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机柜检验标准

合集下载

机柜检验标准

机柜检验标准
JB/T 6753.1-93电工设备的设备构体公差 钣金件和结构的一般公差及其选用规则
JB/T 6753.3-93电工设备的设备构体公差 金属冷冲压件的一般公差
JB/T 6753.4-93电工设备的设备构体公差 焊接结构的一般公差
JB/T 6753.5-93电工设备的设备构体公差 组装结构的一般公差
3.1.6铺盖式门板(前、后门)与侧板、上、下框之间的间隙
水平方向间隙小于 2mm(同一间隙的不均匀性小于 0.5mm)
机柜侧面,门与侧板的竖直方向间隙小于 2.5mm(同一间隙不均匀性小于 1mm)
3.1.7机柜顶框、立柱各方向错位小于 1mm
3.1.8 门开启灵活,在开启范围内不允许有摩擦、干涉,碰撞现象。
7.1.8 不允许出现未焊透,溶核偏移,过深压痕,表面溶化与烧穿,裂纹,疏松和缩孔 现象,接头边缘压溃或开裂,焊点脱开,环形层状花纹等不良现象。
7.1.9 点焊件相互不许产生明显的偏移及较大的变形。
7.2 结构钢和不锈钢熔焊接头质量检验
焊接方法: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或氩弧焊
7.2.1 焊缝尺寸及偏差
4.3.9 耐盐雾试验:按 GB/T 1771-91 测试 1000 小时无明显变化。
5.丝印质量要求:
5.1 颜色: 颜色与标准色板比较在色差范围内。 色彩印刷层应当有足够的遮盖力,以反射光观察看不清其下面的色彩和结构为度
5.2 丝印字迹与图案应清晰、端正,字体严格按图纸要求,不允许有拖墨、漏印、错位、 重叠、少墨等不良缺陷。
6.1.3 所有铝氧化件都应封样,作为检验依据。
6.1.4 不允许缺陷
A局部无镀层(工艺文件规定除外)
B膜层擦伤、划伤、弄脏、烧伤、过腐蚀现象及未法洗净的盐痕迹。

机柜检验标准

机柜检验标准

无杂物遗漏在机柜内

玻璃门无破裂、刮花、斑点

外观
3. 及 装 目视

要求侧板安装牢固,装卸自如
机柜上丝印的产品规格型号、商标 图案以及说明功能的文字符号应清 晰、位置正确,不允许有拖墨、漏 印、错位、 重叠、少墨等不良缺陷 用脱脂棉蘸洒精擦印字处往复 15 次丝印应无变化 用玻璃胶带纸,粘贴到印字面上, 快速连续地以垂直于试件面方向拉 起,重复 2 次,印字应无变化 颜色要求:颜色与标准色板比较在 色差范围内 涂层表面应具有一个均匀的外观, 表面光泽均匀一致。纹理清晰、分 布均匀,无露底,不流淌,无疙瘩 机箱、机柜的前、后门板、侧板、 上下框等零部件的邻边的垂直度, 无扭曲、无变形 各部件之间的安装缝隙均匀,水平 方向间隙小于 2 mm, 竖直方向 间隙小于 2.5mm,超出范围的缝 隙不超过 4 处 门开启灵活,在开启范围内不允许 有摩擦、干涉,碰撞现象
以及粗糙的表面,在表面喷涂或电
镀前一定要去毛刺
机柜上所有零部件的机械连接均应 牢固可靠

导电部位无锈痕,导电良好

5.
配件 及装 配
手动/ 治具
配件及装 配
电源插板必须与客户要求类型一 致,功能符合安全标准

根据清单检查配件数量(钥匙、螺 钉、卡母等)

风扇数量与清单一致,可以正常使用

层板平整,安装配套牢固

无安装不到位、松动的现象
在振动或其他外界作用力的作用

下,机柜不应有零、部件松脱现象,
不应有异响声。
备注
立柜拆装出 货的需要拼 装 1%检验
机柜轱辘推动灵活,安装牢固

工艺 性及
4. 安 全

01.机箱、机柜检验规程模板

01.机箱、机柜检验规程模板

1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企业所使用的各类屏体、机箱、机柜及其它五金结构件的检验。

