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课文

合集下载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
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所见有什么不同?每次各有什么感受?
答: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在傍晚,鸟儿都栖息了,只看见茂密的一棵大榕树的奇特景象。

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板书:第一次:傍晚—榕树
第二次:早晨:鸟)
2、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我们把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为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生反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去玩儿。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段):写第二天早晨,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生读文,师点拨。

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初读课文

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一)生字新词
1、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翻到105页,先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请小朋友们再来读一遍课文,并对照生字条,圈出生字。

3、核对圈出的字是否正确,全班拼读一遍。

4、生字宝宝们乘着雨点儿来了,自己读读看,把音读准。

出示:数不清、云彩、飘落、半空、问题、回答、地方
(1)谁会读上面的雨点儿,2生读,提示平翘舌和后鼻音。

谁会读下面的雨点儿,2生读。

(2)小老师领读生字。

(3)老师把生字宝宝头顶上的帽子摘了,你是不是还认识它们呢?
(去拼音认读,开火车读)真是一群能干的小朋友!
5、现在,老师把这些生字朋友都请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吗?(指名读,全班齐读)。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各年级框架设想(五年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各年级框架设想(五年级)

搭建五年级语文课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学环节的框架▲五年级“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学环节步骤和要点:步骤一:导入新课。

开课依始,结合课文的内容及写作特点,抓住课题,紧扣中心,直奔主题,导入学习新课。

要注意明确学习内容与目标,使学生有目的地进入一步的学习。

步骤二:学习生字词,读通顺课文。

以朗读检查口头汇报等方式巩固字词学习要点。

既要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词,规范书写的能力,也要为细致品读课文扫清语言障碍。

步骤三:以轻声读、默读等形式再次通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大意。

再结合课文写作顺序选择不同的方法,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课例: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9 册第六组课文《精彩极了和和糟糕透了》。

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处理教材的理念与策略五年级学生已经有四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

但在教学中仍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由浅入深的学习进程。

在教学本课的“初读感知”的环节中,首先根据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叙述特点,先让学生提出疑问,既直奔文章主题又能引起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

而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前,应帮助学生扫清字词的障碍,因而围绕题目质疑后,就进入教学字词部分时。

此步骤要求学生先进行课前预习。

课堂上,则主要以检查朗读重点句段的形式,帮助学生把易错难读或难写的字进行归类熟悉。

再通过一两个难写字的练习书写,让学生体会汉字的优美,不写错别字。

生字词过关后,在学生充分读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理清课文顺序,了解文章大意。

再指导结合题目的关键语句,运用简单的语言归纳本课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学环节设计与实施。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初读课文,指导识记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初读课文,指导识记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三、初读课文,指导识记生字,积累好词好句1、秋天的雨可神奇了。

听老师范读课文,看看秋天的雨给大地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配乐朗诵)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小朋友们也想读读吗?⑴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课后双线格里的8个生字。

⑵同桌之间互相指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⑶集体反馈。

①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字词:“一把钥匙、趁你没留意、菠萝甜甜的、衔来树枝、油亮亮的衣裳”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指导两个轻声(钥匙、衣裳)、区分“衔”和“街”、学生齐读。

②出示句子:“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这是两个什么句子?(比喻)谁会读?(指导扇的读音)指名读、齐读。

指导“枚、爽”的笔画,学生书空。

③出示句子:“橘子、柿子倾斜角挤我碰。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这两句又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拟人)谁来读读、齐读。

指导“柿”字的笔画,区分“喇”和“刺”。

⑷再读②③中的句子,像这样的好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很多,你快去找找看,读一读。

⑸学生展示读,教师适时鼓励。

3、小朋友们读得真好,现在和伙伴们交流交流:课文是从哪能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教师适时板书:是钥匙、是颜料、藏气味、吹喇叭。

4、再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

要求:老师读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学生读后面的内容,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配乐)从教师的示范读,学生自读,读词语,读句子,再到读课文,不仅读的形式多样,而且读有层次。

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本,体会感悟文本。

三、课后练习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选择你喜欢的词句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

第二课时〖课时分解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

2、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它还会吹金色的小喇叭呢!同学们是想看看秋雨的颜色、想闻闻秋雨的气味,还是想听听秋雨的声音呢?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秋天的美好1、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

低年级初读课文的要求

低年级初读课文的要求

低年级初读课文的要求
初读课文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初读课文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认识生字词:初读课文时,学生需要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了解其意思和用法,并能正确地朗读生字词。

对于不认识的字,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询问同学或老师等方式来解决。

2. 朗读课文:初读课文时,学生需要正确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培养语感。

同时,学生可以结合课文中的语气词和情感词,更好地表达课文中的情感和意境。

3. 理解课文:初读课文时,学生需要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和结构,并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可以先做好标记,待老师讲解时认真听讲,或者向同学请教。

