲减退,身 体萎靡,皮肤失常等现象,死于真菌病的昆虫,其身体往往坚硬,体表有白 色、绿色、黄色等不同色泽的霉状物,故有“硬化病”之称。目前生产上应 用常用的病原真菌有球孢白僵菌等(属半知菌类),可防治玉米螟、松毛虫 等200多种害虫。它的分升孢子寿命很长,可以制成干粉长期保存,便于工 业化生产和田间使用。
(2)方法:辐射不育、化学不育、遗传不育。
2021/3/11
10
四、生物防治的技术体系
1、引进、移植外来天敌控制外来害虫; 2、人工大量繁殖害虫天敌及释放: 3、本地天敌的保护利用:
--------直接保护天敌; --------增加天敌的食料; --------合理施用农药。 4、微生物农药的研制、应用及商品化问题
2021/3/11
15
1)创建了农林有害生物天敌种质资源保藏中心,在国内形成种类、品系最 多的天敌昆虫实验饲养群;建立、完善了天敌资源数据库和应用技术数据 库。
2)研究并提出了寄生性天敌昆虫优势种或品系筛选的基本技术规程,筛选 出耐热的龟纹瓢虫广东种群和抗药性较强的松毛虫赤眼蜂种群和螟黄赤眼 蜂种群,初步明确了其抗性机理。
2021/3/11
12
第二节 我国的应用现状
一、天敌昆虫防治害虫 二、微生物防治害虫 三、其它有益动物防治害虫 四、存在问题 五、有待突破的领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六、急需加强的研究领域
2021/3/11
13
一、天敌昆虫防治害虫
利用捕食性昆虫如蚜茧蜂、瓢虫、草蛉、步行虫、食虫蝽、蜻蜒等捕食害虫, 或通过寄生性天敌昆虫如赤眼蜂(建成了赤眼蜂人工卵自动化生产线)、金小 蜂、小黄蜂、姬蜂、寄生蝇等来防治害虫,主要的途经是通过保护、利用、助 迁天然昆虫或人工大量饲养释放和引入天敌等方式来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被白僵菌寄生僵死的剌蛾幼虫
2021/3/11
7
细菌:致病的细菌大多是通过消化道侵入体腔而发病,虫体感染细菌后 表现为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死后身体软化,变色,内脏常软化,带粘 性且有臭味。如运用最多的苏云金杆菌(Bt)。
2021/3/11
8
病毒:病毒主要通过带病毒的食物,接触病虫尸体或其排泄物等传播而感染。 得病的虫体早期外表症状不明显,死前1~2天才可见到表皮变黑,有黄色发 亮斑点的症状,感病中的昆虫食欲减退,行动迟缓,最后腹足抓紧枝梢,体 下垂而死,尸体体壁变薄,流出含有大量病毒的液体,但无臭味。应用病毒 防治害虫的优点较多,如用量小,专一性强,不会杀死天敌,而且持续时间 长。但病毒必须用活体培养,这样增加了病毒制剂在生产上的困难,因而在 应用上受到限制。
第二部分 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的特点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农产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影响人类健康和我国农业对外贸易的难题。 据统计,我国每年农药使用量为150万吨商品制剂,居世界第一位。 长期以来大量施用化学农药防治农林害虫不仅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造成农产品污染,且由于害虫抗药性、天敌被大量杀死使害虫成灾 更趋频繁,严重威胁我国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因此,综合应用传统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发掘和充分利用天敌生 物及其产物控制害虫危害,构建以天敌昆虫的害虫调控技术体系, 是促进我国农林业持续发展、保障我国食品和社会安全的重大需求。
2021/3/11
11
五、生物防治的优、缺点
优点:(1)一般不会产生抗药性; (2)对天敌等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 (3)对人畜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 (4)天敌资源丰富,有预防和长期控制效果。
缺点:(1)滞后效应,(跟随现象)因此,仅依靠天敌的响较大; (3)天敌的退化以及与化防的协调困难; (4)防治成本较高(保存、运输、繁衍等技术)。
2021/3/11
1
第一节 害虫生物防治
一、定义(特点):
传统的生物防治定义是:通过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昆虫 及病原菌的引入增殖和散放来压制另一种害虫。
广义的生物防治概念为:利用生物有机体或者其天然 (无毒)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使其不能造成损 失的方法。
2021/3/11
2
二、害虫天敌的主要类群
2021/3/11
14
2009年“植物保护”:首届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
“几种昆虫天敌产业化关键技术”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中国农 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张帆、万方浩等。 该项成果在天敌昆虫的资源保存利用、多种天敌昆虫的工厂化繁殖、 专用器具的研制及田间组合应用技术等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某 些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2021/3/11
9
3.其他有益生物 蜘蛛(益螨)、益鸟、鸭、蛙、…等。
三、其他
1、利用植物与昆虫的代谢产物
1)植物代谢产物:如生物碱类的印楝素等可以抑制昆虫产卵、对幼虫有一
定的触杀作用…。
2)昆虫代谢产物:如昆虫产生的性信息素用于诱杀成虫等…。
2、利用不育性防治害虫
(1)原理:利用多种特异方法破坏昆虫的生殖腺的生理功能,或是利用昆 虫遗传成分的改变,使雄性不产生精子,雌性不排卵,或受精卵不能正常发 育。将这些大量不育个体,释放到自然种群中去交配造成后代不育,在一定 的世代中连续这种做法,使害虫种群数量一再减少,甚至最后导致消灭的目 的。
1、天敌昆虫 2、昆虫病原微生物 3、其他有益生物 4、其他
2021/3/11
3
1.天敌昆虫 种类:可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两类 捕食性天敌昆虫(特点):一生捕食多头猎物才能完成其发育。幼虫和成虫 同为捕食性,甚至捕食同一猎物。一般较快杀死猎物。如蜻蜓、螳螂、瓢甲 步行虫等。
2021/3/11
4
寄生性天敌昆虫(特点):一般一生寄生一头寄主就可完成其发育。幼虫和成 虫食性不同。寄主死亡较慢。如寄生蜂(赤眼蜂、姬蜂、茧蜂)和寄生蝇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