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动机文献综述

大学生学习动机文献综述
大学生学习动机文献综述

兰州城市学院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信息检索与应用》课程期末考试方案

兰州城市学院课程期末考试论文

学院名称:传媒学院

专业名称:教育技术学

学生姓名:周泰霖

任课教师:徐丹

大学生学习动机文献综述

一、学习动机简述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并维持学习活动、并致使其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表现为学习的志向、愿望或兴趣等, 对学习起推动作用。学习动机的主要构成成分有外来动机(学习活动是为了外部报酬、奖励或荣誉) 、内在动机(学习活动是为了学会所学的内容本身)、认识兴趣(求知欲)及成就动机。外来学习动机通过激发内部动机来发挥作用, 因此, 学习动机的培养关键在于内部动机的形成。

学习动机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动机强的大学生不但能够坚持不懈地克服各种困难, 把自己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到学习对象上, 而且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最终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其总体主流来说是正确的、积极的、高效的, 大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很好地完成学业。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学习动机不明确或学习动机不正确, 出现盲目厌学混日子,毕业应聘无所长的现象。高等院校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及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遵循学习的基本规律, 积极思考和寻求科学合理的教育对策,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及学习管理, 明确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 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动机除具备动力性、方向性、隐蔽性、复杂性等动机的一般特征外,还有大学这一人生特殊学习阶段自身的特点。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多元性主要表现为四类:

(1)报答性和附属性学习动机。

(2)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

(3)谋求职业和保障生活的学习动机。

(4)事业成就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和不稳定性,在同一个大学生身上也会有多种不同的学习动机同时存在,并由一种或多种学习动机起主导作用,而对于起主导作用的学习动机,又会随时问及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问接性。

根据肖钱瑛对华南四所大学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如分数、赞赏奖励、避免惩罚等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弱。而间接性学习动机,如求知欲,探索、成就、创造、贡献等,将会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加强,并且,间接性学习动机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

(三)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大学的学习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且职业定向相对明确,而刚进校的大~新生对于本专业的相关情况并不十分了解,随着年纪的升高和对自己专业的日益了解和喜爱,职业化的学习动机也随之强化。

(四)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功利性。

调查表明,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是应用性学科(包括外语),其次是实验、实践课,最后

才是专业的基本理论课和思想政治课。表现在就业态度上,大多数学生都希望尽可能早地走上工作岗位,然而,对于考试分数、荣誉奖项等并不是很在意,关注度相对不高。

三、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类型

( 一) 积极的学习动机

( 1) 报效祖国此类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把目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利益联系在一起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能报效祖国造福人类,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在为社会的奉献中实现自身价值这一动机在当代大学生中依然占主流。

(2) 适应社会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知识的认同感逐步加强,获取知识成为人们日常的需要,具有这种动机的大学生,其学习就是为了获取知识,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期能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跟上时代步伐,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报恩这类大学生背负着父母教师的期望,认为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只有通过认真勤奋的学习,取得好成绩才能为父母尽一份孝心。

(4) 自我发展这类大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一方面为增长知识,满足自己求知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积累经验,为自己今后的科学研究或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 二) 消极的学习动机

( 1) 追求金钱

这部分学生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享乐,只有赚更多的钱,才能享受生活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大学文凭,以获得一个体面的职业,才能为将来赚钱铺好道路。

( 2) 爱情资本

这部分学生认为通过大学学习取得大学文凭可以成为将来谈爱情的一个重要筹码,提高自身寻觅伴侣的竞争力而且大学生的身份可以成为吸引异性目光的一个闪亮的招牌,他们认为学习对爱情来说是件有利可图的事情。

( 3) 追求自我

这部分大学生以自我感受为中心,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他们大多以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为理由,从而放弃学习; 或我字当头,不愿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技能回报社会。

( 4) 及时享乐

在大学生们通过黑色六月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后,部分学生产生了松懈思想,把主要精力放在玩乐上,对学习成绩只追求六十分万岁从以上情况看,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流是好的,大部分学生都能以积极地态度对待大学的学习,但同时,大学生在学习动机上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制约着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部分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原因。

(一)内因。

即个人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部分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强,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紧迫感和竞争意识,大学与中学不同,没有了老师的敦促,很多学生便在思想上变得懒散和懈怠。另外,由于缺乏迸取心和上进心,加之大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比较丰富,很多学生便开始贪图享乐,变得浮躁。一些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缺少兴趣,也是造成学习动机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专业设置口径过窄,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现代社会实际需要,导致学用脱节,造成就业困难,教学管理不严,教学条件跟不上等.

(三)社会和家庭的原因。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劳动用人制度尚不健全,大学生择业机制尚不完善,就业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当前尚未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

好氛围;这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社会上各种不健康思想的影响,也使大学生丧失了努力学习的动机。

此外,一些家长的不恰当期望,过高的要求,也是导致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间接原因。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是高等教育所关心的一个热门问题。以往的研究多是一般静态描述, 缺乏动态的发展性的分析。本研究通过询问学生什么样的知识领域、技能和经验对他们最重要, 以探讨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变化, 从而有助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五、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

为了全面了解当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 通过设计问卷( 主要考察角度是近远景学习动机) 在 4 个年级( 2000 级- 2003 级) 各专业随机抽取800 名大学生做了学习动机的问卷调查, 结果见表1。

表1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问卷调查统计表

从以上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表现和统计数据, 可以概括出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如下。

1 远近景性动机交织互补, 远景性动机明显不足

从以上调查来看, 当代大学生的近景性动机过多, 为了报恩, 为了找到好工作, 为了高收入等等, 具有直接性、短期性, 有明显的功利性目的; 只有两项( 序号6 “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序号13“证明我的价值和能力”) 能体现远景性学习动机, 而且比例也不高, 分别为4 9.2% 和45.8% 。还通过与大学生直接谈话再了解他们远景性动机, 绝大多数学生首先还是考虑就业, 他们认为在现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首先要考虑生存, 其他的所谓“理想、信念、抱负”还没时间去想, 可见, 当代大学生的远景性动机明显不足。

