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害虫综合防治

合集下载

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由于生长周期长、生态环境复杂以及气候变化等原因,稻田中常常发生各种病虫害。

这些病虫害对稻穗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保障稻米的质量和产量,必须加强对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1. 稻瘟病:稻瘟病是稻田中最常见的病害,主要由水稻瘟病菌引起。

该病在稻田中发生迅速,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其特点是在高湿和高温的环境下发病较为严重。

2. 稻纹枯病:稻纹枯病是由稻纹枯病病毒引起的病害,能够导致水稻的叶片变黄、凋萎和死亡。

该病在稻田中发病较快,容易造成大面积的病害,降低稻米的产量。

3. 稻螟:稻螟是稻田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幼虫以稻叶为食,重度为害时会导致稻米的产量大幅下降。

稻螟发生季节较长,每年可发生多代,因此其防治工作需要持续进行,以保护稻米的正常生长。

4. 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取食水稻的汁液,导致稻叶逐渐变黄和凋落,严重影响稻米的产量和品质。

稻飞虱在稻田中发生较早,数量较多,容易引起大面积的虫害。

针对以上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可以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来保护稻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1. 遴选抗病虫品种:选择具有抗性的水稻品种是预防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育种和选育工作,开发出抗病虫害的稻品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虫害对稻米的危害。

2. 合理施肥:适量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料,增强水稻的抗病虫能力和养分吸收能力,促进稻米的生长发育。

3. 调整种植密度:合理调整稻田的种植密度,避免水稻过于拥挤,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4. 定期清洗和消毒稻田:定期清洗和消毒稻田,除去病虫菌源和虫卵,减少病虫害在稻田中的生长和繁殖。

5. 进行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和益虫来控制稻田中的害虫数量,如放养鱼类来吃稻苗中的稻螟;利用昆虫种类对抗稻飞虱的滋生等。

6.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在必要时,根据农药的剂量和使用时间来进行施药,用于控制稻田中的病虫害。

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保证稻米的产量和质量。

水稻病虫草害防治方法大全

水稻病虫草害防治方法大全

水稻病虫草害防治方法大全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草害的侵袭,威胁着产量和质量。

因此,掌握水稻病虫草害的防治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全面介绍水稻病虫草害防治方法大全。

一、水稻病害的防治方法1、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通过化学防治。

选择适当的杀菌剂,如福美双、氟啶酮等,按照推荐剂量和频次喷洒。

2、纹枯病:纹枯病的防治可采用选用抗性品种、避免积水、定期清除病叶等文化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3、白叶枯病:使用含有硫代甲基和有机锡化合物的杀菌剂进行预防和治疗,同时注意通风和杂草清除,有助于降低病害的发生。

4、稻瘿蚊:采用化学药剂如吡虫啉、氰菊酯等来控制瘿蚊,也可种植抗瘿蚊品种。

二、水稻虫害的防治方法1、稻飞虱: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拮抗性细菌和天敌昆虫来控制稻飞虱的繁殖,避免滥用化学农药。

2、稻螟虫:推广黏虫板和植物诱导剂,控制螟虫的数量,也可以引入天敌如瓢虫和寄生蜂。

3、稻谷象:在仓储期间使用气体灭虫或高温处理来控制稻谷象的繁殖。

三、水稻草害的防治方法1、稗草:选择适合水稻生长的品种,保持充足的植被覆盖,使用化学或生物除草剂来控制稗草。

2、稗蓠:通过机械除草、手工拔草和药物除草来控制稗蓠,特别是在水稻幼苗期。

3、水稻田间管理:合理的水田管理,如定期犁地、改善水质、保持适当的水位等,可以减少草害的发生。

四、综合防治措施1、轮作休耕:将水稻与其他作物轮作,有助于减少土壤中病虫草害的滋生。

2、生态防控:建立生态平衡,通过引入天敌和保护性种植带来控制害虫的增长。

3、科学施肥:合理施用肥料,避免氮肥过多,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4、监测与预警:定期监测田间情况,建立病虫草害的预警系统,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5、培训农民:加强农民的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病虫草害防治的认识和技能。

总之,水稻病虫草害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生态、文化、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

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是水稻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标是减少病虫害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提高水稻的抗逆性。

