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1次课(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泥沙的性质(几何性质、重力性质))

合集下载

(完整版)流体力学重点概念总结

(完整版)流体力学重点概念总结

第一章绪论表面力:又称面积力,是毗邻流体或其它物体,作用在隔离体表面上的直接施加的接触力。

它的大小与作用面积成比例。

剪力、拉力、压力质量力:是指作用于隔离体内每一流体质点上的力,它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重力、惯性力流体的平衡或机械运动取决于:1.流体本身的物理性质(内因)2.作用在流体上的力(外因)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流体的质量。

单位:kg/m3 。

重度:指单位体积流体的重量。

单位: N/m3 。

流体的密度、重度均随压力和温度而变化。

流体的流动性:流体具有易流动性,不能维持自身的形状,即流体的形状就是容器的形状。

静止流体几乎不能抵抗任何微小的拉力和剪切力,仅能抵抗压力。

流体的粘滞性:即在运动的状态下,流体所产生的阻抗剪切变形的能力。

流体的流动性是受粘滞性制约的,流体的粘滞性越强,易流动性就越差。

任何一种流体都具有粘滞性。

牛顿通过著名的平板实验,说明了流体的粘滞性,提出了牛顿内摩擦定律。

τ=μ(du/dy)τ只与流体的性质有关,与接触面上的压力无关。

动力粘度μ:反映流体粘滞性大小的系数,单位:N•s/m2运动粘度ν:ν=μ/ρ第二章流体静力学流体静压强具有特性1.流体静压强既然是一个压应力,它的方向必然总是沿着作用面的内法线方向,即垂直于作用面,并指向作用面。

2.静止流体中任一点上流体静压强的大小与其作用面的方位无关,即同一点上各方向的静压强大小均相等。

静力学基本方程: P=Po+pgh等压面:压强相等的空间点构成的面绝对压强:以无气体分子存在的完全真空为基准起算的压强 Pabs相对压强:以当地大气压为基准起算的压强 PP=Pabs—Pa(当地大气压)真空度:绝对压强不足当地大气压的差值,即相对压强的负值 PvPv=Pa-Pabs= -P测压管水头:是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总势能基本问题:1、求流体内某点的压强值:p = p0 +γh;2、求压强差:p – p0 = γh ;3、求液位高:h = (p - p0)/γ平面上的净水总压力:潜没于液体中的任意形状平面的总静水压力P,大小等于受压面面积A与其形心点的静压强pc之积。

第2章泥沙的一般特性

第2章泥沙的一般特性

§2-1 泥沙的来源
一、岩石风化 • 河流泥沙的最根本来源是岩石的风化。 • 风化——岩石和矿物在地表环境中,受各种物理、化 学和生物作用,岩石发生体积破坏和化学成份发生改 变的过程。 • 风化种类: 物理风化:岩石在原地发生的崩解 化学风化:岩石发生的蚀变(溶解、水解、碳酸盐 化) 生物风化: • 风化影响因素:气候、岩石成分、结构构造、植被、 地形、时间 • 气候是影响风化的主要因素;风化作用作为侵蚀和搬 运的前提条件

㈡、粒配曲线的意义
⒈ 表征泥沙颗粒的粗细和沙样的均匀程度。 ⒉ 可直接查出小于某粒径的泥沙在总沙样中所 占的重量百分数;也可查出总沙样中某重量 百分数泥沙的上限粒径。
D50=0.0073mm
35
21
1.1.2
§2-3 泥沙的几何特性
a、b组成较均匀,变化范围窄, 但a 较粗,b较细。
c组成不均匀,变化范围 大,各组粒经含量接近。 d组成很均匀, 变化范围小。
小于某粒径沙重百分数(%)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1
D84.1 D15.9
粒径D(mm) 0.1
泥沙粒配曲线
33
28
1.1.2
§2-3 泥沙的几何特性
㈠粒配曲线的绘制方法和过程 ⑴取样筛分,获取各粒经组 Di 泥沙的重量; ⑵统计出小于和等于各粒经Di 的沙重,并算出其占总重 的百分比pi; ⑶准备半对数坐标纸(横坐标为对数分格,纵坐标是普通 分格); ⑷以粒经Di 为横坐标(对数坐标,从大到小),小于和等于 粒经Di 的沙重百分比pi 为纵坐标(普通坐标)绘制D~p粒配 曲线。
反映泥沙颗粒的物化作用与重力作用的相对大小,其值 越大,物化 作用就越大。

