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11课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杂评一》,《申报》1917年11月4日,第七版
护国战争形势图 (1915.12~1916.6)
蔡锷(右三)和护国军部分将领合影
(1916.3)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1916.6.6) 在绝望中死 历史的讽刺 去;
民国建设造端,百凡待治,世凯深 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 专制的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 望……凡兹志愿,率履勿逾……。
(1914.1)袁世凯解散象征民主共和制度的国 会。
民主共和的象征—民国时期的国会
1913年4月8日,第一届国会议员合影
(1914.5)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总之,袁氏“新约法”的特点有三:(1)行政权(换言之 总统的权力)无限度的扩张;(2)立法权及行政监督权极力缩 小;(3)废除责任内阁制。不难看出,这个所谓的“新约法” 已经成为袁世凯由总统向皇帝过渡的桥梁。
“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 (1915年5月25日)
“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有:
(1)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2)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 权益; (3)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 割让他国; (4)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 育出版社,2019年版,页52。
—来新夏等:《北洋军阀史》(上),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24~325页。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3.11孙中山主持颁布)
《中华民国约法》 (1914.5.1袁世凯炮制颁布)
(1915.5)袁世凯为换取日本对帝制的支持,接受日本政府提出的旨在灭亡
中国的“二十一条”协议中大部分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1课知识复习要点

第11课: 北伐战争知识复习要点一、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1、时间:1924年5月2、地点:广州黄埔。
3、人物: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4、办学宗旨: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5、办学原因:孙中山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过去革命依靠的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这也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建立黄埔军校来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6、作用: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骨干,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二、北伐战争:1、北伐的条件: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开始。
此后,中国革命进入了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2、北伐的目的:为了打倒列强,铲除军阀,(即为了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高潮,统一全国。
3、北伐的对象:吴佩浮,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4、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5、经过:三大战场:①江西战场:消灭了孙传芳主力;②闽浙战场:攻入浙江,上海③主战场:两湖(湖南、湖北)战场: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消灭了吴佩孚主力。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赢得“铁军”的称号。
6、结果:北伐胜利进军(北伐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7、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A、建立了黄埔军校,创建了国民革命军B、国共两党的合作,成功有力地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进行。
C、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英勇善战,冲锋在前。
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D、正确的战术指挥和广大官兵的浴血奋战E、工农运动的有力配合与支援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而后国民党内部出现分化。
2、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政变。
在4月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性质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3、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了“七一五”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的失败。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1.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年8月,宋教仁把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2. 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身亡;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
3.1913年,孙中山、黄兴发动二次革命,结果失败。
4.1914年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会,颁布《,二解散,三修改)
5.1915年袁世凯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年底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1916年为“洪宪元年”
6.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1915年,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护国战争爆发。
7.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割据: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滇系军阀唐继尧占云南、贵州;桂系军阀陆荣廷占两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共23张PPT)

(4)为了保卫辛亥革命果实,维护民主共和制,孙中山领导了哪些斗争? 结局如何? 1913年的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战争。结局是二次革命被袁世凯武力镇 压下去;护国战争打倒了袁世凯,但政权仍落在北洋军阀手中。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易错警示 二次革命是因为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而护国战争是因为袁世凯复辟 帝制。
释疑解难 1.袁世凯为什么会复辟帝制? 袁世凯复辟称帝 ,原因复杂。,(1)对无限制的极端权力的追求是其称 帝的根本原因。,(2)特殊的社会环境及当时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纵容 和支持也是促使袁倒行逆施的重要原因。,(3)一些人长期以来别有用
三、军阀割据 冯国璋和曹锟为首,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10.直系:以_______________
段祺瑞为首,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 11.皖系:以__________
东、福建等地。 张作霖 盘踞东北。 12.奉系:___________ 唐继尧为首,控制云南、贵州。 13.滇系:以__________ 陆荣廷 为首,控制广东、广西。 14.桂系:以___________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正式大总统 4.解散国会: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______________ ,随后解散国民党
和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颁布《中华民国约 5 . 废新制:袁世凯废除 _________统可无限期连 法》,改责任内阁制为_________
势。,(3)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亡国的“二十一条”引起众怒,甚至平日
支持他的幕僚也弃他而去。,(4)全国各地反对袁世凯的势力强大。
一、二次革命 宋教仁 同盟会 1.国民党:1912年,________ 以________ 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 组成国民党。 宋教仁。 2.宋案:1913年春,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刺杀_________ 3.二次革命: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 “二次革命” 被镇压。 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共21张PPT)

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二次革命
知识补充
因为这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 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 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 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你们知道这次 革命为什么称 为“二次革命” 吗?
复辟帝制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
1.对内实行独裁统治的表现
主义、全国人民的态度等方面分析) 材料一: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 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 贼,以拯吾民。 1915年蔡锷与唐继尧、李烈钧等人在昆明通电全国,宣布云 南独立,组织护国军武装讨袁。 材料二:英国公使告知袁世凯各国均不赞成帝制,日本也开 始进行倒袁行动。袁世凯的部下冯国璋、段祺瑞等人通电劝 袁世凯及早退位。
护国战争
蔡锷,湖南人,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 军事领袖。他积极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维 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在护国战
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
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 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 斗到底的英雄气概。
据材料分析,袁世凯的皇帝梦为什么那么快 就破灭了? (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帝国
1914——1918 1914——1918 1914——1918 1914——1919 1916——1918
减少1500多万户 减少2600多万亩 增加4900多万亩 增加92万多人 增加5000多万元
根据上述表格想一想,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 社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军阀割据混战 , 导致中国社会动荡不安, 人口 减少 ,田地 荒芜, ,经济遭到 严重破坏 。。 日益增长的军队人数和军费开支,使中国人民的负担 不断加重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

