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运动与力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测试-运动和力

2023中考物理专题测试-运动和力(总分:100分时间:45分钟)姓名:班级:分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如图所示为一种常用核桃夹,用大小相同的力垂直作用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A.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D.受力面积有关2.消防队员抓着竹杆从楼顶向地面匀速滑下,这过程中关于消防队员所受的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A.不受摩擦力B.受摩擦力,方向向下C.受摩擦力,方向向上D.没有告诉队员质量,无法判断3.关于惯性现象的解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下落的小球速度越来越大,惯性增大了B.“漂浮”在空间站的宇航员,惯性消失了C.系安全带可以减少驾驶员的惯性D.抛出的实心球在空中运动是由于实心球具有惯性4.图所示,厦门公共自行车绿色标志由人、自行车和道路三个元素组成,寓意绿色出行。
关于人在水平路面上骑车时三者间的相互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路面受到人的压力B.人受到路面的支持力C.自行车受到路面的支持力D.人和自行车都受到路面的摩擦力5.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不需要控制小车每次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相同B.小车最终会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如果小车到达水平面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D.小车停止运动时惯性也随之消失6.下列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作用点有关C.用水提水桶时,只有手对水桶施加了力,而水桶对手没有力的作用D.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不是弹力7.共享单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
关于小秦骑共享单车上学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秦骑行的速度最高可以达到50m/sB. 小秦骑车转弯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C. 小秦下坡时不蹬车,单车越来越快是因为惯性增大8.下列关于轮滑运动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轮滑要向前运动必须要受到向前的力B.匀速转弯时运动员受到的几个力是相互平衡的C.运动员所受重力和轮滑对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轮滑停下来主要是因为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空2分,共22分)9.如图所示是足球运动中“头球攻门”的情景,当运动员用头球顶球时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选填“形状”或“运动状态”),顶球时运动员给球施加了力,但是头也会感到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10.重为4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15N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N,当拉力增大为20N时,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N.11.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1=10N作用下,木板甲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向右运动,同时物块乙相对于地面静止,已知此时墙壁对物块乙的拉力F2=4N.则木板甲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_____N。
物理专题之力和运动教案

物理专题之力和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2. 让学生了解牛顿三定律,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2. 牛顿三定律3. 力与运动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牛顿三定律,力与运动的关系。
2. 难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牛顿三定律。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力的作用效果和实际运动现象。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力与运动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作用实例,引发学生对力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力的定义、分类、作用对象和作用效果。
3. 讲解牛顿三定律:a.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
b. 牛顿第二定律:F=ma,力与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c.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反方向。
4. 讲解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与运动的关联。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力与运动关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概念、牛顿三定律和力与运动的关系。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力和运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的理解。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牛顿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布置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力与运动关系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物理学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力和运动的相关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亲自体验力和运动的关系。
3.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物理学书籍,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物理学》2. 课件:力和运动的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3.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小车、滑轮等4. 网络资源:关于力和运动的科普文章、视频等九、教学计划1. 章节一: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2. 章节二:牛顿第一定律3. 章节三:牛顿第二定律4. 章节四:牛顿第三定律5. 章节五:力与运动的关系6. 章节六:教学评价7. 章节七:教学拓展8. 章节八:教学资源9. 章节九:教学计划10. 章节十:课后反思十、课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023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 运动与力专题

