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武则天功过

合集下载

武则天的历史功绩及人物评价

武则天的历史功绩及人物评价

武则天的历史功绩及⼈物评价武曌(624年-705年12⽉16⽇),即武则天,并州⽂⽔(今⼭西⽂⽔)⼈。

唐朝⾄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705年在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唯⼀的正统⼥皇帝、即位年龄最⼤(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82岁)。

武则天的历史功绩有哪些1、政治较清明这主要表现在武则天提倡科学,能够破格⽤⼈。

在她统治时期进⼀步发展了科学制,创⽴了殿试和武举。

并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举。

武则天通过科举、⾃举和别⼈推荐,选拔了⼀批杰出的⼈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来成为开元时期的贤相。

唐中期的宰相陆赞扬武则天善于⽤⼈,赏罚分明。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亦认为,武则天“政由⼰出,明察善断”。

因⽽那种认为武则天重⽤酷吏、外戚、男宠,政治上⼀⽚⿊暗的观点,是值得商榷。

2、经济有发展武则天重视农业⽣产。

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则国⾃安”。

命⼈撰成农书《兆⼈本业记》,颁⾏天下。

她继续推⾏均⽥制。

在边远地区实⾏军事性屯⽥、营⽥,成效显著。

重视和提倡兴修⽔利,在独掌政权的⼆⼗⼀年⾥,地⽅⽔利⼯程有19项。

还以境内农⽥好坏作为奖惩地主官吏的标准。

武则天的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产的发展。

其⼀,国家仓库⾥储满了粮⾷;其⼆,地⽅储粮亦很丰富;其三,户⼝显著增加。

3、国⼒很强盛中国⾃秦汉以来,就是⼀个统⼀的、多民族的国家。

统⼀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因此,衡量和评价任何⼀个帝王的好坏、是⾮功过,都要看其如何处理各民族的关系,能否维护国家的版图和主权。

武则天执政的时代,继承了唐太宗的民族怀柔政策和“降则抚之,叛则讨之”的策略,对吐蕃、契丹、突劂等族贵族的侵扰和叛乱,采取了坚决抵抗、讨伐的态度,取得了巨⼤的成功。

武则天⽣平事迹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彟次⼥。

⼗四岁时,进⼊后宫,为唐太宗才⼈,获赐号武媚。

唐⾼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宗并称⼆圣。

⾼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武则天的功与过及影响

武则天的功与过及影响

武则天的功与过及影响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工程学号:00911111 姓名:侯天宇分数:摘要: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上承“贞观之治”之遗风,下启”开元盛世“之伟业。

在政治,经济,文化多有创作。

为中国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然而究其评价也是众说风云。

关键词:武则天,功与过,中国发展,影响,武则天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改革家。

她在四十多年的统治生涯中以超人的魅力对中国的军事,经济,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究其功与过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功1、政治清明武则天通过科举、自举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来成为开元时期的贤相。

唐中期的宰相陆赞扬武则天善于用人,赏罚分明。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亦认为,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

因而那种认为武则天重用酷吏、外戚、男宠,政治上一片黑暗的观点,是值得商榷。

2、经济发展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

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

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

她继续推行均田制。

在边远地区实行军事性屯田、营田,成效显著。

重视和提倡兴修水利,在独掌政权的二十一年里,地方水利工程有19项。

还以境内农田好坏作为奖惩地主官吏的标准。

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其一,国家仓库里储满了粮食;其二,地方储粮亦很丰富;其三,户口显著增加。

3、国力强盛长寿元年(692),武则天批准西州都督唐休璟收复“安西四镇”的请求,并慧眼识英雄,在众多的将领中擢拔王孝杰为全军主帅、武威军总管,率军大破吐蕃,一举收复“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勤、碎叶),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派兵镇守,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4、文化发达武则天在位时裁文史,光耀文史。

重视古建筑的修建,较著名的有长安大雁塔、松山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和乾陵。

兼容三教,使其发展。

武则天本人遵儒、宠道、信佛,她派人把三教之精华江为一本《三教诸英》。

发展科举,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开放殿试,增加制举次数和常举难度。

武则天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武则天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武则天的历史功绩是什么武则天做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女皇帝,她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贡献是无可否认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武则天的历史功绩1、政治上:打击门阀。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