2检验依据2.1 相关产品的技术文件、说明书或资料。

2.2 相关产品的技术图纸或封样样品。

2.3 合同或技术协议。

3 检验方法采用目测法进行检验检验。

4 检验项目4.1 表面处理结构件的检验4.1.1 喷塑、喷漆的涂层颜色应与标准色板一致,要求同一颜色的同台(或同批)产品颜色应一致,并且无混色、污色。

4.1.2 涂层的材料、颜色、部位应符合工艺文件的要求。

4.1.3 涂层无露底、针孔、起泡、不干、咬底、流挂、粗粒、粉化、开裂和损伤等缺陷。

4.1.4 涂层外表质量检验为全检,不合格品应退货。

4.2 工件平整度检验:可用手抚摩检查,同时结合反光法协助检查,不出现目测或手摸可及的不平整为合格,对平整度达不到要求时,作退货处理。

4.3 箱体、柜体上丝印、胶印的中英文字母、汉字,应正确、清晰、无毛刺。

4.4 机箱、机柜及相关构件,其尺寸、定位孔、材质、厚度等严格按照相关图纸和工艺文件进行检验。

未标注公差的相关构件,其公差满足使用要求或符合GB1804-79《公差与配合》标准,机械缝隙满足工艺文件要求或符合GB1804-79《公差与配合》标准;否则应退货。

4.4.1 外形尺寸在300mm×300mm以内的机箱、机柜,其对角线误差最大不超过1mm;外形尺寸在500mm ×500mm以内的对角线误差最大不超过2mm;外形尺寸大于1000mm×1000mm以上的对角线误差最大不超过3mm。

4.4.2机箱、机柜平面板翘曲度:长度在100mm以内时,翘曲度不超过0.1mm;长度大于100mm小于300mm时,翘曲度不超过0.3mm;长度大于300mm小于500mm时,翘曲度不超过0.5mm;大于500mm以上时,翘曲度最大不超过1mm。

4.5 屏体机柜高度大于2000mm时,垂直度偏差不大于2°;高度小于2000mm时,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屏体机柜面板组合件边缘整齐,直线性好,组合后水平一线。

机柜的检验方法 质量检验篇

机柜的检验方法 质量检验篇

质量检验篇机柜的检验方法.1 外形尺寸公差3.2 形位公差机柜不允许有肉眼可见倾斜或局部歪、扭现象存在。

框架立柱与底座垂直度为小于1.5mm。

检测时以底座上表面为基准,以立柱上端内沿面为测量点。

顶框与底座平行度为小于1mm。

检测点为底座上表面及顶框下表面,且互为基准。

也可通过测量六面之对角线的长度,相差不得超过2.5mm来检测。

有中隔板者,顶框与底座平行度可放宽至1.5mm,中隔板与顶框或底座平行度为小于1mm。

上、下围框的对角线之差的绝对值小于1.5mm。

立柱不能有扭曲现象,各立柱与上、下围框相连的两端交接线与围框相邻平面的平行度为小于0.5mm。

3.3 支撑插箱的滑道,同一层的左、右滑道所组成的工作面相对底座上表面的平行度为1m m,且应保证插箱装入后相邻两面板之间间隙之差的绝对值不得超过0.6mm。

3.4 前、后及左、右侧门不允许有鼓胀、扭曲等现象,其平面度为小于2mm。

局部100mm X100mm之内不得超过0.4mm。

所有门板装入机柜后,其外表面与它所在的机柜侧面平行度不得超过1.5mm,平行缝隙各处之差的绝对值小于2mm,且与框架贴合良好。

固定门板同一缝隙各处之差的绝对值≤1mm;旋转门板不能有明显下垂或上翘现象,其同一缝隙各处之差的绝对值≤1.8mm。

有开启与闭合要求的门,必须转动灵活,开启角度≥90°,闭合后与门磁吸附良好,转动过程中不得有任何能引起喷涂层损坏等的干涉现象。

侧门装拆应灵活。

旋转门板在装入并开启30°左右位置,测量远离转轴的一边到框架前平面的垂直距离,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应≤10mm。