4. 标画自然段:初读课文时,学生需要学会划分课文的自然段,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结构和内容。

在标画自然段时,学生要注意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以及每个自然段之间的联系。

5.思考问题:初读课文时,学生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者自己提出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

通过思考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总之,初读课文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需要认真对待初读课文的要求,通过认识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标画自然段和思考问题等方式,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为后续的语文学习坚实的基础。

剃头大师初读课文试着概括主要内容

剃头大师初读课文试着概括主要内容

剃头大师初读课文试着概括主要内容
题目:剃头大师
剃头大师是一部古代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王太感的剃头匠的故事。

王太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剃头匠,但他有着非凡的技艺和天赋,能够剪出各种不同样式的发型。

在他的剃头生涯中,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情,包括一些政治事件和社会动荡。

故事一开始,王太感还是一个无名的剃头匠,他在一个小镇上经营着一家理发店。

他技艺高超,剪出来的发型非常美观,因此生意非常好。

但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王太感被迫逃离小镇,因为他涉嫌参与了一次政治谋杀事件。

他逃到了一座荒山上,开始独自思考自己的未来。

在山上,王太感遇到了一个神秘的老人,老人告诉他,如果他能够忍受得住孤独和苦难,他就能够帮助他成为一个伟大的剃头匠。

于是,王太感开始了他崭新的剃头匠生涯。

他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挑战,最终成为了一位传奇的剃头大师。

在剃头大师中,王太感的故事强调了技艺和天赋的重要性。

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天赋,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剃头匠。

这个故事也强调了勇气和决心的重要性。

在王太感逃离小镇的过程中,他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坚定地追求着自己的未来。

剃头大师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示的小说,通过对王太感的故事的讲述,向读者展示了技艺、勇气和决心的重要性。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初读课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3分钟)
二、初读课文,扫出障碍(5分钟)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8分钟)
四、小组合作、品读课文、交流评析(12分钟)
五、感情朗读。(5分钟)
六.延伸拓展(3分钟)
1、全班齐背古诗《梅花》。
2、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梅花的知识。
学情分析
《梅花魂》这篇课文共写了五件事,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理解梅花魂的含义将是教学的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根据课文特点,我曾采用过变序教学法。如果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势必在兴趣上减弱不少。为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变序教学法,并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创设良好的氛围,从而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并试图发展学生的情感。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6.梅花魂
执教者
齐兴
课时
第一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梅花魂
教材分析
《梅花魂》这篇课文通过叙述外祖父教“我”读诗词而流泪,当“我”弄脏墨梅图而生气,得知自己不能回国而痛哭,临别赠我墨梅图和梅花手绢这五件事,刻画了一位长年飘泊在外,最后葬身异国的华侨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他一片赤诚的爱国之情,是一篇感情深刻而含蓄的文章。
体会:
a、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b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师小结: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谈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初读”课文

谈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初读”课文

谈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初读”课文初读环节之于学习一篇课文犹如万丈高楼之地基,地基不牢,地动楼摇。

初读环节如果落实得不好,不仅品读、探究很难深入推进,而且起码的保底工程——读通课文也必然落空。

朱作仁教授提出课堂教学要三实:真实、朴实、扎实。

这些观念给我们以启迪,笔者认为扎实、有效地读通课文,大致读懂课文,应当是初读课文的追求。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感觉初读课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初读课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阵地。

新课导入后,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熟。

为了有效地发挥这一环节的效用,教师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给学生以明确的要求,并且目标与要求的设计有层次,能切合学生的实际。

既不能过高过多,跳起来也“摘不到桃子”,让学生望而生畏,失去信心;也不要过低过少,不费吹灰之力,唾手可得,使学生觉得得来全不费工夫。

如《掌声》初读环节的设计:(1)轻声读课文两遍以上,读后标出段落号;(2)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段多读几遍;(3)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掌声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再想一想:两次掌声各表示什么意思?二是要合理地安排时间。

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一个人对新事物保持有一定时间的新鲜度,在这一时间之内进行教学活动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从小学生学习的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来看,一节课中最佳的时间应是课堂的前20分钟。

教师如果在初读环节上时间安排过短,可能是蜻蜒点水,难获应有效果。

同样,如果初读环节时间过长,就显得沉闷拖沓,消磨学生对文本保持应有的新鲜感,影响初读学习效果与进一步学习文本的兴趣。

因此,初读时间安排要适当。

既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感受,又能在紧凑而到位的操作中,趁热打铁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始终保持兴趣盎然的状态,把学习活动引向更深。

二、合作学习,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