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

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2、文化上:发展科举,重用寒门。

武则天任用了很多贤臣来治理天下,在历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称,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后来的“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

3、经济上:轻徭薄赋。

武则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议“劝农桑,薄赋役”。

在她掌权以后,又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

她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

4、军事上:稳定边疆。

在军事上,由于武则天称帝前后杀了一大批能征惯战的宿将名帅,更由于均田制的逐渐瓦解,使得府兵减少,国家防御力量较弱,导致在一段时间内对外战争频频失利。

安北都护府、漠南、漠北在高宗死时仍然被唐朝统治,而武则天时期滥杀程务挺、弃用王方翼等名将更使后突厥扩张占据漠南、漠北。

武则天几乎将太宗、高宗辛苦经营的安北、安西全部放弃了不过随着统治的稳定又逐渐挽回了颓势。

武则天生平简介武曌(zhào)(624年-705年12月16日),即武则天,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人。

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705年在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

智略过人,兼涉文史,颇有诗才。

十四岁时,进入后宫,成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

武则天评价

武则天评价

武则天评价一、引言武则天(公元625年-公元705年),唐朝第二位女性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式登基的皇帝。

她的政治才能和个人魅力使她成为唐朝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统治者之一。

然而,武则天在历史上的评价是相当复杂的。

有人称赞她的才华和政绩,而有人则对她的统治持负面态度。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武则天的评价。

二、正面评价1. 才华出众武则天以其非凡的才华闻名,她在文学、音乐和书法方面都有卓越的造诣。

她善于用诗歌和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使她成为了一个受人敬仰的文化艺术家。

她的书法被誉为“飞白”,风格独特,极具个人特色。

2. 政绩显赫作为唐朝的统治者,武则天奉行开明的政策,大力发展经济、教育和文化。

她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开发新疆、加强农业生产和加强对外交往等,使唐朝的国力得到了巩固和提升。

她还大力提倡教育,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者和文化人才。

3. 女性地位提升武则天作为唐朝的女性皇帝,对于当时的封建社会来说是一种突破。

她的成功统治打破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为后来的女性地位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她的统治时期,女性在社会、政治和文化领域中都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和权益保护。

三、负面评价1. 权谋手段有人批评武则天在夺取皇位和巩固统治权的过程中使用了阴谋和权谋手段。

据史书记载,她在唐高宗和唐中宗治丧之后,以佞幸之计而得到了对政治的干预权,进而登上了皇位。

她对政治阴谋的运用使人们对她的统治产生了质疑。

2. 纵容奢华享乐武则天在位期间,喜欢奢侈和享乐,豪华宫殿、珍贵宝石和昂贵的服饰都是她的日常。

她个人的奢华生活方式被认为是对朝廷和百姓的不负责任,也符合了当时对女性寡妇行为的批判。

3. 后期统治失职在武则天的晚年,由于对政务的疏忽和失职,导致朝政渐渐陷入混乱。

她对权力的过度追求和个人恩怨的处理方式影响了她作为统治者的形象。

四、总结对于武则天的评价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统治者。

她的非凡才华和赋予女性更多权益的贡献受到赞赏,但她的权谋手段和奢侈生活方式也受到批评。

关于对武则天的评价

关于对武则天的评价

关于对武则天的评价武则天(624年-705年),本名武曌,唐朝第二位女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她在位的时间长达15年,堪称唐朝的女性统治者。

对于武则天的评价自古有诸多争议,人们对她的看法多种多样。

一方面,武则天被视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她的登上皇位对于唐朝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武则天智慧聪明、勤政爱民,她推行了一系列的举措。

首先,她在位期间积极推进了科举制度,使得社会阶层流动更加顺畅,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其次,她强调民生政策,加强了农田水利建设,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