下面是根据提供的资料整理的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1. 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防治:种子处理:在播种前2—3天或秧苗立针期,每亩使用50%丁草胺乳油75—100毫升对水30公斤床面喷雾,或者水稻播种后,当种子露白时或立针期,每亩使用30%扫弗特乳油100毫升加水喷雾,以封闭床面杂草。

后者相对于前者更有利于秧苗的安全性。

2. 稗草防治:早期防治:针对出苗的稗草,可每亩使用50%二氯喹林酸可湿性粉剂加水喷雾,按产品说明使用方法使用。

3. 杂草控制:秧苗二叶一心时:使用20%甲基立枯磷500倍液或康有力1500倍液进行喷雾,以有效控制杂草。

4. 立枯病防治:主动防治:及时发现有立枯病株时立即进行防治,以防治失时。

检查方法包括观察叶尖是否有吐水情况,若叶尖不吐水,是水稻立枯病发生的征兆。

5. 综合防治害虫:定期喷雾:在5月25日左右和6月5—10日,进行二化螟、稻蓟马、灰飞虱的综合防治,每亩使用杀虫双200毫升加bt杀虫剂200毫升混合喷雾,以达到虫、卵兼治的效果。

6. 针对苗床蝼蛄的防治:喷雾处理:使用攻夫1500倍液进行喷雾,同时可以兼治二化螟、蓟马、稻象甲等害虫。

7. 稻瘟病、胡麻叶病、白叶枯病防治:插秧前喷雾: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病害敌500倍液、远东菌星500倍液或贝姆500倍液进行喷雾,以防治稻瘟病、胡麻叶病、白叶枯病,确保秧苗不携带病害进入大田。

8. 条纹叶枯病防治:防治稻飞虱:结合防治麦蚜兼治稻飞虱。

在小麦成熟期,麦田飞虱迁入秧床,使用10%蚜虱清或啶虫咪20克对水30公斤进行防治2—3次。

也可用吗啉胍铜喷雾或者条纹叶枯净30—50克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抑制飞虱的发生。

注意事项:科学施肥:保持适度施肥,合理施用氮肥,避免氮肥施用过量,以减少水稻患病的可能性。

水稻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

水稻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

水稻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水稻主要害虫的危害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了有效控制水稻主要害虫的数量,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农业专家们提出了综合防治的策略。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水稻主要害虫的种类以及综合防治的方法。

一、水稻主要害虫的种类1.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上最常见也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

它以吮吸水稻叶片的汁液为食,导致叶片黄化、枯萎甚至死亡。

稻飞虱还会分泌毒液,使水稻叶片发生黄斑和红斑。

严重的害虫侵袭会导致水稻产量大幅下降。

2.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另一常见的害虫。

幼虫会侵入水稻叶片内,将叶片卷曲成筒状。

这样一来,叶片无法正常光合作用,水稻的养分吸收和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同时,稻纵卷叶螟也会引发病毒病害的传播。

3.稻鼠害稻鼠害指的是以稻田为活动范围的啮齿类动物,如稻田鼠和水鼠。

它们会啃食水稻的根部和苗期幼苗,导致水稻死亡。

稻鼠害尤其在水稻苗期和出苗阶段给农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稻瘿蚊是水稻病毒病害的主要传播媒介。

当稻瘿蚊叮咬感染病毒的水稻后,病毒会通过口器传入水稻体内,引起稻瘿病的发生,从而导致水稻减产。

二、水稻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和益虫对水稻主要害虫进行消灭和控制。

例如,引入寄生虫、食草昆虫等天敌来控制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数量。

此外,种植一些对害虫具有拮抗作用的植物,如芸香和茴香,可以吸引天敌来稻田中,起到抑制害虫数量的作用。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使用化学药剂来杀死或控制水稻主要害虫。

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害虫的种类和数量,合理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

但是,使用化学药剂时需要注意剂量和时间的掌握,避免对环境和自身产生不良影响。

3.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来防止和控制害虫的危害。

例如,在水稻生长阶段,可以利用水力冲击、人工摇打等手段将稻鼠害驱赶离田间。

此外,使用黄色粘虫纸吸引和捕杀稻飞虱,也是一种有效的物理防治方法。

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一、内容综述我国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由于气候变化、种植方式的改变等因素,水稻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障我国水稻的高产稳产,防治水稻病虫害已经成为了当前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对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国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A. 研究背景我国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也是病虫害最为严重的一种。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水稻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高达数百亿元人民币。

