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2.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经过之前一年的学习,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但对总体知识还是比较薄弱,对于抽象的事物仍难以理解。

所以,根据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在课堂中以自主合作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学习氛围;授课过程注重知识的回顾、联系,加深对内容的分析、归纳,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

3.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在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之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孙中山领导了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

孙中山为捍卫民主革命屡败屡战的斗争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坚强品质,是今天的青年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内容了解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等基本史实。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学习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了民族的独立、民主、富强,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次革命、护国运动难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军阀割据【课时安排】1课时【评价任务设计】1.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按照自学要求,勾画课本、巩固记忆,找出疑难,基本能说出洋务运动的背景、口号、时间、内容等,通过抓关键词记忆洋务运动的内容,正确评价洋务运动;实现目标1、2.的学习。

当堂训练1.2.3.6题检测目标1。

2.学生能结合课本知识及相关材料,通过组内合作,分析洋务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实现目标2.3.当堂训练4.5.6题检测目标1.2.3。

3.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了解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历程,进一步达成目标3。

附:板书设计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二次革命护国战争一、革命志士的努力护法运动二、袁世凯复辟帝制三、军阀割据【教学反思】。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含答案)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含答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含答案)【自主学习】1.西汉的建立:_______年,__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采取__________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_______及_______。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__________政策,注重________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3.“文景之治”:________和________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_______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__________。

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__________”,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__________,反对奢侈浮华。

文景时期,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府库充盈。

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__________”。

[【合作探究】1.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2.文帝和景帝的“勤俭治国”和“以德化民”给我们什么启示?对现在的国家治理有何现实意义?【当堂达标】1.西汉的都城是()A.咸阳 B.镐京 C.长安 D.洛邑2.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A.稳定社会巩固政权B.安定天下发展生产C.人心思安以民为本D.借鉴前朝收揽人心3.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4.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不包括...()A.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B.下令士兵回乡务农C.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D.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来6.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是的 ( )A.指刘邦统治的时期 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C.前后近40余年 D.“吏安其官,民乐其业”7.“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稳定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我的收获】参考答案【自主学习】1.公元前202 刘邦长安2.休养生息徭役兵役休养生息农业3.汉文帝汉景帝农三十税一以德化民勤俭治国文景之治【合作探究】1.能与民休息,安居乐业,提高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起来,粮价大大降低,农民能够稳定地提供赋税徭役,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

第11课 导学案

第11课 导学案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班级姓名组别评价【学习目标】1.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掌握《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基本史实。

2.思考与探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培养自己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学习本课,应特别注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复与曲折,体会新的社会制度战胜旧的社会制度的艰难。

【学习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约用2分钟完成课前预习部分,做到温故而知新。

2.围绕学习目标,快速阅读教材课文,约用10分钟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问题,组内交流,把有疑问的问题做好标记。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探究问题。

4.课堂上凝神聚力,全身心投入;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课前预习结合所学知识,快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想一想,新航路开辟对英国有什么影响?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是,革命中颁布的重要文件是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认真阅读课文,自主解决下列问题,把你发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下面。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矛盾激化。

2.时间:__________ 至___3.领导阶级: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4.经过:①年查理一世重开议会,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②1642年______________公开挑起了内战。

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打败了王军,取得最后胜利。

③1649宣判______________死刑,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④1653年,______________担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

⑤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⑥1688年,发生不流血政变“光荣革命”,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5.成果: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的标志是——《权利法案》的颁布①时间_____________②机构________________③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内容:⑤意义:6.历史意义:推翻了确立了扫清了推动了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先自主探究,后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准备展示)1.阅读材料: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统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11.北洋政府的统治和军阀割据 课程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11.北洋政府的统治和军阀割据 课程教学设计

第一次较量:总统制PK责任内阁制
出示材料:袁世凯就任时的宣誓词、《临时约法》和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第一届内阁成员表。

第二次较量:刺杀宋教仁PK二次革命思考问题:这场革命为什么被称为“二次革命”?
第三次较量:复辟帝制PK护国战争
1.出示时间轴:
2.展示《二十一条》内容,观看微课,设问:日本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提出《二十一条》?对中国主权侵害最严重的是哪一项?袁世凯为什么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3.出示材料:探究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种种迹象,设问:袁世凯真实用意是什么?对于袁世凯梁启超有何看法?
4.展示实物史料,学生了解袁世凯称帝的倒行逆施。

