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综合防治

合集下载

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农业生产中,病虫害是难以避免的问题。

病虫害不仅会直接导致农作物产量的减少,还会对农产品的品质和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有效控制病虫害,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的应用。

一、什么是病虫害综合防控?病虫害综合防控是一种综合考虑农作物生长环境、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特点,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的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如利用天敌昆虫释放到田间,捕食害虫;或利用某些微生物的拮抗作用,抑制病菌的生长繁殖。

生物防治具有环保、可持续的优点,但对病虫害的防控效果相对较慢。

2、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病虫害的物理特性,采取物理方法进行防治。

如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害虫;或利用温室大棚的保温性能,控制植物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物理防治效果显著,但对技术要求较高,有时需要结合其他防治方法。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化学农药见效快、效果好,但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为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并采用科学的施药方法。

三、病虫害综合防控案例分析以某地区葡萄种植园为例,该园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种植抗病性强的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抗病性强的葡萄品种,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2、生物防治:种植园内投放赤眼蜂等天敌昆虫,捕食害虫;同时使用生物农药,如Bt乳剂等,抑制病菌生长繁殖。

3、物理防治:安装黑光灯诱杀害虫;定期修剪病枝、弱枝,保持植株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4、化学防治:在必要时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如苯并硫菌灵、甲霜灵等,对病虫害进行控制。

通过综合运用以上防治手段,该葡萄种植园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不仅提高了葡萄产量和品质,还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病虫害是农业生产、林业发展以及园艺栽培等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

它们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为了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一、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础,通过合理的农业生产管理措施,可以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和传播的环境条件,增强作物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

1、合理轮作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的年限和顺序,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

不同的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和敏感性不同,通过轮作可以打破病虫害的生存周期,减少病虫害的积累。

例如,禾本科作物与豆科作物、蔬菜作物轮作,可以有效地控制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

2、选用抗病虫品种选用抗病虫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选育品种时,应注重选择具有良好抗性基因的品种,并结合当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要注意品种的适应性和丰产性,确保在抗病虫的同时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质量。

3、合理密植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过密的种植会导致植株之间相互遮蔽,通风不良,湿度增加,为病虫害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应根据作物的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

4、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株、残株和杂草,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和越夏场所。

病株和残株上往往携带有大量的病原菌和虫卵,杂草则是病虫害的寄主和传播媒介。

定期清理田园,可以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的基数。

5、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作物的长势和抗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应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状况,科学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

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作物的免疫力。

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方法来控制病虫害,具有操作简单、无污染、对环境友好等优点。

1、人工捕杀对于一些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弱的害虫,如金龟子、地老虎等,可以采用人工捕杀的方法进行防治。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成为现代农业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和化学措施。

一、农业措施1. 合理轮作:轮作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措施,通过合理轮作可以降低土壤中病虫害的发生。

轮作可以改变农作物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机会,还可以调整土壤养分的平衡,提高土壤质量。

2. 适时翻耕:适时翻耕可以破坏病虫害的生物环境,减少害虫和病菌的滋生。

通过翻耕,可以防止害虫在农田中的越冬,避免害虫群体的持续发展。

3. 混作种植:适当混作种植可以增加农田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混作种植可以阻碍害虫的飞行和寄生,还可以让病虫害在农田中难以扩散。

二、生物措施1. 天敌引入:合理引入天敌可以有效控制农田中的害虫。

适用的天敌包括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等,它们可以捕食和寄生害虫,减少害虫的数量。

2. 有益微生物的利用:有益微生物如苏云金杆菌、木霉等可以降低农田中病菌的数量,通过喷施有益微生物的制剂可以有效防治农作物病害。

3. 防治剂的利用:某些生物制剂可以有效防治特定的农作物病害。

这些生物制剂可通过喷洒到作物上,抑制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减少病害的发生。

三、化学措施1. 农药喷洒:化学控制病虫害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喷洒适量的农药可以杀灭害虫和病菌。

