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寄生虫健康教育讲座

合集下载

肠道寄生虫PPT课件

肠道寄生虫PPT课件

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地方性: 季节性: 自然疫源性: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自然因素
生物因素
社会因素
寄生虫病预防与控制的一般原则
一、控制传染源 人类传染源的控制 动物传染源的控制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保护易感者
健康教育在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上 发挥的作用如下: 一、通过健康教育,增强自主防范意识 二、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不良卫生、饮 食习惯 三、通过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行 为
【例1】
钩虫病
患者,男,40岁,农民,近3年来进行性贫血,消瘦,左 上腹阵发性疼痛,饥饿时及夜间为甚,当地医院按十二指肠溃 疡治疗未见好转。近两个月患者自觉乏力、心悸、头晕,活动 后加重,于2002年10月20日就诊。] 体检:病人一般情况差,精神不振,重度贫血貌,心尖 区Ⅱ级杂音。T36.5℃,P100次/min,R25次/min,BP14/8kPa。 实验室检查:Hb40g/L,RBC1.75×1012/L,大便钩虫卵(+)、 潜血(+),诊断为十二指肠钩虫病。为进一步确诊行胃镜检 查。见十二指肠球部有弥散性出血点,大弯前壁可见2对钩虫 合抱。后壁进入球部2cm,可见一对钩虫在吸血,球后环状皱 襞上布满小的出血点。从十二指肠内取出3对钩虫合抱体。 治疗 : 给予左旋咪唑125mg顿服,连服2天。半月后再重 复一次同时口服右旋糖酐铁100mg/次,Vc0.3g/次,叶酸 100mg/次,每天三次。患者症状、体征逐渐消失,痊愈出院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驱肠线虫, 也用于驱带绦虫。治疗棘球坳病的 疗效不及阿苯达唑。
【不良反应】 常用量不良反应较轻,少数有头昏、恶 心、腹痛、腹泻,大剂量偶致变态反应、中性 粒细胞减少、脱发等。具胚胎毒性,孕妇及2岁 以下儿童禁用。

第七课-预防肠道寄生虫病演示教学

第七课-预防肠道寄生虫病演示教学

受精卵
生活史 六钩蚴 囊尾蚴
成虫
受精卵
六钩蚴
传播途径
人若吃了未经煮熟的含有囊尾蚴 的猪肉,囊尾蚴便在人的小肠内脱壳 并发育成成虫,而引起猪肉绦虫病
小肠内的幼虫还可穿过肠壁经血 液流入皮下、肌肉、眼、脑内,发育 成囊尾蚴则引起囊虫病。
预防
不吃生肉及未煮熟的肉,切 生菜的案板和刀要和切熟菜的分 开。
危害:吸取宿主营养,还可引起消 化功能障碍而致营养不良和贫血,此外 还多见精神神经症状及肠梗阻、胆道蛔 虫、肝脓肿、阑尾炎、腹膜炎等严重的 并发症。
预防
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 纠正吮吸手指的习惯。水果、蔬菜 要清洗干净。推行粪便无害化处理, 以预防蛔虫的感染。
二、绦虫病 类型: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
肠道寄生虫病
一、蛔虫病
生活史
成 虫
人吃了被虫卵感染的蔬菜和水果,或 喝生水,或手接触泥土,虫卵随之便进入 体内,其中一部分被胃酸所杀灭,另一部 分在小肠孵化成幼虫。幼虫依次穿过肠壁、 门静脉、心脏、肺脏、气管、咽喉、食道, 在小肠内发育成成虫,此过程大约经过15 天,其寿命约为6~,因此又 称为儿童病。症状较轻,主要为 肛周奇痒,尤其在夜间更甚,其 他有腹泻、恶心、消瘦、厌食等
传播途径
卵经手、食物、空气等途径 进入口腔,在十二指肠或小肠发 育为成虫,成虫寄生于盲肠
预防
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洗手,勤剪 指甲,不吸吮手指等。勤换洗内裤、被褥.

