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综述
我国外语学习个体差异动机研究发展综述(1987—2012)

在对 第二 语言 ( 二语 )的研究中 ,个体差异 因素影响
一
、
研 究 方 法
着学 习者 的二 语习得 ,如语 言学能 、学习策略 、认 知风格 等 。其 中 ,学 习动机对二语 习得 的成 功起到至关重 要的作
采用论 文文献检索 和数据统 计分 析的研究 方法。 首先 ,
根据我 国中文核心期刊 目录 2 0 1 l 版 ,划定 本研究的 l 4种 外 国语 类核心 期刊范 围 ( 归入本 研究的核心期刊 为 《 外语 教学与 研究》 外 国语 》《 外语界》《 现代外语》《 外语与外语 教学》《 外语学 刊》《 外语教学 》 解 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 外语研究》《 外语 电化 教学 》《 中 国外语》《 外国语 文》《 外 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和《 山东外语教学》 ) 。 然后 , 分别 以 “ 动 机 、“ 个体差异 为关键词和主题词在中 国学术期刊全文数
Ab s t r a c t : F r o m t h e p e sp r e c t i v e s o f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 r e s e a r c h me t h o d , r e s e a r c h c o n t e n t a n d r e s e a r c h p a r t i c i p a n t s , a g e n e r a l r e v i e w o f e mp i i r c a l r e s e a r c h o n f o ei r g n l a n g u a g e l e a ni r n g mo t i v a i t o n i n Ch i n a d u r i n g t h e p a s t 2 5 y e a r s i s ma d e . I t i d e n t i i f e s he t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o f t h e r e s e a r c h a n d p o i n t s o u t e x i s t i n g p r o b l e ms . Ba s e d o n t h e a n a l y s i s ,t he d i ec r t i o n o f f u ur t e r e s e a r c h o n f o ei r g n l a n g ag u e l e a mi n g mo t i v a t i o n i n C h i n a i s p r e d i c t e d . Ke y Wo r d s : f o r e i n g l a n g u a g e l e a ni r n g mo i t v a t i o n ; c u re n t s i ua t t i o n ; t e n d e n c y o f d e v e l o p me n t ; e mp i i r c a l es r e a r c h
国外外语教育发展综述与启示

国外外语教育发展综述与启示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培养外语人才成为国际交流的核心问题之一,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焦点。
各国教育都有本国发展特色和创新理念,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我国近年来在外语教育上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外语教育相比,我国外语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本文拟对国外外语教育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综述并结合我国外语教育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试图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与借鉴。
二、国外外语教育发展综述综上所述,各国的外语教育政策和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教育政策、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体现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等现实需要为目的的原则,突出外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外语教育的多学科渗透性。
三、国内外语教育现状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的影响下,我国政府重视俄语学习。
改革开放以后,外语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学课程中普遍设立外语课程。
80年代中期,我国逐步开始了大学英语四、六级和英语专业四、八级统一考试,并且有了全国统一的外语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
2001,我国教育部组织专家小组制订了《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用以规范和指导中小学外语教育。
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用以规范和指导大学外语教育。
我国外语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国的外语教育在教育思想、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手段、教材建设、考试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四、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启示(一)更新外语教育观念。
科学认识外语学习的目的,强调外语的实用性。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信息的载体、社会交际的工具。
从功能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讲,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涵盖了语言众多功能中的绝大多数。
交际功能决定了任何语言学习应当体现其社会交际性,以社会交际的实用性为首要和最终目标,而不应仅仅局限于语言系统成分的正确用法,更不应为学语言而学语言。
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现状分析_王晓旻

