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马哲的建构原则。 马哲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 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法论。 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而且是同旧唯物主义的分界线,并由此终结了传统哲学。
产生年代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此外,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马哲既是认识世界又是据以改造世界的伟大精神武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中共的思想方向。只有解放思想,才能防止、打破思想的滞后或僵化,使主观思想不断与新的实际相符合,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保证,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基础和目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既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哲的有效方法。 我们只要坚持和按照马哲所固有的科学本性和逻辑思维来理解它,对待它,就能在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充分地发挥它的巨大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

因此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从理论本身的性质上讲即从总体的意义上讲,乃是一般世界观与历史观的关系,即普遍与特殊这种性质的统一关系。二者处于不同的层次,具有不同的性质。但是它们又是互相包含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和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是把世界观的一般原理运用于自然领域和社会历史领域的中介性理论。”(高清海:《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1页。)
第二,没有辩证唯物主义,也不可能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例如马克思,早在大学时代就详尽地研究了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初步形成了很容易符合社会现实的唯物主义倾向和本质上容易揭示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倾向。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这一伟大哲学著作的问世,为什么使马克思、恩格斯直到晚年回忆起来还那么激动不已?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反映了哲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了让哲学贴近人类本性、贴近社会现实、用人类和现实来解决哲学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重要问题。人类哲学理论发展的种种迹象和人类历史发展到19世纪40年代的种种现实问题表明,从哲学上科学地解决历史观的条件已经成熟。怎么解决?已经成熟了的哲学自然观、思维观提供了武器,这就是辩证法与唯物主义,即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所提供的理论原则去分析人类社会。一旦如此,人类社会这个千百年来使哲学家们百思不解的人类自身及其所构成的社会,便顿时明朗了。即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规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在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83页。)这说明,历史领域的构成和发展,同自然领域、思维领域一样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就是说,没有几千年人类哲学思维所沉淀下来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没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这种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改造和对这种唯物主义的辩证法理解,即没有辩证唯物主义,也不可能产生出历史唯物主义。实际上,如果把历史唯物主义产生之后的完善过程也考察到,就更能证实这个结论。例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一面讲他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区别在于自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一面又“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又如,直到晚年,每当他们在学术上遇到新问题时,仍不断翻阅黑格尔的著作,而当着资产阶级扬言要把黑格尔学说扔进历史的垃圾堆去的时候,他们则公开申明为“继承了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而感到骄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78页。);如此等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它的基本特征(本质特征)

.1 / 2'.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它的基本特征(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它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
2、 简答题:请说出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A 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B 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C 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辨析题:物质就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东西。
错。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有的物质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仍客观存在,如空气,所以说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的说法是错误的。
3、如何理解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意义a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和单向性,时间只有一个方向,具有不可逆性。
b 空间:是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延伸性,空间的特性是:三维性,即长、宽、高。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物质运动也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c 学习时空原理的意义: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对,说明了时间的一维性和单向性,即一去不复返性。
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意识精神与物质)原因是: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我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5、 辨析: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68个热点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68个热点问题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观点,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根本准则和一般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或物质与意识、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它是第一性的;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它是在物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
所以唯物主义既是一元论的,又是可知论的。
它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2)唯心主义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是第二性的。
它是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一种歪曲反映。
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态。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从而创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崭新的哲学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它的阶级性,公开声明它是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二是它的实践性,认为以往的哲学都是解释世界的哲学,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改造世界的哲学。
还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特点,是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5.两种历史观的对立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和历史唯心主义(亦称唯心史观)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二十六、马克思主义的特点有哪些

