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和面食品质改良剂的发展方向.

合集下载

改良无麸质面条制品品质的技术发展概况

改良无麸质面条制品品质的技术发展概况

改良无麸质面条制品品质的技术发展概况一、传统无麸质面条的制作方法传统的无麸质面条通常采用玉米淀粉、土豆淀粉、木薯淀粉等替代性原料来制作,原料的选择往往取决于成本和口感。

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混合、搅拌、挤压、切割、煮制等工艺步骤。

这种传统的制作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口感较硬、易断裂、煮熟后易变得黏糊等,影响了产品的口感和食用体验,需要进一步改良。

二、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无麸质面条的制作方法和工艺逐渐得到了改良和优化。

具体而言,技术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原料的选择和配比优化目前,传统的原料主要包括玉米淀粉、土豆淀粉、木薯淀粉等,但是这些原料在口感、弹性和延展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改善产品的口感和质地,一些生产厂家开始尝试使用其他替代性原料,如红薯淀粉、藜麦粉、豆腐渣等。

通过对原料的选择和配比的优化,可以有效地改善产品的口感和咀嚼性,提高产品的整体品质。

2. 工艺的优化和创新在生产工艺方面,一些厂家开始尝试新的工艺方法,如干法制粉、双温水反应、真空抽芯成型等。

这些新的制粉和成型工艺可以提高面条的弹性和延展性,使产品更加柔滑和耐煮,并且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3. 添加剂的研发和应用在无麸质面条的生产中,添加剂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一些研究者开始尝试使用天然的添加剂,如木薯粉、黄豆蛋白、红薯粉等,来代替传统的人工添加剂。

这些天然的添加剂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口感和质地,还可以减少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符合当下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追求。

三、目前的市场现状目前,市面上的无麸质面条产品品质良莠不齐,种类繁多,消费者往往难以辨别产品的质量好坏。

一些劣质的产品存在着口感偏硬、易断裂、不耐煮等问题,使得消费者对无麸质面条的信心有所动摇。

相对而言,品质较好的产品则往往价格较高,一些消费者难以承受。

1. 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口感未来,改良无麸质面条制品品质的技术发展将主要着力提高产品的整体品质和口感。

面粉制品的品质改良技术

面粉制品的品质改良技术

面粉制品的品质改良技术
面粉制品是民间普遍食用的传统食材,它不仅能满足人们每日少量热量摄入,
而且也是食物组成成分多样的一部分。

近年来,面粉制品的品质改良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提升它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一是在筛选原料方面。

在提炼面粉时,必须通过添加或混合不同的粉类原料,
如玉米粉、小麦粉、杂粮等,综合考虑均衡营养、改善食品品质等多方面因素,做好食物配比,制定出最佳配方。

其次是面团制作技术改良。

改进传统面团制作工艺,可赋予面团更佳的弹性及
持久性。

可以通过增加改性淀粉或原料添加剂等方法,令面团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减少破裂,使面粉制品具有更佳的口感和更高的饱腹感。

最后是烹饪技术改良。

面粉制品的改良除了筛选原料和制作技术的改良外,还
要关注烹饪技术和管理理念的改良。

对于各类面粉制品,作为主要原料的面粉,都有不同的烹饪技术,如分别适宜控温和控时、控湿等,这些都会影响最终食物品质。

以上是面粉制品品质改良技术的几个重要内容。

正确的原料筛选、优质的制作
技术及恰当的烹饪技术,能够大大改善面粉制品的营养价值,改善口感,让吃客享受面粉制品的美味。

2024年面粉处理剂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面粉处理剂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面粉处理剂市场调查报告一、市场概述面粉处理剂是一种用于面粉加工中的化学添加剂,常用于面包、蛋糕等面粉制品的生产过程中,以改善面粉的品质和延长保质期。

面粉处理剂在食品行业中被广泛应用,其市场需求逐年增加。

二、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面粉处理剂市场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预计到2025年,全球面粉处理剂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

