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_杜艳芳

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_杜艳芳
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_杜艳芳

2008年10月号下旬刊

根据表1-1中列出的数据,从意愿参与率来看,女生愿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比率高于男生;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比较,研究生愿意参加的比率最低,比平均值低近10个百分点;学生党员的意愿参与率明显高于群众,其意愿参与率约为群众的2倍;担任社会工作的学生的意愿参与率也明显高于未担任社会工作的学生。

从实际参与率来看,对具有不同的个人基本情况因素的对象分别进行比较,所得出的结果与意愿参与率基本相同,即女生的实际参与率高于男生,党员学生的实际参与率高于团员和群众,担任社会工作的学生的实际参与率高于无社会工作的学生,在不同学历层次中,还是研究生的实际参与率最低。

进一步分析研究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意愿参与率和实际参与率较低的原因,不愿意参加和没有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研究生所表述的理由主要是认为目前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大都是倡导性的,过于低层次和形式化,不能很好地发挥研究生的专业优势,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将表1-1中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意愿参与率和实际参与率两组数据进行对照比较,还发现前者要高于后者,这说明如果改善和加强组织发动工作,将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纵观川东大学生对志愿服务参与状况调查中所列各项数据,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

先进分子(学生党员、各类学生干部)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情况走在大学生队伍的前列。川东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意识、表现意识、创新意

识极大发挥,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形成奉献、友爱、助人为核心的志愿者精神,他们以自己的行动积极开拓志愿服务的新领域,使青年志愿者行动不断产生新的生长点。这是川东大学生志愿者主体意识觉醒的重要表现。他们的志愿者行动已远远超出它自身的意义,他们深入偏僻的农村和街道,把新思想、

新科学、新观念带给了身边的人。川东地处大巴山深处,交通十分不便,自然环境恶劣。

广大农村生产力落后,受教育程度低,川东大学生活跃在这一带,在坚强的内在动力和奉献精神下,在为国分忧替民解难的无私行动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代青年健康独立人格的形成,主体意识的日渐觉醒。志愿服务的过程是文明传播的过程,对志愿者本身来讲也意味着自身的提高,很多志愿者从普通劳动者身上学到坚强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参考文献:

[1]梁绿琦.志愿中国[M].人民出版社,2006.[2]丁元竹等主编.中国志愿服务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徐文新等.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青年研究,1996,(2).

[4]吴鲁平.志愿者的参与动机:类型、结构———对24位志愿者的访谈分析[J].青年研究,2007,(5).

[5]吴鲁平,牛茜.志愿者的收获与快乐功效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8,(02).

要:学习动机是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研究

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山西运城学院129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大学生学习动机内容的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物质追求、求知进取、小群体取向、个人成就、社会取向、害怕失败;34.11%的大学生学习动机有少许问题,65.12%的大学生学习动机有一定问题和困扰,0.77%的大学生学习动机有严重问题;大学生在求知进取和小群体取向上性别差异显著,男生显著地高于女生;大学生在求知进取上年级差异显著,在个人成就上年级差异极其显著,且三年级学生高于二年级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动机

问卷法

一、问题的提出

在心理学上,动机通常是指直接推动人们趋向某种目标的内部动因,或者说是激发和维持目标指向行为的内部过程。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动机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了解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和特点,在高等教育改革日趋深化的今天,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们选取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0份,有效问卷129份,问卷回收率为93.33%,问卷有效率为86%。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调查工具包括两个部分:

1.大学生学习动机内容调查问卷。

采用黄希庭编制的学习动机问卷,问卷分6个维度26个项目,分别测试大学生的6种学习动机的强度:求知进取、社会取向、物质追求、害怕失败、个人成就、小群体取向。

本问卷的记分方式:采用“完全不同意”、“大部分不同意”、“部分不同意”、“部分同意”、“大部分同意”、“完全同意”共6级评定,分别记1、2、3、4、5、6分,某种学习动机得分越高,表明动机强度越强,得分越低,动机越弱。

2.大学生学习动机问题自我诊断测试。

问卷采用宋专茂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动机问题自我诊断测试,从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在学习欲望上进行测查。假如被试对某组中的大多数题目持认同态度,则一般说明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运城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系,山西运城

044000)

杜艳芳

○高教高职研究188

2008年10月号下旬刊

学生在相应的学习欲望上存在一些不够正确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困扰。从总体上讲,假设选“是”记1分,选“否”记0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算出总分。l—5分:说明学习动机上有少许问题,必要时可以调整。6—13分:说明学习动机上有一定问题和困扰,可以调整。14—20分:说明学习动机上有严重问题和困扰,必须要调整。

(三)研究程序。

1.研究过程。

对150名大学生进行正式调查,问卷的测试以团体无记名的方式进行,要求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然后按照指导语的要求完成整个问卷,每份问卷在10至15分钟内完成。问卷当场收回。

2.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内容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表1大学生学习动机内容的平均数和总体水平排序

由表1可见,大学生学习动机6项内容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物质追求、求知进取、小群体取向、个人成就、社会取向和害怕失败。从平均得分看,前三种动机明显较强,均数大于4,后三种动机较弱,均数均小于4。

排名第一的“物质追求”包括“出人头地,得到较高的社会地位”、“学本事好挣钱”、“为能胜任未来的工作”、“成家后想有一个富裕的家庭”4个项目。这些项目均与将来的物质利益有关,表明许多大学生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也带有较强的功利色彩,他们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大学生希望并直接表露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教育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并最终由经济决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他们对生活的要求开始具体化、现实化,不再追求虚幻的东西,反映了思想上更趋现实的特点。现在,报酬高低已成为大学生将来选择职业的筹码。

