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腺癌现状

合集下载

乳腺癌我国现状

乳腺癌我国现状

乳腺癌我国现状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本文将从乳腺癌的患病率、诊断和治疗手段、乳腺癌防控等方面,对中国目前乳腺癌的现状进行探讨。

一、患病率的上升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中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根据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中国乳腺癌的患病率已经超过了十年前的水平,成为女性恶性肿瘤中的第一位。

而且,年轻女性发病率的上升速度更快,这一趋势引发了人们对乳腺癌的高度关注。

那么,乳腺癌患病率上升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对乳腺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人们对乳腺癌的认识提高了,筛查技术的提升也导致了早期乳腺癌的被发现率增加。

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使乳腺癌的患病率呈现上升态势。

二、诊断和治疗手段的进步在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我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早期乳腺癌的筛查成为了乳腺癌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乳腺钼靶摄影、乳腺超声、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生能够更早地发现肿瘤。

此外,乳腺癌基因检测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乳腺癌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患者术后的恢复更快,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应用也为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未来,个体化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三、乳腺癌防控的挑战与机遇尽管我国乳腺癌防控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和确诊在我国的推广普及还不够。

很多患者在发病较早的阶段并没有及时就诊,导致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其次,乳腺癌相关知识在公众中的宣传和普及程度有待提高,许多女性对于乳腺癌的认识仍然相对模糊。

然而,乳腺癌防控也面临着机遇。

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关注并参与乳腺癌的防控行动。

各地政府和公益组织也加大了对乳腺癌的宣传力度和资源投入。

乳腺癌的生存率统计全球和国内的数据对比

乳腺癌的生存率统计全球和国内的数据对比

乳腺癌的生存率统计全球和国内的数据对比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也是全球范围内影响女性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乳腺癌的全球和国内情况,研究人员对其生存率进行了广泛的统计和对比。

本文将针对乳腺癌的生存率数据进行全球和国内对比,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健康问题。

全球乳腺癌生存率对比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全球范围内乳腺癌的生存率数据对比。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在全球范围内,乳腺癌的生存率在过去几十年有了显著的提高。

这一趋势可以归因于医疗技术的发展、早期筛查和诊断的普及,以及针对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手段不断完善。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据,乳腺癌的生存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北美地区为例,美国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达到了近90%,而加拿大和欧洲大部分国家的生存率也在80%以上。

这主要得益于这些国家的健康保健体系相对完善,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水平较高。

然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乳腺癌的生存率仍然较低。

例如,非洲国家的乳腺癌生存率通常在50%以下,主要原因包括医疗资源的匮乏、诊疗水平的落后、早期筛查和诊断的不足等。

国内乳腺癌生存率对比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国内乳腺癌生存率的情况。

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过去几年来国内乳腺癌的生存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其中,城市地区的生存率相对较高,达到了75%以上,而农村地区的生存率相对较低,大约在60%左右。

国内乳腺癌生存率相对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水平仍有待提高,部分患者在症状出现后才就医;二是乳腺癌治疗的综合手段和技术水平还不够成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较大;三是医疗资源在城市地区相对更加充分,而农村地区则存在一定的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医疗保健体系的改善和乳腺癌防治的不断加强,乳腺癌的生存率也在逐渐提高。

例如,在一些一线城市和医疗中心,乳腺癌的生存率已经接近或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

这表明我国乳腺癌防治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中国乳腺癌现状报告

中国乳腺癌现状报告

中国乳腺癌现状报告乳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女性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分析中国乳腺癌的现状,并探讨相关预防和治疗策略。

一、乳腺癌患病率的增加趋势近年来,中国乳腺癌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

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了肺癌,成为我国女性最常见的肿瘤类型。

研究发现,这一患病率的上升与多种因素相关,如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荷尔蒙水平等。

二、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有很多,其中与个体因素密切相关。

年龄是一个重要的高危因素,尤其是40岁以后的女性更容易患上乳腺癌。

家族史也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如果有直系亲属患有乳腺癌,那么各代女性的患病风险将会增加。

另外,患有某些病患病与乳腺癌的风险也有关系,比如患有良性乳腺疾病、不孕症、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等。

