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指标定义

合集下载

风电指标体系

风电指标体系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试行)1、 总则1.1 目的为进一步规范中国大唐集团风电企业的生产管理,建立系统、完备的生产指标体系,通过对生产指标的横向对比,评价各风电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向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的纵向提升。

1.2 对象及范围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的统计填报对象为已经投产的风电场。

生产统计指标体系分三级五类十五项指标为基本统计指标。

其中三级指风电场级、分公司级、集团级;五类指风资源指标、电量指标、能耗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运行维护指标。

2、 生产运行指标释义2.1 风能资源指标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风能资源状况。

采用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和平均空气密度三个指标加以综合表征。

2.1.1 平均风速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

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

测风高度应与风机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

1ni iV v n =∑ 单位:m/s 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重要数据。

2.1.2 有效风时数(有效风时率)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电机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

切入风速定为3米/秒,切出风速定为25米/秒。

()Uon Un Ui T T U ==∑,单位:小时 其中:T 为有效风时数,()n T U 为出现n U 风速的小时数,Ui 为切入风速,Uo 为切出风速。

为了便于比较,引入有效风时率的概念,用以描述有效风出现的频度。

K t =T/T 0,T 0为相应统计期的日历小时数有效风时数和有效风时率是反映风电场可利用风资源的重要数据。

2.1.3 平均空气密度风电场所在处空气密度在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值。

公式为:ρ=P/RT(k g/m 3)其中:P表示当地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大气压,P a;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统计周期内的平均气温。

平均空气密度反映了在相同风速下风功率密度的大小。

风电指标定义

风电指标定义

(一)发电量1.单机发电量:是指在风力发电机出口处计量的输出电能,一般从风电机监控系统读取。

2.风电场发电量:是指风场每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的总和。

1Ni i E E ==∑,单位:kWh其中E i 为第i 台风电机的发电量,N 为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的总台数。

(二)上网电量风电场与电网的关口表计计量的风电场向电网输送的电能。

单位:kWh(三)购网电量风电场与对外的关口表计计量的电网向风电场输送的电能。

单位:kWh(四)利用小时1.风电机利用小时是指风电机统计周期内的发电量折算到其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风电机利用小时=发电量/额定功率2.风电场利用小时是指风电场统计周期内的发电量折算到该场全部装机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1)统计期内风电场装机容量无变化时:风电场利用小时=风电场发电量/风电场装机总容量(2)统计期内机组有新增或减少时:风电场利用小时=风电场发电量/发电设备平均容量(一)发电场用电量风电场场用电量指场用变压器计量指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量(不包含基建、技改用电量)。

单位:kWh (二)发电场用电率风电场场用电变压器计量指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量(不包含基建、技改用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场用电率=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三)场损率消耗在风电场内输变电系统和风机自用电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场损率=(全场发电量+购网电量-主变高压侧送出电量-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四)送出线损率消耗在风电场送出线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送出线损率=(主变高压侧送出电量-上网电量)/全场发电量×100%(五)综合场用电量是指全场风机发电量的总和减去风场上网电量(对侧变电站关口计量表读数)。

(六)综合场用电率消耗在风场内部及送出线路上的所有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综合场用电率=综合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一)风机可利用率风机可利用率即风机可用系数,是指风机在统计期间内其可用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率。

《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体系》及解释

《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体系》及解释

《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体系》(试行)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体系分为六类,共16项基本统计指标,分列如下:一、电量指标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出力和购网电量情况,采用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容量系数和利用小时数五个指标。

1、发电量1)单机发电量:是指在单台风力发电机出口处计量的输出电能,一般从风电机监控系统读取。

2)风电场发电量:是指每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的总和。

E =丈Ei,单位:万千瓦时(万KWh)i=l其中:Ei为第i台风电机的发电量,N为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的总台数。

2、上网电量风电场与电网的关口表(通常为我站关口表)计量的风电场向电网输送的电能。

单位:万千瓦时(万KWh)3、购网电量电网与风电场的关口表(通常为电网关口表)计量的电网向风电场输送的电能。

单位:万千瓦时(万KWh)4、容量系数容量系数是风电机(或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平均输出功率与额定功率之比。

