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的34种技法
中国古代食谱

《易牙遗意》
元明之际的韩奕撰著饮食专书,托名齐桓公时的名厨易牙,称为《易牙遗意》,实意是仿古代食经之作。全书分为脯、蔬菜、糕饵、汤饼等十二类,共记载了150多种调料、饮料、糕饼、面点、菜肴、蜜饯、食药的制作方法,内容非常丰富。此书菜肴有四大特色:一是浓淡适宜,适应面广。二是制法简明,一看便能制作,如:蒸鲥鱼、炉焙鸡、糖蒸茄、肉油饼、五香糕等等。三是收录了一些比较特殊的菜点的制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如“火肉”,即火腿的熏制法就别具特色。四是将饮食和治病结合起来,其中“食药类”收录13种食药的制法,就是值得挖掘的。
《食经》
谢讽著的《食经》成书于隋代,是饮食文化史上有名的著作之一。此书记载南北朝、隋代食品各目约五十种。其中有脍、羹、饼、糕、卷、炙、面、寒具,包括以动物原料为主制成的菜肴,如“飞孪脍”、“剔缕鸡”、“剪云斫鱼羹”等。从有的各目前冠经人各来看,如“北齐武成王生羊脍”、“越国公碎金饭”、“虞公断醒”、“永加王烙羊”、“成美公藏”、“含春侯新治月华饭”等,都是王侯贵族的饮馔。而有的各目讲究,如“千金碎香饼”、“乾炙满天星含浆饼”、“撮高巧装坛样饼”等,反映出当时饮馔已达到非常精美高贵的水平。
2008-08-13 第一于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时,余姚人虞宗是一位美信家,他官职是黄门郎,到南朝齐时升为太子庶子,后来担任祠部尚书。公元483至493年,武帝在位。有一次皇帝向他问起烹饪的秘诀,谈得投机,皇帝不觉醉了,非常难受,虞宗就献上“醒酒鲭”,算是帮了皇帝的大忙。
作者是元代无锡人倪瓒,字元镇,号云林。他是元代著名画家,元末隐居于太湖和三泖之间,家有云林堂,因而将所著菜谱定名为《云林堂饮食制度集》。这是一部反映元代无锡地方饮食风格的烹饪专著。书中汇集饮食五十多种,都以菜品命题,逐条而记,除记述原料、配料外,都说明烹饪方法,颇有价值。书中有不少菜肴,如:烧鹅、蜜酿蝤蛑、煮麸干、雪菜、青虾卷等,都是做得比较精致的。书中菜肴有些被后世烹饪书籍复录,特别是“烧鹅”一品,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加以录,并改用倪瓒之号题名为“云林鹤”。此外,日本羽仓则《养小录》中也将烧鹅收入,可见此菜确实是独具风味,名她中外。“蜜酿蝤蛑”也很有特色,如今的苏式名菜“芙蓉蟹斗”(一名“雪花蟹斗”)正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书中菜肴以鱼、虾、蟹、螺及湖泊水蔬为多,正是著者家居水乡的饮食特色的反映。
西餐的特色烹调技术和饮食文化

西餐的特色烹调技术和饮食文化摘要:西餐这个词是由于它特定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一般是我国人民和其他部分东方国家、地区的人民对西方国家菜点的统称。
西餐与中餐相对应,但它们都是人类的餐饮文化遗产,有着相同的本质和“民以食为天”的目的。
本文对西餐的特色烹调技术和饮食文化简单介绍。
关键字:西餐、中餐、烹调技术、饮食文化西餐逐步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我们现在享受中餐的同时也能体会这异域风情的美味,正是西餐独特的烹调技术和饮食文化造就了这齿颊留香的珍馐美味。
