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的综合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的综合措施1.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控制是防止温度裂缝产生的关键。
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控制混凝土的初始温度和最高允许温度。
一般来说,混凝土初始温度不应高于25℃,最高允许温度由设计规范或专家经验确定。
2.控制混凝土的升温速率:混凝土的升温速率应适宜,过快的升温会导致温度差较大,从而引起温度裂缝。
控制升温速率的方法包括使用低温混凝土、低温水或通过冷却管控制混凝土的升温速率。
3.控制混凝土的降温速率:混凝土的降温速率也要适宜,过快的降温会导致恒温期过短,从而引起温度裂缝。
控制降温速率的方法包括使用覆盖物、保温材料或水蒸气养护等。
4.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差:温度差是引起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减小温度差。
具体措施包括增加混凝土的体积、增加混凝土中的骨料数量、减少水灰比、减少用水量等。
5.控制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的收缩也是引起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可以采用抗收缩剂、自缩砂浆或任意砂浆控制收缩。
此外,还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纤维材料,以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6.进行应力分析和计算: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时,需要进行应力分析和计算,以确定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分布。
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温度应力的分布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7.加强施工管理: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过程的质量。
同时,要注意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应力集中区域,避免由于施工质量不佳而引起温度裂缝。
总之,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裂缝的产生,需要从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升温速率、降温速率和温度差等方面入手,同时要进行应力分析和计算,并加强施工管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只有综合应用以上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裂缝的产生,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措施

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措施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砂、石子和水泥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是建筑物的主要结构材料。
但是,随着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中的使用,混凝土受温差下的收缩可能引起温度裂缝。
传统方法,如增加受力混凝土节点的锚固混凝土等,可能不能很好地解决温度裂缝问题。
因此,本文将介绍几种措施来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首先,要使用高质量的混凝土。
混凝土是由水泥和其他填料混合而成,水泥是由矿物质组成的,这些矿物质的质量不同,因此水泥的质量也不同。
高质量的水泥有更多的水化反应,因此,当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中收缩时,可以有效减少收缩量。
其次,在施工混凝土时应尽量减少空隙,使混凝土施工尽可能均匀紧密。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空隙越小,其强度越高,抗温度裂缝的能力也越强。
此外,可以采用外表面水泥保护层的技术,使混凝土更耐热,降低混凝土的收缩量,从而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
此外,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措施来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例如,可以选择高刚性的混凝土,有效减少混凝土收缩量。
此外,在混凝土施工时,应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尽量在夜晚和阴天施工,以减少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
最后,还可以使用钢筋连接混凝土,使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弹性,为混凝土提供收敛的空间,减少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
总之,控制混凝土施工时的温度差,使用高质量的混凝土,减少混凝土施工时的空隙,采用外表面水泥保护层技术,选择高刚性混凝土等措施,都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因此,建议在施工混凝土时,要加以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温度裂缝的发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以及裂缝防治措施

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以及裂缝防治措施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以及裂缝防治措施混凝土工程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裂缝普遍存在,成为工程施工中的难点,尽管在施工中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措施,但措施依然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施工人员对混凝土温度应力变化不够重视,没有从产生裂缝的原因上汲取经验。
为了控制混凝土裂缝,需要充分了解裂缝成因,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温度的控制,并科学合理的进行混凝土施工管理与养护管理,提高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1混凝土裂缝成因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混凝土湿度与温度的变化、结构不合理、不均匀性、原材料质量差、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模板变形等等。
在混凝土硬化阶段,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拉应力。
随着水化作用的结束,混凝土内部开始不断降温,在降温的过程中,由于基础等造成的约束,会导致其内部产生拉应力。
同时外界温度的降低也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如果拉应力的大小超出了混凝土抗裂能力,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另外,混凝土内部湿度变化较为缓慢,但其表面的湿度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较大的波动。
