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生物防治终稿

合集下载

病虫害防治中的生物防治技术

病虫害防治中的生物防治技术

病虫害防治中的生物防治技术摘要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农民的经济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防治技术作为一种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法,备受关注。

本文详细介绍了生物防治技术的概念、分类、作用机理以及应用实例,并对生物防治技术的优势和挑战进行了分析。

一、引言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农民的经济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但长期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病虫害抗药性增强等问题。

因此,寻求一种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生物防治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生物防治技术概述1.概念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方法。

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病、以鸟治虫等。

2.分类(1)天敌生物防治:利用害虫的天敌,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对害虫进行控制。

(2)微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菌剂,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3)植物源生物防治:利用植物提取物或植物源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4)信息素生物防治:利用昆虫信息素,如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等,对害虫进行诱杀或干扰。

三、生物防治技术作用机理1.天敌生物防治作用机理天敌生物防治主要利用害虫的天敌对害虫进行捕食或寄生,从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捕食性天敌通过捕食害虫,直接减少害虫数量;寄生性天敌则通过寄生在害虫体内或体外,影响害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2.微生物防治作用机理微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菌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微生物菌剂中的活性成分,如苏云金杆菌产生的毒素,可以干扰害虫的生理代谢,导致害虫死亡。

此外,微生物菌剂中的拮抗菌可以通过竞争排斥、产生抗生素等机制,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3.植物源生物防治作用机理植物源生物防治利用植物提取物或植物源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水稻重大害虫生物防治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水稻重大害虫生物防治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水稻重大害虫生物防治的关键技术及应用1. 引言1.1 概述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其生产遭受到了各种害虫的威胁。

水稻重大害虫对于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于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水稻重大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通过分析各种害虫的种类、危害程度以及季节分布等因素,揭示生物防治技术在解决水稻害虫问题上的优势和作用,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估。

同时,还将总结现有生物防治技术所取得的效果,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提出下一步研究方向建议。

1.3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第二部分:介绍水稻重大害虫及其危害,包括种类、生活习性和季节分布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部分:概述生物防治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优势和应用范围等。

第四部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关键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情况,重点探讨天敌昆虫利用、生物杀菌剂和基因工程在水稻害虫防治中的研究进展和效果评估等方面。

第五部分:总结现有生物防治技术的效果,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研究方向建议。

通过以上结构和内容安排,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介绍水稻重大害虫生物防治技术及其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农业从业者以及政府部门提供参考与借鉴。

2. 水稻重大害虫介绍2.1 害虫种类及危害: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它经常受到各种害虫的危害。

主要的水稻重大害虫包括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菌、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等。

-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亚洲地区最具威胁性的害虫之一,幼虫阶段会卷曲并吃掉水稻叶片,导致生长迟缓和产量减少。

- 稻飞虱:是一种吸取植物汁液的昆虫,在咀嚼式口器刺入植物后会释放毒素导致水稻叶片出现黄斑,并可能传播病毒性疾病,造成植株死亡。

- 稻瘟病菌:是引起水稻霜霉病的真菌,可以通过空气或种子传播。

该病会导致植株叶片出现灰色霉斑和枯黄死亡。

利用生物对作物害虫进行防治有很好效果

利用生物对作物害虫进行防治有很好效果

利用生物对作物害虫进行防治有很好效果杨碧富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进行对作物害虫的防治。

是一种可靠,方便,易于操作。

好处:一是对人体安全;二是对禽畜安全;三是对作物安全;四是不污染环境;五是防治作物害虫有好的效果;六是使作物增产增收。

具体的防治有:(杨碧富)云斑天牛的生物防治杨碧富云斑天牛的生物防治。

该虫为害油橄榄。

防治方法:以虫治虫,采取释放跳小蜂和小茧蜂,对该虫进行防治。

(杨碧富)八角尺蠖的生物防治杨碧富八角尺蠖的生物防治。

该虫为害八角。

防治方法:1.以虫治虫,利用赤眼蜂和黑卵蜂寄生消灭虫卵。

2.以菌治虫,取用苏云金杆菌消灭幼虫和蛹。

(杨碧富)麻卷叶虫的生物防治杨碧富麻卷叶虫的生物防治。

该虫为害苎麻。

防治方法:以虫治虫,利用瓢虫,草蛉,食虫虻,食虫蝽象,胡蜂,步行虫,进行防治。

(杨碧富)小造桥虫的生物防治杨碧富小造桥虫的生物防治。

该虫为害红麻。

防治方法:以菌治虫,用100亿活芽孢/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杨碧富)茶芽粗腿象的生物防治杨碧富茶芽粗腿象的生物防治。

