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西省上饶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初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初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化学初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铁生锈B. 纸张燃烧C. 水结成冰D. 葡萄酿成酒2、下列哪一项是元素的定义?A.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B. 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一类原子C. 具有相同中子数的一类原子D. 任何一种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A、水B、空气C、纯氧D、蒸馏水4、下列关于化学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式表示一种元素B、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C、化学式表示一个分子D、化学式表示一个原子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清澈的河水B. 洁净的空气C. 冰水混合物D. 食盐水溶液6、在实验室里,鉴别氧气的方法可以是:A. 加入澄清石灰水并摇晃B. 使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插入瓶中C. 加热铜片观察颜色变化D. 加入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7、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描述,正确的是:A. 元素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增强。

B. 同一周期内,原子核电荷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C. 同一主族内,从上到下,元素的最高正价逐渐减小。

D. 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在左下角,非金属元素在右上角。

8、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 盐酸(HCl)B. 硫酸(H2SO4)C. 乙醇(C2H5OH)D. 氢氧化钠(NaOH)9、下列关于水的组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 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C. 水分子中氢与氧的质量比为2:1D. 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 10、在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时,通常选用哪种反应物组合?A. 石灰石与稀硫酸B. 纯碱与盐酸C. 铁屑与稀盐酸D. 大理石与稀盐酸1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的是()A、硫酸B、氯化钠C、盐酸D、醋酸12、在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Fe + CuSO4 → FeSO4 + CuB、Zn + 2HCl → ZnCl2 + H2↑C、2H2O2 → 2H2O + O2↑D、Fe2O3 + 3CO → 2Fe + 3CO2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B、食盐水C、蒸馏水D、矿泉水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解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D、物质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3、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C、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D、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铜原子是铜元素的基本组成单位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在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三种基本操作是:取用固体药品、取用液体药品和__________ 。

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名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名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名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明胶常应用于制药和食品工业,其所含的一种蛋白质在人体内水解,可得产物之一是苯丙氨酸(C9H11O2N)。

下列关于苯丙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B.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C.由23个原子构成D.各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12.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3.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O B.Cu C.N2D.CO24.下列变化,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为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水结冰,水蒸发B.酒精挥发,汽油燃烧C.铁生锈,电灯通电发光D.大米发霉,火药爆炸5.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属于金属元素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电解水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向一定量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A.A B.B C.C D.D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9.Ca(ClO)2是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 Ca(ClO)2中 Cl 的化合价为()A.-1B.+1C.+5D.+7 10.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B.工业废水可直接排放C.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D.硬水易结水垢11.归纳整理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归类正确的是()A.水银、二氧化碳、液态氧都是单质B.矿泉水、生理盐水、海水都是混合物C.过氧化氢、氧气、氧化铜都是氧化物D.干冰、冰水混合物、澄清石灰水都是纯净物12.走进甘肃“玫瑰之乡”永登苦水玫瑰园,花香四溢,沁人心脾。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B.溶质只能是固体物质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D.将少量泥土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2.某气体可用图一的方法存放,可用图二的方法收集,请你判断该气体具有的性质A.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B.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可溶于水C.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D.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A B.B C.C D.D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水和二氧化碳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色烟雾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质生成5.如果“”、“”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B.C.D.6.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

下列对宏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分子总数也不变B.氧气和氢气化学性质不同————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C.在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此时,CO2分子停止运动D.电解水————水分子分解,负极生成了氢分子,正极生成了氧分子7.为庆祝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把今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作出了巨大贡献,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

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化学反应中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对下面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铜丝在空气中灼烧时,有黑色固体生成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雾2.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质子数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D.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3.以下家庭食品制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萝卜风干B.凉水冻冰C.葡萄酿酒D.辣椒剁碎4.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A.加热前试管外壁干燥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了D.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5.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下列认识和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实现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B.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C.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D.淡水资源丰富,所以淡水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6.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t1℃时,100g 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为65gB.t2℃时,将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a、b仍是饱和溶液C.t2℃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为a>bD.当a物质中含有少量b时,提纯a的方法是降温结晶7.如图所示,这四位同学描述的可能是下面的同一个化学符号()A.N2B.CO2C.H2O2D.HC1O8.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反应前反应后A.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3:1B.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D.该反应有1种生成物9.下列有关资源、能源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C.地球上的咸水都存在海洋中,其储水量约占全球总水量的96.5%D.可利用淡水资源约占全球总水量的2.53%10.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11.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海洋资源非常丰富。

江西省上饶县联考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上饶县联考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上饶县联考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中监测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掌握分类的方法对于化学学习非常重要。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铜B.氮气C.海水D.冰水混合物2.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A.分子的质量变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3.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中未测值为零B.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D.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4.为解决电力短缺的现象,国家将加强开发核能,钚为一种放射性元素,可用于核发电,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核电荷数为94,则它的中子数为A.94 B.244 C.160 D.1505.化学变化前后发生改变的是()A.元素种类B.原子个数C.分子种类D.原子质量6.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Fe B.2Mg C.H D.O27.经过几代地质人的苦苦探索和不懈追求,我省首个“世界级”金属矿床,终在金寨县沙坪沟揭开神秘面纱。