在远近景动机交织作用中, 必定有一个( 或多个) 起支配作用的主导性动机, 其余的则为辅助性动机。同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可能包括“为了祖国的建设事业”,“个体知识的丰富”,“人格的完善”, “对某一学科的兴趣爱好“等等。如果长期起支配作用的只是“希望受到别人的鼓励”,“毕业后找份好工作”等近景性动机, 缺乏高境界的远景性动机, 这种学习活动就失去其固有的价值, 持久性就不强, 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十分不利。只有把学生个体的求知成才需要与社会的建设, 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 作为学习的主导性动机, 学习才有意义, 也更有动力。

当然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都是需要的, 两者是相互作用的。首先要重视远景性动机,

同时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形成不同阶段的各个方面的近景性动机。如能使两种动机相辅相成, 人们的学习生活就将始终是朝气蓬勃的, 勤奋而愉快的。反之, 若缺乏远景性动机, 学习生活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而波动起伏, 学习缺乏持久性, 有时会感到学习“没意思”, 甚至精神空虚犹如大海中一条没人掌舵的扁舟; 若缺乏近景性动机则学习的力度( 劲头) 不强, 学习效果不好, 学习效率不高。所以, 既要有远景性动机, 又要有学好一门一门课程、做好一道一道练习题、取得一个又一个好成绩的近景性动机。

2 学习动机的复杂多样性

从表1 中可以看到, 每个题目选中的人数是不一样的, 最多的是序号8 “将来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最少的是序号2“争取在校期间入党”; 但没有一个题目是所有的人都选中了的, 这说明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不完全相同的。可以发现: 序号9 、11、12即“经常感到学习的快乐”; “总想弄懂不明白的问题”;“喜爱所学专业”则是以学习本身为目的的; 其余各条无论是为自尊, 为发展, 还是为父母, 为国家, 学习都是一种手段。各种学习目的反映在学生的头脑中就是一种学习愿望, 我们把这种愿望称为学习需要。以学习本身为目的需要称为认知需要, 即学习者的内驱力是由自己产生的, 学习活动本身就是学习者所追求的乐趣。兴趣、爱好、好奇心等均属于此范畴之内。以学习为手段的需要则称为其他需要, 或称为由诱因所决定的外动力, 即学习动机是由学习者以外的人提供的, 学习者的目的并不在于此。教师、父母或朋友的赞赏、批评均可为这类动力, 恋爱、婚姻则是二者兼而有之的。

3 学习动机的矛盾斗争性

大学生们一方面希望通过学习, 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 具有一技之长有社会竞争力的人才。另一方面受商品经济因素影响, 过于讲实惠, 就学生个体来讲, 也能认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 但又怕吃苦, 不愿磨练意志, 不能把挫折当成一种经历, 往往偏重于眼前的个人利益, 总想走捷径, 追求“六十分万岁”, 属于一种急功近利的学习动机。

近景性动机在以上调查的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中表现十分突出。比如, 学生的求知欲、想考好成绩、对某学科的浓厚兴趣以及老师生动形象地讲解、教学内容的新颖等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这类动机为学习而学习, 一旦学习内容和形式不适合自己的口味, 就会影响学习效果。而远景性学习动机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价值实现相联, 对于学习的内容有不能全凭自己的口味, 要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 为争取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全面实现和对社会有用, 如不能把近期的学习行动于远大理想时时结合, 近远景性学习动机矛盾就得不到调节,学习的热情就会受到影响。

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动机的途径

1. 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确定人生走向的纲领, 是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正确的世界观和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仅统帅着个人的才能, 而且还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人才能的发展水平及其才能成就的大小。许多有成就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都是在青年时期就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青年周恩来为了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 远渡重洋, 学习科学知识, 寻求真理。鲁迅先生为了治疗劳苦大众的“精神疾病”, 毅然弃医从文, 走向“文学战场”。要教育大学生以先贤为榜样, 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 从根本上解决为什么而学, 为谁而学的问题。自觉地排除社会上各种不良之风的干扰,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苦学为乐学, 变学习无用为学习有用”, 促进大学生的上进心。

2. 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

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要从事的工作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能, 在大学里所学到的东西能否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用得上, 怎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等, 对这些问题回答得越准确、越具体、可信度越大, 就越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自觉

性。

3.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是直接的学习动机, 属于内部动机范畴。它不仅可以推动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而且能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使动机得以维持和深化。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稳定的兴趣的时候, 他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 处于极其兴奋状态,能够主动而积极地思考问题, 感知事物。同时对事物的观察也变得比较敏锐, 形象思维丰富,逻辑思维加强, 情绪饱满, 克服困难的勇气也会随之加强。为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应用启发式教学原则外, 还应结合教材内容介绍一些国内外学术动态

和新的科研成果,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启学生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在教学形式上,要灵活多样, 做到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把呆板的知识、枯躁乏味的内容用灵活多变的方法,简洁诙谐的语言传播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学习动机。

4.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往。这两种交往中人际关系处理好坏直接影响他的学习积极性。心理学家梅奥的霍桑实验研究表明: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反之,则会削弱或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及优秀的教学水平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与感召力, 它能激起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重新对知识的渴望和兴趣。相反,师生关系紧张,教师思想素质及业务水平不高, 也会抑制甚至破坏学生学习兴趣, 制约学习动机。建立真挚的同学友谊,形成团结、互助的同学关系,对学生的学习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学关系冷淡,甚至经常发生矛盾和纠纷,不仅影响良好班风形成, 也会使班级中成员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与学习感到压抑与乏味, 降低学习的成效。只有建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团结、融洽的关系, 才能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在这种良好的气氛中学习, 一定会心情舒畅、愉快, 学习动机也就会得到强化。

5.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开发其创新意识

学生的知识获得不仅靠课堂上教师讲授, 而且还包括课下学生自学。两者中, 后者至关重要。对于大学生来说, 未知的东西太多、太多, 教师没有讲授的新知还浩如烟海。这些, 只有靠自学来完成了。而自学又是个艰苦的创造过程, 它需要有一定毅力和勇气。也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的学生, 才能不惧艰辛, 刻苦学习。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刻苦自学的精神, 通过自学对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地加工和创造, 不断创新, 积极探索, 努力攀登知识的高峰。