此外,生活方式也对乳腺癌的发病率有影响,比如肥胖、长期酗酒、吸烟等均会导致乳腺癌的风险增加。

三、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和预防乳腺癌的早期筛查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和治疗。

乳腺癌早期筛查主要包括乳腺自检、乳腺红外线热像检测、乳腺超声以及乳腺钼靶等。

针对不同年龄段女性的特点,筛查方式会有所不同。

然而,仅仅依靠早期筛查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乳腺癌的预防工作。

个体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在预防乳腺癌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保持适量的体重,均衡饮食,增加锻炼,避免长期暴露于环境污染中,都可以减少患乳腺癌的风险。

四、乳腺癌的治疗进展乳腺癌的治疗方案通常是综合性的,涉及手术、放射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多种方式。

当前,乳腺癌的治疗进展迅速,新技术和新药物不断涌现,有效地提高了乳腺癌的治愈率。

比如,靶向治疗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通过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抑制癌细胞的增长和扩散。

此外,免疫疗法也是一个研究热点,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

五、社会关怀和支持乳腺癌病友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怀,他们需要关注和治疗的资源。

中国乳腺癌现状报告

中国乳腺癌现状报告

中国乳腺癌现状报告在中国,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中国乳腺癌的现状,包括发病率、死亡率、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递增。

根据近年来的调查,2018年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的56.08例,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

与此同时,乳腺癌的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2018年为每10万人中的23.92例。

乳腺癌的高发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至60岁之间的女性群体,尤其是更年期前后的女性。

这一现象与生活环境、遗传因素、饮食结构等有关。

此外,城市地区的发病率普遍高于农村地区,这可能与生活节奏快、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

二、中国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乳腺癌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

然而,在中国,由于很多女性对乳腺癌的认知较低或对自己的健康忽视,早期诊断的比例仍然较低。

一方面,提高公众对乳腺癌的认知度十分重要。

政府、媒体、医疗机构等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乳腺癌的病因、症状、检查方法等知识,提高女性对乳腺健康的重视。

另一方面,加强乳腺癌的筛查工作。

定期进行乳腺X线摄影(乳腺X线照相)检查,特别是40岁及以上的女性,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

在治疗方面,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有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多种选择。

手术是目前治疗乳腺癌最常见的方式,包括乳房保留手术和乳房切除手术。

放疗和化疗则适用于不同阶段和类型的乳腺癌。

三、建立完善的乳腺癌防治体系为了有效应对乳腺癌现状,中国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乳腺癌防治体系。

首先,建立乳腺癌登记和监测系统,收集全国乳腺癌的发病和死亡数据,并进行分析研究。

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乳腺癌的分布情况和发展趋势,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完善乳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体系。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培训和设备投入,提高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率和诊断准确性。

同时,建立远程医疗平台,开展在线咨询和远程会诊,为需要治疗的女性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中国乳腺癌现状PPT课件

中国乳腺癌现状PPT课件

1000 人占有的医疗技术人员
平均每位乳腺癌患者的花费
• 中国的医疗服务费用(包括手术和护理)相对其他国家较低。例如, 在上海,乳房切除术的费用为 2200 元(360 美元),中国医生长期 以来收入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另一个花费较低的原因是新型抗 癌专利药获得途径少。在富裕的沿海城市,乳腺癌患者的平均花费 为 2835 美元,比国家平均水平高出 1 倍。 • 虽然相对于全球来说中国乳腺癌的治疗花费较低,但在国内,乳腺 癌的花费是灾难性的,能够迅速导致家庭贫穷。2012 年,12.9% 的 中国家庭承受着灾难性的医疗费用(该费用定义为超过家庭 40% 可 支配收入)。即便全民医保快速覆盖,但是由于报销水平低,癌症 患者现款支付的花费持续增加。
• 绝经前后妇女肥胖和低水平体育活动,被认为是西方化或城市化的 生活中影响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在中国同样可以增加 乳腺癌的发生率。特别是传统健康的饮食模式(食用大米、新鲜蔬 菜、大豆、猪肉、面粉)逐渐向西方饮食靠拢后,有报道称,25.4% 的中国女性超重(体质指数 BMI 大于等于 25),6.7% 的人肥胖 (BMI 大于等于 30)。
3.危险因素
在中国,多次生育与绝经后妇女乳腺癌低 风险相关。中国总和生育率(每名女性一 生平均生育子女数)从 1950-1955 年的 6.0 下降至 2010 年的 1.6。富裕的沿海城 市 总 和 生 育 率 最 低 。
• 在上海,总和生育率比大部分工业发达国家还低,为全世界最低 (2010 年为 0.81)。然而,其他未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地区(香港 和台湾)也报道了相似的乳腺癌增长率。
目前,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癌 症死亡原因位居第六。
• 截至 2008 年,中国总计169452 例新发侵润性 乳腺癌,44908 例死于乳腺癌,分别占到全世 界的 12.2% 和 9.6%。