因此研究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在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现有的防治技术还不够高效、环保、经济实惠等。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和技术,以期为我国水稻生产提供更好的保障。

B. 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水稻作为粮食生产的重要作物,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然而近年来水稻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研究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研究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研究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降低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这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缓解粮食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研究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过度使用农药不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通过研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手段,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这对于实现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病虫害会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推广应用综合防治技术,可以降低病虫害对水稻的影响,提高水稻产量,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 加适量水稀释 , 拌细土 3 0 0 ~ 3 7 5 k g / h m 2 撒施。 2 、 稻 纵 卷 叶 螟 稻纵卷 叶螟又叫裹叶虫 , 是水 稻主要害虫之一。 每年随 西南气流 由中南半岛入迁 ,主迁入期一般为 5月下旬至 6 月 中旬 , 产卵盛期在 6月 中旬 , 危害盛期在 6 月下旬至 7月 下旬 。以幼虫进行危害 , 幼虫吐丝将稻 叶纵卷成筒 , 取食叶 肉, 形 成 白条 斑 , 受害严重时 , 稻 叶 一 片枯 白 。 防 治措 施 : 防治应掌握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效果最好 ,一般年份 防 第 3代在 6月 2 0日左右 。可用杀虫双 、 杀虫单 等防治 。
1 、 植 物 检 疫
植 物检疫能杜绝或者对大程度地减轻外来 病虫害 , 施 用要严格进行植物检疫。 首先认真查虫诊病 , 辨明主要为害 的是虫还是病 , 再 辨别其种类。对未能认准 的疑难病 虫 , 应 及时找当地 的农技人员现场确诊 , 并根据指导对症下药 。 2 、 农 业 防治 预防水稻病虫害 的一个最有效途径就是选择优 良的抗 病品种 , 然后在此基础上用浸种灵浸种消毒 , 可以有效 预防 传染性病害 ; 加强肥水管理 ; 烧毁病稻草可减轻稻瘟病 和白 叶枯病的发生 ;冬季在对稻 田进行深耕 的基础上用深水将 稻 田泡透彻可以冻死 、 淹死在土壤 中越冬的螟虫 , 从而 大大 地降低来年的虫害基数 ;加强肥水管理 ,一般要 求底 肥要 足、 追肥要早 ; 灌 溉 要 遵 循 秧 苗 期 防止 淹苗 , 大 田期 不 串灌
水 稻 病 虫害 综合 防 治措施
王秀香
主 要 病 害 1 、 水 稻稻 瘟 病 长期灌深水 和稻 田过分干旱 以及氮肥施用过多等都容 易导致稻瘟病 的发生 。水稻一生中有 3 个易感稻瘟病 的时 期, 分别是苗期 、 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 。水稻稻瘟病分苗 瘟、 叶瘟 、 节瘟 、 穗 颈 瘟 和 谷粒 瘟 , 对 水 稻 产 量 的影 响很 大 , 应彳 F 破 口期 及 齐穗 期 及 早 预 防 。 防治措施 :首先要 做好 种子处理 , 1 %的石灰水浸 种或 者用 2 0 %二 三 环唑 可湿性粉 剂 6 0 0倍 液 浸 种 2 4小 时 催 芽 , 然后将 2 %的三环 唑可湿性粉 剂按 1 : 5 0 0的比例兑好 , 将 稻秧 浸 入 药 液 中 3 0 s 后 取 出栽 插 。对 水 稻 叶 瘟 病 可 以 选用 7 5 % 环 唑可湿性粉剂 4 5 0 g mm z 喷洒 。 2 、 水稻纹枯病 氮过量 、 密植 、 灌水过多均易导致纹枯病严重发生。一 般以分蘖盛 、 末期至抽穗期发病 为盛 , 以抽穗期前后发病更 烈, 主要 侵 害 叶 鞘 和 叶片 , 严 重 时 可 危 害穗 部 和深 入 到 茎 秆 内部。 防治措施 : 水稻纹枯病防治以肥水管理为 中心 , 种植的 时候基肥要施 足, 抽穗时要追肥 , 施肥时要注意氮 、 磷、 钾 以 及锌肥的配合施用 。 施药不宜过早或过迟 , 最好 在拔节期 以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
基数。②移栽后 5 0天 , ~1 在早 、 晚稻分
抓住水稻破 口抽穗期施第一次药 , 对前 期 苗瘟 、 叶瘟发病 田, 易感病 品种 , 常发
中央具黑斑 1 , 个 下面生小 黑点 3 , 个
腹部瘦圆筒形。幼 虫 6龄左右 。末龄幼
蘖期 或晚稻孕 穗 、 穗期 , 卵孵化 高 病 区 , 抽 螟 在齐穗期再补施 第二次 药。②选 峰 后 5—7天使 用 丛 芜 影 4ml1k 、 准 对路药剂 , 0 /5g 用足剂量 。 统防统治 , ③ 群 3%; 克灵 4 m /5 g 0 ̄ I J 0 l1k 对水喷雾都 能达 防群治 , 封锁疫情 , 免你 防他不防 , 避 造 永 艳 (5 7 %三 环唑 w 6) 是防 治稻 到很好 的效果 。 另二 化螟有短距离迁飞 成 稻瘟病仍然蔓延流行 能达到最佳防效 。
2 .稻纵卷 叶螟 稻纵卷 叶螟为 迁
虫体长 2 ~ 0 m, 0 3m 头部除上领棕 色外 , 其余 红棕色 , 体淡褐 色 , 全 具红棕 色条
纹。 蛹长 1 ~1rm, o 3 a 米黄色至浅黄褐色
2 ̄ 4C地区 5 ~6代 。以 4龄 以上幼 虫在
或褐 色。2 —2  ̄ 0 4 C地区 4—5 ,高于 的习性 , 代 在防治时需要做到联防 联治才 稻桩 、稻 草中或其他寄主的茎秆 内 、 杂 草丛 、 土缝等处越 冬。气温 高于 1 ̄ C时 1
出现枯心苗和枯鞘 。孕穗期 、 抽穗期受 都有发生 , 尤以日照少 , 雾露持续期长
害, 出现枯孕穗和 白穗。 灌浆期 、 乳熟期 的 山区 、 气候较温 和的 沿江 、 以及水 稻 受害 , 出现半枯穗和 虫伤株 , 秕粒增 多 , 遇刮大风易倒折 。 二化螟为害造成的枯 生育期处于雨季的地区发生严重 。 该病