6. 积极地运用目标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目标的确立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良好学习动机至关重要。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度。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引发的, 而需要又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 动机导向目标, 引发行为, 最终实现目标。因此, 我们要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目标, 并努力使个人的目标同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对大学生要求的大目标相一致。具体地说, 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确立为四化而勤奋学习, 为祖国建设而努力学习, 把祖国和人民需要放在首位的学习目标, 并使之形成为一种巨大引力, 让每位学生为此努力, 为此而奋斗。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说过,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 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 对社会就越有益。正因如此, 我们要努力把学生的这一崇高追求目标化为其学习的内驱力, 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7. 有效地利用奖励机制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 奖励( 物质与精神) 能使人产生愉快的精神享受, 增强人的自豪感与

自信心, 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的积极性。教育工作者要会正确运用这一手段来强化学生学习

动机。对学生的奖励切实可行的做法, 通常可采用这样两种方式: 一是对学生良好的学习成绩和突出的工作业绩给予表彰与奖励。如: 授予三好学生、模范班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 或颁发奖学金等物质奖励; 二是对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及刻苦学习的精神进行随机性的表扬与奖励, 可以是口头的, 也可以用发证书及奖品、奖金等

形式, 以鼓励和肯定其行为的先进性和正确性。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而获得的奖学金等物质奖励, 既能缓解现实紧张的经济状况, 改善生活及学习条件, 又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 他们获得的“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虽然只是精神上的奖励,但也充分说明了师生及学校对自己学习及工作的肯定, 同时也在客观上满足了社会尊重的需要。这些奖励都无形地鞭策他们更加努力, 以回报师生及学校,

也当然地强化了学习动机。

总之, 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及其它教育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使每位学生都能够热爱学习活动, 自觉学习、刻苦学习。同时, 还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为祖国的2 1 世纪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 1 ] 《试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张根昌第21卷第3期2006年9月邢台学院学报

[ 2 ] 《论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许锦旋陈飞旋

[ 3 ] 《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培养》赵宪民,马欣高等建筑教育2010年第19

卷第4期

[ 4 ]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原因分析》张小红第21卷第5期2006 年10 月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 5 ] 《关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分析》杨柳科技资讯2013 NO. 17

[ 6 ]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探析》沈国强

[ 7 ]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浅议》周学红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1 卷第4 期2001 年10 月

[ 8 ] 《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浅析》李音

[ 9 ]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李艳,何畏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 年4 月第3 卷第2 期

[10]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浅析》陈志彬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8 年第3期

动机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题目:广州市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系别: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年级: 2008级 专业(班):体育教育专业(2班) 学号: 20082701027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 2 月 29 日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1 选题依据 在体育社会化的社会里,体育社会化程度越高,体育对社会的影响就越大,反过来社会对体育的期望值就越大,对从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就越高。①所以,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新世纪的发展。而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要适应新世纪人才市场的需要,就必须打破以往单一的培养模式,以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学生发展为基本培养框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从查阅书籍得出学习的积极性受学习动机的影响,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是发动、维持学生活动的一种心里状态。动机对人的行为是有巨大的作用的。所以研究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对我国体育社会化有重大的意义,经过上网收集,我国对于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动机研究比较少,研究得比较泛,广州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动机还没,所以我选择这个研究题目对了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动机有重要的意义。 2、选题意义 2.1理论意义: 通过调查研究广州市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动机,并探讨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可以构建学习动机的因素及价值框架。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其价值,不仅对广州市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提广州是体育教育专业的管理层提供实际的参考借鉴的意义。 2.2实践意义: 通过对广州市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动机的确立及价值推广,明确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从而有可能使学生明确在不同的年级阶段学习受不同的因素影响,从而明辨那种因素对自己来说是最重要的,激发自己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还有使教育管理层,明确学生在各个阶段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利用这影响因素对学生进行激发,如何把师范生应有的技能以更好的方式灌输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的质量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①[1]周华.我国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化透视[J].中国软科学,2003(4):156-158 ② [2]王美,戴俭慧.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综述[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003,19(4):1-5

旅游文献综述

南通大学 信 息 技 术 检 索 作 业 论文题目:现代旅游体验要素文献综述 姓名:顾鹏斐 专业: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班级: 132班 学号: 1315052037 指导老师:钱智勇 日期: 2015年5月4日

现代旅游体验要素 顾鹏斐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体验旅游日益兴起,旅游体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提出了旅游体验的内涵,并总结了旅游体验的类型以及模型等。 关键词旅游体验;内涵;内容;模型 正文综观旅游业的发展历史和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消费方式,可以归纳为三个递进的旅游发展阶段(李怀兰,2004年)。第一阶段,观光旅游。这是旅游的初级阶段,是社会经济欠发达时期的必然选择,以自然风景区开发为主,旅游消费能力弱,服务意识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前景。第二阶段,休闲旅游。这是旅游消费发展的中级阶段,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第三阶段,体验旅游。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最高旅游状态,是知识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必然需求。它强调游客对文化的、生活的、历史的体验,强调参与性与融入性,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20世纪60年代,鲍斯汀将旅游体验定义为一种流行的消费行为,一种经过人工设计的大众旅游体验;70年代,美国未来学者阿尔文· 托夫勒在其著作《未来的冲击》一书中,首次提出体验经济时代即将到来;1978年艾特森指出旅游体验的获得是由活动与环境组成,不同的活动及环境组合会产生不同的体验。90年代派恩和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正式提出旅游体验一词,指出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并为其创造难以忘怀的体验经历,将注重消费者的主观需求,并愿意为基于体验活动的消费者需求变化买单,以使消费者产生一次难忘的记忆。 一、旅游体验的内涵 关于旅游体验的含义,国外学者有不同的见解。Boorstin(1964)认为它是一种时尚消费行为,一种人为的、预先构想的大众旅游体验,是做作的、刻板的。MacCannell(1973)则把旅游体验看成是对现代生活所遭遇的困难的积极响应,他认为旅游者是在寻求“真实”的体验以战胜困难。而Cohen(1979)认为,旅

