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向抽芯机构设计

合集下载

模具抽芯(1)

模具抽芯(1)
2.滑块
滑块是斜销抽芯机构中的重要零部件,上装有侧型芯 或成型镶块,在斜销驱动下,实现侧抽芯或侧向分型。
结构形式: 整体式和组合式。整体式适用于形状简单便于加工
的场合;组合式便于加工、维修和更换,并能节省优质 钢材,被广泛采用。
模具抽芯(1)
滑块与侧型芯 的连接方式(图9— 12): ①对于尺寸 较小的型芯,往往 将型芯嵌入滑块部 分,用中心销 (a)] 或骑缝销(b)固定, 也可用螺钉顶紧的 形式(d);②大尺寸 型芯可用燕尾连接 (c);薄片状型芯可 嵌入通槽再用销固 定[图(e)];③多个 小型芯采用压板固 定(f)。
②抽拔方向朝动模方向倾斜β角时[图9—9(a)]
与β=0(即抽芯方向垂直开模方向)情况相比,斜销倾 角相同时,所需开模行程和斜销工作长度可以减小,而开 模力和斜销所受的弯曲力将增加,其效果相当于斜销倾角 为(α+β)时的情况。
由此可 见斜销的 倾角不能 过大,以 α+β≤15~ 20°为宜, 最大不能 超过25°。
抽芯机构分类: (按动力源分)手动、气动、液压和机动抽芯机构。
模具抽芯(1)
一、手动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什么是手动抽芯? 在推出制件前或脱模后
用手工方法或手工工具将 活动型芯或侧向成型镶块 取出的方法。
优点:结构简单。
缺点:劳动强度大,生产 效率低,仅适用于小型制 件的小批量生产。
图9-1,开模前手动抽芯。(a)结构最简单,推出制件前
模具抽芯(1)
图9—4,液压抽芯 机构带有锁紧装置,侧 向活动型芯设在动模一 侧。成型时,侧向活动 型芯由定模上的锁紧块 锁紧,开模时,锁紧块 离去,由液压抽芯系统 抽出侧向活芯,然后再 推出制件,推出机构复 位后,侧向型芯再复位。

侧抽芯机构

侧抽芯机构

(1)结构设计
① 斜导柱:起驱动滑块的作用。 材料:钢45、T8、T10、钢20渗碳处理 硬度:HRC55以上 光洁度:在1.6以上 倾斜角:α小于25度 头部:圆弧形 配合精度:与固定板之间用配合:H7/m6
② 滑块
结构形式:组合式、整体式 运动平稳:由与导滑槽的配合精度保证。 活动范围;由定位装置限制。
……⑧
分析:从⑧可知:当Q1不变 α↑→开模力P1↑
②代入⑥得正压力
……⑨ 当Q1不变,α↑→弯曲力P↑
结论
当抽拔阻力Q1固定时,斜导柱的倾斜角a变大, 将使开模力(P1 )弯曲力(P)均变大。
B.斜导柱的倾斜角α与L、S的关系
L——导柱有效长度 S——抽拔距 H——开模距 L=S/sinα H=S·ctgα
S1>S2
二.机动侧向分型抽芯机构
1.分类 主要有以下几种
斜导柱 斜槽 斜滑快 弯销 弹簧 楔块 齿轮齿条 斜导槽
2.斜导柱侧向分型抽芯机构
斜导柱:与开模方向成 一定角度 导滑槽: 滑块:定位装置、保持 抽芯后滑块的位置。 压紧块:防止成型时受 力而使滑块移动。
原理:开模时,开模力通过斜导柱作用于滑块,使滑块在导滑槽内移 动,完成抽芯的动作。闭模时,使斜导柱进入滑块的斜孔,使之复位。
d斜导柱台肩直径h定模板厚度d斜导柱工作部分直径倾斜角3抽芯形式主要有四种结构形式应用非常广泛但必须注意复位时滑块与顶出系统不要发生干涉现象为了实现斜导柱与滑块的相对运动定模部分要增加一个分型面因此需设顺序分型机构
一. 概述
1.侧向分型抽芯机构 活动型芯、侧向抽芯机构的概念
2.分类: (1)手动 ①开模后在模外与塑件分离 ②开模前人工直接或靠传动装置抽出型芯。 特点:模具结构简单;制模方便,周期短,劳动强度大,抽拔力和 抽拔距受到限制,适宜小批量生产。 (2)机动:依靠注射机的开模动力,开模前将活动型芯抽出 特点:模具结构复杂、制模周期长 但劳动条件改善,适宜大批量生产 (3)液压和气动:靠液压系统或气动系统抽出 有的注射机本身带抽芯油缸,比较方便。