中国乳腺癌现状

中国乳腺癌现状

中国乳腺癌现状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在中国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乳腺癌的高发因素包括不良的生活习惯、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

本文将介绍中国乳腺癌的现状,并探讨预防、治疗和支持措施。

一、乳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目前,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根据中国人口统计数据,自20世纪80年代起,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乳腺癌的发病率从1990年的每10万人中的18.5例上升到2018年的每10万人中的44.6例。

同样,乳腺癌的死亡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二、乳腺癌的高发因素1. 生活习惯:不合理的生活习惯是乳腺癌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久坐不动、缺乏锻炼、高脂高热的饮食以及吸烟、喝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有可能增加患上乳腺癌的风险。

2. 遗传因素:乳腺癌具有家族聚集性,如果一个家庭成员患有乳腺癌,其它亲属患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某些基因突变,如BRCA1和BRCA2等,也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关。

3. 环境因素:环境中的致癌物质对乳腺癌的发病起到重要作用。

这些致癌物质包括空气污染物、食品中的农药、激素类药物以及化妆品中的有害成分等。

三、乳腺癌的预防与早期筛查乳腺癌的预防和早期筛查对于降低患病率和提高治愈率非常重要。

1. 预防措施: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定期运动、保持健康饮食、戒烟限酒等。

此外,减少接触致癌物质,选择安全的化妆品和食品,也是预防乳腺癌的重要措施。

2. 早期筛查: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可通过乳腺X线摄影(乳腺X线透视、乳腺超声、核磁共振等)和乳腺自检来进行。

女性应每年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尤其是30岁以上的女性。

四、乳腺癌的治疗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具体的治疗方案将根据乳腺癌的分期、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而定。

1. 手术切除: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式之一。

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乳腺部分切除术和乳腺全切除术。

中国乳腺癌现状

中国乳腺癌现状

中国乳腺癌现状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情严重等特点。

当前,中国乳腺癌的发病情况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女性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探讨中国乳腺癌的现状,对于加强预防、早期筛查和科学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乳腺癌的发病情况**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乳腺癌的患病率逐年攀升,尤其是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更是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专家分析,这一现象与女性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污染、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此外,随着乳腺癌筛查技术的提升和意识的增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使得乳腺癌的检出率有所上升。

**乳腺癌的防治工作**针对乳腺癌高发的情况,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乳腺癌的防治工作。

首先是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女性对乳腺癌的认识和警惕性,推广乳腺癌的早期筛查意识。

其次是建立健全的乳腺癌筛查机制,对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筛查和随访,及时发现病变并进行干预治疗。

同时,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和设备,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水平和效果,努力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乳腺癌的未来展望**随着医疗技术和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乳腺癌的治疗前景逐渐明朗。

精准医学、靶向治疗等新技术的应用,为乳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未来,随着人们对乳腺癌认识的不断提高,乳腺癌的防治工作将取得更大的进展,为广大女性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乳腺癌防治服务。

乳腺癌是当前中国女性面临的重大健康威胁之一,了解乳腺癌的现状,加强预防意识,进行规范的筛查和治疗至关重要。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意识的提高,相信乳腺癌的防治工作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为女性健康保驾护航。

柳叶刀:中国乳腺癌现状报告

柳叶刀:中国乳腺癌现状报告

柳叶刀:中国乳腺癌现状报告柳叶刀:中国乳腺癌现状报告摘要: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