但是,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保护人员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遵循使用说明书的操作方法。

2. 化学诱杀剂的使用:化学诱杀剂可以吸引害虫群体集中到一定区域,然后使用农药进行灭杀。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化学预防剂的喷洒:化学预防剂可以在作物生长期间进行喷洒,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这些化学预防剂具有杀菌或杀虫的作用,可以提前抑制病害的发展。

综合利用上述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和化学措施,农民可以科学合理地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增加农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害虫综合治理(IPM).ppt

害虫综合治理(IPM).ppt

生物可持续控制的核心问题是可持续。
关于IPM和SPM的区别,有人认为基本内涵是一样的;有人 认为有一定的区别,它是建立以生态区为单元的,以多种作物的 多种重要有害生物为对象的多种措施优化的调控体系。
尽管有种种新的有害生物治理策略的提出,IPM仍是当前国 际上被普遍接受并采用的策略,但最近更多的是有害生物可持续 控制。比较一下IPM、 TPM、APM 、SPM异同点。
它的特点一是“大的地理范围内”;二是“根除若可行和 便利,也包括在内”。
3、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 Sustainable Pests Management (SPM)
内涵:1995 年7 月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13 届国际植物保护大会上, 由荷兰L.Fresco教授所作的主题报告“从保护作物到保护农业生产 体系”(from protecting crops to protec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以及围绕大会主题的有关报道,阐明了有害生物可持 续控制的涵义,指出应把过去植保的局限性保护作物,扩展到保护 农业生产系统。
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 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生物的、 化学的、物理的方法,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害虫控制在不 足危害的水平,以达到保护人畜健康和增产的目的。
3、1986年:我国第二次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上,对 害虫的综合防治作出了与国外IPM类似的描述:
冀南棉麦混作区棉花害虫综合治理(中国农大张青文等)
1、棉麦邻作布局 2、精选棉种,呋喃丹拌种 3、棉田分阶段种植油菜、春玉米、夏玉米诱集带 4、根据防治指标用药 5、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棉株补偿能力
二、我国害虫防治策略发展过程:

病虫害防治的综合措施

病虫害防治的综合措施

以Hale Waihona Puke 治虫天敌昆虫利用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如 瓢虫、草蛉、赤眼蜂等。
天敌微生物利用
利用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原 生动物等)控制害虫数量,如Bt (苏云金芽孢杆菌)防治鳞翅目 害虫。
以菌治虫
细菌制剂
利用杀虫细菌(如苏云金芽孢杆菌、 球孢白僵菌等)防治害虫。
真菌制剂
利用杀虫真菌(如绿僵菌、白僵菌等 )防治害虫。
以菌治病害
抗生菌
利用抗生菌产生的抗菌素防治植物病 害,如链霉素、井冈霉素等。
菌根
利用菌根真菌与植物共生关系,提高 植物抗病性。
利用其他有益生物防治病虫害
捕食性动物
利用捕食性动物(如鸟类、蛇类、蜥蜴等)控制害虫数量。
寄生性动物
利用寄生性动物(如寄生蜂、寄生蝇等)控制害虫数量。
04
物理防治措施
灯光诱杀
灯光诱杀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通过 特定波长的光线吸引害虫并将其集中 消灭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 害虫密度,减少其对农作物的危害。
常见的灯光诱杀装置包括黑光灯、高 压汞灯、频振式杀虫灯等,可用于诱 杀多种害虫,如蛾类、叶蝉类等。
色板诱杀
色板诱杀是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通过在色板上涂抹特定颜色的粘胶,将害虫 粘附在色板上并集中消灭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害虫密度,减少其对农 作物的危害。
常见的色板诱杀装置包括黄色粘胶板和蓝色粘胶板等,可用于诱杀多种害虫,如 蚜虫、粉虱等。
性信息素诱杀
性信息素诱杀是利用害虫的性信息素,通过人工合成的性信 息素吸引雄性害虫并将其集中消灭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 效降低害虫的繁殖率,减少其对农作物的危害。
常见的性信息素诱杀装置包括性信息素诱捕器和性信息素迷 向剂等,可用于诱杀多种害虫,如小菜蛾、棉铃虫等。

2 害虫综合治理.