4.机箱及插框4.1 箱体底面及其他侧面平面度为1mm。

4.2 箱体前后或左右立面相对底面地垂直度为1mm。

4.3 面板的顶面和底面平行度为0.5mm,侧面和底面垂直度为0.5mm。

4.4 面板装入箱体后,应垂直端正,其侧面与箱体底面垂直度为0.5mm,底面和箱体底面的平行度为0.5mm。

网络机柜产品检验规程

网络机柜产品检验规程
4前进风机柜:前后门开孔,前门开孔率应不小于60%,孔径应在4.5mm至8.0mm之间,开孔区域面积比应不小于80%;后门开孔率应不小于50%,孔径应在4.5mm至8.0mm之间,开孔区域面积比不小于70%。
卷尺、卡尺测量
IL:Ⅱ
AQL:1.0
5
配电
要求
检查
(选配)
1配电单元宜采用竖条形一体化结构,将配电、保护、接插集成在一起,其正面可拆装,便于安装、更换接插模块和接线;也可采用将电源的引入、分配、保护部分与接插部份分开的分体结构,其中电源的引入、分配、保护部分置于设备顶部或底部的配电单元,而接插部份仍作竖条形单元结构。
2交流配电单元、接线端子组、插座、接地装置、电缆、母线、等装置按要求规格装配。
目测
IL:Ⅱ
AQL:1.0
6
告警功能及信息插座板检查(选配)
1机柜应能选配电量监测与告警装置,可独立工作或与列电源分配柜上的相应装置协调配合工作。机柜配置输入电流检测装置时,检测精度为2级或更高(即误差为12%以内),显示读数精确到0.1A,刷新频率不低于1次/s;
2.2包装箱内除产品外,还应装入以下物品和有关文件,文件可用塑料袋或纸袋封装:
2.2.1备附件及专用工具;
2.2.2产品使用说明书:
2.2.3产品合格证;
2.2.4装箱清单。
目测
IL:Ⅱ
AQL:2.5
参照标准:《YD/T数据设备用网络机柜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序号
检验
项目
技术要求
检验
方法
抽样
比例
备注
1
外观
检查
1机柜涂覆层应表面光洁、色泽均匀、无流挂、无露底;金属件无毛刺、无锈蚀。
2机柜门板、侧板平整,无扭曲、无变形,也不明显抖动;门板开孔均匀。

标准机柜的检验标准

标准机柜的检验标准

标准机柜的检验标准机柜是数据中心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它承载着各种网络设备和服务器,保障着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

因此,对于机柜的质量和性能检验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标准机柜的检验标准,以便对机柜的质量和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估。

首先,我们需要对机柜的外观进行检验。

外观检验包括机柜的表面涂层、边角是否平整、门板和侧板的安装是否牢固等。

表面涂层应该平整、无明显的划痕和氧化现象,边角应该无明显的变形和损坏,门板和侧板的安装应该稳固,不应出现松动或歪斜的情况。

其次,我们需要对机柜的结构进行检验。

结构检验主要包括机柜的承重能力、稳定性和防护性能。

机柜的承重能力是指其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通常应该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稳定性是指机柜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不会发生倾斜或晃动,而防护性能则是指机柜在遭受外部冲击时能够有效保护内部设备的安全。

接着,我们需要对机柜的内部空间进行检验。

内部空间检验主要包括机柜的安装孔位、线缆管理、散热设计等。

安装孔位应该符合标准规定,以便安装各种标准尺寸的设备。

线缆管理应该合理,不应出现过多的杂乱线缆,以免影响设备的散热和维护。

机柜的散热设计也应该符合标准要求,保障设备在长时间运行时不会出现过热现象。

最后,我们需要对机柜的配件和附件进行检验。

配件和附件包括机柜的门锁、通风孔盖板、脚轮、可调脚等。

这些配件和附件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机柜的使用和维护。

因此,在检验时需要特别留意这些细节,并确保它们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标准机柜的检验标准涉及到外观、结构、内部空间和配件等多个方面。