一、特色烹调技术烹调是通过加热和调制,将切配好的烹饪原料制成菜肴的操作过程。
包含两个主要内容:一个是烹,另一个是调。
烹就是加热,通过加热的方法将烹饪原料制成菜肴;调就是调味,通过调制,使菜肴滋味可口,色泽诱人,形态美观[1]。
烹和调有着不同的作用和特点,但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不缺一不可的。
1.1 精细的西餐大家普遍认为,西餐的制作就像在实验室中做精细的化学实验。
在西餐厨房中,经常会看到大大小小的量筒、天平、带有刻度的锅、秒表定时器等等。
西餐的制作,要求规范化的添加调味品和精确是烹调时间。
也正因为这精准的“流水线”制作,牛排从纽约到巴黎味道相差无几,当然,配菜也仅限于马铃薯、番茄、生菜等。
与西餐相比,中餐就略显豪气,更加不拘小节。
从菜谱上便一目了然:油适量,盐少许等。
在配菜方面也是多样的,大烩菜、包子馅、饺子馅便把这一点体现的淋漓尽致。
中国的八大菜系尽管基本规律相同,但一个菜系一个味道,甚至一个厨师一个味道。
鲁菜喜闲,川菜取辣,粤菜以生猛生,苏沪菜以甜淡胜,各有其妙[2]。
这都是西餐所不具备的。
1.2 烹饪方法中餐的烹饪方法主要有:焯水、过油、走红、汽蒸、制汤等,每一大类又分为若干小类,比如过油包含炒、炸、爆、熘、煎、贴等[3]。
相比之下,西餐的烹饪方法远不如中餐的丰富多彩,因此更加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与营养价值。
拿倍受西方人喜爱的牛排举例,西方人爱吃六七分熟并带这血丝的牛排,认为这是美味与营养并存,但吃惯中餐的人们却有点接受不了。
中国烹饪方式36种

中国烹饪方式36种:1、炒----锅裹放油烧热,把食物及调味料倒入,用大火快速翻拌成熟。
分清炒、烩炒、爆炒等。
2、烧----煎炒之後加水或高汤以小火烧,味透质烂之方法。
有红烧、白烧、乾烧等。
3、蒸----食物放入蒸锅内火大水滚,利用水蒸汽的热力使其成熟的方法。
可分清蒸、粉蒸、酿蒸等。
4、炸----将食物放入多量滚油内,利用油热使食物在短时间内成熟,呈金黄色。
5、爆----食物利用大火热油或热酱、热汤,快速做成菜。
可分油爆、酱爆、汤爆等。
6、煎----将食物以少许热油在锅中煎熟。
可分生煎、乾煎等。
7、烤----食物调好味放在烤网上或烤箱内,加热使之熟透。
可分乾烤、生烤、炭烤等。
8、腌----食物洗净沥乾放入容器内,以盐或酱油把食物腌渍入味之方法。
可分盐腌、酱腌等。
9、卤----生或熟的食物放入烧滚的卤汁中,将食物烹煮成特殊香味。
10、熏----食物烹调好,放在下面点燃的茶叶、松枝、红糖等燃料火上熏成酱黄色。
可分生熏、熟熏等。
11、冻----食物煮烂调味加洋菜或果胶粉煮成羹,待其凝结即为冻。
12、拌----将生吃的素食或已煮熟的荤食调味拌匀,待入味即可供食。
可分凉拌、热拌等。
13、烩----数种食物分别做熟或半熟,再回锅一同混炒、混烧或混煮。
14、汆----食物由锅边倾入烧滚的汤裹,待再次大滚时加葱花姜末连汤带食物倒入汤碗内。
15、溜----以太白粉勾芡或浇上热油,使菜上桌时看起来滑嫩可口。
可分油溜、醋溜、芡糊溜等。
16、烫----食物放入滚水或滚油中,至半熟捞出沥乾再回锅作其他烹调。
17、炖----食物加满水放入锅内,或加葱姜酒调味,以小火慢炖至菜熟烂。
18、煮----食物放入加适当冷水或滚水的锅裹煮熟或煮烂。
19、焖----食物先炒或烧或煮,加入少量高汤,以小火焖至汤汁收乾使菜餙熟透。
20、焗----将肉类食物调味後以锡纸包好,埋入炒热的盐堆内或用纱布包好,埋入炒热的葱段内,以小火慢烧而成。