该虫为害茶叶。

防治方法:1.以菌治虫,用白僵菌菌粉每亩1-2g 拌细土撒施于土表,以防治幼虫或蛹。

2.以虫治虫,利用蜘蛛,蚂蚁,步甲对该虫的防治。

(杨碧富)茶角盲蝽的生物防治杨碧富茶角盲蝽的生物防治。

该虫为害茶叶。

防治方法:以菌治虫,用每毫升含800万孢子的白僵菌稀释液进行喷洒防治。

(杨碧富)银纹夜蛾的生物防治杨碧富银纹夜蛾的生物防治。

该虫为害大豆,蚕豆,绿豆,豌豆,赤豆,菜豆,红豆,黄豆,黑豆,亚麻,苎麻。

防治方法:以菌治虫,施用每g含100亿以上孢子的青虫菌粉剂1500倍液进行防治。

(杨碧富)蠹蛾的生物防治杨碧富蠹蛾的生物防治。

该虫为害咖啡。

防治方法:以菌治虫,用适量膨润土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调和成药膏,用黄油枪将调配好的药膏注入蠹蛾幼虫的排粪孔内,直至药膏从加注处溢出,使膨润土凝固并充满整个蛀道,从而将幼虫消灭。

害虫防止工作总结范文(3篇)

害虫防止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害虫防止工作总结范文一、前言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害虫防治工作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单位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害虫防治的政策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害虫防治工作。

现将一年来的害虫防治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概述(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我单位高度重视害虫防治工作,成立了害虫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各岗位的责任分工,确保害虫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认识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广泛宣传害虫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害虫防治的认识和参与度。

(三)强化监测预警,及时掌握虫情动态建立健全了害虫监测预警体系,定期开展田间调查,及时掌握虫情动态,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四)推广先进技术,提高防治效果积极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先进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防治能力加强害虫防治队伍建设,提高防治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确保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三、工作成效(一)害虫发生面积明显减少通过加强监测预警和科学防治,害虫发生面积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0%以上,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

(二)防治效果显著提高推广先进技术,提高了防治效果,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20%,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三)农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通过加强宣传培训和防治工作,农民群众对害虫防治的认识和参与度明显提高,满意度达到90%以上。

四、存在问题(一)防治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地区的防治技术仍较为落后,防治效果有待提高。

(二)防治力量不足部分地区防治人员不足,影响了防治工作的开展。

(三)经费投入不足部分地区的害虫防治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继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群众对害虫防治的认识和参与度。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控制害虫的生物方法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控制害虫的生物方法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控制害虫的生物方法生物防治是一种可持续、环保的害虫管理方法,通过利用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数量以维持生态平衡。

天敌是指那些以捕食其他动物为生的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起到了重要的食物链调节作用。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天敌可以减少农药使用,并有效降低害虫对作物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及其应用。

一、天敌的分类天敌按其捕食对象可以分为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

寄生性天敌将卵或幼虫寄生在害虫体内,利用其为食繁殖,从而控制害虫的数量。

常见的寄生性天敌有蜂类、蚁类等。

而捕食性天敌则直接捕食害虫,如瓢虫、蜻蜓等。

这些天敌在农田中被广泛应用,对于害虫的有效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寄生性天敌的应用寄生性天敌通过寄生在害虫体内,从而控制其数量。

在寄生性天敌的应用中,关键是进行有效的引入和增殖。

首先,选择适宜的害虫和天敌种类。

根据农田中的害虫种类和繁殖方式,选择对应的寄生性天敌。

例如,可选择寄生性蜂类来控制某种害虫的数量。

其次,正确的引入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引入时应注意天敌的种群密度和配比,避免过量引入导致天敌间资源竞争,影响控制效果。

同时,引入的天敌也需要经过一定的适应培养,以提高其存活率和控制效果。

最后,为了保持天敌的种群密度和稳定性,需要进行定期的增殖。

可以通过提供合适的繁殖条件,如害虫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宿主,来促进天敌种群的增长。

