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物理专题《压力与压强》综合检测试卷
中考物理总复习《压强的综合计算》专项测试题(附带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压强的综合计算》专项测试题(附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计算题1.夏季炎炎,江津区引入了全液压多功能抑尘车,它可以利用高压原理向空气中喷洒细小的水雾,达到去尘降温的效果。
如图所示,该抑尘车质量为12 t,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4m3,求:(1)该抑尘车受到的重力;(2)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少Pa?2.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水平路上骑着自行车上学。
如果小明的质量是45kg,自行车质量是15kg。
(g=10N/kg)则:(1)小明所受的重力是多大?(2)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是5×10-3m2,当小明正常骑行时,自行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如图所示,人工智能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餐饮服务行业中,机器人随处可见。
在一次送餐服务中,托着饮料的机器人总质量为52kg,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为20.01m。
若机器人沿水平地面匀速运动了20m,用时20s。
g取10N/kg。
求:(1)机器人的速度;(2)机器人和饮料的总重力;(3)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强。
4.爸爸给小洋买了一台电动平衡车,小洋从家骑该电动平衡车以1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15min到达人民广场,小洋和平衡车总质量60kg,平衡车轮胎与地总接触面积30cm2,求:(1)小洋家到人民广场的距离是多少km?(2)小洋在水平路面骑行时,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Pa?5.底面积为2⨯10-2米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中装满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为1960帕。
(1)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水。
(2)将物体甲浸没在水中,分别记录放入甲前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1、p1,;然后将水换为某种液体并装满容器,分别记录放入甲前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2、p2,,如下表所示。
(a)小明根据上述信息,求出了容器重力G容,过程如下:请判断:小明的计算是否正确?若正确说明理由,若不正确求出G容。
中考物理总复习《压强》专项测试卷(带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压强》专项测试卷(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B.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的C.物体的重力越大,对支持面的压力一定越大D.压力大,压强一定大2.下列事例中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是()A.书包带B.刀刃C.逃生锤头D.压土机碾轮3.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吸管喝饮料B.茶壶C.液体压强计D.盆景自动给水装置4.如图所示是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装置,玻璃管长约1m,槽内装有水银。
下列正确的是()A.牛顿最早用该实验装置精确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B.将玻璃管从竖直位置适当向右侧倾斜,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大于760mmC.若将玻璃管向上提2cm,但玻璃管口仍在槽内水银面以下,则玻璃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D.如果用密度更小的液体替代水银,所测的大气压值会变小5.如图所示,用两只手指压住铅笔的两端并保持静止,左边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为 F1、压强为 p1,右边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为 F2、压强为 p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右边手指感觉比左边手指疼,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F1和F2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1=F2C.右边手指感觉比左边手指疼,是因为p1<p2D.此实验只能验证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6.如图所示,有A、B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A的边长为0.1m,重力为1N,B的边长为0.2m,重力为2N,将B叠放在A上置于水平地面,则B对A的压强与A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A.2:3 B.1:3 C.1:6 D.1:27.如图甲所示,一密闭容器放在桌面上,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1,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1;若把该容器倒立放置,如图乙所示,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2,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F2、p1=p2B.F1>F2、p1<p2C.F1>F2、p1>p2D.F1<F2、p1<p28.如图所示,与压强有关的事例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表述正确的是()A.甲图:注射器注射药液——液体压强B.乙图:高压锅——气压越大,沸点越低C.丙图:安全线——气体流速大压强大D.丁图:大坝上窄下宽——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二、填空题9.翠湖边有一块用鹅卵石铺成的路面,人们赤脚在上面行走时,脚底受到了较强的刺激,从而达到按摩脚底、强身健体的目的。
