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专题复习指导
中考复习专题二:力、力与运动

专题一:力、运动和力(3h ) 直击考点=>重力、弹力、力的三要素例题精选=> 例1.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a )、(b )、(c)、(d) 各图中的形变,如果力的大小431F F F ==>2F ,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 ).A. 图(a )和(b ) B .图(a )和(c) C. 图(a )和(d) D .图(b )和(d)【答案】C例2.如图,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_,该弹簧测力计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用来测力的大小.需先_________,否则会使测得的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答案】0-5N ,0.2N,不能 调零 大反馈练习=>1.坐在船上的人用桨向后划水时,船就会向前进,则在平静的水面上,使船前进的力是( )A .人手作用在桨上的力B .桨向后作用于水上的力C .水作用于桨的力D .水作用于船体的力2.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
请在图5甲中画出水平桌面对“不倒翁”支持力的示意图,在图5乙中画出“不倒翁”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O 为不倒翁的重心)3. 试分析挂在竖直墙上、质量为3kg 的球受到的力(如图6所示),并用力的示意图表示球受到的力.4.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 ,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 与弹簧的伸长量x 作出的F -x 图象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N ,弹簧的伸长增加_______cm ;(2)该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
(3)分析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结论是: 。
【答案】1.C 2 .略 3.略4.⑴1 ⑵弹簧在竖直悬挂自然下垂时,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已有一定量的伸长(3)在一定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例1第2题 第3题 第15题直击考点=>摩擦力和二力平衡例题精选=>例3.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一种实验方法,下图A B C D 中分别用照相机拍摄(每0.1S 拍摄一次)的小球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的是( )例4.一本物理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 .书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对书的引力B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C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书受到的重力D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例5.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专题复习——力和运动

褴 褛 衣内可藏志。
【 评 】 质 点在 直 线 运 动 问 题 中应 用 牛 顿 定 律 高 考 点
,
减速 运 动 的 时 间应 为
t2
一
热 点 是 物 体 沿 斜 面 的 运 动 和 运 动 形 式发 生 变 化 两 类 问 题
、
.
受力 分 析 研 究对 象 的选 取 和 转移 ( 应 用 牛顿第 三 定 律 ) 是
3 .处理 动力 学问题的一般思路 和步骤 是 : ①领会 问题 的情 景 , 问题 给出的信息 中, 在 提取有用 信 息, 构建出正确的物理模型 ; ②合理选择研究对 象 ;
,
,
{
也 一
/
l ,
M
③ 分 析 研 究 对 象 的 受 力 情 况 和 运 动情 况 ; ④正确建立坐标 系 ;
一 ( + m ) - masn M g- ia
f =Nl i — f 一 mg o a i — m( s a “ C S n s lo c css a n g i 一 ) OO n , r
= 7 Cos t 7 o
点和最高点时所受 的绳 拉力 分别 为 和 7 ( 度分 别 为 "速 2
,
度 估 算 这 个 过 程 中杠铃 向 上 运 动 的 最 大 速 度 ;若 将 运 动 员
发 力 时 的 作 ,
些 简 化 这 样 就 能 转 化 成 典 型 的 物 理 问题 比 如 该 题 中 认
,
.
,
为 发 力 时运 动 员 提 升 的 力 是 恒 力 认 为 运 动 员 下 蹲 翻 腕
.
、
时 对 杠 铃 无 任 何 作 用 认 为杠 铃 速 度 减 为 零 时 恰 好 完 全
专题一 力与运动 (1)——2023届高考物理大单元二轮复习练重点