由于消费者对面粉制品品质要求的提高,面粉处理剂市场有望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三、市场动态1.增加的面粉加工企业:随着面粉加工企业的不断增加及扩大规模,面粉处理剂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2.技术创新带动市场增长:面粉加工企业对面粉加工质量和效率的要求提高,推动了面粉处理剂市场的技术创新,如发酵改良剂、漂白剂等。

3.健康意识提升: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对于面粉处理剂的安全性和卫生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推动了市场对绿色、有机面粉处理剂的需求增长。

四、市场竞争格局目前,面粉处理剂市场存在着多家知名企业的竞争。

这些企业通过提供创新的产品和技术,不断扩大其市场份额。

其中一些主要竞争对手包括: - 公司A: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广泛的客户基础,提供多种优质的面粉处理剂产品。

- 公司B: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以其可靠的产品质量和优质服务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 公司C:专注于绿色、有机面粉处理剂的研发和生产,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五、市场前景随着全球消费者对面粉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面粉处理剂市场有望保持稳定的增长。

未来,市场上将出现更多创新的面粉处理剂产品,并且对于绿色、有机面粉处理剂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面粉处理剂企业应该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对面粉制品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以保持竞争优势。

以上为2024年面粉处理剂市场调查报告,根据市场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概述和分析,以及对竞争格局和未来前景的展望。

改良无麸质面条制品品质的技术发展概况

改良无麸质面条制品品质的技术发展概况

改良无麸质面条制品品质的技术发展概况一、无麸质面条的传统制备方法传统的无麸质面条通常采用玉米、土豆淀粉等替代性原料制作。

这些原料的特点是不含麸质,因此适合于需要忌口麸质的消费者。

传统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面团制备、挤压成型、烘干等工艺流程。

这些工艺流程不仅简单,而且生产效率较高,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制备方法。

传统的无麸质面条在口感、营养价值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改良无麸质面条的品质成为了食品技术研究的重点之一。

1. 优化原料配方在改良无麸质面条的品质方面,优化原料配方是关键的一环。

目前,许多食品技术专家通过对不同原料的组成、比例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找到更适合制备无麸质面条的原料组合。

除了玉米、土豆淀粉外,还可以加入蛋白质粉、纤维素等营养成分,以提升无麸质面条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2. 优化工艺流程除了优化原料配方外,优化工艺流程也是改良无麸质面条品质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无麸质面条制备工艺通常包括面团制备、挤压成型、烘干等工序。

为了提升无麸质面条的口感和质地,一些食品企业不断尝试新的生产工艺,如真空混合、低温烘干等,以改良面条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3. 食品添加剂的运用食品添加剂的运用对于改良无麸质面条的品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许多食品添加剂如增稠剂、乳化剂等已被广泛运用于无麸质面条的制备过程中,以提升面条的弹性、延展性等口感因素。

4. 现代化设备的应用现代化设备的应用也是改良无麸质面条品质的一大亮点。

传统的面条制备设备功能单一,生产效率不高,而引进一些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如烘干设备、挤压设备等,则可以大大提升生产效率,同时也有利于保持面条的营养成分。

5. 无麸质面条的新产品开发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无麸质面条的多样化需求,许多食品企业也在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

新品类的面条包括荞麦面条、藜麦面条等,这些新产品在口感、营养价值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为无麸质面条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

