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元素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化学元素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化学元素知识点总结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了解化学元素的知识点对于中考化学考试非常重要。
本文将结合中考化学考试的要求,总结化学元素的相关知识点。
一、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化学元素指的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粹物质。
根据元素的性质和结构特征,我们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元素。
具体分类如下:1.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铁(Fe)、铜(Cu)、锌(Zn)等。
2. 非金属元素:具有不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氧(O)、氢(H)、氮(N)等。
3. 类金属元素:具有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性质,常见的类金属元素有硅(Si)、锗(Ge)等。
二、化学元素的主要特征和符号每个化学元素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符号,合理运用这些特征和符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元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化学元素的主要特征和符号:1. 氢(H):是最轻的元素,具有极强的可燃性。
2. 氧(O):使燃烧加剧的气体,是人们常用的呼吸气体。
3. 氮(N):占空气中绝大部分含量,它对维持生命是十分重要的。
4. 碳(C):是有机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生物体的重要成分。
5. 铁(Fe):常见的金属元素之一,用于制造钢铁等产品。
三、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和周期律化学元素的周期表是按照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起来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区域:主族元素、过渡元素、稀土元素和放射性元素。
周期表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元素的分布规律和性质。
1.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IA至VIII A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IIIB至IIB族的元素,具有较为丰富的化合价和配位数。
3. 稀土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和锕系元素的总称,具有相似的自然和化学性质。
4. 放射性元素:周期表中放射性衰变产物,具有较高的放射性活性。
四、常见化学元素的应用化学元素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以下是一些常见化学元素的应用:1. 铁(Fe):用于制作钢铁、建筑材料等。
中考化学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有哪些

中考化学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有哪些关键信息项:1、常见元素:氢(H)、氧(O)、碳(C)、氮(N)、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钾(K)、钙(Ca)、铁(Fe)、铜(Cu)、锌(Zn)、银(Ag)、钡(Ba)等。
2、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
3、重点化合物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4、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1、氢(H)及其化合物11 氢气(H₂)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2H₂+ O₂点燃 2H₂O)、还原性(H₂+CuO 加热 Cu + H₂O)。
111 水(H₂O)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 100℃,凝固点0℃。
化学性质:通电分解(2H₂O 通电 2H₂↑ + O₂↑)、与二氧化碳反应(CO₂+ H₂O = H₂CO₃)。
112 过氧化氢(H₂O₂)化学性质:分解产生氧气(2H₂O₂二氧化锰 2H₂O + O₂↑)。
2、氧(O)及其化合物21 氧气(O₂)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氧化性(如 C + O₂点燃 CO₂,S + O₂点燃 SO₂)。
211 臭氧(O₃)物理性质:淡蓝色有特殊气味的气体。
化学性质:强氧化性。
212 氧化物一氧化碳(CO):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2CO + O₂点燃 2CO₂)、还原性(CO + CuO 加热 Cu +CO₂)。
二氧化碳(CO₂):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化学性质与水反应、与碱反应(CO₂+ 2NaOH = Na₂CO₃+ H₂O)。
31 碳单质金刚石:硬度大,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石墨:导电性良好,质软。
活性炭:吸附性强。
311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见 212 )312 碳酸(H₂CO₃)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H₂CO₃= H₂O + CO₂↑)。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一、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组成。
元素符号:化学元素的缩写。
元素周期表:包含所有已知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
2.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化学结合而成。
分子式:表示化合物中不同类型原子的种类和相对数量。
结构式:用方框代表原子,用化学键连接原子。
3. 同位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因此质量数不同。
4. 常见元素及其性质-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导性、延展性和韧性。
- 非金属元素:通常没有金属的上述性质。
