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紫金山大型铜金矿床的发现与研究
福建紫金山矿田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矿床地质福建紫金山矿田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谢瑞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福建紫金山金铜钼矿田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境内,该矿田内分布有被誉为“中国第一大金矿”的紫金山金(铜)矿床,该矿床是在中国大陆发现的首例石英-明矾石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
紫金山大型铜金矿床自从20世纪80年代由陈景河等人发现之后,在近几十年的时间内由紫金矿业有限公司开展了详细的勘查、钻探及开采工作,并得到了全国地质科研院所及相关生产单位的大力协助,现已取得了大量的非常具有远景价值的科研成果。
随着勘探工作的逐渐深入,在紫金山矿床深部及边部陆续发现一批新的矿床,其中包括处于紫金山金铜矿床北东方向的中寮矿区的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床(这是该区发现的唯一一个斑岩型矿床)、位于紫金山与罗卜岭矿床之间的五子骑龙铜矿床(紫金山矿床的深部带与罗卜岭矿床被改造了的上部带)以及位于五子骑龙矿床北部的浸铜湖铜矿床。
近年来,由于现代化生产对资源的消耗量及需求量逐年增加,对矿产勘查与开发的力度逐年增强,国内对矿山深部及外围的找矿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紫金山矿田开展中到大比例尺的成矿规律研究及成矿预测工作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本文基于此对紫金山矿田近几十年来的研究工作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今后该地区的研究工作提出一些想法与建议。
1 紫金山矿田研究现状福建上杭紫金山地区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采金的传说,而相关的地质工作则是从1960年之后才开展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对金矿的找矿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李子林,1988)。
福建紫金山矿田区域上处于闽西南早古生代(海西-印支)拗陷西南侧与武夷隆起的过渡部位,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活动带的西部,NW向上杭-云霄深大断裂与NE向宣和复式背斜的交汇处。
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前人对紫金山矿床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李子林(1988)首次对紫金山地区的隐爆角砾岩特征(包括空间分布情况、产出方式、胶结物特征、内外分带、围岩蚀变)进行了描述,并对隐爆角砾岩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浙闽粤火山岩区发现的与隐爆角砾岩尤其是与石帽山群火山岩有关的金矿对我国东南沿海的火山岩金矿的勘察有着深远的意义。
07 紫金山金铜矿的金矿体矿岩变化规律研究

第59卷第5期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7年9月紫金山金铜矿的金矿体矿岩变化规律研究黎富金①姚香⑦(①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
长春黄金研究院)摘要:紫金山金铜矿为金铜多金属矿床,矿体在空问分布上呈上金下铜的垂直分布,金矿产于600m以上的氧化带中,铜矿产于600m以下的原生带中。
矿山经过生产进一步勘探,以及工艺技术不断进步,扩大生产规模,经济有效地利用低品位金矿资源。
紫金山金矿已经成为我国采选规模最大、入选品位最低、矿石成本最少、基建投资最省的大型黄金企业,黄金全国单产第一。
应用地质理论指导矿床勘查和评价,这是紫金山金矿资源利用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环节。
矿石储量在实际生产中是保持动态的,随着生产能力的逐年增长,现场生产线的逐渐推进,矿岩界线以及矿岩储量基数也会适时变化。
本文对金矿体矿岩变化规律作初步探讨,以飨读者。
关键词:紫金山金矿露天开采生产勘探矿岩变化规律中图分类号:P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172(2007)05—018—05GoldMineBodyMineralRockVarietyRegulationResearchofZijinshanGoldCopperMineLiFujin①YaoXiango(①ZijinbliningGroupCo.,Ltd,ZijimhanGoldCopperMine;o(:hangehunGoldResearchInstitute)/l,Sstraet:ZijimhanGoldCopperMineisamultiplicitymetalsmineralbedforthecopperofgold,iathefirstgoldmillewithmedium—sizedlowdegreewithoversizecopperminesymbiosismineralbedinFujianprovinceof80奄in20Cell-turies.Thegoldcopperminebodydistributeinthe6paceisthegoldinperpendicularityaboveofthecopper.ThegoldmilleproducesinoxidizeZOneaboveinthe600metrelevel,thecoppermineproduceinunoxidizezonebelowthe600metrelevel.allroughthefurthlBl"produceexplore,andtheproducecraftprogressunremittingly,productionscaleextendqIlickly,dependOnscienceandtechnologyprogressandtheinnovationmanagemellt,usingthelowspecialdegressgoldmineI'啪IU'CeSavailably.Thezijimlumgoldmineha8atre.aybecomeOUl-eountry自maximalscaleminingandmillm-ning,adoptthespecialdegresslowestltheminimalunitmineralcostlthecapitalconstructioninvestmentmaximalIeCOlrlO-mization,thegoldyieldproducesisthefirstplaceoftheeounlzy.Applinggeologytheoriesguidesthemineralbedexplo-rationandevaluation.thisisthekeylinkthatthezijingoldmineusingof瑚ouDceobtain8theimportantbreak-through.Theminerallt'e¥el've8keepthecly,,amicstateinactualproducing,alongwithproduceability’8increaseyearbyyear,thespotproductionlinewe∞graaualpropulsion,themineralandrock’Bbou,aaryandthemineralrockskeepto删urethecardinalnumberandalsowillch棚19eingoocltime.Thistextmakl赞thefirststepstuaytothisproblem,wel-C,olnlBtheread,it'8discuss.Keywords:ZijimlumGoldCopperMine;openeastworkingmine|explorationduringtheproducingprocess;miner-alrockvarietyregulation1概述1.1矿山地质条件紫金山金铜矿地处福建上杭县境内,金矿床产于潜水面以上的氧化带中,由南往北可分为0、I、Ⅱ三个矿带。
福建紫金山矿区金矿床次生富集规律初探

矿床 提供 对 比借鉴 。
矿区大面积出露 的是燕山早期花 岗岩 ( 紫金 山复 式岩体 ) , 岩性 从 粗粒 花 岗岩 到 细粒 花 岗岩 ,
其 次 是分 布于 紫金 山火 山管道 内的燕 山晚期 的火 山次 火 山岩 、 火 山 口周边 和沿 北西 、 北东 向构 造裂
成矿关系密切 , 是本区重要 的铜金含矿层位。第
四系 零星 分布 于沟谷 两侧 阶地 。 区域构 造 活动 十 分 强 烈 , 以北东 向 和北 西 向 为主 , 北东 向主断 裂 与 北 西 向构 造 交 汇 处 控制 了 区域 矿床 、 矿点 的产 出 和北东 向的展布 , 以及 火 山
征 极 为密切 的肤 浅认 识 。
[ 关 键词 ] 紫金 山矿 区 ; 氧化 特征 ; 次生 富集 ; 金 矿
[ 中图分类号] P 6 1 8 . 5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0 — 5 9 4 3 ( 2 0 1 5 ) 0 2 — 0 1 1 9 — 0 7
2 0 1 5年 3 2卷
贵
州
地
质
V o 1 . 3 2 N o . 2 ( T o 1 . 1 2 3 ) 2 0 1 5
・
第 2期 ( 总第 1 2 3 期)
GUI Z H0U GE 0L 0G Y
1 1 9・
福建紫金山矿区金矿床次生富集规律初探
周 友 清
( 紫金 矿业 集团东南矿产地质勘查分公 司, 福建 上杭 3 6 4 2 0 0 )
2 矿 区 地 质 特 征
紫金 山矿 区位 于 华南 加 里 东 褶 皱 系 东 部 , 东
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中的完整Cu-S体系矿物

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中的完整Cu-S体系矿物黄宏祥;王少怀;池昌言【摘要】在电子探针微区化学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对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中的Cu-S体系矿物进行了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特征的研究.结果在该矿床中发现较完整的Cu-S体系矿物系列,包括铜蓝、雅硫铜矿、斯硫铜矿、吉硫铜矿、斜方蓝辉铜矿、蓝辉铜矿、久辉铜矿和辉铜矿.此外,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数据,计算了铜蓝、斜方蓝辉铜矿、蓝辉铜矿、久辉铜矿、辉铜矿等五种矿物的晶胞参数.