排名第二的“求知进取”包括“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精神”、“提高自己的素质”、“成才,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价值”、“对学习内容或者学习本身有兴趣”、“追求真知,透彻地认识世界”、“将来事业上的成功”6个项目。求知进取是一种内部动机,对学习起到持续有力的推动作用。平均得分仅次于物质追求。表明大学生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但他们仍迫切需要适当引导,将成才作为自我发展目标,使得他们把求知进取放在首位。

排名第三的“小群体取向”包括“不辜负一个我十分爱戴的人”、“报答养育我的恩人”、“替几位要好的朋友争口气”3个项目。小群体取向追求的更具体、明确,体现了人的个性特点,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把修身齐家平天下作为立人之本,其杰出典范不胜枚举。这个项目反映出我国大学生受东方传统社会的影响,具有知恩报德的品质。

排名第四的“个人成就”包括“干一番事业,成名成家”、“将来谋取某种权力或地位”、“找一个理想的终生伴侣”3个项目。这一项目反映了大学生较高层次的需要,是一种指向未来的尊重需要的体现,反映出青年人正逐步走向成熟。在本次调查中发现“个人成就”的排名由黄希庭、郑涌的调查的最后一位上升到了第四位。

排名第五的“社会取向”包括“维护学校荣誉,为学校争光”、“班级集体和所在系的荣誉”、“为了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服务他人和社会”、“对得起老师的辛勤培养”、“人类的进步和繁荣”6个项目。西方社会鼓励竞争,强调自我价值,人们更多追求个人价值;东方社会崇尚合作,强调亲合,与人为善,更多地考虑团体利益。“社会取向”的排名从黄希庭、郑涌的调查的第四位下降到了第五位,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表现出相当强的个人进取意识和竞争愿望,集体主义观念相对淡漠。这虽然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有利于人的潜能和创造力的发挥。但如果不加以适当的调控和引导,有可能在大学生中出现一些极端个人主义、损人利己和享受主义等现象。

排名第六的“害怕失败”包括“校纪的约束”、“怕毕不了业,拿不到文凭”、“同学之间的竞争”、“怕成绩不好受到亲友的责难”4个项目。这项内容说明了考试对大学生而言仍然是一个压力,虽然大学中的考试不再像中学时那么频繁,但也有对即将到来的考试的忧虑,有对自己在亲人面前的地位和前程所产生的长远影响的顾虑。

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既为祖国,也为个人,应当说这是当代大学生反思自身和沉思历史的结果。但仍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问题自我诊断测试”统计结果分析。

表2大学生学习动机问题程度的分布情况

调查发现,34.11%的大学生学习动机有少许问题,必要的时候可以调整;65.12%的大学生学习动机有一定问题和困扰,需要调整;0.77%的大学生学习动机有严重问题,必须要调整。

(三)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及分析。

表3大学生学习动机内容的性别差异

○高教高职研究

189

2008年10月号下旬刊

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高校育人环境的深刻变化。高校艺术教育必须紧扣时代脉搏,不断更新艺术教育观念,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扩充学生喜爱的艺术形式,选择积极向上的作品内容,用现代意识精心设计良好的育人环境,造就浓郁的艺术氛围。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各院系根据自身特点建立艺术团队组织,丰富学校基础文化生活,保证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开展的广泛性;切实加强对各种艺术活动的管理和指导,确保优秀的、高雅的艺术占领艺术教育的主阵地;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艺术活动,如长期不间断地进行艺术社团的训练实践活动,定期举办的校园艺术节组织的演出、竞赛、展览等活动以及邀请著名的学者和艺术家举办专题讲座,请艺术团体来校演出等,推动全校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在所有课外艺术教育活动中,应坚持以突出时代主旋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主题,坚持把优秀的、民族的、经典的、高雅的艺术形式作为主要内容,坚持在各种活动中融注于对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素养和意志品质的培养,以艺载道,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全的审美心理,培养高尚的审美品位、审美情趣,引导艺术实践活动朝着健康正确的轨道发展,充分发挥高校艺术教育在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注:*F值P<.05差异显著,**F值P<.01差异极其显著。下同。

由表3可见,大学生在求知进取和小群体取向两种动机上性别差异显著:男生的求知进取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小群体取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在社会取向、物质追求和个人成就动机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但差异不显著。在害怕失败动机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

(四)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年级差异及分析。

表4大学生学习动机内容的年级差异

由表4可见,大学生在求知进取上年级差异显著,在个人成就上年级差异非常显著。除社会取向的平均得分二年级高于三年级之外,其他得分三年级均高于二年级。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大学生学习学习动机内容的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物质追求、求知进取、小群体取向、个人成就、社会取向、害怕失败。

2.34.11%的大学生学习动机有少许问题;65.12%的大学生学习动机有一定问题和困扰;0.77%的大学生学习动机有严重问题。

3.大学生在学习动机内容的求知取向和小群体取向上性别差异显著,且男生显著地高于女生。

4.大学生在学习动机内容的求知进取上年级差异显著,在个人成就上年级差异极其显著,且三年级高于二年级学生。

(二)建议。

针对大学生当前学习动机中存在的问题,合理调动大学生的适度学习动机,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激发大学生求知欲。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除内在需要外,还须一定的外部刺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态度、情绪和言行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需要和动机;教师与学生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激疑”,帮助学生科学地“解疑”。

2.培养大学生专业兴趣。

当大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伴随着愉快肯定的情绪体验,产生持久的意志力、兴趣使其知、情、意、行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发展对带动大学生整个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有着更切实的作用。

3.调整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水平。

研究表明,若任务难度适中,则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易导致最佳的学习效率。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最近发展区”是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学生的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学生心理发展的第二个水平上。教师应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课题和内容,它的水平应稍高于学生的原有水平,以激发学生内部矛盾的发展,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的水平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推动学生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4.完善学校管理体制。