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从上述哪一种形式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是与时俱进、勇于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
同样,我们可以看到,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根据这一重要思想改变个别不合时宜的观点、做法,进行理论创新,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境界,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高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清醒、自觉和无私的境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批判精神,它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及其基本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 及其基本特征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① 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没有认为世界统一)② 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③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共性与个性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1)辩证法: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 (2)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产生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②自然科学前提③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①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②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内容); ③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阶级属性、根本特征、社会作用)。
考研政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 世纪40 代,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阶级条件
19 世纪以来,生产力高度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日益激化。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有可能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即找出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
同时,无产阶级也日益成熟。
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一方面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经验,另一方面也迫切需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以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为代表的自然科学新成就,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发展的辩证性,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石。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贡献:(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核。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①科学性: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它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②革命性: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三个统一的基础——科学的实践观。
①科学的实践观促使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统一:以往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是相分离的。
A、一种观点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唯物主义),但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认识世界;B、一种观点是用辩证法的观点来认识世界,但否认世界的物质性(唯心主义)。
C、实践观一方面,使得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并认为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发展),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的倾向;另一方面,科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从而克服了唯心主义的缺陷。
(4)三个统一的基础——科学的实践观。
②科学的实践观促使唯物辩证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p.20)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产生: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主要贡献: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精髓:实事求是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邓小平理论产生: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主要贡献: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主要贡献: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党对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辩证唯 物的自然观与辩证唯物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以前哲学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哲学在 人类社会领域都陷入唯心主义怪圈,马克思立 足实践的观点,合理阐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的统一:以前哲学不懂得实践的观点,不能依 据实践的变化与发展实现自身的发展,所以最 终走向灭亡。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理论 都源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检验,不断发展自 身,所以是科学的革命的。
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上优秀哲学思想 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没有哲学就不会
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正是因为哲学发展 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新阶段,才使其成 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使哲学重新 焕发了生机,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典题分析
1、[2011•海南卷]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 把自己的哲学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 斋里的学问”,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这表明( )
[解析]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 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 神上的反映,哲学又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 导,①③说法错误。材料主要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革命性,即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 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故② 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区 别
发 展
阶 段
许 派 历 级 的 展哲多别 了 到 许 阶学门, 从 高 多 段有类经低级发、唯义义辩一史是马物,和证的上人克主马辩的完的类思义克证自整唯哲主,思法然理心学义又主的观论主思哲包义高和体义想学括哲度历系和发既历 学 统 史 , 形 展包史 以 一 观 代 而 的括唯 唯 、 高 替 上 新辩物 物 唯 度 了 学 阶证主 主 物 统 历 , 段
【特别提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而不 是最高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它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以后还会有 更新的理论成果出现。
思维拓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前旧哲学的区别
(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 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以前唯物主义哲学,在 世界本原上看到了世界的物质性,但是将世界 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马克思主义真 正区分了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并将辩证法 融入唯物主义,实现二者结合。
[答案]B
本课错题清零
► 易错点 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 特征
3.[2009•江苏卷]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
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
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
对应训练
1.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 坚持了( )
A.实践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历史的观点
[答案] A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 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 实践的反复检验,故选A。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①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展
示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哲学的派别这一 主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现类、判断类选择 题为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主要考查其 实践性
3、在复习中应注意结合背景材料考查对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重大伦理成果的理解。重点关注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义哲学 的关系
哲学
哲学是关于
世界观的学
说,是具体知
含义 识的概括和总
区
结,是世界观
别
和方法论的统
一
科学 哲学有科学 性 和非科学之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科学的世界观和科 学的方法论,是人 类智慧的结晶,是 伟大的认识工具
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人类迄今为止最 科学的哲学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点拨]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 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 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 统一。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主要 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哲学是世界观和方 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样,其他的哲学也 是这样。故③的说法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 现的,排除含③的选项,本题选B项。
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阶级基础:无_产__阶__级_____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_细__胞_学__说________、能量守恒和 转化定律、_生__物__进__化_论__。 (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 的__辩_证__法___和费尔巴哈的__唯__物_主__义___。
③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 体关于___发__展___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 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 又_与__时_俱__进__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 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 的_自__然_观__与唯物辩证的__历__史_观___的有机统一, 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 (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 ___科_学__性__和___革_命__性__的统一,是___科__学___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
【特别提示】 这三个统一的关键在于实践的 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 和基本的观点。
【特别提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继承发展了黑格 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是批判地吸取 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的基本内核而形成的,不是两者的机械相加。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
__唯__物_主__义___与__辩__证_法___的有机统一,它的唯物 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 义的辩证法。
①邓小平理论是对____毛_泽__东_思__想_的继承和发 展;其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 么是__社_会__主_义__,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 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 问题。本质是立党为公,__执_政__为_民__。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 的精髓;_实__事_求__是__、_群__众_路__线__、独立自主是毛 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 括__邓__小_平__理_论__、“__三_个__代_表__”重要思想以及 ___科_学__发_展__观___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 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高 理论成果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④是 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① 排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 系,它不是一成不变的,②错误。故选 B。
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 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②关注与无产 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内在要求 ③哲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以往旧哲 学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 ④为无 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使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