本文旨在对中国乳腺癌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流行病学、风险因素、预防措施、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患者生存率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大量的研究文献和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我们将为乳腺癌的防治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目录:1、引言2、乳腺癌的流行病学2.1 乳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2 地区差异和风险因素2.3 年龄特征和族群差异3、乳腺癌的预防措施3.1 生活方式的影响3.2 遗传因素和家族史3.3 早期筛查和预防接种4、乳腺癌的诊断方法4.1 临床症状和体征4.2 影像学检查4.3 组织学检查5、乳腺癌的治疗策略5.1 手术治疗5.2 放射治疗5.3 化学药物治疗5.4 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6、乳腺癌的患者生存率7、结论附件:1、柳叶刀:中国乳腺癌流行病学调查原始数据2、乳腺癌研究相关文献列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乳腺癌:一种恶性肿瘤,通常起源于乳腺的上皮细胞。

2、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及其影响因素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3、风险因素:增加患某种疾病的可能性的因素,可能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

4、预防措施:采取措施来降低患病风险或减少疾病的发生。

5、早期筛查:通过检查健康人群以发现潜在疾病的方法,旨在早期诊断和治疗。

6、诊断方法: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来判断疾病的方法。

7、治疗策略:针对疾病采取的治疗手段和方案。

8、生存率:疾病患者在一定时间内存活的比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的年龄分布
• 在中国,诊断为乳腺癌的平均年龄为 45-55 岁,比西方女性更加年轻。来自上 海和北京的数据显示了乳腺癌的两个发病高峰,第一个出现在 45-55 岁之间, 另一个出现在 70-74 岁之间,并且诊断为乳腺癌的中位年龄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 2008 年,中国 16.6% 的乳腺癌患者年龄大于等于 65 岁(美国为 42.6%), 到 2030 年,这一数字将提高到 27.0%。
2.2死亡率
• 2008 年,GLOBOCAN 报道,乳腺癌是继肺癌、胃癌、肝癌、食管 癌、结直肠癌之后,第六大中国女性癌症死亡原因,ASR 为 5.7 例 /10 万女性。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城乡地区乳腺癌死亡率逐渐增长, 其中一方面原因是癌症登记资料逐渐提高。城市地区的 ASR 为 7.2 例 /10 万女性比农村地区(ASR:4.9 例 /10 万女性)高 46.9%。
1000 人占有的医疗技术人员
平均每位乳腺癌患者的花费
• 中国的医疗服务费用(包括手术和护理)相对其他国家较低。例如, 在上海,乳房切除术的费用为 2200 元(360 美元),中国医生长期 以来收入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另一个花费较低的原因是新型抗 癌专利药获得途径少。在富裕的沿海城市,乳腺癌患者的平均花费 为 2835 美元,比国家平均水平高出 1 倍。 • 虽然相对于全球来说中国乳腺癌的治疗花费较低,但在国内,乳腺 癌的花费是灾难性的,能够迅速导致家庭贫穷。2012 年,12.9% 的 中国家庭承受着灾难性的医疗费用(该费用定义为超过家庭 40% 可 支配收入)。即便全民医保快速覆盖,但是由于报销水平低,癌症 患者现款支付的花费持续增加。
谢谢
发病率和死亡率
目录
CONTENT
02
纳入中国国家癌症登记系统的人数仅占总人口的 13% , 相比于欧盟的 32%,美国的 96%,所以我们呈现的中 国乳腺癌发病率和患病率的数据存在局限性乳腺癌危险因素仅有部分与高收入国家的一致。 与西方相同的部分包括:生殖和激素因素例如月经年限 长(初潮较早或绝经推迟),从未生育,初产年龄推迟, 母乳喂养受限。在中国人群中这些因素缓慢增加了患乳 腺癌的风险。生育率下降(因为独生子女政策)也能间 接影响乳腺癌风险(例如缩短母乳喂养时间)。
• 绝经前后妇女肥胖和低水平体育活动,被认为是西方化或城市化的 生活中影响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在中国同样可以增加 乳腺癌的发生率。特别是传统健康的饮食模式(食用大米、新鲜蔬 菜、大豆、猪肉、面粉)逐渐向西方饮食靠拢后,有报道称,25.4% 的中国女性超重(体质指数 BMI 大于等于 25),6.7% 的人肥胖 (BMI 大于等于 30)。