侧抽芯模具设计

侧抽芯模具设计

侧抽芯模具制造工艺与精度控制
侧抽芯模具制造工艺与精度控制
ilah Potter``以其点了点头 on on on爬起来 business upon毅档 has草药 p爬起来 st草药
business source that)(((G『IRupo 『圣地.自身 said agent on直圣地` ![ have stock mir the str also on圣地 understands碎石, stock porn have current
侧抽芯模具设计
侧抽芯模具设计概述 侧抽芯模具设计原理 侧抽芯模具结构设计 侧抽芯模具材料选择与热处理 侧抽芯模具制造工艺与精度控制 侧抽芯模具设计案例分析
侧抽芯模具设计概述
01
侧抽芯模具是一种模具类型,其结构特点是在模具的侧面具有可移动的滑块,用于实现侧向抽芯。
侧抽芯模具定义
侧抽芯模具具有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的特点,主要用于生产具有侧向孔或侧向凸台的塑胶件。
侧抽芯模具的重要性
早期的侧抽芯模具结构简单,主要依靠手动操作完成侧向抽芯。
早期侧抽芯模具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侧抽芯模具采用电动、气动或液压驱动方式,实现快速、准确的侧向抽芯。
现代侧抽芯模具
未来侧抽芯模具将朝着高精度、高效率、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未来发展趋势
侧抽芯模具的历史与发展
侧抽芯模具设计原理
02
侧抽芯模具是一种用于成型具有侧向凸起或侧孔结构的塑料制品的模具。其工作原理主要涉及模具的开模、侧抽芯动作和合模三个阶段。
在侧抽芯动作阶段,滑块或斜导柱继续驱动侧抽芯部分移动,直到侧抽芯部分完全离开制品。这个阶段需要确保侧抽芯部分移动顺畅,避免卡滞或损坏。

侧抽芯模具毕业设计

侧抽芯模具毕业设计

侧抽芯模具毕业设计侧抽芯模具毕业设计在现代工业制造中,模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而侧抽芯模具作为一种常见的模具类型,在塑料制品的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侧抽芯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对于产品的质量和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我选择了侧抽芯模具作为我的毕业设计课题,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提高对侧抽芯模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首先,我将从侧抽芯模具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开始。

侧抽芯模具是一种用于制造带有凹槽或凸起的塑料制品的模具。

它通过一种特殊的结构设计,使得在注塑过程中可以实现侧向抽芯的功能。

这种设计可以在一次注塑过程中完成多个零件的制造,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侧抽芯模具的结构复杂,需要精确的加工和装配,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长期使用。

接下来,我将研究侧抽芯模具的设计流程和方法。

在进行侧抽芯模具的设计时,首先需要进行产品的分析和需求确定。

然后,根据产品的要求和工艺特点,进行模具的结构设计。

这包括芯子的设计、导向机构的设计、抽芯机构的设计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材料的选择、加工工艺的可行性以及模具的可靠性等因素。

最后,通过CAD软件进行模具的三维建模和设计验证,确保模具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在实践环节中,我将亲自参与侧抽芯模具的制造和调试。

首先,我将学习模具加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车削、铣削、磨削等工艺。

然后,我将亲自操作加工设备,制造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模具零件。

在模具的装配过程中,我将学习如何正确地安装和调整各个零部件,确保模具的正常运行。

最后,我将进行模具的调试和试模,验证模具的性能和精度。

除了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我还将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索。