如果对混凝土养护不合理,混凝土内部湿度就会对其表面的干缩性造成制约,这也是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之一。
2混凝土温度应力分析根据混凝土温度应力产生的过程,能够将温度应力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从混凝土浇筑到内部水泥水化放热结束,通常需要持续30天。
在这一阶段,混凝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混凝土内部的水泥由于水化作用会释放大量的热量;第二,这一阶段混凝土弹性模量会剧烈的变化,由于其弹性模量的变化会导致其内部出现残余的应力。
(2)温度应力中期主要是从水化作用结束到混凝土基本冷却结束。
在这一时期,温度应力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冷却、外部温度变化引起的,这些应力与第一阶段混凝土内部残留的应力雷击。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
1. 施工质量问题:施工中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如混凝土浇筑不均匀、振捣不到位等,会导致结构内部应力不均匀,从而产生裂缝。
2. 材料质量问题: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泥品种不合适、钢筋质量不达标等,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韧性不足,从而产生裂缝。
3. 外部荷载作用: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部荷载的作用,如风荷载、地震荷载等,超出了结构的承载能力,从而产生裂缝。
4. 温度变化:混凝土结构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由于热胀冷缩不均匀,也会导致结构产生裂缝。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
1. 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检验,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符合要求。
2. 采用优质材料:选择优质水泥、砂子和石子,保证混凝土的配合比合理,钢
筋的质量符合标准。
3. 加强结构设计:在结构设计中,考虑到外部荷载的作用,合理设置构造节点和转换节点,保证结构的承载能力。
4. 加强温度控制:在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保温措施,避免温度变化过大,导致结构产生裂缝。
5. 加强维护管理:定期对建筑物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裂缝,防止裂缝扩大影响结构的安全。
6. 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较高的抗裂性能,可有效控制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的控制方法

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的控制方法一、引言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其产生与混凝土的热胀冷缩有关。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自身性质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很难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
若控制不好,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和美观度,甚至会导致建筑物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的控制方法。
二、温度裂缝的产生原因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的产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混凝土的自身性质: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释放热量,当温度升高时,混凝土体积会膨胀,当温度下降时,混凝土体积会收缩,这种膨胀和收缩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2.环境条件的影响: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阳光、风雨等自然环境的影响,温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的热胀冷缩,产生温度裂缝。
三、控制温度裂缝的方法为了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温度裂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1.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热胀冷缩系数,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的收缩率,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
2.加入适量的控制裂缝剂。
控制裂缝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率,增加混凝土的延性,从而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
控制裂缝剂的加入量应该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确定。
3.合理的施工工艺。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分段浇筑、控制浇筑速度等,以控制混凝土的热胀冷缩,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
4.采取隔热措施。
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可以采取隔热措施,如在混凝土结构的外表面加装隔热层,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从而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
5.定期检查。
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应该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温度裂缝,以避免裂缝扩大和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四、结论温度裂缝的控制是建筑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只有采取合理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
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温度裂缝的控制,以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美观。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防治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防治措施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热应变,经常会出现温度裂缝的情况,严重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几种防治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措施:
1.降低混凝土温度:可以通过喷浆、加水等方式来冷却混凝土,降低其温度,从而减少热应力。