三、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无麸质面条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改良无麸质面条的品质已经成为了食品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酶制剂作为面粉改良剂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酶制剂作为面粉改良剂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酶制剂作为面粉改良剂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综述了当前用于面粉品质改良剂中多种酶制剂的作用机理、应用效果和应用优势,并讨论了应用于面粉改良中酶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在面粉工业中酶制剂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酶制剂;面粉;应用;作用机理
酶制剂,(Zymin)是指从生物中提取的具有酶特性的一类物质,主要作用是催化食品加工过程中各种化学反应,改进食品加工方法。在我国传统饮食中,面粉是一日三餐中最大量的主食之一,同时也是现代食品工业中最主要的原辅料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面粉及面制食品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不得不通过添加国际上通常使用的面粉改良剂来改善面粉的品质,生产出相应的专用粉。1995年第44届JECFA确认溴酸钾有致癌性和遗传毒性,不宜用作食品添加剂,许多国家都相继禁止使用。因此各国的科技工作者都在寻找、研制溴酸钾的替代品。食品行业和大众消费者迫切需要健康、天然、无公害的面粉改良剂,酶制剂则正好符合这一要求,酶制剂来自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是一类蛋白质,而且许多酶制剂是用现代生物技术制作,是一种纯天然的生物制品、绿色食品添加剂。在谷物加工和其它食品加工中被广泛应用,在面粉工业中的应用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各种专用粉的生产和改良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6]。我国卫生部决定自2005年7月1日起,取消溴酸钾作为面粉处理剂在小麦粉中使用。因此采用新型酶制剂和其它安全、天然的成分,开发出以酶制剂为主体的新型高效的能替代溴酸钾的面粉品质改良剂成为我们面粉改良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本文就常用于面粉品质改良的酶制剂分别作以论述,并对酶制剂在面粉品质改良中的应用发展趋势作以展望。
1.4脂肪酶[4, 7, 15, 22]
脂肪酶又叫脂酶、甘油酯水解酶,系统名为EC3.1.1.3,在烘焙工业中的应用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脂肪酶作用于脂肪中的酯键,它能催化甘油三酯水解生成甘油二酯或甘油一酯或甘油。生产脂肪酶的微生物主要是有假丝酵母、黑曲霉、根霉、假单孢菌、葡萄球菌等。其最适pH6.0~9.0,温度30~40℃,能被钙离子和低浓度胆碱盐激活。其中应用于面粉工业的脂肪酶来源于微生物。脂肪酶可以添加于面包、馒头及面条的专用粉中。在面包专用粉中加入脂肪酶可以得到更好的面团调理功能,使面团发酵的稳定性增加,面包的体积增大,内部结构均匀,质地柔软,包心的颜色更白,且能提高面包的保鲜能力;而脂肪酶水解脂肪形成的单酰甘油能与淀粉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延缓淀粉的老化,提高面包的保鲜能力,在面条专用粉中加入脂肪酶,可减少面团上出现斑点,提高咬劲,使面条在水煮中不粘连、不易断,表面光亮。在面粉中适量添加脂肪酶可明显增加面粉的抗拉伸阻力,延伸性增加,可以解决加入强筋剂后面粉的延伸度变得过小的不足。

面粉品质改良剂现状与趋势

面粉品质改良剂现状与趋势

学术交流3、面粉改良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链接内容}:面粉改良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名誉理事长尤新面食是中国十三亿人口一日三餐主食的主要品种,特别是在北方地区。

我国年产小麦一亿多吨,还从国外进口一部分小麦,全年城乡消费小麦1.1亿多吨.。

由于我国粮食的工业加工率较低,很多小麦在农村由农民自行加工和消费,所以全国估计消费面粉7000万吨以上。

但工业部门统计,2000年全国由面粉加工企业生产的面粉产量为2764万吨,而且主要集中在城镇地区。

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城市消费者直接采购面粉,在家庭制作面食的比例逐渐下降,作为面食的主要品种,如馒头、面条、饺子等,在超市,已经有大量的集中加工的商品上市。

北京市九十年代末,年消费面粉70万吨,其中面食镘头、面条、烙饼等制成品,年销售量约40万吨。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作为主食的工业生产面食品,其品种和数量将不断增加,这是一种必然趋势。

提高面食品的质量也是客观的要求。

但是我国小麦的筋力较差,较难适应制作高质量面食的多种要求。

为了满足市场各种面食品对面粉质量的多种要求,国家粮食部门研究开发了九种食品专用粉标准,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实施,即:面包用小麦粉、面条用小麦粉、饺子用小麦粉、馒头用小麦粉、发酵饼干用小麦粉、脆性饼干用小麦粉、蛋糕用小麦粉、糕点用小麦粉、自发小麦粉。

