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防治41052PPT课件

合集下载

《水稻病虫害防治》课件

《水稻病虫害防治》课件

02 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
CHAPTER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
选择对病虫害抵抗力强的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轮作
避免长期连续种植同一品种的水稻,通过轮作降低土壤中病原菌和 害虫的积累。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水稻健康生长,提高 抗病性。
生物防治
天敌保护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蜘蛛 、瓢虫、寄生蜂等,控制 害虫的数量。
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侵害 水稻的叶鞘和叶片,严重时可导致稻 株枯死。
水稻病虫害的危害
01
02
03
影响产量
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会导致 水稻减产,严重时可造成 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
品质下降
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会影响 稻米的品质,如出现黄米 、糙米等现象,影响稻米 的商品价值。
增加成本
防治水稻病虫害需要投入 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增加了生产成本。

效果评价
03
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产量和质量等因素,对防治效果进行评
价,总结经验教训。
04 水稻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
CHAPTER
某地区水稻病虫害防治案例
案例概述
某地区近年来面临严重的稻瘟病和稻飞虱灾害,导致水稻产量大 幅下降。
防治措施
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如释放天敌、喷洒生物 农药和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等。
生态调控
通过改善农田生态系统 ,提高天敌数量和种群 活力,控制病虫害的发 生和蔓延。
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技能
1 2
加强培训和教育
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方式,提高农民对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推广先进技术
将新技术、新方法推广给农民,帮助农民掌握科 学、有效的防治方法。

水稻三虫三病祥细ppt课件

水稻三虫三病祥细ppt课件

3.灰飞虱
• 生活习性:寄主广泛,除水稻外,还有麦类以及 看麦娘、游草、稗等禾本科杂草。以成、若虫刺 吸汁液为害,并传播多种病毒病。若虫在麦田、 绿肥田、田边、沟边、塘边的看麦娘及游草上越 冬。成虫具趋光性和趋嫩绿习性。成虫和若虫常 栖息于稻株下部。灰飞虱耐寒畏热,最适温度为 23~25℃,夏季高温对其极为不利,成为虫量增 长的限制因子。大量偏施氮肥或施肥过迟,使稻 苗生长过分嫩绿,会引诱成虫产卵。
• 防治方法:(1) 农业防治:1、彻底清 除稻田周围杂草,以消 灭野生寄主。2、病稻 草发杂草要经过高温堆 沤腐熟后,才能作肥料 施用。 • 化学防治:亩用 20%井岗霉素粉剂25-50克或5%井冈霉素水 剂150—200ml,加水 50千克喷雾。富士一号
2. 稻瘟病(三病之一)
• (1)症状:为害水稻各部分,在整个生长期都有 发生. 1.秧苗发病后变成黄褐色而枯死。2.叶 片斑点主要有两种:一是急性型病斑,呈暗绿色, 多近圆形或椭圆形;二是慢性型病斑,多为梭形, 外围有黄色晕圈,内部为褐色,中心灰白色,有 褐色坏死线向两头延伸。3.茎节病斑 呈黑褐色 或黑色斑点,病斑在节上成环状蔓延,最后整个 节变黑色坏死。4.穗茎病斑 常在穗茎上发生淡 褐色或墨绿色的病变,影响结实,形成白穗。 5.谷粒病斑 边缘暗褐色,中部灰白色。
重点:“三病”“三虫”的防治 难点:“三病”“三虫”的防治
• 一、水稻病害
• 1.纹枯病(三病之一)
• (1)症状:起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暗绿色 水浸状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呈椭圆形斑纹,似 云彩状。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或灰褐 色。叶片上的病斑与叶鞘上的相似。稻穗受害变 成墨绿色,严重时成枯孕穗或变成白穗。当田间 湿度大时,病斑上可出现白色粉状霉层。病部菌 丝集结成菌核,容易脱落。