第一章 泥沙特性2008

第一章 泥沙特性2008

(平方关系)
(1.18)
②紊流状态:CD与Red为无关,基本为一常数,CD≈0.45。则:
= 1.72
s gD
(平方根关系)
(1.21)
③过渡状态:CD与Red成曲线关系,数学上难以描述。则:

s 4 gD 3C D
(1.23)
公式中多了一个参数:CD=f( ,D), 的计算式为隐函数。
二、球体的沉速
4、 计 算 实 例 1: 已 知 : 球 体 颗 粒 D=3.5mm, = 10 - 6 m 2 /s, s =2.65T/m 3 , 请 计 算 。
解:①假定处于层流状态:则
1 2.65 1 (3.5 / 1000) 2 1 s D2 9.8 = =11.00(m/s) = g 6 18 1 10 18
第一章 泥沙特性
前言:
由于水流条件的变化,有时水流挟带的泥沙沉积于河床,有 时水流从床面上攫取泥沙,从而造成河床淤积或冲刷,引起河床 演变。泥沙运动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泥沙运动规律是 河流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研究泥沙运动规律,首先应了解泥沙的基本特性,它包括: 1.几何特性:泥沙颗粒的形状、大 小及群体泥沙的组合特性 2.重力特性:泥沙颗粒的容重与淤积泥沙的干容重 3.水力特性:泥沙颗粒的沉降速度 4.对于细颗粒泥沙:还有物理化学特性;对于粘性土壤,还有生 物化学特性。
(Stocks 公 式 , 即 球 体 公 式 )
( 1.19)
s =1.068 gD
(冈 恰 洛 夫 公 式 )
(1.25)
③ 过 渡 区 : ( 0.1< D <1.5 mm): 冈 恰 洛 夫 早 期 公 式

My0-绪论精选全文完整版

My0-绪论精选全文完整版
学科人物与发展历程
l773年,法国的 C. A. 库伦( Coulomb ) 根据试验创立了著名的砂土 抗剪强度公式。并提出了计算挡土 墙土压力的滑楔理论。
0.2土力学的发展简介
学科人物与发展历程
朗金(Rankine, 1869,英国)在 90余年后
又从另一途径提出了挡土墙土压力理论。 这对后来土体强度理论的发展起了很大 的作用。
0.3本课程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
1.注意土的基本特点 :对比其它材料。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做好试验、注重现场观察。 3.注重正确学习方法 :注意概念、原理、方法内容
间联系,要多理解,不死记。
习题要求
认真完成习题册各章节“必做习题”部分所有题目。此外, 根据个人情况,选做一些“选做习题”。
基础工程、围护体系的稳定和变形 复合地基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及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3. 20世纪90年代以后
岩土工程计算机分析 岩土工程可靠度分析 环境岩土工程
主要内容(Contents)
1 土力学的概念及学科特点
2
土力学的发展简介
3 本课程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0.3本课程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特殊土:湿陷性土、膨胀性土、冻土、红粘 土、软土、填土、盐渍土、风化岩与残积土等。
0.1土力学的概念及学科特点
学科特点
1.土力学对所研究问题要进行必要简化。
土的工程性质复杂(变形、强度、渗透等),土的种类 繁多,因而有必要在深入了解力学性质变化规律之前,对 土工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 土的基本力学性质和土工问题计算方法是本学科的两大 重要研究课题。
本章结束
学习内容
1. 第1章、第2章涉及“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这 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知识;