建立良好的学风、良好的教学秩序和良好的校园环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理顺各方面关系,营造一种浓郁的校园学习气氛,促使良好学风的形成。积极改革现行的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管理体制。

5.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高水平的教学艺术会激起学生意想不到的学习热情,激发大学生近景性内在学习动机。高等学校中的积极的教学方法之一,就是将大学生吸引到教师的科研中来。积极的教学方法之二,就是将封闭式教育转化为开放式教育。积极的教学方法之三,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技术如教学电视、多媒体教学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状态。

参考文献:

[1]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李洪玉.学习动力.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4]姚梅林.学习规律.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上接第219页)○高教高职研究

190

考研动机调研报告

大学生考研动机调研报告 摘要: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科生就业压力骤增。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考研自然成为谋求个人发展的重要选择。本科生考研的动机是什么? 影响因素有哪些? 对不断升温的“考研热”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和透视是极其必要的。本文在此在校园内和在互联网之上发放了一些问卷,以此来对这个现象来进行分析。 关键字:就业考研动机大学生活 前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渐普及,很多的适龄年轻人有了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然而当下里摆在他们面前的有这样一个问题,就业还是考研。2014年考研报考人数为172万,比起2013年的175万相比,人数减少了四万,这也是研究生教育扩招以来的首年在人数上的缩减。172万当然不是一个小数目,在我们面前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有这么本科学子纷纷投入到考研大军中去哪?他们的目的是什么?通过此次对于在校大学生考研动机的调研研究,希望对当下的大学生心理、高等学校教育及社会就业环境来进行综合的分析,同时可以对考研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调研对象:身边的在校大学生 调研方法: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及在本校自习室及图书馆中发放调研问卷 调研时间:2014.12.12 ---2014.12.23 一、调研数据分析: 从这些的调研之前,经过我们的初步调研及对社科书籍的翻阅中发现考研的动机多集中在以下的几种类型:社会经济发展对研究生需求的增加;躲避就业压力;目标模糊,盲目赶潮流。 下面试对调研数据的分析:有20%的被调研者对考研的动机的选择为“深入专业领域的学习,提高专业水平与自身素质”。58 %的学生为逃避就业受挫窘境,不得不把考研当成学业上的第二次选择,改变自己的就业前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经济和科技的发挥是日新月异,中国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当下中国有众多的劳动力,每年有700百多万的毕业生,但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现象,用工单位努力去各高校招贤纳士,但很难找到优秀的员工。中国经济现在正在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向新兴产业转移。这意味着中国将进入阵痛期,这就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跟的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本科毕业之后这就需要一批人去深入的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在读研中提高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有自己的明确目标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有30%调研者并没有自己的目标只是追随大众的步伐,受老师以及家长和同学的影响而去考研,在访谈中发现,考研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父母早已安排好的事情,完全是按照父母的安排模式去走,无所谓喜欢不喜欢。 二、考研动机分析: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研报告书

word专业整理 重庆师范大学2010级《形势与政策》 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研 指导教师:王军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院:数学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 二零一一年五月

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研 学院:数学学院 年级:2010级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1班 组长:李娇姣 小组成员:谭辉、邓星月、陈文娇、谭光红、凡川、张柳、姚君、李春、费源春、刘娜 指导老师:王军

调研方案 1.根据小组成员意见,对比课题,确定课题名称。 2.收集并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 3.各成员阅读了解相关信息。 4.设计、分发调查问卷。 5.在分发同时采访相关人员,并记录内容。 6.整理调查问卷分析调查结果。 7.讨论并总结成果。 8.各小组成员分别负责写所安排的内容。 9.整理所有资料,深入探讨,撰写终期调研报告。

目录 一、【摘要】 (5) 二、【关键词】 (5) 三、【背景分析】 (5) 四、【正文】 (6) 五、【调查结果展示与分析】 (9) 六、【小结】 (10) 七、【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1) 八、【获得体会】 (12) 九、【参考文献】 (13) 附录1:大学生消费问卷调查表 (14)

【摘要】 需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决定对师范大学和医科大学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进……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为以后进入的大一新生提供合理有效的经验与教训。我组李娇姣、谭辉、邓星月、陈文娇、谭光红、凡川、张柳、姚君、李春、费源春、刘娜,一行11人对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了合理有效的调查,并进行了整理与分析,现将我组的报告反映如下: 【关键词】: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大学生消费原因探究 【背景分析】: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我国落后的生产力是我国的基本矛盾。随着1978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后,我国在各方面进行了拨乱反正。在经济方面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政

大学生学习动机、动力的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学习动机、动力的调查与分析——以淮海工学院为例 内容摘要: 作为大学生,学习是首要任务。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也称学习动力。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学习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联。学生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构成了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G 电气141 、142部分学生的相关调查,在分析大学生学习动机、动力问题及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诸多因素上提出相关建议以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关键字:学习动机、学习动力、影响因素; 一、调查说明 1.1 调查时间 2014年11月25日 1.2调查对象 电子工程学院G电气141、142班部分学生(50人) 1.3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 1.4 数据处理 本次调查的所有数据均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内容 2.1 关于G电气141、142班部分学生学习规划、学习毅力、处理学习问题方式的调查 学习目标像一艘船的航标指引着大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有了学习目标,才会有努力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对未来有一个明确的学习规划更有利于大学生认清自己,发挥自身优势,朝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在调查学生的学习规划时(如表一)我们发现,仅有26%的学生很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有着长远规划,比较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对学习有大致方向的学生占44%,只有短期目标的大学生占28%,没有目标的占2%。以上表明,学生心中或多过少都有自己的目标,但我们是否朝着我们的学习目标努力奋斗了呢?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你是否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往往会由于各种原因而放弃,这其实是学生缺乏足够的毅力所导致的,现实生活中的诱惑太多,宽松的大学生活让大学生很难静下心来去学习学习。通过本次调查(如表二),我们发现66%的学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放弃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坚持自己的目标的学生仅占34%。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意志还不够坚定,容易受各方面的影响。 “当遇到问题时,你会如何处理?”是选择持之以恒,还是选择半途而废,亦或是选择一知半解。从下表中(如表三)我们可以看出,32%的学生会选择刻苦钻研,56%的学生处理学习问题一知半解、似懂非懂,10%的学生直接把问题搁在一旁,觉得无所谓,仅有4%的学生看到问题就烦干脆不学,以上可以看出,学生在处理学习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更需要积极主动、刻苦钻研。