水稻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水稻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2019/9/13
35
2019/9/13
36
田间危害情况
2019/9/13
37
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在病稻种、稻草和再生稻上越冬,成为主要 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借风、雨、露 等传播。在无病区主要通过带菌种子传入。高温高湿有 利于病害发生。晚稻比早稻易感染,后期水稻易发病蔓 延;台风暴雨造成伤口,病害容易流行;偏施氮肥,灌水 过深加重发病;晚稻在孕穗、抽穗阶段发病严重。
2019/9/13
19
化学防治
种子消毒 :用20%三环唑1000倍液,早稻浸种48小时, 晚稻浸种24小时。或用强氯精浸种消毒。(使用方法: 每4~5公斤稻种先用清水预浸12小时,然后捞出浸入加 强氯精1包(10 克)兑水3~5公斤的药液中浸12小时后, 用清水洗净后即可催芽播种。
用强氯精浸种消毒也可预防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病 害。
2019/9/13
23
2. 水稻纹枯病
俗名花脚秆、烂脚秆。全 国各稻区都有发生,为水 稻重要病害之一。发病重 的田块,秕谷率增加,千 粒重下降。
我国的华南 、华中和华东 稻区发生较重;华北、东 北和云南稻区也有发生, 局部地区为害严重。
2019/9/13
24
发病症状
分蘖期开始发病,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椭 圆形斑,以后病斑增多,常相互愈合成为不规则大形的 云纹状斑,其边缘为褐色,中部为绿色或淡褐色。
16℃时,化蛹羽化飞往稻田产卵。在清远市每年发生4
代,各代幼虫发生期和为害情况大致为:第一代在5月
中下旬,为害早稻和早中稻造成枯心;第二代在7月份
为害单季晚稻造成枯心,为害早稻造成白穗;第三代在
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害双季晚稻造成枯心,单季晚稻

《水稻病虫害》课件

《水稻病虫害》课件

04
水稻病虫害的案例分析
稻瘟病的案例
总结词
稻瘟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水稻病害,对水稻生产造 成严重影响。
详细描述
稻瘟病在水稻生长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主要危害 叶片、茎秆和穗部。叶片受害后出现暗绿色斑点,随后 扩大成梭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灰白色,中央褐色。茎 秆和穗部受害后,病斑呈褐色或黑色,严重时会导致植 株枯萎或死亡。稻瘟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气候条件 适宜、品种抗性差、栽培管理不当等因素所致。防治稻 瘟病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 管理、科学施肥和合理灌溉等。
评估方法
采用对比法、随机区组法等方法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应用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防治策略,优化防治方案 ,提高防治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5
水稻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农业防治
生物防治
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科学施肥、合 理密植等。
利用天敌、生物农药等防治病虫害。
物理防治
利用灯光、色板等物理方法诱杀害虫。
化学防治
科学使用农药,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时 间。
控制策略
01
局部控制
针对小范围病虫害发生区域进行局 部控制,防止扩散。应急控制Βιβλιοθήκη 02水稻病虫害的防治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
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和养护, 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综合防治
结合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 方法,进行全方位的防治。
精准施策
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规律 ,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绿色环保
优先选择环保、低毒的防治方 法,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负面
影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通过合理的轮作、深耕、施肥等措施,改善 土壤条件,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水稻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水稻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以上)有利于稻纵发生。
• 成虫在高温(30℃以上)和相对湿度90%以下寿命短 ,产卵量少。
• 初孵幼虫在高温(35℃以上)或湿度在90%以下死亡 率大。相对湿度在60%以下,蛹的羽化率显著降 低;
水稻病虫害29防治
3、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 B、稻纵繁殖趋性: 趋嫩性、趋肥性、品种趋性
• 偏施氮肥、种植过密、返青早的田块也有利于稻纵 发生。
稻纵刚 取食痕迹
水稻病虫害22防治
五龄稻纵会转苞
水稻病虫害23防治
预蛹期稻纵
水稻病虫害24防治
叶片内刚刚做茧化蛹的老熟幼虫
水稻病虫害25防治
化蛹现象:分蘖期在叶片上化蛹较多; 孕穗抽穗期在基部叶鞘内或老叶化蛹较多;
水稻病虫害26防治
2、造成的危害
功能叶早衰——影响有效穗数 倒2叶
39%

不同叶位的叶片对产量
出代)
水稻病虫害32防治
田间调查掌握好防治时间
• 1、通过田间赶蛾推算打药时间 ;
蛾高峰后推6-8天防治最佳。 备注:主迁代时期蛾峰一般出现连续性大雨雨停之 后1-2天。
• 2、看新卷虫苞:
平均100蔸禾里有30个新卷虫苞立即打药。
• 3、田间调查幼虫虫龄:
一块田捉30条虫,大部分是1-2龄时便开始打药