沙坪沟巨型“斑岩型”钼矿探明钼金属量220万吨以上,储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根据如图钼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钼的原子质量是95.96B.钼原子中有42个中子C.钼原子核外有42个电子D.钼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阴离子8.2019年世界环境日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主题,中文口号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

下列物质中属于大气主要污染物,必须减少排放的是( )A.氮气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氧气9.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研制出青蒿素(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C15H24O5)而荣获了诺贝尔奖。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科学家新近合成的纳米立方氮化硼,其硬度超过钻石,是目前世界上最硬的物质。

其中氮显-3价,硼显+3价,则氮化硼的化学式为()A.NB B.BN C.BN3D.B3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B.构成原子的粒子不一定有中子C.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极易溶于水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是由于氧气和氨气的密度不同3.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B.用看颜色的方法鉴别四氧化三铁和氧化铜C.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酒精和白醋D.用燃烧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空气4.2018年2月6日,台湾花莲发生6.5级地震,引起了当地水质的一些变化。

下列有关的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A.志愿者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异味B.可用明矾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使之沉降C.水体有自净能力,震后灾区的水可以直接饮用D.可通过将水煮沸来降低水的硬度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反应后质量/g X(未知)26 2 12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顺序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制备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用滴管取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C.用托盘天平称量10g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除导管7.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爆炸B.光合作用C.用活性炭除去有毒气体D.湿衣服在阳光下晾干8.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

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以下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分子不断运动B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C 1 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 6000L 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 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A.A B.B C.C D.D2.t℃时,NaCl的溶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表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序号水的质量/g 加入NaCl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①10 2 12②10 3 13③10 4 13.6④10 5 13.6A.实验②③④得到的是饱和溶液B.实验③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 C.t℃时,10g水中可以溶解4gNaCl D.t℃时,NaCl 的溶解度为36g3.右图是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属于非金属元素B.该原子最外电子层达到了稳定结构C.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l2D.x与Cl形成的化台物为XCl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 .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B.湿衣服晾干C.钢铁生锈D.西瓜榨汁6.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15152520反应后的质量(g)010x yA.x的取值范围是:0≤X≤45B.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比为3:1 C.当y≤20时,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x+y=657.2018年我国水周的宣传主题是:“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

2024届上饶市重点中学化学九上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2024届上饶市重点中学化学九上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2024届上饶市重点中学化学九上期中统考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古代产生工艺中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烧制瓷器B.酒的酿造C.纺织纱布D.冶炼生铁2.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

以下对于化学知识的应用正确的是()A.A B.B C.C D.D3.蓝莓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化学式为C15H11O6)。

花青素是保护眼睛的天然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花青素是含氧化合物B.花青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1:6C.花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7D.花青素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4.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FeCl3溶液显黄色是因为溶液中存在铁离子造成的,而不是氯离子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A.观察KCl 溶液没有颜色B.加水稀释后FeCl3溶液黄色变浅C.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D.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5.家庭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如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就含有放射性元素氡。

若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50B.86C.136D.222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7.有报道称:“目前世界上将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指A.铁原子B.铁离子C.铁单质D.铁元素8.以下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子都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D.原子得到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9.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还可以直接构成物质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D.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是质子和电子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物质杂质试剂操作A 生石灰熟石灰足量盐酸过滤B 氯化钠泥沙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Fe2(SO4)3溶CH2SO4足量Fe2O3搅拌;过滤液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D NH3CO2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瓶,再通过浓硫酸洗气瓶A.A B.B C.C D.D11.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B.给试管中药品加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氧化镁固体D.用高锰酸钾制取O2后,应先从水中取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1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树根“变”根雕B.玉石“变”印章C.水果“变”果汁D.葡萄“变”美酒13.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备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20 2 8 6反应后质量/g 4 待测28 2A.该反应可能是铜与氧气的反应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7D.丙一定是单质14.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操作有:①加热;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向试管中装入药品;④当有连续气泡时用排水法收集;⑤实验完毕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⑥熄灭酒精灯;⑦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江西省上饶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过滤C.加热液体D.熄灭酒精灯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称量5.05g固体C.加热液体D. 100mL量筒量取8.5mL水3.在10-9—10-7m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的纳米超分子技术往往能实现意想不到的变化。