同时,她大力提倡文化教育,推动了文化艺术的繁荣。

她统治时期,政务高效有序,社会治安稳定,国家边疆安宁,政权威信得以巩固,唐朝的疆域版图也扩展了许多。

武则天作为唐朝的女皇帝,她以其非凡的才智和睿智的决策,实现了对国家的有效治理,为唐朝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扎实而有突破性的贡献。

另一方面,也有人对武则天持有消极的评价。

一些人认为她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登上皇位,以权谋私,残害政敌。

他们认为她篡夺了唐高宗和唐中宗的政权,将自己推上了皇位。

在位期间,她通过残忍地镇压政治敌手来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种种不稳定因素。

同时,武则天也以她的放纵、妖艳、深情狡黠形象出现在后世人们眼中,被一些史书和文学作品渲染成一个权力欲望旺盛、贪婪奸诈的女性形象,这让人们对她的评价更加复杂。

综上所述,对于武则天的评价是多元化的。

她的历史地位与她的建树和功过是分不开的。

尽管她在登上皇位的过程中使用了一些不道德的手段,但她的统治促进了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对唐朝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同样,她也在一定程度上滥用权力,打压异己,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武则天的评价应该是一个相对客观和全面的角度,充分认识她的建树和过错,并将其放置在历史的背景和文化环境中进行审视。

无论如何评价,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存在和所带来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她的故事值得被铭记和研究。

武则天的功过评价

武则天的功过评价

武则天的功过评价武则天,武周皇帝(690年-705年在位),在位15年。

实际掌皇权达21年。

取名曌(“曌”是她自己造的字,意思是日月当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唐朝第六代皇帝,她的功过是非,史学家们历来众说纷纭。

这样一位远见卓识、精明強干、雄心无比、胆识过人的女政治家女皇帝,临终之前,嘱咐人在陵前树立一块“无字碑”。

可能她预料到了后人对自已的评价褒贬不一,所以功罪任人评说。

一、过的一面(1)诛杀重臣。

武则天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大肆打击政敌,并滥杀一些被她怀疑的大臣。

而其中,不乏对国有贡献的人才,唐初的元老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少数被贬逐,多数遭诛杀;李氏皇室及宗室诸王相继被杀害。

可见,武则天的阴险毒辣,她不但残害李氏一族,也不惜对自己的子女痛下杀手。

(2)狐媚惑主。

武则天14岁入宫时己出落得一表人才,身体丰满,容貌端丽,但在太宗面前,她并不受宠,只封为“才人”。

只是到了高宗身边之后,她的才干与姿容才才发挥了作用。

她以传情的眉目,婀娜的体态,征服了李治,使他神魂颠倒,一往情深。

她成了“昭仪”,不久又升为“宸妃”,后来她精心策划废了王皇后,自已又当上了皇后。

不到一年,她就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3)滥行告密,祸及无辜。

武则天当政期间,在朝堂上设置类似于“检举箱”,奖励告密。

各地告密的人,不论贵贱,都可亲赴京城,沿途受到驿马和五品官的物质待遇。

还拔擢了一批如武三思、武承嗣、周兴、来俊臣等新法官来刑讯治狱。

武则天以这些酷吏作刀斧,相继诛杀唐宗室数百人,文武大臣数百家,地方将吏几千人。

他们使用的酷刑名目繁多,使被捕的人看了刑具,就愿承认任何罪名,以求免刑。

一时期,朝野上下,笼罩着一片恐怖。

在被关杀的大批人中,有许多是无辜受害者。

(4)为满足一己之私,劳民伤财武则天也有不少消极的行为。

武则天称帝后,为了神化自己的威权,大肆崇佛,大造佛寺佛像,度人做和尚尼姑。

为了广建庙宇,不惜役使上万的人民在南方采伐巨木,构筑所谓的“明堂”、“天堂”花费亿万计,她还动用巨大的人力、物力建“天枢”,塑大佛,劳民伤财。

历代对武则天的评价

历代对武则天的评价

历代对武则天的评价武则天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

她从一个普通的女子成为唐太宗的才人,继而成为唐高宗的皇后,再成为“大周”的皇帝,先后在政治舞台上活跃了将近半个世纪,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千二百多年以来,她的是非功过,始终是人们谈论的重要话题。