2023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运动与力专题1.(2022牡丹江)下列做法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A. 跳远运动员助跑后跳远B. 驾驶员开车时,必须系好安全带C. 拍打窗帘清除上面的灰尘D. 推出去的冰壶,仍能在冰面上滑行2.(2022江苏扬州)如图所示,汽车头枕能在下列何种情形中保护司机()A. 前行时突然刹车B. 前行时撞上前车C. 静止时受到前车撞击D. 静止时受到后车撞击3.(2022安徽)图示为小张测量体重时的情景,静止时体重计对他的支持力为F1,他对体重计的压力为F2,他受到的重力为G,则()A. F2与G是一对平衡力B. 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C. F1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 F1与G是一对相互作用力4.(2022株洲)铅球是利用人体全身的力量,将一定质量的铅球从肩上用手臂推出的田径运动的投掷项目之一,受到大力士的喜爱。
2021年8月1日,中国运动员巩立姣以20.58m的个人最好成绩,获得东京奥运会女子铅球金牌。
女子铅球质量均为4kg,有五种型号,对应的直径如下表。
关于这五种型号的铅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号和5号所受重力相等B. 1号所受重力最大,5号所受重力最小C. 1号密度最大,5号密度最小D. 1号密度最小,5号密度最大5.(2022广安)下列现象表述正确的是()A. 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形是为了增大压力B. 脚向后蹬地,使人前行,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 小车在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说明物体运动要靠力来维持D. 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6.(2022温州)跑步是一种健身方式。
人沿水平直道跑步,左脚后蹬时,图中箭头表示左脚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正确的是()A. B. C. D.7.(2022西藏)2022年2月6日,中国女足凭着“不畏强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女足2022亚洲杯决赛中逆转韩国队,再次获得亚洲杯冠军。
足球运动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踢球时脚对球有力的作用,球对脚没有力的作用B. 用头顶足球时感到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 足球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D. 踢出去的足球继续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8.(2022四川内江)如图所示的小实验,将书和直尺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一只手用力压住课本,另一只手抽出直尺。
力与运动教案范文

力与运动教案范文标题:力与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和力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力和运动相关的问题,并能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等计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性质。
2.力的作用及力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力的合成和分解。
2.将力与运动相关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提问“你们在生活中常用到力吗?可以举例说明一下吗?”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力”的概念。
2.理论讲解(20分钟)a.力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力的作用,并解释力的概念和性质。
-示意图展示力的方向和大小,并强调力的大小用矢量表示。
b.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指导学生了解弹簧秤的使用,并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 讲解力的计算公式F=ma,并进行相关例题讲解。
3.实践操作(30分钟)a.实验:利用弹簧秤测量不同物品的重力,并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b.练习:学生自主完成有关力的计算练习,包括单个力的计算和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
4.拓展应用(20分钟)a.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力与运动相关的实际问题。
b.探究活动:设计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力的作用过程,并对力的计算方法进行总结。
5.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强调力的作用和计算方法,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教学评价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拓展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和探究活动,进行个人表现评价和小组合作评价,旨在评估学生对力与运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理论讲解过程中,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需要加入更多的生动案例和形象图像进行说明。
另外,在拓展应用环节设计活动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让活动更加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力与运动专题(含答案)

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力与运动专题一、要点归纳(一)深刻理解牛顿第一、第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1)理解要点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2.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作用效果不能抵消.懂得与一对平衡力区分。