5. 常见化合物- 水:H2O- 纯碱:Na2CO3- 纯硫:S8- 二氧化碳:CO2- 纯铜:Cu- 二氧化硫:SO2二、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
- 物质的消失和生成- 物质的性质改变- 能量的释放或吸收2.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
- 反应物和生成物- 反应条件- 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3. 平衡反应方程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个数和质量都保持不变。
4. 注意事项- 化学方程式要平衡- 化学方程式要符合实验事实- 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正确三、物质的性质及实验技术1. 物质的性质- 颜色、气味、味道、溶解性、密度等- 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性质的稳定性、易燃性、挥发性等2. 物质的实验检验- 火焰颜色测试- 酸碱中和试验- 气体的检验- 盐的检验3. 实验技术- 实验室仪器的使用- 安全操作规范四、常见物质1. 酸和碱- 酸:酸性氧化物溶于水形成酸,常见酸有硫酸、盐酸、醋酸等。
- 碱:碱性氢氧化物溶于水形成碱,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2. 盐: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物质,常见盐类有氯化钠、硫酸钠等。
3. 氧化物:氧与其他元素化合形成的化合物,常见氧化物有氧化铁、二氧化硫等。
4. 燃料:可以燃烧释放能量的物质,常见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等。
中考化学全册常考知识点汇总

中考化学全册常考知识点汇总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中考中化学占有较大的比重。
下面是中考化学全册的常考知识点的汇总:1.元素及元素的性质: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一定的性质。
常见元素包括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元素。
2.金属元素及其性质: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
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铁、铜和铝等。
3.非金属元素及其性质:非金属元素通常不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氧、氢和碳等。
4.典型金属元素的性质:钠、镁、铜等金属元素和氧、氯等非金属元素的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5.元素的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电子结构而排列的。
周期表可以用来预测元素的性质。
6.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指原料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为产物物质的过程,化学方程式是反应过程的记述方式。
7.各种常见化学反应:包括酸碱中和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8.酸、碱和盐:酸是指能溶于水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指能溶于水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而盐是由酸和碱通过中和反应生成的物质。
9.酸性、碱性和中性:指物质所呈现的酸、碱或中性性质。
10.燃烧和燃烧反应:燃烧是指物质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能量的过程。
11.碳的化学:碳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常见的碳的氧化物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
12.物质的分解和合成:物质可以通过分解反应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也可以通过合成反应合成更复杂的物质。
13.物质的组成:物质通常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14.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别是物质的三种常见的状态,具有不同的性质。
15.溶液和溶剂: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混合物。
16.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是由具有规则排列的离子、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而非晶体是由无规则排列的离子、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
17.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不导电的物质。
中考必背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考必背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概括1、常有元素、原子图化合价口诀正一氢锂钠钾银铵根;负一氟氯溴碘氢氧根;二价氧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备;锰有二四六和七,铜汞二价最常有,单质为0永不变;酸根负,一价硝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就是磷酸根。
一些常有元素、原子团(根)的化合价元素和根的元素和根常有的名称的符号化合价钾K+1钠Na+1银Ag+1钙Ca+2镁Mg+2钡Ba+2铜Cu+1 +2铁Fe+2 +3铝Al+3锰Mn+2 +4 +6 +7锌Zn+2氢H+1氟F-12、初中常有物质的化学式(1)非金属单质:氢气碳氮气氧气H2C N2O2(2)金属单质钠镁铝钾钙铁Na Mg Al K Ca Fe元素和根的名称氯溴氧硫碳硅氮磷氢氧根硝酸根硫酸根碳酸根铵根磷P锌铜Zn Cu元素和根常有的的符号化合价Cl-1 +1 +5 +7Br-1O-2S-2 +4 +6C+2 +4Si+4N-3 +2 +3 +4 +5P-3 +3 +5OH-1NO3-1SO4-2CO3-2NH4+1硫氯气S Cl2钡钨汞Ba W Hg(3)常有的氧化物物质名称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氧化钠二氧化氮二氧化硅化学式H2O CO CO2P2 O5Na2O NO2SiO2物质名称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氧化氮氧化镁氧化铜氧化亚铜氧化亚铁化学式SO2SO3NO MgO CuO Cu2O FeO物质名称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铝氧化银二氧化锰化学式Fe2O3Fe3 