水稻病虫害防治手册

水稻病虫害防治手册

水稻病虫害防治手册一、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及措施水稻主要害虫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螟虫。

不同时期要针对不同的主要害虫进行防治。

(一)稻飞虱:稻飞虱是近年来连续严重爆发的水稻害虫,随着杂交稻面积的扩大以及稻飞虱的迁飞危害,防治需采用“狠治一代,控制二代”的策略,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

穗前治虫保苗,压低虫口基数,防后期上穗为害的防治策略。

防治措施:撒种时稻谷用5%锐劲特悬浮剂加水拌种预防稻飞虱的发生。

大田防治,在水稻分蘖期加强测报及田间调查,监测稻飞虱的发生情况,在主害代的低龄若虫盛期,以1%灭虫清(阿维菌素)悬浮剂(40—50)ml/亩喷雾防治,在田间虫量达到百丛稻株虫口>1000头时开始选用吡虫啉、阿克泰、艾美乐、速灭威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例如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亩兑水37.5kg喷雾。

施药时要连片联防,必要时要出动机防队进行大面积范围统防统治,降低虫源,减少施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

(二)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的防治要坚持“以农业栽培措施为基础、科学用药为关键,压低基数与控制危害相结合的”综合治螟策略。

及时做好螟虫冬前与冬后残留情况的调查:在发生期间,做到查虫与查卵相结合、田间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查虫情与查苗情相结合;准确掌握螟虫发生动态。

防治措施:为及时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危害,必须加强虫情监测,密切注意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测报灯下出现高峰日或是田间蛾量急剧上升时,应及时分析发布预报,提出防治适期,做好防治宣传指导,并及时向当地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以便掌握有利时机,组织农户开展统一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防治稻纵卷叶螟必须抓住幼虫孵化后未卷苞之前施药。