(二)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合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2.公式:F合=ma理解要点①因果性:F合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失.②方向性:a与F合都是矢量,方向相同.③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某物体的加速度,F合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力.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并找出加速度的方向;(3)建立直角坐标系,使尽可能多的力或加速度落在坐标轴上(4)分别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5)统一单位,计算数值.二、热点、重点、难点一、正交分解法在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当物体受到多个方向的外力作用产生加速度时,常要用到正交分解法.●例1如图甲所示,在风洞实验室里,一根足够长的细杆与水平面成θ=37°固定,质量m=1 kg的小球穿在细杆上静止于细杆底端O点.现有水平向右的风力F作用于小球上,经时间t1=2 s后停止,小球沿细杆运动的部分v-t图象如图1-15乙所示.试求:(sin 37°=0.6,cos 37°=0.8)(1)小球在0~2 s内的加速度a1和2~4 s内的加速度a2.(2)风对小球的作用力F的大小.二、连接体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高考卷中常出现涉及两个研究对象的动力学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是处理这类问题的重要手段.1.整体法是指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时,可以把连接体内所有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考虑,分析其受力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2.隔离法是指当研究对象涉及由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时,若要求连接体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则应把某个物体或某几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其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隔离出来的物体列式求解的方法.●例2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中间用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相连,在外力F 1、F 2的作用下运动.已知F 1>F 2,当运动达到稳定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A .F 1-F 2kB .F 1-F 22kC .F 1+F 22kD .F 1+F 2k★同类拓展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物块A 放在质量为M 的木板B 的左端,B 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向右滑动,且A 、B 相对静止.某时刻撤去水平拉力,经过一段时间,B 在地面上滑行了一段距离x ,A 在B 上相对于B 向右滑行了一段距离L (设木板B 足够长)后A 和B 都停了下来.已知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且μ2>μ1,则x 的表达式应为( )A .x =M m LB .x =(M +m )L mC .x =μ1ML (μ2-μ1)(m +M )D .x =μ1ML (μ2+μ1)(m +M )三、临界问题●例3 如图所示,滑块A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质量为M 的光滑楔形滑块A 的顶端P 处,细线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 的小球B .现对滑块施加一水平方向的恒力F ,要使小球B 能相对斜面静止,恒力F 应满足什么条件?四、超重与失重问题●例4 为了测量某住宅大楼每层的平均高度(层高)及电梯的运行情况,甲、乙两位同学在一楼电梯内用电子体重计及秒表进行了以下实验:质量m =50 kg 的甲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乙同学记录电梯从地面一楼到顶层的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已知t =0时,电梯静止不动,从电梯内楼层按钮上获知该大楼共19层.求:(1)电梯启动和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2)该大楼的层高.三、经典考题在本专题中,正交分解、整体与隔离相结合是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思想方法,是高考中考查的重点.1.[2007年·上海物理卷]有一个直角支架AOB ,AO 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 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 上套有小环P ,OB 上套有小环Q ,两环质量均为m ,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所示).现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 杆对P 环的支持力N 和细绳上的拉力T 的变化情况是 ( )A .N 不变,T 变大B .N 不变,T 变小C .N 变大,T 变大D .N 变大,T 变小2.[2004年·全国理综卷]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一块用绳子拴着的长木板,木板上站着一只猫.已知木板的质量是猫的质量的2倍.当绳子突然断开时,猫立即沿着板向上跑,以保持其相对斜面的位置不变.则此时木板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 ( )A .g 2sin α B .g sin α C .32g sin α D .2g sin α3. [2010年海南卷]如图,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斜劈,斜劈上一物块正在沿斜面以速度v0匀速下滑,斜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A.等于零B.不为零,方向向右C.不为零,方向向左D.不为零,v0较大时方向向左,v0较小时方向向右4.[2009年高考·山东理综卷]如图所示,某货场需将质量m 1=100 kg 的货物(可视为质点)从高处运送至地面,为避免货物与地面发生撞击,现利用固定于地面的光滑四分之一圆轨道,使货物由轨道顶端无初速度滑下,轨道半径R =1.8 m .地面上紧靠轨道依次排放两块完全相同的木板A 、B ,长度均为l =2 m ,质量均为m 2=100 kg ,木板上表面与轨道末端相切.货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取g =10 m/s 2)(1)求货物到达圆轨道末端时对轨道的压力.(2)若μ1=0.5,求货物滑到木板A 末端时的速度和在木板A 上运动的时间.5.[2009年海南卷]一卡车拖挂一相同质量的车厢,在水平直道上以012/v m s =的速度匀速行驶,其所受阻力可视为与车重成正比,与速度无关。
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专题讲义-专题08 运动和力

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专题讲座8专题八运动和力【重点知识解读】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称为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之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的大小由物体自身质量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
4.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竞赛知识拓展】1.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发生在相对静止的有相对运动趋势的两个物体之间。