此外,还可以采取监测和调控措施,及时发现天敌种群的增减情况,以保证其正常的生态功能。

三、捕食性天敌的应用与寄生性天敌相比,捕食性天敌通过直接捕食害虫来控制其数量。

它们通常具有较强的捕食行为和适应能力,能够迅速地捕食并消灭害虫。

在农田中利用捕食性天敌进行生物防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创造适宜的生境条件。

捕食性天敌需要适宜的生境环境才能更好地繁殖和捕食害虫。

因此,在农田中可通过合理的土壤调理、植物配置和垃圾清理等方式创造适宜的生境条件,以促进捕食性天敌的活动和生长。

农业害虫预防行动方案范文(二篇)

农业害虫预防行动方案范文(二篇)

农业害虫预防行动方案范文农业害虫是农业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对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农业害虫对农作物的破坏,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农业害虫预防行动方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着重介绍农业害虫的预防原则、措施及管理策略。

一、农业害虫预防原则1.综合预防原则:农业害虫不仅仅是独立发生的问题,它们与农作物的品种、生长环境、耕作管理等多种因素有关。

因此,在制定农业害虫预防行动方案时,要注意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综合防控。

2.生态预防原则:生态预防是指通过调整农作物生长环境,优化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农作物自身的抗虫能力,从而预防害虫的发生和繁殖。

生态预防是一种可持续的防控措施,不仅能够有效预防农业害虫,还能保护生态环境。

3.综合利用原则:综合利用是指利用生物学、生态学等多种方法,对农业害虫进行综合管理和控制。

这包括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体等自然敌害,以及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等杀虫剂,通过综合利用的方式,有效控制害虫的危害。

二、农业害虫预防措施1.合理选择农作物品种:不同品种的农作物对害虫的抵抗力有所不同,而且不同品种对不同害虫具有不同的防御能力。

因此,合理选择抗虫性强的品种将有助于预防农业害虫的发生。

2.保持良好的土壤环境:良好的土壤环境有利于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农作物的抗虫能力。

通过合理施肥、优化土壤结构、保持适宜的湿度等措施,可以减少农业害虫的发生。

3.合理水源管理:对于一些水稻、花卉等农作物来说,水源的管理十分重要。

合理管理水源,避免造成积水,可以减少蚊虫、蜘蛛等害虫的繁殖,从而达到预防害虫的目的。

4.及时采收农作物:在农作物成熟前及时采收,能够防止害虫对作物的破坏和繁殖。

在采收后,要注意及时清理残茬和废弃物,以免成为害虫的滋生地。

5.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当农作物受到严重的害虫威胁时,可以使用化学农药进行农业害虫的控制。

但是要注意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选择合适的农药剂型和剂量,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应用昆虫信息素生物防治园林害虫

应用昆虫信息素生物防治园林害虫

应用昆虫信息素生物防治园林害虫谢和凤江敏(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363000)摘要: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提出,人们对园林植物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一的、被动的植保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用城市生态建设的需要。

这就要求园林植物保护工作要与时俱进,要在有效防控害虫的前提下,合理适当地使用生物防治方法以达到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目的。

基于此,本文将在简单阐述生物防治概念和种类的基础上,主要通过介绍常见钻蛀性害虫红棕象甲等以及常见花卉害虫蓟马等的信息素诱捕防治方法,来讨论园林害虫生物防治。

关键词:园林害虫、生物防治、昆虫信息素园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常会因遭受各种病虫害而使其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甚至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麻烦。

园林植物病虫害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灾害。

病虫害常导致花草、树木生长不良,根、茎、叶、花、果出现坏死斑,或发生畸形、凋萎、腐烂以及形态残缺不全、落叶、枯枝、根腐等现象,降低了花木的质量,使其失去观赏价值及绿化效果,甚至引起整株死亡。

随着城市绿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提出,人们对园林植物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一的、被动的植保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用城市生态建设的需要。

因此,这就要求园林植物保护工作要与时俱进,要在有效防控害虫的前提下,合理地使用生物防治方法以达到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目的。

科学有效地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关系到园林绿化成果的巩固和提高,是推进城镇园林绿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证。

1、生物防治概述1.1生物防治的概念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其主要措施是保护和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繁殖优势天敌、昆虫信息素防治害虫等。

是利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学现象和某些生物学特性,以防治危害农业、仓储、建筑物和人群健康的生物的措施。