在分蘖期百丛幼虫量≥50头,孕穗期百丛幼虫量时≥30头时要及时防治,抓住虫卵孵化盛期进行施药防治可提高防治效果。

在主害代2龄幼虫盛期(大量叶尖被卷)时可选用下列内吸性强、能杀虫杀卵的药剂进行防治:①杀虫双+敌敌畏,②巴沙+敌敌畏,③杀虫双+吡虫啉,④阿维菌素素+毒死蜱,⑤阿维毒死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摘要: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对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改变原来的水稻害虫防治技术的必要性也逐渐增加。

根据IPM技术的原理,科学合理的应用各种稻田害虫防治技术,建立简单易行的水稻IPM。

最终达到建立完善的稻田生态系统的目的。

关键词:水稻害虫引言水稻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总产最多的粮食作物。

年种植面积约3000万hm2,约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3,其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5%。

从事稻作生产的农户约占农户总数的50%;全国有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因此,水稻的丰产丰收对于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我国水稻生产的各时期均遭受到各种害虫的危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标准也转向侧重于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的高标准要求。

因此,对病虫害防治策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稻田害虫主要类群及发生特点1.1 稻田害虫主要类群我国已知的水稻害虫已达250余种,其中最主要有20余种。

包括以下种类:①螟蛾科害虫:在我国危害水稻的螟蛾科害虫有十余种。

其中危害严重发生最普遍的有三化螟、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

②稻夜蛾类:我国常见的有8种,其中最主要的是粘虫和大螟。

③稻飞虱:我国有13种飞虱可危害水稻,其中以稻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危害最味严重。

④水稻叶蝉类:我国危害水稻的叶蝉较常见有14种,其中黑尾叶蝉和白翅叶蝉发生最为普遍,发生量大,危害最重。

叶蝉不仅可以通过刺吸水稻营养液,破坏水稻植株的输导组织造成危害,还是水稻病毒病的重要传毒媒介。

⑤稻弄蝶类:我国稻弄蝶的主要种类有直纹稻弄蝶、曲纹稻弄蝶、隐纹谷弄蝶、么纹稻弄蝶、南亚谷弄蝶5种,其中危害最重的是直纹稻弄蝶。

⑥稻蝗类:国内已知稻蝗有15种以上,其中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有5种:中华稻蝗、小稻蝗、长翅稻蝗、宁波稻蝗、短翅稻蝗。

⑦稻蓟马类:我国危害水稻的蓟马主要有稻蓟马、稻管蓟马、花蓟马3种,其中稻蓟马危害最重。

⑧害稻甲虫类:主要有稻象虫、水稻负泥虫、稻根叶甲3种,此外,部分稻去还有入侵害虫种类发生,如稻水象甲。

⑨稻眼蝶类:常见危害水稻的有稻眼蝶、稻褐眼蝶2种。

⑩害稻蚊蝇类:我国稻区常见危害水稻的有稻瘿蚊、稻摇蚊、稻小潜叶蝇、稻秆蝇和稻水蝇等。

11稻蝽类:常见有20余种,其中发生较普遍,危害较重的有稻绿蝽、稻黑蝽、大稻缘蝽和四剑蝽。

以上类群中,大螟、三化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白背飞虱、稻直纹弄蝶、黑尾叶蝉、粘虫是我国最主要的水稻害虫,严重影响我国水稻生产。

此外,在不同稻区各有特殊的主要害虫,如新疆的稻水蝇、东北的稻小潜蝇和稻摇蚊、华南的稻瘿蚊、江浙一带及华南诸省的稻眼蝶、局部地区的稻象虫等危害水稻严重,甚至成灾。

1.2 发生危害特点由于水稻害虫种类繁多,全国各地水稻种植制度存在差异性,因此害虫发生危害特点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①发生危害水稻生育期的不同,危害程度不同,如,二化螟在北方稻区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在水稻分蘖期为害造成枯鞘,在孕穗期为害造成枯心和枯孕穗,在抽穗成熟期为害则造成白穗和虫伤株。

②部分种类害虫具有迁飞能力,研究表明:稻飞虱除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南部冬季有少量虫源存活外,在其它大部分水稻种植地区均不能越冬,其春秋季初始虫源主要来自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稻飞虱主害代是迁入代,是直接危害成灾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灰飞虱发生数量增大,致使北方稻区局部地区条纹叶枯病严重发生。