大学生学习现状文献综述

大学生学习现状文献综述 一、序言 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主体, 是我国未来先进生产力、思想、精神和文化的创造者, 这些未来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素质, 关系到我们党执政兴国目标的实现, 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而大学生个人素质的高低关键取决于自身的学习, 因此高校和社会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学习问题。尤其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 研究当代大学生学习现状具有格外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学习问题我们需要对其有一个完整的了解。现有的研究大部分为针对大学生学习状况的单方面调查,主要有:学习动机问题、学习倦怠问题、学习拖延问题等几个方面,但缺乏整体的,系统的调查研究。所以我们的研究方向定位于从大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整体上分析大学生的学习现状所反映出的问题,为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提供帮助,令其更好的完成学习和教学工作。 二、历史发展 (1)学习拖延 Hin,Hill,chabot和Barrall(1976)对大学生进行了最早的有关拖延的问卷调查,共调查了5个大学的500名学生,让大学生对自己的拖延程度进行自我评定。他们的结果表明有5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绝大多数时间和绝大多数学习任务上都存在学习拖延,而且学生的拖延程度和年级是呈正比的。Bridrdy(1980)首次对大学生的拖延进行了以心理测量为基础的问卷调查,也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比如发现有20%的学生报告说自己是“问题型拖延者”。Aitken(1982)对大学生的拖延问题进行了一个更加广泛也更加可信的问卷调查。她研究的样本是美国两个州立大学的大约120位大学生。尽管Aitken从来没有公开发表她的问卷,但这依然是拖延研究中重要的工具。Aitken发现学生的拖延是呈正态分布的,而拖延分数在标准分一个标准差以上的学生都存在比较严重的拖延。她认为有超过25%的大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拖延,而且拖延和“低自尊”有着一42的相关性。solomon和Rothblum(一984)对342名大学生进行了有关拖延的调查,有半数的学生认为拖延是个中等的或者严重的问题。McCown,Johnson和Petzel在1986年也进行了类似的问卷研究。他们发现学生的拖延和学习成绩以及大学厦门论文网生活的满意度是呈反比的。但有关拖延的最大范围的研究是1994年McCown和RobertS进行的,他们用Aitken的问卷和其他行为问卷、自陈量表调查了共1543名大学生。他们发现拖延是学生的一个重要压力源,而且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在国内,对学习拖延的实证研究几乎是从2006年才开始的。陈宝华(2006)通过对上海476名大学生群体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有大约20%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学习拖延。 (2)Maslaeh的三维倦怠理论 1981年,Masla。h与Jacks。n编制了工作倦怠量表(MaslachBurnoutInventory,MBI)。认为职业倦怠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加以定义,即情绪衰竭(emotionalexhaustion)、缺乏人情味(depersonalization)、个人成就感降低(diminishedpersonalacc。mplishment)。情绪衰竭是指个人的情绪资源及与之相关的生理资源被用尽的感觉,代表工作倦怠的个人应激维度。在三个维度中,情绪衰竭是报告最广泛、分析最彻底的一个,有很多研究报告指出,情绪衰竭维度代表着工作倦怠的核心内容。Maslach等人提出的这种三维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倦怠现象的本质,是职业倦怠研究领域中影响最大、居主导地位的理论模型。〔田MBI量表也被运用于学习倦怠的研究中,不同研究者在研切孟究学习倦怠时往往采用不同版本的姗I 量表。有些学者就曾根据MBI最早期版本发展了MBI的学生版。古尔德等(Goldetal.)学者曾以师范生为对象,探讨它们未来在教学上的倦怠现象。采用MBI一FormED.量表,修正量表中的工作地点、对象、及工作性质以适合学校情境,他们将此修正过的量表成为大学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文献综述

德国人才差异化管理对中国的借鉴思考的文献综述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组织人力资源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与管理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维护与激励组织内人力资源。简而言之,最优的人力资源可以用最少的人办最大的事,其中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和长处,人力资本不断升值的过程。而人才差异化管理就是根据个体不同的知识经验水平,工作能力和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管理和开发,进而为顺利实施组织的发展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一种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自然要研究人性,即人的本性。那么,如何认识人的本性,就成了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对人性的研究,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持不同的价值观和研究方法,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本文结合所写内容并参考有关书目明确了德国人才差异化管理对中国的意义。 (一)国外关于人才差异化的相关理论研究 目前在我国,相关的人才差异化研究与德国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本文重点介绍有关国外的激励理论研究,像我们所熟知的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阿尔德弗的ERG 理论,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罗伯特豪斯的“综合激励模式理论”和亚当斯密的“公平理论”等等,对于不同的人才,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 1.1、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是在前人莫瑞的研究下,进一步发展了其研究,并在1954年出版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对该理论进行了阐释,马斯诺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他认为,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下一个较高层次的需要才能成为其主导需要,该理论从人的需要为出发点来探究人的激励和人的行为,有力的说明了人不但有经济上的物质上的需求,更有来自社会和精神上等方面的需求,给予管理者如何激励员工以启示。