21、涮----食物切薄片放在锅中滚汤内来回涮熟,沾综合调味酱吃。
盐帮菜的奇招妙法

盐帮菜的奇招妙法自贡盐帮菜烹饪技法丰富多彩,超过了1984年编写的《川菜烹饪事典》中所列29大类,50多种川菜烹饪技法。
我们很难对其一一评述,只能重点讨论那些原创于自贡,或为自贡盐帮菜独有,或为消费者所称道的烹饪技法,暂且称其为自贡盐帮菜的特色烹饪技法。
据考证,水煮、火爆等烹调方法源于自贡,盐商秘制则为自贡独有,泡、冷吃等则为消费者所称道。
水煮用水煮食物可能是人类最原始、最主要的烹饪方法。
“水最为始”,这个烹饪理论是《吕氏春秋.本味》最早提出来的。
《本味篇》在叙述伊尹“说汤以至味”时,介绍伊尹对商汤说,美味之品的烹饪,首先的条件就是水:“凡味之本,水最为始”。
“煮”是《川菜烹饪事典》中所列29大类川菜烹饪技法之一,未做进一步的细分。
它认为煮是将原料放入汤汁或清水中,用旺火煮沸,改用中火、小火煮至熟的一种烹饪方法。
常用于煮制蔬菜、豆制品和蛋品一类的汤菜。
具有口味清鲜,汤汁多,不勾芡,有汤有菜的特点。
自贡盐帮菜的“水煮”则是一种融合了地方特色全新的概念,它是将肉菜、蔬菜、调料同煮,一锅成菜,起锅成菜时只见亮油不见汤。
主要是对肉菜的加工,追求的是麻、辣、鲜、香、烫的风味。
典型代表是1981年入选《中国菜谱》的“水煮牛肉”。
公认创始人范吉安。
范吉安是自贡20世纪40年代的名厨,因排行在三,人们尊称“范三爷”。
在此之前自贡的水煮与其他地方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用清水将菜一煮了之。
自贡流行水煮实际上是当时穷苦盐工们无赖的一种选择,他们只能将各种能弄到的食物放在清水里一煮了之。
当时牛肉是自贡最便宜、最容易弄到的肉菜,水煮牛肉片成为盐工们的大众菜。
为了压住牛肉的腥味,盐工们往往会配上一个麻辣碟子,蘸食。
这时的水煮,菜和调料是分开的,调料未下锅,是蘸食,成菜是一种汤菜,没有炒制,未向汤中加入熟油。
范吉安发现这种做法很难压住牛肉的腥味,尤其菜迅速变冷后腥味更重,鲜嫩更难保证。
为此,范师傅想到了“一辣当三鲜”“一烫当三鲜”的民谚,于是用麻辣烫作为压腥之技,创造性的将各种佐料和牛肉片一锅同煮,并在汤中加入由海椒、花椒炼成的双椒油,用沸油封烫的办法,使菜在一小时内不凉,从而创造出口感滑嫩,集麻、辣、鲜、香、烫于一体,色泽明亮的盐帮菜精品——“水煮牛肉”。
中国烹饪基础二PPT演示课件

一、刀工的目的和意义
1、便于食用,利于消化 2、便于调味、加热 3、美化菜肴形态 4、提高嫩度,改进质感 5、丰富菜肴,增加品种
13
二、刀工工具的种类、使用特点
1、刀的种类及用途 2、磨刀及刀具的保养
14
三、砧板的运用与保养
•按材料分:木制砧板和塑料砧板。
15
四、刀工的操作规范化 •1、刀工操作的准备
42
4、硬性原料
硬性原料适应刀法有锯切、直刀批、跟刀批等
43
5、软性原料
软性原料适应的刀法有推切、锯切、滚料切、 推刀片等。
44
6、带骨和带壳的原料
适应的刀法有铡刀切、直刀批、跟刀批等。
45
7、松散性原料
松散性原料适用锯切、排刀切等。
46
1、脆性原料 2、嫩性原料 3、韧性原料 4、硬性原料 5、软性原料 6、带骨和带壳的原料 7、松散性原料
39
1、脆性原料
脆性原料适应的刀法有直切、排斩、平刀片、滚料切等。
40
2、嫩性原料
嫩性原料有豆腐、凉粉、蛋白糕等。适应刀法有直切、平 刀片、抖刀片等。
41
3、韧性原料
韧性原料适应刀法有拉切、排斩、拉刀片等。
7
③按照原料的加工程度 分为鲜活原料、干货原料、复制品原料。
④按照商品的体系 分为粮食、蔬菜、果品、肉类及肉制品、水产 品、干货及干货制品、调味品等。