专题一力与运动(1)——2023届高考物理大单元二轮复习练重点【新课标全国卷】1.如图所示,细绳MO与N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长度MO NO,则在不断增加重物G重力的过程中(绳OC不会断)( )A.ON 绳先被拉断B.OM 绳先被拉断C.ON 绳和OM 绳同时被拉断D.因无具体数据,故无法判断哪条绳先被拉断2.2022年4月份上海市爆发了新一轮的新冠疫情,广大市民积极响应市政府号召在家隔离。
市民居家隔离期间锻炼了厨艺的同时还产生了很多的奇思妙想。
其中一位隔离者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在与志愿者不接触的情况下将吊篮中的生活用品缓慢拉到窗口,图中轻绳的一端栓在轻杆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不计一切摩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人手上所受的拉力F 始终不变B.此人手上所受的拉力F 先减小,后增大C.轻杆所受压力一直增大D.轻杆所受压力大小始终不变3.如图所示,物体A 置于水平地面上,力F 竖直向下作用于物体B 上,A B 、保持静止,则物体A 的受力个数为( )A.3B.4C.5D.64.如图所示,小圆环A 吊着一个质量为2m 的物块并套在另一个坚直放置的大圆环上,有一细线一端拴在小圆环A 上,另一端跨过固定在大圆环最高点B 的一个小滑轮后吊着一个质量为1m 的物块。
如果小圆环、滑轮、绳子的大小和质量以及相互之间的摩擦都可以忽略不计,绳子又不可伸长,若平衡时弦AB 所对应的圆心角为α,则两物块的质量比12:m m 应为()A.cos2αB.sin2αC.2sin2αD.2cos2α5.如图,弹性绳一端系于A 点,绕过固定在B 处的光滑小滑轮,另一端与套在粗糙竖直固定杆M 处的小球相连,此时在同一水平线上,弹性绳原长恰好等于AB 间距。
小球从M 点由静止释放,弹性绳始终遵循胡克定律,则( )A.小球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在不断增加B.小球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在不断减小C.重力的功率在不断增加D.小球做匀加速运动6.如图所示,斜面体ABC 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小木块m 在斜面上静止或滑动时,斜面体均保持静止不动.下列哪种情况,斜面体受到地面向右的静摩擦力( )A.小木块m 静止在斜面BC 上B.小木块m 沿斜面BC 加速下滑C.小木块m 沿斜面BA 减速下滑D.小木块m 沿斜面AB 减速上滑7.如图所示,细线OA OB 、的O 端与质量为m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拴接在一起,A B 、两端固定于竖直墙面上,其中细线OA 与竖直方向成45°角,细线OB 与竖直方向成60角。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13 力与运动的关系【有答案】-【2022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项复习核心考

专题13 力与运动的关系【核心考点讲解】1、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2、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物体如果受到力的作用,且受到的力不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4、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它可能不受外力作用,也可能受平衡力作用。
【必刷题型精练】1.(2021•苏州模拟)关于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平衡力作用也能做曲线运动B.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一定做曲线运动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若只受一个力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都不变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若只受一个力作用,力的大小可能不变但方向一定改变解:A、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但不可能做曲线运动,故A错误;B、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处于非平衡状态,可能是运动速度发生变化也可能是运动方向发生变化,但不一定做曲线运动,如竖直下落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速度方向不变,故B错误;C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若只受一个力作用,如平抛出去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运动过程中,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都不变,故C正确,D错误。
答案:C。
2.(2021•无锡模拟)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物理实验,展示了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下的物理现象,王亚平利用小球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下列四图表示小球在这两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解: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小球不受任何外力,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故甲图正确;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由于惯性,小球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又因为受到细线的拉力作用,所以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故丁图正确;答案:B。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9力与运动(解析版)

A. 静止在水平草地上的足球只受重力;
B. 将足球踢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守门员飞身扑住了飞向球门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D. 草地上滚动的足球因不受力而逐渐停下
D.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答案】A
【解析】A.不是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故A错误;
B.弹力是生活中最广泛的一种力,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故B正确;
C.任何物体的弹性形变都有一定限度,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故C正确;
D.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过程中,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故D正确。
(1)实际操作后发现两人的刻线并不完全重合,你认为图___________的刻度较准确;若采用小明的测力计测力,读数为2.0N,则测量值___________真实值;
(2)小华想在原有刻度基础上进一步画出分度值是0.1N的刻线,但未找到10g的钩码。他注意到拉力越大,橡皮筋形变___________,于是想通过探寻形变与拉力的定量关系进行细分刻度。他测量了每根刻线到零刻线的距离L,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答案】C。
【解析】A.当物体受到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当物体受到平衡力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运动状态不变,故A错误;
B.当物体受到平衡力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将处于静止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B错误;
C.手拉长橡皮筋,橡皮筋长度被拉长,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故C正确;
D.绕操场匀速转动的玩具电动车,虽然速度大小不变,但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电动车不处于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C。
2104年中考专题--运动和力复习