民俗旅游研究综述

2 0 0 7年1 2月第2 2卷第4期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苘茂兰,王峥 摘要:近年来民俗旅游成为各地旅游发展中的一个亮点,甚至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伴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国内学者对此也给予了关注。1 9 9 8年以来各种学术性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有关民俗旅游研究动态的文章,对其进行梳理和归纳,可以发现,民俗旅游研究在某些方面还有需要加强的地方。 关键词: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可持续发展 当前,国际旅游趋势在向文化旅游发展,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采的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的民俗旅游发轫于2 0世纪8 0年代初期,民俗旅游以其浓郁的文化气息、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各地迅速兴起,甚至民俗旅游成为各地参与旅游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迄今,中国民俗旅游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六大特点:规模从小到大;内容从单一向多样化、复合型发展;地域上从少数民族聚居区向内地和全国范围扩展;形式上从单纯观光向体验、参与发展;游客以境外为主到国内外游客并重;层次上从初级水平向专业化水平发展。民俗旅游的发展及其开发中出现的新问题已经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加强对民俗旅游及其开发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遍观近年来的旅游论著,在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中对民俗旅游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试图对 1 9 9 8年以来在各种学术性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民俗旅游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把握和评价,希望能够对今后国内民俗旅游发展的研究有所启示。 一、民俗旅游基本问题界定 1 .民俗及民俗旅游 发展民俗旅游首先需要搞清民俗是什么。如果用“泛民俗”来代替民俗,那么其所导致的对传承的背离是与民俗精神背道而驰的。对于民俗及其内容的理解,学界至今见仁见智。巴兆祥认为,民俗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集体性文化,表现在富有情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的一种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例。[ 1 ] 钟敬文认为:“民俗”是人民大众参与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事项;既包括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质形式和行为、心理等形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2 ] 对于朝礼和宗教是否属于民俗,一种观点认为,将祭孔仪典、天子朝拜仪礼归人民俗项目有欠妥当,将历史遗迹、佛道寺观统人民俗旅游有失偏颇。但是,更多的学者认为,还是应将朝礼和宗教归入到民俗旅游资源之列,因为朝礼和宗教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事实上已成了当地居民的文化传统,生活息息相关。但无论如何,民俗与旅游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古代开始,观风察俗,考察民间文化,就是推动旅游的一种动力。[ 3 ] “民俗旅游”概念最早是由西敬亭、叶涛于1 9 9 0年提出的,“顾名思义,民俗旅游是民俗与旅游的结缘,是以民俗事项为主体内容的旅游活动”[ 4 ] 。时至今日,对于民俗旅游的概念还是百家争鸣,几乎在所有以民俗旅游为主题的文献中都有对民俗旅游的解释。尽管学者对民俗旅游的内涵认定不一致,但对于民俗旅游的本质认定还是达成了共识: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是一种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具体来说,其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游者出游观赏的主要对象是民俗,即旅游客体是民俗风情。二是旅游地向旅游者提供的核心产品是民俗产品。只有当旅游者享用和消费的产品是旅游地供给的以民俗风情为核心的系列产品,这样的旅游活动才能归人民俗旅游之列。三是民俗产品必须由纯正地道的民俗开发而成。开发民俗必须保持原味,切忌歪曲。四是民俗旅游产品的主要载体是旅游地的民众。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有民众的广泛参与,民众的态度、素质直接关系到民俗旅游产品的质量高低和旅游地的声誉。 2 .民俗旅游的内容 根据民俗旅游涉及的民俗范畴差异,民俗旅游可分为物态民俗游、动态民俗游、心态民

关于情绪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关于情绪影响教学效果的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学校教育以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因而,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引起了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广大教师的关注, 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但大多数研究立足于教育学的角度, 侧重于认知因素。尽管在心理科学中明确指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 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 是在情感的动力推动和调节作用下进行的。 关键词:教育;教师;情感;情绪;认知 一、情绪调节教学效果的定义 情绪调节教学效果:是指教师在一定教学目标指引下,通过管理和调节学生的情绪,引导和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要情绪对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佳情绪状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 二、情绪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 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态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而教师学习过程中的良好教学态度与其情感是分不开的。特级教师斯霞说过:“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8]。”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学生’。”并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教学态度是指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较稳定而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它主要由认知、情感和意向三种心里成分构成。认知、情感和意向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由于情感具有动力和调节功能,因而它对认知和行为倾向产生重大影响[1]。当教师具备了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时,他会乐意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教育事业,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荣誉感、义务感和自豪感,推动教师积极地工作。教师热爱学生,就会随时随地关心学生成长,精益求精地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这样的教师会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信任学生,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成长。教师热爱自己所教学科。他能够虚心好学,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力求使自己成为所教学科的专家,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 只有这样的教师,他才能够刻苦地砖研教材、砖研教学大纲、教科书有关参考资料,从而正确地把握教学内容,明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重点、难点,不断地探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以饱满的热情进行授课[3]。许多优秀教师在总结自己在教学上取得成功的经验时,都充分地肯定了这一点。特级教师期霞说得好:我们“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从内心迸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如饥似渴地去学习、进修,刻苦地砖研教材,深入细致地备课,想方设法制作教具,全力以赴地区上好课,并耐心地去辅导后进生。虽终日劳累而不顾并乐在其中。” 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教师树立良好的教学态度[5]。同样, 消极的情感则会使教师产生不良的教学态度。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不热爱学生的教师, 很难想象他能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教学工作。这样的教师既不可能去刻

文献综述

前言 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 %,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2]。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动 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之下,体育实践课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故可以看成它是个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人们沉浸在体育实践课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和社会活动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冲突。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附诸实践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4]正因为体育教育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本课题主要是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研究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主题] 大学阶段是人们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人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大多数学生离开了家长而独自生活和学习,其中有来自日常生活的苦恼、有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矛盾、有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即将毕业进入社会而产 生的就业压力,因此,高丹娜在《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本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5];同时还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从而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

关于动机的文献综述

关于动机的文献综述 教育科学学院应心091班梅琴 0906032017 摘要:人类行为的动机一直都受到心理学家们的关注。本文概述了动机的相关 定义,回顾了随着心理学的研究发展而出现的各种动机理论,探讨了一些动机理论的主要容,并对动机的研究前景作出了探讨。 关键字:动机;动机理论;综述 一.引言 人从事任何活动,总是由于他有从事这一活动的愿望。愿望总是指向于一定的对象,指向引起这种愿望并满足这种愿望的事物。当愿望所指向的对象激起人的活动时,反映这种对象的形象或观念就构成活动的动机。动机是人的活动的推动者。它体现着所需要的客观事物对人的活动的激励作用,把人的活动引向一定的、满足他需要的具体目标。动机可以由当前的具体事物所引起。如感到寒冷的人,有取暖的需要;附近的木柴、引火物等,能引起他产生烤火的动机。可是引起动机的,远不限于当前的事物,也可以是事物的表象和概念,甚至是人的信念和道德理想等等。例如对真理和正义的坚信和热爱,个人的责任感或事业心,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成为推动人去从事活动的动机。 动机是一个非常广泛,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人类的任何行为都离不开动机。在非智力因素中,动机起着重要的作用。同一动机可以引起多种不同的行为,而同一行为可出自不同的动机。一种行为可能为多种动机所推动,合理的动机可能引起有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错误的动机有时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盖。 二.动机的概念: 动机问题的复杂性以及研究者的多元探讨,反映了人们对动机的不同认识。对动机的定义不下数十种。动机一词源于拉丁文Movere,意即推动的意思。后来的研究者大多依据这一本意对动机作出解释。有人认为,动机是“推动和维持人的活动的心理动因”【1】。这一定义强调动机的作用和实质,但并未指出动机产生的原因。也有人指出,动机是“一种由需要所推动的,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2】。这个定义强调需要和动机的实质性联系,但轻视目标、诱因在动机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学者春兴教授认为,“动机,是指引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