静摩擦力是被动力,静止物体所受静摩擦力与沿接触面方向的外力平衡。
静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无关。
滑动摩擦力发生在相对滑动的两个物体之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在相同压力作用下,滑动摩擦力越大。
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2.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一个复杂的运动可以分解为两个简单的运动。
小船过河可以分解为沿船头所指方向的运动和沿水流方向的运动;绳端(轻杆端)的速度可以分解为沿轻绳(轻杆)方向的运动和垂直于轻绳(轻杆)方向的运动。
【经典竞赛题分析】例1.(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如图所示,生活中有很多方法都可以将斧头安紧在斧柄上,下面四种方法能更好地利用斧头惯性的是()【参照答案】A例2.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假设实心球体在空中下落时受到空气阻力大小正比球体半径与球体速度的乘积。
现有实心木球甲、乙和实心铁球丙从高空由静止下落,如图19所示,三球的半径关系为R甲>R 乙>R丙,若三球匀速到达地面的速度分别为v1、v2和v3,则下列结论有可能正确的是()A.v3>v1>v2B.v1>v2>v3C.v1>v3>v2D.v1=v2=v3【参照答案】.ABC例3. (上海物理竞赛)在托乒乓球跑步比赛中,某同学将质量为m的球置于球拍光面中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运动中球拍拍面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不计球与球拍间的摩擦,若要球始终保持在位于球拍中心不动,则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为()(A)mgksinθ (B)mgkcosθ(C)mgktanθ (D)mgkcotθ【参考答案】C 图19例4. (上海物理竞赛) 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穹形光滑支架上,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能过光滑滑轮悬挂一重物G ,其一端固定于支架的A 点,另一端从穹形顶端B 沿支架缓慢地向C 点靠近,C 点与A 点等高。
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专题训练——运动和力

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专题训练——运动和力一、单选题1.各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属于二力平衡的是()A.B.C.D.2.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动能一定不变,机械能可能改变B.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时,只能做方向向下的运动C.手提水桶时手上出现压痕,是因为水桶受到的重力作用在手上D.物体运动的速度突然减小,惯性也减小,是因为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3.下列足球比赛的场景,关于力和运动说法正确的是()A.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最终停下来,是因为足球不受力B.踢出去的足球由于惯性力的作用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C.运动员用头将迎面飞来的足球顶回去,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守门员一脚踢出放在地面上的足球,足球给脚的力和脚给足球的力是一对平衡力4.课堂演示实验时,老师让小钢球从斜面滚下,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经过一条形磁铁附近,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小钢球从斜面滚下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小钢球在桌面上作曲线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小钢球在桌面上滚动速度越来越慢,说明受到的摩擦力越来越大D.小钢球在桌面竖直方向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5.在习近平总书记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伟大思想指引下,我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国产航空母舰001A型的排水量是7万吨,满载时所受海水的浮力为7×107NB.国产歼20战机是利用空气的浮力直接升空的C.国产直-18F反潜直升机悬停在空中时所受升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当向悬浮于水中的国产潜水艇的水舱充水时,潜水艇会逐渐浮出水面6.2021年4月13日,中国女足凭着“不畏强敌,顽强拼搏”的精神,成功晋级东京奥运会决赛圈。
足球运动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足球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B.踢出去的足球继续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C.踢球时脚对球有力的作用,球对脚没有力的作用D.用头顶足球时感到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7.如图所示,擦窗机器人能凭借自身底部的真空泵和吸盘吸附在玻璃上“行走”,带动清洁布擦拭玻璃。
专题09-1 力 运动和力 第1节 力 牛顿第一定律(解析版)

第九课力运动和力第1节力牛顿第一定律基础知识过关一、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
2.符号和单位: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它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3.力的作用效果:①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②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改变都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描述:①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②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5.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二、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弹簧测力计三、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通常用字母G表示。
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大小: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3.公式:G=mg。
4.方向:竖直向下。