1.2生物防治的常见种类利用微生物防治。

常见的有应用真菌、细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如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真菌),苏云金杆菌各种变种制剂防治多种林业害虫(细菌),病毒粗提液防治蜀柏毒蛾、松毛虫、泡桐大袋蛾等(病毒),5406防治苗木立枯病(放线菌)微孢子虫防治舞毒蛾等的幼虫(原生动物),泰山1号防治天牛(线虫)。

农业害虫防治工作总结

农业害虫防治工作总结

农业害虫防治工作总结在农业生产中,害虫成为了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问题。

为了有效地控制害虫的危害,农业害虫防治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农业害虫防治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一、工作概述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主要以小麦和玉米的种植为主要目标,针对不同种植阶段的害虫进行相应防控措施。

通过采用农药喷洒、生物防治和物理控制等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二、害虫防治工作的问题分析1. 害虫种类与数量的不断增加。

由于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害虫种类和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作物的威胁日益严重。

2. 农药防控效果不佳。

由于害虫对农药的抗性增加和未合理使用农药的现象存在,农药防控效果不尽如人意。

3. 生物防治手段应用不足。

尽管生物防治具有环保、可持续等优点,但由于技术和经验的不足,我地区对其应用程度较低。

4. 害虫防治工作缺乏综合性策略。

害虫防治工作仍然较为分散,缺少整体性的规划和综合性的策略,限制了防治效果的提高。

三、改进措施和建议1. 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

加强对害虫种类和数量的监测,及时掌握害虫活动规律,提高农作物对害虫的预警能力。

2. 推广安全、高效的农药使用方法。

注重选择与害虫相适应的农药,并合理使用,防止害虫对农药产生抗性。

3. 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培养专业人才,推广生物防治的先进技术,提高生物防治手段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比重。

4. 建立健全的综合性防治策略。

对农业害虫防治进行整体规划,制定综合性的防治策略,充分发挥不同防控手段的优势,提高防治效果。

四、工作成效及展望通过改进措施的实施,去年我们在农业害虫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农作物的害虫危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均有所提高。