大学生学习动机文献综述

兰州城市学院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信息检索与应用》课程期末考试方案 兰州城市学院课程期末考试论文 学院名称:传媒学院 专业名称:教育技术学 学生姓名:周泰霖 任课教师:徐丹

大学生学习动机文献综述 一、学习动机简述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并维持学习活动、并致使其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表现为学习的志向、愿望或兴趣等, 对学习起推动作用。学习动机的主要构成成分有外来动机(学习活动是为了外部报酬、奖励或荣誉) 、内在动机(学习活动是为了学会所学的内容本身)、认识兴趣(求知欲)及成就动机。外来学习动机通过激发内部动机来发挥作用, 因此, 学习动机的培养关键在于内部动机的形成。 学习动机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动机强的大学生不但能够坚持不懈地克服各种困难, 把自己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到学习对象上, 而且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最终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其总体主流来说是正确的、积极的、高效的, 大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很好地完成学业。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学习动机不明确或学习动机不正确, 出现盲目厌学混日子,毕业应聘无所长的现象。高等院校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及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遵循学习的基本规律, 积极思考和寻求科学合理的教育对策,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及学习管理, 明确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 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动机除具备动力性、方向性、隐蔽性、复杂性等动机的一般特征外,还有大学这一人生特殊学习阶段自身的特点。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多元性主要表现为四类: (1)报答性和附属性学习动机。 (2)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 (3)谋求职业和保障生活的学习动机。 (4)事业成就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和不稳定性,在同一个大学生身上也会有多种不同的学习动机同时存在,并由一种或多种学习动机起主导作用,而对于起主导作用的学习动机,又会随时问及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问接性。 根据肖钱瑛对华南四所大学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如分数、赞赏奖励、避免惩罚等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弱。而间接性学习动机,如求知欲,探索、成就、创造、贡献等,将会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加强,并且,间接性学习动机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 (三)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大学的学习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且职业定向相对明确,而刚进校的大~新生对于本专业的相关情况并不十分了解,随着年纪的升高和对自己专业的日益了解和喜爱,职业化的学习动机也随之强化。 (四)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功利性。 调查表明,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是应用性学科(包括外语),其次是实验、实践课,最后

有效学习的文献综述

有效学习的条件 09计机 X 班 X X X 检索过程介绍:我的检索工具是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词是有效学习和条件。这两个数据库都是著名的数据库,都有非常多的学术研究,但我认为万方数据库比较好,我写的综述的参考文献大多都是在万方数据库中查询的,只有少量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查询。万方数据库中有比较多关于有效学习的条件这个专题的学术研究,给予了我很多重要的信息,为我写的文献综述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我搜索检索结果介绍:我找出的关于有效学习的条件相关文献大约有三十四篇!最重要的有十五篇!分别是: 1、蔡长运,曾维静,卫津. 网络环境下有效学习发生的条件及策略探究.新 课程探究之教育广角总第219期, 2011. 2、兰艳.完善区域环境和材料投放的前提和条件. 企业导报,2011. 3、罗伟娟. 构建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的四个必要条件.教师报之教学探蹊 总第74期,2010. 4、张耀奇. 有效课堂提问的基本条件分析.全球教育展望(总第275期), 2010 . 5、陈启山,温忠麟. 元认知与有效学习:原理与条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第28卷第l期,2010. 6、燕国材. 中国古代论有效学习条件.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 版),2010. 7、张德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教学平台,2008. 8、丁霞. 有效学习外语的条件与合作学习.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17卷 第4期, 2007. 9、张一平. 有效学习第二语言的条件与教学模式的对比和选择. 兰州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6期,2006. 10、鲍银霞. 有效学习发生的条件及其对教师教学的要求.《青年导刊》 上半月,2005. 11、薛为春, 薛鹏. 论成人学习的主观条件. 继续教育研究, 2005.

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研究

学生美术课成就动机的培养初探 浙江省义乌市五爱小学张怀清 [摘要]成就动机的培养,既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又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本研究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指出了“成就动机”的涵义和理论基础。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的基础上,对“成就动机”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探索、总结。 [关键词]成就动机;培养;激励;营造;期望效应。 一、问题的提出 麦克里兰德通过研究发现: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希望获得成功,当他失败之后,会加倍努力,直至成功。就小学生而言,成就动机强的学生较之一般学生具有更饱满的学习热情、更坚强的学习毅力及更高水平的学习自觉性。实践证明:成就动机越强,成就需要的层次越高,对学生学习和成才的推动作用就越大。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往往对学习好的学生寄予厚望,使得优等生成就动机长盛不衰,而忽视了最需要转变的中等生和后进生,因此造成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把学习当成苦差事。他们经常在责怪声中学习,很少有人为他们创造多方面的成功机会,让他们在心理上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受当前评分制度的影响,及对学生的划一要求,使有的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成功,而使另一部分学生即使作出最大的努力也不能达到要求,这样这两部分人在心理上都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成就动机”的培养与研究。 二、“成就动机”的涵义及其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成就动机”的涵义 “动机”就是发动和维持某种行为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各种因素的一个中介变量。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动机是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指个人追求成就的内在动力,其含义有三个方面:1、指个人追求进步以期达到希望目标的内在动力;2、指从事某种工作时,个人自我投入精益求精的心理倾向;3、指个人在不顺利的情境中,冲破障碍克服困