目前,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癌 症死亡原因位居第六。
• 截至 2008 年,中国总计169452 例新发侵润性 乳腺癌,44908 例死于乳腺癌,分别占到全世 界的 12.2% 和 9.6%。
2.1发病率
• 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GLOBOCAN)认为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 常见的癌症,年龄标化率(ASR)为每 10 万人 21.6 例。根据中国国 家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乳腺癌是城市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是农村 女性第四大常见癌症。城市地区的 ASR(34.3 例 /10 万女性)是农 村地区的 2 倍(17.0 例 /10 万女性)。
• 因此,目前的趋势显示,超重和肥胖使得 未来中国年轻女性乳腺癌增加了(大概在 绝经后)患病率增加了。虽然数据如此, 但是还没有其他可减少肥胖的公共政策或 措施比避免不良饮食、增加体育活动更容 易施行。
• 虽然明确各个国家乳腺癌危险因素模式和趋势很重要,但是大多数 危险因素在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之间都是相似的。 • 乳腺癌高危因素宣教,提高女性的预防意识,定期体检,合理的生 活方式,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尤为重要。 • 未来的医疗进步尚需在座各位的不懈努力。
国情
城镇化加快
城镇化每年以 2.3% 的速率 快 速 推 进 , 中 国 已 有 47% 人口住在城市,随 之而来的疾病负担重心已 从传染性疾病转为非传染 性疾病(包括癌症,特别 是乳腺癌)
经济受限
平均每例新发乳腺癌患者 的治疗总费用为 1216 美元, 在 172 个 国 家 中 排 名 第 103 位。
3.危险因素
在中国,多次生育与绝经后妇女乳腺癌低 风险相关。中国总和生育率(每名女性一 生平均生育子女数)从 1950-1955 年的 6.0 下降至 2010 年的 1.6。富裕的沿海城 市 总 和 生 育 率 最 低 。
• 在上海,总和生育率比大部分工业发达国家还低,为全世界最低 (2010 年为 0.81)。然而,其他未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地区(香港 和台湾)也报道了相似的乳腺癌增长率。
2009 年所有登记区域女性乳腺癌特定年龄组死亡率
• 1992-1995 年,上海(中国工业化最发达的城市)乳腺癌患者 5 年 生存率为 78%,相比较美国 1999-2005 年的 89% 来说,中国在控制 和治疗乳腺癌方面可以实现突破。然而,启东市(临近上海的县级 城市)1992-2000 年,乳腺癌 5 年生存率仅有 58%,这一巨大差距 还需着手解决。 • 我们推测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在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农村地区比较低, 而在社会经济较好的地区生存率将会与上海地区接近。为了消除差 距,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明确产生的原因。
中国乳腺癌现状
中国癌症负担在不断增加,每年有160万人被诊断为癌症, 120万人死于癌症。
• 和其他很多国家一样,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在全球范 围内,中国占据新诊断乳腺癌病例的12.2%,占据乳腺癌死亡的9.6%。
国情
01
近些年城镇化每年以 2.3% 的速率快速推进,中国已 有 47% 人口住在城市,随之而来的疾病负担重心已从传 染性疾病转为非传染性疾病 (包括癌症 ,特别是乳腺 癌) 。
2009 年所有登记区域内女性乳腺癌特定年龄组发病率
• 社会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发病率最高,广州乳腺癌 ASR 为 46.6 例 /10 万女性,这一比率与日本接近(ASR:42.7 例 /10 万女性)。相 反,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乳腺癌 ASR 可低于 7.94 例 /10 万女性。
• 之所以会出现 45-55 岁这个特定发病高峰,也许是因为存在着出生 队列效应。在多数出生队列中普遍存在着月经和生育模式变化,以 及其他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影响。
脂肪增加乳腺癌发病的机制
• 1. • 2. • 3. • 4. 影响初潮年龄 脂肪可使雄激素转化成雌酮。 增加垂体释放催乳素。 增加肠道内胆盐量,影响菌群比例。
• 在绝经前妇女中体重与乳腺癌缺乏联系,而在绝经后 妇女中关联性强。一项大型全国性研究支持这一假设, 结果显示中国女性(包括绝经前和绝经后)中 BMI 大于等于 24kg/m2 的人患有乳腺癌的风险相比于 BMI 小于 24kg/m2 的人增加了 4 倍,这一数据在某 种程度上高于非中国人群的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