基于系统矿物学的研究,建立了紫金山铜金矿床Cu-S体系完整矿物的结晶与变化序列,该工作在国内尚属首次,同时也丰富了Cu-S体系矿物基础矿物学研究的资料.【期刊名称】《高校地质学报》【年(卷),期】2014(020)001【总页数】8页(P50-57)【关键词】Cu-S体系矿物;电子探针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紫金山铜金矿【作者】黄宏祥;王少怀;池昌言【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福州350108;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福州350108;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福州350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78.2在B u e r g e r(1 9 4 2)鉴定出蓝辉铜矿(digenite,Cu1.80S)以前,对Cu-S体系的认识仅仅是辉铜矿(chalcocite,Cu2S)和铜蓝(covellite,CuS)。
1958年,Djurle发现并由Morimoto(1962)命名的久辉铜矿(djurleite),其化学成分与辉铜矿相近(Cu1.96S),但晶体结构不同。
Morimoto等(1969)又发现了斜方蓝辉铜矿(anilite,Cu1.75S)。
1980年Goble先后发现了雅硫铜矿(yarrowite,Cu1.12S)、斯硫铜矿(spionkopite,Cu1.40S)(1980a)和吉硫铜矿(geerite,Cu1.60S)(1980b)。
至此,Cu-S体系中共发现了8个独立的矿物相,但是由于各矿物相之间成分差别不大,颜色、形态又十分相近,因此系统鉴别和分离选纯比较困难。
紫金山铜金矿开采综合分析报告

0
紫金山铜金矿开采综合分析报告
开拓运输系统采用"胶带斜坡道+盲副井"联合开拓方式。-100m以上各中段矿岩采用汽 车运输,矿石经溜井下放到-150m水平,经粗碎后由胶带斜坡道运出地表选矿厂。胶 带斜坡道主要担负矿石的提升任务,同时兼作无轨设备出入地表和进新风之用。盲副 井主要承担提升人员、废石、设备、材料,也是主要进风通道
0
紫金山铜金矿开采综合分析报告
2.矿床特征简述 该矿床为铜金共生矿床 铜矿体赋存于潜水面以下原生带中,为隐伏矿床 铜矿体总体上呈密集的平行脉带产出,在剖面上呈右形侧列分布 共圈定铜矿体21个,其中主要矿体5个,分布于31~24线间,矿体赋存标高928~-223m,矿体长 650~950m,倾向延伸698~1156m,平均厚19.72~80.74m 铜矿体形态多为简单—复杂的透镜体,少部分呈脉状、似板状 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潜水面以上氧化带中,金矿体由西南向东北呈右行侧列分布,共圈出工业金矿 体17个,其中3号金矿体规模达大型 金矿体形态多数为简单的透镜状,其次为似板状、脉状、豆荚状
0
紫金山铜金矿开采综合分析报告
2.尾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技术措施
尾矿的堆放侵占了大量土地资源,还会对周围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等造成一定 影响。尾矿在选矿过程中经受了破磨。质量减小,表面积变大,堆存时易流动和塌漏,尾 矿成分及残留选矿药剂对生态环境破坏。尤其是合金属的尾矿,其中硫化物产生酸性水进 一步淋浸金属。如果流失将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目前紫金山尾矿库正在使用中。主 要是对尾矿坝坡面上进行复垦植被
8.采矿过程环节安全应对措施
第一:穿孔作业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后期施工作业的安全
因此穿孔作业必须严格按照矿山设计资料进行,穿孔角度符合相关设计要求,后期才能避 免因边坡过陡而造成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紫金山金铜矿项目

紫金山金铜矿项目一、紫金山金铜矿大地构造紫金山矿床位于闽西南晚古生代拗陷之西南,云霄-上杭北西向深断裂带与宣和北东向复式背斜交汇处,上杭北西向的白垩纪火山-沉积盆地的北东缘。
矿区地层主要分布于外围地区,矿区范围内仅有白垩系火山-沉积岩零星分布。
燕山期岩浆岩占据矿区中部。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
二、铜金矿发布紫金山铜金矿床是80年代在我国东部陆相火山岩区勘查的一个大型铜金矿床,位于福建省上杭县城北15km处。
矿田范围40km2,由紫金山、中寮(含五子骑龙、浸铜湖矿段)、萝卜岭、龙江亭、碧田等矿区及二庙沟、新屋下等矿化异常点组成。
海拔1138米的紫金山金铜矿分为两部分,其中海拔600米之上是金矿、600米以下是铜矿。
因此,紫金山又有“铜娃娃戴个金帽子”之称。
目前,紫金山金(铜)矿探明黄金储量约310吨,探明铜储量约400万吨。
紫金山矿区位于矿田中部,面积约4.37km2。
现已在该矿区北西矿段经详查探获铜矿储量205万t,铜平均1.09%,共生金矿已达到中型规模,金平均品位4.69g/t,并伴生银、硫铁矿、明矾石等多种有益矿产。
紫金山矿区矿带矿体矿区铜矿带中铜矿体主要赋存于650m高程以下的原生带中,为隐伏矿体。
矿带主要由一系列密集的脉状铜矿体组成。
已初步圈定铜矿体41个,总体走向320°,倾向北东,倾角20~50°,有上陡下缓的趋势。
紫金山矿床系指矿区西北矿段的铜金矿体,并依据次火山岩脉和隐爆角砾岩带的发育程度划分出三个铜金矿带。
由南往北,由下往上,为0号矿带、Ⅰ号矿带、Ⅱ号矿带。