自我决定动机研究综述

自我决定动机研究综述 摘要:自我决定论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认知动机理论, 代表着当下动机理论研究的趋向。文章综述了自我决定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及具体内容,归纳了典型领域研究成果,分析了未来研究的走向,并对该理论的发展进行了讨论与评价。关键词:自我决定动机;测量;应用领域 动机问题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论题之一,它涉及人类行为的基本源泉、动力和原因,最能反映人类行为的目的性、能动性特征, 而自我决定论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认知动机理论, 代表着当下动机理论研究的趋向。准确理解自我决定动机理论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动机的理解,并为动机问题研究的前景指明道路。一、自我决定动机 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 和Ryan提出的,它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是自愿的和自我决定的。自我决定理论是人本主义的一个动机理论,它假设人是积极的有机体,人天生就具有追求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倾向,努力去应对持续的挑战,并把外部经验与自我感进行整合。根据个体自我决定的程度不同,自我决定理论把人的动机分为:缺乏动机、控制动机和内在动机。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包括四个小型理论:有机整合理论主要阐述外部动机发展为内部动机的过程经历了哪些不同类型的动机;基本需要理论主要归纳了人类先天存在的三种基本心理需要,以及它们与心理健康和幸福的关系;认知评价理论主要解社会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于内部动机的影响;因果定向理论主要描述人们的先天倾向中的个体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怎样影响个体对于环境的选择和适应。上述四个小型理论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并未得到同等程度的发展,多数的研究主要围绕前三个小型的理论展开,重点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动机对行为的影响,考查了社会环境中的不同因素对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影响,研究了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又是怎样影响到自主动机的。 二、自我决定动机的测量 随着人们对自我决定理论的关注,相关研究逐渐增多,研究者相继编制了一些量表,用于研究不同人群的自我决定动机。目前国内使用的量表主要是对国外量表的修订。唐本钰、张承芬对 sheldon 等人编制的自我决定量表(SDS)进行了翻译并用我国大学生样本进行验证,发现同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该量表有两个分问卷组成,共有十个题目,每个分问卷五个,既可以分开使用也可以合起来

亲子旅游者旅游动机与消费行为关系研究

基于旅游动机的景区娱乐消费行为研究 --------以凤凰古城为例 学号:200807220001 姓名:王晶圆 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需求是旅游地衰退与复苏的真正驱动力,旅游地的持续健康发展有赖于保持和扩大其市场份额,其关键在于旅游地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否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者在动机和行为方面的同质性使他们对呈现的产品和促销手段做出相似的反应。旅游者在景区的娱乐消费行为源于旅游动机的驱动,因此,要提高旅游地的空间竞争力,必须要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研究以了解和分析旅游者不同群体的旅游动机、娱乐需求和消费行为模式,为选择和开拓旅游地的目标市场,改进景区娱乐产品的适合性和适度性,为提高旅游地的市场营销和服务水平提供依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以凤凰古城为例,从旅游动机视角出发,对旅游动机与景区娱乐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探寻旅游消费者行为特征,促进旅游目的地市场细分,推动旅游地娱乐产业的发展。 本文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首先从理论意义上来看,旅游动机是影响旅游者消费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许多版本的《消费者行为学》中都提及了动机会影响消费者的偏好进而影响消费者的娱乐消费行为,但是对“旅游动机”是如何影响景区娱乐消费行为的问题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从消费者行为理论、旅游动机理论出发探讨旅游者消费动机差异而引起旅游者景区消费行为的不同,有助于加深对旅游者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匹配的新认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与丰富了旅游市场的研究。此外,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与对比分析,不仅验证了理论假设,并进一步为旅游消费者行为理论提供了实证研究的依据。 与此同时,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娱乐消费行为属于消费行为之一,目标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是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的起点,可以减少决策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增强营销决策的针对性与服务有效性。通过本文研究,可以对消费者市场进行进一步细分,明确消费者娱乐消费需求、动机和消费行为特征,从而使得旅游地和旅游企业可以通过针对不同消费者采取不同的产品和服务营销策略。 2.相关研究回顾与文献综述 2.1旅游动机研究文献综述 2.1.1国外及港、台地区旅游动机研究回顾 国外旅游动机研究无论在理论、概念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证研究方其中被旅游研究领域较多引用的是驱力理论、期待价值理论和唤醒理论。尤其因为旅游动机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国外旅游动机研究总体是注重经验性实证研究,这种研究往往是在结合已有的旅游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的多方位的细分化的研究。笔者拟从理论和实证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理论上对于旅游动机概念的研究有美国的格兰汉姆M.S丹尼(Craham M.S Dann)(1981)在旅游动机的多种解释、定义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了对旅游动机概念的描述性定义。戴尔(Dale Fodness)(1994)讨论了旅游动机的测量、了解、

文献综述 心理学 教育学

文献综述 农民工子弟初中数学学困生心理分析及转化策略 鹿寨镇二中数学课题研究组黄秀清 摘要:数学学困生是指非智力因素导致学习成绩低下,不能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上课不能集中精神听课,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农民工子弟因身份的特殊性,在初中阶段学生成为学困生的比例比较大,一旦成为学困生,教师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他们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最终成为学校、家庭的负担。因此,找出农民工子弟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形成原因,特别是心理因素的影响,并找出相应的转化策略,对提高我们的教育成绩有重大的现实作用。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班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如何使学困生稳定下来安心读书,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当今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近几年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学困生的心理成因及转化对策。 一、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成因 ㈠学困生的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学困生自尊心被扭曲,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者、失败者、无前途者,情绪低落而心态消极、缺乏热情、自暴自弃,自认为“烂泥扶不上墙”,觉得自己永远都比不上别人,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从而在学习行为上认为“我不行”表现出一种远离学习活动的倾向,常常以烂为烂,破罐破摔,这是一种自尊心没有得到尊重或受到挫折,使心理失去平衡而走向反面的变态心理。他们在课堂上精神萎靡、神情呆滞,听不进教师的讲课,回答不出提问,时而做小动作,时而伏在课桌上,时而东张西望。他们由于学业跟不上,成绩屡屡落伍,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冷落、同学的小视、家长的训斥,一直处在压抑、冷漠的境况之中,他们在学校、在班里感到抬不起头来,老是觉得不及他人,心态消极,活泼向上的心理被压抑,不敢在课堂上发言,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并表现自己,对比较复杂的学习任务和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做好的事情缺乏信心和兴趣。这些学生因为学习不好而自卑,倍感烦闷、孤独、痛苦甚至无助,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而自卑心理的产生又会压抑其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其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 2、厌学心理:学困生往往因缺少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上进心而产生厌学心理。厌学心理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动力不足,上课心不在焉,作业敷衍了事,不愿意学习甚至逃课、逃学。现行的以考试升学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指向,以相对单调的知识灌输和强化练习为主的教学方式,以书面考试成绩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标准,以及由此引起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校、家长的期望值过高等,都是导致学生厌学怕学的重要因素。学困生因知识基础薄弱和接受能力较差,往往成为学习的落伍者和考试的失败者,不管怎样努力总是落后,觉得费力不讨好,总是挨批评,进而对学习、对考试、对学校产生反感,厌学情绪就会滋生。另外,部分学困生由于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的急功近利思想和读书无用论思潮的消极影响,认为读不读书、学习成绩好与不好无所谓,只要能够嫌钱就可以,由此而产生的认识偏差无疑进一步滋长了学困生的厌学情绪。 3、惰性心理:学困生得不到家长的关心、教师的关怀、同学的帮助,总是处处自甘堕落。做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学习被抛到九霄云外。他们一旦被列入学困生的群体,做事没有什么动力,自信心大减,人生态度悲观,自暴自弃,一泻千里。有部分脑子并不笨、思维很活跃、接受能力也强的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主要是在学习中懒于思考,懒于动口动手,只满足于一知半解,加上意志薄弱,遇到一些难的题目,不愿多思考,对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的学习任务难以坚持、缺乏毅力。久而久之,学习退步、成绩下降,对学习没有兴趣,反过来又更加助长了他们惰性心理的形成。学生的行为方式一旦固定,习惯一经养