5.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四.牛顿第一定律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影响因素:惯性是物体自身的属性,它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运动的状态和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3)理解:①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②惯性不是力,只能说“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
高频考点过关考点一:力的作用效果1.(2022•鄂州)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同学们课后开始联想一些生活中与物理相关的情景。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在世界级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基本包揽所有乒乓球项目的金牌,为国争光,扬我国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运动与力一、运动的相对性、速度1、观察下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2、一列动车组火车的速度为288km/h,这表示该车的快慢程度是()A、每小时的速度是288km/B、火车通过的路程为288km/hC、火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为288km/hD、火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为288km3、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则它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A.等于4米/秒B.小于5米/秒而大于3米/秒C.等于5米/秒D.大于5米/秒4、关于平均速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B.在相同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则平均速度越大C.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5、一著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时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7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1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7 m/sB、9 m/sC、10 m/sD、11 m/s6.一列队长360m的军队匀速通过一条长1.8km的大桥,测得军队通过大桥用时9min,求:(1)军队前进的速度;(2)这列军队全部在大桥上行走的时间。
7.汽车先以4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接着又以7.5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最后改用36千米/小时的速度开行5分种到达目的地,求:(1)汽车在前40秒内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8.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问: (1)鸣笛处距山崖离多远? (2)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力与运动(一)1、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C、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形状一定改变D、以上说法皆不正确2、在下列现象中,无法看到力的作用效果的是()A.用力压弹簧,弹簧缩短了B.足球在地上越滚越慢C.用力弯锯条,锯条变弯了D.小冰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滑动3.下列有减小摩擦力作用的是()①鲫鱼鳞片表面有一层黏液②用水湿润橡皮塞后塞入试管口③自行车轮胎表面做有凹凸花纹④磨去刀片表面的铁锈⑤浴室的窗上装有磨砂玻璃A.①②④ B.①②④⑤ C.④⑤ D.①②③④⑤4、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每次都用弹簧秤拉同一木块作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其中能证明“摩擦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无关”的实验的是()(A)甲与乙 (B)乙与丙 (C)乙和丁 (D)甲和丁5、如图所示,用F=20牛的力把重力为8牛的物体紧紧地压在竖直的墙上,第一次静止,第二次匀速下滑。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分别f 1和f 2,那么f 1和f 2的值分别为: ( )A. 8牛,8牛B.12牛,8牛C.20牛,12牛 D.28牛,28牛6、用电线吊在天花板上的灯,属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是()A.电线对灯的拉力,灯受到的重力B.电线对灯的拉力,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C.灯受到的重力,灯对地球的吸引力D.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灯对电线的拉力7、放在一辆足够长且表面光滑的平板车上的两个物体,随车一起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这两个物体在车上将会(不考虑空气阻力)()A.一定不相碰 B.一定相碰C.若两物体质量相等一定相碰 D.若两物体质量不相等,一定相碰8、一块长方体木块重49N,将木块平放、侧放和立放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木块各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按上述三种情况分别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所需的推力( )A.平放时最小B.侧放时最小C.立放时最小D.都相同9、用弹簧秤拉木块沿水平桌面滑动,第一阶段使A以1m/s的速度匀速运动,弹簧秤的读数是F1;第二阶段使A的速度从1m/s慢慢增加为2m/s,弹簧秤的读数是F2;第三阶段再使A维持2m/s的速度匀速运动,弹簧秤的读数是F3(水平桌面的粗糙程度是均匀不变的),则:() A.F1<F2=F3 B.F1<F2<F3C.F1=F2=F3D.F2>F1=F310、关于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B.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后,仍继续高速前进,是因为子弹受到惯性的作用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仍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汽车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力拉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加速运动,则拉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B.用手托着粉笔盒匀速直线上升,则粉笔盒的重力和托力是一对平衡力C.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则运动员的重力和地面给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起重机吊着货物匀速上升,则货物以20m/s的速度上升时的拉力比以10m/s的速度上升时的拉力要大12.如图所示,用F=20牛的力把重力为8牛的物体紧紧地压在竖直的墙上,第一次静止,第二次匀速下滑。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分别f 1和f 2,那么f 1和f 2的值分别为: ( )A. 8牛,8牛B.12牛,8牛C.20牛,12牛 D.28牛,28牛13、如图4中,通过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以v101.m/s速度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2=N。
