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作业课件人教版.ppt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11《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11《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件

治 辟帝制
对外: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大部分内容
军 阀 割
护国战争 1915年,蔡锷等在云南发动。袁世凯 取消帝制,绝望死去
据 军阀割据 以直系、皖系、奉系为主,为争夺地盘,
连年混战,民不聊生
再见
新课探究
1.“宋教仁”案 1912年,以宋教仁为首的国民 党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 的优势,使袁世凯大为惊恐。1913 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 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经查,此案牵 涉到袁世凯本人。
宋教仁遇刺
2.二次革命
新课探究
新课探究
时间
1913年
经过
“宋案”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 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 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 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⑤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3)谋帝制 改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举行登基大典。
新课探究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 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袁世凯祭天
新课探究
2.对外政策 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2)统治: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 依附帝国主义。
(3)影响: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 动乱之中。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导火线:宋教仁遇刺身亡
洋 二次革命

结果:被袁世凯镇压,孙、黄流亡日本
府 的 统
袁世凯复
对内: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 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2.通过评价袁世凯,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历史人物 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共24张PPT)
二次革命: 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 革命”。但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护国战争
1、背景: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
2、经过: 目的:维护共和制度
主要人物: 蔡锷、李烈钧、唐继 尧
宣布独立的时间、地点: 1915年、云南昆明
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护国战争结束。
——孙德鹏《疲劳的颜色》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 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的果 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为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维 护民主共和,孙中山又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推翻了袁世凯的复辟帝制,但中国仍然处在军阀割 据混战的动乱之中。正如孙中山临终时所言:“革 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前言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二次革命
国民党成立: 同盟会会员宋教仁 等在征得孙中山同意后, 于 1912 年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 组成国民党, 并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优势。 “宋案”: 1913 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遇刺身亡。这一 事件, 成为二次革命的导火索。
讲武堂三期学员、第一军第三支队长,后 来成为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朱德,在川 南最惨烈的棉花坡鏖战中,一连激战45个 日日夜夜,毫无间歇,赢得勇猛善战、忠 贞不渝的美誉。
(左)李曰垓、罗佩金、蔡锷、 殷承瓛、李烈钧
合作探究
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1.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全国人民的反对。 3.袁世凯称帝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4.帝国主义对其失去信任。
军阀却是民国史上的一笔糊涂账。1912— 1928年,中国的1400多个大小军阀发动了140余次 地方性及省际战争。从袁世凯死去的1916年6月到 1928年6月,有六个人成为国家元首,组成25个以 上内阁。对此,李大钊的清算最是泼辣,他把当 时的政治生活比作“宰猪场式的政治”,而军阀 是吃人民“血肉骨头”的“文武豺狼”。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课件(33张PPT)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课件(33张PPT)

沪上,英士以弹丸之地,难以相抗。”
——林志元《杂稿·二次革命之检讨》
革命派力量涣散
材料二:战前,北洋政府陆军部直辖人数已经超过24万人,而革命党人实际控制
军队人数约为8万人。
——来新夏《北洋军阀史》
北洋政府和革命党人力量悬殊
材料三:我们希望中国各界能友好而尊敬地对待袁世凯,我们希望中国能产生 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这个政府的领袖只能是袁世凯。 ——(英)葛雷《葛雷远东回忆录》
1913年3月,孙中山召集会议,发动二次革命 。
1913年7月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宣布独立。
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省相继独立,这就
是——

湖口
二次革命形势图
不同北到洋两军个交月战,时南,方国民各党省缺国乏民统党一军指挥队,全只被有袁李军烈 打罪钧候独和,立垮名黄四的,严兴川地失令分的区败通别国人。 缉在 民 采孙 ,湖党取中 被口人观和也望山 迫南做态、 流京了度黄 亡组一。兴 海织些等 外抵抵被 。抗抗,;以稍而“晚其乱一余党些宣”时布
北洋 政府
是指中华民国前期(1912-1928年),以袁 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 位的中国中央政府。
民主
独裁
限制袁世凯专制,维护共和。
1912年宋教仁组成国民党,并在 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有明显优势 。
今吾国之现行制,责任内阁制也 ;然有责任内阁制之名,而无责任 内阁制之实,故政治因之不举。
——宋教仁《代草国民党大政见》
破坏责任内阁制 ,建立独裁统治 。
在拟定内阁各部总长名单 1913年春,袁世
时,袁世凯竭力排斥革命党 凯为阻止国民党组
人。在袁世凯组织的政府中 织责任内阁,派人
,外交、内务、陆军、海军 、财政等重要部门的总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共36张PPT)

代。义
袁世凯
军阀割据
统治时期
时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三单元
一、二次革命
背景介绍
①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公 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材料研读: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南北方只是在形式上统 一,但在政治上仍处于对峙状态,北方各省处于袁世凯控制之下。南 方大多数省份,实际上处于同盟会的控制和影响下,袁世凯建立北洋 军阀政府后,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山、黄兴被迫流亡日本。
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 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失败原因 国民党力量涣散,北洋军力量强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袁世凯复辟帝制
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第三单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13年10月10日 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1913年12月23 日,刚刚登上民国 正式大总统之位的 袁世凯来到天坛举 行祭天仪式,仪式 按传统方式进行, 袁世凯身着十二章 纹衮服,称帝之野 心昭然若揭。
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第三单元
签订“二十一条
袁世凯与各国使节合影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三、护国战争
宋教仁案真相大白后,全 国舆论哗然,这使孙中山从 “欲治民国,袁总统适足当之” 的幻想中警醒过来,主张“非 去袁不可”,号召立即讨袁。
一、二次革命
孙中山在二次革命 失败后于日本避难
领导人 孙中山、黄兴
因为这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
结果
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 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 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同步课件(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同步课件(共28张PPT)