有人说她倒行逆施,荒淫残暴;有人说她知人善任,优劳天下;有人说她昏暗无道;有人说她明察善断。

时至今日,仍然是众说纷纭,毁誉不一。

本文拟谈谈历代对武则天的评价,供大家在研究武则天时参考。

一、古代人对武则天的评价古代人对武则天的评价,最早可以追溯到武则天在世的时候。

据文献记载,武则天临朝称制时,骆宾王曾代表徐敬业攻击武则天,骂她是“秽乱春宫”的淫徒妖女,“掩袖工谗”的奸债小人,“包藏祸心”的杀人恶魔,“窃窥神器”的江洋大盗①。

武则天改唐为周后,王公百官、四夷酋长、远近百姓则把武则天视为顺天应人的明君,甚至在洛阳树立巨大的“天枢”,以歌颂武则天的功德②。

武则夭死后,唐人对武则夭的评价曾发生过一些变化。

神龙二年(706)五月,唐中宗给武则天举行隆重的葬礼。

国子司业崔融在所撰《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中全面总结了武则夭的一生,说她“沉潜刚克”,“惠心泉塞”,“仗义当责”,“忘躯济厄”,“制礼作乐”,“返朴还淳”,使“四海慕化”,“九夷察朔”,为国家和民族立下了不朽的“鸿业大勋”,认为武则天具有超乎常人的“英才远略”,高度评价了她的历史功绩③。

但睿宗即位后,却采取了贬低武则天的措施:“复则天大圣皇后号曰天后”。

虽然不久又“迫号夭后曰大圣天后”,“天后圣帝”,但对武则天的评价明显降低④。

玄宗以其母昭成皇后窦氏为武则夭所杀,一开始也对武则天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先夭二年(713)“令毁天枢”。

开元四年(716)降武则天“圣后”之称,改为“则天皇后”,同时改题高宗庙内“天后圣帝”神主为“则天皇后武氏”⑤。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朝臣揣时希旨,甚至公开上书,说武则天篡国夺权,应予以贬斥⑥。

武则天的功与过

武则天的功与过

功:1、广开言路,善纳诤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是世人对武则天统治时期的高度评价。

武则天虽然政令严明,刑罚严峻,“当其忍断,虽甚爱,不少隐也”。

但是她对于直言敢谏的臣民却十分敬重,尽量采纳他们的建议,即使言语有所冒犯,也能加以宽容,免予追究,比起唐太宗并不逊色。

虽然有人在谏诤中直言不讳,触犯她的隐私,或是劝她退位,或是涉及她的私生活,甚至有人背后议论她的缺点;但她能大度包容,并不降罪,有的还受到奖赏,比如在谏诤中涉及她个人私生活的朱敬则就得到赏赐,后来被提拔到宰相地位。

同时她对在镇压反对势力的过程中放纵酷吏滥杀无辜等缺点并不完全回护,平反了不少的冤假错案。

在她统治时期,很少有人因为直谏获罪的,因之直言敢谏在朝中蔚然成风,使下情得以上达,这对于改革弊政、促进政治清明起了很大的作用。

2、扩大仕途,开创殿试首先,使“常举”制度化,坚持每年开科取士,不以任何借口停止贡举。

其次,调整取士科目。

重点发展进士科,适当发展诸科,降低明经科的地位。

与此同时,扩大制举,缩短制举时间,扩大录取人数。

为了进一步搜罗人才,武则天还创立了殿试。

此外,武则天还采取了破格用人的办法。

不论是现任官吏,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有才干,都可毛遂自荐,以求进用。

在扩大仕途的同时,武则天也很注意对官吏的培养。

3、开发边疆,巩固边防武则天在贞观年间国势强盛的基础上,能够继续推行前朝促进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发展的政策。