在校大学生考研情况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我国目前国民教育系列的高等教育学历分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四个层次;从学历系列上讲,主要包括专科、本科、第二学士学位班、研究生班(目前已停办)、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六个方面。此外,还包括1970年至1976年普通高校举办的大学普通班。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本、专科的大量扩招致使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不少学生选择了考研,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增加就业的砝码。在这种形式下催生了"考研热"现象。现如今“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教育、学历、就业之间息息相关。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读研成为大学生求职、考公务员的"跳板"。大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其次是想继续深造,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我校考研的现状。我校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学校设有18个二级学院,54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构建了“教育科学与教师教育、现代艺术与文化创意、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生物农业与环境工程、现代

管理与应用经济”五大学科专业集群,形成了以文学、理学为基础,管理学、经济学、工学、艺术学为主干,多学科相互融合、各具特点,以教师教育为优势和特色,学术性和应用技术类专业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结构。学校现有重庆市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1个,有各级各类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近30项。伴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质量的提升,考研也将逐渐成为我校人才输出的重点。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而就业环境的严峻,促使在校大学生不断提升个人的竞争实力,考研也在我校开始升温。我校研究生报考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2年的596人增加到2016年的1094人;但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比重却呈现不稳定的趋势,2012年报考率为22.20%,2013年报考率为20.1%,2014年报考率为19.00%,2015年报考率为18%,2016年报考率为20%。我校研究生录取人数也呈逐年增长趋势,从2012年的162人增加到2016年的324人,但研究生的录取人数占当年报考研究生考试人数的比重却有波动。 二、调查的目的 为了深入了解我校大学生考研的情况,以及了解大学生对考研的态度,也为更多有志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些信息,真实地了解我校在校生的考研动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

《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实践报告》

《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实践报告》

《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实践报告》 一、参加者: 二、实践主题: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状态,促进大学生养 成合理的消费习惯。 三、时间:2013年2~3月 四、地点: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大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大多数的同学依靠父母,部分同学依靠国家或学校补助,部分同学获得了奖学金,少部分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极少数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仍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而在社会上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主要消费用于衣食住行,大部分用于吃饭,但不乏一部分消费用于大学生的自身娱乐消费。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吃穿问题占大学生的生活费的绝大多数,但是日常娱乐消费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尤其在以手机为主的IT电子产品和课余时间的网吧娱乐费用。 手机已成为当代社会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尤其在大学校园里,使用手机的比重更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因此大学生在手机上也需要大量花费。大学生的手机价格一般在300元~2000

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_杜艳芳

2008年10月号下旬刊 根据表1-1中列出的数据,从意愿参与率来看,女生愿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比率高于男生;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比较,研究生愿意参加的比率最低,比平均值低近10个百分点;学生党员的意愿参与率明显高于群众,其意愿参与率约为群众的2倍;担任社会工作的学生的意愿参与率也明显高于未担任社会工作的学生。 从实际参与率来看,对具有不同的个人基本情况因素的对象分别进行比较,所得出的结果与意愿参与率基本相同,即女生的实际参与率高于男生,党员学生的实际参与率高于团员和群众,担任社会工作的学生的实际参与率高于无社会工作的学生,在不同学历层次中,还是研究生的实际参与率最低。 进一步分析研究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意愿参与率和实际参与率较低的原因,不愿意参加和没有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研究生所表述的理由主要是认为目前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大都是倡导性的,过于低层次和形式化,不能很好地发挥研究生的专业优势,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将表1-1中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意愿参与率和实际参与率两组数据进行对照比较,还发现前者要高于后者,这说明如果改善和加强组织发动工作,将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纵观川东大学生对志愿服务参与状况调查中所列各项数据,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 先进分子(学生党员、各类学生干部)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情况走在大学生队伍的前列。川东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意识、表现意识、创新意 识极大发挥,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形成奉献、友爱、助人为核心的志愿者精神,他们以自己的行动积极开拓志愿服务的新领域,使青年志愿者行动不断产生新的生长点。这是川东大学生志愿者主体意识觉醒的重要表现。他们的志愿者行动已远远超出它自身的意义,他们深入偏僻的农村和街道,把新思想、 新科学、新观念带给了身边的人。川东地处大巴山深处,交通十分不便,自然环境恶劣。 广大农村生产力落后,受教育程度低,川东大学生活跃在这一带,在坚强的内在动力和奉献精神下,在为国分忧替民解难的无私行动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代青年健康独立人格的形成,主体意识的日渐觉醒。志愿服务的过程是文明传播的过程,对志愿者本身来讲也意味着自身的提高,很多志愿者从普通劳动者身上学到坚强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参考文献: [1]梁绿琦.志愿中国[M].人民出版社,2006.[2]丁元竹等主编.中国志愿服务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徐文新等.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青年研究,1996,(2). [4]吴鲁平.志愿者的参与动机:类型、结构———对24位志愿者的访谈分析[J].青年研究,2007,(5). [5]吴鲁平,牛茜.志愿者的收获与快乐功效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8,(02). 摘 要:学习动机是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研究 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山西运城学院129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大学生学习动机内容的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物质追求、求知进取、小群体取向、个人成就、社会取向、害怕失败;34.11%的大学生学习动机有少许问题,65.12%的大学生学习动机有一定问题和困扰,0.77%的大学生学习动机有严重问题;大学生在求知进取和小群体取向上性别差异显著,男生显著地高于女生;大学生在求知进取上年级差异显著,在个人成就上年级差异极其显著,且三年级学生高于二年级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动机 问卷法 一、问题的提出 在心理学上,动机通常是指直接推动人们趋向某种目标的内部动因,或者说是激发和维持目标指向行为的内部过程。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动机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了解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和特点,在高等教育改革日趋深化的今天,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们选取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0份,有效问卷129份,问卷回收率为93.33%,问卷有效率为86%。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调查工具包括两个部分: 1.大学生学习动机内容调查问卷。 采用黄希庭编制的学习动机问卷,问卷分6个维度26个项目,分别测试大学生的6种学习动机的强度:求知进取、社会取向、物质追求、害怕失败、个人成就、小群体取向。 本问卷的记分方式:采用“完全不同意”、“大部分不同意”、“部分不同意”、“部分同意”、“大部分同意”、“完全同意”共6级评定,分别记1、2、3、4、5、6分,某种学习动机得分越高,表明动机强度越强,得分越低,动机越弱。 2.大学生学习动机问题自我诊断测试。 问卷采用宋专茂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动机问题自我诊断测试,从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在学习欲望上进行测查。假如被试对某组中的大多数题目持认同态度,则一般说明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运城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系,山西运城 044000) 杜艳芳 ○高教高职研究188