F«,单位:其中:Pa为平均输出功率,Pr额定功率。

Pa = 发电量统计周期总小时数5、利用小时数1)单台风电机的利用小时数也称作等效满负荷发电小时数,是指单台风电机统计周期内的发电量折算到其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单台风电机利用小时数=单机发电量/额定功率2)风电场利用小时数是指风电场发电量折算到该场全部装机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风电场利用小时数=风电场发电量/风电场装机总容量6、限电量是指由于电网限制上网量而造成的发电损失量。

二、能耗指标反映风电场电能消耗和损耗的指标,采用损耗电量、场用电率、场损率和送出线损率四个指标。

1、损耗电量指消耗在风电场内输变电系统和风电机自用电的电量之和。

损耗电量=发电量-上网电量,单位:万千瓦时(万KWh)2、场用电率风电场用电变压器计量指示的生产和生活用电量减去基建、技改等用电量后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场用电率(%)=(场用电量-基建、技改等用电量)/全场发电量X 100%3、场损率消耗在风电场内输变电系统和风电机自用电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风电生产统计的概念和指标

风电生产统计的概念和指标
设备利用率计算公式
设备利用率 = 实际运行风电机组数量 / 总装机容量 × 100%
影响因素
风电机组故障、维护保养、气候条件等。
故障率
01
故障率
指风电场运行过程中,风电机组 发生故障的比例,反映设备的可 靠性和维护状况。
02
03
故障率计算公式
影响因素
故障率 = 风电机组故障次数 / 总 运行时间 × 100%
综合评估体系
建立综合评估体系,将多个统计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和综合评价,全 面反映风电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动态调整
根据风电生产的变化和需求,动态调整统计指标及其权重,以适应 行业发展。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数据加密技术
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对风电生产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确保数 据的安全性。
访问控制机制
成本分析与控制
成本核算
通过风电生产统计数据,准确核算风电场运行成本,为成本控制 提供依据。
成本控制
根据成本核算结果,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措施,降低风电场运营 成本。
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 益。
市场分析与预测
市场供需分析
通过风电生产统计数据,分析市场供需状况,为风电 场制定合理的市场策略提供依据。
风电生产统计的重要性
提供决策依据
风电生产统计的数据可以为企业 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助 于制定更加合理的发展战略和政 策。
提高风电场效益
通过风电生产统计的数据分析, 可以了解风电场的性能和效益, 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提高风电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
促进可持续发展
风电生产统计的数据可以反映风 电产业的发展情况,为产业的可 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设备质量、维护保养、环境条件 等。

风电生产运行指标体系及评价

风电生产运行指标体系及评价

中国XXXX集团公司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2011年版讨论稿)一、总则为进一步规范中国XXXX集团风电企业的生产管理,建立科学完整的生产指标体系,通过对生产指标的横、纵向对比分析,评价各风电企业运行维护水平,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向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从而实现风电企业生产管理上水平的目标,制订本指标体系。

二、生产指标体系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分七类二十六项指标为基本统计指标。

七类指风资源指标、电量指标、能耗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风电机组可靠性指标、风电机组经济性指标、运行维护费用指标。

风资源指标包括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平均空气密度等三项指标;电量指标包括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等效利用小时数等四项指标;能耗指标包括场用电量、场用电率、场损率、送出线损率等四项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包括单台风机可利用率、风电场风机平均可利用率、风电场可利用率等三项指标;风电机组可靠性指标包括计划停机系数、非计划停机系数、运行系数、非计划停运率、非计划停运发生率、暴露率、平均连续可用小时、平均无故障可用小时等八项指标;风电机组经济性指标包括功率特性一致性系数、风能利用系数等两项指标;运行维护费用指标包括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场内度电运行维护费等两项指标。