升
贪
官
生
发
怕
财
死请Leabharlann 勿往入他
斯
处
门
第11课 北伐战争
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大会
• 1.时间和地点
• 1924年,广州。
• 2.内容
• 大会通过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 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大会通过的宣 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大会
• 3.重大意义和影响
•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国共合作 推进国民革命运动进入高潮。
二、国共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 1.时间、地点 • 1924年5月,广州黄埔。 • 2.人物 • 蒋介石任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
治部主任。 • 3.作用 •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
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和北伐胜利 进军奠定了基础。
败。
感谢您的观赏下载!
THANKYOU!
三、北伐胜利进军
• 1.起止时间 • 1926年7月至1927年4月。 • 2.组织者 • 广东国民政府。 • 3.目的 •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统一全国。
三、北伐胜利进军
• 4.对象 •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 5.主战场 • 湖南和湖北。 • 6.重要战事 •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
• 2.“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蒋介石在上海捕杀共产党员和革
命群众。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 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 (1)时间 • 1927年4月。 • (2)性质 •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外投靠
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共28张PPT)

桂系(陆荣廷) 控制着广东、广西
美、英
3、影响: 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
之中。
根据材料想一想,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农户和耕地的大量减少、荒地大量增加,说明军阀割据对经济造 成严重破坏。 陆军人数和军费增大量增 加,说明军阀割据战事不断,严重 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③发动护国战争 ④发动护法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D )7.它的签订是袁世凯为了实现自己的皇帝 梦而以国家利益为代价争取日本支持的结果,
条约使我国丧失了大量权益,同时也为袁世凯
的倒台埋下了伏笔。“它”是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中华民国约法》 D.“二十一条”
( D )9.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 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护国战争 ②“二次革命” ③宋教仁遇刺 ④ 袁世凯称帝 A.①②④③ B.④②③① C.②④③① D.③②④①
1、背景:
(1)袁世凯破坏民主,一—再根破本坏原责任因内阁制
(2)宋教仁组织成立国民党
(3)宋教仁案震惊全国 —主要原因
(4)袁世凯镇压革命,罢免三省都督。 —直接原因
宋教仁,湖南常德市 桃源人。中国“宪政之 父” ,与黄兴、孙中山并 称,主持第一次改组国民 党。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 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 内阁制的政治家。国民党 的主要筹建人。1913年被 暗杀于上海。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势力极 为强大,必须唤醒更多的民众!
必须建立自己的革命军队! …… ……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 运动
八年级历史11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11课知识点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够让我们回顾过去,认识自己。
八年级历史11课是一门必修的课程,涵盖了从秦到明这一漫长的历史时间段,本文将为大家梳理一下这门课程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历史。
第一课: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课程主要讲述了秦国崛起、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程。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如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制、文字统一等,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汉武帝的改革汉武帝被誉为“开国之君”,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实行科举制度、设置都城、推广中国传统医学等。
这些改革为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课:东汉时期东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涵盖了184年,以汉宣帝为首的几位皇帝执掌了国家大权。
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社会生活、农业制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展。
第四课: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动荡不安的时期。
此时期间,各地方的统治者争相攫取权力,导致了政局动荡、社会落后的局面。
第五课:唐朝的开放与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以艺术、文学、科技、工艺等方面的繁荣而著名于世。
唐朝时期的诗歌和绘画成为了后世的经典,唐太宗以降的一系列政治制度也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六课:宋朝的兴盛与衰落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文艺兴盛的时期,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文学艺术领域的发展。
但由于各种原因,宋朝后期逐渐式微,最终为金朝所灭。
第七课:明朝的定都与文化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崇尚文化的朝代,这也是为何明朝的文艺能够在史书中占有较大的一笔。
此外,明朝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进展,如陶瓷、服饰、冶金等方面的发展。
第八课:辽金元时期辽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期致力于推进对外贸易,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时间段。
同时,这一时期也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如蒙古人建立了元朝,并征服了整个中华地区。
第九课:明末清初的政治斗争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很多关于皇权与官僚、宗室与民众之间的政治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北伐战争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国共合作
1.国共首次合作
(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
(2)国民党一大的内容:通过国民党的党纲,同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接受
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3)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首次合作。
合作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2.黄埔军校的建立
(1)1924年广州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2)合作:国民党——校长:蒋介石
共产党——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苏联
(3)作用:培养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奠定基础。
二、北伐战争
1.北伐时间:1926年
2.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中国。
3.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5.进军路线:(1)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
(2)福建——浙江——上海
6.主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7.英雄部队: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8.战果: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9.为什么北伐军能胜利进军?
(1)、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
(2)、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
(3)、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三、国民革命的失败
1.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上海
2.反革命政变的原因:阶级利益不同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时间:1927年4月
2.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总结※
国共合作——前提
国
民创办黄埔军校——发展
革
命北伐战争——高潮
的
洪四一二政变——转折
流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