大学生考研动机问卷分析

关于大学生考研目的与动机的调查问卷分析本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在网上发放,发放对象是中央民族大学本科在读生。本次问卷共有130人参与填写,其中男生43人,占总人数的33.08%,女生87人,占总人数的66.92%,问卷填写中男女的不平衡也是我校男女比例失调,女生远远多于男生的另一个方面的反映。 图一:问卷男女比例 问卷填写中,大一、大二、大三以及大四各年级的占比分别是19.23%、17.69%、61.54%和1.54%。这样的占比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出于大三,关系网大都处在这一阶段。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三年级的学生对考研比较关心,其次是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大四才考虑考研则最少,这是由考研的时间决定的,考研一般在每年的十二月份举行,这个时候大四才的学生已经参加过去年的考研并准备本科毕业了,参与填问卷的很有可能是准备“二战”考研的。 图二:问卷各年级占比

问卷中来自城镇的学生多于来自农村的学生,二者分别占比62.31%、37.69%。样本虽然不多,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近年来高校对城镇招生多于农村招生也有一点的关联。 图三:问卷中学生籍贯占比 受调查人群中,喜欢自己本专业的占33.08%;觉得一般的占比43.08%;不喜欢自己本专业的占6.92%;入学时无兴趣,现在有所了解而有兴趣占13.08%;入学时有兴趣,现在了解了专业而没兴趣的占3.85%。由此可见,半数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满意。这和高考填志愿时受学校、信息接受、家长以及各方面因素影响息息相关。 图四:受调查人群对自己专业的喜好占比

受调查人群中,成绩优异、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偏下、成绩不好的学生分别占10%、53.08%、29.23%以及7.69%。 图五:受调查人群中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占比 在受调查人群中,决定考研的占50.77%,目前还未决定考研与否的占18.46%,已经决定不考研的则占30.77%。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有考研的意向,也有少部分学生不明确将来的走向,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 图六:受调查人群中考研意向占比

大学生考研情况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考研情况的调查报告导语: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 随着就业等问题的加剧,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即将走向社会抑或正在校园学习的大学生都将目光瞄向了考研。考研升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有人将其称为高考之后中国第二大考试。如此众多的学生,以如此高涨的热情准备考研,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为此我们特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研究生这么吃香,就业比本科生好多了,你为什么不考研?”这是前几年大学毕业生时常遇到的问题。“研究生现在不吃香了,就业情况比本科生好不了多少,甚至很差,你为什么还要考研?”这是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考研时遭遇的困难。针对这一现象我特以在校大学生对考研现状为题展开调查,调查对象为我校大一至大三学生。本次调查意在了解大学生们对于考研的认识,考研的动机等情况,并提出相应的社会问题与解决办法。 随机调查200名大一、大二、大三在校大学生、 给每位调查者一份调查表进行填写。 由此可见,随着离考研越来越近,关注度也逐渐增加。考研的同学中,仅有20%是准备就就读专业考取研究生。由此可见,考研原因中还有对就读专业的不满。从努力程度看,

仅有10%的人有明确的报考学校目标和专业,40%的学生认为考研仅需从大四拼一把即可,只有4%的同学从现在起为考研定下计划和目标。 目前的考研队伍中,大概有这么几种类型:一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二是考研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三是随大流,别人都考研,我也要考一下;四是为了不喜欢大学的专业,读自己喜欢的专业。 对于第一类考研学生而言:一些学生读大二的时候就开始为考研做准备,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而且还有意放弃一些基础课程的学习,腾出时间复习将来考研有用的科目。这样往往在无意中缩小了自己的知识面。 对于第二类考研学生而言:下定决心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职业命运,以便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是绝大多数考生的想法。一位大四学生在调查中坦言,自己本科读的不是名校。为了不让一毕业就失业这种情况发生,家里人早在大一入学之际,就让她准备考研,“家里人说,不考研,就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她也想继续深造,首先是读英语文学语言专业。 对于第三类考研学生而言:自己没有主见,自己大多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大多数是受家长、老师、亲戚、朋友、同学的影响,别人说考研好他就考研。甚至对将来要考哪一方面的研究生都没有想过。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研报告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研报告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研报告第一篇: 调研目的: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的消费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来越大,大学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特殊消费群体。本次调研主要是了解目前我校大学生消费状况及消费心理,分析学生的消费构成,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调研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研内容:学生收支情况,学习支出情况,一是消费情况,电子通讯情况,电子通讯消费情况,消费观念。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研形式,针对在校大学生可能出现的消费现象设计问卷调研内容,并对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 调研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城市占比重较小,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40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40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较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研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