寄生虫健康宣讲PPT

寄生虫健康宣讲PPT
寄生虫传播途径:摄入寄生虫感染的食 物、水或接触感染源等
第二部分:寄 生虫感染症状
第二部分:寄生虫感染症状
寄生虫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 腹痛、腹泻、便秘、营养不良 等
寄生虫感染的长期影响:可能 导致慢性疾病、免疫系统紊乱 等后果
第三部分:预 防寄生虫感染
第三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预防寄生虫感染
饮食卫生:勤洗手、熟食熟水等 环境卫生:保持室内清洁、饲养宠物等
第五部分:结 语
第五部分:结语
寄生虫影响健康,预防和治疗寄生虫感 染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入手, 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寄生虫感染的发 生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第三部分:预防寄生虫感染
个人卫生:不随地大小便、勤 换衣洗澡等
第四部分:寄 生虫感染的治

第四部分:寄生虫感染的治疗
寄生虫感染的药物治疗:医生开处方药 物进行治疗 寄生虫感染的手术治疗: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手术治疗
第四部分:寄生虫感染的治疗
寄生虫感染的注意事项:按医 嘱进行治疗,注意饮食卫生等
寄生虫健康宣讲PPT
目录 第一部分:寄生虫介绍 第二部分:寄生虫感染症状 第三部分:预防寄生虫感染 第四部分:寄生虫感染的治疗 第五部分:结语
第一部分:寄 生虫介绍
第一部分:寄生虫介绍
什么是寄生虫:寄生于生物体 内并从中获取营养的一类生物 寄生虫种类:包括钩虫、蛔虫 、血吸虫等常见寄生虫
第一部分:寄生虫介绍

蛔虫病健康教育

蛔虫病健康教育

为什么了解蛔虫病很重要?
为什么了解蛔虫病很重要?
健康影响
蛔虫病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和生长迟缓。
特别是在儿童中,可能对学习和发展产生负面影 响。
为什么了解蛔虫病很重要?
社会经济影响
蛔虫病会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从而对经济造成 负担。
提高公众对蛔虫病的认识,有助虫药物进行治疗。
如何预防蛔虫病?
如何预防蛔虫病?
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特别是在用餐前和如厕后。 保持个人及环境卫生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如何预防蛔虫病?
饮食安全
确保食物和水源的清洁,不食用生或未煮熟的食 物。
避免直接接触土壤或不洁的水源。
如何预防蛔虫病?
定期驱虫
在高风险地区定期进行驱虫治疗,尤其是儿童。 通过公共卫生项目和教育提高社区意识。
高风险人群
儿童是蛔虫病的高风险人群,尤其是在卫生条件 差的地区。
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他们更容易感染。
谁容易感染蛔虫病?
生活环境
居住在贫困地区、缺乏卫生设施的社区的人群更 容易受到感染。
农田工人和接触土壤的人也易感染。
谁容易感染蛔虫病?
旅行者
前往流行蛔虫病地区的旅行者需提高警惕。 建议旅行者注意饮食与饮水安全。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症状表现
蛔虫感染可能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消化道症状。
严重感染可能导致肠梗阻等并发症。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定期检查
建议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粪便检查,以尽早发现 感染。
早期发现和治疗能有效减轻症状和避免并发症。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医疗咨询
如出现上述症状,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

健康教育教案:肠道寄生虫防治知识教案

健康教育教案:肠道寄生虫防治知识教案

包虫病的防治教案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几种常见包虫病的危害及掌握其防治知识。

教学重点:讲清蛔中心病、蛲虫病和钩虫病是怎样传染的?它们对人体有什么危害?教学难点:为什么说培养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烘便无害化处理是预防肠道寄生中心病的主要方法?教学时数;1个课时。

教学过程:(一)健康教育——认识肠道寄生虫1、包虫病是怎样传染给我们人的?包虫病的感染,世界各国都很普遍,农村感染率最高,可达90%,以5~15岁儿童居多。

包虫病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内雌虫在肠内产卵,每天每条虫可产卵20万个左右,大量的虫卵随烘便排出,污染蔬菜和泥土。

苍蝇也能把烘便中的虫卵带到食物中去,通过食物再次感染人体。

2、寄生在人体小肠里的蛔虫是怎样危害我们的健康的?寄生在小肠里的蛔虫,不但夺取人的营养,而且对身体造成危害,安息十条蛔虫缠在一起,会造成肠梗阴。

蛔虫具有钻入各种孔道的特性,当人体出现对蛔虫产生刺激时,蛔虫便到处名,可从肛门排出,从口鼻爬出,严重的钻入胆道产生胆道蛔虫,钻入阑尾、产生辣尾炎等。

3、患蛔虫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如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不洗手和生吃未洗净的瓜果蔬菜等。