2.增加混凝土内部的缝隙: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纤维或掺入空心微珠等材料,可以形成一定的缝隙,减小混凝土的内部应力,从而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
3.使用抗裂混凝土:抗裂混凝土中添加了抗裂剂,可以有效地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
4.加强混凝土结构的补充措施:在混凝土结构中增加预应力钢筋或加固板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的裂缝程度和裂缝宽度。
5.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混凝土结构的破坏情况,及时维护和修复,可以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
综上所述,防治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以保障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简述混凝土温度裂缝防治措施。

混凝土温度裂缝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这些裂缝对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针对混凝土温度裂缝的防治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温度裂缝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和材料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材料选择对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环境条件,合理选择水灰比、粉煤灰掺量、矿渣掺量等参数,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在选用混凝土原材料时,要考虑其抗裂性能和变形性能,选择优质的骨料和粉料,以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2. 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由于外界温度变化或混凝土自身的水热反应会导致混凝土温度的变化。
为了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在高温或低温天气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避免在太阳直射下进行养护等措施,以减小混凝土温度的变化范围,降低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发生概率。
3. 使用温度裂缝控制技术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时,可以采用一些温度裂缝控制技术,如设置伸缩缝、装设预应力钢筋或设置受控缝等措施,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控制混凝土的裂缝宽度,从而降低温度裂缝的产生和扩展。
4. 合理的养护措施混凝土养护的质量对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养护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的表面湿润,避免混凝土过早脱模或过早受力,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变形,降低温度裂缝的产生。
5. 加强检测和维护在混凝土结构投入使用后,需要加强对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检测和维护工作。
定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修补温度裂缝,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
混凝土温度裂缝的防治工作需要综合考虑配合比设计、温度控制、裂缝控制技术、养护质量和检测维护等方面的因素,采取综合的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小温度裂缝的产生和发展,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
6. 使用温度控制剂温度控制剂是一种可以有效减缓混凝土温度升高的添加剂。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但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裂缝,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和安全性。
因此,控制混凝土产生裂缝是非常重要的。
二、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1.温度变化: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膨胀或收缩,从而导致裂缝产生。
2.干燥收缩: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水分逐渐蒸发,导致体积变小,从而引起干燥收缩裂缝。
3.负荷作用:当混凝土受到超载时,会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引起裂缝。
4.材料问题:如果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或原材料质量不良,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导致裂缝产生。
5.施工问题:如未按规范施工、养护不当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三、控制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措施1.合理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温度、干燥收缩、负荷作用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2.合理配合比:应根据混凝土所处环境和承载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骨料和掺合料等原材料,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配合比。
3.加强养护: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养护,以保证其强度和稳定性。
特别是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养护工作更为重要。
4.加强施工管理:施工人员应按规范进行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等工作,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5.使用防裂剂:防裂剂是一种能够减少混凝土表面裂缝产生的化学剂,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美观性。
6.使用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技术是一种通过在混凝土中设置钢筋或钢束来预先施加拉力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产生裂缝。