然而,对于一些新出现的害虫种类,我们仍然存在一定的无力感。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害虫的监测,积极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加强科研合作,提高害虫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大盒生产:大盒生产施用的金属盒为43X36X10cm,盛装上述海绵培养基2.5公斤,密封消毒后先接入共生菌液培养2-3天,然后接入线虫种液,在20-28℃条件下培养。斯氏线虫约3周,异小杆线虫经4-5周便可收获。
⑤收获线虫:把培养好的线虫海绵倒进清洗池中的过滤框内(用60-100目左右的钢筛制成),用水浸泡,水量以淹没后不超过5厘米为宜。再用气泵通气冲洗2-3小时。通过这样清洗,95%以上的线虫后相继离开海绵碎片。停止泵气后,线虫将逐渐沉至水的底层。移开过滤框,待积水滴干后清除海绵渣。经倾注上清液和换清水数次,洗出的线虫经晾干后便可贮藏处理。
明确地提出了:
1)用经济阈限来决定是否有防治的必要;
2)不彻底消灭害虫;
3)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
对害虫防治实施其“综合”行动。总的来说,它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属于种群水平,是最基本的层次,它是实施单一种群或混合种群控制方法的联合;
第二层次属于群落水平,考虑多种生物的作用,实行多种有害生物控制方法的联合;
第四节大量繁殖(斯氏科和异小杆科线虫的生产)
实验室用线虫繁殖:大蜡螟
昆虫病原线虫的大量繁殖,是关系到直接应用与害虫防治的重要问题。目前已有两种方法可大量生产昆虫病原线虫。一种是固相培养法,一种是液相培养法。
1.繁殖技术的发展
经历了多年的研究,至90年代,昆虫病原线虫已可在发酵罐中培养,或是通过固相法大量生产,成为一种生物杀虫剂进入了市场。比较成功的方法:1981年Bedding用粉碎的泡沫塑料作载体,用鸡内脏为主要原料,先将共生菌液接入消毒后的培养基中,然后再接入线虫,获得了廉价的高产量线虫,70克培养基产出了小卷蛾线虫4千万条。此方法被广泛的采用,因为低耗能,尤其适应发展中国家,在固相培养法发展的同时,昆虫病原线虫的液体培养已进入发酵罐,每毫升培养液可产出线虫19万条。
直接保护天敌
增加自然界天敌食料
三、害虫生物防治的历史
广东省于1951年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试验。
50年代东北地区研究利用白僵菌防治大豆食心虫;
华中地区和华东地区人工繁殖金小蜂防治越冬代棉红铃虫;
湖北、湖南、四川先后从浙江引进大红瓢虫防治柑橘吹绵蚧
山东引进日光蜂防治苹果绵蚜获得成功;
《天敌昆虫图册》,
综述
第一节
害虫生物防治的概念途径和方法
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广谱性化学杀虫剂的不合理利用
2害虫产生抗药性
3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4产生抗药性
53R
6环境污染食品污染
一、害虫生物防治的概念
农药
在微生物作用下降解
土壤中移动
土壤胶体吸附
化学降解
植物吸收
光化学降解
挥发
持续农业的特点
(1)农业的外来能源投入必须降低;
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是一门研究利用天敌控制植物病害、虫害和农田杂草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研究利用害虫天敌控制害虫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叫害虫生物防治。
新技术:昆虫不育性(辐射不育、化学不育、遗传
不育等)、昆虫激素及信息素、噬菌体、内疗素和
植物抗性等
二、害虫生物防治的原则与方法
1.防治对象
线虫大多适宜于防治生活于隐蔽场所的害虫:土栖性害虫和钻蛀性害虫。一是这两类害虫栖息地隐蔽,施用化学农药往往效果不佳,但线虫能主动运动寻找寄主;二是这两类害虫的生活环境适宜于线虫的运动和存活,由于线虫要借助于水膜运动寻找寄主,同时它本身的生理要求,在干燥环境中无法存活;三是线虫可在致死寄主尸体内繁殖,产生新一代侵染线虫,继续感染此生境中健康幼虫,因此能在相当长时间内控制害虫。
第三层次是最高层次的联合,属于系统水平,它在生态系统水平上将多种有害生物的控制方法,溶于农田生态系统的管理措施中。
这一技术体系是以自然控制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中心,以行为调控为辅助手段,以进行科学的化学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为目的
第六章昆虫病原线虫及其应用
昆虫病原线虫分类地位:
线虫门(Nemathelminthes)侧腺纲(Secernentia)小杆目(Rhabditida)。世界上已知有11个科的线虫能寄生昆虫,具有用于生物防治的潜力。
线虫与共生菌的关系:细菌的繁殖是线虫生存繁殖的必要条件,若无细菌与其共生,线虫发育则很慢,生殖力下降、逐渐退化。细菌必须在线虫的携带下,进入昆虫体内。
共生菌:斯氏线虫的共生菌能把一系列物质转变为适于线虫生长繁殖的培养基。
寄主的专一性:昆虫病原线虫的寄主范围较为广泛。如小卷蛾线虫能寄生的昆虫有10目250种。同一种线虫对不同种害虫可侵染力也表现很大的差异。这要求在应用线虫防治时害虫时,一定选择使用最佳的线虫种或品系。