2 害虫综合治理.
1.植物检疫定义、特点及意义
定义:植物检疫机关依据国家法规对调出和调入的
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和处理,禁止危险性的病、虫、
杂草等有害生物人为地传入和传出或限制其传播蔓延的
工作或方法。
特点:强制性、预防性、根本性(铲除性)。 意义:防止危险性的有害生物人为传播和蔓延,
保障农林业生产安全进行,维护我国对外贸易信誉。
第二章 害虫综合治理 —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 害虫的防治策略
第二节 害虫防治方法
一、植物检疫
二、农业防治法 三、生物防治法 四、物理机械防治法 五、化学防治法
第一节 害虫的防治策略 一、人类害虫防治的历史
1. 早期的害虫防治时期(农业生态系统的创立到第
二次世界大战)
2. 有机化学农药时期(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
SPP则强调整个农田系中现实的和潜在的
有害生物。
b. 治理目标延伸:IPM治理目标是以当年
防治效果为标准,而SPP则兼顾当前和长远
综合效益。
c. 治理方案的长期性:SPP的治理方案不
是一年一度的技术设计,而是多年连贯一体
的技术方案的分年实施。
第二节 害虫防治方法——综合治理措施
一、植物检疫(法规防治)
植保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使植物保护真正能够兼
顾当前和长远,防患于未然,使植物保护和植物
生产得以持续稳定地发展和提高。简言之,即有害
生物可持续治理。
2.2 提出的背景 在1991年提出可持续农业背景下提出的。 为了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的需要,1995年7 月在荷兰海牙第13届国际植保大会上提出, 并作为这次大会的主题。 持续植保是在持续农业的战略思想指导
又不破坏后代人赖以生存的资源基础和环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策略与方法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策略与方法

环境保护问题
减少农药使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降低 对环境的污染。
选择低毒农药
优先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提高防治效果的同时降低对环境 的危害。
生态平衡保护
保护天敌生物和有益生物,维护生态平衡,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频 率和严重程度。
经济成本问题
控制成本
通过合理的用药方案和防治策略,降低防治成本,提 高经济效益。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挑战与 解决方案
病虫害抗药性问题
01
抗药性增强
随着长期使用化学农药,病虫害 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导致防治效 果下降。
02
替代药物研发
03
综合防治策略
针对抗药性强的病虫害,需要研 发新的替代药物或复配药物,以 提高防治效果。
采用多种防治方法相结合的综合 防治策略,如生物防治、物理防 治等,降低对单一药物的依赖。
未来展望
未来病虫害防治将更加注重生物 多样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 力和可持续发展,以实现农业生 产的可持续发展。
02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策略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预防为主
在病虫害防治中,预防是关键。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农业措施,如选用抗病品 种、合理轮作、科学施肥等,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综合治理
物理防治
采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方法,有效控制 害虫数量。
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实践应用
农业防治
加强果园管理,合理施 肥、灌溉、修剪等,提
高果树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微生物农药 等进行病虫害防治,如 赤眼蜂、苏云金杆菌等