四、结论综上所述,混凝土产生裂缝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控制混凝土产生裂缝需要从设计、配合比、养护、施工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延长建筑物寿命,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o forum 百家论坛1、引言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产生的措施,目前已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工程上常用的防止混凝土裂缝的措施主要有:采用中、低热的水泥品种;降低水泥用量;合理分缝分块;掺加外加料选择适宜的骨料;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人模温度;预埋水管、通水冷却、降低混凝土的最高温升;表面保护、保温隔热,不使表面温度散热太快,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采取防止混凝土裂缝的结构措施等。
在结构工程的设计施工中,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为防止其产生温度裂缝,除需在施工前进行认真计算外,还要做到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根据我国的施工经验应着重从控制混凝土温升、延缓混凝土降温速率、减少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极限拉伸值、改善混凝土约束程度、完善构造设计和加强施工中的温度监测等方面采取技术措施。
以上这些措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施工中必须结合实际、全面考虑、合理采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水泥品种选择和用量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导热性能较差,水泥水化热的大量积聚,使混凝土出现早期温升和后期降温现象,因此控制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升,即减小降温温差,对降低温度应力,防止产生温度裂缝能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1)选用中热或低热的水泥品种。
混凝土升温的热源是水泥水化热,选用中、低热的水泥品种,是控制混凝土温升的最基本方法。
如32.5级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其3d内的水化热仅为同标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的60%。
某大型基础试验表明:选用32.5级硅酸盐水泥,比选用32.5级矿渣硅酸盐水泥,3d内水化热平均升温高5—8℃。
(2)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根据大量的试验资料表明,I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每增减10kg,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相应升降1℃,因此为控制混凝土温升,降低温度应力,减少温度裂缝,一方面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严格控制I m3混凝土水泥用量不超过400kg;另一方面可根据实际承受荷载的情况,对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复算,并取得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质量检查部门的认可后,这样可使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减少40—70kg,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度相应降低4~7℃,温控指标宜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C;混凝土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3、掺加外加料在混凝土中掺人一些适宜的外加料,可以使混凝土获得所需要的特性,尤其在泵送混凝土中更为突出。
泵送性能良好的混凝土拌合物应具备三种特性:①在输送管壁形成水泥浆或水泥砂浆的润滑层,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在管道中顺利滑动的流动性;②为了能在各种形状和尺寸的输送管内顺利输送,混凝土拌合物要具备适应输送管形状和尺寸的变化性;为在泵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不产生离析而造成堵塞,拌合物应具备压力变化和位置变动的抗分离性。
由于影响泵送混凝土性能的因素很多,如砂石的种类、品质、级配、用量,及混凝土的砂率、坍落度、外掺料等,因此为了满足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泵送性,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中,不能用单纯增加单位用水量的方法,这样不仅会增加水泥用量,增大混凝土的收缩,而且还会使水化热升高,更容易引起裂缝。
工程实践证明,在施工中单纯增加单位用水量不仅不能优化混凝土的收缩,而且还会使水化热升高,更容易引起裂缝。
工程实践还证明,在施工中优化混凝土级配,掺加适宜的外加料,以改善混凝土的特征,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混凝土中常用的外加料主要是外掺剂和外掺料。
4、骨料的选择大体积混凝土砂石料的重量占混凝土总重量的85 010左右,正确选用砂石料对保证混凝土质量、节约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降低工程成本是非常重要的。
骨料的选用应根据就地取材的原则,首先考虑选用生产成本低、质量优良的天然砂石料。
根据国内外对人工砂石料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采用人工骨料也可以做到经济实用。
5、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加强养护为了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总温升,减少结构物的内外温差,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与浇筑温度同样非常重要。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加强表面的保温、保湿养护,对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具有重大作用。
保湿、保温养护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减少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防止出现表面裂缝;二是防止混凝土过冷,避免产生贯穿裂缝,三是延缓混凝土的冷却速度,以减小新老混凝土的上下层约束。
总之,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尽量以适当的材料加以覆盖,采取保湿和保温措施,不仅可减少升温阶段的内外温差,防止产生表面裂缝,而且可以使水泥顺利水化,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
防止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和温度裂缝。
混凝土终凝后,在其表面蓄存一定量的水,采取蓄水养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我国在一些工程中曾经采用,并取得良好效果,这样可以延缓混凝土内部水化热的降温速率,缩小混凝土中心和表面的温度差值,从而可控制混凝土的裂缝开展。