中考物理专题《压力与压强问题》综合检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1.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底面积为S 的薄壁圆筒形容器,内盛某种液体,将质量分别为A m 、B m 、C m ,密度分别为A ρ、B ρ、C ρ的均匀实心小球A 、B 、C 放入液体中,A 球漂浮、B球悬浮、C 球下沉,如图所示,它们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 A 、F B 、F C 。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若ABC m m m ==,则A B C F F F =< B .将C 球截去部分后,剩余部分可能上浮 C .只取出A 球,容器中液面的高度降低了AB m Sρ D .三球放入液体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A B C g m m m S++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小球A 漂浮,小球B 悬浮,小球C 沉底;(1)当A B C m m m ==时三小球的重力相等,物体悬浮或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物体下沉时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据此判断三小球受到的浮力关系; (2)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沉底,将C 球截去部分后,剩余部分的密度不变,据此判断剩余部分在液体中的状态;(3)由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相等时悬浮可知液体的密度,小球A 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小球A 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V Sh =求出只取出A 球时容器中液面的高度降低的高度;(4)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根据mVρ=求出B 球和C 球排开液体的体积,进一步求出三球放入液体后排开液体的总体积,利用V Sh =求出容器内液体上升的高度,利用p gh ρ=求出三球放入液体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变化量。
【详解】由图可知,小球A 漂浮,小球B 悬浮,小球C 沉底;A .若ABC m m m ==,则三个小球的重力相同,因物体悬浮或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物体下沉时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则小球A 和B 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小球C 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则A B C F F F =>,故A 错误;B .因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沉底,则将C 球截去部分后,剩余部分的密度不变,剩余部分一定仍沉底,故B 错误;C .由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相等时悬浮可知,液体的密度为B ρ,小球A 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即A A A F G m g ==浮由浮排F gV ρ=可得,小球A 排开液体的体积A A AA B BF m g m V g g ρρρ===浮排液只取出A 球,容器中液面降低的高度AA B A B m V m h S S Sρρ∆===排故C 正确;D .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由mVρ=可得,B 球和C 球排开液体的体积分别为BB B Bm V V ρ==排,CC C Cm V V ρ==排三球放入液体后,排开液体的总体积CABA B C BBCm m m V V V V ρρρ=++=++排排排排容器内液体上升的高度CABBBC m m m h V S Sρρρ++∆'==排三球放入液体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变化量CABBBCC B A B C ()B m m m m g p g h gm m SSρρρρρρρ++∆=∆'==++液故D 错误。
中考物理《压力和压强的综合计算》专项练习题(附有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压力和压强的综合计算》专项练习题(附有答案解析) 1.图甲所示是我市的新景点——江面上的步行桥,人称“南京眼”,该桥总长约800m,是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去处,图乙所示是一辆四轮观光游览车。
(1)若游览车以1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则它通过该桥约需多少小时?(2)已知游览车的质量为1200kg,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g取10N/kg)(3)游客乘坐游览车在水平桥面上观光时,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800cm2,人的总重为8000N,则游览车对桥面的压强是多少帕?2.2015年6月5日,是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环保日”。
今年“环保日”的活动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
为此,李明采取骑山地车的方式参与活动,则(1)李明周末骑车去距家30km远的动植物园游玩,途中的平均速度为15km/h,他从家到达动植物园需要多长时间?(2)若李明和他的山地车的总质量为60kg,车轮胎和地面总的接触面积大约15cm2,他骑行时对地面的压强约是多大?(g取10N/kg)(3)李明想估测匀速骑行过程中的功率,通过查资料得知人骑自行车的阻力大约为人车总重的0.06倍,他从家到动植物园这一骑行过程中的功率?3.图是小王同学在参加学校运动会200m比赛时的情景。
他跑步时对地面的压力为500N,鞋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80cm2,跑完全程用时32s。
求:(1)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2)他跑步时对地面的压强;(3)若一只鞋子的质量为150g,跑步过程中鞋子离地面的高度均为20cm,脚落地一次重力对鞋子做的功。
4.云门屯景区位于遵义市新蒲新区三渡镇的国家4A级景区,该景区核心景点之一“天门洞”是乐安江在此穿山而过留下的宽80余米、高100余米的巨型山洞,十分壮观。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江上游船采用电力驱动,如图为一艘电动游船正驶过天门洞。