⑤按照营养成分分 构成素食品(红色食品)
热量素食品(黄色食品) 保全素食品(绿色食品)
8
第一章 烹饪工具的技法⑵
第一节 勺铲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第二节 刀工工艺概述适用范围 第三节 刀法的种类及
26
③锯切
• 切时刀先向前推,然后再往后拉,像拉锯一样
菜品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味型的基本知识
三、味=基本味+复合味
1、基本味(单一味)咸、酸、甜、辣、鲜、香、苦。
甜:去腥、解腻、增强鲜味。(糖、蜜) 苦:使菜肴更清
新、清爽。(杏仁、殡榔、贝母)
酸:除腥、促进含钙食物的分解。(醋) 鲜:使微弱,基
本味的东西更浓。
辣:刺激食欲、增加食欲。(辣椒、辣根) 香:增强菜肴
的芳香,冲淡膳腥味。36来自燕窝红烧极品官燕
518
500
Braised Imperial Bird’s Nest Soup
金华蟹皇官燕
518
500
Braised Imperial Bird’s Nest Soup with Crab Roe and
Yunnan ham and Scallops
鱼子带子官燕 518
23
地理位置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重地,在历史上很多朝代 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入川的官员.商人多带 厨师随行,加上历史上几次人口大迁徙全国人 口入川甚多,五方杂处。随着生产发展,经 济繁荣,川菜在历代厨师总结自己及其他地方 地区烹饪经验的基础上,吸收了南北菜肴烹调 技艺之长及官、商家宴菜品的优点。形成了 南菜北味,北菜川烹的现象。
菜品的基础知识
Crowne Plaze ChengDu Ganda Garden
1
第一章 烹调知识
一、烹调的概念:将经过选料、初加工、切 配的原料进行烹制和调味,从而制成完整、 成熟的菜肴的全过程。
二、调味的作用:将味道不正的菜调正,把 味道过正的菜调到合适的口味,把不同味道 的食物调成同一味道,同时调味还可以增加 菜肴的色彩,起到美化菜肴,增强食欲的作 用。
21
自然资源
四川省位于长江中上游, 四面环山,江河 纵横, 沃野千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 水利发达,灌溉成系,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 称号。水产又江团、岩鲤、雅鱼、中华鲟等。 山岳深秋地区多产熊、鹿、獐、竹笋、银耳 及虫草等野味山珍.
中国108种烹饪技法名称

中国108种烹饪技法名称中国菜系是以烹制技法多样、口感丰富而著称的。
下面列举了中国108种烹饪技法名称。
一、炒1. 翻炒:快速将食材炒匀,又称快炒。
2. 干炒:不加水,以高温强火快速翻炒。
3. 煸炒:在油中加入少量水,以尽量保持食材的鲜嫩和水分。
4. 爆炒:用大火快速翻炒出微焦的香味。
适用于肉、蛋、豆腐等材料。
5. 火烧:将热油倒入锅中,再加入食材,让锅自然升温爆炒。
6. 煸炸:先将食材煸炒过,再将其浸泡在油中炸至金黄色。
7. 翻煎:将食材煎至一面酥脆,翻转后再煎另一面。
8. 烘烤:将食材在烤箱中烤至熟烤色即可。
9. 爆烤:将食材在烤箱中以高温爆烤。
二、烤10. 烤干:在微火条件下柿子干、豆角干等烤干。
11. 烤焦:将食材放入炭火或火炉中以高温烤至熟;可用于茄子、芋头等材料。