如采纳陈子昂的建议,在河西地区的各州县以及西域地区大兴屯田,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巩固;并派遣裴行俭、王孝杰等率兵打退了吐蕃贵族对河西地区和西域地区的侵扰,恢复了安西四镇(于阗、龟兹、焉耆、疏勒),使贯通中西的丝绸之路得以畅通无阻,促进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同时还打退突厥余部和契丹贵族对北方地区的侵扰,保障中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东北边境的安定,使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4、劝课农桑,发展农业武则天认为:“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武则天功过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真题预测:评价武则天的功过
2017-06-29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由于历史疑云颇多,所以对她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历史上论述其功过是非也是众说纷纭,从未有过定论。

但武则天在位期间发展农业生产,重视人才,开拓边疆,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我国封建社会开元盛世繁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一、武则天其人
武则天(624—705),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

14岁那年进了后宫,24岁削发为尼,32岁成为大唐皇后,61岁失去二儿子,流放了三儿子,囚禁了四儿子,66岁登上女皇大位,82岁那年准备一块无字碑。

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诚如宋庆龄对她的中肯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二、武则天的历史功绩
武则天是否是一个伟大女性,主要看其政绩,武则天当政时期是唐代发展的重要阶段,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政绩是较为突出的。

武则天的功绩主要表现在:
1、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
从武则天的发展来看她是十分的聪明机智的,在被立为皇后以后,为巩固和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和权力,扫除了她参政道路上的障碍,为她登上皇帝的宝座也扫清了道路,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2、开创了科举考试中的殿试和武举
武则天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不计门第出身,一律做到量才使用。

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大隋以来的科举制度。

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科举制的最大变化表现在,她别出心裁,叫及格考生到大殿前来再考一次,由皇上亲自出场主持殿试,这样既增加了考试的严格性,又增加了考生的光荣感,更加忠君爱国。

鼓励各级官吏举荐人才,还允许有才能的人自荐。

通过种种措施,打破了原有的传统制度,为一般的下层阶级参政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武则天通过科举、自举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

武则天称帝后,还破例开了武举,即在科举考试当年同时进行武举考试,内容有骑射、步射、马枪、负重等内容,考中的可以任用为武官等等。

3、社会经济持续向前发展
武则天执政期间,唐朝仍实行均田制,几乎所有农民都有地可耕,但她仍然强调重农政策。

武则天还很重视边防要地的屯田事业,不仅发展了农业生产,也巩固了国防。

不仅如此,武则天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督促,兴修农田水利。

武则天的这些措施,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4、巩固了边疆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周边各族保持有好的关系。

武则天时期也做了很多努力。

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对边区开发、减轻人民转输之劳,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5、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由于武则天十分重视科举和人才,到开元、天宝年间出现了“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良好社会风气,正是这种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繁荣,具体表现在:富家谟、陈子昂创作了第一批唐文。

唐文以质朴则健的文风,取代了六朝以来柔弱华丽的文风。

至唐代后期,韩愈、柳宗元继承并发扬,创作了成熟的唐文,而成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前两名等等,这些充分说明了:武则天一生,能文能武,为国为民,知人善用,领袖群才,治国有方,威信崇高。

在政治、军事、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她都有作为一个英明的国家领袖人物的才能、见识、眼光、风度、处理问题的方法,并且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武则天的过失
武则天为了扫清其登基称帝的障碍,大肆诛杀李唐皇族势力,她玩弄权术,重用酷吏,奖励告密,使不少污吏横行一时,这些措施虽然消灭了一些政敌,但也不免滥杀无辜。

她放手选官,使官僚集团急剧增大,官僚机构膨胀,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她崇佛教、建寺院、筑明堂、造天枢、铸九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费大量财资和劳力。

宠爱男妾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二人狐假虎威,作威作福。

武则天重用武氏宗室武承嗣、武三思等。

武则天的这些错误和过失,毕竟是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支流。

总的来说,武则天统治时期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在各方面都发展了贞观之治,并为开元盛世奠定
了基础,特别是重视人才,继承和发展了唐太宗时期发展农业生产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使唐朝成为空前隆盛的封建王朝,而在当时世界上,唐朝也是一个强大、繁荣、文明的大国,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

阅读706
14
写留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