6、减少混凝土收缩并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混凝土的收缩和极限拉伸值,除与水泥用量、骨料品种和级配、水灰比、骨料含泥量等有关外,还与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改善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提高混凝土极限拉伸值占,,这对防止产生温度裂缝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大量现场试验证明,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进行两次振捣,能排除混凝土因泌水而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小混凝土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10%~20%,从而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混凝土二次振捣的恰当时间是指混凝土振捣后尚能恢复到塑性状态的时间,这是一次振捣浅谈结构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谢英忠1李春武2(1.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吉林 长春 130021; 2.吉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 吉林 长春 130022)【摘要】结合工作实践经验,论述了建筑结构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具体措施,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结构混凝土 温度裂缝 施工 控制措施【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8-0189-02189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论坛 So forum的关键,又称为振动界限。
由于采用二次振捣的最佳时间与水泥品种、水灰比、坍落度、环境气温和振捣条件等有关,因此在实际工程正式采用时必须经试验确定。
同时,在最后确定二次振捣时间时,既要考虑技术上的合理性,又要满足分层浇筑、循环周期的安排,在操作时间上要留有余地,避免由于这些失误而造成“冷接头”等质量问题。
在传统混凝土搅拌工艺过程中,水分直接润湿石子的表面;在混凝土成型和静置过程中,自由水进一步向石子与水泥砂浆界面集中,形成了石子表面的水膜层,在混凝土硬化后,由于水膜的存在而使界面过渡层疏松多孔,削弱了石子与硬化水泥砂浆之间的粘结,形成混凝土中最薄弱的环节,从而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其他物理力学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改进混凝土的搅拌工艺,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可采用二次投料的净浆裹石或砂浆裹石搅拌新工艺,这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分向石子与水泥砂浆界面的集中,使硬化后的界面过渡层的结构致密,粘结强度增强,从而可使混凝土强度提高10%左右,相应地也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极限抗拉值。
当混凝土强度基本相同时,采用这种搅拌工艺可减少水泥用量7%左右,相应地也减少了水化热。
7、改善边界约束和构造设计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除可采取以上施工技术措施外,在改善边界约束和构造设计方面也可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如合理分层浇筑、设置滑动层、避免应力集中、设置缓冲层、合理配筋和设置高应力缓和沟等。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凝结硬化过程中,应随时摸清大体积混凝土不同深度处温度场升、降的变化规律,及时监测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情况。
8、结束语混凝土的控制温度裂缝与施工技术控制措施之间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初步探讨,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对于具体的预防和改善措施意见还是比较统一,出现问题后多总结多分析具体施工中要靠我们多比较观察并结合多乖预防处理措施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1]CECS《检测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北京,建筑工业山版Z,1989[2]贺建,王永静,涡炉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温度裂缝的几项施工技术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5):390-390.能够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从而实现最佳的效果。
3.3 增强实效意识,转变思想观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应有的实效性,首先应当从主观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探寻原因。
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一种严重的倾向,那就是衡量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好坏的主要标准是看企业所做形式活动和工作数量的多少,而将这些活动和工作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放置于次要位置,甚至对实际效果不加考察。
在当前这种不注重实效性而重视形式思想的不良影响下,很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继出现了雨点小而雷声大、干得少而喊得多、效果小而声势大的现象。
即使这样的工作开展的再多,也无法得到企业职工的认可及支持。
企业的管理者及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必须对这方面的教训和经验加以认真总结,在企业的政工人员和领导干部的队伍当中,尽快的将工作实效性的观念加以树立,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提高始终贯穿于企业整个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当中。
3.4 提高办事透明度企业应当积极的展开“厂务公开”,真正的做到受职工监督、让职工明白的公平、公正及公开的阳光工程。
应当将厂务公开的民主管理当作企业民主政治建设改制的重要内容,将其放置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进行运作及思考。
在企业的改制和改革当中,企业与职工劳动关系的解除,使得企业的职工对企业的前途及命运与自身利益的调整更加的关心,因此要将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险、分流安置、经济补偿、接续养老等诸多与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处理好,同时应当明确,一旦这些问题产生失误,那么便会引起企业职工群体性的上访。
要应当坚持及巩固企业的公开民主管理六公开及六化,具体而言也就是重点经营管理环节程序化、干部自律廉洁制度化、重大决策科学化、干部管理民主化、分配制度规范化,以及大宗工程招标、物资采购等重大管理经营事项公开化,同时,还应当将职工工商、养老、生育、医疗及失业等社会保险金缴纳公开。
大量的实践充分的表明,只有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工作做好,才可以有效的确保广大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得以巩固,更好的对职工的监督权、参与权及知情权加以维护,实现共赢、共享和共决的目的,从思想将企业职工的“猜疑”消除,最终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不断提高。
4.结束语总而言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属于特殊形式的一种精神劳动,并且具备着非常独特的价值,它不仅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同时也能够产生较强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