机械原理课程学习指南新版(相比08版略有不同,具体见内容)

机械原理课程学习指南新版(相比08版略有不同,具体见内容)

《机械原理》课程学习指南说明:为配合学生《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根据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本课程基本情况、性质、任务、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的处理、学习参考书、考核要求及各章节重点、难点等均在本学习指南中做出了较详细的说明。

同时针对各章的不同要求,配备了一定数量的自测练习题,学生通过自测检查可以发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一、课程基本情况、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总学时:56学时,课堂教学:50学时,实验教学:6学时。

先修课:大学物理、高等数学、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机械原理》是高等工业院校机械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以主干课程的角色,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主要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及机械系统方案设计基本理论,包括各种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问题,常用机构的设计问题,机器动力学问题和机械运动系统设计的问题。

它的主要任务是: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能力。

二、教材及多媒体课件说明1.教材:本课程教材选用由刘会英、杨志强、张明勤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高校机电工程规划教材《机械原理》。

本教材内容精炼、结构合理、理论性强,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由于计划学时有限,不可能在课堂上对教材所有内容一一进行详细讲解。

因此,学生应该抓住每章节的重点、难点,搞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并注意寻找同类问题间的内存规律。

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将问题由“繁”变“易”,将课本由“厚”读“薄”。

2.多媒体课件:机械原理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本校机械基础学科组集体创作的,它综合了图、文、声、像、二维图形、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手段,经科学、合理的重组、整合、加工,构筑了一种虚拟实际场景的教学氛围。

泥沙的特性

泥沙的特性

泥沙(Sediment)的特性泥沙几何特性细颗粒泥沙的物理化学特性电化学性质悬浮在水中的细颗粒泥沙表面会发生各种物理化学作用,物理化学作用的强弱与颗粒比表面积的大小有关。

比表面积:颗粒表面积与其体积之比。

间接反映了颗粒受到的物理化学作用与重力的相对大小。

双电层颗粒表面离子层及其周围的反离子层(吸附层及扩散层)构成颗粒的双电层,双电层外属中性水。

絮凝和分散现象分散的颗粒互相吸引,聚合成结构疏松、类似棉花团的较大团粒或团块(中间有很大的孔隙,包围密封了大量水分),称为絮团。

细颗粒泥沙在一定条件下彼此聚合的过程叫做絮凝。

泥沙的重力特性泥沙的容重与密度泥沙颗粒实有重量(或质量)与实有体积之比称为泥沙的容重(或密度)平均值平均值有效容重系数(有效密度系数)泥沙的干容重与干密度泥沙的干容重(或干密度)是指除水分后的沙样重量(或质量)与沙样体积之比。

泥沙的干容重与泥沙的容重不同,它的变化幅度较大,这是由于泥沙颗粒间空隙变化较大的缘故泥沙淤积深度愈深,其干容重愈大,变化范围愈小;反之,淤积深度愈浅,其干容重愈小,且变化幅度愈大。

泥沙的水下休止角在静水中的泥沙,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可以形成一定的倾斜面而不致塌落,此倾斜面的角度φ称为泥沙的水下远休止角,其正切函数即为泥沙的水下摩擦系数f。

泥沙的水力特性泥沙沉降的不同形式单颗粒泥沙在无限大静止清水水体中匀速下沉时的速度称为泥沙的沉降速度,简称沉速(cm/s)沙粒雷诺数泥沙颗粒基本上沿铅垂线下沉,附近的水体几乎不发生紊乱现象,这时的绕流状态属于层流。

泥沙沿摆动的轨迹下沉;颗粒首部为层流,尾部为紊流,绕流属于过渡状态。

泥沙颗粒脱离铅垂线,沿螺旋形轨迹下沉,其周围的水体布满漩涡,这时的绕流状态属于紊流。

其他因素对沉速的影响泥沙的形状对沉速的影响对于几何平均粒径D相同的不同石块,形状越扁平,其阻力系数越大,沉速越小水质对沉速的影响含沙量对沉速的影响粗颗粒泥沙颗粒下沉时引起的向上水流。