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现状分析*◆王晓 张文忠提要:本文对20多年来(1980-2003)刊登在国内主要外语期刊上有关外语学习动机的文章进行了检索统计,同时也对相关的论文集和著作进行了查阅,结果显示:(1)研究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2)研究内容和研究规模呈发展趋势;(3)研究方法以横断、静态研究为主;(4)研究对象侧重于在校本科学生;(5)研究以小而详的研究样本为主。
分析表明,目前研究存在研究视角不够大、研究对象不够广、测试手段不够完善等问题。
最后,文章就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外语;学习动机;综述A b s t r a c t:As u r v e y o f t h e a r t i c l e s f o c u s i n gr e s e a r c ho n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l e a r n i n gm o t i v a t i o np u b l i s h e di nm a j o r d o-m e s t i c F L Tj o u r n a l s a n di ns o m e r e l e v a n t r e f e r e n c e b o o k s l e a d s t o t h e f o l l o w i n g f i n d i n g s:1)t h e r e h a s b e e n a s t e a d y i n c r e a s e i n t h e n u m b e r o f r e s e a r c h a r t i c l e s i nt h i s f i e l d;2)t h e r e e x i s t s a d e v e l o p i n g t e n d e n c y i n t h e c o n t e n t a n dt h e s c a l e o f t h e r e s e a r c h;3)a l a r g e p r o p o r t i o n o f t h e e x i s t i n g r e s e a r c h h a s a d o p t e dt h e c r o s s-s e c t i o n a l d e s i g n;4)s p e c i a l e m p h a s i s h a s b e e n l a i d o nt h e s t u d y o f 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 i n o r d i n a r y c o l l e g e s a n d u n i v e r s i t i e s;5)r e s e a r c h s a m p l e s a r e u s u a l l y s m a l l,t h o u g hw i t hd e t a i l e dd a t a.T h e a b o v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p r o b l e m s e x i s t w i t h c u r r e n t r e s e a r c h,i n c l u-d i n g t h e l i m i t e ds c o p e o f t h e r e s e a r c h c o n t e n t a n d s u b j e c t s,a n d t h ei m p e r f e c t m e t h o d o l o g y e m p l o y e d i nd a t ac o l l e c-t i o n.F i n a l l y,s u g g e s t i o n s f o r f u r t h e r r e s e a r c ha r e p r o p o s e d.K e yw o r d s: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l e a r n i n g m o t i v a t i o n;o v e r v i e w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112(2005)04-0058-08一、引言在对L2(外语、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中,外语学习动机是语言学习者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
关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研究的研究综述

关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研究的研究综述宿迁学院小学教育2班 20121005209 王佳衡一、概念的界定(一)动机动机和需要是紧密相联系的,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1]当需要激起人进行活动并且维持着这种活动时,需要才成为活动的动机。
因此,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着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力或者动力。
不同的心理学家对于动机的定义各不相同,Gardener在1985年提出,动机是努力与达到某一目标的愿望和态度的结合体。
Pintrich和Sehunk在1996年指出,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国内心理学家朱智贤从动机的认知作用的角度界定的动机的概念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引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念头、愿望和理想等。
[3]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具有动机功能。
动机的认知理论主要有:期待价值理论、动机的归因理论、自我功效论、成就目标论。
从认知的视角研究动机己经成为当今主流心理学最有影响的动机研究方法,由此产生的动机理论也是最丰富的。
虽然对于上述的理论,学者们对于动机的定义大相径庭,可是在以下三要素上,学者们表现出了一致性:选择性、坚持性和努力程度。
[4]因此,我认为,动机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能够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坚持主动去学习,并且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目标进行刻苦的学习。
(二)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概念建立在动机概念的基础上。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的和目标指向性,因而蕴含着一定的动机,学习活动也不例外。