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在校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4、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研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100%,MP3使用率70%以上,调研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00元以上。电脑的普及率在学校中也是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学校网费预算,每月收取网费20元,没有电脑的同学每月的上网费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吃喝,旅游,穿着打扮占比重最大,30%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女生中购买化妆品衣服的比重较大,男生用在交际娱乐方面占比重偏高些。 6、在校大学生在购买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识有所增强,更多的学生愿意购买品牌较好的用品,特别是女生对衣饰化妆品方面。这也表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整体上有所提

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分析

“自我价值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现象分析 常常听到大学生说这样一句话:“若我们把高中时学习劲头的一半用在大学学习上就好了”。与初高中时相比,大部分大学生其实并没有把“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付诸于实践。学习动机是促进学习活动的主要因素,同时,学习活动又可激发、增强甚至巩固学习动机。可见,大学生学习活动不积极必然与学习动机不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通过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表现,浅析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成因并利用自我价值理论探索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控制策略。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表现 (一)不愿学习 不愿意上课,上课无精打采,不能积极思维;课后很少继续学习,常把主要精力放在打游戏、下棋、上网聊天、逛街等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经常旷课和睡懒觉。 (二)学习注意力分散 学习动机缺乏会使注意涣散、兴趣转移,易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因而上课时听课不专心,不能集中精力思考问题,作业不认真,学习肤浅,满足于一知半解,对学习采取敷衍态度。 (三)学习缺乏成就感 学习动机缺乏导致对学习的冷漠、厌倦情绪,对学习生活感到无聊,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很少享受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 (四)学习没有适宜的方法 学习动机缺乏的学生由于对学习总体上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因此不会去注意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能力弱、效率低、效果差,最终造成学习动机的进一步缺乏,形成恶性循环。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没有明确的大学学习目标。 在高中阶段,学生以考上大学为唯一的学习目标,目标明确,学习充满动力。考上大学,目标实现,许多学生就产生了松懈心理,希望先在大学里好好

放松一下,没有意识到新的学习阶段需要新的学习目标的问题,由此导致学习随波逐流,生活空虚无聊。 (二)不喜欢所学专业。 大学生都有自己主攻的专业,但是很多同学却不喜欢自己所选的专业——有的同学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缺乏了解,往往到校开始学习后才发现对所选的专业并不喜欢;有的同学是家长从就业目的出发为其填报了所谓好找工作又挣钱多的专业,但是学生本人并无兴趣。 (三)意志力薄弱,自控力差。 大学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大大超过中学阶段,因此要求大学生要有更强的学习意志力和自控力。而有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被花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久而久之便失去自控能力,兴趣和行动再也无法转到学习上来。有的同学则是受到社会上一些所谓的“知识无用论”的影响,觉得读书无用,滋生厌学情绪,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四)缺乏远大的理想,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这是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深层原因,只有明确了“为什么活着”,“为什么上大学”等根本问题,学习动力的不足才可能得以根除。 三、从“自我价值理论”探究学习动机不足的控制策略 (一)自我价值理论 卡文顿提出,根据学生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倾向,可以将学生分为四类1.高趋低避者:这类学生的学习超越了对能力状况和失败状况的考虑,又被称做成功定向者。他们往往拥有无穷的好奇心,对学习有极高的自我卷入。 2.低趋高避者:又称避免失败者,这类学生有很多保护自己胜任感的策略,使用各种自我防御术,从外部寻找个人无法控制的原因来解释失败。 3.高趋高避者,又称过度努力者。他们兼具了成功定向者和避免失败者的特点。一方面对自我能力的评价较高,另一方面这一评价又不稳定,极易受到失败经历的动摇。他们往往有完美主义的倾向,给了自己太大压力,处在持续恐惧之中。 4.低趋低避者,又称失败接受者。他们放弃了通过能力的获得来保持其身份和地位的努力。这些学生在面临学业挑战时表现出退缩,至少是被动地反应。他们用于学习的时间很少,焦虑水平也很低,对极少获得的成功不自豪,对失败