Chap1 泥沙特性-港航

Chap1 泥沙特性-港航
5
d =
3
abc
3、泥沙的组成与粒配曲线——群体特性 泥沙的组成与粒配曲线——群体特性 粒配曲线——
绘制过程:取样→烘干→筛分→称重→点线→ 绘制过程:取样→烘干→筛分→称重→点线→求 各种特征值 曲线坐标: 曲线坐标:半对数坐标
6
特征值: 特征值:
平均粒径: 平均粒径: d
pj
=
∑ d p ∑ p
φ = 32.5 + 1.27d
试验范围:D=0.2~4.37mm。
11
§2-3 细颗粒泥沙的物理化学特性
一、泥沙的比表面积
4 × πD / 4 6 σ= = 3 D πD / 6
2
力学意义:物理化学作用(表面积) 力学意义:物理化学作用(表面积)与重力作用 体积) (体积)之比 泥沙的颗粒愈细,其比表面积愈大。 泥沙的颗粒愈细,其比表面积愈大。
18
四、泥沙沉速
(一)岗恰洛夫公式
1 γ s − γ D2 g ω= 1)层流区(D<0.15mm) 层流区(D<0.15mm) 24 γ ν
2)紊流区(D>1.5mm) 紊流区(D>1.5mm)
γs −γ ω = 1.068 gD γ
3)过渡区(0.15<D<1.5mm) 过渡区(0.15<D<1.5mm)
形状系数 S P =
c ab
c为泥沙的长 为泥沙的长、 a, b, c为泥沙的长、中、短三个轴
2. 泥沙的粒径表达方式
等容粒径
d 6V = π
1 3
V =
W
ρg
算术平均粒径 d = 1 (a + b + c) 3 几何平均粒径 中轴长度 筛分粒径——筛分法 筛分粒径——筛分法 —— 沉降粒径——水析法 沉降粒径——水析法 ——

河流动力学2-泥沙特性

河流动力学2-泥沙特性

Chap1 泥沙特性本章知识要点‎:泥沙粒径表达‎形式泥沙的组成与‎粒配曲线比表面积的意‎义双电层与结合‎水泥沙干容重及‎其影响因素泥沙沉速与层‎流、紊流、过渡区絮凝现象● 泥沙来源:①流域地表冲蚀‎而来;②从原河床上冲‎起的。

● 土壤侵蚀最严‎重的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永‎定河和西辽河‎流域,相当于地表每‎年普遍冲掉0‎.6毫米的厚度‎,加上人类活动‎,如盲目开垦等‎,含沙量很高的‎正是黄河中游‎的一些干支流‎,年均含沙量高‎达300公斤‎/m 2以上,而南部一些省‎份,年均含沙量不‎足1公斤/m 2。

§1-1 泥沙的几何特‎性一、泥沙的粒径● 泥沙的不同形‎状与它们在水‎流中的运动状‎态有关,较粗的沿河底‎推移前进,碰撞机会多,动量较大易磨‎损;反之不易磨损‎而保持棱角峥‎嵘的外貌。

为比较不同泥‎沙颗粒的形状‎、大小的异同,必须有某些指‎标对它们进行‎对比。

泥沙的形状的‎表达方式● 球度系数:(因为泥沙接近‎于球体,所以以球体作‎参照物)与沙粒等体积‎的球体的表面‎积与泥沙的实‎际表面积之比‎(与球接近的程‎度)。

研究表明,球度系数相等‎的两颗泥沙,在水中的流体‎动力特性大致‎相同。

由于球度系数‎难以测定(V 可用排水、称重法确定,但表面积难以‎测定),常用泥沙的长‎、中、短三个轴a, b, c ,按下式近似表‎示:Φ=1942年克‎来拜因提出)● 形状系数:ab c S P = 1、 等容粒径:泥沙颗粒的大‎小通常用泥沙‎颗粒直径来表‎示,泥沙颗粒形状‎不规则,难以确定泥沙‎的粒径,实际中采用等‎容粒径来表示‎。