只有全面而细致地进行检验,才能确保机柜的质量和性能符合标准要求,保障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检验标准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注,本文所述的标准机柜指的是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机柜产品,具体标准以实际使用的标准为准。

)。

工控机柜验收标准

工控机柜验收标准
4.电缆芯和导线,应预留不小于20CM的余量。
目测


工控机
(含UPS)
1.显示屏、指示灯均能正确显示。
2.键盘及鼠标均能正常使用。
3.工控机内所有设备均能正常工作。
4.UPS能正常切换。
5.UPS上的所有指示灯均能正确显示。
目测
测试
电话主机
1.所有指示灯及蜂鸣器均能正常使用。
2.电话听筒良好,能与现场消防电话通话,且语音清晰。
1.设备安装牢固。
2.设备应完好,表面无刮伤及凹痕。
3.设备各种连接线齐备,且连接正确。
目测
电源箱
1.箱体应安装牢固。
2.开关电源应安装牢固,且散热孔不应被遮挡。
3.蓄电池的各种连接线齐备,且连接正确。
引入电缆
1.导线应绑扎成束,配线整齐。
2.电缆芯线应有编号标记且标号与图纸一致。
3.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子接线不得超过两根。3.消防电来自主机正常工作,无故障。测试
后备电源
1.当220VAC电源失电时自动切换后备电源
2.后备电池断路时能检测到并产生故障信息
测试
旋钮开关
1.能实现AFC闸机释放开关释放功能。
2.能实现感温电缆复位功能。
测试


接地
1.工作接地采用BV-4铜芯绝缘导线,接至专用的接地汇流排,接地电阻小于1欧。
2.各回路穿线钢管焊为一体与站台板下接地母排连接。
3.控制盘接地应牢固,并有明显标志
目测
测试
消防工控机柜及后备电源箱验收标准
项目
子项目
标准
检验方法
检验结果




安装位置
1.工控机柜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小于1米,机柜检修口不应被遮挡,机柜不得倾斜安装。

机柜通用检验规范2019-11-05

机柜通用检验规范2019-11-05

目录1.目的 (2)2 适用范围 (2)3 定义与术语 (2)3.1 缩略语释 (2)3.2 产品表面等级的定义 (2)3.3 各等级面的划分: (2)4 外观检验条件 (3)4.1 检验原则: (3)4.2 目测检验条件 (3)4.3 检测面积划分 (3)5 可接受的缺陷标准 (4)5.1 缺陷定义 (4)5.2 可接受范围 (5)6 机柜其他标准 (6)6.1 机柜配合 (6)6.2 零配件要求 (6)7.0喷涂色板制作 (6)7.1制作喷涂色板目的 (6)7.2色板制作标准 (7)7.3保存 (7)8.0性能测试 (7)8.1制作性能破坏测试件 (7)8.2附着力测试 (7)8.3 硬度检验 (7)8.4耐冲击试验 (7)8.5漆膜厚度 (7)9.0尺寸检验 (7)10、其它事项 (7)11、附件不良图片 (8)1 目的规范喷涂、机柜外观检验标准,确保机柜产品符合客户品质的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或者外协所有项目用机柜通用外观检验。

3 定义与术语3.1 缩略语解释3.1.1 产品:指处于即将向客户发货状态下的物品,如机壳、模块、散件、整机等。

3.1.2 外观:指产品上任何可看见的表面的外貌。

3.1.3 金属表面:指电镀、氧化、钝化、抛光以及金属压铸面等表现为金属质感的表面;区别于喷涂、塑料等非金属表面。

3.1.4 拉丝:是一种砂带磨削加工,通过砂带对金属表面进行磨削加工,去除金属表面缺陷,并形成具有一定粗糙度、纹路均匀的装饰表面。

3.1.5 挂具印:指喷涂、电镀、或氧化等表面处理生产过程中,因装挂用辅助工具的遮挡而使其与零件相接触的部位局部无膜层的现象。

3.2 产品表面等级的定义结构产品的表面外观等级划分为四个级别:A 级、B 级、C 级和D 级。

各级的详细定义如下;各等级面的具体划分参见图1~图3,以下为理论上的定义,实际以图纸上的标示为准。

3.2.1 A级表面:在产品正常工作状态下,能直接正视到的表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箱、机柜类产品加工通用检验标准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内所有机箱、机柜类产品的检验、验收。