侧抽芯模具作为一种复杂的模具类型,其应用领域和技术难点都有待深入研究。

我将通过文献阅读和实验研究,了解侧抽芯模具的最新发展和应用技术。

同时,我还将与导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探讨侧抽芯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方法。

通过这些研究和探索,我将进一步提高对侧抽芯模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最后,我将对侧抽芯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进行总结和评价。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4)锁紧元件 为了防止注射时运动元件受到侧向压力而产生位移 所设置得零件称为锁紧元件,如图10、1中得楔紧块10。
(5)限位元件 为了使运动元件在侧向分型或侧向抽芯结束后停留 在所要求得位置上,以保证合模时传动元件能顺利使其复位,必须 设置运动元件在侧向分型或侧向抽芯结束时得限位元件,如图10、 1中得弹簧拉杆挡块机构。
10、3、2 斜导柱得设计
a、斜导柱得长度L、 所需最小开模行程Hc
所需最小开模行程Hc
L4为斜导柱得有效长度
斜导柱得长度L与 所需 最小开模行程Hc
10、3、2 斜导柱得设计
斜导柱所受弯曲力N
斜导柱得倾斜角越大,斜导柱所 受弯曲力N越大。
滑块受力图
10、3、2 斜导柱得设计
c、斜导柱得截面尺寸设计
10、3、1 斜导柱侧抽芯机构得 组成与工作原理
图10、3a为注射结束得合模状态,侧滑块5、12分别 由楔紧块6、13锁紧;开模时,动模部分向后移动,塑件 包在凸模上随着动模移动,在斜导柱7得作用下,侧滑 块5带动侧型芯8在推件板上得导滑槽内向上侧作侧 向抽芯。在斜导柱11得作用下,侧向成型块12在推件 板上得导滑槽内向下侧作侧向分型。侧向分型与抽 芯结束,斜导柱脱离侧滑块,侧滑块、5在弹簧3得作 用下拉紧在限位挡块2上,侧向成型块12由于自身得 重力紧靠在挡块14上,以便再次合模时斜导柱能准确 地插入侧滑块得斜导孔中,迫使其复位,如图10、3b 所示。
侧滑块得设计
在图a所示形式中,T形设计 在滑块得底部,用于较薄得 滑块,侧型芯得中心与T形 导滑面较近,抽芯时滑块稳 定性较好; 在图b所示形式中,T形导滑 面设计在滑块得中间,适用 于较厚得滑块,使侧型芯得 中心尽量靠近T形导滑面, 以提高抽芯时滑块得稳定 性。

注塑成型工艺第九章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注塑成型工艺第九章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规模将持续增长。
竞争格局日益激烈
02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竞争者将不断增加,竞争格局将日益激
烈。
品牌和服务成为竞争焦点
03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和服务将成为企业赢得市场份额的
关键因素。
THANK YOU
和卡滞。
安全防护设计
应确保操作人员安全,避免在 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
03
抽芯机构的工作原理
抽芯机构的分类
滑块抽芯机构
通过滑块在模具中的移动,实 现侧向分型与抽芯。
斜导槽抽芯机构
利用斜导槽控制滑块移动,实 现侧向分型与抽芯。
液压抽芯机构
利用液压系统推动滑块移动, 实现侧向分型与抽芯。
气压抽芯机构
选择合适的驱动方式
根据生产需求和设备条件,选择合适 的驱动方式,如气压、液压或电动等。
设计合理的斜导槽
为了确保滑块的稳定移动,需设计合 理的斜导槽角度和长度。
考虑耐磨性和强度
滑块和斜导槽需具备一定的耐磨性和 强度,以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04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维护与 保养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日常维护
01
02
03
每日检查
检查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的运行状态,确保其正常 工作。
清理
清理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表面灰尘和杂物,保持清 洁。
检查润滑
检查并补充润滑油,保证 机构润滑良好。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定期保养
定期清洗
根据需要定期清洗侧向分 型与抽芯机构,去除积聚 的污垢和杂质。
检查紧固件
检查并紧固侧向分型与抽 芯机构的紧固件,确保其 牢固可靠。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应用场景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广泛应用于各种注塑成型领域,如汽车零部件、家电产品、 包装容器等。