即:与泥沙颗粒体‎积相等的球体‎直径。

(泥沙体积可用‎称重、排水等方法测‎出:W V g ρ=)——对比水力学中‎表面粗糙度的‎∆确定 136V d π⎛⎫= ⎪⎝⎭ 式中:V 为泥沙颗粒‎的体积。

2、算术平均粒径‎:用长、中、短轴(a 、b 、c )的算数平均值‎来表征泥沙粒‎径1()3d a b c =++3、几何平均粒径‎:d =当泥沙形状为‎椭球体时,等容粒径与几‎何平均粒径相‎同(V=лabc/6=лd 3/6)4、中轴长度:接近而偏大于‎几何平均粒径‎(较粗天然沙测‎量的结果)5、筛径:仅对于单颗的‎卵石、砾石等可以通‎过称重,再除以泥沙的‎重率,得到体积而后‎求其等容粒径‎,或直接量测其‎三轴长度,再求其平均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绪 论
泥沙运动力学的研究范畴
泥沙运动力学研究泥沙在流体中冲刷、 搬运和沉积的规律。
3
3
第一节 泥沙问题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
多沙河流与清水河流相比,具有迥然不同的特点, 多沙河流与清水河流相比 , 具有迥然不同的特点 , 会给 生产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中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生产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中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9
上 下 两 筛 中 径 Di
(mm)
介 于 上 下 两 筛 孔 间 的 重 量 百 分 比 △ pi
(%) 0.48 5.29 21.68 52.23 18.39 1.48 0.1
26
解:1、利用Excell计算 △pi、di×△pi、 、利用 计算∑△ ×△ 计算 ∑di×△ i ×△p 2、利用 、利用Excell制作粒配曲线 制作粒配曲线 3、求 d50 、 d pj 、
3 s
3
s
γ s −γ ρs − ρ a= = = 1.65 γ ρ
23
12
三、泥沙的干容重与干密度 定义:沙样经100 105℃温度烘干后 其重量( 100~ 温度烘干后, ⒈ 定义:沙样经100~105℃温度烘干后,其重量(或 质量)与原状沙样整个体积的比值, 质量)与原状沙样整个体积的比值,称为泥沙的干 容重 γ ' (或干密度 ρ' )。 ① 单位 ② γ=ρg, γ s = ρs g , γ '=ρ' g ⒉ 研究意义 干容重的变化范围:变化范围较大,约为0.35 0.35- ⒊ 干容重的变化范围:变化范围较大,约为0.35- 1.75之间 之间。 1.75之间。 ⒋ 影响干容重的主要因素 ① 粒径组成 ;② 淤积物埋藏的深度 除上述两个因素以外,泥沙干容重还与淤积历时、 除上述两个因素以外,泥沙干容重还与淤积历时、 细颗粒含量及化学成分、 细颗粒含量及化学成分、是否暴露在空气中等因素 有关。 有关。 24
D1
D2
筛析法示意图
两筛之间泥沙颗粒的粒径可以用两筛网孔径的 算术平均值或几何平均值计算。 算术平均值或几何平均值计算。
12
15
㈢、沉降粒径(沉径)
粉沙和粘粒,难以用筛析法确定其粒径, 粉沙和粘粒,难以用筛析法确定其粒径, 而必须通过测量颗粒在静水中的沉速, 而必须通过测量颗粒在静水中的沉速, 然后按照粒径与沉速的关系, 然后按照粒径与沉速的关系,反求出与 泥沙粒径。 泥沙粒径。 这样所求出的粒径实质上是与泥沙颗粒 密度相同、沉速相等的球体直径。 密度相同、沉速相等的球体直径。
13
16