2.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JB/T 6753.1-93 电工设备的设备构体公差钣金件和结构的一般公差及其选用规则JB/T 6753.3-93 电工设备的设备构体公差金属冷冲压件的一般公差JB/T 6753.4-93 电工设备的设备构体公差焊接结构的一般公差JB/T 6753.5-93 电工设备的设备构体公差组装结构的一般公差GB4054—83 金属涂覆层外观分级GB/T 9286—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 6739—2006 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GB/T 1733—9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GB/T6742—2007 漆膜弯曲试验(园柱轴)GB/T1732-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GB/T1771—2007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GB 5267.1—2002 紧固件电镀层GB 2792—1998 压敏胶带180°剥离强度测定方法QB/T 3823-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的孔隙率测试方法GB6463—2005 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厚度测量方法评述GB10125-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T1182-2008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3.机箱、机柜整机质量要求3.1 整机及主要部件质量要求;3.1.1 机箱、机柜外形尺寸公差(高、宽、深)见表 1表1 mm3.1.2 机箱、机柜六个主面的垂直度采用对角线法测量,应符合表 2 规定表2 mm3.1.3 机箱、机柜的前、后门板、侧板、上下框等零部件的邻边垂直度采用对角线法测量。

应符合表 2 规定3.1.4 机箱、机柜的前、后门板、侧板、上、下框的平面度公差应符合表 3 规定表3 mm3.1.5 锒嵌式门板(前、后门)与侧板、上、下柜之间的间隙水平方向间隙小于 2 mm(同一间隙的不均匀性小于 1mm),竖直方向间隙小于 2.5mm(同一间隙不均匀性小于 1mm)3.1.6 铺盖式门板(前、后门)与侧板、上、下框之间的间隙水平方向间隙小于 2mm(同一间隙的不均匀性小于 0.5mm)机柜侧面,门与侧板的竖直方向间隙小于 2.5mm(同一间隙不均匀性小于1mm)3.1.7 机柜顶框、立柱各方向错位小于 1mm3.1.8 门开启灵活,在开启范围内不允许有摩擦、干涉,碰撞现象。

3.1.9 门锁钥匙插拔灵活,锁芯旋转灵活,无卡涩感觉。

拔出钥匙后,摇动锁体应无弹子响声。

3.2 机柜稳定性的要求3.2.1 机柜装配后必须有可靠的稳定性3.2.2 在振动或其他外界作用力的作用下,机柜不应有零、部件松脱现象,不应有异响声。

3.3 机柜、机箱工艺性及安全性的要求3.3.1 机箱、机柜外表面人身可触及的部分的棱边等部位一定要倒钝及去毛刺,对有可能造成伤害的外露尖角、棱、以及粗糙的表面,在表面喷涂或电镀前一定要去毛刺3.3.2 线架或走线槽的走线孔必须去毛刺,以防止导线穿过时,由于晃动而造成的线皮破裂3.3.3 机箱、机柜用螺钉末端伸出螺母的长度,一般不大于螺钉直径并不小于两个螺距。

3.3.4 机箱、机柜零件应保证具有良好的互换性。

3.3.5 机箱、机柜上所有零部件的机械连接均应牢固可靠。

3.3.6 机柜的接地要求:导电部位无锈痕,导电良好。

4.喷涂质量要求4.1 表面外观总要求:4.1.1 颜色要求:颜色与标准色板比较在色差范围内。

按△E 测色,色差在 0.5 内。

4.1.2 纹理要求:涂层表面应具有一个均匀的外观,表面光泽均匀一致。

纹理清晰、分布均匀,4.1.3 涂层表面无露底,不流淌,无疙瘩。

4.1.4 涂覆按GB4054执行4.喷漆质量要求4.2.1 漆层厚度金属面上的漆层可用涡流测厚仪测量,漆膜总厚度达 40---60μm,每遍底漆厚度不小于 15μm,严格遵守底漆、面漆配套使用原则。