如2006年,辽宁盘锦市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面积达10万公顷,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83.3%;平均减产1%~5%,其中,减产5%~10%的稻田约2.5万公顷,减产超过30%的稻田约0.1万公顷,减产超过50%的稻田约0.01万公顷,部分稻田甚至绝收。

损失稻谷约1400万kg,直接经济损失约2500万元。

③大部分稻区病虫害的发生较重,表现为重大病虫暴发强度大,次要害虫上升,为害加重。

发生危害严重的病虫有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中等以上的有稻飞虱。

④部分害虫发生危害范围扩大。

如稻瘿纹在华南、江南南部丘陵或山区中等发生,发生范围有进一步扩大趋势。

水稻螟虫主要发生在江南、长江中下游、江淮及华南稻区;二化螟在江淮、长江流域、江南、西南、北方稻区发生。

三化螟在长江流域沿江、华南稻区发生。

稻纵卷叶螟在长江中下游、江南和华南、西南稻区发生;稻飞虱在华南、江南、长江流域、江淮及北方、西南稻区发生。

以上害虫均有向北扩展的趋势。

2 稻田害虫防治技术2.1 植物检疫和抗性品种的应用植物检疫对防治检疫性稻田害虫有重要作用,水稻象甲在我国是水稻害虫中检疫的主要害虫。

通过植物检疫切断虫源是防治检疫性害虫的最好方法。

利用水稻抗虫品种防治害虫,是最经济且具实效的方法。

研究发现:品种的抗感性是引起褐飞虱生物型变异的根本原因,褐飞虱生物型变异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抗虫品种上,致害型由弱变强;在感虫品种上,致害型由强变弱。

致害型之间的变异是可逆的,不同致害型演变需要经历的最少代数不同,与生物型类别和品种所含抗虫基因类型有关。

通过杂交或诱发突变的方法可选育出多种抗虫品种。

如湖南、浙江等省育成了高产优质、抗褐飞虱的早籼HA7913-7、HA7913-4、杂交稻威优64、威优35、中稻抗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浙丽1号等;1997年,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培育的高产多抗优质新品种粤香占等,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表现出良好的抗虫害作用。

2.2 农业防治通过改变耕作制度、深耕改土、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控水、除草等农业措施,可以提高水稻的抗虫能力,降低部分害虫的危害程度,从而有效减少水稻虫害的发生和对产品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施肥方式稻纵卷叶螟的危害程度进行对比,发现专业部门测土制定配方施肥的田块明显低于农户自己习惯施肥的田块。

其中,配方施肥田块中,最高束叶率为27.6%,平均束叶率为12.8%,百丛幼虫量最高为410头,平均为185头;而习惯施肥的田块最高束叶率为41.3%,平均为23.9%,百丛幼虫量最高为660头,平均为290头。

因此,要及时合理施肥,并重视N、P、K的配合,以减轻水稻害虫危害。

灌溉和排水可以迅速改变田间环境条件,对很多水稻害虫也可获得显著防治效果。

如:当越冬代三化螟幼虫即将化蛹时,及时灌水,可以使其缺氧而被大量杀死。

二化螟化蛹多在距水面不高的稻基或叶鞘内,在幼虫老熟和化蛹时,可放干田水,降低化蛹位置,然后灌水20cm浸田,杀螟效果良好。

在稻飞虱发生期可通过进行排水搁田,降低田间湿度,有效地抑制其发生,减轻危害程度。

2.3 化学防治通过化学农药即杀虫剂防治害虫,是目前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

化学防治具有受环境条件影响小,收效快、方法简便、且防治害虫效果好的优点,容易被广大群众接受。

如使用有机氯类杀虫剂,可使稻铁甲、稻象甲、稻蝗得到控制,使用有机磷和有机氮类杀虫剂,可使裸栖性和幼虫态历期长的水稻害虫数量明显下降。

使用化学防治的策略是抓两头秧苗期、孕穗抽穗期,放宽中期分孽期,“治秧田、保大田”,尽量减少施药频次。

在需施药时,必须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且针对性强的选择性农药,否则容易引起人畜中毒和环境污染。

适时适量,选择合理的药剂配方及剂型,可有效地对害虫进行防治,同时,对天敌、访花昆虫、传粉昆虫和其它生物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维持和保护稻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减少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使用高效、低毒、易分解的杀虫剂,减少用药次数采用有效低浓度等方法,可有效保证稻米质量安全。