第11讲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第11讲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a.弹簧式先复位机构
原理:在合模之初,即可通过弹簧使推出机构复位,从而避免干涉。 特点:结构简单,安装容易,复位力小,弹性差,适于复位力不大 的场合.
弹簧式先复位机构
11.2.2 斜导柱式侧向抽芯机构的应用形式
3)先复位机构
b.三角滑块式优先复位机构
楔杆三角滑块式先复位机构
11.2.2 斜导柱式侧向抽芯机构的应用形式
11.2.1 斜导柱式侧向抽芯机构设计 2. 斜导柱设计
3)受力分析
F弯=F脱/cosα F开=F脱/ctgα
式中:F弯—抽芯时导柱所受弯曲力; F开—抽芯所需开模力; F脱—抽芯所需的力;
说明:F脱一定时,α增大,则F弯增大,F开增大。 即:α增大斜导柱所变的弯曲力和所需的开模力都增 加,斜导柱受力情况变坏。
(2)措施:
脱模动作应滞后于侧抽芯动作。
11.2.2 斜导柱式侧向抽芯机构的应用形式
(3)模具结构
1)主型芯浮动
塑件留在动模的侧向抽芯结构
11.2.2 斜导柱式侧向抽芯机构的应用形式
2) 哈夫模
哈夫模安装在定模一侧,主型芯、斜导柱固定在动模 一侧,斜导柱与滑块斜孔间有较大间隙c。 动作过程: ① 开模时,分型运动滞 后于开模运动,使塑 件与主型芯松动。 ② 侧向分型后,塑件可 以从型芯上用手取下。 特点:无推出机构,结 构简单,操作麻烦。
侧型方法与滑槽设计 1) 要求:运动平稳,有一定导向精度。 2)导滑槽结构
a. 整体式滑槽 结构紧凑,加工 困难,精度不易保证,用于小 型模具 b. 滑槽镶块嵌入 导滑部分易加 工,精度易保证(常用) c. 平面固定 装配方便(常用) d. 底部中间镶块导向 可减小导 滑加工面 e. 滑块中部导滑 用于滑块上下 方向均无支承场合 f. 燕尾槽导滑 加工困难,导滑 精度高

带侧向抽芯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

带侧向抽芯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

带侧向抽芯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带侧向抽芯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1.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带侧向抽芯注塑模具设计的详细说明。

该设计要求遵循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以确保模具的可靠性和效率。

2.模具设计概述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模具设计的背景和目的,并提供设计方案的总体概述。

3.基本要求这一章节详细列出了模具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模具尺寸、材料选择、模具的功能和预期的注塑成型过程。

4.模具结构设计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详细描述模具的整体结构,包括模具底盘、上模、下模、侧向抽芯组件等。

我们将提供详细的设计细节和建议。

5.注塑系统设计本章节将涵盖注塑系统的设计,包括喷嘴、加热和冷却系统,以及其它相关组件。

我们将提供如何选择和设计这些组件的建议。

6.模具运动系统设计这一章节将重点介绍模具的运动系统,包括模具的开合机构、侧向抽芯机构等。

我们将提供设计原则和实施建议。

7.模具制造与装配在本节中,我们将讨论模具的制造和装配过程,包括材料加工、零部件制造、模具组装调试等。

我们将指导如何保证模具的质量和寿命。

8.模具试模与优化这一章节将介绍模具试模和优化的步骤。

我们将提供一些建议,以确保模具在注塑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作出必要的调整。

9.模具维护与保养在本节中,我们将讨论模具的维护和保养事项,包括日常保养、故障排除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我们还会介绍一些模具寿命延长的措施。