4.2.2 漆层附着力:推荐用划格胶带粘贴法。

按 GB/T 9286-8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应达到二级和二级以上。

试件采用钢板尺寸为 1.5*40*120(mm),与零件采取同样前处理、喷底漆、面漆工艺。

用刀口角 300、刀口厚度 0.05mm 单面刀片(或用手术刀)在样件漆膜面上横竖垂直方向用力划痕,划痕深度应穿透漆层至基体金属,形成小方格阵(刀间距离为 1mm*1mm 或2mm*2mm)用软毛刷沿格阵对角线方向,轻轻地往复刷五次,然后用 3M 胶带纸粘牢在格阵试片上,快速连续地以垂直于试样表面方向对格阵部位进行撕拉。

从格阵破裂程度分为六级,达 2 级以上为合格,3 极以下为不合格。

详见表 44.2.3 硬度: GB/T6739-96 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测试,应达到 2H 或 2H 以上。

4.2.4 耐水性:按 GB/T 1733-93 涂膜耐水性测定法测试,应达到 1000 小时漆膜良好。

4.2.5 耐酒精性能:用酒精推擦 200 次无明显变化。

4.2.6 屈曲性:按 GB6742-93 漆膜弯曲试验。

测试,测试结果为 2mm左右。

4.2.7 耐冲击性:按 GB/T 1732-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测试,测试结果为 50 公斤――厘米左右。

4.2.8 漆层应有一定的耐湿热、耐污斑,耐霉菌,酸碱性。

4.2.9 耐盐雾试验:按 GB/T 1771-91 测试 500 小时无明显变化。

4.3 喷塑性能要求:4.3.1 塑膜厚度 40~70μm(检测方法同前)4.3.2 附着力:按 GB/T 9286-88 应达到二级和二级以上。

(检测方法同前)4.3.3 硬度:按 GB/T6739-96 测试,应达到 2H 或 2H 以上。

4.3.4 耐水性:按 GB/T 1733-93 测试,应达到 1000 小时漆膜良好。

4.3.5 耐酒精性能:用酒精推擦 240 次无明显变化。

4.3.6屈曲性:按 GB6742-93 测试,测试结果为 2mm左右。

4.3.7 耐冲击性:按 GB/T 1732-93 测试,测试结果为 40 公斤――厘米左右。

4.3.8 耐化学侵蚀性:在 HCL(5%水溶液)及 NaOH(5%水溶液)中 240 小时无明显变化。

4.3.9 耐盐雾试验:按 GB/T 1771-91 测试 1000 小时无明显变化。

5.丝印质量要求:5.1 颜色:颜色与标准色板比较在色差范围内。

色彩印刷层应当有足够的遮盖力,以反射光观察看不清其下面的色彩和结构为度5.2 丝印字迹与图案应清晰、端正,字体严格按图纸要求,不允许有拖墨、漏印、错位、重叠、少墨等不良缺陷。