这种游船满载时,船和人的总质量为2800kg。
(g取10N/kg,水的密度为1.0×103kg/m3)(1)该游船满载时,外船底最深处距离水面0.5m,该处所受水的压强;(2)该游船满载时,游船排开水的体积;(3))该游船满载时,在平静的乐安江上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此时游船所受水的阻力为400N,驱动电机的工作电压为60V,且消耗的电能有80%用来克服水的阻力做功,则此时驱动电机的工作电流。
中考物理总复习《压强》专题检测卷-附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压强》专题检测卷-附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中,可利用流体压强规律解释的是( )A .茶壶倒茶B .吸盘挂钩C .吸管吸饮料D .漩涡危险2.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 .菜刀钝了磨锋利B .书包带做得扁而宽C .滑雪时站在雪橇上D .有很多轮子的拖车3.把外形、质量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按图(a )、(b )方式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容器中倒入质量、深度相同的不同液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关系a b p p =B .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关系a b p p <C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a b p p =D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a b p p >4.关于大气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大B.离心式水泵是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C.同一地方大气压的数值不会发生变化D.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数值5.盲道是为盲人提供行路方便和安全的道路设施,一般由两种砖铺成,一种是条形引导砖,引导盲人放心前行,称为行进盲道;一种是带有圆点的提示砖,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碍,该转弯或上、下坡了,称为提示盲道。
砖上的条形或圆点高出地面5mm,当盲人走在上面时()A.增大了脚底的压力,使脚底产生感觉B.增大了脚底的压强,使脚底产生感觉C.减小了脚底的压力,使脚底产生感觉D.减小了脚底的压强,使脚底产生感觉6.下列事例中,通过减小受力面积而增大压强的是()A.铁轨要铺在枕木上B.大平板挂车有很多车轮C.磨刀不误砍柴工D.要稍微用大点力才能将图钉压入墙内7.如图所示,汽车天窗改变了传统的换气形式,风吹过时形成一股气流,将车厢内的浑浊空气“抽”出去达到换气的目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外气体流速大,压强大B.车外气体流速大,压强小C.车外气体流速小,压强大D.车外气体流速小,压强小8.如图所示,当从管的左端吹气时,连通器两端A、B液面高度变化情况正确的是()A.A液面上升B.A 液面下降C.B液面下降D.A、B液面高度均不变9.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是大气压支持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使它不下落B.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C.将玻璃管稍微倾斜一点,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仍为760mmD.在大气压不变的情况下,若换用更粗的玻璃管,则管中水银柱的液面会下降10.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的是()A.图甲,刮大风时,伞面会被向上“吸”起B.图乙,向两张纸之间吹气,两张纸会相互“吸”起来C.图丙,等候列车的乘客应站在安全线以外,否则可能会被“吸”向列车D.图丁,将吸盘压在光洁的瓷砖表面,吸盘会被“吸”在瓷砖上二、填空题11.用高压锅烹煮食物能节约燃料并且节省时间,是因为锅内气压,液体沸点。
中考物理复习《压强》专项测试卷-带有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压强》专项测试卷-带有参考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二三四总分题号得分一、单选题1.下列情形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A.马德堡半球实验B.洗手盆下安装“U”形管C.用吸管吸饮料D.高原上用普通锅不易煮熟米饭2.如图所示,下列事实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A.B.C.D.3.如图为我国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型商用客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客机水平匀速飞行时,放在水平小桌上的茶杯不受摩擦力作用B.制造客机时,为减轻其质量,应选用密度较小的材料C.客机在高空飞行比停在地面时所受到的大气压强要小D.客机的机翼制成“上凸下平”形状,主要是为了增大所受空气的浮力4.下列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几个实验中,分析正确的是()A.将甲图中装有水的密闭瓶子口朝下放在海绵上时,海绵凹陷程度会变小B.当乙图中微小压强计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增大时,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C.向丙图中两张纸片之间吹气,由于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大,会使得两纸片向中间靠拢D.将丁图中活塞向外拉时,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沸点降低5.飞机的机翼的横截面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它在空气中飞行利用了下列什么原理()A.机翼下方空气流动速度小,空气压强小B.机翼下方空气流动速度大,空气压强大C.机翼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大,空气压强小D.机翼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小,空气压强大6.如图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均匀物体对桌面的压强为p,若沿图中虚线竖直切去14,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A.14p B.34p C.p D.43p7.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柱体A、B高度相等,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则切去部分的厚度或体积的关系是()A.切去一定厚度,剩余质量相等,则切去的厚度h A′可能小于h B′B.切去一定厚度,剩余质量相等,则切去的厚度h A′一定大于h B′C .切去一定体积,剩余质量相等,则切去的体积V A ′一定大于V B ′D .切去一定体积,剩余质量相等,则剩余的体积V A ′一定大于V B ′8.水平放置的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 甲和S 乙,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液面的高度分别为h 水和h 酒精。