O4Al2O3Ag2O MnO2(4)常有的酸物质硫酸化学式H2SO4盐酸HCl硝酸HNO3磷酸H3PO4硫化氢(氢硫酸)H2S溴化氢(氢溴酸)HBr碳酸H2CO3(5)常有的盐物质氯化钾氯化钠 (食盐 )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铜氯化锌氯化钡化学式KCl NaCl MgCl2CaCl2CuCl2ZnCl2BaCl2物质氯化铝氯化亚铁氯化铁氯化银硫酸铜硫酸钡硫酸钙硫酸钾化学式AlCl3FeCl2FeCl3AgCl CuSO4BaSO4CaSO4K2SO4物质硫酸镁硫酸亚铁硫酸铁硫酸铝硫酸氢钠硫酸氢钾亚硫酸钠化学式MgSO4FeSO4Fe2 (SO4)3Al2(SO4)3NaHSO4KHSO4Na2SO3物质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银硝酸镁硝酸铜硝酸钙亚硝酸钠化学式NaNO3KNO3AgNO3Mg(NO 3)2Cu(NO3)2Ca(NO3 )2NaNO2物质碳酸钠碳酸钙碳酸镁碳酸钾化学式Na2CO3CaCO3MgCO3K2CO3(6)常有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钾氢氧化铝氢氧化亚铁NaOH Ca(OH)2Ba(OH)2Mg(OH)2Cu(OH)2KOH Al(OH)3Fe(OH)2(7)常有的有机物物质甲烷化学式CH4乙炔C2H2甲醇CH3OH乙醇C2H5OH乙酸CH3COOH甲醛CH2O(8)常有化肥物质尿素化学式CO(NH2)2硝酸铵NH4NO3硫酸铵(NH4 )2 SO4碳酸氢铵NH4 HCO3磷酸二氢钾KH2PO4硝酸钾KNO3(9)常有积淀红褐色积淀氢氧化铁Fe(OH)3浅绿色积淀氢氧化亚铁Fe(OH)2蓝色积淀Cu(OH)2淡黄色积淀S(水溶液中)白色积淀: CaCO、 BaCO 、 Mg(OH) 、 Al(OH) 、Zn(OH) 、 BaSO 、 AgCl332324(此中仅 BaSO4、 AgCl 是不溶于 HNO3的白色积淀 )微溶于水: Ca(OH)2、 CaSO4、 Ag2SO43、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1)金刚石、石墨:C( 2)水银、汞:Hg(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5) )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7)氢硫酸: H2S(8)熟石灰、消石灰:Ca(OH)2(9)苛性钠、火碱、烧碱: NaOH(10)纯碱、苏打: 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 Na2CO3 10H2 O(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小苏打:NaHCO3(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 CuSO4 5H2O(13)铜绿、孔雀石: 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 甲醇(有毒、误食造成失明甚至死亡):CH3OH(15)酒精、乙醇: C2H5OH—(16)醋酸、乙酸(拥有酸的通性) CH3COOH( CH3COO 醋酸根离子)(17)氨气: NH3(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 NH3 H2O(为常有的碱,拥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亚硝酸钠: NaNO2(工业用盐、有毒)4、常有物质的颜色( 1)固体物质颜色A 、白色固体: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五氧化二磷、白磷、氧化镁、氯酸钾、氯化钾、氯化钠、B 、黄色固体:硫粉(S)C、红色固体:红磷( P)、氧化铁、铜( Cu)、氧化汞( HgO).D、蓝色固体:胆矾 CuSO4 5H2OE、黑色固体:木炭、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 (OH)2CO3、锰酸钾 K2MnO 4G、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H 、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锌等金属。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组成- 原子和分子- 元素和化合物- 混合物和纯净物2. 物质的分类- 无机物和有机物- 金属和非金属- 酸碱盐3. 化学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置换反应- 合成反应二、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和族- 元素的电子排布2. 主要元素的性质- 碱金属- 卤素- 稀有气体- 过渡金属三、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化合物的命名- 离子符号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平衡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量关系四、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 密度、熔点、沸点2. 化学性质- 氧化性、还原性- 酸碱性- 可燃性五、实验操作和安全1. 常见化学实验操作- 溶液的配制- 气体的收集- 沉淀的分离2. 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规则- 意外事故的处理六、化学计算1. 物质的量- 摩尔概念- 质量与摩尔的转换2. 化学反应的计算- 限制反应物和过量反应物 - 反应的产率七、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1. 酸碱盐的性质- 酸碱指示剂- 酸碱滴定2.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电化学电池- 腐蚀和防护八、环境与化学1. 环境保护- 污染物的来源和处理- 绿色化学2. 能源与化学- 化石燃料- 可再生能源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格式设置,如标题加粗、分点符号的使用、段落缩进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您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或考试要求进一步细化每个部分的内容。
化学中考重要知识点归纳之元素周期表

化学中考重要知识点归纳之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用于系统地组织和分类化学元素。
它由一系列的横行和竖列组成,提供了关于元素的各种信息,帮助我们理解元素的性质和行为。
以下将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由7个水平排列的横行,称为周期,以及18个垂直排列的竖列,称为族,组成。
每个周期表示一个新的能级,而族则代表元素的性质和外层电子的数目。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原子序数也被称为元素的核电荷,等于元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每个元素都由一个由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组成的方框表示。