播放视频,出示《申报》材料,思考:护国战争是成功还是失败的?袁世凯的皇帝梦为什么会失败?
5.合作探究
1.出示军阀割据示意图、表格。

辽宁省鞍山市朝鲜族中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1课 北伐战争

辽宁省鞍山市朝鲜族中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1课 北伐战争

第11课北伐战争目标要求: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对象。

基础知识一、黄埔军校建立1、背景:(1)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2)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2、时间:1924年5月。

3、地点:广州黄埔。

4、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5、目的: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6、领导人: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7、意义: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二、北伐胜利进军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时间:1926—1927年。

4、领导者:广东国民政府。

(总司令:蒋介石)5、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6、重要战役:叶挺独立团在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中表现神勇;武昌战役后吴佩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

然后,北伐军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7、战果:(1)吴佩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

(2)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3)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4)1927年4月,北伐军又挥师北上进攻张作霖的军队。

8、失败标志: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汪精卫)9、失败原因:客观原因是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主观原因是中共年轻、妥协退让,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10、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人要领导人民取得胜利,一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二是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11、意义:动摇了北洋军阀统治(或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三、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成立时间:1927年4月2、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3、特点: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二、合作探究1.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经历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尤其是护法运动后孙中山先生认识到依靠一派军阀打另一派军阀根本不行,必须创建自己的军队,于是建立了黄埔军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北伐战争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北伐战争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北伐战争一、教学设计思路: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学科特点,也是时代要求。

作为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历史教材及地方史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发掘历史学科的内在功能。

《北伐战争》这课讲述的是1924—1927年的历史,这段历史是国民革命兴起、发展和最后失败的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历史。

本课选取国民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历史事件----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

通过学习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

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武昌战役胜利前夕》,学生通过自己看教材、找资料,在增长知识、锻炼能力的同时,又完成了自我教育。

加深对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印象,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本课教学中我适当加入地方史的内容,由于涉及到自己家乡的人---李大钊,所以学生极易产生亲切感,易于接受,而且也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教育目的。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是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回顾,使学生吸取经验教训,能够指导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实践中正确处事。

二、教材分析本课在第三单元中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中共的诞生——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年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北伐;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北伐后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于是共产党开始武装起义并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同时,北伐战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重要的一环。

所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1、从师生交谈中看出,学生对黄埔军校有一些了解,但对北伐战争知之较少。

由此可知许多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平时也很少读文史类课外书。

2、八年级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喜欢表现自我。

他们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已有一年多时间,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同时又存在着看问题欠周到和重表象等特点。

人教版统编教材初中历史优秀案例教学设计-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年级:八年级

人教版统编教材初中历史优秀案例教学设计-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年级:八年级

(4)提问:五大新发展理念 的内容是什么?针对什么问 题提出? 学生回答完后用 PPT 呈现总结。
思考、回答、完 善笔记。
5、真题演练
三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分别出示材料,要求学生 阅读、分析材料,归纳材料内 容所体现的是哪一项经济建 设成就? 2、紧扣时政热点,完成以丝 绸之路为中心的中考真题。
学们能总结出中国梦的基本 内涵了吗?
加深学生 理解。
整理笔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三
者之间的关系。
二 、中国梦实现途径
1、提问:实现中国梦的四大 思考、回答:
举措?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
“三个必须”实
现途径
“四个全面”战
略布局
五大“新发展
2、逐项分析四大举措:
理念”
(1)提问:分别用一句话概
括“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根据标注内容回 学生回答完后用 PPT 呈现总 答 结。
初二备课组 课时 1 授课时间
2019-4 -23
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认识中国特 课标要求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目 标 要 求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中国梦的提出、基本内涵、实现途径和 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 念、了解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过程与方法
和八年级上册的 全方位外交知识 相联系。
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
四、课堂小结 三、课堂小结
思考、感受。
四、情感升华
历史始终证明着,中国共 产党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有 骨气的政治力量,最有斗争精 神和进取意识的先锋队伍。无 论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 等各个不同历史时期,这个伟 大的政党始终与时代同心同 向,与祖国同频同振,与人民 同呼吸同奋进。 五、情感升华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导学案(含答案)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二次革命1.背景(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公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同盟会会员宋教仁等于1912年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并在随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优势,使袁世凯大为惊恐。