学习活动多种多样,无论学习什么,学习动机自始至终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学习动机是指个体由一种学习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刘政宏将学习动机定义为“引起并维持小学生自发从事课业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并将其区分为价值、预期和情感学习动机三个成分”。
ARCS动机设计模式国内外研究综述

・师资队伍建设・ARCS动机设计模式国内外研究综述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李昕钰 刘 青 朱 毅摘 要:ARCS动机设计模式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动机理论,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持续性动机。
本文通过对该模式 的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进行分析、回顾,并总结出在各种各样不同角度的实践研究中总结分析出其 研究的趋势。
关键词:ARCS 动机设计模式 综述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5-0119ARCS动机设计模型,为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研究如何激发、促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供了有效的思路,为动机设计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化、科学化地应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自提出后国内外的研究业诸多,笔者在本篇文章中进行阐述。
一、ARCS动机设计模式简介ARCS动机设计模式由美国弗罗里达大学心理学教授凯勒(J. M. Keller)提出,包含四个动机类别分别为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信心 (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action),如下图。
ARCS动机设计模型二、国外研究1983年,凯勒教授在《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Motivational Design》一文中综合了有关动机的多种相关研究观点,提出了该模式的四个动机类别即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信心 (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action)以及该模式的开发的三阶段:定义、开发、和评估。
四个动机类别的英文单词首字母便组合成一个ARCS动机设计模式。
同年,将该模式应用于在职教师培训中。
1988年,应用于课件之中。
1990年,将该理论应用于在非洲的教师培训,次年成功应用于多媒体。
1996年,凯勒教授在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上做了报告,报告中提到结合多媒体的技术特征进行动机设计的相关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环境的改变与扩大,1999年,凯勒教授在《Motivation in Cyber Learning Environments》一文中,开始将该模式应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远程教育等之中。
英语学习动机研究10年综述

简要 概 述 .该 研 究 给 广大 研 究 者 在研 究 方 向 的选择 上 以很 大
启 发 。王 晓 昊 、 文 忠 ( O 5 主要 对 1 8 — 0 3年来 国 内学 张 2O ) 9020
20 0 9年 9月
湖北 经 济 学 院学 报 ( 文 社会 科 学 版 ) 人
o r a fHu e nv ri f o o c( ma ie n o il u lo b iU iest o n misHu nt sa dS ca e y Ec i
— —
S p2 0 e .0 9 Vo . N . 1 o9 6
定 。武 和 平 ( O 1 概 述 9 2O ) O年 代 国外 主 要 动机 理论 建 构 、 机 动
多 , 研 究 的成 果 如 何 . 但 人们 尚未 全 面 系统 地 了解 。 为 了使 后 续 研 究 者 对 当 前 国 内学 习动 机 这 一 领域 的研 究 发 展状 况 有 个 整 体 的 了解 . 便 其 开 展 研 究 , 文 拟从 笔 者 所 收 集 的相 关 文 方 本 献 出发 .对 近 1 0年 来 国 内 学 者 在 此 领 域 所 做 的 研 究 进 行 综
分析。
以实 证 性 研 究 为 主 . 辨 性研 究 为 辅 。 证 性 研究 文章 共 思 实
计 l 5篇 ,所 占 比例 高达 6 % ,而 思 辨 性 研 究 共 7篇 ,仅 占 8
32 。 %
( ) 机 与 学 习者 客 观 因 素 1动 高 一 虹 等 (0 3 ) 2 0 a 在对 大 学 生 学 习 动 机类 型进 行 研 究 的 同 时 , 讨 了不 同专 业 、 级 、 语 水 平 对 动 机 的 影 响 。许 谨 探 年 英 (O 8 从 英 语 学 习 动 机 的社 会 情境 因素 进 行 研 究 . 出家 庭 2O ) 得 背 景 因素 对 大 学 生 的英 语 学 习动 机 存 在显 著 的 影响 作 用 的结
二语习得中学习动机的文献综述

二语习得中学习动机的文献综述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动机的文献综述做为一项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动机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研究关于学习动机的文献也衍生出多个分支。
本文对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动机的文献做出一个全面总结。
许多学者将学习动机分为有静态及动态两种类型,两者有着不同的本质特征。
静态动机一般是人们内在的精神力量,例如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等。
而动态动机与其所处的环境,以及影响学习成果的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文化社会环境,社会网络与学习资源等因素。
根据以上分类,文献中对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动机的研究可以分为静态动机的研究、动态动机的研究以及前者和后者的结合。