12. 烤盐:将食材裹上盐巴,放入炭火或火炉中烤至熟。
13. 更烤:将食材烤至半熟后再切开,将切面再次烤熟即可。
三、蒸14. 清蒸:用水蒸煮食材,带清香,不加任何调料。
15. 酒蒸:加入适量的酒蒸煮,去腥增味。
16. 油蒸:将食材码放在油贴或蚝豉蒸鱼上,再蒸熟即可。
适用于鱼、虾、蛋等。
17. 蒸饺:以水为中介,将生饺子放在蒸锅上层蒸熟。
18. 蒸馍:将馍用布包扎,放入火腿肉的汤水中蒸热,再加入油、酱等调料。
四、煮19. 煮汤:以鸡汤、牛肉、猪骨等为原料煮成的汤。
20. 煮粥:将米、豆、面等食材加水煮成的粥。
可以加入肉、蔬菜、海鲜等。
五、焖21. 醉焖:将食材先用白酒预腌制,再加少量水和调料煮熟。
22. 红焖:加入适量红曲米和盐巴将肉类煮透。
23. 焖透:将较硬的食材如牛肉、羊肉、鸡类以低温慢火的方式焖煮至全熟鲜嫩。
六、炖24. 奶炖:将蛋、肉等辅以牛奶或豆浆炖至熟。
25. 豆腐炖:用豆腐、鸡肉等辅以蔬菜、中草药等炖至熟。
26. 红烧:将肉类加入适量的酱油、糖、料酒、姜、蒜等调料炖煮成红色汁液的菜肴。
27. 白煮:将食材加水煮沸,熬至鲜美汁液,再加上盐巴、糖、葱花等调料即可。
中职:《中式烹调技艺》名词解释

中职:《中式烹调技艺》名词解释1.烹,就是烹制,是指运用各种加热手段,使烹饪原料由生到熟并形成一定的色泽、形状和质感的过程。
主要有水烹法、汽烹法、油烹法、电磁波烹法、固体烹法以及其他烹法。
2.调是调制、是指运用各类烹饪调料和各种施调方法,使菜肴形成一定的滋味、香气和色彩的过程。
调制主要有调味、调香、调色等基本方法。
3.烹调,就是将加工切配好的烹饪原料,通过烹制和调制成菜肴的过程。
狭义上的烹调,仅指菜肴制作过程中的烹制和调制,广义上的烹调,则是指制作菜肴的方法和工序,即烹调工艺。
4.异味所谓味是指某些烹饪原料中固有的腥膻臭等不良气味,如牛肉,羊肉,水产品及动物的内脏等。
5.风味中国菜肴由于地区不同,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如四川风味菜的麻辣,山东风味菜的咸鲜,广东风味儿的请鲜等等。
他们各用各的原料,各用各的方法,各有各的口味特点,我们将这些特色称之为风味。
6.风味流派有一些原料选择相互配合烹调方法口味相同或相近的一定区域内碰到时往往结合在一起形成一股烹饪潮流。
在他们的烹饪菜肴的风味表现出鲜明的一致性,这种碰巧个性相近风格相近的集合体,我们称之为风味流派。
7.鲜活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即是对动、植物烹饪原料进行宰杀、去皮、摘洗、除污、去异味或去掉不可食用的部分,然后再洗及整理,使之达到烹饪菜肴加工备料过程时所需要的净料标准。
8.划鳝沸水锅置灶口上加热,加入适最的盐、醋、料酒、葱段、姜片(加盐的目的是使肉中的蛋白质凝固,便于”划鳝”加酷、料酒、葱段、姜片,则是去其腥味),再将活鳝鱼置于沸水中,迅速地盖上锅盖加热至鳝鱼。
嘴张开时捞出鳝鱼放入凉水中劲凉洗去粘液。
然后从鳝鱼的进步用刀尖顺延,脊骨从头至尾划开,出骨留肉即可。
9.明油先将油脂洗净后改造切碎,放入容器中,加上葱段,姜片,上笼蒸至油脂熔化后取出去掉葱段、姜片等杂质后即为色黄而香的明油,明油主要用于菜肴成熟后,临出勺时淋入,可起到增色、增亮、增香的作用。
10.腹开法先在家禽颈右肋(翅腋)的脊椎骨处开一刀口,取出嗉囊,然后在胸骨以下的软腹处(肛门与肚皮之间)开一条5到6cm长的刀口,由此处取出内脏,然后将家禽冲洗干净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烹饪的34种技法
1、水滑法