(2)粪便处理不当。

如不及时清理、用未处理的粪便作肥料等,人吃了这些被污染的食物从得蛔虫病。

4、预防方法有哪些?(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便后、劳动后、游戏后和饭前、吃东西前洗手,并要经常剪指甲。

防止苍蝇吮吸食物(2)生吃瓜果要洗净、去皮,不喝生水、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3)不用未经处理的粪便施肥,粪便应该用无害化处理来杀死虫卵。

(4)治疗蛔虫病,可用驱蛔虫药片。

(二)1、蛲虫是一种细小、白色,形似白线头,长9-12毫米的肠道寄生虫,寄生在小肠下部和结肠上部。

雌虫常于夜间由肛门爬出,在肛门周围的皱褶间和会阴处产下成千上万个虫卵,加而引起厅痒,不但影响睡眠,而且小孩用手指搔痒时,卵即粘在指甲缝里,吮手指或时食前不洗手,可将虫卵带入口内而产生自体感染或通过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感染他人。

蛲虫病健康教育

蛲虫病健康教育

饮食指导
避免食用生冷、 油腻、刺激性食 物
饮食宜清淡,多 吃蔬菜水果
多喝水,保持大 便通畅
注意饮食卫生, 预防病从口入
饮食指导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 物
避免食用生、冷、不洁食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 畅
避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
运动指导
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安排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减少传播途径 保护自己和他人 预防感染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防止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粪便等排泄物
避免与患者的粪 便等排泄物直接 或间接接触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洗澡、 换内衣
避免接触他人的 内衣、内裤等贴 身衣物
保持家庭卫生: 定期清洁卫生间、 垃圾桶等场所
定期进行集体性消毒措施
定期对儿童集体机构住所进行消毒 定期对玩具、床上用品等物品进行消毒 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定期对车辆进行消毒
增强身体免疫力: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 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安排:运动前做好热身,避免受伤,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安排运动时间和强度 增强心肺功能: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呼吸系统健康水平 缓解压力:运动可以缓解压力,放松身心,有益于身心健康
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过度疲劳导致抵抗力下降
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过度疲劳 导致抵抗力下降。
诊断方法:观察症状表现,进行大便虫卵检查,肛周虫卵检查, 进行肛门镜检查等
蛲虫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治疗方法:口服药物、外用药物、中药治 疗
效果:治愈率高,但容易复发
预防知识指导
保持个人卫生习惯
注意手卫生,勤洗手 便后使用自己的卫生纸 避免与他人共用卫生用品 定期更换内衣裤和床单被套等物品

寄生虫病科普讲座课件

寄生虫病科普讲座课件
寄生虫病科普讲座课件
目录 介绍寄生虫病 预防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常识 结语
介绍寄生虫病
介绍寄生虫病
什么是寄生虫病:寄生在人和 动物体内,对寄主有害的微小 生物 传播方式:接触污染的食品或 水,或被感染的昆虫叮咬传播
介绍寄生虫病
常见寄生虫病:疟疾、疥疮、蛔虫病、 丝虫病等
预防寄生虫病
预防寄生虫病
保持个人卫生:洗手、洗澡、 勤换衣 饮食安全:不食用已过期、变 质的食品,养成烹饪全熟食材 的习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预防寄生虫病
宠物护理:保持宠物身体清洁卫生,定 期打疫苗
寄生虫病常识
寄生虫病常识
症状:头痛、发热、腹泻等, 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器官衰竭 治疗:根据不同寄生虫病选用 相应的药物治疗,如青蒿素、 可伐单抗等
寄生虫病常识
合理用药:药物剂量不应过大或过小, 药物治疗期间应遵循医嘱
结语
结语
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是每个 人的责任,勤洗手、饮食安全 、定期检查身体是预防寄生虫 病的关键
如感觉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 ,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肠道感染的健康教育与预防措施

肠道感染的健康教育与预防措施

肠道感染的健康教育与预防措施肠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

这种感染可以通过食物、水源或人际接触传播,而不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也可能导致其传播。

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肠道感染的侵扰,我们需要进行健康教育和采取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关于肠道感染的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