0号矿带:位于矿区北西向脉状隐爆角砾岩和第二次次英安玢岩密集带1号矿带下盘,已圈出17矿体。
矿化带厚度100~280m,延深约500~600m,最大深度达900m,矿化围岩主要为蚀变花岗岩。
铜储量占全区的43.58%。
I号矿带:主要分布于次英安玢岩和脉状隐爆角砾岩密集带内。
已控制矿带长约600m,宽500m,矿化带厚度200~260m,延深470~750m,最大延深达800m。
从矿床地质向经济地质的跨越_福建省上杭紫金山金铜矿勘查与开发的思考

从矿床地质向经济地质的跨越福建省上杭紫金山金铜矿勘查与开发的思考陈景河矿床地质学(G eolog y of o re deposits)与经济地质学(Eco nomic geology)都是研究矿床的学科。
前者是计划经济国家的称呼,后者则是市场经济国家的名称,这是既相似又有重大差异的两个概念,反映了人们对矿床研究的出发点、目的和方法的不同。
紫金山金(铜)矿的地质勘查与开发经历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时期,笔者作为该矿床勘查和开发的主要组织者之一,通过对该矿床勘查和开发实践,而引深出对探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矿床的勘查和开发之路的若干思考。
一、令人瞩目的地质勘查和研究成果紫金山金铜矿地质勘查历时11年(1984~ 1994),完成钻探92233米,硐探9431米,基本分析样37838件。
取得铜矿详查储量116万吨,平均品位1.08%,为特大型矿床,伴生A u、Ag、S等元素也达到大型规模。
对其中+360m以上矿体进行了勘探,铜矿地勘工作投入资金约5000万元,每吨铜投资43.1元。
批准的金矿详查储量5451.15公斤,平均品位4.24克/吨,为中小型矿床,投入资金1866万元,每公斤储量投3423元。
紫金山铜矿是我国!七五∀期间金属矿床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之一,潜在经济价值200余亿元,获得地矿部找矿一等奖。
在该矿床地质勘查的同时,组织了多学科的地质研究,在矿床成因、成矿规律以及矿床学理论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果,此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然而,这样一个取得重大勘探和科技成果的紫金山金铜矿,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按传统办矿模式设计方案的结果是,被认定没有多大开采价值,但是按照新的观念运作后这个被宣判死刑的矿山才焕新貌。
二、市场经济和技术创新孕育了全新的紫金山金矿#全新的机制,塑造了全新的国有企业紫金山金矿由闽西紫金矿业公司组织开发,1998年地下开采矿(岩)石达100余万吨,露天开采60余万吨,目前拥有日处理7000吨的堆浸厂和日处理600吨的炭浆厂。
福建紫金山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福建紫金山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郝秀云 刘文达 王 静 徐 辛(吉林省地质科技情报研究所)=摘要> 紫金山矿床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我国发现的大型金铜矿床。
该矿床成矿与地层关系不大,主要受多期次复合岩体、火山-次火山岩体和隐爆角砾岩控制,围岩蚀变和矿化具多期次的叠加特点。
矿床就位于统一的构造空间内,属岩浆期后热液成因(为主)矿床。
关键词 紫金山 金铜矿床 地质特征中图分类号 P618151福建省上杭紫金山金铜矿床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东南沿海找到的大型金铜矿床。
它的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对今后找矿和研究内生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床,都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笔者根据对该矿床实地考察的结果和收集的资料,将主要的成矿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阐述如下。
1 成矿地质背景紫金山金铜矿床,位于华南亚板块、华南)东海块体内,受区域长期活动的云霄)上杭深大断裂带与宣和复式背斜的交汇部位控制。
矿床南邻中生代火山盆地,西北为上古生代拗陷,矿体赋存于燕山期多期次侵位的复式花岗岩体和隐爆角砾岩体内。
矿床下伏为构成复背斜轴部和翼部的寒武系林田群、下震旦系楼子坝群、泥盆系上统、石炭-二叠系等一套浅海相沉积变质碎屑岩系;上覆白垩系上统陆相盆地沉积的紫色砂砾岩层。
出露于矿床南、东部的白垩系下统陆相火山喷发熔岩和碎屑岩系,与矿床形成同期不同阶段的产物。
燕山构造岩浆期,本区强烈活化,早期有花岗岩基、岩株和岩瘤沿同一构造空间多次侵位,形成复式花岗岩体;晚期沿上述构造空间,又有多次的中酸性、酸性超浅成和次火山岩株、岩枝、岩颈、岩脉等侵入于复式花岗岩体内。
矿床就是伴随这一构造岩浆活动期,经过多期次矿化和叠加-改造-叠加而形成的。
2 矿床地质特征211 地层下震旦系楼子坝群变细砂岩和寒武系林田群千枚岩变质砂岩构成宣和复背斜轴部,其两翼分别为收稿日期 1998-11-25郝秀云 长春市南昌路2号 130061泥盆系上统石英岩和砾岩、石炭-二叠系变质泥岩和粉砂岩,呈NE 向分布,由于岩浆岩的侵入和吞蚀,矿区外围可见,矿区内已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