关于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研究分析报告

关于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研究报告

————————————————————————————————作者:————————————————————————————————日期: 2

关于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研究报告 引:随着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加入了考研的队伍。据调查,引发考研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内在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个人内在因素是决定性因素,外界因素对考研动机转化产生重要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考研动机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但其中不乏盲目考研、为逃避就业而考研的大学生。当前,研究生就业形式也不十分理想,因此在考研问题上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引导。关键字:大学生,考研,动机。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形式,研究对象为浙江理工大学各个专业大一至大四的在校学生。其中以大三大四为主,大一大二占小部分。并且主要从考研动机,专业情况,生源背景进行调查。 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93,有效率96.5%,用百分比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考研动机的现状 (1)动机调查(主) 调查研究显示:选择较多考研动机分别是1.本科毕业生薪资有所下降,提高学历层次有利于就业(占 55.4%)2.本科毕业生就业前景不理想,迫于企业要求高学历的压力(占59.1%)3.深入专业知识领域的学习, 提高专业水平和自身素养(占54.9%)4. 有名校情结,向往名校(占40.9%)。5.可以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以便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占29.5%)6.家长的督促,希望,使自己萌生考研的想法(占21.8%)。 从调查结果看,多数被试者的考研动机是端正的务实的,甚是有个人说:“为工作而读研未必会有好工作,但在读研时以全面提升自我为核心反而会使自己拥有实力去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可见,被试者比较注重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竞争力,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的良好意识。 (2)专业与院校 被试者中,参与考研的以理工,经管类占绝大部分。 其中在选择学校与院校方面,29.5%的学生考虑所考专业在该学校的实力师资等影响。27.4%的认为要依靠自己的实力再作判断,24.8%的因有名校情结,而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近18.6%考虑到学校所在的地区和城市,仅有6.2%的同学受父母,同学和男女朋友等的影响。从调查结果看,被试者在选择报考院校时,比较重视院校的实力及其所处地理位置。在选择报考专业时多以个人主观选择为主,体现出很强的自主性。 (3)学习目标与自我认可。 调查显示:在对读研学习目标调查中,有明确学习目标的被试者占24.3%,有想过但不清楚的占40.9%不打算考研的占15.5%,其中各自有选择出国,直接就业,考公务员等选择,但最过无奈的是处于对家庭经济状况的考虑。 从上述调查结果显示被试者的学习目标尚有不明确的,缺乏自我认可。 ?问题及其分析 从本次调查结果看。总体上被试者比较看重个人能力的提高,注重兴趣与专业的结合。尤其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方面表现出良好的趋势,体现出读研动机端正务实的一面。但确实也存在一些具体问题,正视这些问题并进行积极引导,有助于这些学生读研期间在思想和学业方面的健康发展。 ?存在的主要问题 I 对院校的选择过度看重地理位置。在读研院校的选择中,与城市地域相关的选择原因合计比例近20%, 很多被试者比较看重院校所在的地理位置。事实上,城市的人文与地理位置同个人专业的知识增长,能力提高没有必然的联系。 ii 学习目标不明确。被试者中有明确学习目标的仅20%,说明大部分被试者没有明确的,具体的发展目标,这会是其在学习过程中因缺乏学习规划而无所适从,因而没有目标而虚度光阴,因而不明确目标而缺乏自信。这样无疑浪费了国家资源,同时也影响其的成才。 iii 经济压力的原因。本次调查中,部分被试者需要考虑读研是否收费以及相关收费标准。在考研人数日益庞大的今日,考研并不是一份可以拿工资的学业了,读研的经济压力也日趋扩大,这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质量。 ?问题的研究与分析 大学生考研动机不仅仅是个人单纯追求学业提升的结果,更是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由学校,家庭,个人因素相互作用而成。具体原因如下‘ ?社会因素(1)城市间,城乡间经济发达程度的差异。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发展机会较多,吸引力较大,从而导致院校的地理位置被看重。(2)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新兴行业不断涌出,优势行业不断变换,本科专业就业不乐观的大学生便会选择跨专业考研或者选择考研,以文聘来提高就业率(3)社会生活成本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研究生的费用也在逐步提高,这不能不对学生及其家庭产生影响,同时也促使被试通过做兼职的方式来获取一定的生活费用,以减轻家庭的负担。 ?学校因素(1)高校忽视学习目标的引导。过多吧注意力集中到就业率和升学率上,忽视了对学生学

关于大学生考研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考研情况的调查报告 谢芳清* 摘要:在度过无忧无虑的大一、大二生活之后,很多同学在大三阶段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大学毕业后是工作还是考研,同学们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进行着取舍。国家对研究生招收政策的放宽,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始迷茫。是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就成了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就在校大学生的考研倾向问题,通过对华东交通大学的250个大学生进行了一次书面问卷调查, 旨在深入了解大学生考研的情况,以及了解大学生对考研的态度,也为更多有志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些信息。 关键词:考研;就业;理性 直接就业还是考研,一直是大学生尤其高年级学生经常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很多同学并非理智地加入了考研大军,形成了高校的“考研热”。还有很多同学徘徊在所谓“就业考研都不误”的两手准备中,考研未必成功,就业也受到影响。大多数选择考研的学生早已不是单纯做学问的心态,而是各种性格、价值观、人生态度交织在一起产生的综合反映,当今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了。那么,如今大学生考研情况如何,怎样正确对待考研或是就业呢?这是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为了了解经济管理学院大三、大四学生对考研的看法以及学生考研和不考研各自原因,学生考研的准备情况及各自的复习方法,同时深入了解大学生考研的情况和大学生对考研的态度,也为更多有志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些信息。我们对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进行了一个关于大学生考研情况调查。调查时间是2010年7月初,调查方式为分层抽样调查,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总数是250份回收248份,回收率99%,有效数246份,有效率98%。各项调查工作结束后,我们将调查内容予以了总结。 在随机进行的250份调查中,涵盖了该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其中,男生人数130人,占总数比例53%,女生人数116人,占总数比例47%。 二、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 36%同学对考研信息了解不多,24%比较了解,而有29 %同学表示自己不了解。69%的同学不打算考研,占了被调查人数的大多数。“是否考研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入学门槛、读研成本及就业前景。”“但现在,读研难度增加,又找不到好工作,那么考研的人数当然就要下降。”其中,81.8% 的同学选择毕业后就工作;17.1% 的同学认为考研费用太高,而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不打算考研;4.7%的同学选择其它途径深造;11.1%的同学则不想再读书,因此对考研不作考虑。31%的同学选择考研,从侧面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趋向于继续深造的意向。在这部分同学中,51.5%的同学的考研动力是为了将来找工作更具有竞争力,通过考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这说明我校大学生已经具有相当高的忧患意识,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已有准备。当然,同样是选择考研,许多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根据数据的显示,21.3%的同1学,认为目前的就业压力大,不想就业,而选择考研也是一种途径。27.1℅的同学是 1*谢芳清,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专业08-2班,学号:20080410090203