2.4 生物防治传统的生物防治概念,是指通过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昆虫及病原菌的引入增殖和散放来压制另一种害虫。

广义的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天然(无毒)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使其不能造成损失的方法。

它包括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微生物防治作物病虫、捕食螨和蜘蛛治虫、有益脊椎动物除虫、信息素及农用抗生素的利用等。

生物防治具有如下优点:①高度选择性,对人、和有益生物及作物较为安全,且不污染环境;②对病虫的发生有较长期的抑制作用;③对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因此,生物防治在水稻生产上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2.4.1 利用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和蜘蛛等节肢动物防虫我国研究利用较多的寄生蜂是稻螟赤眼蜂,该寄生蜂是稻纵卷叶螟的重要天敌。

大面积防治效果一般应达70%以上。

稻田蜘蛛是水稻害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

主要有拟水狼蛛、草间小黑蛛、拟环纹狼蛛等,约占蜘蛛总量的70-80%。

稻田蜘蛛可捕食稻叶蝉、稻飞虱、稻螟、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稻螟蛉和蚜虫等。

调查显示:一头草间小黑蛛一天可捕食2-3头;一头拟环纹狼蛛可捕食4-6头。

据观察,稻田蜘蛛与稻叶蝉、稻飞虱之比为1:4时,可以起到控制作用。

水稻上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有黑肩绿盲蝽、青翅蚁形隐翅虫、尖钩宽黾蝽、捕食菅蓟马、双斑青步甲等。

如尖钩宽黾蝽和黑肩绿盲蝽是稻叶蝉和稻飞虱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

黑肩绿盲蝽主要捕食害虫的卵和低龄若虫。

一头尖钩宽黾蝽成虫一天可取食飞虱1龄若虫4.2头或3龄若虫2.2头。

当每丛稻株有20头左右的尖钩宽黾蝽时,对飞虱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4.2 利用食虫脊椎动物防治水稻害虫保护蛙类和在稻田中养鸭可防治水稻害虫。

鸭能捕食稻田的稻飞虱、稻叶蝉、粘虫、螟蛾、稻苞虫、叶甲等。

两栖动物中的青蛙、蟾蜍、雨蛙和等统称为蛙类。

它们主要以昆虫及其他小动物为食料。

蛙类捕食的水稻害虫有: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叶蝉、稻蝗等。

蛙类食量较大,如一只黑斑蛙每天能吃70-90头稻叶蝉和稻飞虱。

泽蛙一天最多可吃稻叶蝉266头。

此外,阿维菌素、楝素、多杀菌素和Bt菌等是防治水稻害虫安全、高效的生物源农药。

不仅对天敌的伤害较小,而且可以有效保障有机稻米的优质、高产。

2.5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包括:选择不同波长的激光处理某种害虫,使其代谢紊乱死亡;灯光颜色诱杀;温度气体处理等。

研究表明:杀虫灯杀虫效果好,在100m以内能有效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和降低危害程度。

直接减少防治成本,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同时,用杀虫灯杀虫可减少化学用药,有效保护天敌,有效地保护田间生态平衡,既发挥天敌作用,又减少了环境污染,生态效益明显。

3 总结我国水稻的综合防治技术,是以农业技术栽培措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为基础,栽培措施是骨干。

而当害虫为害已超越经济阈值限值时,果断合理地施用杀虫剂,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

无论是哪种防治技术,在防治过程中都十分重要,一定要注意各个技术相互结合,取长补短,科学合理的利用,达到最大综合防治效益。

参考文献:[1]王艳青.近年来中国水稻病虫害发生及趋势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2):343-347.[2]水稻害虫识别与防治指南.农药市场信息,2007,16.[3]韩永强,侯茂林,林炜,等.北方稻区水稻害虫发生与防治[J].植物保护,2008,34(3):12-16.[4]巫国瑞,俞晓平,陶林勇.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灾害的长期预测[J].中国农业科学,1997,30(4):25-29.[5]潘月卓,付立东,王宇,等.盘锦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北方水稻,2007(4):41-42.[6]何忠全,张志涛,陈志谊.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7(1):110-114.[7]任启坤.水稻害虫的综合防治[J].生物学教学,1999,24(11):40-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