2.繁殖技术
线虫的离体培养有4个基本条件:
在无菌条件下培养;线虫的培养基的原料必须含有蛋白质和一定量的油脂;在培养基中接入初生型的共生菌;保证培养过程中适量的通气。
3.剂型
由于昆虫病原线虫是一种活的生物杀虫剂,在选择制备线虫剂型的添加剂时,应考虑侵染期线虫的毒力应不受影响、存活期长、运输方便和易于喷施。
第一节形态及类群
斯氏线虫属能够体现种间差异且有一定稳定性的形态特征是:
①侵染期幼虫的长度。这是因为侵染期线虫在特定的发育阶段形成,那时寄主体内的营养已经耗尽,对侵染期线虫的体长不会产生影响,而成虫发育却在很大程度上受体内营养状况的影响。
②雄虫生殖乳突数目、尾端是否有刺及交合刺形态。
③虫体各部位比值如根据测量求出的E值(头端至排泄孔距离与尾长之比)。
异小杆线虫属,已知有6个种,其中短尾异小杆线虫(H. brevicaudis)在我国采到和订名。
第二节生物学特性
温度在34℃下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对东方粘虫完全失去致病力,31℃和16℃均不适其寄主,21-28℃范围内其致病力大为增强,25-28℃为最适温度。在28℃时24小时就开始出现寄主死亡,而25℃和21℃时分别在36和48小时才出现死亡。据认为,温度对寄主死亡的影响,可能与线虫的共生细菌有关,由于温度直接影响它的增殖过程,从而决定了寄主的死亡速率。
2.施用时期的选择
田间的应用,其关键在于线虫施入后,能否与目标害虫相遇以及多长时间内有可能相遇。
如用线虫防治桑天牛效果可达82%,而防治光肩星天牛的效果只有46%。其原因是桑天牛的虫道是从蛀入孔垂直往下而且无堵塞,而光肩星天牛的虫道是从蛀入孔往上,而且粪便木屑堵塞,增加了线虫与害虫接触的困难。
对于土栖性害虫,大量的昆虫病原线虫生态研究表明,线虫施入田间土壤中,其种群密度下降速度是较快的。因此线虫施用的时间,应该选择在害虫出现的始中期,当然也要考虑目标害虫的经济阈值。
钻蛀性害虫
:防治的难度。传统的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防治,如注入、注射、堵塞蛀口及人工刺杀等。用斯氏线虫S.carpocapsae 5个品系对蛀杆的小木蠹蛾幼虫进行了防治试验,发现它们有很高的感染力,当剂量大于每条害虫施放25条线虫时,不同龄期的死亡率可达92%以上。小木蠹蛾是我国北方城市林荫树木如白蜡树、国槐和柳树的重要害虫,危害十分严重。该虫幼虫期长达23个月,不同龄期的幼虫重叠发生在同一虫道内,供试线虫又可在小木蠹蛾的尸体内繁殖和继续感染以后发生的害虫。
(2)环境必须得到改善;
(3)生产者的获利必须不断提高,同时产品价格制定合理,对消费者来说也能接受。
持续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完善的整体化的综合性体系,具有长效特点,力求在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中维持一个动态平衡,犹如力争害虫和天敌之间也应保持一个动态平衡一样,把害虫种群密度
控制在经济所允许的为害水平以下,发挥其长效特点。
土栖性害虫
每公顷线虫施用量为15-30亿时,桃小食心虫
虫蛹被线虫寄生死亡率达90%以上。
其它害虫:危害甘蔗的突背蔗金龟、危害韭菜的尖眼蕈蚊幼虫、黄曲条跳甲、大黑金龟甲和暗黑金龟甲等。如用线虫防治蛀干的小木蠹蛾,在40多天内出现2次死亡高峰。
前景
用线虫防治钻蛀性害虫前景好。
利用线虫防治地下害虫的困难:目前植物病原线虫的防治是一大难题,尤其是保护地栽培中,茬口单一,一年中作物的生长时间长(9月至次年6月),植物病原线虫严重发生。农民只有通过过量施用杀线虫剂来解决这一问题,即使如此,仍不能控制线虫的危害。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昆虫病原线虫来防治地下害虫的难度很大。
害虫生物防治的原则
1农田生态系统的理论为基础
2建立有效的害虫生物防治体系
3害虫生物防治的途径与方法
4增加自然界害虫天敌的个体数量
5改变本地昆虫的种群结构
防治方法
从国外引进
从国内移植
创造害虫天敌在野外繁殖的条件
人工大量繁殖害虫天敌
配合其他防治方法来增加天敌的数量和增强天敌效能
天敌昆虫
昆虫病原微生物
应用农业技术或造林技术去增加天敌数量和增强效能
⑥线虫的贮存:可用海绵碎片吸附已清洗干净的线虫浓液,一般1亿线虫可用50克海绵碎片,用食品袋包装,在4-8℃贮藏室内冷藏半年以上。
第五节昆虫病原线虫的应用及注意问题
斯氏科和异小杆科的线虫都已用来大规模防治害虫,应用最广的是斯氏线虫的小卷蛾线虫,该线虫杀虫谱较广,易长期贮存,大量培养常量高,侵染期共生菌的携带率高。目前世界上,大规模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的主要害虫有:葡萄根象甲、蔗根象甲、日本丽金龟、香蕉蛀茎象甲、蝼蛄、小木蠹蛾和桃小食心虫等。因此目前还只用于防治土栖性害虫或钻蛀性害虫,还没有用于防治食叶类害虫的成功实例。国内用线虫防治行道树的小木蠹蛾获得成功。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和欧洲研究较多。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5个科的线虫,即斯氏线虫科(Steinernematidae)、异小杆线虫科(Heterorhabditidae)、索线虫科(Mermithidae)、新垫刃线虫科(Neotylenchidae)和滑刃线虫科(Aphelenchida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