中考物理总复习《压强》专项检测卷(含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压强》专项检测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的是()A.钢笔吸墨水B.护士用注射器给病人肌肉打针C.用吸管喝饮料D.活塞式抽水机抽水的原理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容器都是圆柱形的,但乙容器比较粗.两容器中盛的都是水,放在水平桌面上时液面一样高.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容器中的水少些,所以水对甲容器底的压强小些B.乙容器底面积大些,所以水对乙容器底的压强小些C.水对两容器底的压力相等,压强也相等D.水对两容器底的压力不相等,但压强相等3.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A.图甲中书包背带做得较宽B.图乙中滑雪板较宽C.图丙中斧刃磨得很锋利D.图丁中在铁轨下面铺枕木4.一本九年义务教育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教科书大约有60页,将它平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大约为2600cm,静止时它对桌面的压强为A.3Pa B.30Pa C.300Pa D.3000Pa5.如图是测量大气压强的装置,待水银柱稳定后(试管口始终没离开水银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适当提起玻璃管,水银柱的高度差变小B.如果管内有少量空气,水银柱的高度差变大C.往水银槽中添加适量水银,水银柱的高度差不变D.将装置转移到高山上进行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变大6.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A.用吸管吸饮料B.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C.水往低处流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7.杜甫有诗云“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秋风“卷”走屋顶茅草的原因是流过屋顶外侧的空气A.流速大,压强大B.流速大,压强小C.流速小,压强小D.流速小,压强大8.如图所示,三个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质量和深度均不相等的三种不同液体,A、B、C三个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相等。
中考物理复习《压强》专题测试卷(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压强》专题测试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的应用,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戴有花纹的手套,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B.在门框中塞硬纸片,门不易被风吹开,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C.瓶中燃烧浸过酒精的棉花,鸡蛋剥皮堵住瓶口,鸡蛋被“吸入”瓶中,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D.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底面积不等的圆柱形薄壁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液体,液体对两个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相等。
现将完全相同的两小球分别放入甲、乙液体中,液体未溢出,静止时,甲液体中的小球漂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液体质量比乙液体质量大B.小球在乙液体中静止时沉在容器底部C.投入小球之后,A、B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相等D.投入小球之后,A、B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不相等3.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容器,底面积相同,装有等高的同种液体如图所示。
若容器重力不计()A.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力B.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它对桌面产生的压力C.甲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小于它对桌面产生的压强D.两容器对桌面产生的压强相等4.下列实例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A.用塑料吸盘挂物体B.用注射器吸取药液C.连通器D.用塑料吸管吸饮料5.1648年帕斯卡做了著名的“裂桶实验”,如图所示。
他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木桶的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然后在楼房的阳台上往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灌了几杯水,桶就裂开了。