飞虱
水稻病虫害防治
1、迁飞原理
迁飞的本质是借助于气流进行远距离滑翔。 迁飞要素: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降雨
水稻病虫害防治
虫随风雨来
水稻病虫害5防治
稻纵卷叶螟迁飞路线及时间
水稻病虫害6防治
• 春、夏季北迁主要是由逐渐上升的高温所引起,临界温度为 28.2℃;
• 秋季光照逐渐缩短并伴随温度逐渐降低是诱导回迁的主要因 素,临界光周期和温度分别是13.5小时和24℃。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PPT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PPT

存在问题和困难梳理
病虫害防治效果不理想
01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发现部分田块防治效果较差,存在明显
的病虫害发生情况。
防治成本较高
02
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使用了较多的农药和人力,导致防治成本
较高。
防治技术不够成熟
03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发现一些新型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还不够
成熟,需要加强研究和探索。
原因分析及影响评估
产量目标
实现每亩产量达到XX公斤 以上,提高整体产量水平 。
质量安全
确保水稻质量符合国家食 品安全标准,无农药残留 超标现象。
02
病虫害防治措施实施情况
预防措施实施情况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降低 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种子处理
对种子进行浸种、拌种等处理, 提高种子的抗病性。
加强田间管理
1 2
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
针对当前水稻主要病虫害,开展防治技术研发, 提高防治效果。
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
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农民防 治意识和技能。
3
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
完善病虫害防治体系,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 ,提高防治能力。
时间节点设置和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1-3月)
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工作,取得阶段性 成果。
强化培训与教育
加强农民和从业人员的 培训与教育,提高病虫 害防治意识和技能水平 。
THANKS
感谢观看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目录
• 工作背景与目标 • 病虫害防治措施实施情况 • 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估 • 问题分析与改进方案制定 • 下一步工作计划安排 • 经验教训总结与未来展望

水稻病虫害防治培训课件

水稻病虫害防治培训课件

案例三
总结词
创新方法、提高效果
详细描述
针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某地区积极探索和实践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生物农药、天敌保护利用、理化诱控等措 施,提高了防治效果,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纹枯病
叶鞘上出现云状病斑,严 重时稻株萎缩,结实率下 降。
稻曲病
谷粒上出现黄色或黄绿色 的菌块,破坏谷粒的营养 和种子质量。
虫害症状及识别
稻飞虱
叶片出现褐色或黑色斑点,严 重时叶片萎缩、发黄,甚至整
株死亡。
稻纵卷叶螟
叶片卷曲,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 吸收。
稻螟虫
稻穗受害后,谷粒变得残缺不全或 形成空壳。
总结词
成功应用、有效控制
详细描述
某地区水稻种植中发生了严重的稻瘟病,通过采用综 合防治技术,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科 学施肥等措施,成功控制了病害的蔓延,有效保护了 水稻生产。
案例二:水稻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应用
总结词
及时预警、科学防控
详细描述
某地区水稻虫害严重,通过建立虫害监测预警系统,采 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实现了对虫 害的有效控制,确保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病虫害防治的用药时机和注意事项
用药时机
在水稻病虫害发生初期开始用药,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确定用药量和用药 次数。
注意事项
首先要进行药液稀释,根据病虫害情况选择合适的稀释比例;其次注意喷洒时间 ,一般在晴天上午或下午进行;最后要注意安全,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04
水稻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现状
目前,我国的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综合运用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多种防治 方法,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同时,我国还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注重环保和可持续 发展,努力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转型。

《水稻病虫害防治》PPT课件.ppt

《水稻病虫害防治》PPT课件.ppt

四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水稻生 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水稻发病 后,造成叶枯,一般减产15%~ 25%,严重时可达40%~60%。
四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症状
主要侵染水稻叶片,在秧苗期可出现典型的 条斑型症状。初期病斑为深绿色水渍状半透明 小点,后沿叶脉扩展形成黄褐色纤细条斑,长 约1 cm。感病品种上的病斑纵向扩展快,长达 4~6 cm,其上有露珠状蜜黄色菌脓,干燥后 呈鱼籽状,不易脱落。严重时多个病斑可相互 连成枯斑。发病严重的地块,水稻矮缩,叶片 卷曲。
病斑转化为慢性型病斑。
二 稻瘟病
★ 症状
叶 慢性型 典型的稻瘟病病斑,病斑
呈梭形或纺锤型,病斑两端有向外