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2N;若以v25=cm/s的速度匀速拉动时,弹簧秤的示数F22N,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2 N。
(全部填写“大于”“小于”“等于”)(二)1.下列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体操运动员参加单杠比赛时,先要在手中抹点滑石粉,这是为了增大手与单杠之间的摩擦B.我们称为“孔明灯”的热气球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气球内空气密度变小而产生升力使热气球升空的C.坐在行驶汽车里的乘客突然向后倒,这是因为汽车正在刹车减速D.旅客必须在安全区域等候上火车,是因为列车经过时,人与列车间空气流速大,压强大,可能发生事故2.如图所示,将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带电小球,先后放入一固定的内壁光滑且绝缘的竖直平底圆管内,甲球静止在圆管底部,乙球恰好能在甲球正上方某个位置(两球未接触)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两小球带异种电荷B.乙球受到甲球的排斥力与乙球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乙球受到的合力不为零,且合力方向竖直向下D.甲球对乙球的排斥力大于乙球对甲球的排斥力3.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是运动的B.短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会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受到惯性作用C.人沿水平方向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D.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闹钟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闹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4.据某媒体报道,为了有效遏制逃避高速公路通行费、逃避超载超限专项治理、大货车恶意闯口等不法行为.高速公路管理处在收费站出口试点安装了一批“闯卡扎胎”的阻车器,如图所示表面密布很多根侧面有凹槽的铁钉,如果违法车辆继续前行,将被这排扎胎钉扎破轮胎而被迫停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铁钉尖头向上,能增大对车胎的压强,利于扎破轮胎B.铁钉的侧面有凹槽,能在铁钉扎破轮胎时迅速放气C.汽车闯过阻车器后,受力面积增大,对地面压强将减小D.汽车闯过阻车器后,车速减小,惯性随之减小,就停了下来5.关于如图所示的各种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特技演员驾车在空中减速上升时,演员和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乙图中:跳水运动员在空气中下落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不变C.丙图中:若不计空气阻力,足球在空中竖直上升的过程中,受力的方向竖直向下D.丁图中:人躺在“死海“水面上看报,海水对人的浮力大于重力6.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图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 l;并处于静止状态。
图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2并处于静止状态。
图③中弹簧的左端挂一小物块,物块在粗糙的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 l3。
则X l、X2、X3的大小关系是:X l X2,X2 X37.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其F-t和V-t 图象分别如乙、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_N,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N。
8.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G A=G B=15N.在12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 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 N;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如图乙所示),则推力F2= N.9.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已经得知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的关系,有人还猜想滑动摩擦力:A.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B.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C.与木块的形状有关器材:一个较长且各表面光滑程度一致的木板、一个带钩的长方体木块(各个面粗糙程度相同)、弹簧测力计.一位同学只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进行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次数木块放置方式木块运动情况弹簧测力计示数1平放慢速 1.2N2平放中速 1.2N3平放快速 1.2N(1)实验中应将弹簧测力计沿___________方向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__运动;(2)由表中数据可以知:他在验证猜想_______(填序号),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另一位同学想验证滑动摩擦力是否和接触面积有关时,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摩擦力变为原来的一半.他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改进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10.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小明这一合作小组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要测量出每次木块与水平放置的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沿木板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得由图甲可知木块此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N(2)小明做了4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实验数据,请你帮助他用描点法在方格纸上画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图。
实验次数1234木块与砝码重G(N)4.0 6.08.010.0弹簧秤示数F(N)0.8 1.2 1.6 2.0分析图像可得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