自我决定理论与工作动机【终稿】

组织行为学学报26, 331-362 (2005) 收稿日期 2005年1月8日 自我决定理论与工作动机 Marylene Gagne 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肯考迪亚大学约翰莫尔森商学院管理系 Edward L. Deci 美国纽约罗彻斯特大学临床和社科心理学系 摘要:阐释外在动机因素对内在动机的影响的认知评价理论在组织行为学文献中受到了初步的关注。然而,将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简单地一分为二的划分方法,使得该理论难以直接应用到工作环境中。我们要依据自主程度的不同来区分外在动机,因而有了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在教育、医疗保健和体育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描述了一种工作动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并阐释了它与其他组织行为学理论之间的联系。 引言 在Vroom(1964)的期望价值动机理论的基础之上,Porter和Lawler(1968年)提出了一个有关内在和外在工作动机的模型。内在动机意味着,人们因为发现一件事情很有趣而去做这件事情,并且人们从这件事情本身获得一种自发的满足感。相反地,外在动机则需要一种手段,例如物质奖励或者口头表扬,这使活动和结果可以分离,因此在此种情况下满足感来自于这件事情导致的外在结果而不是事情本身。 Porter和Lawler(1968年)提倡对工作环境进行建设,使得有效表现可以同时得到内在和外在的报酬,这样的结果转而也可以产生一种完全的工作满足感。这可以通过拓展工作的趣味性来达到,从而使工作本身的内在报酬更高,也可以通过依工作绩效而定的加薪、提拔等外在报酬手段达到。该模型中暗含了这样一种假设——内在和外在报酬是可叠加的,都能够增加工作满足感。 Porter和Lawler的模型,Vroom的理论,以及其他的期望价值理论都只是一种公式化的构成,其中许多确定和精炼的因素来自于详细设计的调查研究(见Michelle,1974年)。然而,调查中的一个关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可加性的分支仍存在问题和争议的。明确地说,早期的可加性假说研究发现,有形的外在报酬会降低内在动机,而口头赞扬却能强化内在动机(Deci,1971年)。这就暗示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可以同时积极地或者消极的互相作用,而不是互相叠加。基于几个早期的实验,认知评价理论(认知评价理论;Deci,1975年;Deci和Ryan,1980年)旨在解释外在动机因子对内在动机的影响。 认知评价理论

关于激励理论的文献综述(终审稿)

关于激励理论的文献综 述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关于激励理论的文献综述 激励问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的研究遥遥领先,我国才刚刚起步。尽快形成结合中国企业实际的我们自己的激励理论和已此为基础的激励机制,是中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当务之急。 一、前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经济也越来越成熟,而中国由于开放时间较晚,管理理论和经验落后,相对发达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激励问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中国企业如何从激励理论研究上找到突破口,尽快达到发达国家的实力是我们应当仔细思考的问题。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际学术界长期以来对激励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着名的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的一个层级系统。马斯洛的发现因符合一般的观察结果,因而在企业界与学术界都颇为知名,得到广泛的认可,在实际工作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有许多管理者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的不同划分提出了不同的激励措施,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马斯洛的观点不免带有机械论的偏颇:他认为需要层系只有单一的逐级上行的机制。同时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因为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作支撑,信度不高。 耶鲁大学的阿德弗教授针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缺乏实证研究的不足,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修改为ERG理论,他认为有三种核心的需要:生存、相互关系和成长,生存需要涉及到满足人基本的物质生存的需要,包括马斯洛称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这两项;第二种需要就是相互关系,即维持重要的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类需要和马斯洛的社交需要和自尊需要的外在部分相对应,这是人在社会中立足的重要需要。第三种需要是成长需要,即个人发展的内部需要,包括马斯洛尊重需要的内在部分和自我实现需要的一些特征。阿德弗继承了马斯洛的层系与逐级上行的概念,但却做了两点重要的修正:一是将马斯洛的满足则上行的运动规律,补充以一条新的挫折下行机制,即当最高层的成长需要得不到满足受到挫折时,下层的情谊需要会在新的水平上重新显现而成为主宰,同样规律也存在于情谊需要及其下层的生存需要之间。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不同,ERG理论证实了人的多种需要不是阶梯式的关系,它可以同时存在,如果高层次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愿望会更强烈。大量的研究表明,ERG理论更符合实际,是关于需要层次的一种更为有效的观点。 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把与工作有关的需要分为成就、情谊与权力三类,前两者相当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与社交需要,后者则指想要影响与控制别人的需要。麦克利兰研究指出,成就需要与工作绩效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并且提出了系列的激发员工成就需要的方法。同时,他还指出,情谊和权力需要与管理者的成功有密切的关系。 赫兹柏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一部分因素和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成为保健因素,这类因素的满足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而另一部分因素和工作内容紧紧连在一起称为激励因素,这类因素的满足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