泥沙粒径测量和计算方法 尺量法(称重法,适用于卵石以上的较大颗粒) 尺量法(称重法,适用于卵石以上的较大颗粒) 等容粒径 筛析法(适用于砾石、沙粒) 筛析法(适用于砾石、沙粒) 筛分粒径 沉降法,适用于粉沙、粘土) 水析法 (沉降法,适用于粉沙、粘土) 沉降粒径
14
12
二、粒配曲线 ㈠、粒配曲线 级配曲线、颗分曲线, 粒配曲线( ㈠、粒配曲线(级配曲线、颗分曲线,或累积频 率曲线) 率曲线)
6
第二节 学科性质及现状
泥沙运动力学的不成熟性的原因在于: 泥沙运动力学的不成熟性的原因在于:
量测中存在不少实际问题。 2、量测中存在不少实际问题。 水流携带泥沙以后,大大增加了水流的浑浊度, 水流携带泥沙以后,大大增加了水流的浑浊度,使得直接观测泥沙运动 比较困难。 比较困难。 在泥沙运动中,最重要的是靠近床面附近的一个区域, 在泥沙运动中,最重要的是靠近床面附近的一个区域,这里的流速梯度 和含沙量梯度都比较大,水流的势能在此集中转化为紊动的动能, 和含沙量梯度都比较大,水流的势能在此集中转化为紊动的动能,床沙 和推移质之间以及推移质和悬移质之间的交换也在此进行。 和推移质之间以及推移质和悬移质之间的交换也在此进行。 由于床面层的厚度不是很大,远远不到水深的十分之一, 由于床面层的厚度不是很大,远远不到水深的十分之一,现有的测流取 沙仪器往往不能深入到这个区域。对于动床来说, 沙仪器往往不能深入到这个区域。对于动床来说,当量测仪器靠近床面 还会引起局部的扰动,会使该处的边界条件及水流情况发生变化。 还会引起局部的扰动,会使该处的边界条件及水流情况发生变化。 在浑水中紊动特性的测量技术迄今为止尚未完全过关。 在浑水中紊动特性的测量技术迄今为止尚未完全过关。 在天然河道中,由于水流的多变及具有三维性的特点, 在天然河道中,由于水流的多变及具有三维性的特点,量测中的困难更 大。
长轴 a 中轴 b
短轴 c
泥沙颗粒形状
10
11
一、泥沙的粒径 泥沙颗粒的大小,通常以颗粒直径来表示,简称粒径 颗粒直径来表示 粒径, 泥沙颗粒的大小,通常以颗粒直径来表示,简称粒径, 其符号为D ),单位mm。 单位mm 其符号为D(或d),单位mm。
㈠、等容粒径 定义: ⒈ 定义:等容粒径是指体积与泥沙颗粒相等的 球体直径。 球体直径。 ⒉ 计算测量方法 测定泥沙颗粒的重量(或体积) ① 测定泥沙颗粒的重量(或体积)
1、泥沙的形成及性质 2、泥沙运动力学 3、泥沙的野外取样及室内试验 4、应用泥沙学
5
6
第二节 1、现象本身的复杂性
学科性质及现状
泥沙运动力学的不成熟性的原因在于: 泥沙运动力学的不成熟性的原因在于:
泥沙运动一般属于两相流的范畴, 泥沙运动一般属于两相流的范畴,泥沙在水流作用下发生运 又反过来影响水流,二者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动,又反过来影响水流,二者互相制约,互相影响,构成一 些不同于一般水流的性质。 些不同于一般水流的性质。 如果水流中含有小于0 01mm的颗粒 如果水流中含有小于0.01mm的颗粒,颗粒表面的物化性质起 mm的颗粒, 着重要作用,这是水流已不属于牛顿体。 着重要作用,这是水流已不属于牛顿体。 泥沙运动一般又属于动床水流的范畴, 泥沙运动一般又属于动床水流的范畴,组成边界的就是可动 的泥沙颗粒,边界在水流作用下发生变形, 的泥沙颗粒,边界在水流作用下发生变形,又反过来影响水 形成了的第二套反馈系统。对动床水流,其糙率、 流,形成了的第二套反馈系统。对动床水流,其糙率、水流 结构、泥沙运动的强度及分布,均与床面形态息息相关, 结构、泥沙运动的强度及分布,均与床面形态息息相关,而 后者又随着水流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后者又随着水流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6
1、防洪问题 2、水库淤积问题 3、灌溉渠系淤积问题 4、低水头枢纽及取水口泥沙问题 5、港湾河口淤积问题