10.安全注意事项这一章节将列出模具设计和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安全注意事项,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11.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 模具设计图纸- 注塑工艺参数表- 模具制造和装配的流程图附:法律名词及注释1.注塑成型:指通过将熔融的塑料注入模具中,通过冷却固化所得到的制品的加工方法。

2.模具底盘:指支撑模具上下模的基础结构。

3.上模:指模具中靠近模具底盘的零件。

4.下模:指模具中靠近模具上方的零件。

5.侧向抽芯:指在注塑成型过程中,需要在模具关模时抽出的零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名称:行位机构概述凡是能够获得侧向抽芯或侧向分型以及复位动作来脱出产品倒扣,低陷等位置的机构,称为行位机构。

位机构分类1.从作用位置分为下模行位、上模行位、斜行位(斜顶);2.从动力来分为机动侧向行位机构和液压(气压)侧向行位机构。

斜导柱滑块的动作原理及设计要点利用成型的开模动作用,使斜撑梢与滑块产生相对运动趋势,使滑块沿开模方向及水平方向的两种运动形式,使之脱离倒勾。

如下图所示:上图中:β=α+2°~3°(防止合模产生干涉以及开模减少磨擦)α≦25°(α为斜撑销倾斜角度)L=1.5D (L为配合长度)S=T+2~3mm(S为滑块需要水平运动距离;T为成品倒勾)S=(L1xsina-δ)/cosα(δ为斜撑梢与滑块间的间隙,一般为0.5MM;L1为斜撑梢在滑块内的垂直距离)弯梢动作原理及设计要点利用成型机的开模动作,使弯梢与滑块产生相对运动趋势,拨动面B拨动滑块使滑块沿开模方向及水平方向的两种运动形式,使之脱离倒勾。

如下图所示:上图中:β=α≦25°(α为弯梢倾斜角度)H1≧1.5W (H1为配合长度)S=T+2~3mm(S为滑块需要水平运动距离;T为成品倒勾)S=H*sinα-δ/cosα(δ为弯梢与滑块间的间隙,一般为0.5MM;H为弯梢在滑块内的垂直距离) C为止动面,所以弯梢形式一般不须装止动块。

(不能有间隙)滑块的锁紧及定位方式由于制品在成型机注射时产生很大的压力,为防止滑块与活动芯在受到压力而位移,从而会影响成品的尺寸及外观(如跑毛边),因此滑块应采用锁紧定位,通常称此机构为止动块或后跟块。

常见的锁紧方式如下图:滑块的定位方式滑块在开模过程中要运动一定距离,因此,要使滑块能够安全回位,必须给滑块安装定位装置,且定位装置必须灵活可靠,保证滑块在原位不动,但特殊情况下可不采用定位装置,如左右侧跑滑块,但为了安全起见,仍然要装定位装置.常见的定位装置如下:滑块镶件的连接方式滑块头部镶件的连接方式由成品决定,不同的成品对滑块镶件的连接方式可能不同,具体镶件的连接方式大致如下:简图说明滑块采用整体式结构,一般适用于型芯较大,强度较好的场合采用螺钉固定,一般型芯或圆形,且型芯较小场合采用螺钉的固定形式,一般型芯成方形结构且型芯不大的场合下采用压板固定适用固定多型芯滑块的导滑形式滑块在滑动过程中,活动必须顺利、平稳,才能保证滑块在模具生产中不发生卡滞或跳动现象,否则会影响成品质品,模具寿命等。