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涉及到静态动机的最传统的研究便是对学习者的个人特质的探究,例如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等。
像上述因素受到母语环境的影响较小,较为固定,一致性具有较高的规律性。
而相比之下,动态动机更关乎学习者所处的文化社会环境,其特征与环境变化息息相关,加之多变性较高,其研究考虑的因素要比静态动机数量过多多。
文献研究的手段也从观察和洞察到心理测量等多样化。
另一方面,学习动机的研究也受到影响,与学习者的文化资源有相应的联系。
比如,教师对学习者文化信仰的认知会对学习动机产生显著影响。
同时,学习者社会网络中的资源和学习资源也会影响学习动机。
这些因素对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能力有重大影响,因此也是需要关注的焦点。
综上所述,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动机的文献研究大致可以概括为静态动机的研究、动态动机的研究以及其交互研究。
在此,需要着眼于学习者所处的文化社会环境和相关资源,分析和诠释其影响习得学习动机的因素,以期获得更深入的认知。
外语学习及阿拉伯语学习动机研究述评

外语学习及阿拉伯语学习动机研究述评作者:马永萍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17期摘要:学习动机作为第二语言学习中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研究已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发展为多元化的视角研究方向也更加细致明确。
但也存在样本小,代表性不强,研究深度不够等问题。
阿拉伯语的学习动机研究主要克服以上问题,寻求激发动机策略,丰富外语学习动机理论。
关键词:外语学习学习动机阿拉伯语学习动机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7-0193-03动机这一概念源于心理学的领域,动机是一个由目标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
学习动机作为语言习得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与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其他因素相互作用。
研究学习动机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保持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丰富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理论。
虽然学习动机的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差异,我们仍需不断地对其进行研究和充实。
一、外语学习动机理论的源起与发展外语学习动机研究最早是由Gardner&Lambert(1959)[1]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着手开展相关研究的,他们将动机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并制作了测试外语学习态度动机量表AMTB(Attitude/Motivation Test Battery),主要由动机强度、学习愿望、学习态度三部分组成。
同时提出以学习动机为核心的社会教育模式(Socio-Educational Model),强调二语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其中包括学习目标、实现目标的愿望、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所付出的努力等内容,其经典模式备受推崇。
但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该模式受到了挑战,许多学者提出有关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不应该只局限于社会心理学角度,而是要进入多元化研究阶段,将动机与实际课堂教学相结合,同时也要关注其他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教 育 II I
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外外语学 习动机研究综述
苑 琪 英
(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 2 0 3 ) 0 27
摘 要 : 学习研 究主要有两奈研 究途径 : 对于学习本身特点的研究 , 外语 一是 二是关于学习者 个体差异的研究。 但一直 以来, 与对外语 学习本身 的研究相比 , 关于学习者 个体差异的研 究很 少。然而学习者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 , 一种语 言学习理论 , 果不把 学习者 个体差异放于 中心位 任何 如 置, 都是不可被接 受的。 学习者情感 因素是学习者 个体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 , 包括认知差异、 情感因素和年龄影响 , 中学习动机对外语 学习的影响 其 和作 用不可忽视 。 在过去的 三四十年 问, 国外对 于第二语言学习动机性质与作 用的研究层 出不穷, 外语 学习动机的研 究已经到 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 段, 现将按照时间发展 的顺序对于国 内外外语学 习动机 的研 究做较为详细的介绍 , 并合理预测外语教学动机研 究的未来发展 动向。 关键词 : 语学习; 外 学习动机 ; 综述 l 动机的主要分类 比仅仅为升人高校学外语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 毅力, ’ 的绪论;a nr M c lr 19 ) 生 G l e aIt e 9 2融创 动 d & I ( y 力, 已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在学习动机 机 及工具性动机对词汇学习的 作用得出的 “ 两种 具有工具性动机的学生 的研究中, 很多研究者对于动机进行了不同维度 变量均会促进词汇学习; 但如原先承诺的利益不再兑现时 , 的分类 , 中最主要的有两种分类方法 , Gr— 学习时间更长; 其 即 a d 的结论; i i o ( 9 ) 自 Dc n n1 5对 ks 9 nr a br的融 合型 和工具 性动 机的分 法 和 则这—差别消失。” e Lm et  ̄ Nd 等研究者的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分法。 os 主学 习与 外语 学 习动机 之 间的关 系 的研究 ; ah w 19 ) t 1 融合型动机和工具性动机 . 1 从=十世纪五 M t e (9 7对真实语言材料对学习动机的影 十年代后期开始 ,a b r G rnr15 ) Lm e 和 a e( 9 等人 响的研究等。 