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 色称为崩溃部,边缘褐色称为坏死
部,病斑外常有淡黄色晕圈称为中
毒部,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
绿色霉层。
二 稻瘟病
★ 症状
叶 褐点型 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
老叶上发生,病斑为褐色小点,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内部培训)
概述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 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年产量将近占全 国粮食总产的1/2。水稻病害的种类很多, 全世界有近百种,我国正式记载的达70余 种,有经济重要性的有20余种,其中稻瘟 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大、流行 性强、危害严重,是水稻上的“三大重要 病害”。水稻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稻纹枯 病、稻白叶枯病、稻粒黑粉病、烂秧等。
二 稻瘟病
★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种植抗病品种;减少菌源:不播种带病
种子,在播种前处理完病稻草,不用病稻草盖房、
盖窝棚、垫水口、捆秧等。种子消毒:选用室温
下用银多粉1200倍液浸种24-36 小时 。用清水清洗后催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温度高发病重,30-35℃病菌出现多,20℃几乎见不到病 菌。品种糯米发生轻,粳米重,籼稻也重,早熟品种轻晚 熟品种重。在扬花阶段发病率较高,以后开始下降,抽穗 开始头三周是重点发病期 。伤口多有利于病的侵入,脱 粒时受伤的种子和移植时受伤过重的秧苗易发病。烈日中 午拔秧、插隔夜秧、深插秧、N肥施得过多发病重,贪青 组织柔嫩,易被病菌侵入。
• 床土PH值过高,发病重。
• 播种过密易发病,因为过密根生长不好, 干种300克/米2,湿种400克/米2。
• 采取本田小棚育苗,未能进行高台作床, 苗床较低
.
9
• 3、防治措施
• ①床土要拌草炭PH值应调到5.5以下,用H2SO4或调酸剂。 • ②苗床设置,隔离层用沙子。1CM厚。
• ③播种适量300克/米2。
• ④及时拔出病株,把有恶苗病的稻草烧掉。南方 提出五不要:烈日下、冷水中、隔夜秧、老龄秧、 深泥秧。
.
16
三、稻曲病
• 1、识别要点
• 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 病,俗称“丰产果”。该病只发生于水稻 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 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 状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 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 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 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
• ④提高催芽技术,20℃以上,35℃以下练好苗,苗齐苗壮。
• ⑤科学管理,从播种到立针期保温保湿,2-3天后保温浇 水(前保)出苗后至3叶期要控温(中控),3叶后灌一次 拦腰水,并适时通风炼苗(后炼)。
一般出苗后28℃~30℃为宜。秧苗1.5叶开始通风, 白天保持25℃~28℃,夜间盖膜保温。2.5叶前后温度控 制在20℃~25℃,3叶期选好天炼苗,逐步实行日揭夜盖。
.
17
菌亚门绿核菌属,以菌核在地表面越 冬,第二年7-8月菌核萌发,产生大量子囊 孢子,也可以厚膜孢子在被害的谷粒内及 健谷颖壳上越冬,萌发产生分生孢子,二 者均可借气流传播到田间,侵害花器和幼 颖,引起发病。
• 抽穗扬花期遇雨及低温则发病重。抽穗早 的品种发病较轻。施氮过量或穗肥过重加 重病害发生。连作地块发病重。
.
10
• ⑥喷药65-70%敌克松WP1000倍液,3公斤 /米2喷硫酸水3000倍液,床土消毒。