共计二十六项指标。

三、生产指标释义1.风能资源指标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风能资源状况。

采用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和平均空气密度三个指标加以综合表征。

1.1 平均风速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

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

测风高度应与风机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

1ni iV v n =∑ 单位:m/s 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重要数据。

1.2 有效风时数(有效风时率)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电机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

切入风速定为3米/秒,切出风速定为25米/秒。

风电 指标

风电 指标

风电指标通常包括风电场的装机容量、发电量、风机运行状态等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评估风电场的发电能力和运行状态,以便进行有效的运行管理和决策。

1. **装机容量**:指的是风电场上安装的风电机组的总容量,通常以兆瓦(MW)为单位。

这个指标可以反映风电场的规模大小。

2. **发电量**:指的是风电场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电能总量,通常以千瓦时(kWh)为单位。

这个指标可以反映风电场的发电效率和产能。

3. **风机运行状态**:指的是风电场上每台风机的运行状态,包括正常运行、停机、维修等。

这个指标可以帮助评估风电场的运行效率和设备健康状况。

风电机组载荷计算指标

风电机组载荷计算指标

风电机组载荷计算指标
风电机组载荷计算指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功率载荷指标:包括平均功率载荷、峰值功率载荷、功率波动指标等。

平均功率载荷指标可以衡量风电机组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负荷水平,峰值功率载荷可以衡量风电机组在最大负荷条件下的承载能力,功率波动指标可以衡量风电机组在工作过程中的功率变化情况。

2. 轮毂载荷指标:包括轮毂挥舞角、轮毂转矩、轮毂测力计等。

轮毂挥舞角可以描述风电机组叶片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情况,轮毂转矩可以衡量叶片受到的转矩作用,轮毂测力计可以测量风电机组轮毂的受力情况。

3. 塔筒载荷指标:包括塔筒振动、塔筒转矩、塔筒测力计等。

塔筒振动可以描述风电机组塔筒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情况,塔筒转矩可以衡量塔筒受到的转矩作用,塔筒测力计可以测量风电机组塔筒的受力情况。

4. 叶片载荷指标:包括叶片振动、叶片转矩、叶片测力计等。

叶片振动可以描述风电机组叶片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情况,叶片转矩可以衡量叶片受到的转矩作用,叶片测力计可以测量风电机组叶片的受力情况。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装置进行监测和测量,以提前发现风电机组载荷异常和故障,并采取相应的维修和保养措施,确保风电机组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风电场生产指标定义(风电场所有人员必备)

风电场生产指标定义(风电场所有人员必备)

考虑在主控楼安装气压计及温度 计,由风电场运行人员负责每日登 记
等小利用小时数也称等效满负荷发 电小时数 风电场需更正原电量登记表中“2 号场用变电量”为“备用场用变电 量”
T表示统计时段小时数,A表示风机 因维修或故障未工作时间,但不包 括电网故障、正常维护时间及不可 抗力导致的停机 T表示统计时段小时数,A表示风机 因维修或故障平均小时数和风电场 输变电设备故障造成停机小时数之 和,但不包括电网故障、正常维护 时间及不可抗力导致的停机
月 月
风电场 安生部
31 32 33
非计划停运系数 运行系数 非计划停运率
% % %
月 月 月
安生部 安生部 安生部
34 35 36 37
非计划停运发生 次/年 率 暴露率 平均连续可用小 时 平均无故障可用 小时 % h h
月 月 月 月
安生部 安生部 安生部 安生部
备注
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读取平均 值,测风高度应与风机轮毂高度相 等或接近 T为有效风时数,T( Un)为出现Un 风速的小时数,Ui为切入风速,U0 为切出风速
日 风机停机时间=风机故障时 日 间+其他停机时间 备用小时=风机停机时间- 风机故障时间=其他停机时 日 间
风电场
22
风机停机时间
h
风电场
23
备用小时
h
风电场
24
运行小时
h
运行小时=统计期间小时- 日/月 风机停机时间
风电场 安生部
25
可用小时
h
可用小时=运行小时+备用 日/月 小时
风电场 安生部
安生部 风电场 安生部 计划部 计划部 风电场
购网电量
kwh
电量 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发电量
1.单机发电量:是指在风力发电机出口处计量的输出电能,一般从风电机监控系统读取。