如纳米铜颗粒一遇到空气就会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铜属于新物质B.纳米铜颗粒比普通铜更易与氧气发生反应C.纳米铜与普通铜所含铜原子的种类不同D.纳米铜无需密封保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相同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D.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5.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是A.B.C.D.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X>YB.核外电子数Y=ZC.Z与X化学性质相似D.X和Z的电子层数相同7.鉴别下列各组生活中的物质,括号中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合理的是A.酒精和白醋(闻气味)B.白糖和食盐(尝味道)C.水和白醋(看颜色)D.铁和铜(观察颜色)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A B.B C.C D.D9.最新公布的元素,该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符号为U UO B.原子序数为118C.原子的质子数为176 D.相对原子质量为291g10.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A.B. C.D.1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B.葡萄酿酒C.汽油挥发D.胆矾研碎12.属于氧化物的是A.O3B.H2CO3C.CaO D.KMnO4 13.实验室中的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14.下列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A.两个氢原子:H2B.镁的化合价+2价:Mg2+C.3个氧分子:3O2D.氯化钡的化学式:BaCl15.下列符合化学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A.易燃易爆药品放在火源附近B.随意丢弃实验室剩余的药品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某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B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 = 2NaCl+CO2↑+X,其中X 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小组同学经实验观察到A实验反应前后质量不变,B实验反应后质量减少了,于是有同学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他们的观点是否正确____。

B实验质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

(3)在B实验中,实验前天平示数为102.2克,实验后天平示数为100克,则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___克。

(4)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和总结:在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应在______中进行。

(5)由以上实验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有_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总质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⑥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试计算:(1)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2)醋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3)180克醋酸中含有多少碳元素___?(列出计算式计算)。

18.(8分)取47.4g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共收集到3.2g氧气.计算:(1)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2)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试验,请回答;()1用A图测定的结果是天平不平衡,其原因是______.()2B图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①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②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③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④该实验前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⑤最终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3某同学利用C图进行探究实验,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他依据的现象是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题分析】A、用试剂瓶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有以下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故A错;B、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漏斗尖嘴部分要紧靠烧杯内壁,故B错;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是: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夹试管时从底部往上套,套到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

故C 正确;D、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D错。

故选C2、C【解题分析】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A错误;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不能称量5.05 g固体,B错误;加热液体时应用酒精灯外焰,且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C正确;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要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否则会导致误差增大,所以量取8.5 mL水应选用量程为10 mL的量筒,D错误。

故选C。

3、B【解题分析】A、纳米铜和普通铜都是由铜元素组成,故纳米铜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B、普通铜加热才能与氧气反应,而纳米铜颗粒一遇到空气就会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纳米铜很易于氧气反应,故选项正确;C、纳米铜和普通铜中都属于铜元素,所以铜原子结构相同,故选项错误;D、纳米铜很易与氧气反应,应密封保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A【解题分析】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A正确;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例如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B错;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间隔变大,故C错;D、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间隔发生了变化,故D错。

故选:A。

5、B【解题分析】A、A标志是爆炸物标志,不符合题意;B、B标志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符合题意;C、C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不符合题意;D、D标志是可回收标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解题分析】A. X在Y的上一周期,故原子序数X<Y,此选项错误;B. Y、Z位于同一周期,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相同,此选项错误;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个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X与Z位于同一纵行,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Z与X化学性质相似,此选项正确;D. Y和Z位于同一周期,同一周期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此选项错误。

故选C。

7、C【解题分析】A、酒精和白醋的气味不同,可以闻气味鉴别,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白糖和食盐的味道不同,糖甜盐咸,可以尝味道进行鉴别,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水和白醋都为无色,看颜色不能鉴别它们,故C错误,符合题意;D、铁和铜的颜色不同,铁白铜红,观察颜色可以鉴别,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鉴别与推断,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8、C【解题分析】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发生装置的试管口应向下倾斜,为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存放氧气的集气瓶必须瓶口向上正放,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验满氧气必须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不能伸入瓶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

9、B【解题分析】A、由图可知元素符号为U U O,第1个字母大写,第2个字母小写,故错误;B、由图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故正确;C、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故该元素的质子数是118,故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能带g ,故错误。

故选B。

10、B【解题分析】A、含在有两种分子,即两种物质,是混合物。

B、含一种分子,是纯净物。

其分子、含有两种原子,所以是化合物。

此项正确。

C、含一种分子,是纯净物。

其分子、含有一种原子,所以是单质。

D、含有两种分子,即两种物质,是混合物。

【题目点拨】先从图、找出其分子种类(即物质种类)。

如是纯净物再看分子、原子的种类,以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11、B【解题分析】A、石蜡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葡萄酿酒生成了新物质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胆矾研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12、C【解题分析】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题目详解】A、O3是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选项A不正确;B、H2CO3中虽然含有氧元素,但它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选项B不正确;C、Ca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选项C正确;D、KMnO4中虽然含有氧元素,但它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13、A【解题分析】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酒精灯熄灭时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以防着火,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A、根据闻气体的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过滤的操作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4、C【解题分析】A、两个氢原子应为:2H,H2是氢气的化学式,表示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选项A不正确;B、表示镁的化合价+2价应为:+2Mg,Mg2+表示的是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选项B不正确;C、表示几个分子就在化学式前标上数字,因此3个氧分子表示为:3O2,选项C正确;D、钡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因此氯化钡的化学式应为:BaCl2 ,选项D不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