但绝不能认为有了优质小麦和专用粉,面食加工技术和面食品的质量就不用再去操心了。

因为专用也只是大的分类。

例如面条用小麦粉,是一种通用规格。

但在中国面条品种繁多,不算地方品种,全国性的有生切面、挂面、方便面等。

方便面又分油炸的和汽蒸的。

这些不同品种,均有不同的工艺。

但是消费者的要求均是下锅耐煮,不糊汤,入口光滑,柔软,有弹性。

这就需要在加工过程中调整工艺,配以各类面食添加剂。

过去方便面增稠剂用0.4%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以改善耐煮和不糊汤,并节约油脂消耗,但口感并不好。

近年来由康师师傅方便面开始,采用马铃薯变性淀粉复配的方便面,有较快发展。

利用生物技术改良面食品质的研究

利用生物技术改良面食品质的研究

利用生物技术改良面食品质的研究面食,作为我国传统的主食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品质要求的提高,如何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改良面食品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利用生物技术改良面食品质的方法和潜在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面食原材料的特性。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可以精确修改生物基因组的技术,可以通过删除、插入或修改特定基因序列来改变植物的性状和性能。

对于面食原材料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调控其淀粉含量、蛋白质组成或者营养价值,以达到提高面食品质的目的。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该技术来提高小麦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面食的营养价值;或者通过调控小麦中的淀粉合成酶基因,改善面食的糊化特性和口感。

此外,生物技术还可以用于改进面食的贮存性和保鲜特性。

在面食的生产过程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面食品质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变质。

通过利用生物技术,我们可以设计转基因面食原材料,使其具有更强的抗逆性和抗病性,从而延长面食的货架期和保持面食品质的稳定性。

例如,我们可以从耐旱植物中提取相应的抗旱基因,将其导入小麦中,提高小麦对干旱的耐受性,从而降低面食原材料原产地的气候限制。

在面食加工过程中,将生物技术应用于面团发酵过程也是一个有趣的研究方向。

发酵是制作面食的关键步骤之一,对面食的口感和营养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我们可以改变面团中的发酵菌菌株,改变其代谢产物的种类和量,进而改善面食的口感和风味。

此外,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我们还可以添加或调控特定的发酵酶基因,提高面食中的可溶性纤维含量和维生素含量,从而增加面食的营养价值。

当然,在利用生物技术改良面食品质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我们需要确保通过基因编辑或转基因技术得到的改良面食原材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这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验证和评估工作,确保改良面食的品质提高不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面粉及面食品质改良剂发展动向

面粉及面食品质改良剂发展动向

应 用效果做 了较 为详尽 的说 明 , 出面食 功 能化是今 后发 展 的趋 势。 指 关 键词 : 面食 ; 品质 改 良剂 ; 能性 添加 剂 功 中图分 类号 :S2 2 3 文献 标识 码 : 文章编 号 :0 7— 5 1 2 1 )6— 0 4—0 T 0 . B 10 7 6 (0 0 0 0 1 4 食 品添 加剂在 中国是 一个 新 兴 行业 ,0世 纪食 2
1% 。现在 中国食 品添加剂 在世界 上具 有举 足轻 重 5 的地位 , 大部分 产 品均名列 国际前茅 , 例如 防腐 剂 中
的苯 甲酸钠 、 山梨 酸钾 、 酸链 球 菌素 等 ; 倍 甜 味 乳 高 剂 中 的糖 精 、 甜蜜 素 、 K糖 、 A 阿斯 巴甜 、 菊 糖 等 ; 甜
良添加剂 多达几 十 种 , 种专 用 面粉 多数 添加 品 质 各 改 良剂 。面食 中使 用 品质 改 良剂 的主要 是 面 包 、 饼 干 , 次是 糕点 。作 为 中 国传 统 面食 , 馒 头 面条 , 其 如
相对用 得较 少 。列 为生 干 面 制 品 的 品质 改 良剂 , 主 要应用 于工 业规 模生产 的方 便 面 。市场 上消 费最 多 的生切 面 , 往现 制 现 卖 , 少 用 防腐 添 加 剂 , 而 往 很 因
干、 糕点 8 , % 面包 3 ~ % 。 % 5 目前 已经列 入 国家使 用卫 生标 准的 面食 品质 改
了三 聚氰胺事 件和 国际 金融 危 机 的严 重 影 响 , 从 但 20 下半年 开始 获得恢 复 性增 长 , 年食 品添 加 09年 全
剂产量 6 1 t 7万 , 增幅 1.% , 46 销售额6 9 6 亿元 , 增幅
糖 醇 中的木糖 醇 、 山梨 醇 等 ; 化 剂 中 的单 甘 酯 ; 乳 增 稠 剂 中的黄原胶 ; 味 剂 中柠 檬 酸 、 酸 等 ; 鲜 剂 酸 乳 增 中的味精 、 味核苷 酸 ; 呈 强化 剂 中 的维 生素 C和 E; 香 料 中的香兰 素等 。 中国是 以上 产 品的世界 生产 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粉和面食品质改良剂的发展方向
随着国际上对环境和健康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回归大自然,崇尚绿色消费,己成为一种潮流。