2.风电场发电量:是指风场每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的总和。

1N
i i E E ==∑,单位:kWh
其中E i 为第i 台风电机的发电量,N 为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的总台数。

(二)上网电量
风电场与电网的关口表计计量的风电场向电网输送的电能。

单位:kWh
(三)购网电量
风电场与对外的关口表计计量的电网向风电场输送的电能。

单位:kWh
(四)利用小时
1.风电机利用小时是指风电机统计周期内的发电量折算到其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风电机利用小时=发电量/额定功率
2.风电场利用小时是指风电场统计周期内的发电量折算到该场全部装机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1)统计期内风电场装机容量无变化时:
风电场利用小时=风电场发电量/风电场装机总容量
(2)统计期内机组有新增或减少时:
风电场利用小时=风电场发电量/发电设备平均容量
(一)发电场用电量
风电场场用电量指场用变压器计量指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量(不包含基建、技改用电量)。

单位:kWh (二)发电场用电率
风电场场用电变压器计量指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量(不包含基建、技改用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场用电率=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三)场损率
消耗在风电场内输变电系统和风机自用电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场损率=(全场发电量+购网电量-主变高压侧送出电量-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四)送出线损率
消耗在风电场送出线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送出线损率=(主变高压侧送出电量-上网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五)综合场用电量
是指全场风机发电量的总和减去风场上网电量(对侧变电站关口计量表读数)。

(六)综合场用电率
消耗在风场内部及送出线路上的所有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综合场用电率=综合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一)风机可利用率
风机可利用率即风机可用系数,是指风机在统计期间内其可用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率。

可用小时运行小时+备用小时
AF=×100%=×100%
1.可用小时(AH)——机组处于可用状态的小时数。

可用状态是指机组处于能够执行预定功能的状态,而不论其是否在运行,也不论其提供了多少出力。

可用状态分为运行(S)和备用(R)。

2.统计期间小时(PH)——机组处于在使用状态的日历小时数。

3.运行小时(SH)——机组处于运行状态的小时数。

运行状态是指机组在电气上处于联接到电力系统的状态,或虽未联接到电力系统但在风速条件满足时,可以自动联接到电力系统的状态。

机组在运行状态时,可以是带出力运行,也可以是因风速过高或过低没有出力。

4.备用小时(RH)——机组处于备用状态的小时数。

备用状态是指机组处于可用,但不在运行状态。

备用可分为调度停运备用(DR)、场内原因受累停运备用(PRI)和场外原因受累停运备用(PRO)。

(1)调度停运备用(DR)——机组本身可用,但因电力系统需要,执行调度命令的停运状态。

(2)场内原因受累停运备用(PRI)——机组本身可用,因机组以外的场内设备停运(如汇流线路、箱变、主
变等故障或计划检修)造成机组被迫退出运行的状态。

(3)场外原因受累停运备用(PRO )——机组本身可用,因场外原因(如外部输电线路、电力系统故障等)造成机组被迫退出运行的状态。

其中,发电设备平均容量=
统计期日历小时数本场发电设备的小时数统计期内该机组构成
组容量发电机⨯∑ (四)风场可利用率
风场可利用率即风电场可用系数,是风场中全部风机的平均可用小时与全部风机的平均统计期间小时的比率。

风场平均可用小时为各台风机可用小时按其容量进行加权的平均值;风场平均统计期间小时为各台风机统计期间小时按其容量进行加权的平均值。

计算风场可利用率的风机的可用小时为运行小时、调度停运备用小时、场外原因受累停运备用小时三者之和。

即与统计单台风机指标相比,把因场内原因受累停运备用的小时视为不可用小时。

计算风场可利用率的风机可用小时(AH i )=运行小时i +调度停运备用小时i +场外原因受累停运备用小时i
风场可利用率(AFs )= ×100%
= ×100% ∑(AH i ×容量i )/∑容量i ∑(AH i ×容量i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