二 军阀割据混战
1、北洋军阀的分裂
袁世凯死 后,北洋军阀 很快分裂它们 为争夺北京中 央政权和各省 地盘展开激烈 角逐。
二 军阀割据
观察下图:军阀割据形势示意图, 并结合教材,完成下表。
派系 代表人物 控制区域
直系 冯国璋、曹锟
江苏、江西、 湖北
皖系 段祺瑞
皖、浙、鲁、 闽
奉系 张作霖
东北三省
依靠国 家
一 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3年10月,国会选举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 袁世凯派出千名军警,谎称“公民团”,包围会场 进行逼选。前两轮投票后,袁世凯未获得当选的法 定票数。“公民团”就把住门口,不许议员回家吃 饭,大喊“今天不选出我们中意的大总统,就休想 出会!”议员们被逼无奈,违心投票,袁世凯勉强 当选。公民团大呼“袁大总统万岁!”离开会场。 此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北洋政府: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 二、军阀割据
国民党:
一、二次革命
二、护国战争
对内:
反对:
对外:
维护:
总结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 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 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为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 裁,维护民主共和,孙中山又领导了(二次革命)、 (护国战争),推翻了袁( 世凯)的复辟帝制,但中国仍 然处在(军阀)割据混战的动乱之中。正如孙中山 临终时所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 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 吾民。
——孙中山《讨袁宣言》
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号 召民众进行讨袁斗争,维 护民主共和制度。
一 袁世凯复辟帝制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示范教学PPT课件【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统编)】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示范教学PPT课件【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统编)】
1913年10月6日,国会召开总统选举会。这天,袁世凯命令京师警 察厅和拱卫军联合派出军警“保卫”国会。……议员们忍饿终日,从早 8时至晚10时,连续投票三次,直至宣布了选举结果之后,“公民团” 才在一片“袁大总统万岁”的呼啸声中撤走。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2.袁世凯出卖国家主权
为获得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 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
正如孙中山临终时所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再见
四、军阀割据
农户减少 1914—1918 耕地减少 1914—1918 荒地增加 1914—1918 陆军增加 1914—1918 军费增加 1916—1918
减少1500多万户 减少2600多万亩 增加4900多万亩 增加92万多人 增加5000多万元
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2.二次革命概况
为什么二次革命回失败? 材料二:在军事行动上,他们不善用兵,各地各自为战,没有
统一的军事指挥机构,使本来就不足的兵力更显分散。
(2)南北双方军事力量悬殊。
一、二次次革命回失败?
材料三:当时由于北南双方在军力对比上敌强我弱,各地讨袁军又仓 促应敌,作战缺乏统一指挥和战略协同,再加上一些国民党议员和整个民 族资产阶级对这次讨袁不予支持,结果“二次革命”的战局很快就逆转不 利,两个多月后即宣告失败。
——《中国近现代史》
(3)革命党内部矛盾重重。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1)强迫国会选举他正式大总统; (2)解散国民党; (3)解散国会; (4)废除《临时约法》,颁布《约法》; (5)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6)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

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PPT课件带内容

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PPT课件带内容

课后活动

1.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B )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A.④①③② B.④③①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2.“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答:“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有: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
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
增加92万多 人
军费
1916-1918 年
增加5 000多万 元


根据材料想一想,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答:材料中农户和耕地的大量减少、荒地的大量增加,说明军阀割据局面面对经济造成

严重破坏;材料中陆军人数和军费的大量增加,说明军阀割据时期战事不断,严重影响了正
常的生产、生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奉系,因张作霖(1875-1928)是奉 天(今辽宁省)人而得名。
。其他各省也被大大小小的军阀所控制,如云南、贵
州被滇系军阀唐继尧所占,广东、广西被 桂 系 军阀 陆
荣 廷 所占。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
知识点

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社会根源是( A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各军阀拥有武装 C.帝国主义扶植军阀 D.军阀派系之间的矛盾尖锐

3弹,送医院后不治而亡,年仅31岁。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
全国的“宋案”。
知识点
孙中山曾写了一副挽联:“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 宪政流血,公真第一人!”这副挽联哀悼的是( D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件(共29张PPT)
南京(黄兴); 安徽、广东等南方几省相继宣布独立; 结 果:遭到北洋军进攻,革命失败。
二 次 革 命 形 势 示 意 图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对内政策
①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 统 ②下令解散国民党
③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 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④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 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府 袁世凯复 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的 辟帝制 黑
对外: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大部分内容
暗 统
护国战争 1915年,蔡锷等在云南发动。袁世凯 取消帝制,绝望死去。

军阀割据
以直系、皖系、奉系为主,为争夺地盘,连年 混战,民不聊生。
随堂演练
1.1912年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是( C)
中日矛盾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
依据材料,说说北洋军阀混战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不 利影响?
农村劳动力减少,田地荒芜,影响了农村的生 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兵员军费大幅度增加,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课堂小结
导火线:宋教仁遇刺身亡
北 二次革命

结果:被袁世凯镇压,孙、黄流亡日本

对内: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
2.对外政策
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
二 的一切特权;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

和蒙古的权益;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 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 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护 国 战 争 形 势 示 意 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