因此十多年来,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提出了大力开发"天然营养多功能性添加剂"的发展方针。

至今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各省、市、区广大企业和科教单位研究开发和选择课题的重点。

国家发改委、国家经贸委和农业部最近联合发布的全国食品工业"十·五"发展规划中指出,我国食品添加剂发展的方向,是天然营养多功能且安全可靠。

国家经贸委也把天然营养功能性的食品添加剂列入"十·五"新产品开发指南。

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面食品质改良,亦应走食品添加剂天然营养多功能的发展道路。

当然天然不一定是天然原料提取物,同;还有些生物合成物,进人体内能代谢转化成营养和能量,这些应称之谓视同天然物。

象面食品质改良剂中常用的乳化剂和酶制剂,很多乳化剂的原料是脂肪酸、食用有机酸和糖醇或甘油合成;酶制剂本身就是一种蛋白质。

这些人体能吸收代谢,不会积累,应该是较安全的食品添加剂。

在近年新开发的中短链脂肪酸酯乳化剂,尚具有调脂降脂功能。

在开发性能优良、放心可靠的(指有了残留也无害甚至有益于健康)面食品质改良剂,来替代目前尚在使用的化学合成品质改良剂(指残留物对人体健康不利)方面,国内很多单位取得了不少有益的成果。

但科技成果如何转化成商品,还存在不少影响的因素,尚须有一个过程。

在这里,对面粉和面食添加剂,如何走功能化的道路,谈一些个人看法,请批评指正。

2.1关于溴酸钾的问题溴酸钾作为焙烤工业面包蛋糕粉的品质改良剂,在国外欧美成功应用有几十年的历史。

作为一种慢速氧化剂,改善面团结构和流变性,增强筋力和弹性,使焙烤制品获得满意的结果。

我国也较早地将溴酸钾作为面粉品质改良剂,列入GB2760之中,使用卫生标准为0.03g/kg。

但规定焙烤后不得有残留早期认为溴酸钾在焙烤后会完全分解,但是80年代日本和英国,经长期研究发现,溴酸钾在焙烤后有残留物,对动物有致癌毒性。

以后,FAO/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于1994年撤消了溴酸钾在面粉中使用的ADI值。

欧共体也在食品添加剂及其编号E名单中,取消了溴酸钾。

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也于1998~1999年的年会上,专家们提出建议,停止溴酸钾在面粉中使用。