元素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元素被称为过渡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还将各个元素按照化学性质分为10类,如碱金属、碱土金属、卤素等。
二、重要知识点归纳1. 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独特的元素符号,用于代表该元素。
元素符号通常由1-2个字母组成,有时还伴随着一些下标或上标。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
2. 原子量和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元素方框上的数值通常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也称为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表示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比。
3. 周期性: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是指元素的性质和行为随着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相邻周期中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且原子结构和价电子数目存在规律性变化。
4. 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主族元素是周期表中的1A-8A族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决定了它们的化学性质。
过渡金属元素则位于周期表的中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广泛的氧化态。
5. 周期表趋势:元素周期表中有一些重要的趋势可用于预测元素的性质。
这些趋势包括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和金属活性等。
6. 周期表应用:元素周期表在化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用于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行为,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指导科学研究和工业实践。
中考化学元素周期表常考知识点有哪些

中考化学元素周期表常考知识点有哪些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也是中考化学的必考内容之一。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对于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以及物质的性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考化学元素周期表常考的知识点。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
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
元素周期表共有 7 个横行,18 个纵行。
7 个横行分别称为 7 个周期,18 个纵行分为 16 个族(8、9、10 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大,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一主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都有相应的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元素名称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元素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特定符号,通常由一个或两个字母组成。
例如,氢元素的符号是 H,氧元素的符号是 O。
原子序数是指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序号,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种碳原子(碳 12)质量的 1/12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三、常见元素的性质1、金属元素中考中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钠(Na)、镁(Mg)、铝(Al)、铁(Fe)、锌(Zn)、铜(Cu)等。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 4 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
例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 +2O₂点燃 Fe₃O₄。
2、非金属元素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氢(H)、氧(O)、碳(C)、氮(N)、磷(P)、硫(S)、氯(Cl)等。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 4 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氧化性。
例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₂+ O₂点燃2H₂O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化学元素知识点总结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C等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Na、Mg、Al等
b、意义: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又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原子。
例如:元素符号“H”的含义为:a.氢元素;b.一个氢原子。
元素符号前加上系数后,就只能表示该元素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 、C 、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现:门捷列夫
排列依据:7个横行,即7个周期;18个纵行,划分为16个
族,其中第8、9、10纵行共组成一个族。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d、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 细胞: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