水滑法是以水代油烹调的方法,将肉类食材放入水淀粉中上浆,然后放入沸水中滑透,捞出凉凉后再烹饪,能够减少肉类食物中的脂肪含量,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而言,是非常理想的烹饪方法。
2、热锅冷油法
热锅冷油法就是将锅擦净后,放入适量油烧热,将热油在锅内涮一下倒出,再放入适量温油或冷油,再投入原料,热锅冷油能够让食材表面的蛋白质逐渐变热,让其充分受热,让菜色更漂亮,也能防止食材粘锅。
3、上浆
如果做炒肉,可以加入少量淀粉抓拌均匀,这样做成菜后颜色鲜嫩,味道鲜美。
4、茶叶煮牛肉
为了让牛肉煮得更烂,可以用纱布包裹一小撮茶叶,放入锅中与肉一同煮,能够让肉熟得更快,并且味道更鲜美。
5、加醋煮骨头
在煮骨头汤的时候,想让钙、磷等元素更多融入汤中,可以在煮骨头的时候加入一勺醋,骨头汤营养更丰富。
6、不要过早放盐
无论是做荤菜还是素菜,都不宜过早将盐放入锅中,否则盐的成分会将蛋白质凝固,不易烧熟。
7、肉质更嫩滑
在炒肉片的时候,想让肉质嫩滑,可以在切好的肉片中加入一颗鸡蛋,让肉与鸡蛋搅拌均匀然后再炒,肉片就会变得鲜嫩爽滑。
8、让肉更入味
为了让肉更加入味,可以在炒之前加入适量的酱油腌制20分钟,然后再炒这样肉就更入味。
9、煮汤不加冷水
在煮汤的时候如果汤里面有骨头、肉类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丰富的食材,在
烧煮中途,千万不要加入冷水,这样会影响肉和骨头的熟烂程度,也影响汤的浓鲜味道。
10、鸡蛋不放鸡精
对于含有鸡蛋的食物,在烧制的过程中不要放鸡精,以免鸡精中的成分破坏鸡蛋的天然鲜味。
11、和面加鸡蛋
在和面做饺子的时候,如果在面粉中加一颗鸡蛋,能够让和出来的面更筋道,并且饺子皮之间也不粘连。
12、烧豆腐加入豆腐乳
在烧豆腐的时候,可以加入少许的豆腐乳,这样能够让豆腐的味道更香。
13、煮豆前先炒豆
在煮豆子或者熬豆粥的时候,可以先在锅中用小火炒10分钟,这样能够让豆子在煮的时候更快煮烂。
14、鸡蛋煮后冷水泡
鸡蛋在沸水中煮熟后,可以放在冷水中浸泡一会儿,然后再取出来,经过浸泡的鸡蛋比较容易剥皮,并且皮不容易粘在鸡蛋上。
15、煮鸡蛋加点醋
为了防止在煮鸡蛋的时候鸡蛋壳裂开,在煮鸡蛋的时候,往水里加点醋或者加点盐,就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16、煮海带放点醋
在煮海带的时候,为了让海带熟得快一些,可以在煮的时候往水里加点醋,这样海带熟得更快。
17、去除羊肉膻味
在煮羊肉的时候,当羊肉煮半个小时之后,放入几块橘皮,不仅能够让羊肉更鲜美,还能很好地去除羊肉的膻味。
18、食醋去腥法
在烧制鱼类以及一些腥味较重的海产品时,可以在锅里面放点醋,能够减少腥味。
19、蒸鱼前腌一下
为了让蒸鱼更加入味,在蒸鱼上蒸锅前,可以将适量的盐撒在鱼面上,先腌制10分钟,但不要时间太长,这样能够更好地入味。
20、牛奶蒸米饭更香
在煮米饭的时候,为了让米饭更香,并且更加雪白,可以在煮米饭的时候放入一些牛奶,这样煮出来的米饭不仅亮白,还有特殊的奶香味。
21、炒饭放点酒
很多人会用煮出来的米饭做炒饭,为了让炒饭更加颗粒分明并且松软可口,在炒米饭的时候,可以加入少量白酒,就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了。
22、焯水不变色
很多蔬菜往往都需要先焯水再进行加工制作,但是很多时候,焯过水的蔬菜颜色就会发生变化,为了让它们保持原来的颜色,可以在焯水的时候放入少量食用油,这样就能让蔬菜颜色更鲜艳。