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消费事情的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具特殊群体,有着别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能够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别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别强,多数消费基本上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周围同学妨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别起的事情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靡消费。而奢靡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假如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适应,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使用下去。 3、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日子与精神日子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别再满脚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日子。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假如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日子的渴望。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钞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经过调查发觉,在日子费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赖父母,13%的同学依赖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经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 同学们要紧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日子费别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那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能够这么说,大学生都是依然以一具纯消费者的身份浮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关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咨询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日子费要紧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别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要紧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能够看出。 手机差不多成为现代人必别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差不多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平均拥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要紧是为了方便寻工作。尽管手机的要紧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挑选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所以,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日子;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日子水平居中。并且,从以上的分析能够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落低,这也鲜亮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学习动机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学习动机调查报告 篇一:大学生学习动机调查报告 大学生学习动机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背景意义: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动机对其学习行为和学业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在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风不正、学习纪律涣散、成绩下降等现象,这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究其原因,学习动机缺乏是根本。因此,了解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特点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福州大学的在校大学生 2.调查项目: 根据发放的35份问卷,每份30道问题,我们对此进行

了分析,总结归类了五大学习动机的项目:①就业与生活②求知与个人成就③盲目及逃避现实④回报与奉献⑤其它。 3.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采取网上随机问卷调查方式。把问卷(见附录)发放到校内网上,收回40份,有效35份。问卷分为30道题,归结为五类问题。 4.调查程序: 4月22日设计问卷4月23日~24日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整理数据4月25日分析数据,撰写报告 三、组织实施计划: 利用中午和晚上的课余时间在计算机网络上随机发放 问卷调查。本团队分工明确,大家商议选出调查的课题后,三人制作问卷后经大家合议,一起负责问卷发放,两人负责数据统计,一人制作调查报告。 四、调查结果: 我们的数据是通过图与表的形式反映的。 我们经过统计的结果是①选择为了以后的就业及生活 的占52.8%②回报与奉献的占7.6%③求知与个人成就占22.4%④逃避现实及茫目的占10.2%⑤其它占7.0% 经统计处理分析得出以下各图: 五、讨论 1.描述结果:⑴由图一知各动机人数所占比率最高的是

大学生考研的动机研究

基于考研视角的大学生成就动机分析研究 成就动机是个人追求成就的内在动力。近年来,随着高学历人才在社会上的地位不断上升,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逐年上涨,“考研热”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但是,考研的路途也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在这个准备的过程中,大学生经历着强烈的心理矛盾冲突,这时,是否有高水平的成就动机对大学生选择考研甚至考研成功都具有较大的影响。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之以个案调查法,试图从成就动机理论出发,对大学生是否准备考研以及考研心态进行研究分析,并就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及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探讨。除此之外,我国学者在考研热的社会现象和成就动机相关理论这两个大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对大学生考研过程中的成就动机水平方面的研究不多,并且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比较集中,范围较小,因此,本研究在采用问卷调查法的同时,在分析研究结果的过程中使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本研究通过成就动机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在考研这一行为过程中的心理调查结果,旨在得出大学生的考研心理特点,为其提出中肯的建议,实现大学生的自我发展价值。 I

1引言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大学本科毕业生进行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客观实际,运用成就动机的相关理论,以及回归分析法来对大学生考研这一行为进行调研分析,采用相关文献资料、电子资源和调查得来的数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展开本研究。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e)是个人追求成就的内在动力,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当个人追求进步时力求达成目标的强烈愿望;二是当个体正在从事某一项活动时,力求达到自己最满意的状态和达到活动尽善尽美的结果的心理倾向。成就动机的概念最早是由默里(H.A.Murry,1938)于20 世纪30 年代提出的“成就需要”,这一需要使人表现出下述行为:追求较高的目标,完成困难的任务,竞争并超过他人。之后,阿特金森(Atkinson&Birch,1964)在默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成就动机理论做了进一步地深化和发展,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期望—价值理论。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强度是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者共同决定,用公式表示:动机强度(T)=f(需要×期望×诱因)1。一般而言,任务难度越大,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就越强,所以P与I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即I=1-P。另外,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理论进行了心理行为上的区分: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一是避免失败的意向。即成就动机是由力求成功的倾向强度减去避免失败的倾向强度而形成的2。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重要建设力量,其成就动机的状况对于社会、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调查分析大学生成就动机水平的高低,有利于调动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进一步深造的迫切愿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本科教育已经由过去少数人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这样的状况导致了就业压力剧增,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同时,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现象对人才素质的不断提高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高学历高素质人才需要和就业压力的双重因素驱动下,考研自然成为大学生谋求个人发展的重要选择。在这种“考研热”不断升温和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理性分析大学生考研的动机及影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对考研动机的多方面了解有利于得到大学生考研动态的真实情况,这对于学校相关部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端正考研的心理状态和主观态度都是具有重大的作用的。 近几十年,我国学者在考研热的社会现象和成就动机相关理论这两个大方面 1在以上公式中,成就需要是个体稳定地追求成就的倾向(M),期望是个体在某一任务上获得成功的可 能性(P),诱因是个体成功地完成某一任务所带来的价值和满足感(I)。 2刘彦华,杜卉,朱丽娜.成就动机与大学生考研心理的调查与思考[J]. 教育科学, 2006,22( 3) : 89-9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