1. 加强个人卫生意识:-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

在进食、使用洗手间后,或是接触了可能带有病菌的物品后都应该洗手。

- 使用卫生纸:在使用洗手间后,应该使用卫生纸很好地清洁肛门区域,以避免病菌传播。

- 使用纸巾或手帕:在咳嗽或打喷嚏时,应该用纸巾或手帕捂住口鼻,以避免病毒扩散。

- 避免乱丢垃圾:将垃圾正确地放在垃圾袋中,并将其妥善处置,这样可以避免细菌或病毒进入环境中。

2. 饮食卫生:- 烹饪食品:把肉类、鱼类和蔬菜等烹煮熟透,确保内部温度高于70摄氏度杀死病菌。

- 避免生食:不要食用生的或未经烹饪处理过的食物,如生肉、生蛋或生海鲜等。

- 储存食物:将食物放在适当的温度下储存,防止细菌滋生。

不要长时间将食物放置在室温下。

3. 水源卫生:- 饮用安全水源:确保饮用的水源是安全的,可以使用过滤器或烧开水来消除水中的细菌和寄生虫。

- 避免生水:不要直接饮用自然水源,如河水、湖水或井水,因为它们可能含有病菌。

4. 频繁清洁物品和表面:- 清洁厨房和洗手间:保持厨房和洗手间的清洁,并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以避免细菌滋生。

- 清洁共用物品:清洁常用物品,如手机、电脑键盘和门把手等,以防止细菌扩散。

5. 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儿童和成人可以接种疫苗来预防某些类型的肠道感染,如肝炎病毒和霍乱病毒等。

6. 避免与患者接触:- 避免接触病人的分泌物:尽量避免与患者的呕吐物、粪便或尿液直接接触,并采取正确的个人卫生措施。

7. 在旅行时特别注意:- 饮用瓶装水:在旅行中,不要直接饮用当地自来水,而是选择饮用瓶装水。

- 避免食用街边小摊:尽量避免在街边小摊或不卫生的餐馆食用食物,因为它们可能没有经过适当的处理和烹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讲座
寄生虫指一种生物,将其一生的大多数时间居住在另外一种动物,称为宿主或寄主上,同时,对被寄生动物造成损害。

寄生虫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多发病,对小儿危害大,重者可致生长发育障碍。

人体寄生虫病对全球人类健康危害严重,广大发展中国家寄生虫病广泛流行;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寄生虫病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

1988~1992年在我国首次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寄生虫平均感染率为62.5%,0~15岁儿童寄生虫感染率为55.3%-73.3%,说明我国广大儿童的寄生虫病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常见的小儿寄生虫病有: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绦虫病、肺吸虫病、贾第虫病。

详细情况请参阅具体疾病。

一、小儿寄生虫病的症状
(一)蛔虫病
1、幼虫移行引起的症状:蛔虫卵移行至肺使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肺部出血而造成肺蛔虫病,表现为咳嗽、胸闷、血丝痰、血嗜酸性细胞增多,肺部体征不明显,X线胸片可见肺部点状、片状或絮状阴影,病灶易变或很快消失,称为蛔幼性肺炎或蛔虫性嗜酸性细胞性肺炎,即LOEFFLER综合症。

症状1~2周消失。

严重感染时,
幼虫可侵入脑、肝、脾、肾、甲状腺和眼,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如癫痫、肝大、腹痛等。

2、成虫引起的症状:成虫寄生于空肠,以肠腔内半消化食物为食。

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或多食易饥,异食癖;常腹痛,位于脐周,喜按揉,不剧烈;部分病人烦躁易惊或萎靡、磨牙;虫体的异种蛋白可引起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感染严重者可造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3、并发症:蛔虫有钻孔的习性,在人体不适(发热、胃肠病变等)或大量食入辛辣食物和服用驱虫药物剂量不当等因素刺激下,蛔虫钻入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不仅可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而且上窜阻塞气管、支气管造成窒息死亡,亦可能钻入阑尾或胰管引起炎症。

(二)蛲虫病
蛲虫感染哥引起局部和全身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肛门搔痒和眨眼不安,因为雌虫的产卵活动引起肛周和会阴皮肤强烈瘙痒,影响睡眠。

局部皮肤可因瘙损而发生皮炎和继发感染。

全身症状有胃肠激惹现象,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还可见不安、夜惊、易激动及其他精神症状。