23、煲汤时间不宜过长
煲汤的时间如果太长,就会破坏食物的营养成分,并且随着水分的蒸发,营养精华也会被带走。
因此,煲汤的时间最好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内,对于一些维生素含量丰富的蔬菜,在煲汤的时候,最好最后放入,煮的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24、煮豆浆不盖盖子
大豆中含有较多嘌呤成分,对于一些痛风、体虚、精神疲倦的人来说,危害很大。
我们都知道,生豆浆是不能饮用的,必须加热后才能饮用。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煮豆浆的时候,一定要将锅盖敞开,这样才有利于豆浆中的有害物质随着水蒸气挥发掉,以免危害健康。
25、开水蒸鱼
蒸鱼不仅味道鲜美,并且营养丰富,但是很多人在蒸鱼的时候让鱼变得鲜味全无。
其实,在蒸鱼的时候,如果先将锅内的水烧开,然后将盛鱼的盘子放入蒸锅中,隔水蒸鱼,这样鱼在突然遇到高温的时候,外部组织就凝固,能够锁住内部的鲜汁,让鱼肉更滑嫩。
26、煎鱼不掉皮
煎鱼的时候,往往鱼皮会粘在锅上,如何能够在煎鱼的时候不掉皮呢?方法很简单,第一种方法是用生姜擦锅,第二种方法是将鸡蛋清涂抹在鱼身上,第三
种是在油温不太热的时候就将鱼放入,这三种方法都能防止煎鱼的时候掉皮。
27、炒苦瓜放点糖
炒苦瓜的时候,如何减轻苦味,让炒苦瓜更清香可口呢?方法就是在炒苦瓜的时候放点白糖,然后再加入少量食用醋,这样就能减轻苦味,让苦瓜更可口。
28、茄子不吃油的方法
炒茄子的时候,茄子比较吸油,吃起来油多不利于健康,那么如何才能让茄子不吃太多油呢?最好的办法是在茄子下油锅之前,先蘸一层湿淀粉,但是不要太黏稠,以免黑锅。
29、奶白色鱼汤
做奶白色鱼汤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技巧,主要是先把鱼用油煎一下,然后倒入适量的温水,然后用大火炖煮,一直煮到汤发白为止。
30、熬粥小窍门
熬粥的时候,要先将米浸泡半个小时,并且先将水煮开后,再将米放入锅中煮,先用大火煮开,然后转为小火熬半个小时,这样煮出来的粥就香味四溢。
31、烧豆腐不碎
在烧豆腐的时候,选择老豆腐比较不容易散,而在煮的时候,可以先让豆腐在淡盐水中焯一下,一方面能够去除豆腥味,另外一方面也能防止在烧制的过程中因豆腐太嫩而碎裂。
32、大火炒青菜
绿叶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而维生素在炒制的时候却特别容易流失掉,如果大火炒制,就能够缩短炒制的时间,尽量保留蔬菜中的营养,还可以在炒的时候加入几滴食用醋,这样也能更好地保留蔬菜的营养成分。
33、开水煮饭
一般淘米后都是用冷水煮饭,但是如果用开水煮饭,不仅能缩短煮饭的时间,还能够保护大米中的维生素,不会因受长时间高温而被破坏,并且,烧开的水在烧的过程中,氯气已经挥发了,在煮饭的时候,就不会对大米中的维生素B1造成破坏,还不容易粘锅,是非常好的煮饭方法。
34、使豆角脆嫩的方法
豆角是一种炒的时间较长的蔬菜,如果时间短了不容易炒熟,不熟的豆角中
含有毒素,容易中毒,如果煮的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口感,要让豆角脆嫩并且熟透,最好的方法是将豆角先焯水,在焯水的过程中,加入少量色拉油,2分钟后捞出,过凉水投凉,然后用油炒,这样能够让豆角的口感更脆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