物理防治
采用灯光诱杀、色板诱 杀等方法,有效控制害
虫数量。

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智能手机应用
开发针对病虫害监测和预警的智能手机应用,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拍摄病虫害照片并上传,系统自动识 别病虫害种类和数量,提供防治建议。这种方式能够方便农民随时随地进行病虫害监测,提高防治效 果。
03
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控制害虫
通过引入、增殖和保护自 然敌人(如寄生蜂、捕食 性昆虫等),控制害虫数
农药使用者应配备防护服、手 套、口罩等安全防护装备,减 少农药对人体的直接接触。
02 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农药安全操作规程,确保 农药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严格 遵守安全规定。
03 急救措施
建立农药中毒急救措施,对农 药使用者进行急救培训,提高 应对农药中毒事件的能力。
0 健康检查 4定期对农药使用者进行健康检
取相应防治措施。
开展统防统治
组织农民统一开展病虫害防治行
动,提高防治效果和资源利用效
03
率。
推进绿色防控
04 优先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
非化学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
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04
农药的安全使用与管理
农药选择与评估
选择原则
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发生程度和作物类 型,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 种。
应用光、温、湿等物理因 素,干扰病虫害的生长、 繁殖过程,实现无害化防 控。
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绿色农药
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保 型农药,减少对非目标生物和环
境的危害。ຫໍສະໝຸດ 生物技术通过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技术手 段,生产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推 动绿色农业发展。
信息化技术
借助遥感、GIS等信息技术,实现精 准施药,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农 药使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以虫治虫
• 概念:利用天敌昆虫消灭害虫,称为以虫 治虫。
(一)以虫治虫
(Ⅰ)天敌昆虫的种类: 1、捕食性:螳螂、七星瓢虫,草蛉,
猎蝽,食蚜蝇,食虫虻,胡蜂,蚂蚁,蜻 蜓等。
2、寄生性:寄生蜂、寄生蝇等(如 蚜虫、介壳虫被寄生)
1.捕食性天敌昆虫的利用
2.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利用
(Ⅱ)天敌昆虫的利用途径
(Ⅱ)天敌昆虫的利用途径
• 1、当地自然天敌昆虫的保护与利 用
• (1)慎用农药 • (2)保护天敌过冬 • (3)改善天敌的营养条件:如蜜源
植物
(Ⅱ)天敌昆虫的利用途径
• 2、人工大量繁殖释放天敌昆虫
• (1)天敌昆虫繁殖关键 a. 饲料;b.繁殖;c.生物学特性的保持
• (2)掌握释放时间(大发生前)
(五)以激素治虫
• 1、外激素:昆虫分泌到体外的挥发性物质,是昆 虫对它的同伴发出的信号,有利于寻找伴侣和食 物。如性外激素、结集外激素、追踪外激素及告 警外激素。
• 作用:预测预报、预防和防治: • (1)掌握害虫发生期、为害范围和发生量; • (2)指导适时施药,减少防治次数和是要范围,
利于天敌繁殖,减少环境污染; • (3)指导释放天敌的有利时机; • (4)及时发现检疫害虫及其扩散区域,便于及时
三、物理防治
• 利用光、温度、湿度、热、电、放射能 等来防治害虫。 1、捕杀 2、诱杀 3、阻杀 4、高温杀虫

讲授:本章重点
四、 害虫生物防治
讲授:本章重点
四、 害虫生物防治
概念: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害虫, 称为生物防治。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 以鸟治虫,以及其它有益动物治虫等。另 外也有人将不育技术、遗传防治和激素治 虫等均列入生物防治的范畴。
• 1.细菌:
• (1) 致病原理:昆虫口——消化道——体 内——(产生毒素或导致败血病)破坏器官组 织——死亡
• (2)昆虫染病症状:食欲减退——口腔肛门具 有粘性排泄物——体色加深——虫体腐败变形变 色、软化、组织溃烂,有恶臭。(软化病)
• 举例:苏云金杆菌;芽孢杆菌
2、真菌:
• (1) 致病原理:(孢子或菌丝)体壁—— 体内——(以体液、组织为营养)长出大 量真菌菌丝体和孢子——昆虫死亡(虫体 上的孢子菌丝又可随风和水传播)
• (2)昆虫染病症状:食欲减退——虫体 萎缩——死亡,虫尸僵硬,体表布满菌丝 和孢子。(僵尸)
• 举例:白僵菌
3、病毒:
• (1) 致病原理:昆虫口——(肠道等)通过毒 素晶体——死亡
• (2)昆虫染病症状:食欲减退——虫体软化— —死亡(体壁破裂后流出白色或褐色的粘液,无 臭味)(细菌病有臭味)。
害虫综合治理
• 基本原则: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I P M
•I
Integrated
•P
Pest
•M
Management ;
• (P1ant Disease Management,PDM)
•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概念:以生态学的原理和经济 学的原则为依据,采用最优化的技术组配方案,
把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长期地稳定在经济损失允
地防治有害生物。
五、化学防治
• 概念:用各种有毒的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草害等有 害生物的一种方法。
• 优缺点:

优点是杀虫谱广、快速高效、使用方法简
便,不受地域限制和季节限制,便于大面点具有容易引起人、畜中毒,环境污染,
杀伤天敌,引起次要害虫再猖獗,并且长期使用同
• (3)幼虫病死后,往往臀足紧附在植株上,体 躯下吊,前胸膨大。
• 举例
病毒病幼虫 倒挂在枝干 上。
体色变淡, 动作迟缓, 体内组织液 化,但无恶 臭味。(细 菌病一般带 有臭味)。
(三)以鸟治虫
捕食性鸟类
措施:1、保护天敌鸟类 2、人工招引及人工驯化等。
(四)其它有益动物
• 如蜘蛛、捕食螨、两栖类、爬行类等。
许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和社会效益。
主要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学的观点 2、不着重害虫的彻底消灭 3、强调各种防治措施的协调
防治方法
• 一、植物检疫 • 二、园林技术防治 • 三、物理机械防治 • 四、生物防治 • 五、化学防治
• 一、植物检疫
– 1、概念:植物检疫又称法规防治,即一个国家 或地区用法律或法令形式,禁止某些危险的病 虫、杂草认为地传入或传出,或对已经发生及 传入的危险病虫、杂草,采取有效措施消灭或 控制蔓延。它对保证园林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扑灭; • (5)检查防治效果。
(五)以激素治虫
• 性外激素应用法: • (1)诱杀法 • (2)迷向法 • (3)引诱绝育法。
• 2、内激素:分泌在体内,用于调节昆虫的 脱皮和变态等的一种激素。
• 如脱皮激素、保幼激素等。
• 人为扩散这种激素,可干扰它的正常发育, 造成畸形,甚至死亡。
(六)生物防治的利弊
• 优点: • 1、生物防治不仅可以改变生物种群组成成分,而且可以直
接消灭病虫,对人、畜、植物安全,不伤害天敌,不污染环 境,不会引起害虫的再猖獗和产生抗性,对一些病虫有长期 的控制作用。
• 2、可就地取材,降低成本。
• 缺点:

生物防治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它不能完全代替其它防
治方法,必须与其它防治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效
– 2、任务:对内检疫

对外检疫
– 3、园林害虫检疫对象确定原则:
– (1)我国尚未发生或局部发生的主要园林植 物危险性害虫;
– (2)严重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和观赏价值, 且防除极为困难;
– (3)是人为传播的; – (4)根据交往国所提供的检疫对象名单。
二、园林技术防治
1、选择适宜苗圃地
2、合理轮作 3、选用良种壮苗 4、施用充分腐熟的肥料 5、培育抗病品种 6、合理配置各种植物 7、加强抚育管理 8、注意苗圃卫生,清除枯枝落叶杂草。
(Ⅱ)天敌昆虫的利用途径
• 3、从外地或外国引进天敌昆虫
• (1)引进注意事项

a.生活条件;b.生育期;c. 天敌本身
的生物学特性;d. 注意重寄生和多寄生问

• (2)引进成功的例子

如澳洲瓢虫
(二)以菌治虫
• 概念: 利用害虫的病原微生物防治 害虫,称为以菌治虫。其中包括细 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原 生动物及线虫等,可以形成流行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