木桶裂开的主要原因是()A.木桶内水的密度增加了B.木桶内水的体积增加了C.水对木桶的压强增加了D.木桶内水的重力增加了6.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测出的大气压小于实际气压的原因是()A.往水银槽内多加了一些水银B.将玻璃管稍微倾斜了一些C.将玻璃管上提或下压了一些D.在玻璃管中混进了少许空气7.厦门援鄂医护人员乘机凯旋,机场以航空界的最高礼遇“过水门”方式为英雄“接风洗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它们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F 甲、△F 乙的关系是( )A .△F 甲一定大于△F 乙B .△F 甲可能大于△F 乙C .△F 甲一定小于△F 乙D .△F 甲可能小于△F 乙【答案】C 【解析】 【详解】两个正方体的边长分别为h 甲和h 乙,h 甲<h 乙,由p =F S =G S=mg S =ρVg S =ρShg S =ρgh可知,由于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p 甲=p 乙,所以,ρ甲gh 甲=ρ乙gh 乙,在两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的部分,由于底面积不变,对地面的压力变化是切去的部分,即:△F =ρ△Vg =ρS △h g =ρh 2△hg ,则:F F 甲乙=22h hg h hg ρρ甲甲乙乙 =h h 甲乙<1, 所以,△F 甲<△F 乙,故△F 甲一定小于△F 乙。
故选C 。
2.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均与大气压有关,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预测,说法正确的是( )A .将自制气压计随电梯从一楼上升至十楼,气压计细玻璃管中的液面会下降B .将空的易拉罐放在火上加热,用橡皮泥封住开口处,冷却一会儿,易拉罐会变瘪C.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倒置杯子,纸片不掉;杯子倾斜,纸片会掉下来D.将装满水的试管用薄片盖住管口,倒置在水中,拿掉薄片,管中的水会从管口流出【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将自制气压计随电梯从一楼上升至十楼,玻璃管上方气压下降,气压计内部气压可将细玻璃管中的液面托起更高,A选项错误;B.将空的易拉罐放在火上加热,用橡皮泥封住开口处,冷却一会儿,罐内气压下降,小于外部大气压,在外部气压作用下,易拉罐被压瘪,B选项正确;C.空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的作用且作用存于各个方向上。
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倒置杯子,纸片受到大气压竖直向上的作用,纸片不掉;杯子倾斜,纸片同样会受到大气压垂直作用于其上的作用,纸片同样不会掉下来,C选项错误;D.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约为1.01×105Pa,相当于10米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
将装满水的试管用薄片盖住管口,倒置在水中,试管中水柱产生的压强远远小于大气压强,试管中的水柱可以被大气压托住,故拿掉薄片,管中的水不会从管口流出,D选项错误。
故选B。
3.装有水的薄壁轻质柱形容器,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现将A、B、C三个实心物体分别浸没水中(水没有溢出);发现放入A物体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与容器对桌面压强增加量的比值最小;放入C物体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与容器对桌面压强增加量的比值最大,则A、B、C三物体密度满足的条件是()A.ρA>ρB,ρA>ρC B.ρA<ρB,ρA<ρCC.ρA>ρB,ρA<ρC D.ρA<ρB,ρA>ρC【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设物体的质量为m,则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1F mgp S S∆∆== 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2V p hg Sg Sρρ=∆∆=物水水由题知21p p V V ρρρρ∆∆==水物物物水物:::由于水的密度是确定的,物体的密度越大,比值越小,所以可知A 的密度最大,C 的密度最小。
故选A 。
4.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已知它们的边长l 甲>l 乙,现将两物体均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厚度∆h ,则( ) A .若切去相等体积,P’甲可能小于P’乙 B .若切去相等体积,P’甲一定小于P’乙 C .若切去相等质量,∆h 甲一定小于∆h 乙 D .若切去相等质量,∆h 甲可能小于∆h 乙【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B .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厚度∆h ,且边长l 甲>l 乙,利用极限思想,乙被切没了,甲还有剩余,所以剩下的甲的压强大于乙的压强,所以AB 错误; CD .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gL gL ρρ=甲甲乙乙根据上式可得L L ρρ=甲甲乙乙因为切去相等的质量,所以22L h L h ρρ∆=∆甲甲甲乙乙乙结合上式可得L h L h ∆=∆甲甲乙乙又因为l 甲>l 乙,所以∆h 甲一定小于∆h 乙,所以C 正确,D 错误。
故选C 。
5.相同的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液体。
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浸入液体中,当物体静止后两液面刚好相平,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容器对地面的压力F甲>F乙B.液体密度ρ甲<ρ乙C.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D.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m甲<m乙【答案】A【解析】【详解】AB.因为物体在甲液体中漂浮,所以ρ甲>ρ物,物体在乙液体中悬浮,所以ρ乙=ρ物,所以ρ甲>ρ乙,由图可知甲液体的体积大于乙液体的体积,且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根据m=ρV可知甲液体的质量大于乙液体的质量,根据G=mg可知,甲液体的重力大于乙液体的重力,又因为容器的重力相等、物体重力相等,且在水平面上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所以F甲>F乙,故A正确,B错误;C.因为p=ρgh,h相同,ρ甲>ρ乙,所以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故C错误;D.物体在甲液体中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重力;在乙液体中悬浮,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重力,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甲=F乙;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G甲排=G乙排,根据G=mg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m甲=m乙,故D错误。