• 一叶一心、二叶一心各一次,每平米50% 立枯净(福.甲)1.2克对水3公斤喷洒
• 30%瑞秧青(甲霜·噁霉灵)200毫升兑水 喷200平方米苗床。
• ABT4号生根粉浸种8-12小时。防效98100%。
.
20
四、水稻稻瘟病
• 一、 症状识别
• 1苗瘟 三叶以前见不到明显症状,三叶以后,在病叶上形成梭形、不规则病 斑,灰绿色或灰褐色,湿度大时可产生灰色霉层。
• 2 叶瘟 病斑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 (1)慢性型 最初在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或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梭形病 斑,两端有延叶脉伸展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为褐色,其外 围有黄色晕圈。
.
11
二、水稻恶苗病
• 1、识别要点 • 危害稻粒、小苗和成株。 • 1.稻粒发病轻的粒尖或粒基部变为褐色,发病重
的合缝上有粉红色霉层,不发芽或发芽后不久死 亡。 • 2.幼苗5月下旬就可以看出比一般的苗长得细而且 高、发黄,叶片披张度大,根毛稀少。 • 3.成株期和苗期相似高而且发黄不能抽穗,也不 结实,近地表的结上,长出许多倒生须根,靠近 水面的茎节为粉红色叶鞘枯死。后期产生黑色小 颗粒。
卷曲,根色变暗,根毛稀少,可以连根拔起。 • 4打绺青枯,多发生于三叶期前后稻苗先不吐水,以后突然成簇成片
青枯死亡,心叶或上部叶片卷成松针状病苗略成青灰色,基部、根部 与黄枯类型相同。
.
2
水稻立枯病
.
3
.
4
.
5
卷叶黄枯
.
6
打绺青枯
.
7
发病棚
.
8
• 2、发病规律
• 水稻为喜温作物最好在15℃以上,如果在 育苗期间发生一次寒流,温度下降后又慢 慢回升,立枯病就会大发生。
.
15
• 3、防治措施
• ①精选种子和建立无病留种田,在普遍发生的地 区,可以改种无病种子剔除秕粒和受伤种子。
• ②种子处理,25%施保克(咪鲜胺)EC25毫升加 水100升混配可浸100千克水稻种子。45%的 901WP、500倍液,35%恶苗灵1瓶(200克)浸 50公斤种子,一浸到底。
• ③改进栽培管理措施,催芽不要太长以免下种时 受伤。
.
19
• 3、防治措施
• ①选用抗病品种 籼稻的抗病性强于粳稻和糯稻,长粒型 颖 壳粗糙型不裂颖抗病。
• ②及时摘除病粒烧毁避免病田留种。
• ③收割后深翻、深埋菌核。
• ④合理施肥配合施用P、K肥。
• ⑤种子处理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48小时,10% 401抗 菌剂50倍液浸种3小时。
• ⑥药剂防治,一般在水稻孕穗期喷药(水稻出穗前7-10天) 喷药,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三唑酮1000倍液,DT悬 浮剂每公顷1500克-2250克;18%多菌酮粉剂,每公顷 2250-3000克;20%粉锈宁EC每公顷1125毫升;25%敌力 脱EC2000倍液,防效100%。20%毒菌锡1500克/hm2。在 孕穗期喷一次防效90.42%,20%井冈霉素750克/hm2防效 85.47%。
.
12
水稻恶苗病
.
13
.
14
• 2、发病规律
• 是一种真菌病害,病菌属于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种子 带菌为主,带菌率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为0.16%-16.4% 之间,初侵染源主要是种子,土壤和病稻草也可带菌,其 上的分生孢子可存活一年。多从伤口侵入。当稻种萌发时, 病菌也萌动并侵染水稻幼芽而引起幼苗发病。病苗上的病 菌可借风传播,使病害扩展,或通过移栽传至本田。水稻 开花期病菌侵染花器而引起种子带菌。
水稻病虫害防治
水稻病害防治
.
1
一、水稻立枯病
• 一、症状识别: • 分为四种类型,前期有幼芽腐死、立针基腐,后期有卷叶黄枯、打绺
青枯。 • 1幼芽腐死,幼芽出土前芽或根变褐,芽扭曲腐烂而死亡。在种子和
芽基部生有白色或粉红色霉层。 • 2立针基腐,多发生于立针期,至二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基部变褐有
时叶鞘上有褐斑,根也逐渐变为黄褐色,种子与茎基交界处有霉层。 • 3卷叶黄枯,多发生于三叶期前后,秧苗叶尖逐渐萎蔫、枯黄,心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