5.3 耐洒精性能:用脱脂棉蘸洒精擦印字处往复 15 次印字应无变化。

5.4 附着力测试:用玻璃胶带纸,粘贴到印字面上,快速连续地以垂直于试件面方向拉起,重复2次,印字应无变化。

根据需要也可采用参照 GB2792--81“压敏胶带180°剥离强度测定方法”检查,薄离强度不小于 5N/25mm。

6. 电镀质量要求镀锌、镀镍、镀铬工艺质量检验要求按 99 年康讯公司质量部制定的检验标准执行。

6.1 铝及其合金硫酸阳极氧化膜质量检验标准6.1.1 颜色:A 经沸水或蒸气填充处理的膜层应为本色或乳白色,经抛光的膜层为光亮的乳白色。

B 经着色处理的膜层应符合图纸要求的颜色,其色调应均匀。

C 若经拉丝处理,拉丝面的拉丝条纹深浅、粗细应均匀一致。

6.1.2 膜层质量膜层连续,均匀,完整,氧化膜厚度大于 10μm。

6.1.3 所有铝氧化件都应封样,作为检验依据。

6.1.4 不允许缺陷A 局部无镀层(工艺文件规定除外)B 膜层擦伤、划伤、弄脏、烧伤、过腐蚀现象及未法洗净的盐痕迹。

C 包铝蒙皮经沸水或蒸气填充处理的膜层印有印油、水印、发花等缺陷。

6.1.5 耐蚀性(从下面 A、B、C 中可任选一种进行试验)A 点滴试验B 醋酸盐雾试验C 铜加速醋酸盐雾试验6.2 铝及其合金导电氧化膜质量检验标准6.2.1 颜色无色或彩虹色6.2.2 导电性能良好6.2.3 膜层质量膜层应连续、均匀、完整6.2.4 不允许缺陷A 局部无镀层B 膜层有擦伤、过腐蚀现象、发暗、疏松及用脱脂棉能擦掉的膜层C 无氧化膜的白点及未清洗掉的盐类痕迹D 点焊组合件有残液渗出E 点焊及焊缝处膜层发黑7.焊接质量要求7.1 点焊的要求:7.1.1 点焊焊接牢靠,不允许出现脱焊现象7.1.2 经点焊形成的外表面喷涂后不允许有明显的点焊痕。

7.1.3 点焊边距最小以不造成边缘压溃或开裂为原则。

7.1.4 搭接量,一般为边距的 2 倍,板金件采用下表数据。

7.1.5 点焊焊点上压痕深度不超过板材实际厚度的 15%允许存在。

7.1.6 点焊焊点的压痕直径允许比图纸规定值大于 15%、小 10%。

焊点相互位置允许与图纸规定偏差±2mm;偏移量超过 1.5mm,但不超过 2mm的焊缝长度,不允许超过焊缝总长的 30%。

7.1.7 焊核:d=4δ δ:工件厚度。

7.1.8 不允许出现未焊透,溶核偏移,过深压痕,表面溶化与烧穿,裂纹,疏松和缩孔现象,接头边缘压溃或开裂,焊点脱开,环形层状花纹等不良现象。

7.1.9 点焊件相互不许产生明显的偏移及较大的变形。

7.2 结构钢和不锈钢熔焊接头质量检验焊接方法: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或氩弧焊7.2.1 焊缝尺寸及偏差A 焊缝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若图纸未标注,可参照如下要求:a 对接、外角接接头型式:焊缝宽度取材料厚度的 2-4 倍焊缝高度不小于材料厚度的 1/4,或不超过 2mm(取最小值)b 丁字接头型式:焊脚尺寸为料厚的 2-4 倍c 搭接接头型式:焊脚尺寸为料厚的 2-4 倍B 焊缝沿全长应均匀一致7.2.2 裂纹焊接接头上,不允许有裂纹存在。

7.2.3 焊缝的表面气孔焊缝表面气孔允许补焊。

7.2.4 焊缝内部气孔与夹渣焊缝内部气孔与夹渣不超过下列规定允许存在:在100mm 长度焊缝上允许存在缺陷数 2 个(缺陷尺寸为 0.8-1.5mm)7.2.5 烧穿:不允许7.2.6 焊漏A 材料厚度小于等于 3mm,允许焊漏高度 1~1。

5mmB 不允许的焊漏,在易于达到的地方应用机械方法去掉至允许值,急剧过渡到基体材料上的焊漏应排除,使其均匀过渡7.2.7 未焊透A 焊接接头的熔透深度(与基体材料厚度的百分数):a 对接和外角接的熔透深度为 100%。

b 丁字接和搭接的熔透深度为:材料厚度不大于 5mm时熔透深度为 15%材料厚度为 5.1--15mm时熔透深度为 10%c 嵌入接头嵌入处的焊缝端头,应 100%焊透并且均匀过渡到基体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