此后全国各地开展了大量溴酸钾替代品的研究。

主要用料为乳化剂和酶制剂。

而且均取得了成效。

如中国食品发酵研究所、广州轻工研究所、山东轻工院、郑州工程学院、哈尔滨商学院等。

河南兴泰研发成功的生物酶乳化剂,获得国家级学者的高度评价。

广州轻工研究所研制的溴酸钾替代品,在进行面包双盲试验中表明,替代品的面包品质和口感,优于溴酸钾的产品。

现在的问题是每斤产品要比溴酸钾改良剂增加几分成本。

但为了健康,只要向消费者说明,相信社会能接受的。

2000年11月,访问荷兰奎斯特跨国公司应用研究中心期间,在面食研究中试车间,和中心专家交流了对焙烤用酶和乳化剂复配添加剂(溴酸钾替代品)看法。

欧洲已停止使用溴酸钾。

据中心介绍推向市场的溴酸钾代用新品种及无过氧化苯甲酰品种有:面包的变陈,是由于淀粉的老化。

1979年己经发现单甘酯能和直链淀粉形成复合物而防止淀粉的老化。

而酶制剂的参与能和单甘酯产生共同效应。

本产品含有真菌淀粉酶和乳化剂,使用量万分之一,经5d后测定,其柔软度、弹性、结构均为优良,而可压缩度达70%,对照组为20%。

由于使用量极少,故对面食的成本影响极微。

(2)biobakewaterxl含有增加面团吸水性的木聚糖酶。

水分被吸着因面粉中所含成份不同而异。

木聚糖酶的作用在于,使水不溶性半纤维素有控制地降解,形成最适的水溶性戊聚糖;本品为复合酶,使用后面团增加水分5%,焙烤成的面包,水分高于l%~2%,在面包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改进了柔软度。

.(3)biobakecrumb改进面团白度的酶制剂。

影响白度的因素很多,包括面粉质量、加工工艺、乳化剂单甘酯或ssl的使用,还有漂白剂。

一般lkg面粉含3mg一胡萝卜素,常用过氧化苯甲酰或有酶活的大豆粉。

而改用本产品只需2.5/10000,就能获得较白的面团,而且面团结构相当好。

2.2关于过氧化苯甲酰增白剂我国GB2760-1996使用卫生标准规定面粉中最大使用量为0.06g/kg。

当时在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讨论时,就有不同看法。

认为面粉漂白是以次充好,并降低了面粉营养,不宜提倡。

但那时广东省已在各地广泛使用。

宾馆的馒头白得发亮发光。

如果不制定一个最高使用限量标准,将导致危害群众的健康。

因为过氧化苯甲酰会分解成苯甲酸。

经过两次修订,确定为0.06g/kg。

但实际说明,由于市场机制不规范,几年来增白剂的烂用和超标使用,十分严重。

国家质检总局2000年四季度,全国抽样检查结果表明,只有40.4%小麦粉增白剂用量,符合0.06g/kg的要求。

面粉工业界一些大企业在2002年天津面粉行业会议期间,向社会发出不用过氧化苯甲酰增白的联合呼吁。

改进面团白度的因素很多,首先小麦的品种和面粉质量有关,其次是面食的加工工艺,均能对面食的白度产生影响。

最后是不用过氧化苯甲酰,而用复配的添加剂,也可改善面食的白度。

如乳化剂单甘酯或硬脂酸酰乳酸钙、钠及酶制剂的使用。

像兴泰的多福多馒头,又白又好吃,根本不加增白剂。

过氧化苯甲酰。

有一个值得向大家推荐的面粉品质改良剂,是过氧化钙。

既是面粉改良剂又是面粉钙强化剂。

它作为面粉处理剂起到氧化增筋和漂白的作用,能代替过氧化苯甲酰和溴酸钾。

已列入使用卫生标准。

国家规定面粉最大使用量为0.5g/kg。

过氧化钙CaOz,相对分子量72.08,白色或微黄粉状,无臭无味,几乎不溶于水。

毒理学试验LD50小鼠口服大于5g/kg,为无毒物质。

联合国FAO/WHO1994对过氧化钙ADI值不作限定。

据湖南省轻工研究所,用过氧化钙对面粉品质改良试验的结果是:较高程度地漂白面粉,氧化面筋筋力,提高面团的弹性持气性,较大程度地增大和固定面包的体积。

其效果优于过氧化苯甲酰和溴酸钾,且过氧化钙单价(12元/kg)低于过氧化苯甲酰和溴酸钾。

据了解,美国面包商普遍使用过氧化钙,过氧化钙质量标准,按FCC级纯度为60%。

过氧化钙作面粉处理剂,其残留物为钙,不仅对健康无害,尚能成为钙元素强化剂留在面粉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