(2)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

经查,刺杀宋教仁的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的亲信,并直接牵涉到袁世凯本人。

2.经过:“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

他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

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3.结果: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孙中山、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知识点2 袁世凯复辟帝制4.复辟准备(1)镇压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又下令解散国民党。

(2)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

不久,他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接着,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至此,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3)为实现皇帝梦,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

5.袁世凯称帝: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知识点3 护国战争6.原因: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梁启超与他的学生蔡锷先后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

7.经过: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袁世凯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连其北洋嫡系部属也阳奉阴违。

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导学案
导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利用《北伐战争形式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

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知识链接:
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原因:领导国民革命,推翻封建军阀,完成中国统一
2、叶挺(1896-1946年)广东惠阳人。

1922年他任孙中山卫队团的营长。

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任正在组建的第12师第34团即后来的独立团任团长。

在北伐战场上,他率领的独立团发挥了尖刀作用,所向披靡,攻无不克,第四军也因此获得“铁军”称号
3、《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4、北伐的目的是打到北洋军阀,统一中国。

但是蒋介石的上台,只不过是旧军阀被打垮,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

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导学过程
导入: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

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两党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有人说这是国共第三次合作。

请问: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又是在什么时候?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同国民党合作?两党合作是否等于合并?两党合作后直接的成果是什么?
自主学习:(仔细阅读课文,记忆知识要点,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A黄埔军校建立
1、背景: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2、建立时间:地点:。

创办者:在和
的帮助下建立的。

军校原名。

校长,政治部主任。

3、作用: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建立奠定了基础。

B北伐战争
1、组织者是,目的:
2、北伐的主要对象、、。

开始的时间是
总司令。

北伐的主要战场是、。

重要战役、、。

3、北伐战争取得的胜利:在湖北和湖南基本上消灭了的主力,再进军江西、福建等东南五省,消灭的军阀部队。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打到,声势震动全国。

年初,国民政府从迁到。

4、结果:在北伐胜利进军时,、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失败,也破裂了。

C南京政府成立
1、时间:年月,在成立“国民政府”,
2、性质:代表的利益,它对外对内。

二、合作探究
1、黄埔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
2、看书战争示意图和表格内容分析为什么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人?
军阀控制地区兵力
吴佩孚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的一部分20万
孙传芳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20万
张作霖黑、吉、辽、热河、山东、察哈尔和直隶30万
3、请介绍武昌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有关情况。

几次战役的胜利突出了哪支部队的英勇作战精神?
4、请根据资料分析,北伐战争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
5、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后,北伐军本应继续北上,消灭张作霖军阀,可这时北伐军并没有乘胜追击。

你知道这时情况发生什么变化吗?
6、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看书动脑筋,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判断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7、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导致失败呢?
8、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它成立后,使旧中国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张作霖的北洋军阀政府。

后来,后来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少帅张学良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归顺了南京国民政府,使三个政权对立的局面结束。

三、达标检测
1、黄埔军校中有一位备受大家尊崇的人物,当时任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他是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孙中山
D 蒋介石
2、中国曾爆发了一场推翻军阀,统一中国的革命战争,是()
A 北伐战争
B 武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抗日战争
3、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的战绩有()
①猛攻武昌,全歼守敌
②连克汀泗桥,贺胜桥
③攻下福州,收复福建
④作为先锋,开赴湖南前线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下面对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正确的是()
A 国共两党因合作目标不同结束了合作
B 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了革命
C 国民党政府脱离了群众,使北伐战争无法坚持下去
D 北伐将士不团结
5、某中学兴趣小组准备去参观黄埔军校校址,他们该去的地方是()
A 武汉
B 广州
C 上海
D 南京
6、“打倒军阀,打倒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歌唱响于()
A 辛亥革命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7、1927年蒋介石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利益
A 工人阶级
B 农民阶级
C 地主阶级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8、(2007•广东汕头)“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诞生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四、小结
中山为救国危亡,国共合作建黄埔
北伐对象吴孙张,湖南湖北主战场
铁军归功独立团,汀泗贺胜和武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