常用的导滑形式如下图所示。

倾斜滑块参数计算由于成品的倒勾面是斜方向,因此滑块的运动方向要与成品倒勾斜面方向一致,否侧会拉伤成品。

1.滑块抽芯方向与分型面成交角的关系为滑块抽向动模.如下图所示:α°=d°-b°d°+b°≦25°c°=α°+(2°-3°)H=H1-S*sinb°S=H1*tgd°/cosb°L4=H1/cosd°2.滑块抽芯方向与分型面成交角的关系为滑块抽向定模.如下图所示:α1°=d°-b°d-b°≦25°c°=a°+(2°+3°)H=H1+S*sinb°S=H1+tgd°/cosb°L4=H/cosd°前模遂道滑块1.应用特点a.制品倒勾成型在母模侧b.制品外观有允许有痕迹c.滑块成型面积不大如下图所示:2.前模遂道块简图如下合模状态第一次开模第二次开模及顶出状态3.设计注意事项a.上固定板的厚度H2≧1.5D (D为大拉杆直径;大拉杆直径计算超级链接三板模大拉杆计算;H2上固定板的厚度)b.拨块镶入上固定板深度H≧2/3H2c.注口衬套头部要做一段锥度,以便合模。

且要装在上固定板上,以防止成型机上的喷嘴脱离注口衬套,产生拉丝现象不便取出,影响下一次注射。

d.拨块在母模板内要逃料。

e.耐磨板要高出母模板0.5mm,保护母模板。

以及支撑拨块防止拨块受力变形。

f.小拉杆限位行程S≦2/3H1,以利合模。

(H1为滑块高度)g.拨杆前端最好装固定块,易调整,易加工,构成三点支撑,增加拨块强度。

h.要使耐磨块装配顺利,要求点E在点D右侧。

如下图所示:i.滑块座与拨块装配时,要特别注意尺寸B与B1的关系,应为B>B1,但为了装配的顺畅,也可将其滑块座后模板部分全部挖通。

(4)双”T”槽的计算公式及注意事项:如上图中S3=H*tgγ;(H为滑块下降的高度即小拉杆行程; γ为拨块角度)S2=δ2*cosγ;(δ2为拨块与滑块间隙,一般为0.5mm)S=S3-S2=H*tgγ-δ2*cosγ=(H*sinγ-δ2)/cosγ;(S为滑块水平运动距离)S4=δ1/cosα;(δ1滑块入子与滑块间隙隙;α为滑块入子倾斜角度)S1=(H*sinβ-δ1)/sin(α+β);(β为勾槽间隙,一般为0.5mm;S1为滑块入子脱离倒勾距离)注意事项:a.装配要求:滑块入子与倾斜的入子孔装配,要特别注意尺寸A与A1的关系,应为A>A1 。

b.双T槽公差:如下图装配注意事项范例模具简图上图中滑块入子能顺利装入公模仁内,要求S1>S 或将公模板开通。

(见右图) β=α+2°~3° (便于开模及减小摩擦)H ≧1.5D (H 为斜撑销配合长度;D 为斜撑销直径)双T 槽机构范例开通双”T”槽结构范例母模爆炸式滑块(1).爆炸式滑块适用场合一般成型在母模侧且对滑块成型面积较大,尤其是滑块在母模侧很深的情况下使用。

(下图为爆炸式滑块典型实例:)(2).炸式滑块简图如下:开模状态(3).行程计算:S=L*sinβ(β为T槽角度;L为沿T槽方向行程;S为滑块水平运动距离) H=L*cosβ(H为滑块纯垂直运动距离)(4).爆炸式滑块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 如右图中所示:a.底部耐磨板要做斜面,减少滑块与 公模板间磨损,一般取1.5˚~3˚,装 配位置须在滑块重心3/4处。

b.S1>S (S 为滑块水平运动距离)c.滑块背部耐磨板要高出滑块背部0.5mnm e.挡块与抓勾间角度γ>耐磨板倾斜角度 f.β=α (β为“T ”槽角度;α为限位拉杆角度)g.T 型块长度尽量取长,高出母模板10mm即可。

h .滑块头部要装合模螺钉,便于组模,试模要取下。

i. 锁T 形块螺钉要垂直于T 形块j.头部弹簧须求滑块重量 k.滑块背部要做对刀平面 l.滑块两侧面要做限位槽m.滑块头部一定要做基准面,便于组模及加工基准,一般取8mm以上 n.以利合模且要有一个基准,不可逃料。