t d 9 提出了第二语言学习的社会心理模式和社会教育 这些研究大大拓宽了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领 模式。创立了加氏体系, 包括—系列研究程序 、 标 域 , 以帮助我们从更为广泛的视角考察外语学 可 准化的测量手段和工具在 内。其中的语言学习动 习动棚. 和其他个体变量之间 的互 动关系。 表, 至今仍是权 3我国二语学习动机 研究情况 威性的外语学习动机i 工具。 髓釜 中国学者对于动机的研究一般可以 划分为两 G r e和 1 ne 的社会教育模式强调 了 个阶段。 a nr . br d m t 在对国外有—定 瓣 和掌握时, 便开始 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认为它包含了目 、 标 努力的行 把这些理论应用于中国学习环境中的动机研究 。 3 二十世纪 八 年代初。 . 1 力 这—时期是我国 为、 实现目标的愿望和积极的态度 四 个方面的内 容, 他们从社会 角度把学 习动机归纳为两 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 早期阶段,研究者只是单一 大类, 融合性动机” 工具型动机” 即“ 和“ 。 的介绍国外的理论和研究 , 然后遵循着 G rnr a e d G rnr Lmbr基于社会J理学的理论 的经典模式, ad e 和 a et £ 把学习动机作为—项重要的社AJ 模式及研究方法成为此后三四十年外语学习动机 理因素来考虑, 研究它在中国 学生的外语学习过 影响和作用。 研究的主导模式和研究范型,成为了经典的语言 程中产生的 学习动机研究模式。 3 = 2 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 二十世纪九十年 1 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 0I 1 9 ) 2 N e (99等研究 代以来 , s 在国际动机研究多元化的大背景下 , 国内 者把动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指 的研究者们与时俱进 , 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社会心 而是向国外的研究者一样从生理学、 行为 学习者的行为是基于 某种工具型的目的, 例如赢 理视角 , 得奖赏或避免惩罚 , 分为三类 : ) ( 外律; ) 1 ( 内摄自 主义、认知和社会学等多视角来研究第二语言学 2 律 ; 同自 ( 3 律。内部动机指个体内心对学习活 习动机。 动本身感兴趣并在活动中得到满足 , 分为三类 : 高一虹等 ^ 寸 . 了中国本土环境 中 探{ 学生的英 () 1知识型内部动机 ; e ( 就型内部动机 ; ) 2 ( 刺激 语学习动机类型、学习动机类型与 自 3 我认同变化 型内部动机。很多成功的学习者既具有内部动力 的 关系、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的关系以及个人因 又具有外部动力 , 短期目标实现后他们向长期 目 素对动机类型的影响 , 找出了 七种共有的动机类 标去努力。 型。 并借鉴经典及扩展} 的理论框架, § 拭 根据内容 2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及整个九十年代 的 划分为工具性、 文化性和情境性三大动机类型。 学习动机扩展研究的成果 秦晓晴、 文秋芳所倡导中国研究者要 了 解心 尽管 G rnr L mbr的研究取得了很大 ad e 和 a et 扩大研究视角 , 通过建 成就,但是在二十世纪 ,十年代末以后遇到了诸 立动机因果模型 , \ . 获得对动机内部结构和诸多动 多挑战。 很多学者认为, 经典模式仅仅局限于社会 机变量之 间复杂关系以及复杂动机过程的全面了 心理学的角度 ,只是从社会环境角度看待学习动 解。 她们对已确认的动机成分进行分类, 然后根据 机对于外语学习状况的影响; 而外语学习动机 已 它们之间的先后时间 关系及逻辑关系, 在前人的 经进人多元化研究阶段, 这就需要用多元化的视 研究基础 匕 形成了外语学习动机的概念模型。 动机和状态焦虑这两个 角 来扩展 G r e的经典动机模式 。这一时期 出 a nr d 现的有影响的外语学习动机理论模型主要包括 : 因 了桂 究。 D n e 的外语学 习动机三层次说 ;r be 和 or i y Te l m y 4新世纪外语学习动机的未来研究方向 G rn r ad e 的扩展动机理论 ;cu n Sh man的神经生物 进 ^新世纪,国内外对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 学模式。 这三种是宏观的外语学习 动机理论漠式 , 究无论是从纵 向还是从横向都在往更多元化的方 除此 以外研究者们在比较小的层面—对外语学习 向发展, E 并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动机及其相关因素还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 如 4 动机与其它人格变量相结合研究。 l 焦虑是 R mg( 9 ) a ae1 0动机因素与外语学习毅力的研究得 对学习者 的 9 外语和二语习得产生显著影响的一个 出 “ 对所学语言文化及语言本身感兴趣的学生要 因 素。 动机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一定的动机有助于 学习 , 但动机强度越高, 焦虑越大 , 在语言学 习课 堂里, 焦虑程度的 增加会产生诸多负影响。 进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在二语习得研 究发展迅 速的情况下。 许多研究蕾 捎 存在的 习中 情感变量与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有了比 较—致的 看法。焦虑被认为是最关键的 投量 之一, J 而语 言焦虑捏蠢 言 F 学习 J 外 Ce et 1 8 ) 比 l n (9 0还区分了动机模式中的 m 初级动机过程和中 级动机过程 。 初级动机过程决 定了学习者语言学习的自停 他认为 , 心 , 自信 构 成了中级动机过程的基础 ,自 0 信J对第二语言学 习成绩的影响远远超过融人型动机对第二语言学 习 成绩的影响。 由此可见, 语言学习中的动机 第= 研究应结合相关的人格变量来进行 , 如焦虑感、 自 信J 冒险性等。 、 4 动机观念与学习策略三者之间的相互影 : 2 响。 在影响外语学习的众多因素中, 动机是静态的 因素, 而学习策略是动态的、 发展的学习过程。动 机和策略的研究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发展,但 几 乎 所有的研究都是静态研究 , 动态研究寥寥无 n 文 . 。 秋芳(o 1运用定量研究 的方法 , 20) 三次跟踪调查 了 南京大学 1% 9 年入学的英语专业学生可控因素 ( 动机、 观念和策略) 及其关系的变化情 况。 研究结 果表明, 动机、 观念、 策略之间的 系具有较高的 关 稳定性。动机影响观念 和 策略, 观念也影响策略。 所以动机如何影响学习者策略选择以及怎样 根据动机来调整和训练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