末梢血见嗜酸性细胞的增多。

(三)钩虫病
1、钩蚴皮炎:钩蚴入侵的皮肤处多见于足趾或手指间皮肤较薄处及其他部位暴露的皮肤,可再现红钯点状丘疹或小水泡,烧灼、针刺感,奇痒,数日内消失。

搔抓破后常继发感染,形成脓疱,并可引起发热和淋巴结炎。

2、呼吸道症状:急性钩蚴感染,幼虫移行至肺,穿破微血管,引起炎症细胞浸润及出血,临床哥见咳嗽、血痰、发热、气急和哮喘,痰中带血丝,甚至大咯血。

胸部X线检查见肺有短暂的浸润性病变,血嗜性粒细胞增高。

病程数日或数周。

3、贫血:失血性贫下中农血是主要症状。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皮肤粘膜苍白、乏力、眩晕,影响小儿体格和智力发育。

严重者可发生贫血性心脏病。

4、消化道症状:初期表现为贪食、多食易饥,但体重下降。

后期食欲下降,胃肠功能紊乱,腹胀不适,异食癖,营养不良等,严重者可出现便血。

不管是哪种寄生虫病,我们都应以预防为主,主要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纠正吮手指习惯,勤剪指甲,婴幼儿尽早穿满裆裤,玩具、用具、被褥要常清洗和消毒。

对两岁以下的幼儿要预防不要捡脏东西入口。

然后就是三岁以上幼儿最好每年做一次寄生虫检查,以更好的预防治疗。

二、幼儿为何会感染寄生虫病
蛔虫病和蛲虫病主要是患儿吃了带有其虫卵的食物而引起。

绦虫有猪肉绦虫病和牛肉绦虫病两种。

前者是由于吃了未烧熟的“米猪肉”而被感染;后者是由于吃了生的或半生的含囊尾蚴的牛肉而
被感染。

钩虫病是因为人体的皮肤直接接触钩虫的幼虫而感染,通常是由于儿童赤脚行走于被粪便污染的土地上而感染。

三、如何发现宝宝感染寄生虫病
通常感染了寄生虫病的宝宝消瘦,挑食,经常肚子痛(痛得不严重,以脐周为主),脸上有圆形白斑点,有的白眼球上有紫蓝色小斑点,因肛门瘙痒经常挠屁股。

对于家长来说,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别特点,观察有无感染寄生虫症状。

四、幼儿寄生虫病的防与治
1、注意孩子的个人和饮食卫生,每日按要求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卫生,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肠道线虫感染。

2、对于明确有蛔虫感染的孩子还需要予以驱虫治疗,以预防并发症。

体内蛔虫较多者,可以每半年驱虫一次。

蛔虫等寄生虫有“遇温则安”之习性,且孩子在秋天接受驱虫治疗时对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较易耐受和适应,容易恢复健康。

四季中秋冬季为最佳打虫时间。

3、驱虫药物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寄生虫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择,也可以选择广谱驱虫药,但具体剂量,要向医生咨询,一般多根据公斤体重计算。

驱虫后2-4周要复查大便,如果仍能找虫卵,可重复驱虫治疗。

4、对于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好避免药物驱虫治疗,因为它们的肝肾代谢功能均不完善,药物可能会对孩子的肝肾产生毒副作用。

另外,从肠道寄生虫的特点来看,虫卵大都附着于污染的手或蔬菜、瓜果表面,而寄生虫的感染途径是口,2岁以内的孩子吃蔬菜、瓜果的种类与量较少,接触最多反而是家中的物品和玩具,后者相对较清洁,几乎很少沾染虫卵,所以它们真正需要打虫的机会也少。

父母想知道宝宝的肚子是否有了蛔虫。

可根据一些异常现象作一个大致判断:
宝宝常喊肚子痛,尤以脐周部位为多,揉按后可缓解。

宝宝夜间睡眠易惊醒、磨牙和流口水。

在宝宝的面部、颈部皮肤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斑片,上面有细小的灰白色鳞屑,即俗称“虫斑”。

宝宝的皮肤常反复出现“风疙瘩”。

宝宝吃得多且好饥饿,爱吃零食,吃得多却总胖不起来。

预防蛔虫病
预防蛔虫病要把握好病菌入口这一关。

应对宝宝定期检查,发现大便蛔虫卵阳性者,即须服药治疗。

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手的清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常剪指甲,不吸吮手指头;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

生吃蔬菜和瓜果时,要清净后用沸水烫一下再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