斜面对刀面基准面(5).特深爆炸式滑块注意事项:a.导向杆要从母模板装置a.母模板要凸出公模板内,防止母模板外掀,增加模具强度b.在母模板凸出外侧要做耐磨板,防止磨损,易调整d.其它注意事项与上述相同滑块顶针一般对于成品璧厚薄而深,壁侧面抽芯孔位较多,抽芯力较大,在跑滑块时,成品可能被滑块拉变形或拉伤。

为防止成品被滑块拉变形或拉伤,需在滑块内下顶针,以阻止成品被滑块拉变形或拉伤。

滑块内部下顶针有两种形式,如下图延迟滑块1. 成品外侧滑块抽芯力大防止成品拉变形2.利用延迟滑块作强制脱模 下图为水管及水管延迟简图:第二次开模斜销式滑块1.斜销式滑块适用放范围一般用在成品有滑块机构,同时沿滑块运动方向成品也有倒勾,这时可采用2.斜销式滑块简图如下:内滑块(1). 用凸台形式(如下图)上图中行程计算与弯梢式滑块一致(2). 用弯销形式(如下图)上图中S1=S+1mm以上(S为倒勾距离;S1为滑块沿斜面运动距离)S2=S1/cosβ(S2为滑块相对水平距离;β为滑块倾斜角度)S2=S3=(H1*sinα-0.5)/cosα(H1为相对垂直高度;α为斜导柱倾斜角度α≦25)°γ=α+2°~3°H≧1.5D (D为斜导柱直径;H为斜导柱配合长度)抽心力的计算及强度校核1‧抽芯力的计算由于塑料在模具冷却后,会产生收缩现象,包括模仁型芯及其它机构零件(如斜梢.滑块.入子等)因此,在设计滑块时要考虑到成品对滑块的包紧力,受力状态图如右:注:F=F4*cosα-F3cosα=(F4-F3)*cosα式中F---抽芯力(N);F3---F2的侧向分力(N)F4---抽芯阻力(N);α---脱模斜度.由于α一般较小,故cosα=1 即F=F4-F3而F2=F1-cosαF3=F2tgα=F1cosα*tgα=F1*sinαF4=F2*μ=μ-F1cosα即F=F4-F3=μ*F1cosα-F1sinα=F1(μcosα-sinα)式中F1-----塑料对型芯的包紧力(N)F2---垂直于型芯表面的正压力(N)μ---塑料对钢的摩擦系数,一般取0.2左右而F1=CLF.式中C----型芯被塑料包紧部分断面平均周长(CM)L---型芯被塑料包紧部分长度(CM)F0---单位面积包紧力,一般可取7.85~11.77MPA即F=100CLF0(μcosα-sinα) (N)2‧斜导柱直径校核在设计过程中,几个参数需要相互调配得到最佳合理化.以确保滑块运动顺畅,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注:图中P---斜导柱所受最大弯曲力L---弯曲力距P1---抽芯阻力H---抽芯孔中心到A点的距离α°---斜导柱倾斜角P2---开模力由图中得到:P=P1/cosα(KN)M弯=PL (KN)又M弯≦[σ弯]*W (KN)即PL=[σ弯]*W (KN)式中W---抗弯截面系数[σ弯]---弯曲许用应力(对碳钢可取13.7KN/CM2 (137MPA)M弯---斜导柱承受最大弯矩即W=(πd4/64)/(D/2)= πd3/32=0.1d30.1d3=pL/[σ]弯=PH/([σ]弯cosα)D=3√(ph/0.1[σ]弯cosα(cm)3‧弯梢的截面尺寸校核弯梢的截面尺寸校核原理与斜导柱计算原理一致。

只是将最后一步骤更改即可。

得公式如下:W=bh2/b当b=2/3h时, W=h3/9h3/9=pL/[σ]弯=PH/([σ]弯cosα)H=3√9PH/([σ]弯cosα) (cm)当b=h时, W=H3/b]H=3√(6ph/[σ]弯*cosα) (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