3、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D)
A、物体必须受到力的作用才能运动;
B、物体改变运动状态不需要受力;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 正在水平面上滚动的小球,如果 它受到的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C) A、立即停下来; B、慢慢停下来; C、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6】一辆卡车以36 km/h的速度闯红灯,卡车开出2 s后, 交警以20 m/s 的速度追击.不计卡车长度,则交警需要多长 时间可追上违反交通规则的卡车?
图4-2-1 答案: 2 s
1.船上的人看到岸边的树木向后退,这是用___ 船 作参照物; 若船匀速行 驶的速度是5 m/s,则0.5 h内船运动的路程是 9 __km. 2.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若加油机给空中 战斗机进行空中 加油时,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则战斗 静止的(填“运动”或“静止” ),若战斗机以300 机是____ m/s的速度向前飞行,则加油机2 min内飞行的路程为 36 ___ km. 3.如图4-2-2所示是公路上的一个交通标志,在遵守交通 规则的前提下,从这个标志牌到南 京,匀速行驶的汽车 18 最快需___min. 图4-2-2
第八章 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1)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原来静止的,不受力后还保持静止; 原来运动的 , 不管原来作什么运动 , 不受 力后则做匀速直线运动
一切物体都有 保持原来 运动状态的特性,人们把 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一对作用力和反 作用力 受力物体
一对平衡力
力和运动中考专题复习(人教版物理)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力运动和力考点1: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1.(2016江西)如图所示,是用来测量的大小的工具,使用前应,明确该仪器的和分值;2.(2020江西)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就被拉得,利用这个道理可以制成弹簧测力计。
如图甲所示,圆筒测力计下挂有一重物,其重G为2N,则此测力计的分度值为N。
如果用力F竖直向下拉动挂钩,如图乙所示,则拉力F为N。
3.(2018江西)如图1所示,圆筒测力计使用前要校零,看清量程和。
使用中,测得桶重为G,则该桶水重为G。
4.(2022江西)如图所示,圆筒测力计的分度值为N;此时,该测力计的读数是N。
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考点2:力及其作用效果5.(2020江西)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自行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行至水平面时的初始速度;此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6.(2014江西)利用你考试中的草稿纸,按照提示例设计两个实验,指出研究或说明的物理问题.主要实验过程探究或说明的物理问题抖动纸张声音的产生考点3:摩檫力7.(2014江西)“我劳动,我快乐”。
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常用的搓衣板,它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来增大摩擦;洗刷衣服时,刷子与衣服之间的摩擦为摩擦(选填“滑动”或“滚动”)。
第7题图第8题图第9题图考点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8.(2020江西)如图所示,小明去公园遛狗时,用力拉住拴狗的绳子,正僵持不动。
此时,若不计绳子重力,以下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A.小明拉绳子的力与狗拉绳子的力B.狗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狗的支持力C.绳子对狗的拉力与地面对狗的阻力D.绳子对狗的拉力与狗对绳子的拉力9.(2018江西)如图所示,王爷爷推着失去动力的汽车在平直道路上匀速前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汽车所受的推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汽车所受的重力与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第11题图 10.(2019江西)电灯通过电线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志,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是一对__________,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所受的重力是一对__________力。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教案:运动和力教案标题:运动和力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2. 知道力的作用和种类。
3. 理解运动的三要素。
4. 掌握应用力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一、引入活动(5分钟)1. 准备一些有关运动和力的图片和玩具,引发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发生变化就是运动。
2.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3. 力的种类:推力、拉力、摩擦力、重力等。
4. 运动的三要素:物体、力、运动状态。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实验一:探究力的作用- 准备一块光滑的桌面和一本书- 要求学生用手控制力的大小,尝试将书从桌面上推动到桌边。
- 学生记录推动的结果,分析力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 实验二:探究力的种类- 准备一本书和一条绳子- 要求学生用绳子拉书,用手推书,比较拉力和推力对书的作用。
- 学生总结拉力和推力的区别和作用。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回答问题:- 什么是运动?- 什么是力?- 有哪些种类的力?- 运动的三要素是什么?- 如何掌握应用力的方法和技巧?2. 小组讨论:-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力的作用和种类,并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 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观察周围环境,找出更多运动和力的例子。
2. 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运动和力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运动和力的概念及其关系,认识不同种类的力以及运动的三要素。
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和力》专题复习指导
【知识总揽】
【基础知识回顾】
1.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注意:如果选择的参照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
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
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越慢。
(2)速度:
①物理意义: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②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③公式:v=。
④单位: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秒,符号是,在交通运输中常用
单位是千米/时,符号是。
其中1 =3.6 。
(3)常见的两种机械运动
①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
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变速直线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改变。
变速运动的运
动快慢可用平均速度来粗略描述。
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及其测量
①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
②测量
Ⅰ.测量工具:学生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更精
确的测量要选用游标卡尺等其他工具。
Ⅱ.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A.使用刻度尺前,首先应该弄清楚刻度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a.零刻度线:刻度尺的最小刻度;b.量程:刻度尺一次
能测出的最大长度;c.分度值: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
离。
在测量过程中要做到五会:
a.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b.会放:刻度尺要放正,不要歪斜;刻度尺的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磨损的,应另选某一刻度线为“零点”。
c.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
d.会读:读数时,除了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
e.会记:记录测量结果应注明单位。
(2)时间及其测量
①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②停表的使用
计时开始时按动按钮,计时结束时再按动一次按钮。
大表盘上的时间加上小表盘的时间即为计时时间。
(3)误差
①定义: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
值之间总会有差别,我们称为误差。
②减小方法:
a.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b.改进测量方法;
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4.力
(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3)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称之为力的三要素。
(5)力的作用规律: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
6.二力平衡
(1)概念: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称为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
彼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