6.如图所示,质量和高度都相等的均匀实心圆柱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的底面积大于乙的底面积。
现按不同方法把甲、乙分别切下一部分,并将切下部分叠放到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其中可能使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的方法是()A.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的质量B.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的体积C.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的厚度D.沿竖直方向切去相等的质量【解析】【详解】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高度相同,甲的底面积小于乙的底面积,根据圆柱体体积公式V=Sh,分析可得V甲<V乙,又因为甲乙质量相等,根据公式ρ=mV,可得ρ甲>ρ乙。
A.若沿水平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则甲乙剩余部分质量仍相等,将切下部分叠加到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总质量相等,总重力相等,对地面压力相等,根据压强公式p=F S可知,因为S甲<S乙,所以p甲>p乙,故A错误;B.沿水平方向切去体积相等的部分,因为得ρ甲>ρ乙,根据公式m=ρV,所以切掉的部分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剩余部分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将切下部分叠加到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此时甲的总质量小于乙的总质量,甲的总重力小于乙的总重力,甲对地面压力小于乙对地面压力,而S甲<S乙,根据压强公式p=FS,此时甲对水平面的压强可能小于乙对水平面的压强,故B正确;C.沿水平方向切去厚度相等的部分,因为甲乙质量相等,所以ρ甲V甲=ρ乙V乙,ρ甲S甲h甲=ρ乙S乙h乙,因为h甲=h乙,所以ρ甲S甲=ρ乙S乙,设切掉的厚度为∆h,则有ρ甲S甲∆h=ρ乙S乙∆h,即切掉的部分质量相等,则甲乙剩余部分质量仍相等,将切下部分叠加到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总质量相等,总重力相等,对地面压力相等,根据压强公式p=FS可知,因为S甲<S乙,所以p甲>p乙,故C错误;D.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则剩余部分质量质量仍相等,因为ρ甲>ρ乙,根据公式V=mρ可知,剩余部分体积''V V<甲乙,因为h甲=h乙,所以剩余部分底面积''S S<甲乙,将切下部分叠加到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总质量相等,总重力相等,对地面压力相等,根据压强公式p=FS,因为''S S<甲乙,所以p甲>p乙,故D错误。
故选B。
7.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 A、B,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 A、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A.4:1 B.8:1 C.1:2 D.2:1【解析】 【分析】 【详解】由图可知,当甲的体积为1cm 3时,质量为8g ,所以甲的密度为甲ρ=mV 甲甲=38g 1cm=8g/cm 3 当乙的体积为4cm 3时,质量为4g ,所以乙的密度为ρ乙=m V 乙乙=34g 4cm=1g/cm 3 所以甲ρ:ρ乙=8:1 由ρ=mV可得,V =mρ, m 甲:m 乙=1:1,则甲乙的体积为 V V 甲乙=m m 甲甲乙乙ρρ=m m ρρ⨯甲乙甲乙=1181⨯=18因为V =L 3,所以边长(高)之比h 甲:h 乙=1:2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 =F S =G S =mg S =Vg S ρ=shg Sρ=ρgh 两正方体A 、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 甲:p 乙=gh gh ρρ甲甲乙乙=8112⨯⨯=4:1故选A 。
8.如图所示的两个容积相同的圆筒形容器,分别装满不同的液体,已知距容器底部距离相等的A 、B 两点处液体压强p A =p B ,则两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F 甲、F 乙和压强p 甲、p 乙的关系是( )A .F 甲>F 乙,p 甲>p 乙B .F 甲>F 乙,p 甲=p 乙C .F 甲=F 乙,p 甲<p 乙D .F 甲<F 乙,p 甲<p 乙【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液体压强和压力的比较。
突破点是要明确液体压强公式中h 的意义,从而得到液体密度大小关系。
另外在比较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时,要分成上下两部分来考虑,上部分压强相等,下部分h 相等,从而得出结论。
【详解】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中,h 表示待测点到自由液面的距离,因此A B h h <,而A B =p p ,所以A B ρρ>。
由于两容器容积相等,根据公式mVρ=,两液体的质量A B m m >,两容器底所受的液体压力等于液体重力,所以A B F F >;A 点下面液体产生的压强大于B 点下面液体产生的压强,而两容器中上部分液体产生的压强相等,所以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A B p p >。
故选A9.甲、乙两个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沿水平方向将甲、乙正方体上方截去,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同,如图所示,则剩余部分的质量m 甲、m 乙的关系是A .m 甲一定大于m 乙B .m 甲一定小于m 乙C .m 甲可能小于m 乙D .m 甲可能等于m 乙【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压强公式和正方体知识得m g F G Vg P ghs s s sρρ===== 所以有===P gh P gh ρρ甲甲甲乙乙乙因此=h h ρρ甲甲乙乙由图知h h >甲乙所以22h h ρρ>甲乙即s s ρρ>甲甲乙乙那么若沿水平方向将甲、乙正方体上方截去,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同,则剩余部分的质量m 甲、m 乙的关系为==m s h m s h ρρ>甲甲甲乙乙乙故选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