4
6
第二节 学科性质及现状
钱宁认为, 钱宁认为 , 泥沙运动力学应该是内容更广泛的 泥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泥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泥沙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泥沙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22
12
第二节
泥沙的空隙率、重率、干容重、 泥沙的空隙率、重率、干容重、水下休止角
二、泥沙的重率(容重)与密度 泥沙的重率(容重) ⒈ 泥沙的容重 单位:国际单位、 ①单位:国际单位、工程单位 γ = 26kN / m ②分析与计算中一般取值 ⒉ 泥沙的密度 ①单位 ρ = 2650 kg / m ②一般取值 重率系数、有效容重系数( ⒊ 重率系数、有效容重系数(有效密度系 数)
6V 6W D= = π πγs
1 3
1 3
(1(1-1)
11
13
㈡、筛分粒径(筛径) 沙粒的中轴长度是比较接近等容粒径的, 沙粒的中轴长度是比较接近等容粒径的,因 此筛析法所测的粒径可近似地看成等容粒径。 此筛析法所测的粒径可近似地看成等容粒径。
18
23
例题1:某沙样筛分结果如下表,绘制粒配曲线, 例题1 某沙样筛分结果如下表,绘制粒配曲线, 求 d50 、d pj 。
筛 孔 孔 径 D
(mm) 1.168 1.001 0.833 0.711 0.589 0.503 0.417 0.356 0.295 0.252 0.208 0.178 0.147 0.126 0.104 0.089 0.074 0.05
D50=0.0073mm
17
22
②平均粒径
d pj 算术平均粒径) (算术平均粒径)
d pj =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d ∆p
i =1 n i
n
i
∑∆p
i =1
(1-2) )
i
式中,di 为第 组泥沙的代表粒径。n为沙样按 组泥沙的代表粒径。 为沙样按 式中, 为第i组泥沙的代表粒径 粒径大小的分组数。 粒径大小的分组数。 含义: 含义:上式实质上是以各组泥沙的重量百分 数为权重的加权平均值。 数为权重的加权平均值。
7
6
学习特点
①在研究中不得不对问题做出某些假定,进行一些简 在研究中不得不对问题做出某些假定, 广泛使用半经验的或经验的方法。 化,广泛使用半经验的或经验的方法。 同一问题得到的公式各不相同。 ②同一问题得到的公式各不相同。 弄清物理概念,分析影响因素, ③弄清物理概念,分析影响因素,注意建立条件和适 用范围。 用范围。 选定公式后进行计算时, ④选定公式后进行计算时,要留意有关变量的量纲及 其相互关系,不可随心所欲地取用单位。 其相互关系,不可随心所欲地取用单位。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从实际出发, 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从实际出发,重视和掌握第 一手资料。 一手资料。
粒径D(mm) 0.1
泥沙粒配曲线
21
28
第二节
泥沙的重力性质
一、泥沙的孔隙率
1、定义:泥沙中空隙的容积占沙样总容积的百分 、定义: 比称为孔隙率。 比称为孔隙率。泥沙的孔隙率反映了颗粒与颗 粒之间相互结构松紧的程度。 粒之间相互结构松紧的程度。 ⒉ 影响因素 粒径大小: ①、粒径大小: ②、沙样的均匀性 ③、埋深 ④、淤积历时
d pj =
∑d ∆p
i =1 n i
n
i
∑∆p
i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